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的人拜不拜祭祖先?如何拜祭?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1收藏

外国的人拜不拜祭祖先?如何拜祭?,第1张

外国人(主要指欧美等西方国家)不祭拜祖先,他们的家族观念是不如我们中国人的,他们信奉的是上帝,因此他们不会祭拜,只会祈祷。

祀先祖,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除、清、九、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 [1]  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

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灵。供品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俗。

扩展资料:

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种鬼神二类。祭祀乃起源于远古时期,古人认为鬼神有很大的权威,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所以他们十分崇敬鬼神。他们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且以人鬼-祖先为祭拜的主要对象。

他们认为祖先虽然过世了,灵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祸、赐福与子孙,因此他们都排定日程,虔诚祭祀。在历史演变进程中,很多地方家族观念和祭祖观念正日渐淡薄, [2]  岭南一带重视传统习俗,祭祖习俗至今仍盛行。

中国数千年来承袭了祭祖的传统,其中有着多重心理作用,其中至为重要的一种,便是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 这种崇拜祖先的观念一直延续到现今,形成我国文化的特色。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俗。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

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祭祖

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一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 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 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 《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二 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 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 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 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 “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 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三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 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 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 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 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 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 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 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 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 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 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四 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 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 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 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 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五 家传

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

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 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 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并荣 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 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

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六 艺文著述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 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 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

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 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 内容都十分丰富。

艺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结晶,其中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有着非常珍贵的参考和欣赏价值。 但是, 由于艺文著述的种类、内容繁多,而又良 不齐,所以还需后人用心整理,方能使家族中的艺文精品 得以流传和利用。

同时,我们在续补家谱现代艺文著述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七 家谱图像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 为副,但一张好的、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将、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 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

1)老照片

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2)祖先(遗像、人物画、肖像画)

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 先人手泽遗墨。

3)风水图(祠堂图、墓图)

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 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

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 为“风水图”。

4)故居/村庄图

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摘要:传统的祭祀有放鞭炮、烧纸钱等旧俗,但这一方式具有噪声扰民、污染环境、树木减少、还带来火灾隐患、纸灰清理麻烦等不利因素。随着健康环保的低碳生活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文明祭祀渐渐成为了人们选择的扫墓方式。文明祭祀的方式有哪些?有音乐祭祀、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下面进一步了解文明祭祀的相关内容吧。文明祭祀的方式有哪些

音乐祭祀:祭祀群众可播放逝者生前最喜爱的歌曲,表达对故人的缅怀之情。

鲜花祭祀:祭祀群众可采用逝者生前最喜爱的鲜花祭扫,也可以参加各公墓单位组织的"鲜花换烧纸"活动。

社区公祭:选派专职礼仪师进驻社区,由社区组织辖区居民敬放过逝亲属遗像,敬放水果、果品、气球等,逝者家属宣读祭文,公祭群众敬献鲜花,进行缅怀。

植树祭祀:群众可以植树方式祭奠故人。

签名祭祀:社区可以组织群众集体签名,表达追思祭祖之情。

网上祭祀:市民可通过互联网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

放飞思念:社区可组织居民开展放飞白气球、放飞思念的活动。

家庭追思会:将逝者生前的照片、录像资料制作成光盘,组织家庭成员观看,进行往生回忆。

洗墓祭祀:家属可将逝者墓碑进行清洗,以表达思念之情。

网上扫墓怎么扫

网上祭祀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有别与传统的祭祀文化,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转移”至电脑网页上的新兴祭扫方式。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在回忆网上创建了一个逝者纪念园,逝者家属可以在后台编辑逝者纪念园,就像QQ空间一样,很简单,可以编辑逝者一生的简介、逝者生前的重要事迹、上传逝者生前的照片、视频等等,还可以构建逝者的亲属关系网,逝者后人可以在逝者纪念园进行祭拜留言等等。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思念。

全国大概有上万家网络纪念馆,而每家网站的注册都很简单,输入用户名之后接着设定密码,仅简单几个步骤就完成了。

网上扫墓的好处

便捷:现代人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加上生活节奏繁忙,不可能在每年的清明节、重阳节等祭祖日子亲临现场祭扫。网络祭奠平台可让用户可突破时空的阻隔,实现全天候、全球化的缅怀、祭扫。用户可随时随地在网络平台上对先人表示敬意和孝心,满足“日思夜念”愿望。

永久性:尽管许多家庭都有家谱,但是人们只能从家谱中获得简单的信息。网络祭奠平台可把先人的文字资料及图像和声像资料永久保存下来,随时随地可让先人的音容笑貌重现眼前,让子孙万代了解祖辈的光荣与梦想。

环保、安全、节约:据报道,我国一些大城市每年清明节祭祖费都超过千万元,燃烧纸品引发的火灾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网络祭扫这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拜祭方式,既满足人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需要,又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还有的地方还叩拜玉皇大帝(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俗称"天地供"。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

  祭祖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但因各地习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而台湾地区是在除夕午后,进行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祖先。还有的地方初一在家里祭拜之后,还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主要是在坟地烧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亲人的墓地祭拜。

  除夕祭树,是汉族信仰习俗。流传于四川省岳池县一带。每年除夕之夜,各家饭菜端上桌后,首先敬神供祖,接着将每样饭菜取一点出来,切细和匀后,由家长用盘子或小簸箕端到最大最好的一棵树前祭树。据说,这样来年果树能花繁果丰,带来滚滚财源。祭树后,全家才围着桌子吃团年饭。

  祭树传说

  树,是中国极普通的一种植物。然而,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这极普通的树,人们在它身上寄寓着众多美好、怪话的想象。树给中国文化增添了一份神秘的光圈。中国很早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土地贫瘠,物产不丰,加之天灾人祸,故温饱问题一直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被古人神化和崇拜的植物,首先便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树木,如桃树和桑树等等。 

  例如,在中国福建、台湾一带,当地居民把一些树大和树龄长的树,视为神木,不但不敢去碰它,还要向它烧香、献祭。中国北方民族也是如此,他们对林中高大的树的崇拜,对村落附近高大神树的祭把,都是各民族祭把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满族在森林中骑射游猎的时代,祭柏神树是经常的,以后渐渐发展为把祭通天的树改为祭通天的神竿。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不少人都是通过打电话、发微信拜年,但在有些地区,拜年还是要跪拜的,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表现,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1

 旧时礼节,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挨地。

 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自己的父母跪下磕头两个,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父母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我们晚辈。然后我们再去自己的爷爷奶奶家磕头拜年,同样的祝福,同样会得到“压岁钱”。

 然后我们还会走向自己的邻居,只要是经常见面的大叔大婶们我们都要走向他们的堂屋,背对着正门跪下叩头。路上一些不是很熟悉但是认识的,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首先站在祖谱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头三次。然后给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磕头三次。

 如果有儿童参与,并且与被磕头的人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的话,就要给儿童压岁钱。磕头大体分两波,第一波在初一起早的时候,主要去邻居家。第二波在初一以后的几天,拜访其他亲戚时进行。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2

 一般是给自家人磕三个头给别人家拜年的时候就磕一个。

  拜年磕头的正确步骤

  单纯磕头(单叩首)

 儿童对长辈的常礼。一般情况是儿童随家长见到长辈,家长说:“过来见过XX(长辈),给XX磕头。”孩子要先说句:“给XX磕头啦。”而后双膝先后弯曲跪下、手扶地、头触地,完成磕头的动作,然后起立侧身站着。长辈在接受孩子磕头后,必须做两件事,一是应当及时说:“好,起来吧。”一是要给孩子来点“赏赐”,例如小玩意儿,糖果等,或给个零钱,“头”是不能白受的!旧时代许多人在孩子说磕头还没跪下时,及时说:“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头,以免拿不出礼物的尴尬。

  一拜一叩

 成年人拜见长辈的常礼。一般是拜访、或长辈来访时,应当主动向前说:“我(自己名字或辈分、身份)给XX磕头了。”并可以说句祝福的话,而后,正面对长辈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头。长辈若接受了这一“头”,也必须有所表示,大多要给钱的,并说句“给你喝壶茶(或喝壶酒)吧”,或者“买双鞋穿吧”之类的话。否则(如表示谦虚或不想破费),就要在晚辈作揖后,及时说“不必磕啦”、“免磕了吧”等话语,最好同时伸手扶住对方身体以阻止继续磕头,因为只要“头”磕下去就要掏钱的。

  一拜三叩

 这是隆重的礼节,大多是以下场合,初次见面的长辈,见祖宗级的长辈,拜见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师,拜年,拜寿,拜谢等场合。其仪式是先做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个头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后磕下第二个头,同样再磕下第三个头,最后起立。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3

 老话说十里不同俗,但春节拜年这个习俗却是不分东西南北都普遍存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不少人都是通过打电话、发微信拜年,但在有些地区,拜年还是要跪拜的,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表现,比如现在的“孔孟之乡”山东,给长辈拜年还延续着磕头这一传统礼仪。

 对于春节跪拜礼来说,最近几天网上争论很多,有人认为是封建糟粕,不应该磕头;有人认为是传统良俗,应该予以继承,大家相互争论,互不相让。我整理了一下,反对跪拜礼的理由有:一、封建陋习,奴性十足;二、侮辱人格,不平等;三、“男儿膝下有黄金”,如今男女平等,男女都不应该跪拜等等。

 跪拜礼起源于原始社会,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来看,“拜”字就是人们拿着谷物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而“跪拜”是因为古人最早都是双膝触地,屁股搁在脚后跟上“坐”在席子上,跪就是坐,长跪就是直起腰,跪拜就是向前叩首。跪拜礼从最初的祈求神灵,祭祀祖先,跪拜父母,发展到对封建帝王以及贵族都要行礼。

 跪拜礼一直流行到上世纪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于1912年元旦发布文告,改革旧俗、保障民权,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废止跪拜”。当时在废除跪拜制度的细节操作上是非常有技巧的,只规定官员之间、官员和民众之间不得跪拜,对民众在私人场合则不加干涉,这主要是因为跪拜礼除了有“封建等级制度”的表征外,还有表示礼仪的含义。

 作为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和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官员和权贵行跪拜礼,既侮辱人格尊严,蔑视人权,也掺杂着统治阶级对老百姓的奴化,自然,这种部分封建糟粕绝对应该废除!而孝道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求人们慎终追远,祭祀祖先,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中华文化能够绵延不绝,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不无关系,当外国人信主信上帝的时候,中国信仰的是自己几千年来的文化。而孝顺,就要有一定的礼仪,其中,跪拜就是最重的礼节。

 在1966年后的十年,许多传统文化被不分青红皂白的小将们一股脑当成了封建糟粕,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再加上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侵入,让不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对一些礼节感到陌生。然而,在大多数农村以及文化气息较浓的家庭,跪拜礼依然存在。

 所以上面说到的三条理由,前两条其实早就废除了,而第三条,则有些似是而非了。男儿膝下有黄金本意是说男儿当自强,不能轻易的屈服,不能丧失独立自主的人格。按照当代的礼仪和道德标准,男女都应该如此,而非按照字面意思狭隘的理解。况且从我们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父母的付出并不是有价的黄金能衡量的。

 可能有的人说了,孝顺不一定要磕头,这种想法也对。因此,跪拜礼究竟是社会良俗还是封建糟粕,我觉得大家要自己揣摩,毕竟当代社会,跪拜礼只是在至亲之间才会出现,父母养育之恩,不求子女能回报什么,只要子女能生活幸福,他们一辈子也就知足了。作为子女逢年过节给父母磕头,也是一种礼仪和情感的表达,没必要就扣上封建糟粕的大帽子。

不知祖先的墓地是无法祭奠的,心里老是觉得欠祖先的,为了让您安心,现在我给您一个有效地祭奠先祖的方法。每年在清明节前一天的晚上,或者是清明节当天的晚上九点人定后,也可以根据情况晚一点,找一条较大的十字路口,尽可能找行人少的路口,在东西南北哪个角都行,画一个大圈,约直径2--3米就行,您的故乡在什么方位,就向那个位置留一缺口,约30厘米宽就可以了,把祭奠的用品拿出来摆上,香纸点燃就可祭拜,要叫着先祖们的名讳,从高到低的顺序,如果您不叫名讳,那您烧的纸钱香火就不知道被哪位收去了,因为常人看不到隐态的事情。祭奠完后,收拾好现场,把纸灰杂物清扫干净,别影响街道的卫生。

外国的人拜不拜祭祖先?如何拜祭?

外国人(主要指欧美等西方国家)不祭拜祖先,他们的家族观念是不如我们中国人的,他们信奉的是上帝,因此他们不会祭拜,只会祈祷。祀先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