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青是竹叶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1收藏

竹叶青是竹叶吗,第1张

不是

竹叶青不是竹子,是一种茶叶,其外形扁平挺直似竹叶才取名竹叶青,产地是四川峨眉山,为中国名茶之一。竹叶青泡出来的茶黄绿清亮,叶底浅绿匀嫩,滋味清醇爽口,饮后余香回甘。

竹叶青简介

竹叶青,四川十大名茶,峨眉高山绿茶,归属于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竹叶青只在清明节前采摘,只选茶芽,采摘的新叶经过杀青,揉捻,烘焙等工艺制作而成。分为品味、静心和论道三个等级。

峨眉山产茶,历史悠久。唐朝李善所著的《文选注》中记载:"峨眉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黑水寺(后改名万年寺)后绝顶产一种茶,味佳,而色二年白,一年绿,间出有常。"

竹叶青外形扁平光滑、挺直秀丽,匀整、匀净,干茶色泽嫩绿油润;香气嫩栗香、浓郁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嫩醇爽,叶底完整、黄绿明亮。

竹叶简介

竹叶(Bambooleaves)是竹亚科,被子植物门植物。

从植物形态学的观点看,竹子有两种形态的叶,即茎生叶和营养叶。茎生叶着生于竹秆上,又称秆箨、竹箨、笋壳等。这里的竹叶仅指着生于枝条上的营养叶。

竹叶通常在叶片与叶鞘之间有一关节,叶片枯老时从关节处脱落。叶片一般为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收缩。叶片的大小各竹种相差悬殊,最大的长度可达40-50厘米,如麻竹、龙竹,较小的长不过2-3厘米,如凤尾竹。叶的更新是周期性的,通常为每年一次,毛竹则2年一次,从落叶小枝的节上的芽发育为新的具叶小枝替代落叶小枝。不少竹种可以通过竹叶更新时遗留的小枝痕数来判断竹株的年龄。

唐朝名人

李渊 李世民 李隆基 武则天 李白 杨贵妃 杜甫 白居易 韩愈

柳宗元 安禄山 史思明 郭子仪 黄巢 魏征 王勃 骆宾王 杨炯

卢照邻 温庭筠 刘文静 李延寿 李靖 裴度 王叔文 武三思 狄仁杰

裴度 王叔文 房玄龄 哥舒翰 傅奕 屈突通 姚思廉 虞世南 欧阳询

李百药 咄吉世 菩萨 论赞弄囊 统叶护可汗 咄苾 裴寂 王孝通 郭子和

温大雅 冯盎 夷男 温彦博 孔颖达 武士彟 韦庄 颜师古 孙思邈

令狐德棻 杜如晦 王绩 尉迟恭 崔义玄 丘行恭 于志宁 李建成 平阳公主

柴绍 罗艺 秦琼 侯君集 郭孝恪 薛万彻 阿史那社尔 长孙无忌 程齩金

尉迟乙僧 王梵志 李孝恭 苏定方 许敬宗 李勣 岑文本 褚遂良 道宣

李道宗 吕才 马周 玄奘 李淳风 弘忍 李元吉 阎立德 阎立本

王玄策 刘仁轨 神秀 上官仪 陈硕贞 善导 李义府 薛仁贵 禄东赞

松赞干布 弃宗弄赞 噶东赞宇松 细奴逻 李泰 裴行俭 契苾何力 文成公主 诺曷钵

弘化公主 骨咄禄 颉跌利施可汗 武瞾 张柬之 李治 唐高宗 李善 娄师德

裴炎 黑齿常之 窥基 朱敬则 义净 善无畏 裴庭裕 欧阳通 慧能

法藏 李峤 王涛 徐敬业 李贞 杜审言 苏味道 孙过庭 薛稷

孙位 骆宾王 张彦远 魏元忠 武承嗣 姚崇 来俊臣 李思训 张鷟

李贤 章怀太子 索元礼 周兴 司马承祯 王孝杰 张仁愿 李显 唐中宗

韦后 宗楚客 默啜可汗 暾欲谷 大祚荣 郭震 徐坚 张若虚 陈子昂

刘知己 贺知章 张易之 张昌宗 宋之问 沈佺期 太平公主 李旦 唐睿宗

宋璟 上官婉儿 张说 神会 金刚智 苏颋 吴兢 韩休 张九龄

李邕 宇文融 张守圭 裴耀卿 一行 张遂 安乐公主 高力士 王翰

王湾 梁令瓒 陈玄礼 默矩 苾伽可汗 阙特勤 骨力裴罗 怀仁可汗 李隆基

方干 唐明皇 王之涣 鉴真 孟浩然 储光羲 李颀 颜杲卿 鲜于仲通

皮逻阁 弃迭祖赞 弃隶缩赞 磨延啜 英武可汗 田承嗣 王昌龄 祖咏 卢鸿

李阳冰 崔颢 王维 郑谷 高适 徐浩 李辅国 李林甫 韦坚

王鉷 杨国忠 王忠嗣 高仙芝 哥舒翰 不空 萧颖士 李光弼 张巡

仆固怀恩 许远 南霁云 颜真卿 刘长卿 李享 唐肃宗 阁罗凤 郑回

移地健 英义建功可汗 顿莫贺 武义成功可汗 曹霸 张旭 郑虔 岑参 刘晏

虢国夫人 杨太真 守温 段秀实 吴道子 杨惠之 李龟年 张萱 张怀瓘

张继 孙愐 李舟 神珙 王仁昫 卢愣枷 韩翃 杜环 李怀仙

李宝臣 安庆绪 史朝义 元结 袁晁 方清 李泌 鱼朝恩 程元振

韩滉 张志和 独狐及 顾况 王冰 怀素 李豫 唐代宗 元载

马燧 杨炎 李晟 李怀光 第五琦 卢杞 孔巢父 贾耽 戴叔伦

李正己 李皋 陆羽 王武俊 杜佑 浑瑊 韦应物 杜黄裳 澄观

弃松德赞 乞立赞 李适 唐德宗 朱泚 李希烈 韦皋 朱滔 高崇文

卢纶 李益 王建 戴嵩 王洽 张璪 边鸾 周昉 沈既济

田悦 孟郊 田令孜 王伾 陆贽 异牟寻 于頔 李吉甫 权德舆

王播 李诵 唐顺宗 乌重胤 李虚中 田弘正 李绛 令狐楚 裴度

皇甫镈 张籍 李翱 刘禹锡 李绅 鲁景仁 薛涛 陈鸿 皇甫湜

庞师古 李愬 保义可汗 姚合 白行简 李纯 唐宪宗 柳公权 元稹

贾岛 牛僧嬬 仇士良 吴元济 李师道 孟简 王守澄 李训 郑注

王涯 李宗闵 李德裕 李贺 刘蕡 许浑 施肩吾 令狐绹 杜牧

弃足德赞 可黎可足 李昂 唐文宗 康成训 李忱 唐宣宗 达磨 李商隐

段成式 张议潮 李炎 唐武宗 郑畋 贯休 皮日休 罗隐 陆龟蒙

司空图 聂夷中 杨复光 韩偓 杜荀鹤 裘甫 刘暀 王式 庞勋

许佶 吴迥 王弘立 朱邪赤心 崔胤 李克用 李儇 唐僖宗 王仙芝

王行瑜 尚君长 黄浩 孟楷 阡能 黄揆 尚让 王铎 王重荣

朱玫 高骈 秦宗权 时溥

公元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记载:从陈之德元年十一月起,陈派、楚冠骑长安汾,同治骑长安至隋朝。陈听说隋文帝的相貌不一样,就要给他画像。陈看到文帝隋炀帝的画像,就大叫:“我不想见这个人!”命令立即扔掉这幅画。隋文帝的长相有什么奇怪的?陈,他的仇人,看到他的画像时,吓了一跳。

据记载,隋文帝“是一条龙,额上有五根柱子,两眼放光,手中有文、王、长、短各一条,沉甸甸的。”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隋文帝在外貌上有五个“怪”:一是额头突出,从额头到头部有五个凸起;第二,下巴很长很突出;第三,眼神犀利,咄咄逼人;四、掌纹形似“王”字;第五,上身长,下身短。他长这样,出生不久,他的母亲卢氏就“震惊”了一次。当格林在般若波罗蜜多生下杨戬时,“余启胜子”。这时河东有个尼姑对鲁说:“这孩子不是凡人,不能在人间长大。”于是尼姑把他带到寺庙的一个小院子里,向他鞠了一躬,然后站了起来。有一次,鲁抱起孩子,发现孩子头上有角,身上有鳞。他很害怕,把孩子留在了地上。尼姑进来,看见了,说:“我的孩子吓坏了。他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这个世界。”和《子同治简》都记载了文帝隋炀帝12岁才回家。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样的人一定是“丑”的类型,连他自己都会感到羞耻。但在古代相术发达的时候,这种外貌是“极其昂贵”的。不说别的,他那突出的额头,额头上的五根“顶”肉“柱”,都是“美”的象征。文帝的额头,在绘本中被称为“龙犀”,是皇帝的象征。唐朝的李善说:“天下有龙,有犀牛,左角的天,右角的月,是天下之王。”也就是说,这只“龙犀”有着隐藏的骨骼,有着连续的鼻梁,有着因额头隆起而在左右鬓角形成的肉质“角”,这些都是“世界之王”的珍贵相。关于这种现象,在绘本中还有一种说法,叫做“闫隆代感”。闫隆自然指的是皇帝的样子,而戴干指的是他头上有疙瘩,好像在和人打架。据说颛顼皇帝就是这样。

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文帝隋炀帝是皇帝。在陈、陈、陈之前,人们对文帝隋炀帝的出现有忧虑、恐惧和嫉妒。这个人就是北周的太子宇文泰。他曾感叹:“这个儿子不像另一代。”据《隋书》年的记载,王琦宇文宪对当时的北周皇帝宇文煜说,“隋文帝很好。每次看到他,我都迷失了自己。不人道,请趁早搬家。”皇帝说:“他只能当将军。”文王还对皇帝说:“皇太子不是一国之君,相貌与杨坚相反。”皇帝很不高兴,说:“一定有缘分,那会怎么样!”隋文帝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害怕和沮丧。虽然宇文煜努力平静的说“会有缘分的。会怎么样?”其实他也有点害怕,就派擅长看相的赵去见杨戬。赵坚信隋文帝“应是天下之王”,他采取了两面派的态度:一方面向宇文煜谎称隋文帝只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国家”的材料;另一方面,他去讨好隋文帝,告诉他实情,悄悄对隋文帝说:“你要当皇帝了,要经历一场屠城才能坐得住。”记住我的话。"原文是:"当公为天下之王,杀了之后再定,这将是记谣言的好办法。"

隋文帝为他的出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在襁褓中差点被我妈打死;长大后嫉妒同事,猜疑皇帝,时刻有被杀的危险。所以他必须躲起来。当然,他相信自己是“世界之王”。他是一个迷信的人。当他听到别人这样说时,他对自己的外表很自信。赵不是唯一一个因为长相而信任文帝隋炀帝的人。在隋书,仍然可以找到一些例子。说杨坚任随州刺史时,路过襄阳,王维命庞煌去见文帝隋。因为文帝隋炀帝“长得很好看”,就奉承他,表示忠心,希望他当了皇帝不要忘了自己。隋文帝听了这话,只是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别瞎说!”隋文帝的心态在这种“笑”中显而易见。

赵、庞煌以及郑义、鲁本、窦荣定等都成为隋文帝的亲信和心腹,在篡夺北周皇位、建立隋朝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是文帝和隋的区别似乎还不够。中国历史上有几个统一的短命政权,一说就能打开,辉煌一时。然而,当他们完成时,他们不仅迅速,而且彻底。隋朝就是其中之一。隋文帝一生辛辛苦苦,却只为唐朝搭了一座桥。他被自己的儿子杨刺死,想起来也没意思。

唐朝名人

李渊 李世民 李隆基 武则天 李白 杨贵妃 杜甫 白居易 韩愈

柳宗元 安禄山 史思明 郭子仪 黄巢 魏征 王勃 骆宾王 杨炯

卢照邻 温庭筠 刘文静 李延寿 李靖 裴度 王叔文 武三思 狄仁杰

裴度 王叔文 房玄龄 哥舒翰 傅奕 屈突通 姚思廉 虞世南 欧阳询

李百药 咄吉世 菩萨 论赞弄囊 统叶护可汗 咄苾 裴寂 王孝通 郭子和

温大雅 冯盎 夷男 温彦博 孔颖达 武士彟 韦庄 颜师古 孙思邈

令狐德棻 杜如晦 王绩 尉迟恭 崔义玄 丘行恭 于志宁 李建成 平阳公主

柴绍 罗艺 秦琼 侯君集 郭孝恪 薛万彻 阿史那社尔 长孙无忌 程齩金

尉迟乙僧 王梵志 李孝恭 苏定方 许敬宗 李勣 岑文本 褚遂良 道宣

李道宗 吕才 马周 玄奘 李淳风 弘忍 李元吉 阎立德 阎立本

王玄策 刘仁轨 神秀 上官仪 陈硕贞 善导 李义府 薛仁贵 禄东赞

松赞干布 弃宗弄赞 噶东赞宇松 细奴逻 李泰 裴行俭 契苾何力 文成公主 诺曷钵

弘化公主 骨咄禄 颉跌利施可汗 武瞾 张柬之 李治 唐高宗 李善 娄师德

裴炎 黑齿常之 窥基 朱敬则 义净 善无畏 裴庭裕 欧阳通 慧能

法藏 李峤 王涛 徐敬业 李贞 杜审言 苏味道 孙过庭 薛稷

孙位 骆宾王 张彦远 魏元忠 武承嗣 姚崇 来俊臣 李思训 张鷟

李贤 章怀太子 索元礼 周兴 司马承祯 王孝杰 张仁愿 李显 唐中宗

韦后 宗楚客 默啜可汗 暾欲谷 大祚荣 郭震 徐坚 张若虚 陈子昂

刘知己 贺知章 张易之 张昌宗 宋之问 沈佺期 太平公主 李旦 唐睿宗

宋璟 上官婉儿 张说 神会 金刚智 苏颋 吴兢 韩休 张九龄

李邕 宇文融 张守圭 裴耀卿 一行 张遂 安乐公主 高力士 王翰

王湾 梁令瓒 陈玄礼 默矩 苾伽可汗 阙特勤 骨力裴罗 怀仁可汗 李隆基

方干 唐明皇 王之涣 鉴真 孟浩然 储光羲 李颀 颜杲卿 鲜于仲通

皮逻阁 弃迭祖赞 弃隶缩赞 磨延啜 英武可汗 田承嗣 王昌龄 祖咏 卢鸿

李阳冰 崔颢 王维 郑谷 高适 徐浩 李辅国 李林甫 韦坚

王鉷 杨国忠 王忠嗣 高仙芝 哥舒翰 不空 萧颖士 李光弼 张巡

仆固怀恩 许远 南霁云 颜真卿 刘长卿 李享 唐肃宗 阁罗凤 郑回

移地健 英义建功可汗 顿莫贺 武义成功可汗 曹霸 张旭 郑虔 岑参 刘晏

虢国夫人 杨太真 守温 段秀实 吴道子 杨惠之 李龟年 张萱 张怀瓘

张继 孙愐 李舟 神珙 王仁昫 卢愣枷 韩翃 杜环 李怀仙

李宝臣 安庆绪 史朝义 元结 袁晁 方清 李泌 鱼朝恩 程元振

韩滉 张志和 独狐及 顾况 王冰 怀素 李豫 唐代宗 元载

马燧 杨炎 李晟 李怀光 第五琦 卢杞 孔巢父 贾耽 戴叔伦

李正己 李皋 陆羽 王武俊 杜佑 浑瑊 韦应物 杜黄裳 澄观

弃松德赞 乞立赞 李适 唐德宗 朱泚 李希烈 韦皋 朱滔 高崇文

卢纶 李益 王建 戴嵩 王洽 张璪 边鸾 周昉 沈既济

田悦 孟郊 田令孜 王伾 陆贽 异牟寻 于頔 李吉甫 权德舆

王播 李诵 唐顺宗 乌重胤 李虚中 田弘正 李绛 令狐楚 裴度

皇甫镈 张籍 李翱 刘禹锡 李绅 鲁景仁 薛涛 陈鸿 皇甫湜

庞师古 李愬 保义可汗 姚合 白行简 李纯 唐宪宗 柳公权 元稹

贾岛 牛僧嬬 仇士良 吴元济 李师道 孟简 王守澄 李训 郑注

王涯 李宗闵 李德裕 李贺 刘蕡 许浑 施肩吾 令狐绹 杜牧

弃足德赞 可黎可足 李昂 唐文宗 康成训 李忱 唐宣宗 达磨 李商隐

段成式 张议潮 李炎 唐武宗 郑畋 贯休 皮日休 罗隐 陆龟蒙

司空图 聂夷中 杨复光 韩偓 杜荀鹤 裘甫 刘暀 王式 庞勋

许佶 吴迥 王弘立 朱邪赤心 崔胤 李克用 李儇 唐僖宗 王仙芝

王行瑜 尚君长 黄浩 孟楷 阡能 黄揆 尚让 王铎 王重荣

朱玫 高骈 秦宗权 时溥

宋代谚语云:文选烂,秀才半。《昭明文选》是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太子以其卓越的鉴赏眼光和严谨科学的态度,从梁以前的诗、辞、文、赋等三十几种文体中,选取最优秀的作品集成此书。从此,它成为古代文人学习文学的必读教材。唐宋以来的文学家,无一例外地从《昭明文选》中吸取了艺术营养。

诗圣杜甫在儿子宗武过生日时,写下了一首诗《宗武生日》,诗中谆谆教导儿子要熟精《文选》理;宋朝时又流传着《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这部被古代知识分子倍加推崇、视为必修课本的典籍,就是《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它是由南北朝时期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编汇的。

萧统(501—531〕,字德施,祖籍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县),公元501年生于襄阳。他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两岁时册封为太子。《南史》卷53中记载,太子生而聪明,三岁爱《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通讽诵。八岁时于寿安殿讲《孝经》,尽通大义。

萧统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他十六岁时,母亲病重,他就从东宫搬到永福省他母亲的住处,朝夕侍疾,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悲恸欲绝,饮食俱废。他父亲几次下旨劝逼,才勉强进食,但仍不肯吃水果、肉食。他本来身材健壮,等守丧出服后已变得羸不堪,官民们看了,无不感动落泪。萧统极富于同情心。他12岁时,去观看审判犯人,他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过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

刑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听了连连点头微笑,对儿子的宽厚表示嘉许。以至于以后大臣们想从宽处理某人时就故意拉上萧统,让他来判决。梁普通年间,由于战争爆发,京城粮价大涨。萧统就命令东宫的人员减衣缩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来的衣食拿去救济难民。他在主管军服事务时,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分发给贫民。正因为萧统太子具有这些高尚的品质,才得了当世和后世人普遍爱戴和尊敬。

萧统酷爱读书,记忆力极强。他的东宫里藏书近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他读书时,数行并下,过目皆忆。因而他虽年龄不大,却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他更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爰4倦。所以他身边团结了一大批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经常在一起恒自讨论‘坟’、‘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学习之余,他就从事文章著述。他治学严谨刻苦,无论冬夏,笔耕不辍。

萧统有很高的文学才华和鉴赏能力,他的著作有《文集》20卷,典诰类的《正序》10卷,五言诗《英华集》20卷,编选历代诗文而成的总集《文选》30卷。

可惜这位英华绝代的太子,在公元531年3月游园时,乘船去采摘芙蓉花,不幸掉人湖中,摔伤了胯骨,又耽误了治疗,病情恶化而死去,终年31岁。他死后的谥号为昭明,故此世人称之为昭明太子,他所编选的文选就称做《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的产生有它肥沃的社会土壤。首先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的要求。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儒家传统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再加上佛学的传入,道家思想又蓬勃兴起,社会思想空前解放,文人们冲破了汉儒那种原道、征圣、宗经的文学观的束缚,以极高的热情去抒写情性,反映社会,歌咏自然。从建安文学起,开创了文学空前繁荣的局面,但是,在家家有制、人人有集的情况下,这些作品难免良莠不齐,大量杂芜糟粕之作流传社会,给后人学习借鉴造成了不良影响。这就需要有识之士去对这些作品进行一番甄别筛选工作,以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可以说《昭明文选》正是应这种社会要求而产生的。其次是《昭明文选》的编选工作也得到一定的文艺理论的指导。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气氛非常活跃,各种学说纷纷建立,从建安文学开始,文人们对文学的本质和功能进行了再认识。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次把文学作品与学术论著分划开来,并把它们的价值等同并提,使文学作品摆脱了经学附庸的从属地位。曹丕还提出了文章本同而末异的学术思想,开始了对文体特征的深入研究。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涌现出刘勰、钟嵘、陆机等一大批卓有建树的文艺理论大师,他们对前人的创作进行了系统地归纳、评述,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哲学思辩和理论阐释,总结了文学的各种规律,把古代文艺理论推向了 。这时的文论家们对文体的认识更加明确,他们从文与质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把文章分成文与笔两大类。虽然他们各人的分法有所出入,但大体上都把诗、赋、骚、散文等叙事抒情类文章称为文,大致上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学作品;把思想哲学著作、史实记载等称为笔,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学术论著和应用文章。

《昭明文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体现了人们已经高度地关注文学作品,是那个时期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高度发达的必然产物。它既是对以往的文学作品自觉的筛选,对文学精品进行自觉地保护和宣传的活动,同时选文工作本身也是一种文学批评。它通过对前人文学作品的选拣取舍,体现出了选家对作家创作成就的评价,也体现了选家自已的文学观点和思想倾向,是一个时期的文学创作风貌和欣赏风尚的总结;对保存古籍文化和向读者推荐前人的优秀作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文学创作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这样的评选和整理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昭明文选》原书共30卷,体系庞大,选文丰富。其中选取的作品,从所选作品的创作时代上说,上起先秦,下迄梁普通七年(公元526年)以前;所选作家,包括屈原、贾谊、司马迁、班固、杨雄、司马相如、左思、张衡、曹操、曹植、刘桢、王粲、陆机、谢灵运、江淹、潘岳、陶潜、以至任、沈约等共计129位著名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另外还有很多佚名作家的作品;从文章分体上说,选取了赋、诗、骚、七、诏、册、令、教、策文、表、上书、启、弹事、找、奏记、书、移、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铭、谏、哀、碑、墓志、行状、吊文、祭文,共计38类文体。全书共收人文章480篇,诗歌700多首。从现代观点来看,这些诗文大致包括了诗歌、辞赋和杂文三大类作品。

从《昭明文选》所选作品来看,萧统已注意了文与质的区别和联系,他把经书、子书和文学作品区别开来,大胆地将非文学排除在选文之外;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了文学作品由质趋文的道理,对文章各体的变迁,也能条其源流,因而他的选文标准强调文质并重,即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都要达到完美。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他不可避免地受了南北朝时期讲求艺术形式美的风尚的影响,偏爱辞采文华,所以《昭明文选》入选的文章大多追求辞藻,选录标准也有些狭隘,很多好诗因文质朴而没有入选。

在《文选》序中,萧统表明了他的选录标准,总原则是要求人选的作品必须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对他的具体选文标准,我们可以概括为六点。(一八经书不选,(二八诸子不选,(三〕、繁博的记言文不选,(四八记事的传记不选,(五)、文集增多了,取舍必须从严,(六)、史书里可选的只有赞、论、叙、述。另外还有一个指导性原则是详近略远。

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是萧统对文学作品的总要求,包括文章结构、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关系两方面内容。他认为沉思精心结构)是事指写作活动和写成的文章)的必须的条件和必然结果;义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必须依赖翰藻如实准确、富于文采的生动语言)体现出来。

基于这种原则,《昭明文选》中,经子史赞论等除外)不选,主要是因为它们翰藻不足,另外也因为经书是神圣的著作,不敢筛选,子是诸子百家论述哲学思想的文章,并不以文为目的,而史又是以纪事为务,目的是褒贬事非,纪别异同,和文学作品不是一回事,而史书中的赞论序述是综辑辞采,错比文化的,所以能够入选。另一类当时盛行的内容空虚的艳体诗与咏物诗不选,则是因其沉思不足。萧统订立的详近略远的选文原则,在《文选》中也体现得非常突出。在《文选》中所有1100多篇作品中,晋以后的作品占了大多数,仅陆机的作品就有113篇,谢灵运的41篇,江淹的33篇。这不单单是反映了萧统认为文学不断发展提高的观点,也体现出了他对文、词藻和结构形式美的酷爰。

《昭明文选》的产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巨大的意义。他对文类和笔类文章的区别和选录,从感性的角度配合了刘勰、钟嵘等人的文艺理论,帮助人们对文学本质有了更明确、更深刻的认识;他的选文文质相称,提倡文学思想性与形式美并重,对后世人的创作有指导意义,促进了文学创作;选取的作品也较为精当,有了完整的选本作为文学的具体标本,为后人学习文学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后人研究这七八百年的文学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昭明文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它的评选标准还不够科学,把经、子、史中的许多具有文艺性的作品排除在外,两汉、南北朝时期的很多优秀的乐府诗和优秀的文人作品也因质朴没有入选,而铺张扬厉的汉赋和南北朝时期讲求辞藻的闲适诗文则选得过多。而且分类过细,不免繁琐。再说,萧统对文章的认识,与现代人对文学作品的看法也有些距离,他所指的义的含义比较宽泛,与现在的意义有所不同,而形式的含义则比较狭窄,主要指辞藻、对偶和声律等等,所以我们阅读时应予以鉴别。

《昭明文选》一问世,就受到了古代文人的高度注视,到唐代就有了选学,人们纷纷把它当做课本来教育后人。唐朝李善说《文选》成书后,后世英髦,咸资准的可见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后世人的文学选本也无不受到它的启发。^从隋代曹宪开始,有许多人对《昭明文选》进行研究,为它做注,并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一一文选学。最著名的注本是唐代崇文馆学士李善的《文选注》,共60卷。

李善注本的特点是旁征博引,所引书籍达23类,1689种,注释全面,讲求无一字无来历。但也存在引典而不释义的现象,不免有些繁琐。唐开元年间,工部侍郎吕延祚召集吕延济、刘良、张统、吕向、李翰五人为《文选》重新作注,号称五臣注,与李善注本并行于世。但一些学者对五臣注颇有^词,认为它很荒陋。不过五臣注在疏通文意方面确有可取之处,可对善本进行补充。到南宋时,人们又把五臣注和善注合刻成一书,题名为六臣注,以便参证。

到了清代,安徽进士、学者朱琦著的《文选集释》24卷,博采众说,取舍严格,训诘详尽准确,而且富有创见,是研究《昭明文选》的一部好参考书。清代的关于《昭明文选》的论注著作,还有胡克家的《文选考异》、梁章钜的《文选旁证》、胡文琪的《文选笺证》、汪师韩的《文选理学权舆》等等。近代又有丁福保的《文选类诂》、骆鸿凯的《文选学》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现存的《昭明文选》,有南宋淳熙八年的尤袤刊本,明汲阁刊本,清嘉庆年间的胡克家重刻尤本并附有《考异》10卷。以后的刻本大多数以胡克家刻本为依据。现发行的有中华书局的影印本等。

至于曹植和甄氏的故事,甚至甄宓这个名字,都是源自唐朝李善的说法,注意看,唐朝!

  也就是一段“凄美”的小叔子偷嫂子故事,是500年后给扣出来的。

  见梁代《昭明文选》卷十九 唐代李善注记曰:

  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郭女王)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植。植还,度轘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讬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懽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於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

  《昭明文选》是南梁昭明太子所编,唐代李善为《洛神赋》作注释,里面的东阿王说的是曹植,可以说,从开头就是胡话,即曹植之前求取过甄氏,没娶上。

  曹植公元192年出生,甄氏至迟建安四年(199年)已经是袁熙之妻,虚岁8岁的孩子去求美女为妻子还不得叔嫂之间,年龄净差9岁,建安九年甄氏嫁给曹丕时,曹植虚岁13岁,对自己嫂子起了“歹心”……

  这后面,等到甄氏死后,曹丕通情达理,把自己亡妻的枕头给亲弟弟,还让太子曹叡替自己老娘招待“有私情”的小叔子,不得不说,这对父子“心真大啊”!

  再往后,就是“洛水”见“恋人”的戏码了,看起来和真的似的。

  再看看曹植《洛神赋》的自序: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假设,曹丕赠枕的事儿确有,这句自序,就相当于兄弟二人的互相羞辱,曹丕潜台词是:看你爱的女人死在我手里了,你抱着枕头去哭吧。曹植回了一句:看,我在渡过洛水的时候,和你亡妻的魂魄同赴巫山了……

  如果我们用最大的恶意来揣测曹丕心胸的狭隘,低估他的智商,这事儿倒也不是不能发生一部分,而曹植本身已经在“监视居住”的情况下混得人不人鬼不鬼了,还要这么“作死”,是不是有点疯了

来源趣历史的小熊掌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该总集共60卷,分为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原则,上起先秦,下至梁初,收录极为丰富,选材上等。在《文选》中,辞藻华丽、声律和谐的楚辞、汉赋和六朝骈文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诗歌方面也多选了格率比较严谨的颜廷之、谢灵运等人的作品,影响深远,成为人们学习诗赋的一种最适当的范本﹐与经传并列。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Et4NqIxh5wwYD6c1qp3Iw

 提取码: c3cu

竹叶青是竹叶吗

不是竹叶青不是竹子,是一种茶叶,其外形扁平挺直似竹叶才取名竹叶青,产地是四川峨眉山,为中国名茶之一。竹叶青泡出来的茶黄绿清亮,叶底...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