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代影星,出身豪门却两次婚姻不幸,只得许身影业,孤独终老
中国第一位**女明星王汉伦,原先名叫彭剑青(1903-1978)。这个名字乍听不像大家闺秀,倒有点古剑豪侠、江湖英雄的意味,其实这与她的个性和传奇生涯很相似。 王汉伦 出生豪门 彭家是苏州状元之家,而且是双份的状元,在清朝康熙和雍正年间出了祖孙两代状元,苏州十全街上规模宏大的南畇草堂,就是彭家的老宅。南畇草堂俗称彭状元府,内有兰陔堂、环荫室、含清阁、幔仙阁、延绿轩……亭台楼阁,移步换景,正堂上还高悬一块乾隆亲笔的匾额,自是气象不凡。所以彭家在当地就获有一种特权,可以在自家大门口竖旗杆升旗(一般人家绝对不可以),因而当地百姓又称之为旗杆彭。 彭剑青的父亲彭名保在家族中算不上出名的人物,也当上了安徽无为州的知州,辛亥革命前后还当过招商局安徽分局的督办。彭剑青的大哥娶苏州潘祖荫家族的**为妻;大姐嫁江西官宦人家桂次文;二姐彭绣冰嫁给李鸿章的侄孙李国模(李蕴章的孙子)。 失败的婚姻 彭剑青 彭剑青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其父去世时她才16岁,当时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彭剑青却由兄嫂决定,中止了她在圣玛利亚女中的学业,立即嫁人,而且把她远嫁给东北本溪煤矿的一个姓张的商人。自此,王汉伦的生活一落千丈,从富家公主变成了商人家的可怜妻子。 在东北,她生活很不习惯,而且婚后不久她就发现,丈夫跟一个日本女人鬼混。她精神上很受 ,回到上海的日子也不好过,在哥哥嫂子眼里,她原本就是多余的,现在已经是嫁出去的人,如泼出去的水,根本不来关心她,丈夫稍不顺心就要打她。当她得知丈夫在帮日本人做地皮买卖时,曾劝他不要干这种事,那是卖国行为。丈夫火了,又打她。她受不了这个气,愤然提出离婚,结束了这桩短暂的婚姻。 经过这一次的事情之后,王汉伦心中的独立因子被不断放大,她深刻地意识到,没有任何人比自己更加可靠,与其希冀他人给自己带来舒适的生活,不如自己创造。 与**事业互相成就 一次偶然的机会,经**公司工作的任矜苹引荐,她走入了影视行业,成为了当时明星公司的第一个正式签约的女艺人。并且因为《孤儿救祖记》中的悲剧角色一炮而红。 也正是如此,她的哥哥、嫂嫂跟她大闹了一场。认为自己的家族里都是些雅人,现在却出了个得经常在外抛头露面以演戏为生的戏子,真是辱没了彭家,听到这彭剑青怒了,决心跟哥嫂一刀两断,从此改名为王汉伦。 在她成为女明星之后,那也是一夜之间就火遍了整个上海滩,她那又细腻又真切的演技在当时那个没有声音的默片时代里,她是尽情的施展了自己的表演才能,将一个个小人物的形象表现的是淋漓尽致。 但是,影视公司也是欺骗王汉伦,使得她的**在好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拿到钱,可眼看着老板们都是靠着她的**发了家。那日子过得是相当滋润,于是她决定自己成立一个**公司,自己来主演**,担任制片人。可以这么说王汉伦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制片人。 1924年王汉伦继续主演了《玉梨魂》、《苦儿弱女》、《一个小工人》等影片,但她的薪酬却一直维持在20元。不久,另一家长城画片公司许以高报酬,从「 ”明星”挖走了王汉伦。 王汉伦在「 ”长城”拍摄了《弃妇》、《摘星之女》和《春闺梦里人》。其中《弃妇》一片,是「 ”长城”的创业作,也是王汉伦自己感到满意的作品。 影片描写一个豪富之家的媳妇,被有外遇的丈夫遗弃, 王汉伦便走向社会谋生,在一家书局当职员,却又受到经理的侮辱。这使她觉悟到,妇女一定要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便投入女权运动。后来丈夫又想和她言归于好,被她拒绝了。丈夫恼羞成怒,诬告她是乱党,她只好远离尘世,隐居到山中,结果又遭到强盗的抢劫,逼得她步入空门,最后病死在尼姑庵里。《弃妇》是一部「 ”问题剧”,提出的是「 ”妇女职业问题”。王汉伦之所以喜欢这部影片,是因为自己的身世和剧中人很接近。 民国十大著名影星 王汉伦在「 ”长城”拍了三部影片之后,并没有得到什么「 ”高报酬”,虽经法院交涉,也没有着落。此后,她又为任矜苹主持的新人影片公司演了《空门贤媳》,在中华第一影片公司主演《好寡妇》,均获成功。特别是她为天一影片公司演的《**女明星》,是由王汉伦、胡蝶和吴素馨三位当红的女影星联袂主演的;影片拍成后,王汉伦随片赴南洋一带放映,所到之处,轰动一时。由于王汉伦在银幕上扮演的大多为悲剧角色,因此有「 ”银幕第一悲旦”之称。 王汉伦在1931年写的《影场回忆录》中,对自己的从影生涯进行了总结:「 ”那时虽不曾拍过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影片,然而我曾经主演过的片子,大都蕴蓄着一番深意在内。我在这个时期里,所主演的影片还有一些补救社会、激发人心的可能,总算与我的初志无背。” 婚姻第二春,却也是重蹈失败覆辙 1933年,王汉伦经人介绍认识了王季欢,俗称「 ”相亲认识的”。虽然是用这种老套的办法相识,但是两人对彼此的印象还不错,交往了一个月之后便结婚了。在当时那个还不算开放的年代,婚姻还是需要两方家长同意的。 虽然说王汉伦家中已经没有什么真心对待她的长辈了,但是毕竟这是自己选择的婚姻,她总是希望能够有一个完整的仪式。于是,王汉伦便委婉地向王季欢提起了聘礼的事情。而王季欢一脸真诚「 ”夫妻财物都一样,也就不必计较了”。 王季欢的话虽然没有毛病,但是细细思考之下,却带着对王汉伦的不尊重。在当时,聘礼几乎是婚礼的一个必备过程,即便是要省掉,也应该是由王汉伦来提,而不是王季欢如此做决定的。而且,光是从王季欢说的那句话中,就可以知道,他压根从未想过要给聘礼。不过,沉浸在爱情中的王汉伦哪里能够想到这么多,只是隐约觉得不太舒服,被王季欢一糊弄,这事情也就过去了。 王汉伦与王季欢的婚礼十分盛大,毕竟一个是民国女星,一个是富家子弟,两人还请来了章士钊作为证婚人。但是,婚礼的盛大并不能保证婚后生活的幸福。结婚之初,王季欢对王汉伦还是不错的,几乎是百依百顺。 但没过多久,王季欢却暴露了自己的问题,他有着十分严重的大男子主义,一言不合就会动手打王汉伦。有的时候,王季欢更是直接限制了王汉伦的人生自由。此时的王汉伦才知道,何为人间地狱。 这个时候,王汉伦悔不当初,如果自己能够在平常的相处中多观察一下王季欢,就会发现他的问题,如果自己不这么快答应结婚,多与他相处一段时间,也会发现。但是,世上从来没有后悔药。 于是,在一个公开的场合,王汉伦表达了自己离婚的请求,她不求别的,只要结束这段婚姻。但是王季欢却告诉媒体,王汉伦是一个玩弄感情之人,结婚又离婚不过是为了套钱。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王汉伦总归是结束了这段婚姻。 自此之后,王汉伦对感情心灰意冷,便再也没有结婚。或许是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或许是没有再遇上对的人,王汉伦将她的全部精力都放到了事业上。只有事业永远都不会背叛她,是她最忠实的朋友。 王汉伦,这个中国影坛的第一个女影星。晚年的王汉伦搬进了一间极为简陋的小屋里,彻底的沦为了城市的平民,甚至是连一根胡萝卜都买不起,还得跟小贩讨价还价。于1978年8月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文化界百余位朋友到龙华殡仪馆为她送行。她没有后代,是她的外甥李家震为她办理了后事,并在追悼会上介绍了她不平凡的一生,最后把她安葬在家乡苏州的青春公墓。
一本双枝同茂密 千家万户普芬芳
“据族谱上记载,寿光郑氏始祖郑澄的祖父郑栲,于明初任河北枣强县令,其后代也就在枣强县落了户,也就是说寿光郑氏的根在河北枣强。”近日,记者来到古城街道垒村,82岁的郑洪三向记者介绍,明正统二年(1437年),寿光郑氏始祖郑澄与夫人携二子一侄,由河北枣强县奉旨到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集结派遣,后经千里跋涉迁到寿光。
郑姓为中文姓氏之一,源出姬姓,始祖是郑国第一代君主郑桓公友。郑国被韩国灭亡后,国人改姓为郑。自三国始设荥阳郡之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郑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所以,郑姓主要发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
郑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普“永嘉之乱”,是“入闽八姓”之一,嗣后不断在此发展,并繁衍播迁于南方广大地区,形成了诸多郡望。郑姓如今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尤其是在南方地区,以福建、浙江两省最多,占到全国郑姓人口的大多数,可以说郑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据了解,寿光郑姓始祖郑澄之后迁居寿光至今已574年,现已繁衍子孙24代,人口总计超过万人。当年澄祖与夫人携二子(忠、孝)一侄(建)奉旨前往山东,澄公不堪其苦,途中病逝于金乡县,其夫人与二子与一侄经艰难跋涉,抵达寿光彭家道口暂居。
澄祖夫人故后,郑忠、郑孝又去金乡迁澄公柩与其母合葬于彭家道口。后三人各自迁往一处,孝迁至台头一带,忠迁居古城垒村,建则移至广饶石村。虽各立门户,但兄弟及后人累世相好,郑氏家祠有联曰“一本双枝同茂密,千家万户普芬芳”。
寿光郑氏二世祖郑忠从彭家道口迁居垒村,经过500多年繁衍生息,已发展到800多户,人口逾3000人,从垒村迁到寿光各村的也有不少,其中古城街道北孙云子村已过百户、约430人,北马范村有45户、150多人,尚家村约140户、近500人;孙家集街道郑家村110户,550多人;洛城街道于家尧河村35户,150人;上口镇增城村26户,100多人;田柳镇于家庄村60户,200多人;化龙镇信家桥村40户,170多人。另外,从垒村迁往圣城街道、古城街道、田柳镇、侯镇、孙家集街道等处共200多户,人口在1000人以上。
寿光郑氏二世祖郑孝(忠之弟)的后代,居住相对集中,全都在台头的郑埝、大坨、小坨及附近村庄(注: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镇小码头村、稻庄镇南雷埠村,广饶经济开发区乐安街道东关村等也有分布),至今已繁衍24代,有1000户,4000多人口。
(本报记者张文志)
“乡里奇才”郑道行(1612年一1682年),五岁便知读书,通音律,“出口不思,动有奇语”,被乡里称为奇才,十三岁入泮(上学),十六岁补瘭生,两年后年仅十八岁就以山东第四名的成绩考中举人,是寿光郑氏第一位举人,但由于正值明清更替换代时期,他排满抑清情绪严重,朝廷曾多次请他到官府任职,但他屡叫不从,后以明衣冠终老。
“钦赐举人”郑曰唯(1716年一l804年),郑道行的玄孙,自幼聪明好学,性格慷慨豪爽、恭俭好义,考举子没有成功,便自设义塾,家贫者少收或免收塾费,上课“口陈指画,娓娓不倦”,深受生徒及乡里敬重。乡里联名将其高尚师德情操报于县衙,请求表彰,后朝廷于乾隆六十年钦赐为举人,于嘉庆元年又钦赐为翰林院检讨。
“吴佩孚之师”郑韦(1856年一1938年),自幼聪慧,但因为家境贫寒,无法入塾就读,先是家父教其识字,后旁听村塾,先生见其才思过人,收为弟子。光绪元年中秀才,光绪八年秋乡试中举人,名列全省第二,时年25岁。后在临朐、广饶、昌乐等地教学,在广饶任教时,所教七名弟子同时登科,一时名声大震。1891年任河南范县教谕,1894年又擢升登州府教授,在任十余载,品端行正,勤勉职守,上下赞誉有加。1906年辞官隐退,坦然无顾,返回家乡。他的学生吴佩孚于民国五年派人带亲笔书信邀请他出山,并许以月薪600元现大洋的优厚待遇,他不为所动,称病卧床,坚辞不就。
(本报记者张文志整理)
(选自2011年8月13日《寿光日报》A4版)
彭家声是一位富豪,他的家产据悉约为140亿美元,是香港首富。他主要经营房地产行业和酒店业,并在其他领域也有业务涉及,例如运输、电信等等。拓展内容:彭家声在房地产和酒店业务领域的成功主要来自他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稳健的经营策略。他的房地产公司恒基兆业公司已在多个城市拥有大规模的房地产项目,其中不乏马来西亚、澳洲等国家/地区的高端住宅楼盘、购物中心、写字楼等等。而他的酒店业务则主要由新鸿基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经营。彭家声不仅在经济领域具有影响力,他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并多次向社会捐赠慈善款项。
定求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的初年,临江府清江(今属江西)县一家姓彭的, 迁到了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隶籍卫所。卫所是明代的军队编制,卫所的士兵单立户籍,世代当兵。到了嘉靖年间(1522-1566),彭家出了一个举人,名叫天秩,从彭天秩起,彭家代有登科的,他的儿子彭汝谐,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彭汝谐的儿子彭德先,考上了太学。彭德先的儿子彭珑,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到彭珑的儿子彭定求时,彭家名扬天下。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彭梅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彭林魁简介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彭德怀元帅侄女彭梅魁是谁演的
剧名:《彭德怀元帅》
角色:彭梅魁
演员:单文芊
简介:饰演彭德怀侄女
《彭德怀元帅》是由宋业明执导,董勇、杨童舒、唐国强、罗钢、刘劲、王伍福主演的重大革命历史电视剧。该剧于2016年5月20日在央视一套首播。
该剧以彭德怀生平经历为主要内容,从平江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建国后的抗美援朝、庐山会议,塑造了一个血性、正直、一心为民的彭德怀。
彭梅魁的介绍
彭梅魁(1929—2005),女,湖南省湘潭人,彭德怀同志的侄女。在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南征北战,为革命胜利立下赫赫战功,赢得了“彭大将军”的美名。在他的带领下,他的两个弟弟也都投身革命,直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个革命家庭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的牺牲。戎马一生的彭德怀没有一个子女,他最亲近的孩子就是两个烈士弟弟的儿女,彭梅魁可谓是最为突出的一位。“人云牡丹显富贵,我赞寒梅占花魁”。彭梅魁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梅花,她的人生经历更让人联想到梅花:破寒而出,立雪临风,从容待春。
浦安修:主动提出和彭德怀离婚,拒绝见最后一面,晚年后悔不已
文|晨夕
1974年7月,彭德怀元帅已经陷入病危状态,此时只有他的侄女彭梅魁在身边。
有一次,组织上有人问道:“梅魁,你们家还有什么人来看彭德怀吗?”
彭梅魁含泪摇摇头,随后那人追问:“不是有浦安修吗?”
彭梅魁说:“他们离婚了。”
不过既然组织上提到了,那天晚上,彭梅魁还是跑到了北师大,将组织上的谈话转告给了浦安修,让她有个思想准备。
但彭梅魁没想到,直到大伯去世,浦安修也没有露面。
其实,在彭德怀大限将至的时候,组织上曾去问过浦安修:“彭德怀生病住院,你是否去看他,由你自己决定。”
当时浦安修心神不定,非常害怕,心想:“为什么要让我自己决定?难道这是考验我立场是否坚定。”
她犹豫了一下,随后轻声回了一句:“我还是不去了吧。”
就这样,浦安修不顾二十多年夫妻的情面,拒绝见彭德怀最后一面,她那时不会想到,自己会为这个决定遗憾终生。
晚年的浦安修也为自己当年的选择而后悔,人生最后二十年,她都在忏悔中度过。
她和彭德怀的故事,还要从1938年说起。
1938年,彭德怀已经40岁了,但整天忙着革命的他依然是个单身汉,虽然之前有过婚姻,却没留下一儿半女。
此时,革命进行的如火如荼,彭德怀并没有刻意去想成家的事,但缘分就是这么奇怪,有时候你苦苦追寻未必能得到,如果顺其自然,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那年深秋,彭德怀从太行山回到延安参加会议。
会场设在了延安桥儿沟天主教堂内,气氛异常的活跃,彭德怀也非常兴奋,在大会上侃侃而谈。
会议期间,彭德怀接受了陈赓的邀请观看了一场排球比赛,在赛场了,彭德怀却被一女子深深地吸引了。
此女子二十左右岁的年纪,长得眉清目秀,皮肤白皙,仪态文静,一看就是知识分子。
这位让彭德怀一见钟情的女子就是浦安修。
浦安修祖籍上海,家境富裕,是典型的大家闺秀,还接受了高等教育,在校期间曾多次参加学生爱国运动,经过多次的磨练后,她毅然放弃了大**的生活,来到了延安,参加革命。
她万万没想到,在延安会和彭德怀结为革命伴侣。
彭德怀的眼神没有逃过老友李富春的眼睛,随后他就介绍道:“这是小浦,是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卢沟桥事变后到山西参加抗日救亡,是山西党组织派到延安来的,别看年纪小,已经有三年党龄了。”
彭德怀主动开口:“这么说,你在大学的时候就加入了党组织?”
浦安修略有害羞,连忙回道:“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参加了民族先锋队,进到北平女师大就入了党,担任地下交通员,负责文件、情报的传递。”
她的履历让彭德怀刮目相看,原以为她只是一个柔弱的知识分子,没想到竟有也是一个勇敢的同志,还有勇气参加地下工作,让人佩服。
那次见面后,浦安修就落在了彭德怀心里,他主要一闲下来,浦安修的音容笑貌就会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放映。
性格直爽的彭德怀并没有压抑自己的情感,当他发现自己爱上浦安修后,就决定表白。
在李富春和陈赓的牵线下,彭德怀来到浦安修住的窑洞前,正式地介绍了自己,从出生到参加革命的经历以及婚恋史,都毫无保留地全盘托出。
那次之后,没过几天彭德怀又给浦安修写了一封情书,这次他很明确地表达了自己要和她结婚的愿望,直言:”我爱你的家乡,愿与你同归。”
面对彭德怀的表白,浦安修也很感动,她也是一个非常有主意的女子,很快就同意了彭德怀的追求。
他们从相识到恋爱、到结婚,不超过半个月,是名副其实的“闪婚”。
1938年10月10日,彭德怀和浦安修举行了简朴但又热闹的婚礼,几个消息灵通的战友,主动赶来祝贺,大家围坐在一起出了一顿比平时稍微丰盛点饭菜,就算他们的证婚人了。
从此后,战斗队伍中又多了一对革命夫妻,而有了妻子后,彭德怀打仗的劲头更足了。
虽然二人之间有着二十岁的年龄差,但彭德怀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缘分,对浦安修疼爱有加。
据彭德怀身边人工作人员回忆:
“彭德怀家里头对浦安修是百依百顺的,虽然他们性格差异很大,但凑到一起反倒很和谐。”
浦安修也如此,不但照顾彭德怀的饮食起居,还非常支持丈夫的工作,同时她还保留着自己知识分子特有的矜持和独立,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婚后的他们,因为革命需要,经常分居两地,但浦安修毫无怨言,她深知丈夫身上担子重,自己不能给他增加任何思想负担。
别看彭德怀脾气大,但对浦安修他确实铁汉柔情。
1942年,日本“五一”大扫荡,浦安修不幸和组织走散了,整整五天才找回来,此时她的脚下都是水泡,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战士们都说:“彭总,您该照顾照顾浦安修同志了。”
彭德怀却嘴硬说:“知识分子,就该锻炼锻炼。”
可是到了晚上,警卫员传出:“彭老总不但亲自给浦安修洗脚,挑了水泡,还边挑边心疼地说,你以后走路,可要找平坦路走。”
其实,彭德怀对浦安修总觉得愧疚,自从结婚后,他们经常分居两地,他曾说:“自己给浦安修的亲情太少,欠下的情债太多,她长得美,心也美,可是我给她的关照太少,每次想起这些,我心里都不安。”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彭德怀是一个重情义的男人,其实他又何尝不想多陪伴妻子,但战争面前,哪有时间团圆呢?
彭德怀和浦安修的婚姻生活,可以说是美满的,在一起的日子,他们从来没有发生过争执,一直都非常体谅对方。
他们一起走过了战火纷飞的岁月,一起经历了许多生死考验,感情也非常坚固,可以说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被授予开国元帅,浦安修则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副教授,日子总算安稳下来了。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该有多好啊,只可惜天意弄人,一起走过了苦难岁月,却在太平时走散了,他们婚姻的开头是好的,但结尾却不尽人意。
在那个特殊年代,彭老总的处境很艰难,浦安修也备受牵连,她多次被刁难,她的精神世界崩塌了,那些暴风雨也摧毁了他们原本温馨的家庭。
1962年,浦安修决定和彭德怀结束夫妻关系,她将离婚报告交到了北京师范大学,邓小平在离婚报告上写下了:“这是家务事,我们不管。”
浦安修无颜面对彭德怀,她找到彭德怀的侄女彭梅魁,让她向大伯传达离婚的意思。
对于浦安修的选择,彭德怀很心痛但并没有挽留,二十年的夫妻,就此别过了。
在正式分手的那天,彭德怀拿出一个特别大的梨子,怀着沉痛的心情,亲手切成均匀的两大半,放在一个盘子里,随后推到浦安修的跟前。
中国夫妻是忌讳“分梨”的,因为谐音是“分也,离也”。
浦安修犹豫了片刻,最后拿起梨子吃了,伤心欲绝的彭德怀却没有吃,而是愤恨地将梨子扔到地上。
彭老总的一生太苦了,他没有自己的儿女,原本妻子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可最后她也离开了。
尽管他们曾经风雨与共,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彭老总遭遇危机时,浦安修没有选择和他共患难,而是提出了离婚,给彭老总带来的伤害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当然,在那个人人自危的时代,一个弱女子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处境是艰难和无助的。
但作为一个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元帅夫人,浦安修表现出来的恐慌和软弱多少让人无法接受。
晚安的浦安修,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后悔,但斯人已去,悔恨也无济于事了。
因为当时他们离婚没有去法院,在法律上依然是夫妻,组织上最后原谅了她的失误,承认她和彭老总的夫妻关系,但她却无法原谅自己。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为了告慰彭老总的在天之灵,晚年的浦安修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来整理彭德怀生前的著述,在著述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彭老总光辉灿烂的一生,让青年一代对彭老总有了重新的认识。
与此同时,她还将所获得的稿费和彭老总补发的工资,都捐赠出去了,也算是以另一种方式,替彭老总为党和人民做一些事。
1991年5月2日,浦安修因病去世,终年73岁。
也许地下重逢,她见到昔日的丈夫,也会忏悔地说声“对不起”吧!
彭梅魁的人物生平是什么?
彭梅魁(1929—2005),女,湖南省湘潭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彭德怀大弟弟彭金华的女儿。
她不仅积极参与党的地下活动,还担任了由湘潭县地下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护乡团”宣传员,为党的宣传和联络,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9年,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彭梅魁被组织安排上了小学、中学、师大附中,后被培养成了一名优秀的医生;她于1954年加入中国***,苦难的生活造就了她爱憎分明的个性,磨练了她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彭梅魁年幼时就从大人们的嘴里听过很多关于伯父彭德怀的传奇故事,从那时起,她就对伯父充满敬佩,一直就想追随伯伯去南征北战。
当时彭德怀已经身居我军要职,正马不停蹄地率领着我大军转战南北,抗日寇、保延安、驰骋大西北,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戎马劳顿,因此直到1950年全国解放,彭梅魁才第一次见到了伯伯:彭梅魁还记得,当伯伯见到这失去亲人的6个孩子时,他像一个慈爱的父亲一样和他们这6个孩子同挤在一间房里的地铺上度过了几个充满亲情与欢乐的晚上
从那天起,彭梅魁开始近距离地审视伯父,审视这位中国史上的传奇人物;也就从那天起,彭德怀这位政治人物曲折的命运成了彭梅魁生活的一部分,并伴随她走完自己的一生。
彭梅魁于2005年9月13日病逝,享年76岁;她的骨灰安葬于湖南省湘潭市乌石寨,与1998年安葬于此的彭德怀同志的墓地相距10米。
彭德怀元帅有几个子女?
没有亲生子女。
人民网:_淼禄吃_墙夥啪拇词既酥唬且晃怀嗥冻錾淼脑В皇谴蛘淌奔渥畛さ脑В皇俏ㄒ幻挥星咨优脑В皇切愿褡钗樟业囊晃辉А
彭德怀的两个弟弟彭金华和彭荣华早年牺牲,是革命烈士。解放后,他把两个弟弟的孩子接到北京,用自己的工资资助他们读书。同时他还把黄公略烈士的女儿黄岁新、左权烈士的女儿左太北视为己出,资助她们读书、生活。彭德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去世,终年76岁。
扩展资料:
彭德怀一生有过二次恋情,都是只开花不结果。
他的初恋对象是他的表妹周瑞莲。周瑞莲是彭德怀舅舅所抚养的一个孤女,从小受到彭家的关爱,与彭德怀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舅舅曾给他们订下了婚事。但不久,少年彭德怀却惜别了自己的未婚妻,从军去找穷人的出路了。淳朴、善良的周瑞莲以两双绣着“同心结”字的鞋作为定情物,送给彭德怀。
三年后,当上湘军连长的彭德怀,准备返乡与表妹成婚。突然噩耗传来:地主向舅舅逼债,舅舅无钱偿还,狠心的地主竟要周瑞莲做抵债品,表妹宁死不从,跳崖身亡。得知消息的彭德怀独自跑到山上,失声痛哭。
1922年,24岁的彭德怀经人撮合,与一位货郎的女儿刘细妹结婚了。彭德怀婚后的第一件事是让刘细妹放足,并改名为刘坤模,意味女中楷模也。随后,彭德怀在湖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升为湘军营长,他把妻子接到湘潭,让她进女子职业学校读书,夫妻之间开始了新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加入***的彭德怀领导了平江起义,走上井冈山,离别了家乡。刘坤模在彭德怀音信全无、生死不明的情况下,在武汉,又与他人再结连理。
参考资料:
湘潭的名人
1、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2、齐白石(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3、彭德怀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军事家。原名彭清宗,字怀归,号得华。湖南省湘潭县石潭镇乌石寨人。
1928年加入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军长、三军团总指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长征后期担任过以毛泽东同志为政治委员的陕甘支队司令员;到达陕北以后,担任过红军前敌总指挥。
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4、彭梅魁
彭梅魁(1929—2005),女,湖南省湘潭人,彭德怀同志的侄女。在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南征北战,为革命胜利立下赫赫战功,赢得了“彭大将军”的美名。在他的带领下,他的两个弟弟也都投身革命,直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个革命家庭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的牺牲。
戎马一生的彭德怀没有一个子女,他最亲近的孩子就是两个烈士弟弟的儿女,彭梅魁可谓是最为突出的一位。“人云牡丹显富贵,我赞寒梅占花魁”。彭梅魁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梅花,她的人生经历更让人联想到梅花:破寒而出,立雪临风,从容待春。
5、罗典(清乾辛未进士)
罗典(1718-1808),字徽五,号慎斋,湘潭人。乾隆丁卯(1747年)举乡试第一,辛未(1751年)进士,授编修擢御史,历官鸿胪寺少卿。归主岳麓书院讲席二十七年,卒祀乡贤祠。著有《凝园五经说》及诗文集。
参考资料
—毛泽东
—齐白石
—彭德怀
—彭梅魁
—罗典
位于英德市西南部的黄花镇明迳坑坝村的螺山,彭家祠其实是当地彭姓人家的祖祠堂,座南朝北,整个建筑封闭,自成一体。房屋从山脚至山顶共分三层,山高约33米。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方,大小厅房数十间依山势建筑在一座造型如田螺的山上,一栋栋房屋从山脚一层一层盘旋至山顶,共计9层,恰如其分地与螺山融为一体,看不出一点雕琢的痕迹,这在我国建筑上十分罕见。面向西南,东北背靠险要峭壁,前为小河。整个建筑封闭,自成一体。从山脚到山顶只有一条石阶通道,360级,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始建于清代中叶,既是当地彭氏族人为抵御土匪滋扰而建的防御型堡垒,又是祠堂,乡间称之为“寨山古堡”,仍有保存完好的墙壁雕刻、古老窗花和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的“明义知方”赐匾。1995年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其建筑形式与西藏布达拉宫相近,又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属英西峰林走廊的景点之一 。
民国一代影星,出身豪门却两次婚姻不幸,只得许身影业,孤独终老
本文2023-10-06 03:28:4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86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