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或水的简介
桂林山水
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的槽谷平原,包括桂林市、阳朔县以及临桂、灵川、兴安、永福、龙胜等县的部分地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40~600米,为石灰岩岩溶地区。商周时代,这里即与中原有密切关系。秦汉时,是中原与岭南的重要通道。桂林山水有奇丽俊秀的风貌,宏伟博大的气势,气象万千的姿态,含蓄深长的意趣,极富浪漫色彩和诗画情趣。中唐时已是名闻全国的风景胜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流传古今。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桂林风景资源十分丰富,尤以山水取胜。唐朝诗人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是桂林山水的最佳写照。而簪山、带水、幽洞、奇石,历来被誉为桂林风景的四绝,其山水洞石浑然一体的景象组合,举世无双。烟雨、光影、植物、动物、田园、村舍、名园、古迹,则被称为桂林风景的八胜。这些胜、绝的风景因素融合成各具特色的16个风景区和数百个风景点。
山水风光 桂林石山平地拔起,姿态奇异,像老人、骆驼、骑马、象鼻、独秀、书童诸山都惟妙惟肖。石山、峰丛、峰林、孤峰,星罗棋布,疏密有致,森列无际。清澄的漓江及其支流萦绕回环于秀峦奇峰之间,从桂林至阳朔的漓江两岸,峰峦峭拔连绵,绿水平滑如镜。著名的胜景有漓江烟雨、南溪新霁、西峰夕照、阳江秋月、桂岭晴岚、黄布倒影、尧山冬雪、东岭朝霞等。
洞石景观 桂林无山不洞,两千多岩洞大都有奇异洞景。阳朔月亮山、穿山月岩、会仙月峰等高悬碧空;水月洞、龙隐洞、冠岩等低浮水面;碧莲洞、隐山洞群洞相连;芦笛岩、七星岩深邃幽长;龙泉洞溪流平缓,宜乘船游玩;安吉岩水声震耳,宜寻险探胜。洞内石乳、石笋、石幔、石柱、石花、石莲等缤纷幻丽、琳琅满目。吸水石、假山石在山脚、水畔、洞口、地下广泛分布。怪异奇巧的山石更是到处可见,著名的如试剑石、悬云石、芙蓉石等。
生物景观 多彩多姿的漓江翠竹、金银丹桂、盘根古榕、南国红豆、石山植被等使山水充满生机。国家规定保护的珍贵动物有12种之多。竹筏鹭鸶捕鱼,野鸭群游江面,白鹭高峰飞翔,猴群绝壁戏水等均是漓江常见景象。
名园村景 在群峰之间,江河沿岸,散布着各类名园胜境和田园村寨,如七星、雁山、南溪诸园林,芦笛、叠彩、伏波、穿山、象山、碧莲峰、大榕树等景点,都是人工与自然融汇的美妙环境。朝阳山、奇峰镇、草坪、浪石、画石、兴坪、金宝河口等地区均属典型的桃源境界。
古迹 桂林也是文物古迹荟萃之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多处,如秦堤灵渠、秦汉古严关遗迹、唐归义古城遗址、宋桂州城图、明王城王陵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水文化的庄重与灵动。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温州素有“七分山,二分水,半分路屋,半分田”之称。生于斯,长于斯的瓯文化自然也离不山水,山之仁在于其庄重,水之智在于其灵动,这激发了瓯人和外来文人墨客对温州山水的歌颂,温州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山水诗开山鼻祖南北朝,谢灵运于公元422年任永嘉(温州)太守时,留下不少描写温州山水的诗歌,其中《登江中孤屿》是他描写江心屿的第一首诗,唐朝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相继讴歌赞美。
南宋陆游和叶继,“永嘉四灵”徐照,徐玑,翁卷和赵师秀也为温州山水留下大量的诗作。
明代的刘基、黄淮、何文渊、章纶、张璁、顾锡畴;清代的彝尊、梁章柜等,至现代郭沫若,马一浮,朱自清,夏承焘,梅冷生,吴鹭山,王季思,苏步清,王敬身,苏渊雷等名家都从不同角度赞美过温州的山水美景。
山以亘久的沉思默想作为其存在方式,而任凭山谷间风卷云动,花开花落,亘久的山峦高大,令人心向往之。水以心甘情愿地流往一切低洼之处,无微不至的湿润惠及一切卑微,这是山水的至情至性之魂。
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水山文化渗透,铸造了温州人如山一样务实不张扬的创业精神和水一样灵动的现实适应性与变通性的智慧。
东海文化的吸纳与开放
温州在历史上曾三次被辟为对外开放口岸,第一次开放是南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设立市舶务,管理对海外贸易,第二次是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之后,温州成为英国在中国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第三次1984年5月,中央国务院批准温州为中国沿海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第三次对外开放。
对于人类而言,大海意味着自由、机会、创造、资源、力量、海阔天空的万种可能。靠海的港都往往万商云集,或是纵横天下。
然而,温州历史上更多的时候,是背对大海。那时大海却象征着隔绝与孤立,危险与威胁。“海岸”这个词所蕴含的是巨大的阻障、艰难、困境。 温州在难得的三次对外开放机会,都获得相当的发展,南宋的第一次开放,使温州“其货纤靡,其人多贾”、“鱼盐充犄,商贾辐辏”而远近闻名。清朝的第二次开放,英人在温州城西街购屋设基督教堂,在江心屿东塔下圈地建造领事馆,在杨柳巷创办第一所西医院——定理医院,到1990年在温开设英、美、德、日洋行二十二家,形成“瓯为海国,市半洋商”的局面。新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三次开放,以民营经济为体,温州模式横空出世,温州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富裕了温州,震憾了全国。
改革开放,让温州人从背对大海转向到面对大海,只有面对大海的时候,海洋才能孕育出一种比较开阔、大气,对外在世界充满求知兴趣的吸纳和开放型文化,即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
除上述四种主体瓯文化外,对温州历史和现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还有:
1、佛文化。温州佛教寺庙众多,著名的有白鹿城松台山“净光宝塔” “净光禅寺”,统称“净光塔院”,此塔院是唐代高僧,禅宗大师“一宿觉禅师”研修佛学之地。妙果寺镇寺之宝出自宋神宗元丰年间的“猪头钟”极具文物观赏价值。瑶溪皇岙国安寺千佛塔,因塔身有浮雕佛象1026尊,而称千佛塔。
2、道教文化。温州道教以瑞安陶山宰相陶弘景最为著称,相传“山中宰相”陶弘景曾在福泉山结草为庐隐居。他是南朝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家。他采药种药,种甘蔗(药用),为穷人治病,不取分文。后人感其恩德,将他住过的地方称“陶山”,种药的地方称“药齐”甘庶称“陶蔗”。
3、儒家文化。在温州历史名人中,当首推孙诒让(1848-1908),被郭沫若尊称为“近代一大学人,启后承前一巨儒。”孙氏二十岁中举,其学淹贯古今中外,博大精深,以通经为体,以识时务为用。一生著述近四十种,涉及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家,校勘学等,其中《周礼正义》为“新疏之冠”“莫能先也”。《墨子问诂》开辟了“新墨学”研究的途径。晚年弃旧学,倡兴学校救国,“富强之原,在于兴学。”
4、江心屿诗岛文化。江心屿原为两小岛,中贯川流,名中川,又称孤屿,孤屿两端各有小山峰,峰顶宝塔东西对峙,即为东西二塔。绍兴七年(1137年)书诏蜀僧清了由普陀来孤屿传经设坛,抛石填塞中川,创建寺院,取名中川寺,即江心寺。江心屿为中国四大名胜孤屿之一,素有“瓯江蓬莱”之称。江心屿名胜古迹荟萃,主要人文景观有:浩然楼、宋文信国公祠,澄鲜阁,谢公亭,英驻温领事馆等,历代文人墨客歌咏江心屿的诗篇达一千余首,在中国唯此孤屿。
5、科举文化,温州历史上文风兴盛,进士辈出,科举文化最著名的有瑞安曹村镇曹村,可谓“中华进士第一村”仅南宋一朝,就达87人。其中进士24人,特奏进士19人,武学进士6人,太学进士38人。叶文耀先生说:“走进曹村,随便问一闲坐的村民,似乎随意朝哪儿一指,便可说出一大段悠远的典故来,其深厚文化底蕴可见一斑”。
6、龙冈山遗址文化。龙冈山遗址为新石器晚期至战国时期,在上河滨龙冈山,范围约1500平方米,遗物丰富,有石器和陶器两类。石器有抑叶石镞,穿孔石矛。陶器有夹砂红陶、泥质红陶、黑皮陶,印纹硬陶。器形有釜、瓿、钵、壶、罐、纺轮等,拍印纹有篮纹、直条纹、编织纹,之雷纹及刻划的曲线纹。 7、战事遗址文化。战事遗址著名的有永昌堡,龙湾炮台,金乡卫城墙。永昌堡在新城村,是明时抗倭古迹。永昌博物馆内有抗倭纪念展览。二战革命老区展览厅,民俗风情展览厅,另馆内还有收藏了晋、宋、明、清民间文物100多件及永昌历代进士举人所著的70多部明版著作。
龙湾炮台在龙湾山头,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因“法人滋事”而建,和乐清磐石镇瓯北炮台隔江相望,扼守瓯江大门。炮台平面呈椭圆形,南北直径40多米,东西直径约60米,现存围墙,6炮孔,台门及“龙湾炮台”石额,有了望台,练武亭,古代官兵群雕。
金乡卫,据史料记载古称“金舟乡”,建置于宋赵构建炎三年(1129年)。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为了抗倭,信国公汤和在金舟乡筑城,改称金乡卫。统辖自瓯江口至霞关港沿海所有水陆关寨,包括玉环、南麂的辽阔海域,当年战事频频,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年)戚继光调赵渐江新任,戚家军抵御倭冠的刀光剑影还不时在眼前闪烁。
8、泰顺古廊桥文化。浙南闽北的“景泰寿庆”四县,有九百座古桥,小县凭借此优势,正在联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四县中,泰顺以廊桥之乡,之精美,之独特最为著名。专家曾以为失传的《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代张水虹桥,在泰顺发现有几座。
9、温瑞百里塘河文化。温瑞塘河有温州母亲河之称。塘河主河道北起市区锦绣路,南至仙岩,全长约177公里。其核心为五大景观区,八大核心景点。五大景观区由北到南为南塘梧田段,三羊段,白象段,帆游段和仙岩段。镶嵌在其中的八大核心景点依次为南塘瓯越民居街区,梧田老街传统街区,南湖文化广场,白象塔公园,帆游生态公园,淦潭效野休闲园,路口公园,穗丰古村落。
10、永嘉耕读文化。金辉先生在《永嘉耕读文化是“国宝”》(2003年11月22日温州日报)中提出:耕读文化可以说比秀美的国家级风景区,楠溪山水更具价值,更具神韵。耕读文化是楠溪文化之魂。耕读文化,“耕”为生存之本,“读”是迁升之路,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生存形态,多少农家子弟通过此路改变自己的命运。“两字格言勤与检,一行正业读与耕”。有家谱祖训曰“读可荣身,耕可致富,匆游手好闲,自弃取辱”。正是这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追求传统,使耕读文化传承至今。
11、白鹿古城文化。据记载,温州在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开始建城。当时著名的风水师郭璞(山西闻喜人)客寓温州为城选址。郭“妙于阴阳历算,精通勘舆之术。”他选择瓯江南岸的几座山岗,其中4座山的分布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四角,恰巧可许为筑城的天然凭借。他把4座山象征为北斗七星的“斗魁”或曰“斗门”——沿江两座山,东边海坛山,西边郭公山,与其南北相对又有二山,南为积谷山,北为松台山。连4山作石头城,周围18里,城内开凿二十八口水井,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供城内居民用水和战时应急需要。白鹿古城是结合自然山水人居环境的珍贵人文遗址,是温州历史文化根基的一个亮点。
12、五马街千年文化。五马街东起南大街(今名解放街)西接蝉街,始名五马坊,因王羲之出任永嘉太守之轶事而得名。据明嘉靖《温州府志》载:“王羲之,山阴人,为永嘉郡守,出乘五马,老幼仰慕,为立五马坊”。今在该街西头所设的五马雕塑,就是按当年王羲之乘坐五马经此地之典故而设计的。五马街是温州人老少皆知的一条商业街和步行街,在此街最具历史的商店就是“五味和”,“金三益”,“老香山”等三大百年老字号,素有“浙南第一街”之美称。可惜因多种原因,进不了2003年评选的“浙江十大商业街”,不能不说是温州的一种损失。
山水文化的庄重与灵动。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温州素有“七分山,二分水,半分路屋,半分田”之称。生于斯,长于斯的瓯文化自然也离不山水,山之仁在于其庄重,水之智在于其灵动,这激发了瓯人和外来文人墨客对温州山水的歌颂,温州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山水诗开山鼻祖南北朝,谢灵运于公元422年任永嘉(温州)太守时,留下不少描写温州山水的诗歌,其中《登江中孤屿》是他描写江心屿的第一首诗,唐朝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相继讴歌赞美。
南宋陆游和叶继,“永嘉四灵”徐照,徐玑,翁卷和赵师秀也为温州山水留下大量的诗作。
明代的刘基、黄淮、何文渊、章纶、张璁、顾锡畴;清代的彝尊、梁章柜等,至现代郭沫若,马一浮,朱自清,夏承焘,梅冷生,吴鹭山,王季思,苏步清,王敬身,苏渊雷等名家都从不同角度赞美过温州的山水美景。
山以亘久的沉思默想作为其存在方式,而任凭山谷间风卷云动,花开花落,亘久的山峦高大,令人心向往之。水以心甘情愿地流往一切低洼之处,无微不至的湿润惠及一切卑微,这是山水的至情至性之魂。
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水山文化渗透,铸造了温州人如山一样务实不张扬的创业精神和水一样灵动的现实适应性与变通性的智慧。
东海文化的吸纳与开放
温州在历史上曾三次被辟为对外开放口岸,第一次开放是南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设立市舶务,管理对海外贸易,第二次是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之后,温州成为英国在中国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第三次1984年5月,中央国务院批准温州为中国沿海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第三次对外开放。
对于人类而言,大海意味着自由、机会、创造、资源、力量、海阔天空的万种可能。靠海的港都往往万商云集,或是纵横天下。
然而,温州历史上更多的时候,是背对大海。那时大海却象征着隔绝与孤立,危险与威胁。“海岸”这个词所蕴含的是巨大的阻障、艰难、困境。 温州在难得的三次对外开放机会,都获得相当的发展,南宋的第一次开放,使温州“其货纤靡,其人多贾”、“鱼盐充犄,商贾辐辏”而远近闻名。清朝的第二次开放,英人在温州城西街购屋设基督教堂,在江心屿东塔下圈地建造领事馆,在杨柳巷创办第一所西医院——定理医院,到1990年在温开设英、美、德、日洋行二十二家,形成“瓯为海国,市半洋商”的局面。新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三次开放,以民营经济为体,温州模式横空出世,温州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富裕了温州,震憾了全国。
改革开放,让温州人从背对大海转向到面对大海,只有面对大海的时候,海洋才能孕育出一种比较开阔、大气,对外在世界充满求知兴趣的吸纳和开放型文化,即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
除上述四种主体瓯文化外,对温州历史和现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还有:
1、佛文化。温州佛教寺庙众多,著名的有白鹿城松台山“净光宝塔” “净光禅寺”,统称“净光塔院”,此塔院是唐代高僧,禅宗大师“一宿觉禅师”研修佛学之地。妙果寺镇寺之宝出自宋神宗元丰年间的“猪头钟”极具文物观赏价值。瑶溪皇岙国安寺千佛塔,因塔身有浮雕佛象1026尊,而称千佛塔。
2、道教文化。温州道教以瑞安陶山宰相陶弘景最为著称,相传“山中宰相”陶弘景曾在福泉山结草为庐隐居。他是南朝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家。他采药种药,种甘蔗(药用),为穷人治病,不取分文。后人感其恩德,将他住过的地方称“陶山”,种药的地方称“药齐”甘庶称“陶蔗”。
3、儒家文化。在温州历史名人中,当首推孙诒让(1848-1908),被郭沫若尊称为“近代一大学人,启后承前一巨儒。”孙氏二十岁中举,其学淹贯古今中外,博大精深,以通经为体,以识时务为用。一生著述近四十种,涉及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家,校勘学等,其中《周礼正义》为“新疏之冠”“莫能先也”。《墨子问诂》开辟了“新墨学”研究的途径。晚年弃旧学,倡兴学校救国,“富强之原,在于兴学。”
4、江心屿诗岛文化。江心屿原为两小岛,中贯川流,名中川,又称孤屿,孤屿两端各有小山峰,峰顶宝塔东西对峙,即为东西二塔。绍兴七年(1137年)书诏蜀僧清了由普陀来孤屿传经设坛,抛石填塞中川,创建寺院,取名中川寺,即江心寺。江心屿为中国四大名胜孤屿之一,素有“瓯江蓬莱”之称。江心屿名胜古迹荟萃,主要人文景观有:浩然楼、宋文信国公祠,澄鲜阁,谢公亭,英驻温领事馆等,历代文人墨客歌咏江心屿的诗篇达一千余首,在中国唯此孤屿。
5、科举文化,温州历史上文风兴盛,进士辈出,科举文化最著名的有瑞安曹村镇曹村,可谓“中华进士第一村”仅南宋一朝,就达87人。其中进士24人,特奏进士19人,武学进士6人,太学进士38人。叶文耀先生说:“走进曹村,随便问一闲坐的村民,似乎随意朝哪儿一指,便可说出一大段悠远的典故来,其深厚文化底蕴可见一斑”。
6、龙冈山遗址文化。龙冈山遗址为新石器晚期至战国时期,在上河滨龙冈山,范围约1500平方米,遗物丰富,有石器和陶器两类。石器有抑叶石镞,穿孔石矛。陶器有夹砂红陶、泥质红陶、黑皮陶,印纹硬陶。器形有釜、瓿、钵、壶、罐、纺轮等,拍印纹有篮纹、直条纹、编织纹,之雷纹及刻划的曲线纹。 7、战事遗址文化。战事遗址著名的有永昌堡,龙湾炮台,金乡卫城墙。永昌堡在新城村,是明时抗倭古迹。永昌博物馆内有抗倭纪念展览。二战革命老区展览厅,民俗风情展览厅,另馆内还有收藏了晋、宋、明、清民间文物100多件及永昌历代进士举人所著的70多部明版著作。
龙湾炮台在龙湾山头,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因“法人滋事”而建,和乐清磐石镇瓯北炮台隔江相望,扼守瓯江大门。炮台平面呈椭圆形,南北直径40多米,东西直径约60米,现存围墙,6炮孔,台门及“龙湾炮台”石额,有了望台,练武亭,古代官兵群雕。
金乡卫,据史料记载古称“金舟乡”,建置于宋赵构建炎三年(1129年)。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为了抗倭,信国公汤和在金舟乡筑城,改称金乡卫。统辖自瓯江口至霞关港沿海所有水陆关寨,包括玉环、南麂的辽阔海域,当年战事频频,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年)戚继光调赵渐江新任,戚家军抵御倭冠的刀光剑影还不时在眼前闪烁。
8、泰顺古廊桥文化。浙南闽北的“景泰寿庆”四县,有九百座古桥,小县凭借此优势,正在联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四县中,泰顺以廊桥之乡,之精美,之独特最为著名。专家曾以为失传的《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代张水虹桥,在泰顺发现有几座。
9、温瑞百里塘河文化。温瑞塘河有温州母亲河之称。塘河主河道北起市区锦绣路,南至仙岩,全长约177公里。其核心为五大景观区,八大核心景点。五大景观区由北到南为南塘梧田段,三羊段,白象段,帆游段和仙岩段。镶嵌在其中的八大核心景点依次为南塘瓯越民居街区,梧田老街传统街区,南湖文化广场,白象塔公园,帆游生态公园,淦潭效野休闲园,路口公园,穗丰古村落。
10、永嘉耕读文化。金辉先生在《永嘉耕读文化是“国宝”》(2003年11月22日温州日报)中提出:耕读文化可以说比秀美的国家级风景区,楠溪山水更具价值,更具神韵。耕读文化是楠溪文化之魂。耕读文化,“耕”为生存之本,“读”是迁升之路,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生存形态,多少农家子弟通过此路改变自己的命运。“两字格言勤与检,一行正业读与耕”。有家谱祖训曰“读可荣身,耕可致富,匆游手好闲,自弃取辱”。正是这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追求传统,使耕读文化传承至今。
11、白鹿古城文化。据记载,温州在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开始建城。当时著名的风水师郭璞(山西闻喜人)客寓温州为城选址。郭“妙于阴阳历算,精通勘舆之术。”他选择瓯江南岸的几座山岗,其中4座山的分布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四角,恰巧可许为筑城的天然凭借。他把4座山象征为北斗七星的“斗魁”或曰“斗门”——沿江两座山,东边海坛山,西边郭公山,与其南北相对又有二山,南为积谷山,北为松台山。连4山作石头城,周围18里,城内开凿二十八口水井,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供城内居民用水和战时应急需要。白鹿古城是结合自然山水人居环境的珍贵人文遗址,是温州历史文化根基的一个亮点。
12、五马街千年文化。五马街东起南大街(今名解放街)西接蝉街,始名五马坊,因王羲之出任永嘉太守之轶事而得名。据明嘉靖《温州府志》载:“王羲之,山阴人,为永嘉郡守,出乘五马,老幼仰慕,为立五马坊”。今在该街西头所设的五马雕塑,就是按当年王羲之乘坐五马经此地之典故而设计的。五马街是温州人老少皆知的一条商业街和步行街,在此街最具历史的商店就是“五味和”,“金三益”,“老香山”等三大百年老字号,素有“浙南第一街”之美称。可惜因多种原因,进不了2003年评选的“浙江十大商业街”,不能不说是温州的一种损失。
山或水的简介
本文2023-09-22 02:43: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8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