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的井盐是怎么形成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4收藏

自贡的井盐是怎么形成的?,第1张

井矿盐都是内陆水体沉积而成,基本上不与其他矿物质共生,也就是说,这地方原来是一个大海,后来海水被地壳埋住了,水分蒸干后留下的就是盐,所以盐矿一般一大片都是几百米厚的盐层,其中没什么矿物杂质。

井矿盐都是用水采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在盐层上打两根管子进去,一根注入清水,另一根出来的是饱和盐水(别忘了盐是溶于水的),然后将这些饱和盐水蒸发掉,就得到盐。

扩展资料:

井盐和海盐区别:

海盐是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加工后的海盐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氯化钠之外,还可能含有铜、铁、镁、钙等其他微量元素。不同产地的海盐所含有的微量元素不同,从而会产生不同的颜色,除了常见的白色外,也有黄褐、灰褐、淡红、暗白色的。

井盐是运用凿井法,汲取地表浅部或地下天然卤水加工制成,加工后的井盐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氯化钠之外,还可能含有镁、钙等其他微量元素,其颜色一般为白色。

-井盐

自贡盐帮菜分为盐商菜、盐工菜、会馆菜三大支系,以麻辣味、辛辣味、甜酸味为三大类别。盐帮菜以味厚、味重、味丰为其鲜明的特色。最为注重和讲究调味。除具备川菜“百菜百味、烹调技法多样”的传统之外,更具有“味厚香浓、辣鲜刺激”的特点。盐帮菜善用椒姜,料广量重,选材精道,煎、煸、烧、炒,自成一格;煮、炖、炸、熘,各有章法。尤擅水煮与活渡,形成了区别于其他菜系的鲜明风味和品位。

川菜主要分为:

上河帮(蓉派,以成都和乐山菜为主);

下河帮(渝派,以重庆和达州菜为主);

小河帮(盐帮菜,以自贡和内江菜为主);

1 关于自贡盐业历史的诗句

关于自贡盐业历史的诗句 1自贡盐业历史

您好,很荣幸能为您回答以下问题,望我的答案能够帮助到您,也希望您能选我为满意答案: 四川自贡,自古以来就以盛产井盐而驰名中外。据史书记载,早在秦孝王时(公元前250年),蜀郡太守李冰就***民凿井汲卤制盐,东汉章帝时期,经魏晋南北朝时渐具规模,唐宋时期已经闻名于世。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到清咸丰同治年间趋于鼎盛,成为全国井盐的中心,共有2000多年的历史。世界上最早的深井也出在自贡,南宋初年,这儿盐井的深度已钻到250米~300米,井口却只有碗口大。并有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盐井“燊海井”。 自贡因盐而设市,因盐而繁荣。自贡的贡井区,就是因为这儿所产的盐要向历代朝廷进贡而得名。由于旧中国没有什么民族工业,制盐业也就成了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备受重视,1939年国民党政府设立了自贡市,使之成为四川省继成都、重庆之后的第三个省辖市。据说,产盐高峰时,自贡承担了全国40%的食盐生产任务。解放以后,自贡制盐业也为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累计上交税收30多亿元。而且,作为化工原料,自贡盐业及天然气还支撑了一批化工企业。 然而,辉煌已成过去。不幸的是,如今的自贡,制盐业已衰落到几乎无可救药的境地。2000年,自贡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顾伟在接受某报道时说:“现在,影响自贡工业发展速度、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稳定、地方财力的都是盐。” 导致自贡井盐衰落的直接原因是海盐和湖盐的低价冲击。因成本高,部分工业盐销售价格倒挂,目前只生产80~90万吨。5大盐厂全面亏损,资产负债率最高的达到270%。

不过在几经调整后,自贡盐业开始进步,“千年盐都”之名名副其实。参考网站: /view/112739tp=4_01 若我的回答有不足之处,请您提出意见,我将继续努力,谢谢。

2自贡 盐 历史

在历史上,四川省自贡市是以盛产井盐著称。自贡开采井盐已有 2000年的历史。在自贡所属狭窄的55平方公里面积上,当地劳动人民共开凿了13万多口盐井,累计生产食盐7000多万吨、天然气300多亿立方米。在保存下来的众多盐井中,除有名的大公井、焰阳井、发源井等遗址外,更著名的有: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东源井,开采时间长达200余年;每一口井就有一架天车,最高的一架“达德井”天车高达113米(位于大安区扇子坝,上世纪90年代已拆除),蔚为壮观。

四川省自贡市井盐的采卤制盐史,可上溯到东汉章帝时期,闻名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在清咸丰、同治年间成为四川井盐业中心,其井盐遍销于川、滇、黔、湘、鄂诸省,供全国1/10的人口食用。

网页链接

3四川自贡的历史

自贡历史悠久,城市形成较早。

贡以盛产井盐闻名,素有“盐都”之称。自贡地区的井盐生产发端于东汉,闻名于唐宋,鼎盛于清末民初。近两千年来,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自贡由盐业

“因利所以聚人,因人所以成邑”,走过了因盐设镇、建县和置市的道路。城市地域以盐井盐灶、产区产场为范围,逐步形成今日城市分片集中,成组成团,相对独

立的组团式城市布局的风貌;人口以直接和间接从事井盐生产、经营为主体,交通以运盐道路为网络,商品交换围绕盐业而繁荣兴旺,文化道德、城市建筑、民俗风

情、音乐绘画等,多保留着浓郁的盐业历史特征。

据《华阳国志》记

载:自贡地区在秦代分属巴、蜀二郡。汉武建元6年(前135年)置犍为郡而分蜀江阳、南安县。东汉章帝时期(76一88),在今富顺、邓关地区,开凿成功

一批盐井。其中一口位于今富顺县城西南,以其出盐最多;收获厚利,被名为“富世盐井”。富义盐井渐具规模,并因其出盐最多,商旅辐辏,百姓得其富饶,故名

富世盐井随着盐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南北朝时期,在今贡井地区又凿成了以“大公井”为代表的一批盐井。东汉章帝时,自贡即有盐业生产。。北周武帝,大公

井也闻名于世,成为与富世盐井同时著称于蜀中的盐井。此时的井盐生产,始由官府控制和管理。同时,相传秦时,荣县始有土陶的生产。至汉代,以盐铁著称。

《汉书地理志》记:“南安有盐官、铁官”。盐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以大公井和富世井为中心的地区人口逐渐聚集,经济日渐发展。

到北周武帝时(561~578),因富世盐井而置富世县,并在大公井所在地置公井镇。

富世县到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因避太宗讳改名富义县。宋代升为富义监,后因避宋太宗讳,改为富顺监。元代曾升为富顺州。明代又降为富顺县,延至清

代,建置未变。明嘉靖十八年至三十三年(1539—1554),在距富顺县城西去九十里的荣溪本滨(即今自流井地区),以自流井为代表的一批盐井开凿成

功,逐渐取代了因淡水渗溢而坍塌的富义、邓井等原主要盐井而成为富顺县新的盐业生产中心。公井镇到唐武德元年(618)改为公井县、由于两地盐业生产的繁

荣,清雍正八年(1730),分设了富顺县自流井县丞署和荣县贡井县丞署。分属富、荣二县的自流并、贡井,即是现今自贡市的自流井、贡井两区。由于相距不

过10里,在盐业生产中逐渐联为一体,合称“富义厂"、“富荣厂”。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占领南京,淮盐难以上运,富荣盐场得以飞速发展,进

入历史上井盐生产之鼎盛时期。同治九年(1870),年产井盐15万吨。1914年以后,两地虽仍分属两县,但已“地方称自贡,盐场称富荣”了。自流并称

东场或下厂,贡井称西场或上厂。1928年和1932年,曾两度提出设市。1937年,抗战军兴,海盐停滞,川盐崛起,再度济楚,设市之需尤迫。1938

年经四川省批准成立自贡市政筹备处之后,至1939年9月1日,始将自流井和贡井正式从富顺、荣县划出,合并成立省辖的自贡市。

自1949年12月5日以来,自贡一直是四川省直辖市之一。随着盐业、化工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及城市经济实力的壮大,继1978年荣县划归自贡之

后,1983年又将富顺县划人自贡市行政区划之内。至此,自贡市形成今天四区两县的规模。自贡市目前的规模,标志着自贡市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4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的是怎样建成的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于1959年建立起来的,是中国唯一的盐业博物馆,在这个博物里专门陈列收藏及研究中国的井盐资料,搜集了不少中国盐业历史文物并珍藏及展出了我国唯一一套中国古代井盐钻治井的工具。这套钻治井工具共有一百三十余种,大约四百多件,它们的形态各异,轻重、长短比例悬殊,但是它每一种工具都有独特的用处,来处理钻井过程中,井下错综复杂的情况。

自贡盐业历史悠久,自贡市的名字也是因盐而得名的,自贡其实就是自流井和井两个著名产盐区的合称,它的产盐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东汉章帝时期,自贡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产盐区域,所以在自贡盐场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直接或间接从事盐业生产的人。如今盐业博物馆的馆址就建在了一个古建筑物里面,叫西秦会馆,这个会馆是乾隆年间,由陕西的商人共同耗资数万两白银共同合资修建的,当时叫“同乡会馆”。由此呢就可以想象的出来,当时自贡盐业的发展是相当的繁荣。

在我们拍摄这个博物馆的时候导游就告诉我们,自贡因为它的地下有着丰富天然气资源,所以这里这里都是以打井资源为主的,打井资源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呢是要凿井,第二是提取地下的盐卤,第三才是制盐;这个过程说起来轻巧,听起来也简单,但这个过程对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任何机械化的年代,他们都是用双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来完成打井制盐的全部过程。我在拍摄过程中还听到了一段有关打井治盐的真实故事,因为它过于沉重,所以我在做节目的时候没有加进去,在这个馆里有一套古时钻井所用的工具实物。它是利用了足踏的方式,带动锉头上下运动,利用锉头在运动中形成的动力来冲击岩石和破碎岩石的,而当时的盐工所站的踏板只有六七米厘米的宽度,因为在他们的脚下就是万丈深渊,所以盐工们随时都会有坠入深渊的危险,当时盐商们为了鼓励盐工们的劳动就规定了如果盐工们在上面踏几脚就给几个铜板,所以在当时把这种做法称为“脚脚红”它的意思就是说每踩一脚除了会得到铜板之外,每一脚过后,都在踏板上留下鲜红的血印。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就用这种方法钻凿了一口千米深井,这在世界上也是举无先例的,这口千米井现在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现在到自贡去旅游,一定要去看一下这口千米井,因为它不但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也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与汗。

5自贡的燊海井建于什么时代

自贡市地处四川省南部、沱江支流釜溪河畔,辖区面积4373平方公里。

总人口320万人。辖自流井、贡井、大安、沿滩四区和荣县、富顺两县,历为省辖地级市。

以内宜高速、隆雅、遂筠公路和内昆铁路与邻交通。有两千年的盐业史,是我国最早设立的23个建制市之一,素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而蜚声中外。

市辖两县是全国优质商品粮和商品猪生产基地;拥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和晨光研究院、炭黑工业研究院、井矿盐研究院等全国性的研究院所。先后荣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是川南地区第一座大城市。

区位和交通优势。通过内宜、成渝高速公路直通成都、重庆,通过内昆电气化铁路和建设中北京至昆明国道南来北往,通江达海。

自贡市地处川南腹心,与内江、泸州、宜宾、乐山市直接通过高速或高等级公路连接,构成川南城市群。是四川省域优先发展的大城市和重要的二级中心城市,是长江上游经济带中联系成渝经济走廊和川南城市经济区的中继站。

自贡到宜宾空港70 公里。是我国西南最大的电力输配枢纽与西电东送的电力集输中心和川南微波通信枢纽。

灿烂的盐业历史文化。自贡以生产井盐历史悠久著称,经历了因盐设镇、设县、设市的过程。

早在东汉章帝年间,就开始采卤制盐。北周武帝时,设公井镇。

唐代所产食盐远销湖北、江西等省。唐武德元年,公井镇升为公井县而置荣州。

1835年,“燊海井”钻凿成功,深达10014米,成为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开创了世界钻井史上的新纪元。清咸丰、同治年间进入鼎盛时期,被誉为“富庶甲于蜀中”的“川省精华之地”。

先后开凿了一万三千多口盐井。1939年9月1日,设立自贡市,隶属于四川省政府。

自贡市人杰地灵。历史上有陆游为官,近现代有变法维新“六君子”刘光第,中国厚黑学教祖李宗吾,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革命家吴玉章,红岩英雄江姐江竹筠,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红军高级将领邓萍,跳水皇后高敏等名人。

形成了丰富灿烂盐文化和彩灯文化。 旅游资源独具魅力。

自贡以盐业遗址、恐龙化石、璀璨灯会著称。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之一,是国家首批地质公园,4A级景区。

誉满海内外的"天下第一灯"--自贡灯会,是中华彩灯文化的代表。以西秦会馆设立的自贡盐业博物馆既是全国重点文物,又是全国7大专业博物馆之一,西秦会馆还是建筑精品。

荣县大佛是当今世界第二大佛。燊海井是世界上第一口超过千米的井。

富顺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此外,自贡特产的龚扇、扎染、剪纸并称自贡小三绝。

此外,还有桫椤谷、青山岭、高石梯、双溪湖、花龙沟、五条沟、尖山、农团等风景名胜区和古色古乡的三多古寨、仙市古镇。近年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旅游事业快速发展。

全市有4星级饭店2家,星级饭店13家,成功创建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国内游客39565万人次,接待国际旅游者1875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66亿元,旅游创汇191万美元。

经济再现生机 改革开放以来,自贡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活力增强,发展步伐加快,老工业城市经济已经焕发生机。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24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为210:417:373。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产业化进程加快。

工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效益大幅提高。全市财政总收入为157亿元,增长204%。

固定资产投资5494亿元,增长232%。消费品零售总额6589亿元,增长189%。

出口创汇107亿美元,增长40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129亿元,比年初增长179%。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3元,同比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2873元,增长167%。我市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为11819亿元,增长232%,占GDP的比重为474%,占半壁河山。

农村经济加快发展。2004年,农业实现增加值5229亿元,增长69%。

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基本稳定,经济作物比重上升。畜牧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明显,产业化示范基地初具规模。

劳务输出有序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等取得新成绩。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自贡工业已由单一的盐业生产发展成为以制盐、化工、机械为支柱,兼有电子、冶金、轻工、纺织、建材等门类齐全、综合性的工业体系。近年来,从“放权让利”、“抓大放小”、“国企解困”到实施五大产业集群,自贡工业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狠抓企业改革、扭亏增盈和提速增效工作,工业经济规模快速扩大,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增长速度重新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69户,国家大型企业5户,工业资产总值272亿元。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5369亿元,实现利润851亿元,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183点。

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2004年盐化工、化纤纺织、机械、新材料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五大支柱产业集群完成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80%。全国三大锅炉生产企业之一、主要大型火电、核电、石。

6描写自贡面貌的好句

在中国历史上,因盐设镇、设限、设市的大约有一百个,而自贡是这一百个当中唯一的一个由小到大,走完了成为“盐都”的全过程。朋友们,那需要何等的坚定信念、何等的精神动力、何等的超凡智慧,又需要何等的艰辛付出啊!

是的,就是凭借着一种理念、一种精神,历代自贡人用自己超凡的智慧,同过艰辛的劳动,把自己的家乡建成为世界最早进行大规模工业性开采的井矿盐场,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的诞生地,人类机械顿钻凿井技术的发祥地。没有任何借鉴,没有任何参照,全凭自己去构想、去发明、去创造,就是这样,自贡人首先发明了一整套井盐生产技术,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

在这里,我读到了属于自贡的无数“唯一”、“世界最早”、“世界第一”、“首创发明”、“之父”等等标志性词语。而且,我似乎还听到了那井矿盐场的每一口盐井,每一架天车都开口讲出了相同的话语,他们都骄傲地告诉我们说:“我就是自贡灵魂,我就是自贡精神。”是的,从那里,我确实感悟到了首创发明,敢想敢做,做到第一,做到最好的自贡精神。

更让人感动,更让人崇敬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自贡所发挥的作用,自贡所彰显出的爱奉献、做到第一,做到最好的精神。大家知道,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江浙海盐生产地被日军占领,自贡盐场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出于国家战略上的需要,自贡市必须成立。实践证明1939年8月自贡市成立后,自贡盐业生产迅速发展。抗战八年间自贡盐场肩负着为全国三分之一人口供应食盐的任务,产盐最多,任务最艰巨、贡献最大。自贡的盐税收入占全川盐税收入的80%以上,盐税收入位居第一。有力地支撑着看着时期的经济。此外,1943、1944连续两年,在冯玉祥发起的“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中,自贡人献金为全国之最,人均献金为全国之首。这是多么让人深受感动,倍受鼓舞啊。

自贡另一熠熠生辉之处,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灯会”的自贡灯会。没有哪一个城市的灯展,像自贡灯会那样走过那么多地区,甚至走出国门;没有哪一个城市的灯展,像自贡灯会那样每到一地,便刮起炽热的灯会旋风;没有哪一个城市的灯展,像自贡灯会那样受到那么多中外观众的称赞好评。他们赞“瓦基瓦”、“盖了帽了”。

我们为首创发明,敢想敢做,做到第一,做到最好的自贡精神喝彩。今天我们为自贡精神喝彩,明天我们为践行弘扬自贡精神努力。历史上,自贡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喜,一个又一个奇迹,一个又一个第一。未来,会有更多的惊喜、奇迹、第一被自贡人创造出来!因为,在我们每一个自贡人深受,都会闪耀出自贡精神的光芒!

如果你是吃货,不要错过自贡的美食。自贡当地的美食有多种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以下美食,喜欢吃辣的朋友,不要错过。

牛肉系列

自贡盐菜可以说是从牛肉开始的,因为井盐开采和运输都离不开牛。每年都有大量的役牛退役或者精疲力尽,盐商会把这些牛卖给饭店或者把工资抵押给盐工。牛肉成了当时最容易获得、最便宜的食材之一。

面对这么多牛肉,自贡的厨师们自然会尝试各种方法来烹饪牛肉。水煮牛肉、火烧牛肉、凉拌牛肉、粉蒸牛肉、毛肚火锅等。被作为经典流传下来。其中水煮牛肉更是顶级流,就算是不懂盐菜的人也一定尝过。

鲜兔土家菜

地址:汇川路(索菲亚酒店旁)

这家仙林土菜馆是自贡本地的朋友给我带的。一份水煮牛肉完全征服了我,我还在享受。和我以前吃过的其他水煮牛肉不一样,这家店的肉明显没有用很浓的嫩肉粉腌制,但是牛肉嫩的恰到好处,麻辣的味道强了很多,让人上瘾,根本停不下筷子。

鱼蛋也是一道特色菜,和我以前吃过的鱼子完全不一样。一点也不老不硬,很嫩很滑,但是完全熟了。配上鲜辣椒和生姜,又香又辣,一大盘鱼籽很快就被一扫而光。

邱晓超

地址:拱草路平桥西街二楼204号

邱晓超在自贡也是一个传奇。他的老板有一项神奇的技能,同时在七个锅里做饭。原来只是一个路边摊,现在在成都有店了。经典的是他们的冷牛肉,牛肉干,辣椒,辣椒油,芝麻,但是不觉得油腻,有嚼劲。

金奎大烤牛肉

地址:回兴路385号

来这家店之前,我还挺纳闷的。印象中,自贡人嗜辣如命。这样一家有烤牛肉的餐厅,如何成为一个老品牌,被大家推广?我点了一份小烤牛肉和一份蒸猪肉。

然而,当我吃第一口时,我发现它不太对劲。为什么烤牛肉最后上了一把胡椒面?为什么蒸的猪肉粉被裹上了小米辣?没错,真的是自贡。

兔兔系列

成都外地人喜欢吃兔宝宝应该是印象深刻的,但是和自贡人比起来,成都人真的是愿意向风低头的。我相信每个成都人的朋友圈里至少有一个卖冷兔的自贡。

自贡人有多爱兔子?因为兔子身上有很多细小的骨头,为了方便大家买回来在家煮,自贡的菜市场里诞生了一种专门削骨头的工种。

光大老街图

地址:三八路华西曙光名居商铺

如果想吃冷兔,可以试试这个。但是对于自贡人来说,如果你问他们哪个冷兔最好吃,他们会很自豪的回答我们都是在家做的。好像自贡人都觉得家里做的比外面卖的好吃。

洪仔江郭喜安兔

地址:惠东路魏紫花园底

自贡是一家知名的老兔子店。招牌菜是鲜锅兔,上面盖着红红绿绿的辣椒和姜丝。它的颜色和味道都不错。兔肉很嫩,煮得很熟。咬一口,唇齿留香。不愧是招牌菜!但是辣是真的辣,好吃是真的好吃。

美食,也被称为厕所兔

地址:同兴路双双口腔诊所,路南东100米。

名字很别扭,自贡人喜欢叫它厕所兔,因为它在一个公厕旁边。这家店被认为是自贡餐饮业的奇迹。环境真的一言难尽,生意真的很好。

兔子当场打死,味道好到天天饱!很多外地人都会来这里。

蘸水系列

水浸菜是将各种新鲜食材放入水中煮沸,切片、剁碎或剁碎,配以特制的水食用。自贡人特别注重蘸水的搭配,吃不同的菜用不同的蘸水。家家户户都能调制出一到两种美味的蘸水,其中甜、酸、辣、鲜、香融为一体。

还形成了吃荤素蘸水,吃荤素蘸水的各种讲究,可谓一蘸百蘸。有些蘸水店甚至可以单独出售蘸水。

传统蘸菜

地址:春华路与花园街交叉口

这种蘸水菜的创始人是李的盐商,他在民国初年继承了他的家族生意并变得富有。此人从小爱吃,对蘸菜情有独钟。他手下有六个厨师,专门研究各种蘸酱方法。闻名自贡,是正宗的蘸菜!

叶檀蘸水菜

地址:自流井区汇溪西苑街豪斯登堡1号门

一般来说,吃蘸水的餐厅,几种蘸水是固定的。这张太棒了。总共30多种蘸水,真正做到了一菜一蘸。而且用餐环境都是老板自己设计的。和自贡其他餐厅比起来,有点小资。

虽远必吃系列

自贡的朋友说,自贡真正的美食藏在郊区。自贡人的日常就是开车几十公里去吃个饭,然后回家进城。所以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别忘了试试自贡的这些餐厅,当地人都是强烈的安利导向。

詹烧烤

地址:老营边路商业银行文峰山支行

传说中的自贡烧烤小霸王被吃货们评为宇宙最好吃的烧烤。旁边是一间简陋的平房,一个简易的招牌,晚上10点多,一个室外空地已经满了。他们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香和辣。辣是真的辣,但是很舒服,很享受。菜也很多,分量十足,好吃!

桥头三嫩

地址:贡井区桥头镇中学对面(邮局附近)

这座桥太嫩了,很多自贡人每周都要开车20多公里去吃。桥头是指餐馆所在的桥头镇。三嫩是热猪肝,热肚腩,热腰花。三种食材都考验厨师对火候的掌握。前后十秒,下锅装盘,腰花大,肝片极嫩,五花肉脆嫩,牙齿有弹性,鲜美可口。

聪聪鲤鱼

地址:自贡市大安区大安路(邮局对面)

去自贡吃鱼,一定要说这个。鲫鱼全部铺满绿草,然后每人一盘,把香喷喷的热油倒进每一盘,香气顿时弥漫开来!我想吃这张图。

凌夜宵

地址:艾叶镇艾叶街太极大药房旁

爱珍的鸡爪很有名,自贡的朋友都说书玲的夜宵最好吃。李玲夜宵开了20多年,是自贡第一家做鸡爪夜宵的店。到现在没有分支,只有一个。炸鸡爪很好吃,很有嚼劲。成都人放下自尊,想微辣,但上来的也很辣。还好他的凉虾还不错。它可以散热。

追溯到东汉章帝时期,自贡便有了井盐的开采生产历史。

自贡的第一次腾飞,受惠于清咸同时期的“川盐济楚”。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淮盐至湖南、湖北的水运道路被阻断,这不仅使清政府在楚岸的大量盐税化为乌有,而且千百万人民“淡食甚苦”。清政府被逼无奈,允许“川盐济楚”。樊篱一经撤除,自贡生产的井盐如出闸的洪水飞泻两湖,远销湘、鄂、滇、黔等省150余州县。

按道光三十年(1850年)核定章程,水引一张计捆巴盐8千斤,花盐1万斤,每月入楚川盐九百引,按巴盐、花盐各半计算,即为800万斤左右,年销量在1亿斤左右。

到同治二年(1863年),湖北全境皆食川盐,湖南省之岳州、常德、沣州等府州属地,直至省城都是川盐销地。同治八年、九年(1869年、1870年),川盐在湖北省年销量已经超过12亿斤。川盐大量销售,基本解决了湖广人民淡食之忧。

自贡于1939年9月在分属富顺县和荣县的两个盐场基础上直接建市,沿海盐区相继沦陷,为保证食盐的军需民用,国民政府决定再次“川盐济楚”。

扩展资料:

燊海井凿成于1835年,深100142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一口超1000米深井。至今仍保留着19世纪初的布局和风貌,是一处典型的清代井盐生产现场。

其主要生产天然气和黑卤物质,原日产天然气8500立方米和黑卤14立方米,现日产天然气只有1000多立方米。燊海井是中国古代钻井工艺成熟的标志,是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1988年1月,国务院还将其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盐都

在长江上游的釜溪河畔,矗立着一座拥有13000多口盐井的千年盐都——自贡。自贡之所以享有“千年盐都”的美誉,是因为它的井盐开采历史已有近两千年,自东汉章帝时期这个地区开凿出第一口盐井,到这里因盐设镇,因盐设县,因盐设市,几乎所有的建设历程都跟盐有关。集井盐开采、加工和市场拓展于一体的自贡商人,却用他们他们创造的工业文明,推动了一个城市的诞生。 旧时盐是朝廷严格控制的,那时施行纲盐体制,所谓纲盐体制,旧时盐商经营的权利世代相传,朝廷可以通过它实现对盐流通过程和对盐政商人的改造,使盐商完全处于王朝管理体系,成为政府的盐政工具。与江淮扬州靠海盐富甲天下的盐商相比,靠自己开采井盐并进行加工和市场销售的自贡盐商却像一个自产自销的个体户,在朝廷圈定的范围内艰难地开拓市场,这种明显的差异,显示出扬州和自贡两个城市在资源和政策方面截然不同的待遇。因政策向两淮盐业的倾斜,扬州盐商富甲天下而自贡虽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并且从清代中叶以来一直是中国井盐的生产中心,但是在当时的科技条件和政策限定下,井盐经营者从凿井取卤制盐到盐的外销,可能获取丰厚利润也潜伏着血本无归的危机,投资风险远高于扬州盐商。

当时的扬州,是凭借官方颁发的“引岸”,也就是专营执照把海盐源源不断地销往垄断的区域,赚取着丰厚的利润,自贡盐商却从一开始就受到资源和盐业专营体制的双重约束。客观的讲,自贡盐商无论是实力还是名气都远逊于扬州盐商,但是对自贡和扬州这两个城市而言,他们的分量是相当的,因为盐运发达,扬州盐商在扬州创造了以消费带动的空前的商业文明,而自贡盐商创造出了独特的工场手工业文明,更重要的是,他们直接推动了一个城市的诞生。“正是因为盐业的兴盛,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众多城市遭遇沦陷噩运的危难时刻,自贡却于1939年9月在分属富顺县和荣县的两个盐场基础上直接建市,当时这个面积仅有160平方公里,人口不过22万的小城市,业盐人却占其中70%,这可以说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特例”。 当时的政府规定,湘鄂地区除了湖北“施鹤八属”地区是允许销售川盐外,其他地方全部只允许淮盐销售,而明末清初的自贡盐业已具有相当规模“井灶林立,百工麋集”,当时自贡从事盐业生产的劳工数以万计,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手工业发达城市,这里拥有非常密集的盐场工业群。《百年来引岸制度束缚自贡盐业的史实纪略》中写道:“如果照商品流通的自然规律,不加人为的限制,这个井盐在两湖广大地区是有其广阔的销售市场的,之前有人人为川盐在两湖地区不能与淮盐竞争,主要是川盐‘本重价高’,这是不符合历史的。”

无论水路还是陆路,自贡井盐进入周边市场的优势都比扬州大,比如淮盐要进入楚地,需要先从海滩通过运盐小河,集中扬州,然后改装大帆船出长江,逆水上驶,遇到大风,经常停滞,而自贡井盐可以顺长江漂流而下,运输非常便利。

在经营的灵活性上,扬州盐业销售业比不上自贡。“淮盐以五百引起票,非七八千金不办,川盐则计斤不计引”,“引”是盐重量计算单位,一“引”为400斤,淮盐以纲统票,以票统引,运盐单位最少一票,每票500引,相当于20万斤,帆船一载达五千六百多担,川盐纲下即是引,水运每载仅二十引,只有一千两百余担。

尽管两者相比,自贡井盐具备明显优势,但是让自贡盐商郁闷的是,从清朝到民国,自贡盐场所产之盐,只能限定在附近票岸,边计岸、腹计岸、黔边岸等几个区域销售。

一旦政策稍变,情形就不同了。比如著名的“川盐济楚”中,得到政策倾斜的自贡,就曾获得短暂而空前的兴旺。济楚岸本是扬州盐商销售淮盐的地区,但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后的1853年,南京被太平军功课,淮盐一时无法运到湘西、鄂西的大部分地区,两湖地区无盐可食,清政府这才下决定借拨川盐运济楚岸,此后不久,济楚岸即成为自贡盐历史上最大的销区之一,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沿海盐区相继沦陷,为保证食盐的军需民用,国民政府决定再次“川盐济楚”,这两次川盐济楚的历史机遇,让自贡盐业自此步入鼎盛,成就了自贡盐商的“富甲全川”。

但是,自贡盐商的发轫与衰败,毕竟和扬州盐商一样,都受到国家盐业政策的根本影响,自贡地处中国西南,远离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最初盐业生产的规模并不大,税收也不算丰厚,因此一开始国家的盐业政策便不曾对自贡地区倾斜,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这种政策更是成了制约自贡盐业发展的瓶颈,抗战胜利后的1948年,由于市场被大量压缩,自贡盐业生产受到极大压抑,造成了产浮于销,场盐积压的局面,几个大的盐业世家,无不负债累累,有的盐场凋敝,资本受到极大削弱。

自贡盐商中少有附庸风雅之人,他们追求及时行乐和穷奢极欲的消费方式,2014年自贡尚存的会馆建筑还有几十座,其中的西秦会馆在乾隆元年(1736年)修建的,初建时耗资万余两白银,历时16年,扩建时又耗资4万多两白银,这座崇楼丽阁金碧辉煌的宏伟建筑,已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会馆建筑的精品。然而自贡盐商并没有完全沉迷于商业性的消费之中,由于不可能像扬州盐商那样得到国家垄断性政策的支持,他们只能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向生产领域,维持着井盐产业,并由此开创了中国契约股份制的先河,由于投资的保障,自贡盐场的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在18、19世纪就达到顶峰,进而以盐化工业的兴起,使自贡由一个手工工场发展为一个工业化城市。

如今,因政策偏斜给海盐和井盐商人带来的不同机遇都已经远去,自贡和扬州两座城市也都有了不同的改变,以政策制约生产者曾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以政策优厚经营者却并没有给一个地区带来长久的繁荣……

盐帮菜是四川省自贡市的特色菜。

盐帮菜,是川菜的一个流派,起源于东汉时期,当时自贡地区的井盐业发展较好,经常聚集在盐都的盐工和盐商高达二十万人左右,根据不同的分工成为各种行帮,他们的饮食消费和嗜好都在不同层面,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也互相交融使得自贡逐渐形成了独具风味的盐帮菜系。

食盐为百味之祖,自贡为井盐之都,盐帮为美食之族。食在四川,味在自贡。植根于巴蜀文化,结胎于川菜系列,伴随着盐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而形成的自贡盐帮菜,成为有别于成渝两地“上河帮”“下河帮”菜系的川南“小河帮”杰出代表。

盐帮菜的饮食文化介绍:

在自贡盐帮菜形成的饮食文化积淀中还有一个奇异的层面,就是盐商的饮食。这些腰缠万贯,富甲一方的大盐商,就其所食而言,珍馐美味,不亚于宫廷;排场阔气,不逊于官府。他们虽然食不厌精,但在久吃海味山珍后却也嫌不足,于是挖空心思,变换花样,以致越吃越奇特,越吃越怪异,越吃越考究,仿佛不如此便不能显示自己的豪富。

盐商怪吃,无奇不有,比如吃“猪血泡”,再如吃“露水菌”。盐商一盘菜,盐工半年粮,这些富极一时的盐商,其菜肴之奇特、怪异和考究,在地方富豪士绅中,确属罕见。

以上内容参考—自贡菜

自贡的井盐是怎么形成的?

井矿盐都是内陆水体沉积而成,基本上不与其他矿物质共生,也就是说,这地方原来是一个大海,后来海水被地壳埋住了,水分蒸干后留下的就是盐...
点击下载
上一篇:刘家家谱武字辈分下一篇:寇氏族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