太极拳为张三丰所创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2收藏

太极拳为张三丰所创吗?,第1张

太极拳从清初创建到现在,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前后,太极拳名家的技击功夫在北京享有盛誉,并且盛传有疗病、保健、延年作用,在当时北京几十种著名拳种中很为突出。于是有人就假托仙传,捏造历史。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起源说:

一、十四世纪的元末明初,云游四方的武当山道士张三丰

张三丰,懿州(今湖南芷江县)人,名全,一名君宝,字三丰。是元末明初道教首领,行游四方,曾在湖北太和山(即武当山)结庐修行。根据《明史》和历经篡修的《太和山志》,都只字未提及张三丰会拳术;即使是公元1723年住在山西的圆通道人汪锡龄编的《三丰全书》稿本以及到公元1844年被长乙山人李涵虚重编出版的《三丰全书》里面,他们虽然都鬼话连篇的宣称见过十四世纪的张三丰,但也未曾捏造张三丰会拳术或创造太极拳。太极拳创始于张三丰的谎言,出现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太极拳在北京享有盛誉之时这个事实,至此可证实。因此,说太极拳的创始人为张三丰,是不真实的。但明初张三丰何以当时名扬国内?我们如果研究一下《明史》中的“胡滢传”、“郑和传”、“姚广孝传”和“方伎传”中的张三丰事迹,把有关史料加以参证,就能清楚看出张三丰,这个被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神话人物,原来是明太祖死后,明代皇朝宫廷争夺皇位的副产品。

其历史真相是: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因太子早亡,就由皇孙朱允炆继皇位改元建文,但皇太子之弟朱棣,于建文四年以“靖难”名义,从燕京(北京)杀奔明朝首都南京,夺了皇位,改元永乐。由于传说建文帝未死于战火,永乐帝不放心,遂派亲信胡滢,配上认识建文帝面貌的内侍朱祥,以寻访道士张三丰(邋遢)为名,从陆路遍访各州、郡、乡、邑,去查访建文帝下落,有四年之久。永乐二年又有谣传建文帝逃亡海外,永乐帝又派郑和(世称三保太监)等领兵浮海,远巡西洋,也未查到建文帝下落。永乐十七年,又派胡滢出巡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去查访建文帝下落,又查了四年。永乐帝前后经过二十一年在国内外对建文帝下落的秘密查访,才放下心事。但是皇帝派胡尚书(胡滢)寻访张邋遢道人的新闻已遍传民间。永乐帝为掩盖劳师动众的真相,欺骗人民,他遂下令工部侍郎郭琏等带领丁夫三十万人,大兴土木,在武当山营建武当宫观,耗资白银几百万两。从此以后,武当山的张三丰就成为人民传说中的时髦人物。到五百年后的清末民初又被封建文人附会作为太极拳的创始人。

张三丰创太极拳说最早见于1921年北京版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一书。许禹生提倡武术,不遗余力。也练过杨式、陈氏太极拳,但疏于孜证。书中所录《太极拳经》篇末注:“此系三丰先生入室弟子王君宗岳所作”,盖臆说张三丰创太极拳,复臆测王宗岳为元末明初张三丰之弟子。自许书附会张三丰以后,其它太极拳书每多征引附益。张三丰为元末明初人,王宗岳为清初人,两人相去四百年。此说显系妄加牵连,不值一驳。

二、十二世纪宋徽宗时代(1101-1126)武当丹士张三峰

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黄黎洲所作《王征南墓志铭》中说:“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为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外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黎洲此铭系据高辰四撰王征南言行求为墓志铭,未考宋张三峰会武术之于史无据,“夜梦元帝授之拳法”之荒诞。清康熙十五年,黎洲子百家为其师王征南所传内家拳写有《内家拳法》,则又持张三峰兼精少林之说:“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宁波府志》采黄氏之说。迨入民国,张三峰或张三丰造拳之历史更为众说纷纭,但宋张三峰道士既已为内家拳所拉为祖师爷,而黄氏父子已明言张三峰所创者为内家拳,于是某些太极拳书遂放弃宋张三峰创太极拳之说,而以元末明初之武当张三丰道士为太极拳创造人。

三、八世纪中期的唐代徐宣平

有人认为太极拳创始于唐代徐宣平,并以《八字歌》、《心会论》、《周身大用论》、《十六关要论》和《功用歌》等列为徐宣平的论著。单从这几篇文章的风格来判断,就可肯定它们绝非唐代文词。再参阅宋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本末》中徐宣平事迹,仅记载徐宣平“辟谷不食,行如奔马,唐时每负薪卖于市中。”大诗人李白访之不遇,为题诗于望仙桥。因此,这种祖师爷越古越好的假托,也正是清末封建文人所弄的玄虚。

四、将清代乾隆年间人山右王宗岳,说成是内家拳家关中王宗。

王宗是明初内家拳家的传人,但他是关中(陕西)人。而王宗岳则是山西人。明明是张冠李戴,企图以次证明太极拳是内家拳,并在明初就在传习。又有人认为陈氏太极拳系得自蒋发,而蒋发又得自王宗岳。此说源自河北永年人李亦畲(1832-1892)的《太极拳小序》:“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祥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今考王宗岳的生平(见王宗岳《阴符枪谱》佚名氏序),公元1791年,他在洛阳,公元1795年又在开封,以设馆教书为职业。此一时期,适为温县陈家沟陈长兴(1771-1853)上一代太极拳家鼎盛时期。温县与洛阳、开封,仅隔一黄河,因之适足以推定王宗岳之太极拳乃得于陈氏。蒋发为陈王庭好友武举李际遇的部将。际遇举兵反抗明皇朝逼粮纳税于登封县嵩山少林寺前的御砦(见景日昣的《说嵩》、《刘禋传》和温睿临的《南疆逸史》卷二,列传九"陈潜夫传")。后降清,被借故族诛,蒋发投奔陈王庭处为仆。陈氏家祠藏有陈王庭遗像,旁立一人持大刀者即为蒋发(见陈子明《陈氏世传太极拳术》)。蒋发前于王宗岳百年,所谓王宗岳传蒋发之说,显为讹言。

《清史稿》有“王来咸(征南)传”,误以关中王宗为山右王宗岳,但关中王宗为陕西人,山右王宗岳为山西人。撰此传者显系采自许禹生先生《太极拳势图解》和陈微明先生(清史馆编修)《太极拳术》,两书中误以王宗岳为明代内家拳家王宗。清代遗老大多已无乾嘉学派(乾隆嘉庆年间讲究训古考据的精学派系)考据之学问,故有此误。于是后来有人便以《清史稿》“王来咸传”为根据,认为太极拳创始于明代。

五、将清初雍正七年(公元1709年)被浙江总督诱捕的"练气粗劲,武艺高强,各处闻名,声气颇广"的南京人甘风池也当作内家拳家、南派太极拳家。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武术考据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战将,河南温县陈王庭所创造。 其论据是:

1、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吸收民间十六家拳法,未曾讲道太极拳。

2、温县陈王庭编造的太极拳五路,长拳108势一路,炮锤一路,采取戚氏《拳经三十二势》中的二十九势。

3、《拳经三十二势》开头是“懒擦以”、“单鞭”两势。太极拳五路,长拳、炮锤共七套的开头也都是这两势。

4、温县陈家沟的《陈氏家谱》在第九世祖陈王庭姓名旁注:“王庭,又名奏庭,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武术在山东名手。扫荡群匪千余人。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人也。天生豪杰,有战大刀可考。”(见《陈氏家谱》第十二页,原谱现存北京)

5、陈王庭的《拳经总歌》歌辞吸取戚氏《拳经》歌辞内容精华。戚氏《拳经》有:“怎当我闪惊取巧”、“上擎下取一跌”、“倒骑龙佯输诈走”、“一条鞭横直披砍”、“挨步逼上下提笼”、“进攻退闪弱生强”。而陈王庭拳经总歌有:“闪惊取巧有谁知”、“佯输诈走谁云败”、“横直披砍奇更奇”、“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经过对照不难看出,陈王庭在拳论方面是吸取了前辈所归纳总结的精华。但陈王庭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作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发挥。

6、 陈王庭《拳精总歌》开头两句:“纵放曲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这是太极拳推手的技术特点。明代后期俞大猷、戚继光、唐顺之、程冲斗等武术著作中都没有这种特点。

7、 陈家沟陈氏世代传习陈王庭所创拳套和推手。经五传至陈长兴(1771-1853)教了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799-1872)而演变成杨式,后来派生吴式;永年人武禹襄(1812-1880)得杨露禅陈氏老架之传,又得陈清萍陈氏小架之传,演变成武式,后来派生孙式。这是世人熟知的五式传统太极拳套路。杨、吴、武、孙四式是直接或间接来自陈氏第一路太极拳,一脉相承,历历可数。

8、 戚继光生于1528年,卒于1587年,太极拳只能是晚出于戚氏《拳经》的拳种,并且是以戚氏《拳经》三十二势为基础的新创拳种。

当时唐豪的结论是太极拳创始于明末清初,创造人为明末战将,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庭。

到六十年代,由于史料的续有发现,陈王庭创造太极拳的正确年代应为1644年明皇朝灭亡后的二十年左右,即在十七世纪六十年代的清初。其论证是:据《温县志》、《怀庆府志》、《平安县志》考出,明亡前三年(1641年),陈王庭是温县的"乡兵守备",是一个官职不大的身先乡兵的武将,曾率乡兵随县长吴从诲击退攻城"土寇",为风雨飘摇的明皇朝立有战功。明亡后,陈王庭消极隐居,思想上受道家影响,他的遗词有:“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彼邯郸,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悔不求,哪管他世态炎凉,成也无关,败也无关。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据上述史料,明亡(公元1644年)前三年,陈王庭披坚执锐,正当壮年。明亡后,王庭隐居消极,思想上受道家影响,到“年老残喘”,还能够耕余“造拳”,“教下些子弟儿孙”,故可断定太极拳的编造是在十七世纪六十年代的清初。

清末民初太极拳名家杨澄甫(1883-1936年)《太极拳使用法》讲述了一个奇妙的故事:

  张三丰在武当山,有一天在屋里诵经,听到院中有喜鹊在叫,好像是和什么东西争吵。张三车从窗口往外看,只见一只喜鹊在一棵柏树上,像老鹰一样往下注视着,而地上有一条长蛇,盘成一个圈,头往上,盯着树上的喜鹊。这一蛇一鹊像在争论什么。争着争着,只见喜鹊鸣叫着俯冲而下,展翅击打地上的蛇,蛇的头稍微一摆刚好躲过喜鹊的翅膀。喜鹊一击不中,又飞回树上。隔一会儿,喜鹊性躁,又飞下来用翅膀击打蛇身,只见蛇身蜿蜒,轻身闪过,仍作盘形。如此连续多次,喜鹊都未打到地上的蛇。后来,张三丰从屋里走出来,喜鹊飞走了,蛇也爬走了。张三丰由此悟出太极以柔克刚之理,并根据太极阴阳变化的原理初创太极拳。

关于太极拳的创始人,清代至民初的拳家均称元末明初的武当道士张三丰为始祖,这种说法在当时并无多少疑义。

杨澄甫讲的故事只是历代的传说,不足以为据,但是,太极拳的内涵和技击原则却以道家的精神为依据却是不可置疑的。可以说,历史上附会了道教某个名人的传说,反过来证明这个拳种一定和道教流行的精神一脉相承。

涉及张三丰创拳的还有《王征南墓志铭》中的记载:“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了宋之张三丰。三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元帝授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张三丰在梦中得太极拳法,早上起来一人就杀贼人百余人,这又是传说的流衍,不过以静制动却是太极拳的技击原则。由此可见,拳术的技击原则发展到以静制动,实际上就是道教文化精神的传承。

上述说法,在清代和民初的拳家中广为流传。张三丰所创的道教武当派,以太极先天学和性命双修内丹术为本,辅之以内家拳法,与太极拳之旨相合,因此,拳家尊张三丰为太极拳之祖。但无论其是否真是张二丰创拳,太极拳在文化上归属于道家却是不错的。

不过,近代武术理论家唐豪考证认为,太极拳实出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明末人陈王廷。据《陈氏家谱》记载,陈王廷,又名奏庭,陈家沟陈氏九世;祖父思贵,陕西狄道县典吏,碑立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父抚民,征士郎,碑立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兄于阶,庠生,亦名奏丹,有碑;《明实录》记载:陈子阶任湖广道御史,明万历元年(1573年)升任山东副使。据此可知,陈王廷是明末清初时人,与内家拳名家王征南等同时。

据《温县志》记载,陈王廷于明末崇祯十四年(1641年)曾任过温县“乡兵守备”。明亡后,大局已定,他怀一腔愤懑与愁绪交加的无奈心情,归隐躬耕,优游岁月,皈依老庄,养性修炼、造拳自娱。他皈依道家,精研《黄庭》与《易》理,并将其结合于拳技创编成太极拳的缘由。按《陈氏拳械谱》的说法,除王廷所创“陈氏拳手刀枪”有太极拳(一名十三势)五路,长拳一百八势一路,炮槌一路。这就是以后有名的陈式太极拳。

唐豪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更深入地分析,太极拳的文化归依和理论框架却不是陈王廷能够创造的,很可能是陈王廷用太极拳的文化归依和理论框架改造了他原来所习的外家拳,这从陈式太极拳还保留较多的发劲动作和跳跃动作可以看出。不过,陈式太极拳对近代太极拳的发展贡献是巨大的。

另外,据有关史料,太极拳最初名称有“十三势”、“长拳”、“炮捶”等,并无“太极拳”之称。直到晚清太极名家武禹襄(1812-1880年)编著太极拳谱八篇,首录《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始以“太极拳”为名称之。

杨氏太极拳第一代传人:

杨式太极拳是由杨禄禅(1799—1872)创始,师从陈氏太极拳名师陈长兴,传友武禹襄兄弟三人,亦师亦友。杨露禅在陈长兴所传太极拳基础上,经过删减、增补,去掉发力等难度动作,经过后人努力,演化为现在流传的杨式太极拳。

杨氏太极第二代传人:

富周 侯得山 纪子修杨班侯 杨凤侯 杨健侯;

富周是当年杨氏太极传人杨禄禅在亲王府内亲传弟子大将军;

侯得山史载的非常少;

纪子修在向杨露禅学太极拳之前就是一位武林高手。他因手臂被载货大车压过分毫无损而被人称为铁臂纪三爷。当时,纪三的看家本领就是岳氏散手,纪子修很少收徒,将太极与岳氏散手精心传给了张达泉;

杨露禅有三子,长子凤侯早亡,但留下一支,在河北邢台地区有传,次子杨班侯和三子杨健侯,各有所长。班侯脾气火暴,偏重太极拳的技击作用,目前闻者有永年广府有班侯架、河北齐德居的八十一式大功架传承。

杨健侯性格温和,更重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且授徒众多,所传为中架,当今流传的太极拳大多数为健侯一枝。杨式大架子既适用于疗病保健,益寿延年,又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适应性广。杨式小架太极拳和二路炮锤仅在少数传人中练习,主要强调技击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杨式太极拳功法体系完整,理论著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

杨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富英  陈秀峰  龚润田  纪老福  冀福如  教莲堂  李莲芳  李万成  凌山  牛连元  全佑  万春  王矫宇  吴孟侠  杨少侯    杨兆鹏  张信义  张印堂   杨兆林  刘胜魁  许禹生  杨澄甫  杨兆元  张策  张敦熙    张义

杨澄甫是杨健侯的儿子,杨澄甫所定型的系列拳架有八五式(八五式太极拳又分实腿转体和虚腿转体两个套路)、三十七式太极拳、太极长拳、太极散手五个套路。目前,人们称杨班侯为代表的支派为杨式老架。杨健侯为代表的支派以杨澄甫所修订的拳架为准,称杨式定型架两大流派。杨澄甫有五大弟子,号称五虎将:傅锺文,褚桂亭,田兆麟,陈微明,武汇川;

杨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萧功卓  蒋玉堃  白忠信  范宝林  范宝林  范保林  张新庆  关钦  郭振清  韩会明  郝从文  贾治祥 林金声  潘河清  周志成  周志德  范铁安  郭连荫  孙继先  吴兆峰  顾丽生  刘东汉  翟文章  王新午 张虎臣  周遵佛  陈光恺  陈尚毅  陈微明  陈月坡  禇挂亭  崔立志  董世祚  董英杰  范亚夫  傅钟文 傅宗元  郭清杰  郭阴棠  郭子荣  郝家俊  姜廷选  讲延宣  匡克明  李得芳  李万程  李雅轩  刘尽臣 刘论山  刘希哲  吕殿臣  牛春明  裴秀荣  滕南璇  田兆麟  田作林  田作霖  汪永泉  王保还  王景星 王镜清  王其和  王旭东  王竹坡  魏心唐  吴志青  吴志青  武汇川  奚诚甫  形玉臣  徐岱山  阎月川 阎仲魁  杨凤歧  杨鸿志  杨绍西  杨振铎  杨振国  杨振基  杨振铭  杨振声  叶大密  尤志学  曾昭然 张钦霖  张庆麟  张种交  赵斌  赵桂恒  郑曼青  郑佐平  朱纫芝

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崔仲三 杨振河马仲谦  黄永德 孟宪民 张勇涛 杨军  杨斌等等

太极拳的创始,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太极拳创自陈王廷。陈卜善武艺,精拳械,曾设武学社于村中,始开陈氏世代习拳舞械之风。明朝末年,陈氏第九世陈王 廷,依据祖传拳术,吸取民间诸优秀拳种之精华,结合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创编了一种新的内功拳种,按阴阳转换之意取名太极拳。

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广开传拳之门,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即是其著名高徒。之后,陈氏太极拳逐步演变出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大流派。

另一种说法,张三丰创建了武当派,创始了内家拳。太极拳作为内家拳之首,尊称张三丰为祖师,是一种自然归属。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混元拳、玄武棍等,都是从道教经书中汲取了精华,引申而来。

张三丰所创立的拳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注重内功和阴阳变化,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的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道教的“三宝修炼”(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相吻合,内以养生,外以却恶。

扩展资料:

杨氏太极拳发展历史

杨露禅偷师

杨福魁(1799年-1872年),字露禅,河北永年人,就学于陈长兴。杨露禅自幼好武,因家贫,迫于生计,在广平府西关大街中药字号“太和堂”中干活。这药店为陈家沟人陈德瑚所开。陈见杨为人勤谨,忠实可靠,又聪明能干,便派他到陈家沟家中做工。

适逢陈长兴借陈德瑚家授徒。杨心中十分羡慕,有心拜师学艺,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陈不收自己。他虽然懂得江湖禁忌 但因学艺心切,便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用心记下某些招式,无人时便私下练习。久而久之,竟有所得。

后被陈发现,见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没有怪罪他 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和陈德瑚商量,准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太极拳。

赴京授拳

杨式太极拳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第一代的祖师是杨露禅(1799——1872),他是从温县陈家沟学习了太极拳的真功夫后应亲戚武汝清(1804—1887、时任清刑部奉天司主事、四川司员外郎、花翎二品衔)的邀请,率次子杨班侯(1837—1892)、季子杨健侯(1839—1917)到北京教拳。

杨班侯(时任清军旗营武德骑尉衔、戴蓝翎)因在北京打了洋人,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敢再留用。

发扬光大

杨露禅艺成时,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因武艺高强,号称“杨无敌”。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 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

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

其特点是: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学者日众。

拳法传承

传子杨班侯,杨健侯(1839年-1917年),后其技由其孙杨少侯、杨澄甫(1883年-1936年)传承。杨澄甫以大架为本,最后定型为当今流行的“杨家太极大架”。杨家内部仍然有大、中、小和长拳的传授,但是拳架招式是以杨澄甫定型的大架为主。而且这四个架势并不是四套拳,只是一套拳的四种打法。

传说渊源

太极拳传自张三丰真人。张三丰,辽东懿州人,道号三丰,生于宋末。身高七尺,鹤骨松姿,面如古月,慈眉善目,修髯如戟,顶作一髻寒暑唯一箬笠,手持佛尘,日行千里。洪武初,至蜀太和山修练结庵玉虚宫,经书一览成诵洪武二十七年,又入湖北武当山,与乡人论经书谈说不倦。

一日在屋诵经,有喜雀在院,其鸣如争论,真人由窗视之,雀在柏树,如鹰下观,地上有一长蛇蟠结,仰视,二物相争,雀鸣声飞下展翅扇打,长蛇摇首微闪,躲过雀翅,雀自下随飞树上,少时性燥,又飞下翅打, 长蛇又蜿蜒轻身闪过,仍作盘形,如是多次并未打着。

后真人出,雀飞蛇走,真人由此而悟,蟠如太极,以柔克刚之理,由按太极变化而组成太极拳,养精气神,动静消长 通於易理,故传之久远,而功效愈著。

发源地

杨式太极拳发源地是河北永年广府。广府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古城、水城、太极城。

古城广府古称曲梁,自西汉起,历代为郡、府、州、县治所。隋唐以前为土城,周长六里二百四十步。隋末唐初,夏王窦建德曾在此建都。古城内外历史文物及遗存众多,有广府古城、弘济桥、杨露禅和武禹襄故居、毛遂墓、藏兵洞等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20余处。

古城坐落在面积达46万亩的河北省三大洼淀之一的永年洼中央,围绕古城墙四周是长约5公里的护城河。永年洼平均海拔41米,淀内长年积水,且水质优良,历史上是著名的天然水产养殖场,被人们赞誉为北国的“鱼米之乡”。

至2017年为止,国家体委正式公布的88式、24式以及在许多场合表演的,都是这种杨式太极拳或由其演化而来的。以后,杨式又派生出李式、吴式太极拳,因而在太极拳界杨式显然是执大旗地位的。在全国八大太极拳门派中,源于永年的已占其五 [2]  。

太极城这里是杨、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诞生了杨露禅和武禹襄两大门派太极拳创始人,并衍生出孙式和吴式太极拳两大门派,自1991年以来,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大力弘扬了太极文化。2005年,永年县被命名为“中国太极拳之乡”、“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

-太极拳

太极拳创始人是谁的说法很多,张三丰只是传说中之一。

但其实,太极拳并非一时、一地、一人所创,而是经过众多历朝历代武术家们长时期的继承与发展、创新而成的。

太极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即太极拳的一些招式、动作、要领、方法,早已分别在古代的拳术和导引中引用了。

到了明代,武术家们处于增进健康的目的,才将这些拳法和导引术加以糅合而编制成太极拳。其中以陈玉廷、王宗岳贡献最大。

陈玉廷先祖陈卜善武艺,精拳械,曾设武学社于村中,始开陈氏世代习拳舞械之风。

明朝末年,陈氏第九世陈王 廷,依据祖传拳术,吸取民间诸优秀拳种之精华,结合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创编了一种新的内功拳种,按阴阳转换之意取名太极拳。

王宗岳,明朝万历人,内家拳名家。精通拳法、剑法、枪法,研究数十年,颇有心得。主要代表作有《阴符枪谱》,《太极拳论》,所著《太极拳谱》中之《太极拳论》,被视为太极拳经典理论。

扩展资料:

创始起源

太极拳的创始,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太极拳创自陈王廷。陈卜善武艺,精拳械,曾设武学社于村中,始开陈氏世代习拳舞械之风。

明朝末年,陈氏第九世陈王廷,依据祖传拳术,吸取民间诸优秀拳种之精华,结合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创编了一种新的内功拳种,按阴阳转换之意取名太极拳。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广开传拳之门,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即是其著名高徒。之后,陈氏太极拳逐步演变出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大流派。

另一种说法,张三丰创建了武当派,创始了内家拳。太极拳作为内家拳之首,尊称张三丰为祖师,是一种自然归属。 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混元拳、玄武棍等,都是从道教经书中汲取了精华,引申而来。

-太极拳

  太极拳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陈家沟起源说

  这种观点认为,太极拳为明末陈王庭所编创。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为武术史研究者唐豪、顾留馨等。唐豪先生在实地考察了河南温县,并查阅了县志和《陈氏家谱》等后得出此结论。主要依据为陈王庭遗诗中有:“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闹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作为其编创太极拳之论据;再者,据《陈氏家谱》载,陈王庭为“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由于广为流行的几大类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有着渊源或师承关系,故加重了此说法的权威性。在一段时间内,这一观点曾占主导地位,如《简明武术辞典》等书中均用此观点。

  2.张三丰创拳说

  由于太极拳的理论根据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太极理论”,而道家和道教乃是此理论的发挥者,于是道教、道家与太极拳的关系问题也引起武林人士的重视,张三丰创拳说实则是这一现象的反映。这一观点由来已久,“陈王庭创拳说”盛行以前,即为传统定论。如杨澄甫所著《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中曰:“先大父更诏之曰,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且附有《张真人传》。更早如李亦畲《太极拳小序》中也说:“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今人亦多有赞同此说者。其佐证文献如《三丰全书》.其中记载“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等。

  3.王宗岳创拳说

  王宗岳在中国太极拳史上的重要地位,为历代拳家所公认。他首次运用易学概念,并阐发《周子全书》于拳理之中,写成《太极拳论》.遂使“太极拳”名称得以确立,其文也成为太极拳传统理论的顶峰:由于王宗岳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太极拳拳理、拳技,且王在武史中有迹可查,故有人据此认为王宗岳总结前人经验,首创太极拳于世,后传人陈家沟:因现存有文献记载,“王宗岳传拳蒋发,蒋再传陈长兴”之说。

  4.武当山创拳说

  中国武术与宗教渊源颇深.至少在理论上可见其广泛的牵涉。而流行的“内家”“外家”之分,将武当归于内家,少林归于外家,其立论客观与否,可另为议论.但无疑加重了武术的宗教色彩。与此相应,出现“太极拳起源于武当山”的观点,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持这种看法的认为,“炼丹”是中国道教的一大活动内容,也是古代研究养生术的一种方法.武当道士在长期的内丹实践基础上(多为静功),结合呼吸吐纳以及导引方法,发挥而成太极拳,其主要作用在于疏通经络(如带脉、任、督脉等),调和气血,以达抗病延年之效.再吸收其他拳法之精髓而具技击之功。

1.陈家沟起源说

这种观点认为,太极拳为明末陈王庭所编创。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为武术史研究者唐豪、顾留馨等。唐豪先生在实地考察了河南温县,并查阅了县志和《陈氏家谱》等后得出此结论。主要依据为陈王庭遗诗中有:“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寇,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作为其编创太极拳之论据;再者,据《陈氏家谱》载,陈王庭为“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由于广为流行的几大类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有着渊源或师承关系,故加重了此说法的权威性。在一段时间内,这一观点曾占主导地位,如《简明武术辞典》等书中均用此观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仅经过短短两天考察,就将温县命名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此举亦被多数人质疑。

2.张三丰创拳说

由于太极拳的理论根据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太极理论”,而道家和道教乃是此理论的发挥者,于是道教、道家与太极拳的关系问题也引起武林人士的重视,张三丰创拳说实则是这一现象的反映。这一观点由来已久,“陈王庭创拳说”盛行以前,即为传统定论。如杨澄甫所著《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中曰:“先大父更诏之曰,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且附有《张真人传》。更早如李亦畲《太极拳小序》中也说:“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今人亦多有赞同此说者。其佐证文献如《三丰全书》.其中记载“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等。

3.王宗岳创拳说

王宗岳在中国太极拳史上的重要地位,为历代拳家所公认。他首次运用易学概念,并阐发《周子全书》于拳理之中,写成《太极拳论》.遂使“太极拳”名称得以确立,其文也成为太极拳传统理论的顶峰:由于王宗岳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太极拳拳理、拳技,且王在武史中有迹可查,故有人据此认为王宗岳总结前人经验,首创太极拳于世,后传人陈家沟:因现存有文献记载,“王宗岳传拳蒋发,蒋再传陈长兴”之说。

4.武当山创拳说

中国武术与宗教渊源颇深.至少在理论上可见其广泛的牵涉。而流行的“内家”“外家”之分,将武当归于内家,少林归于外家,其立论客观与否,可另为议论.但无疑加重了武术的宗教色彩。与此相应,出现“太极拳起源于武当山”的观点,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持这种看法的认为,“炼丹”是中国道教的一大活动内容,也是古代研究养生术的一种方法.武当道士在长期的内丹实践基础上(多为静功),结合呼吸吐纳以及导引方法,发挥而成太极拳,其主要作用在于疏通经络(如带脉、任、督脉等),调和气血,以达抗病延年之效.再吸收其他拳法之精髓而具技击之功。

5.其他观点

如陈家沟的陈卜创拳说;唐代许宣平创拳说;唐代李道之创拳说(称“先天拳”);唐代胡镜子创拳说;戚继光创拳说(因其所著《纪效新书》中所载拳图与今之太极拳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南北朝韩拱创拳说等等。这些说法大都言之有源;或据拳法名称;或据拳理记载;或据历史源承线索。这些说法也都有附合者。 对于各种论点,持论证者固然言之凿凿,反对者也有声有色。

参考资料:

太极拳为张三丰所创吗?

太极拳从清初创建到现在,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前后,太极拳名家的技击功夫在北京享有盛誉,并且盛传有疗病、保健、延年作用,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