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相声辈分排名表是怎么样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3收藏

中国相声辈分排名表是怎么样的,第1张

德云社作为中国最大的相声剧场,它的辈分排名是非常严谨的,目前辈分是按:云、鹤、九、霄、龙、腾、四、海八个字在排名。

张文顺是《德云社》创始人,也是他定下辈分排名的八个字,第一批弟子都使用了云字,比如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岳云鹏、曹云金、何云伟、张云雷,具体辈分排名如下:

云字辈:岳云鹏、栾云平、孔云龙、李云杰、陶云圣、李云天、赵云侠、朱云峰、张云雷。

鹤字辈:刘鹤春、关鹤柏、李鹤东、靳鹤岚、孙鹤宝、朱鹤松、张鹤舰、刘鹤清、张鹤君、阎鹤祥、杨鹤通、张鹤雯、杨鹤灵、刘鹤龙、曹鹤阳、张鹤擎、刘鹤安、张鹤伦、郎鹤炎、李鹤彪、孟鹤堂、梁鹤坤、张鹤帆、王鹤江、姬鹤武、韩鹤晓、李鹤林。

九字辈:张九林、韩九鸣、李九重、陈九福、郑九莲、倪九涛、陈九品、张九龄、王九龙、刘九思、刘九儒、张九南、高九成、关九海、李九江、曹九台、董九涵、周九良、孙九香、尚九熙、何九华、张九泰、孙九芳、王九寿、梅九亮、杨九郎、李九天、李九春。

霄字辈:陈霄华、范霄琦、王霄颐、张霄墨、马霄盛、刘霄航、杨霄铎、肖霄雨、董霄元、杨霄台、樊霄堂、张霄白、秦霄贤、郭霄汉、马霄戎、姬霄桐、孙霄尧。

德云社三年一修订家谱,这已经是大家了解的德云社规定,每到郭德纲修订家谱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是德云社被格外关注的时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旦公布了修订家谱的内容,那么在这几年里不管是拜师的也好,还是离开的也罢,都会被大家议论和八卦。拜师的还好说,尤其是那些离开的,对于一些不友善的徒弟,郭德纲一向都是在判词中体现,每次家谱的修订都是有精确的目的,就像当年的曹云金、何伟等人,这也不算是什么秘密了

《德云社》的发展正处于顶峰,各种制度肯定会变得越来越严格,如果再次收弟子,就会是龙字科的了。现在的德云社可以说是非常的出名,肯定会有很多人想加入,然而竞争也会更激烈,相信后代人才辈出。

  历史沿革

  早期发展

  相声一词,古作像生,原指摹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成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明朝即已盛行。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精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 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早期代表人物

  张三禄是目前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相声艺人。根据相关记载并推测:张三禄本是北京的八角鼓丑角艺人,后改说相声。他的艺术生涯始于清朝的道光年间。在《随缘乐》子弟书中说:“学相声好似还魂张三禄,铜骡子于三胜到像活的一样。”但是一般来说,相声界把朱绍文(穷不怕)称作他们的祖师爷。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相声演员表现出民族气节。常宝堃曾经两次因为讽刺日治政府而被捕,张寿臣公开赞扬吉鸿昌等人的抗日,批评当局的不抵抗政策,也曾因为讽刺当时天津的警察“贱”遇到麻烦。

  在中国大陆的发展

  1949年后,一大批以侯宝林为代表的从中国***建政之前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就在说相声的演员逐渐转型,将相声的内容加以改造,去掉了大量色情、挖苦别人生理缺陷之类的段子。相声快速普及,成为全国性、全民性的曲艺形式。相声的流行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是一种以声音为主的艺术,适合以被普及的无线广播作为主要媒体。相声被称为“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 除了重新整理的传统相声之外,初期还有很多讽刺型的相声,讽刺“旧社会”或者新时代思想落后的人。但由于***的政策,一些人意识到歌颂社会主义的相声的需要。1958年总路线时期,一批歌颂型相声开始大量出现。其间以马季等为代表人物。 尽管如此,在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中,很多相声艺人遭到打压,曾一度让相声在中国大陆绝迹,只有一些歌颂型相声得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仍然能够演出。 文革之后,相声迅速走红。以 姜昆、李文华的《如此照相》和常宝华、常贵田的《帽子工厂》为代表的一大批讽刺“四人帮”的相声迅速流行。从前侯宝林等人的相声也重新在广播电台播出。 进入1980年代,在日益流行的曲艺形式小品的冲击下,表演形式简单的相声不再得到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体的观众的青睐。一些新的相声形式,如弹唱相声、相声剧等被发展出来,但市场仍然不大(与此同时,相声的大量元素被吸收到小品中)。尽管如此,这段时间里著名相声大师马季相声还是获得了不小的发展:新一代演员涌现出现,各种内容和形式上崭新的相声段子不断登台,形成了有别之前的“当代相声”。其中无论是歌颂娱乐型还是针砭时弊性的段子,都很多深受大众欢迎的例子。在这一时期的各种大小文艺场合,相声仍是娱乐大众的主角。 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相声开始逐渐式微,新段子越来越少,脍炙人口的更是凤毛麟角,而且内容中讽刺时政的内容也日益罕见,老式的纯娱乐风格相声开始逐渐占据绝对主流地位。在此同时,包括许多知名演员在内的相声演员离开了相声舞台转而从事其他工作,可是新人中能接班的却不多。相声的地位逐渐为繁荣的小品所取代。 在21世纪初,相声在中国大陆处于青黄不接的局面:老一辈艺术家纷纷陨落,1980年代当红的演员们对于相声的发展也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状态;在为了重振相声举办的“全国相声大赛”中,新生代亦始终不见勃兴。(中国中央电视台分别在2002年元旦、2003年元旦、2006年国庆节和2008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举办了四届全国相声大赛。首届和第二届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第三届第四届相声大赛却被指“看不到相声的相声大赛”。第三届相声大赛闭幕式中马季与主持人周涛和毕福剑合说的相声《学相声》成了马季最后的公开相声演出。)相声的发展前途不被多数人看好,但是在媒体以外的地方,许多以传统方式演出的相声剧团还是保留了一定水平并具有相当多观众的。在天津的许多小剧场与茶馆都可以听到相当精采的传统相声。而同样曾在茶馆传统方式演出的郭德纲在2005年之后的突然走红,虽然不同于真正的茶馆相声,但还是给观众带了一些对传统的认同。

  在台湾的发展

  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一批相声演员也到了台湾。当年,魏龙豪(魏苏)和吴兆南结识,在中国广播公司、警察广播电台等广播电台一同主持相声节目。随后在1967年起,开始收集资料灌制‘相声集锦’、‘相声选粹’、‘相声捕轶’以及‘相声拾穗’。 最初,相声的主要听众是以眷村为主的外省人。近年来,由表演工作坊(简称“表坊”)于1985年推出舞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由李立群、李国修主演)之后,造成了轰动。 接着,“表坊”于1989年推出了《这一夜,谁来说相声?》(由李立群、金士杰、陈立华三人主演),1991年推出《台湾怪谭》(李立群单口相声),1993年年推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由李立群、冯翊纲重新诠释),1997年推出《又一夜,他们说相声》(冯翊纲、赵自强、卜学亮三人主演),2000年,推出《千禧夜,我们说相声》(赵自强、金士杰、倪敏然三人主演)。最后,在2005年,推出了《这一夜,Women说相声》(方芳、邓程慧、萧艾三人主演)。 在1988年四月,冯翊纲、宋少卿组成相声瓦舍(随后加入黄士伟),开启了舞台剧融合相声艺术的创作表演。在2004年7月8日,辅佐‘可以演戏剧团’推出第一部作品‘给我一个胶带’。 1993年,台北曲艺团成立,除了相声以外,同时推出许多中国特有的说唱艺术,如双簧、数来宝、快书、京韵大鼓、梅花大鼓、河西大鼓、单弦等。 在2004年,倪敏然和艺人夏祎、干德门合演《大宅,门都没有》,同年和倪嘉升父子二人共同推出《没大没小说相声》,于2005年五月,获得第16届金曲奖传统暨艺术音乐作品类最佳曲艺专辑奖。

  在马新地区的发展

  国共内战之后,一部分中国南部的演出团体前往马来亚地区发展(当时新加坡,马来西亚尚未独立)。相声艺人冯翔、白言、路丁在马新地区表演相声。因为马新地区所独有的多元语言环境使得“马新相声”较“大陆相声”和“台湾相声”别具一格,但也因为了中文并非主流语言的问题使得马新相声界的职业演员很少。

  http://baikebaiducom/view/6749htmfr=ala0_1_1

相声,曾经是一个口口相传的行业,因此特别讲究师承。

相声,又是一个跑江湖的行当,因此也讲究辈分。

如今的相声界师徒制已经逐渐转向雇佣制或者契约制,相声创作也逐渐从“跟师父学”变成“向网络学”。

现在已经难以在相声舞台上听到正经的相声,因此我们越来越怀念相声老前辈。

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的相声界在世的前辈已经不多了,这其中最珍贵的无疑是屈指可数的宝字辈艺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相声界还在世的宝字辈艺人只有不到二十位了,这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以下十位。

一,杨宝璋

1925年生,原名杨云贵,著名相声前辈陶湘九的徒弟,河南相声的代表人物。

杨宝璋是目前在世的年龄最大的宝字辈艺人,比常宝丰等人要大二十多岁,他擅长文哏,曾和侯宝林同台,还在央视录过长篇单口相声《刘罗锅传奇》。

杨老九十岁寿辰时,郭德纲曾经去探望,戏称“推了一个八千万的商演来的。”

等到德云社二十周年时,杨宝璋应邀参加,回了一挂:“推了一个一亿六的堂会来的,侯宝林组的,没敢去。”

二、姜宝林

姜宝林有很多资料在网络上都是错误的,比如他实际出生于1928年,但很多资料都写他出生于1938年。他早年跟陈紫荃和吉坪三以及李洁尘学艺,不是跟着陈子贞学艺。

此外,马三立曾在1988年公开收姜宝林为徒,这是有骆玉笙等前辈在场见证的情况下正式的收徒仪式,还有录音为证,但总有些人质疑姜宝林的师承。

此外,姜宝林晚年收徒裘英俊和于丹等人也经常被人诟病,实际上,裘英俊于丹比起马小川马六甲兄弟以及谢金来,也配得上一个文字辈身份。

姜宝林还是侯宝林晚年的最后一位相声搭档。

三、陈涌泉

1932年生于北京,外祖父钟子良和父亲陈子贞都是清门相声的代表,像《八大改行》《卖五器》等经典相声都是钟子良的作品。

陈涌泉一直被议论的事情就是他的“降辈分”之说,他和高凤山的降辈还不属于同一类情况,陈涌泉进入相声行业较晚,是自己选择了拜师寿字辈谭伯儒的,因此从他进入相声行业就是宝字辈,也可以说没降过辈分。

陈涌泉也算大器晚成的一位相声演员,通过和徒孙辈的李金斗合作,他在退休前成为全国闻名的相声艺人。

同时,陈涌泉也是清门相声最纯正的继承人。

四、杨少华

1932年生于北京,12岁开始在启明茶社打杂,并在这里口盟拜师郭荣启。

杨少华也是一位经常被议论辈分的老艺人,不过目前来看,他的宝字辈早已经是相声界公认的,之所以之前有议论,还是由于他和少马以及赵伟洲的一些恩怨引发的。

杨少华成名比陈涌泉更晚,可以说他是赵伟洲一手捧红的,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五、田立禾

1935年生于天津,著名中医田宝琛的儿子,常宝堃的粉丝,结果却成了常宝堃师父张寿臣的关门弟子。

但是,张寿臣收田立禾此举在天津相声界遭到非议,最后田立禾主动和几位文字辈的师侄结拜为兄弟,平息了这场争论。

有意思的是,田立禾的妻子张文霞也是自己的师侄。

此外,田老爷子还是曹云金的启蒙老师。

六、杨振华

1936年生于沈阳,早年爱好艺术,1957年他拜师杨海荃进入相声行业。

杨振华也有一些关于辈分的争议,有人说他应该属于文字辈等等。其实东北冯家门由于传承比较慢,因此比起关门的同行来确实普遍辈分显得大,但没办法,冯家门也是根正苗红的相声世家,冯振声(和马桂元徒弟冯宝华重名)就是德字辈,会用法语说相声的杨海荃就是寿字辈,杨振华金炳昶就是宝字辈。

杨振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红极一时,在全国是和马季不相上下的相声明星,其相声讽刺辛辣大胆,台风还非常新潮,著名的吉他相声就是杨振华给带起来的。

现在据说杨老爷子也开始“抖”起来了,人老心不老。

七、张立林

1945年生于天津,张寿臣的儿子,赵佩茹的代拉师弟,也就是焦少海的徒弟。

张立林经常合作的是耿宝林儿子耿伯春,比较擅长说的都是一些非常老又非常罕见的段子,堪称家学深厚。只是张先生一向比较低调,因此天津之外的关注度不高,但只要是做关于张寿臣的节目,张立林必定是首选嘉宾。

八、常宝庆

1944年生于天津,常连安的第五个儿子(不计夭折的),大排行第八位,因此被大家称为常八爷。

可能是他常年在福州军区文工团工作的原因,常宝庆居然一直没有相声师承,他退休后回到天津,直到2018年才由田立禾代拉进门成为张寿臣的徒弟。他大概也是宝字辈里最后一位拜师进门的。

九、马志明

1945年生于天津,回族,马三立的大儿子。

少马的相声启蒙老师是周蛤蟆周德山,师父是朱阔泉,但他真正的相声老师还是他父亲马三立,因此少马也是最正宗的马家相声传人。

少马的活瓷实,大气,关键是他会的也多,一曲白派京韵乃是相声界的高手。此外,他还精于相声创作,一段《纠纷》堪称哏都市歌。

十、常宝丰

1947年生于北京,满族,常连安第六个儿子,大排行第九,因此被大家称为常九爷。常宝丰和三哥常宝霆八哥常宝庆乃是一母所生,和大哥常宝堃二哥常宝霖以及四哥常宝华乃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1985年常宝丰拜师马三立,成为马家相声弟子,不过他这也是属于带艺投师,真正的相声还是在常家学的。常宝丰还是马志良儿子马小川的师父。

当然,常宝丰现在经常被提起的另一个身份就是郭德纲的开蒙老师。

此外,常九爷现在也是与时俱进开始玩儿直播了。

以上就是十位在世的相对最知名的宝字辈艺人。

除此之外,于俊波的两位公子于连仲是郭启儒的徒弟,于春藻是侯一尘的徒弟,他们也是宝字辈艺人。

还有,著名相声女艺人张宝珠,原名张玉妹,她是焦少海的徒弟,因此她也是在世的宝字辈艺人。

还有,马德禄的徒孙,高桂清的弟子,长期扎根山东的刘广玺也是宝字辈艺人。

此外,侯一尘的儿子,张寿臣的徒弟侯少尘,据说也在世,但笔者搜集不到他的信息,有知道的读者不妨分享一下。

像石富宽、崔琦等人由于师父高凤山的降辈已经是事实上的文字辈,因此不能算宝字辈。

薛永年先生的徒弟如范志强、贾静美子、刘雄等人也不能算,因为薛永年虽然名义上是寿字辈,但他一直以文字辈行走江湖,因此他的徒弟也是以明字辈进入相声行业的。

最后,宝字辈艺人普遍相声功底深厚,掌握的相声也多,堪称我国相声界最后的宝藏,在此祝福老先生们健康长寿。

相声界依然在世,辈分最高的相声演员是文字辈。

相声经历了几百年,几代人的经营,构成了如今如此庞大的体系。像传统大家庭里的长子长孙一般,相声门里也有门长的称谓。只是时到如今,部分演员为了利益盲目收徒,使得门长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淡化。

也因相声演员的活跃时间长久,收徒众多,跨越时间长。以郭德纲的徒弟为例,最大的徒弟李鹤彪现在44岁,最小的徒弟还没出生,等到关门弟子进门后,估计得差到两代人。于此,相声里面出现了同岁不同辈,同岁高三辈等辈分差异的产生。

相声辈分“德寿宝文明”。寿字辈的老先生都已经去世了。之前女相声演员是不进相声谱的,所以一些女演员的寿字辈是需要商榷的。宝字辈的年龄跨度很大,这一辈的门长赵佩茹是1914年生的,与马三爷同年。少马爷是宝字辈,1945年生,侯宝林代拉师弟,算是朱阔泉的徒弟。

马志明1945年出生在天津市,是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的长子,喜爱他的观众尊其为“少马爷”。80年代由侯宝林先生代收师弟,拜朱阔泉为师,是当今相声界辈分最高的演员之一。马志明的代表作有传统相声《大保镖》《地理图》《论拳》《报菜名》《文章会》《开粥厂》《卖挂票》,更有原创作品《纠纷》《五味俱全》《夜来麻将声》等,他的这些相声创作来源于生活,又经过艺术加工,已经成为“马氏相声”的经典作品。

马志明是国家一级演员,艺术功底深厚,深得“马氏相声”的真传,形成了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喊不叫、不荤不咸的表演风格。他的台风让人回味无穷,同时也恰恰因为有了这些原创作品,才让他的艺术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准。由此可见创作,对一名演员的重要性。

马志明还有一段代表作,是原建邦创作的《夜来麻将声》。讲一个爱打麻将的科长玩忽职守,招来盗贼把公家的钱偷走了。马志明按照马氏相声的路子加工整理了原作,加入了不少包袱儿,比如打牌三缺一,想到找传达室刘老头,刘老头推门进来连说“谢谢诸位,谢谢诸位”,没打三圈牌钱全让刘老头赢去了;另外还有“你闺女叫什么?”“叫慧儿。”等等,都是合乎逻辑,让人琢磨之后会心一笑的笑料。

在“相声家谱”之中薛永年师承老艺人韩子康,当属寿字辈第四代相声艺人;而他当年还差一点成了张寿臣的徒弟,若拜在张寿臣门下,则是位列宝字辈。薛永年长居在武汉,也不参与一系列的争论,现在多以文字辈自居,成为了“一人占三辈”第一人。要是以寿字辈自处,郭德纲见到了得叫师祖,刘筱亭已经疯掉了。

中国相声辈分排名表是怎么样的

德云社作为中国最大的相声剧场,它的辈分排名是非常严谨的,目前辈分是按:云、鹤、九、霄、龙、腾、四、海八个字在排名。张文顺是《德云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