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姓的臧氏溯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1收藏

臧姓的臧氏溯源,第1张

作者:臧运和 元朝末年,为反抗朝廷统治,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经过数年混战,元朝灭亡,后由朱元璋建立明朝。由于连年战争的兵火和瘟疫的传染,山东复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朝廷采取移民的措施来扭转惨不忍睹的社会局面。即在洪武二年(1369年)大量移民于山东,所以山东大部分来自山西洪洞县和江苏东海十八村。

莒县臧氏大部分自江苏东海和胶东迁来。据《重修莒志》载,“莒州十区臧家庄臧氏,原籍江苏省东海县当路村,始迁祖胤祚于明洪武二十三年迁至莒县黑坊口,四世成儒迁居臧家庄,分三支,今传至十七世。”“五区龙宿庄臧氏,始迁祖瑾于明洪武年间由登州府福山县迁居莒北龙宿庄(今属诸城马庄乡),生四子,长熊分支诸城枳沟,次子龙迁居石埠集,三子凤居龙宿庄,四子虎迁居昌乐辛旺集。

五莲臧氏分两大支系,一支属诸城臧氏,祖居诸城琅琊台,有主谱,子孙后代散居有记载;另一支属枳沟崖上庄(即臧家崖)臧氏,族无主谱,各支均有支谱,谱中均记载:“吾祖世居东鲁”,据有关资料考证,此两支属一族,均从东海和胶东迁入。崖上庄分谱载“不知何朝何代先世何人始迁于登州府福山县,延至明洪武年间先祖讳武复由登州迁回故土安居崖上庄(笔者注:可见原来就在崖上庄住过,故用“迁回故土”),世世相传”。崖上庄臧氏即现在的诸城市枳沟镇臧家崖村,始迁祖武迁来后居住多年,子孙繁衍较快,自明初起就有人做官,家族随之兴旺,五世祖哲以儒士起家,官至布政使(即省长)。六世祖虎以孝行成名,得入忠孝祠兼之。五世祖臻有子十二人,族类之繁,一盛一日,时潍水之滨熙熙攘攘者,大抵吾族居多也。”(见崖上庄臧氏谱序)。以后逐年析居,遍布于潍河两岸。诸城市枳沟镇的东安、西安,枳沟后街、臧家崖、前后水清沟、杨家洼、山子前和五莲县的汪湖村、泥牛子村、杨家沟、辉沟子、高泽、西云门、窝疃、段家庙、宅科等村,均有崖上庄臧氏居住。尤其明末壬午诸城兵乱,迁居大江南北之族人甚多。据崖上庄支谱序中载:“……昔丁先生之任霍山县也,其上台臧大人系陕西人,自称出自崖上庄……”又江南境内有臧氏独立村,曰“杨家行”,云“自杨家洼”(属诸城枳沟镇)出族。

”今已代远年湮,无从考究。因本支无主谱,虽有支谱但年久失修,分居各地的后代无记载,故不能如实统计其族人散居住地,实是遗憾。崖上庄臧氏与诸城臧氏同族不同谱,但辈序排列却相同,只是世不相同,同样一辈却差三世,这是因为没有统一族谱所造成的。近年来崖上庄臧氏由后水清沟运德主持,运堂负责印刷,“运”字辈“树权”兄执笔新修一部主谱,把该族系的部分分谱系统起来,是一件大好事,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宝贵财富,成为崖上庄臧氏追根求源的依据。其辈序诸城臧氏原有族谱修于明末,创始人六世祖允德,此谱从春秋到明代,其中有唐人作序,可惜在明崇祯壬午兵乱中毁于战火。到清康熙年间七世祖振荣时任广西怀集知县,又升江西宁州知府,借归里休养之机,又续修新谱,因前谱毁,先祖失考,只能从记忆中的始祖智开始新修。谱成于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年)仲春,七世祖振荣作序。七十三年后,于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年)春,由九世祖应钧祖续修。二十六年后又由九世祖毓云第三次修谱。六十年后,又由十一世祖翰、十二世祖炅,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年)第四次修谱,此谱称“道光谱”,目前能查到的仅有此谱由十世同族人共同议定三十二字为今后排辈之序,其是:伟臣著望、家运传真、日初山广、如泽方循、佑兹砺品、醇睦今人、恪先训后、庚亦经陈。“以上三十二字从十二世始,每辈只用一字,按序排列。目前从苏北到山东,臧氏大部分用此“辈”字排序。同姓相遇,论资排辈,亲如一家,否则如同异姓路人一般。

诸城臧氏族谱对族居地记载清楚,清康熙“琅琊碑记”中云:“吾祖居琅琊台,再乃迁居瓦屋庄,后又迁居于城(诸城城里)……”,又据祖辈相传云,诸城臧氏乃于明洪武二年由江苏省东海宿迁县迁入诸城琅琊台。又据长兴眉锡在康熙《诸城臧氏族谱》序中谓:“……即自吾鲁僖伯公以后之散处于大江以南,大海以北者之俱可寻源溯委也……”,六世祖新德在康熙年间的谱序中云“臧氏之来诸城也,肇基于琅琊台,开创之人已湮乎无闻……”。所以诸城臧氏自江苏省东海宿迁县移民至诸城琅琊台,后迁居瓦屋庄,又居城里,确信无疑。相传,琅琊台始迁先祖兄弟三人从东海宿迁县迁来琅琊台,因生活困难,长兄去登州福山县,其他二人留住琅琊台,相传三世,曾有讳班祖在此居住,现有坟茔九座为证。因前谱毁于战乱,新修谱只能从迁祖智从琅琊台迁居诸城城南瓦屋庄,后又迁城里记载。二世祖斐,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贡生,初任湖广景陵卫经历,后升直隶真定府定州同知;三世祖节、符、策三人,节祖敕赠文林郎,太湖知县,南京兵部右侍郎。四世祖惟一,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人称大司空。四世中有祖四人,惟一、惟几、惟精、惟时,均居住在诸城城里。 自东周至今臧氏名人辈出。春秋时有臧孙辰、臧孙许、臧纥皆为官。在鲁国执政的臧文仲、历仕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曾废除关卡,以利经商。春秋时鲁国大夫臧武仲,官司寇。汉初有臧茶被项羽封为燕王,后拥刘邦称帝。南朝有臧奉先曾任建陵令,臧庸民任国子监助教,有史学家臧荣绪(415—488),齐莒县东莞人,著《晋书》一百十卷,在唐初流行的十八家《晋书》中号为较完善的一部,还著有《嫡论》、《拜五经序论》、《续同记》等。臧陵、臧严均属莒县东莞人,皆任参军。东汉时臧昱,广陵射阳人(江苏宝应东)人,灵帝时为扬州刺史,后任使匈奴中郎将。臧洪(160—195)东汉广陵射阳人,字子源,任青州刺史,东郡太守。明朝有臧惟一,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臧尔劝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臧允德任锦衣千总。以上三人属诸城人。臧懋循明戏曲家、文学家,浙江长兴人,明万历八年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后弃官归里,著有《古诗所》、《唐诗所》、《元曲》等。清朝有臧庸(1767—1811)经学家。臧应选、臧琳皆为官。臧振荣,诸城人,任江西宁州知府,政绩显赫,很受百姓称颂。臧在新,字与咸,江苏阜宁人,清任虎门炮台教练,后赴日本,归国后被孙中山委以淮上司令,后被害于烟雨台。

民国初年,有诸城臧汉臣、臧济臣、臧少枚、臧文山等人响应孙中山号召,参加同盟会,组织起义,推翻了诸城清政府,建立了诸城民政府,臧汉臣任民政长(县长),其他人办学堂培养人才,推动民主革命。现代有臧克家、臧亦蘧,臧乐源,臧东升,臧云远,臧云飞,臧鸣亚,臧恩堂,臧松年,臧云衢,臧星望,臧子望,臧坤等,从三十年代起拥护***的领导,积极参加革命,现在有的成为高级领导干部、作家、诗人、作曲家、艺人等。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道光年间的三百年间,仅诸城臧氏据不完全统计就有:进士5人,举人14人,武举3人,拔贡2人,贡生28人,廪生7人,监生136人,附生77人,官生5人,庠生4人,武生4人,增生5人,秀才多人。兵部右侍郎2人,赠尚书2人,布政使2人,兵备使2人,主事郎中5人,巡抚2人,翰林院招待1人,翰林7人,翰林院译馆官生1人。知府3人,知州5人,州同13人。知县17人,经历11人,工部屯田主事1人,锦衣卫千户1人。吏目3人,守备2人,主簿1人,巡检1人,大理司丞2人,县丞1人,州判1人,司务1人,寿官4人,提举1人,刑部主事2人,中书舍人1人,理问8人,训导6人,教谕10人,八品12人,九品15人,通判1人。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有许多臧氏族人走向社会,或文或武,部省市级干部很多。尤其恢复高考后,臧姓人读大学的人数猛增,已有博士、研究生走向不同岗位。还有在海外搞科研工作的,他们都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臧家村是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夏甸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68510823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685。邮政编码为264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35,车牌号码为鲁F。臧家村与新村南村、新村北村、勾下店村、小院沟村、小路家村、臧述庄村、凰巢坡村、乔家庄村、陡崖曹家村、新旺庄村、薄家村、范家庄村、大龙夼村、留仙庄村、道北庄子村、姜家窑村、上庄村、河西庄子村、南张家庄村、东河北村、西河北村、东河南村、西河南村、西芝下村、上甸村、大庄子村、老甲沟村、银山后村、东丁家村、下庄村、山榛沟村、高山洼村、杨家庄村、庙前村、隋家村、曹孟村、新马家村、下董家村、禾木程家村、前路家村、后路家村、车元口村、岚子东村、时家村、南邢家村、南单家村、白石顶村、王家屯村、英庄夼村、金城村、山前兰家村、东宅科村、西宅科村、上东庄村、下东庄村、泥湾子村、大夼村、西曹家村、打油王家村、山罩李家村、巨岩村、小尹格庄村、段家村、小李家沟村、曹家洼村、石咀村、上旺庄村、东建村、青龙夼村、官里庄村、潘家河村、小丁家村、大丁家村、安沟村、庙儿头村、大罗家村、小罗家村相邻。

臧家村附近有招远罗山黄金文化旅游区、魁星公园、招远金街银巷文化街区、架旗山游乐园、招远黄金珠宝首饰城等旅游景点,有臧家草莓、金岭小米、欧家夼板栗、官地洼西瓜、西罗家铁把瓜等特产。

可以查,但难度大。有很多网友提供行第、字辈的几个字然后找族谱,可以说99%都是石沉大海。尤其是有一些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没找到家谱的,这期间字辈有可能是后来起的,和原来的就不一样了,所以按照字辈去找家谱比较困难,还要结合其他资料。

首先应该知道所属姓氏的郡望、堂号,属于哪一支派,再根据这些信息找到对应的祠堂(家谱一般在族长、族头那里,或者族里指定的某个人保管,另外祠堂也会有)。

不知道你是否看过我的相关回答,在此一并附上,供参考:

下面是我看过的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附寻祖步骤

一、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各类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希望对你有帮助~

他是二十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不可或缺的面庞

臧克家:享年99岁,诗人、作家,主要作品集:《烙印》《泥土的歌》《运河》等。

[同期,儿童朗诵]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发表于1949年11月1日

作为二十世纪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半个世纪以来被无数中国人所传诵

2004年2月5日元宵节

这首诗的作者臧克家于北京病逝

享年99岁

北京晨光街10号

臧克家1996年后生活的寓所

2004年2月5日,农历甲申年立春后的第二天,99岁的臧克家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的世界。家人在灵前摆上了他生前最喜欢吃的东西。

郑曼(臧克家夫人):我这几十年来没有看过他一顿不吃大蒜的,有时候大蒜不太好的时候就吃大葱,还有喝绿茶。所以这个绿茶跟那个大葱大蒜,对他讲起来他是从来缺少不了。

这些来自故乡生活的习惯臧克家一生都没有改变。他写道:“我爱乡村,因为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我爱泥土,因为我就是一个泥土的人。”

乡村

是我的海

我不否认人家说

我对它的偏爱

——《海》

这是山东诸城的马耳山,1905年10月,臧克家出生在这里。祖父严肃刻板、父亲终年卧病,但他们都爱诗。臧克家认为自己继承了父亲的诗人气质,说“我是父亲生命枯枝上开出来的一朵花”,那些在祖父身边背诵过的古代诗句,跟随了他一生。

诗意营造出的生活幻梦并不长久,时局混乱家道中落,八岁那年,母亲也去世了。年幼的臧克家地体味着人生的悲欢。在臧家当了一辈子长工的“老哥哥”和会讲故事的“六机匠”是他童年最好的朋友。

郑苏伊(臧克家女儿):老哥哥是他家的长工,在他们家待了等于是好几十年。就是他的曾祖父、他的祖父、他的爸爸还有他自己,都是在老哥哥背上长大的,就是老哥哥去的时候他的曾祖父还很小的一个孩子呢。所以就是说这么一个老长工,就是对我爸爸非常非常好这么一个老长工,到他年老的时候就被我爸爸的祖父给赶出了家门。还有六机匠也是,从小给他讲很多很多的故事,他说我活到90多岁我看了这么多的书,到现在在我脑子里的印象最鲜明的还是六机匠给我讲的那些故事。他说这么好的两个人最后都是非常悲惨地死去,而且他看到那些家乡的农民,都非常非常穷困的那些农民,最后很多都生活非常悲惨,从小就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他就慢慢形成了他对整个社会的旧社会的这种看法。

老哥哥和六机匠给了童年的臧克家一颗充满热情和想象的心,却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为生活倾其所有依然晚年凄苦潦倒一生,这痛楚也烙在臧克家心上。若干年后,他蘸着泪水为他们写下怀念的诗句,成为诗人最具深情的作品。童年的经历让臧克家一生都把目光投向那些被命运煎熬的穷苦人。

暗夜的长翼底下,

伏着一个光亮的晨曦。

——《不久有那么一天》

这是1930年成立的国立青岛大学。这一年,臧克家25岁。之前他离开家乡,参加北伐,经历了更多生死。革命失败,生活动荡,他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内心也十分苦闷,在报考青岛大学时他在国文考卷上写下了这样的人生杂感。

臧克家(1999年采访资料):我考了98分,我不是因为《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不是这一篇,就是《杂感》中的两句,这在文坛上是个典故了,这两句是什么呢?“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是谁把幻光看做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这里面有哲学。

虽然数学得了零分,凭借国文考卷上看破人生幻光的杂感,臧克家得到了国文系主任闻一多的欣赏,被国立青岛大学破格录取。

郑苏伊(臧克家女儿):好多人都想转中文系,闻先生都不同意,然后我爸爸去,然后闻先生说你叫什么名字?我爸爸告诉他名字,他说你来吧,结果就这三个字,我爸爸就变成了闻一多先生门下的一个学徒了。闻先生对他特别关心,又教他怎么作诗什么的,所以闻先生真是他的恩师,所以就是说他对闻先生怀有非常非常深的感情。

这一时期,闻一多的诗集《死水》给了臧克家很大影响,他开始试着寻找自己的风格,也开始了狂热的诗歌创作。

臧克家(1999年采访资料):我每次就拿诗稿向他请教,叫他看看,我自己觉得有些好句子,他画一个圈,还有划两个圈的,真是高兴。

1933年,闻一多和另两位朋友各出资二十块大洋,为臧克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烙印》,老舍当时写了评论。

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老舍之子):他就说这个诗集里头的短诗很多,但是全是一个劲,这个字听起来有点贬义词,但是他说我喜欢这一个劲,他就说这一个劲是硬碰硬,他用了这样的话就说这个,他形容臧克家的诗是石头子,是一种个人主义的高度的表现。他这个个人主义是指什么意思呢?是指他把他自己的主张非常强烈地鲜明地表现出来,那么他就说他的诗里头有一种浪漫主义的这种豪放、浪漫主义的刚硬,所以他说他的诗,就是硬碰硬。

闻一多在《烙印》的序言里引用的臧克家的话解释了这种“硬”:这可不是混着好玩儿,这就是生活。

屠岸(诗人,翻译家):有好多都是不朽的,比如说《老马》、那个《烙印》这些都是不朽的。因为它有很多复杂的东西,这首诗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厚,他又加以提炼了,不是完全客观地描写客观事物,他是加以提炼,有诗情、有诗意在里面,这里面体现了一种真理,真理性的东西。

臧克家说,我的每一篇诗,都是经验的结晶,都是在不吐不痛快的情形下写出来的,都是叫苦痛迫着,严冬深宵不成眠,一个人咬着牙龈在冷落的院子里、在吼叫的寒风下,一句句、一字字地磨出来的,压榨出来的。

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老舍之子):他说或许呢中国古典的诗是有味无字,而臧克家的诗是有字无味,就是他每个字都是铿锵有力的,就是克家的诗是一种朴实无华的东西,是一种有话就直说的非常直率的东西,表现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对社会的看法和他自己的奋斗、 希望,这些东西都硬碰硬,都直截了当。

《烙印》很快再版,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引起了当时文坛的关注,茅盾撰文评价说,《烙印》的作者是现今青年诗人中最优秀的一个。这一年,臧克家28岁。

三四十年代,中国内忧外患,时局动荡,有人说,偌大的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1937年,臧克家来到北平。同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战争,迁徙,臧克家的命运同时代一样颠簸。这是他诗歌创作的高峰。在那段时间他出版了近二十本诗集,从苦吟的短句到为抗战而作的战歌,以及四十年代后期的大量政治讽刺诗,臧克家的诗始终和现实生活相呼应。

因为拥有生活的真实质感,他的诗也有了非同一般的力量。

臧克家说,躲在象牙塔里,咏叹个人小小的悲欢,其诗篇必然内容空洞无物。这样,诗人远离了时代,时代也就必然会抛弃诗人。

技巧不过是诗的外衣,而生活才是他的骨肉。

——《我的诗生活》

北京赵堂子胡同15号,臧克家和夫人郑曼曾经住过三十几年的家,这个小院留下了他们很多欢乐。从1942年初次见面算起,他们一起生活了六十多年。

郑曼(臧克家夫人):我跟他初次见面的时候,相识的时候,在湖南,他花生米一颗接一颗,一颗接一颗就这么吃。

半生颠沛流离的臧克家,遇见郑曼以后找到了一生的安稳。不久,新中国成立,这给了他们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1949年他们从香港回北京途中拍摄的照片。

郑曼(臧克家夫人):一到新社会那个喜悦的心情真是没有法说了,真没法说,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社会上好像每个人都是心里好像都是很快乐的,没有什么愁眉苦脸的。周恩来同志特地到永安饭店去看望那些文艺界、从香港来的文艺界的,他不是讲嘛,你们现在到家了、回家了,有什么困难,希望你们不要客气,对我们(讲),告诉我们,我们能解决的尽量给你解决,那确实是有到家的这种感觉,真好。

1949年的北京,到处都是喜悦的面孔。臧克家同样也沉浸在这样的喜悦里,这年十月,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臧克家第一次参观了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这一天,臧克家心有所感,回去以后挥笔写就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同期,儿童朗诵]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

这是老舍先生生前给臧克家的题词,两家人做了几十年的朋友。

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老舍之子):我记得老舍先生跟别人介绍的时候,“哦,这是个大诗人!这是个大诗人!”他完全是个诗人,他指的这个诗人,我觉得他就是指这个就是指他这种心情澎湃,完全把心掏出来……这样一个诗人。

凌霄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这是臧克家晚年流传甚广的诗句。率真疏放的诗人性情,他保持了一生。

这是1957年1月25日《诗刊》杂志的创刊号,从这年起臧克家在这里担任了八年主编。这本创刊号收录了毛主席的十八首旧体诗,从此,两人开始了诗人间的交往。

吴泰昌(《文艺报》原副主编):1956年创办《诗刊》,他们当时发表《毛主席词十八首》,跟毛主席联系了,后来1963年毛主席出了个《毛泽东诗词》未定稿,出版前就征求他们意见,克家就非常率真,他有一次提了23条意见。

郑苏伊(臧克家女儿):他说哪个地方还可以商榷,还可以修改啊,主席大概采纳了有13条吧。就是比如有的是标点、有的是个别字句,还有就是主席那个《沁园春·雪》,最有名的那首词、写得非常好的那首词,中间我爸爸也给他改动过一个字,他“原驰蜡像”那个“蜡”,

主席原来写的是肉月边的那个“腊”,后来我爸爸当时就问主席,就主席召见我爸爸那次,我爸爸问他说,您这个“腊”字怎么讲?后来主席说,那你看应该怎么讲呢?后来我爸爸说

这“腊”字可能就是比较费解,然后说能不能改成蜡烛的“蜡”,他这个蜡烛的“蜡”就是能够跟上面“山舞银蛇 原驰蜡像”,这个都是一个颜色的,可以能够对上,后来主席说,那你就替我改过来吧。

郑曼(臧克家夫人):跟毛主席的来往还是后来我才比较系统地知道一些,当初不太知道,他是很直的人,很率真的,怎么想就怎么说,从来不拐弯抹角。

告别了前半生的颠簸动荡,晚年的臧克家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他很少再写新诗,他依旧内心如火。

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老舍之子):克家老应该说在中国新诗界占有非常大的地位,是一个重阵。那么克家先生本人呢是很有特点的一个人,在所有的这些老作家当中最具诗人风格的。

郑曼(臧克家夫人):他是个作家,又是一个诗人,我非常崇敬他,我非常崇敬他。

郑苏伊(臧克家女儿):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就是他的笑脸,他永远都是笑对人生。

晚年的臧克家依旧写作,不过他不再从生活的动荡中寻找诗句,小院的安静生活让他体会了很多平凡的快乐。

晚年的臧克家像孩子一样天真单纯地生活着。1994年,他立下遗嘱,希望死后把骨灰运回故乡洒到老哥哥和六机匠的坟边。百年以后,他要重新做那个没有做完的童年梦。

臧氏是中国人口众多的第241个姓氏,尤其是在河北、山东、江苏等地。今天藏族约占全国人口的0025%,总人口约31万。

臧的名字和图腾

臧的本义是善良与和解。甲骨文中的臧字就像用李哥刺一个跪着的人,表明他已经臣服于国王的权力。金的臧字继承了甲骨文,字体有点夸张。小篆的臧字加了一个潘表示声,同时也增加了藏护之意。臧在古代是用武力征服周边部落的意思,奴隶的数量意味着他们的力量和财富。对于奴隶来说,王力的保护是生存的保障,臧自然也就暗含了仁慈和谐的意思。藏民自然是为国王管理奴隶的氏族。臧是氏族的原始图腾,以其姓命名,以其徽为标志。藏人居住的地方叫藏地,藏人建造的城堡叫藏邑,最后出现了藏姓。

臧姓的起源与演变

自臧氏诞生以来,从未发生过外来基因大量流入人的事件。直到清初,臧家氏和锡伯族被统称为臧,其中一部分后来成为东北汉族。

历史上藏族姓氏的分布与迁徙

宋朝时,臧姓约有4万人。河北是藏姓最多的省份,约占总人口的一半,其次是江苏、浙江、江西、河南、福建、山东等地。

明朝时期,臧姓不到五万。浙江是藏姓最多的省份,约占总人口的40%,其次是山东、江苏、安徽、河北、河南等省份。

当代藏族姓氏分布及图谱

臧姓当代人口约31万,为第241大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025%。目前主要集中在藏姓占总人口72%的山东、江苏、河北、黑龙江,其次是湖北、河南、辽宁、安徽、山西等省份。山东是臧姓第一大省,约占臧姓总人口的23%。

臧姓在人口中的分布频率示意图显示,在山东、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河北中部、京津、辽宁、吉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臧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2%以上,中部地区可达05%以上,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15%,约占居民的60%。在江苏南部、浙江中部、安徽大部、河南东北部、河北大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和东北部、吉林东南部,臧姓人口占当地人口的006%-012%,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1%,居住着约20%的臧姓人口。

臧姓传统文化

王鹤堂县,名臧县,位于东海、颍川、东莞、天水一带。臧姓郎灵。“琅琊榜”的堂名在东汉时期被命名为臧宫。臧宫,本名君翁,与汉光武帝并肩作战,骁勇善战,战功卓著,成为广平太守,封为郎,拜太中大夫。其后代以封地为堂名。

关于臧的姓氏,有三句重要的对联:

做个正直的人,为军队服务。

高定明贞,云台立功。

许生了一个梦,而生了一个孤儿。

族谱目前上海图书馆有1个臧氏族谱,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其他图书馆也有10个臧氏族谱。

名人频率和家族圣贤

从755到79000,有38位臧姓名人获得报酬,占名人总数的008%,在名人中排名第178位。臧的著名文学家占全国文学家总数的百分之二十。

006%,排名第188位;藏名医占全国医学博士总数的004%,排名第222位。臧名家占全国艺术家总数的004%,排名第117位。

历史上臧姓的重要人物有:春秋时期的臧宫区、臧文仲、鲁大夫;秦汉时期项羽的将军臧茶;东汉郎灵侯、广汉太守臧宫、扬州刺史臧曼、青州刺史、东郡太守臧洪;魏世良成了三国时的侯臧霸;南宋大夫臧导、齐史家臧徐戎、夏太守臧和珍、梁实江;唐上蔡镇侯臧怀科;北宋太平兴国进士,右谏大夫臧冰;元代广东反贪使者臧梦洁;明代广西政治使节臧哲,著有《永乐大典》的宜兴知府臧兴,嘉靖进士,顺天知府臧威,戏剧家、文学家臧勋勋;清代学者臧林、臧庸。

臧氏血型

藏族人的血型总分布为:O型占315%,A型占28%,B型占309%,AB型占96%。

臧姓的祖先是贵族。臧(zāng)姓,源出姬姓。鲁国第十二代国君鲁孝公之子强(kōu),封地于臧邑,人称其字子臧,后人以其字为氏。

臧姓在宋版《百家姓》里排第113位,约占汉族人口的004%,人口约40万。分别主要在山东、江苏、河北和黑龙江等省市。代表性人物有臧中立、臧克家等。

姓氏源流:

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孝公之子强的封地臧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2、源于姬姓,是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名欣,字臧,其子孙以其字作为自己的姓氏,亦称为臧氏。

3、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库臧丞,属于以官名称谓为氏。在库臧丞、臧署令、臧署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臧氏,世代相传至今。

姓氏名人:

1、自东周至今臧氏名人辈出。春秋时有臧孙辰、臧孙许、臧纥皆为官。在鲁国执政的臧文仲、历仕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曾废除关卡,以利经商。

2、汉初有臧茶被项羽封为燕王,后拥刘邦称帝。

3、南朝有臧奉先曾任建陵令,臧庸民任国子监助教。有史学家臧荣绪,著《晋书》《嫡论》《拜五经序论》《续同记》等。

4、臧楸循明戏曲家、文学家,浙江长兴人,明万历八年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后弃官归

里,著有《古诗所》《唐诗所》《元曲》等。5、清朝有经学家臧庸。江西宁州知府臧振荣,政绩显赫,很受百姓称颂。臧在新,字与咸,清任虎门炮台教练,后赴日本,归国后被孙中山委以淮上司令,后被害于烟雨台。臧纡青,字牧庵,道光十一年中举,倜傥博学,喜谈兵法,有澄清天下志向,在鸦片战争时期以坚决抗英而闻名。

臧姓的臧氏溯源

作者:臧运和 元朝末年,为反抗朝廷统治,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经过数年混战,元朝灭亡,后由朱元璋建立明朝。由于连年战争的兵火和瘟疫的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