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姓的来源
复姓的来源较多,例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1、由封邑而来
令狐氏,《百家姓》中记述为:周朝时有个名叫魏颗的人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为姓;
段干氏,老子裔孙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为姓。
此外,还有梁丘、上官、羊舌等复姓,都属这种情况。
2、因居地而来
东郭氏,周朝时齐国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国都临淄东郭的,后人遂以“东郭”为姓;
闾丘氏,齐国有位名婴的大夫居住在闾丘,时称闾丘婴,后人遂以“闾丘”为姓。
楚怀王的小儿子名子兰,被封为上官大夫。上官,地名 ,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子兰的后裔世世代代定居在这里,便以上官作了姓氏。
欧阳姓,本禹王之后。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到少康时,封庶子无余于今浙江绍兴,建立越国。公元前306年,越国被楚国所灭,亡国之君无疆的儿子名蹄,受封于乌程(今浙江吴兴)的欧余山之南。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所以蹄又被称为欧阳亭侯。其后遂以欧阳为姓氏。
东方之姓,是以方位为姓。出自上古伏羲氏。按《周易》八卦推算,伏羲氏出于“震”卦,位主东方,于是伏羲后裔的一支,就以“东方”为姓。与此同类的还有北宫、东宫、南门、西门等姓。周文王之后姬括,世代袭为卫国上卿,居住在京都北宫门外,于是以北宫为姓。春秋之时,郑国某大夫居于西门,其后人便姓了“西门”。
属于此类的还有贺兰(山名),羊舌,百里(邑名)、澹台(湖名)、南宫、濮阳等复姓,也是因居地而得。
3、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来
公元前445前,杞国亡于楚,杞简公之弟佗逃到鲁国。鲁悼公因其本为夏王族之后,予以优待,封爵为侯,世称夏侯。以后,佗的子孙就用夏侯作了姓氏。西周开始,朝廷设有司徒、司空、司马的官职。司徒掌管土地和人口,司空掌管工程建筑,司马掌管军政和军赋。这些职官权重位尊,显赫一时,他们的族人引以为荣,便将官职拿来作了姓氏。属于此类的还有太史、司寇、乐正、少正、宗政、即墨、亓官、巫马、乐正、左丘等等。
公羊、子车等复姓由王父之字而来;
公孙、仲孙等复姓由爵系而来;叔孙等复姓由族系而来。
司马迁因为“李陵案”而受宫刑,他的两个儿子司马临与司马观怕被株连,就改名换姓,隐居乡里。兄弟俩各取“司马”中的一个字,哥哥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改姓“冯”;弟弟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又如欧阳这个复姓,有的简化为姓欧,有的简化为姓阳。钟离简化为钟,公孙简化为孙,等等。
5、由人名而来
端木氏,鬻熊,仕于周,为文王、武王之师。鬻熊生二子,长子熊丽,次子端木。端木生典,典以父名为姓,名端木典,这是端木得姓之始祖。
颛孙氏,春秋时期,陈国簪缨之后代有公子名颛孙在鲁国做官,其后代子孙以他的业绩为荣耀,于是以祖名颛孙为姓,称颛孙氏。
6、由部落名而来
独孤氏,刘进伯的后代中,有著名的尸利,史称谷蠡王,他以祖先刘进伯的自称为号,称独孤部。其子孙后代皆以其部落名称为姓氏,称独孤氏。
尉迟氏,尉迟部随北魏孝文帝进入中原,被命以族名的汉字谐音“尉迟”为姓氏,称尉迟氏。
7、自创姓氏
赫连氏,十六国时期,南匈奴铁弗部刘勃勃称大夏天王,自称云赫连天,他建立了夏国,王族以赫连为氏。
8、由山水之名而来
澹台氏:春秋时期有鲁国孔子的弟子,字子羽,名灭明,南游长江流域,居于澹台山(今山东嘉祥),遂以山之名命姓,因取名澹台灭明。其后代子孙遂以“澹台”命姓氏,称澹台氏。
完颜氏:“完颜”一词,是从汉语“蜿蜒”音转的女真语,是依傍绥滨蜿蜒河而居的黑水靺鞨一支,如星散一般分布各地以后,就以蜿蜒河之名来作为姓氏。
9、由赐姓而来
长孙氏:拓跋圭建立北魏称帝后,因沙英雄是曾祖父的儿子,就赐他的儿子为长孙氏。
10、由国名而来
钟离氏:周朝时期,伯益的后人有封邑钟离国(今安徽凤阳、临淮一带),春秋时期钟离国被楚国所灭,国人遂以原国名命姓,称钟离氏。
淳于氏:州国公族定居于淳于城(今山东安丘,原为州国都城),复国,名淳于国,仍为公爵,成为春秋时期的小国之一。亡国后,其族人以原国名命姓,称淳于氏。
义渠氏,义渠民族在商代前是西方羌戎民族的一个分支,原居宁夏固原草原和六盘山、陇山两侧。商代,义渠戎族服于狄人猃狁。商文丁和武丁时期,季历和商朝继续向戎狄用兵,都取得了胜利,迫使鬼方远移蒙古草原,义渠等戎则臣服于商。周王朝建立后,义渠又臣服于周。公元前650年前,义渠在吞并了北地诸戎后,进一步向东向南发展,首先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秦国。公兀前352年,秦出兵攻魏,收回被魏占去的西河郡和上郡。从此,义渠东面和南面均同秦国接界,双方磨擦又起。公兀前331年,秦趁义渠国内乱,秦惠王遣庶长操兵平定。从此义渠臣服于秦,双方时战时和,秦对义渠地稍蚕食之。公元前327年(秦惠王十一年)义渠以国为秦县,以君为秦臣,正式成为秦国的属地。经过几十年的和战公元前272年,也即34年后,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接着发兵伐残义渠,义渠国亡,领土成为秦国的一部分。义渠戎也融人汉族,逐渐汉化。义渠氏也成了一个新的复姓。
11、由职业而来
漆雕氏:相传漆雕最早出现时是职业称谓,是那些油漆装饰工的古称。他们的后代就以祖先的职业或技艺的名称中得姓,称漆雕氏。
谷梁氏:古代有一些部落,农业相对比较发达,他们以能种出优质的谷子为骄傲,古代将谷子称为粱,所以善于种植粱的氏族首领就用谷梁命姓。
12、由排序而来
第二氏: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把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国君的王族后裔和豪族名门共十多万人都强行迁徙到关中房陵一带(今湖北房县)定居。在迁徙原齐国田姓贵族时,因其族大人众,烦于编籍,便以其门第按顺序分为第一至第八氏,田登为第二氏,第二氏就是其中的一支,由此产生了第二复姓。
第五氏: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把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国君的王族后裔和豪族名门共十多万人都强行迁徙到关中房陵一带(今湖北房县)定居。在迁徙原齐国田姓贵族时,因其族大人众,烦于编籍,便以其门第按顺序分为第一至第八氏,第五氏就是其中的一支,由此产生了第五复姓。
13、是以血缘关系为姓
夏、商、周三代,禄爵之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公爵居五等之首,荣耀至极。他们的后人,纷纷自称“公孙”,以显血统高贵。所以《广韵》记载:“古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故其姓多,非一族也。”
14、以社会影响为姓
春秋时代,鲁国的学者少正卯,聚徒授学,使得“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声誉鹊起,世称闻人,他的后裔便拿“闻人”作了姓氏。
15、少数民族的特殊称呼为姓
如赫连、单于、呼延(匈奴族);拓跋、宇文 、慕容、独孤(鲜卑族)等等。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赖氏族被楚灵王灭掉,他们的子孙改“赖”为“罗”或者“傅”。
汉代时曾与匈奴和亲,因为匈奴的习俗是富贵人家都随母姓,所以很多单于的后代都姓刘。
三国时,鲜卑人莫护跋投靠司马懿,曾立下战功,被封王,当时北地汉人流行戴一种叫做“步摇”的帽子,莫护跋很喜欢,也弄了一顶天天戴着,因为当地方言“步摇”和“慕容”同音,所以后来他的族人都叫他“慕容”,并干脆把这个当作了自己的姓氏,其实慕容氏是汉人的姓,出自汉代。
另有许多少数民族,比如可频、钳耳、高丽、柯史布,因为都是本族的大王,所以后来他们的后代纷纷改姓王。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曾经南征蛮族,有一支姓龙佑那的蛮人部落,投降后被赐姓张。
西晋时有一支西北羌族,姓烧当,他们后来自称大舜的后代,因此改姓姚。
北魏时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了扫除奴隶旧制给北魏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力提倡汉化,措施之一就是将很多原属鲜卑族的复姓改为汉姓,像他本人的“拓跋”,就改成了“元”,还有“独孤”改成了“刘”。此外还有“拔略”改为“苏”,“莫胡卢”改为“阳”,贺兰、贺拔、贺狄、贺赖、贺敦统统改成了“贺”,“大汉”改成了“韩”,多罗、叱罗改成了“罗”,吐伏卢、伏卢、卢浦、莫芦改为“卢”,古口引、侯奴、古引改姓“侯”,柯拔改姓柯,屈男、屈突改为屈,叱吕、叱丘、俟吕陵改为吕,丘林、丘敦改为丘,浊浑、朱可浑改为朱,侯莫陈改为陈,叱李改为李,破多罗改为潘,贺鲁改为周,谷合改称谷,乌石兰改为石,吐谷浑改为何,步六孤改姓陆。
南朝梁的大将王僧辨,本是鲜卑人,姓乌丸,后来投奔梁朝后改姓王。北朝有一支回鹘族姓高车,后改为狄。北魏灭亡后,有些姓独孤浑的改为杜。
大唐时,太宗大败突厥,西突厥的可汗“斛瑟罗”率众移居长安,后来他的子孙改称“罗”。而另一支本是鲜卑的部族姓阿史那,投降后改为史。
元代蒙古人月乃和,因为祖上曾经在金国作过兵马检军,所以他改姓马,后来马成了回族大姓。元朝灭亡后,许多蒙古人改为汉姓,其中就有耶律改为王,有些姓完颜的也改为王。
明成祖朱棣曾率军征讨漠北,蒙古王子“也先”投降,被赐姓金。
满清亡国后,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许多满人为了保全族人及家人,也取了汉姓!比如满清皇上的姓氏爱新觉罗,改为罗、金。
17、由其他复姓转写而来
淡台氏:为澹台氏转写而来。后来,并没有另成一族,而是与澹台氏渐渐融合。如澹台灭明,也写作淡台灭明。
白侯氏:上古诸侯柏成子高之后有柏侯氏,后转写为白侯氏。汉代有柏侯奋,姓柏侯;又有白侯携、白侯子安,姓白侯。
阳成氏:阳城是春秋时郑国的地名,被封在那的人,有的就以阳城为姓。后来转写为阳成氏。汉代有阳成昭信,为阳成氏;又有阳城修,阳城氏。
璞阳氏:为濮阳氏所改。汉代有璞阳逸,为璞阳氏;三国时又有东吴人濮阳兴,为濮阳氏。
论语导读56 漆雕开不仕
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漆雕开,字子若,上蔡华陂人,少孔子11岁,生于周景王五年(公元前540年),卒于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终年51岁。他的出生,颇具传奇色彩,但他的死亡,也多让人惋惜!
早年,上蔡华陂有“周王送,蔡侯迎,子孙代代有功名”的民谣。据传,漆雕开父亲结婚那天,迎娶他母亲的花轿刚刚回转出村,周景王到各国巡视的车队恰巧路过此处,车队紧跟在花轿后面。蔡侯得知景王要来蔡国巡视的消息,立即带车队北去迎接景王。刚走到华陂鸿隙湖,碰上迎面而来的迎亲花轿,蔡侯没法越过花轿再往北走,就与景王打过招呼后调转车头,像专程前来迎接娶亲花轿似的在前面鸣锣开道。当地人们看到这千年不遇的情景后,都说漆雕家很幸运,将来必有大福大贵。第二年,漆雕开降生。幼年时漆雕开聪慧过人,读《尚书》过目不忘,被当地人称为神童。
据《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漆雕开成年之后,拜师于孔子门下,潜心钻研学问,不愿做官。对于《尚书》造诣颇深,真知灼见自成一体。他发展了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学说,认为人性有分别,有的人性善,有的人性恶。提出了“天理”和“人欲”的概念,形成独特的人性论。因此,很得孔子赞扬。有一天,孔子劝他说:“子之齿可以仕矣,时将过。”意思是你的年龄资历可以去当官了,要不然时间就晚了。不料,漆雕开却谢绝了老师的建议,说:“吾斯之未能信。”(原文见《论语》公冶长第五篇第六章,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孔子对漆雕开的才能是肯定的,认为他可以入仕为政了,可惜漆雕开却谦虚认为自己还学得不够,还不能那么自信,也可能漆雕开自己觉得年纪大了,不如专心跟随孔夫子修道教学。孔子高兴,是赞许漆雕开的谦虚态度。另外能有这么一个忠实的弟子,长期跟随在自己左右,当然也高兴。
当然后来,让人扼腕叹息的事发生了。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从叶地返回蔡国。这一天,来到了漆雕开的家乡鸿隙湖村,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倾盆大雨铺天盖地而来,孔子一行没法再往前走,就住进了漆雕开家。这场大雨下起来连续数日没完没了,漆雕开家原来就不富裕,又加上这么多人的吃喝,家里存的粮食很快就被吃光了。漆雕开为了不让孔子饿肚子,就冒着大雨,踏着泥水,独自一人到鸿隙湖里采藕,不幸落水遇难。
如果漆雕开听从孔圣人的话,为政做官去了,那他的人生轨迹就变了,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但历史就是这样冷酷,不能假设。据说他落水后,湖水猛涨三尺,狂风刮了三天,大雨下了三夜,两岸百姓也一直在湖边找了他三天三夜。后来,为了纪念他对孔子的尊重和忠诚,也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人们就在青龙沟北岸的鸿隙湖边为他建了一座坟墓,墓前立着一块刻有“漆雕开之墓”的高大墓碑。
三年后,他的同窗好友子路在卫国做了官,他时时不忘记先师弟漆雕子若的为师殉难之事,不久便奏于国君,赐封漆雕开。子路带领三千兵马又一次来到鸿隙湖岸边,命三千兵每人担一担土重新修缮了漆雕开之墓。国君赐予漆家土地45亩,世代不纳粮。又买地三亩,建三进院式漆雕开祠一座,内置孔子及漆雕开塑像,以香火祭祀。在祠堂边购得宅地,损银钱,建房二十余间设学堂,由漆雕开高徒招徒讲学,其后学英才辈出,成当地名门望族。
漆雕开也受到历代帝王的加封,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受祭祀,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加封为滕伯,宋朝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平舆候。明嘉靖九年(1530年)称:“先贤漆雕子。”
漆雕氏之学也成为“世之显学”。战国的韩非说:“自孔子死也,有子张之儒,有颜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儒分为八。”韩非子还在其名著《显学》中评价曰:“漆雕之议,不色挠,不目逃,行曲则违于臧获,行直则怒于诸侯,世主以为廉而礼之。”《汉书·艺文志》存录《漆雕子》十三篇。其后代明清尚藏《漆雕氏家谱》和《漆雕家训》等文物。
白云山人20170320羊城
家谱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家酥,家酵,什利进了当家的屋
窗户都挂了帘,只一片漆黑
里屋静悄悄的一点声息也没听见
家酵说道:”八不巴,二哥不在吧”
”胡说,那像你这小子一样,没见个在家的,只顾游山玩水”家酥叱道
黄泔叫道:”怎么没个人影子了,就连个丫头和家丁也不曾见着”
黄泔唤边上两个奴丁去各院各房找找,并移至桌上,轻轻地挪了椅子,笑嘀嘀应道:”七少爷,九少爷,什利先生,坐!”便唤一个奴丁端了茶来,倒与杯子上
“黄泔,我不曾记得你啊”家酥问道
“七少爷有所不知啊,我本是三爷家的一个小书童,七少爷小的时候可曾记得,那个被大老爷打的鼻青脸肿的就是我啊”
“哦,记得了那时大老爷的脾气人见人怕,大老爷为何这样打你”
“只我刚进门不久,便不懂些规矩,那日当差在橱房内偷吃了祭祈用的五果,大老爷说是冲了神仙,之后的事七少爷也不都看见了吗”
“这个三爷,也真是的…”
“这…”
”黄管家,你自各儿忙活去吧”
“是,七少爷,九少爷,什利先生,好些安坐我唤小仨儿守门口,听候使唤”
”黄管……
中国复姓的来源
本文2023-10-06 04:49:0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86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