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方案3篇
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方案篇一
一、指导思想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三个面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和谐社会理论及科学发展观为根本的行动指南,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强化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目标
基于学校传统,关注学校实际,结合机遇谋求发展,动态地构建学校文化,使我校的学校文化既体现时代精神又具有主体特色。倡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形成学校的育人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营造一种和谐融通的氛围,打造一支团结进取的团队,形成一股开拓创新的力量,培育一种求真求美的精神。具体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主体精神的塑造、校园物质环境的优化与良好人格气质的形成、规章制度的优化与“科学+人文”管理文化的构建、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建设原则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它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思想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校园文化阵地。第二、实践性原则: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践,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成才、形式喜闻乐见、同学参与性强、身受广大同学喜爱和支持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三、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所以要统筹兼顾,全员参与,持之以恒。第四、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第五、参与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注意发挥学校、班级、学生、家长及社区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活动,逐步形成规范、和谐的校风,科学务实的教风,兴趣浓厚的学风,进取向上的班风。
四、主要内容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的组织文化渗透在组织的一切活动之中,是组织的灵魂。它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组织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二是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三是组织的物质环境和物质条件中的文化氛围。具体而言,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的办学理想和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相应的管理制度、办学理念、学生培养目标、师资选择标准、课程体系、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校园氛围所体现的精神内涵。
如何建设学校文化,为此学校领导经过认真思考与讨论,决定从价值观念(精神层面、隐性文化)、物质文化(显性层面)同时架构我校的文化建设。
(一)学校深层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师生精神风貌和思想素质、修养的内在及外显表现,是一所学校高层次办学的体现,根据学校30多年的发展史,深刻挖掘学校的文化内涵,确立我校的文化建设以校训“志远、德厚、思敏、学博”为基础,围绕“爱国爱校、宽容协作、谦虚进取、尊重他人、民主创新”20个字为主体来开展。其具体含义是:
1、爱国爱校:热爱祖国,要有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要热爱祖国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雄心之志,“从我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自己的一切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而努力!热爱学校,就是要秉承校训“志远、德厚、思敏、学博”的精神,继承学校的光荣传统,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形成“人人为学校添光彩,事事为学校争荣耀”的风气。
2、宽容协作:具有包容他人、宽恕他人之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同他人斤斤计较,让他人有改错归正的机会;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善于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不心存排斥他人、嫉妒他人之心,善于取众人之长来战胜困难、博取胜利。
3、谦虚进取:谦虚是种传统美德,虚心求学、求教,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谨记“骄兵必败”的古训,不虚夸、不骄横;上进心是成功的内在动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个响亮口号呼唤进取,进取是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只有奋发向上,才能学业有成、校业发展、国家发达。
4、尊重他人:学会尊敬老师、长辈,不顶撞、不忤逆,有理有节,文明待人;尊重同学、朋友,不粗言野语、不侮辱、调戏他人、不打架斗殴,慎言慎行、礼貌待人;爱护幼小,躬亲示范,互尊互爱。尊重他人等于尊重自己,互相尊重,人际关系融洽和谐。
5、民主创新:根据大多数人的意志来办事,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发挥更多人的聪明才智,发动更多人来参与,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工作氛围和增加透明度来民主决策、共同执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才能发展,只有创新,事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要培养创新精神,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能力和事业才不会停滞不前,学法、教法和工作方法都要有创新的意识。全校师生都应以文化定位来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使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具有“学校”的鲜明特色,形成我校独特的学校文化,培育特色人才。
(二)创设校园文化氛围
1、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设计和规划校园硬件环境建设,根据学校20xx至20xx年总体规划,整体规划好学校的文化环境,让校园充满教育性、体现文化特质;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按学校规划分批完成学校的净化、绿化,使校园环境达到花园式学校的要求;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及时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外语角,创办校报校刊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建成学校完善的校园电视电化广播系统,利用学校广电视台及时播发校园新闻和优秀事迹;在学校主要部位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加强学校网站、专题网站、教师个人网站和班级网站建设,通过网络加强师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修养。
2、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课外文化活动,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各班要利用班团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会、团委要发挥职能,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学校每年要举办一次以上全校性的大型文化艺术节教育活动,倡导学生参加,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建设良好的校风。要结合本校实际,通过阐释校训、校旗、校歌、校徽等形式,弘扬校风,形成自己的特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守纪、勤学、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开展校园文化教育
1、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或优秀影视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每年组织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进行新党团员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2、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评价和反馈体系,不断促进学生行为的养成;开展评选先进团支部、团小组、先进班集体等争先创优活动,用先进激励学生健康发展;注重法制教育,开设法律教育课,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开展学生值周活动,建立学生行为监督小组,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养成自觉遵法守纪的良好行为。
3、开展班级形象设计、宿舍美化等活动,浓厚学校文化氛围。
五、重点工作
1、从基础开始,挖掘学校特色,促进"学校精神"的形成。①重视学校的优良传统。②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③挖掘特色,以现有校园文化状态为基础,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规划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景。
2、把“重素质、扬个性、能创新、可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勤奋、求真、力行、进取”的育人理念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意识、自觉行动,把办学育人的理念渗透到学校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培育成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特色。
3、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每年开展一次活动,结合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设计主体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发现和激励有文化艺术特长的学生。
4、开展好兴趣小组活动
(1)尽快成立学生文学社,定期出版校报校刊,面向广大同学征稿,促进我校学生文学修养水平的提高。
(2)定期展览学生美术作品。
(3)组织好学生合唱团,定期进行合唱欣赏,舞蹈队定期训练,每学期展示一次活动成果。
(4)成立摄影和集邮协会、棋社、球类、体操队等体育、艺术类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特长。
(5)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功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六、强化管理
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具体负责全校校园文化建设任务。学校政教处、团委会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全校性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2、坚持“四全”即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程运行、全面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定期进行计划、部署、评估和总结,保证工作的落实。
3、学校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建设的正常进行。
4、在学校制定教学目标责任书时,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成绩列入各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范围,促进教师的主体参与。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的构建实际上已成为一种办学的理念、治校的策略和教育的途径。以学校文化构建挖掘学校的优势资源,渗入学校每一位学生、教师、领导及家长、社会各界的心中,用文化搭台,用知识来管理,使知识真正成为“运载智慧的血液”。
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方案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活力樊小、实力樊小、魅力樊小”为发展目标,体现我校“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小组
组长:周恩宏
副组长:刘金龙、王彦孝、王世雄
成员:刘世财、陈国江、夏雨、张虎玉、各班主任
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整体思路
1、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外墙以板报橱窗、醒目标语、宣传牌匾及办学思想为主,室内布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
(1)室外环境布置。校门外侧设立安全文化宣传牌及相关制度,大门两侧悬挂规范性木制校牌,正上方镶嵌校标及各种荣誉牌匾;校门内侧设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安全、创卫宣传栏;教学楼对面书写“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的管理理念;教学楼外墙书写“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校风和“爱生、重效、格高、业精”的教风,楼门上方书写“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校园中心区域书写“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在鲜红的党旗映衬下,指引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两边为永久性瓷砖地图,墙面依次设有“粉笔字作业、园丁谱、值周栏、公示栏、通知栏、组织机构、校旗校徽、学校全景图”等板块;办公区悬挂“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校训和“教好一名学生、振兴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的办学宗旨,努力实现由“人人有学上”向“人人上好学”转变;生活区门前均有温馨提示;运动区墙面有永久性标语,体育运动图标和安全创卫标语;教学楼走廊有名人头像、名言警句及温馨提示;校园择地安装游乐运动器材。
(2)班级环境布置。大胆将“三表一简介”(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班级简介)搬出室内,张贴在各班教室门前,便于师生查看,室内布置学校进行统一规划,教室门口正上方书写“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课堂要求,黑板正上方有符合各年级年龄特点的班训,两侧设有“四册一薄”专栏和远教、饮水设备,教室后墙设有开放式书架和卫生角,主墙面为“学习园地”,由各班主任负责个性化、人文性设计,要求班级文化建设有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凸显主题,个性鲜明。
(3)宿舍环境布置。围绕“温馨家园、你我共建”的口号,学校负责整体规划,各宿舍师生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布置。
(4)厕所文化建设。厕所是最不起眼的地方,也是人关注的场所,除了净化、美化,更重要的是“文化”,在相应的地方写上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文字,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贴近方便,贴近文明”,“不能随处小便,不能小处随便”等标语,外墙有明显标志,内墙面有温馨的提示。
(5)部室文化建设。根据各部室工作职能,确立相应的室内标语并张贴相关的规章制度,便于工作,引起重视。
(6)文化长廊展现特色。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充分发挥特色作用。北墙面以师生活动为主,设有“我的家园我做主、我读书我快乐、我是明星我能行、师生书画作品展、手工制作、报刊宣传、课改前沿、班队活动”等板块;南墙面以课外活动为主,设有“领导关怀、发展规划、校长赠言、师生名言警句、古典诗词、生活专刊”等板块,体现“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的主导思想,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家“园”,故而将此长廊命名为“温馨园”。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追求,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具体做法如下:
(1)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制度,认真做好节庆活动。
(2)利用班队会,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校情教育。坚持开好“两会”(晨会和班会),精心组织主题班队会。
(3)创建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声,课前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要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或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4)创办校刊我部,每年两期,展现全校师生精神风貌,搭建师生写作平台。
(5)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定期举办“两节一会”(艺术节、科技节和运动会),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
(6)实施特色大课间活动,集安全演练、文明礼仪、体质锻炼于一体,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7)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班班成立“图书角”,学校设有阅览室,走廊陈列开放式书架,试行“书中寻‘蜜’、‘甜’在心里”的借阅管理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8)参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形式,认真做好每年度的敬业标兵、教坛明星、班务模范、五好媳妇、敬老楷模等评选工作,实行奖励颁奖词办法,从多方面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打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校园团队精神。
(9)认真做好学生校园明星评选宣传工作。《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我校遵照“全方位赏识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的评选号召,启动了校园明星评选活动。评选内容有:学习明星、管理明星、道德明星、进步明星、礼仪明星、才艺明星、劳动明星等,用“我是明星,我能行!”板块进行专项宣传,精心打造樊小明星的“星光大道”。
(10)打造“爱生、重效、格高、业精”的教育团队精神。学校紧紧围绕“科研兴教、质量立校”的宗旨,狠抓校本培训,采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课堂研讨、推门指导”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用每周三90分钟的集中学习制度,渗透“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争取机会,搭建平台,走出去、请进来,每学年要求教师做到“六个一”,即:一个教育故事、一份教学设计、一节汇报课例、一篇课后反思、一本听课记录、一套学习材料。通过教师的实践与反思、合作与交流和专家的专业引领等形式,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抬起头来走路!”的樊小口号唱响校园。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制度建设中要做到“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的制度为大家”,努力营造“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和谐制度建设的新局面。
自2007年以来,我们在制度建设中采取“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的原则,借鉴他校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于2010年3月汇编成册。《樊学乡中心小学管理制度汇编》共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指导思想”,有教育方针、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基本作风等内容;第二部分为“管理目标”,有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及保障措施和学校办学章程;第三部分是“岗位职责”,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和后勤总务管理等相关制度。同时,我们还将校本教研工作单独提出进行专项管理,精心编印《樊学乡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常规管理材料汇编》,旨在重视并以此为突破口,努力实现“立足樊学、辐射乡村、影响全县”的宏伟目标。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3——4月)起草方案、宣传动员,着手校园墙体文化建设,重点做好校舍的维修与新建工作。
第二阶段(5——6月)借鉴经验,全面布置,重点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补充完善墙体文化,使得校园整体文化建设初具规模,顺利通过316工程评估验收。
第三阶段(7——8月)查漏补缺,改建部室,重点做好图书阅览室、自然实验室的搬迁工作。
第四阶段(9——10月)反思整改,确定校旗、校徽、校标,重点做好章制完善、环境布置的整合性工作。
第五阶段(11——12月)精心规划,打造品牌,重点做好校园文化长廊的建设与宣传工作,以百倍的信心迎接省级“创强”验收。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整改,时刻拥有“以文化经营学校,让环境成为隐性课堂”的理念和做法,我们坚信:今日的“樊学”小学一定会成为明日“学樊”的特色学校,樊学的教育事业将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重视教育的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爱岗敬业的广大教职员工的通力合作下,樊小的办学目标更加明确!办学条件更加优越!办学质量更进一步!
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方案篇三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艺术才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我校的文化内涵;构建温馨和谐校园,全面提高学生文明素质;展示我校艺术成果。
二、活动主题和宗旨
主题:“争当文明学生,构建和谐校园”
三、活动时间:20XX年12月26——12月29日
四、参加对象
全校师生(初三、高三学生只参加开幕式和闭幕式)
五、内容与形式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普及型活动,激发学生人人参与艺术节活动的热情。
1、内容:健康向上、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体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力求展现实验中学师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展现我校教学成果,提倡原创节目参演。
2、形式:以艺术展示为主,包括舞蹈、曲艺小品、歌曲、乐器演奏、配乐诗朗诵、音乐故事情景剧、美术作品、幻灯片制作、专题影片展播等艺术形式。
六、艺术节项目:
艺术节开幕式暨文艺晚会、初中年级文艺晚会、高一年级文艺晚会、高二年级文艺晚会、幻灯片比赛、专题影片展播、书法、绘画、漫画比赛、黑板报比赛、闭幕式颁奖暨迎新年教职工专场晚会。
为统一组织和协调各项工作,学校成立“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第xx届校园艺术节组委会”,并设立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政教科。希望各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共同办好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特此通知。
大众文艺
40 摘要:本文从自然音响、意象盛宴、睿智悖论三个层面来赏析木心先生最受读者喜爱的小诗《从前慢》,期望通过对这首小诗的赏析见出木心先生作为五四文化的遗腹子,其创作对于当代文坛的价值所在。 关键字:木心;从前慢;音响;意象;悖论 木心半生都在漂泊——从乌镇到上海,从上海到纽约,再从纽约重回故乡。可以说,文学之于木心先生就是“散步散远了的乡愁”。《从前慢》这首小诗便是木心先生在旅途中所写,当我们阅读这首小诗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旅途中,身心疲惫的长者坐在咖啡厅里,看着窗外行走的人群,镀金的回忆之门慢慢打开,五彩斑斓的生活断章跃然于纸上。 一、自然音响 木心先生被称为“五四文化的‘遗腹子’”。肇始于五四时期的现代诗歌区别于古典诗歌的“现代感”大概有这几个方面:诗歌内容的革新;诗歌精神内涵的革新;诗歌表现形式的革新。白话诗派、新月派、现代派、朦胧派等诗派的诗歌创作使得现代诗成为现当代诗歌创作的主流。木心的诗歌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对现代诗的探索和尝试。与木心大概同时代的林庚所提倡的“自然诗”与木心的诗歌创作不谋而合。林庚在其《诗与自由诗》一文中指出:“自由诗好比冲锋陷阵的战士,一面冲开了旧诗的约束,一面则抓到一些新的进展;……故自然诗的佳作是‘似曾相似燕归来’,然而一个形式能叫大家都熟,则除多走外还须容易熟,所以既谈到“律”,则“韵”的和谐也就有其必要 了。”第一次读木心的小诗《从前慢》便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慢慢品味后会发现这首小诗的用韵和谐,如“自然音响”般,可称为“自然诗”的佳作。 双声叠韵词的运用,使诗歌音响达到舒缓悠扬的效果,如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早先与少年的韵同为ao ian,读来有一种复沓之感;大家为叠韵词,诚诚恳恳为双声叠韵词,读来有连绵之趣;“一句”二字的重复有种强调的感觉, 声调徐缓悠长,使得小诗的节奏慢了下来,给全诗定下了带着淡淡忧愁的怀旧情调。这种复沓连绵的音响与回忆的自然过程是相吻合的。 而诗韵的选择也是以自然为原则的。 “i”韵、“iu”韵、“e”韵和鼻音韵母(en/eng/an/ang)的大量使用在小诗中是很突出的。回忆书写是种回溯式的书写,其过程自然是缓慢。“i”韵、“iu”韵、“e”韵在古典诗韵中多为哀婉、悠长之音,在表达哀怨的情绪或者是宁静的意境之时较为常用,如王维的《红豆》、《竹里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鼻音韵母(en\eng\an\ang)作为复韵母本身发音就比较缓慢,后鼻音由于其发音部位靠后,音响效果就更为悠长,如诗题从前慢,三个字都为鼻音,从是后鼻音ong,前和慢是前鼻音an,并且叠韵,读者在读到诗题之后,音响效果自然就缓慢下来,这种音响效果自然会使读者的心神宁静,进入诗歌的意境,回忆的世界。而“i”韵、“iu”韵、“e”韵发生相对细弱,鼻音韵母(en/eng/an/ang)发音相对洪亮,通过运用这些诗韵不仅使全诗的音响效果自然缓慢,如一位长者娓娓道来,而且还使全诗的音响效 “会吾中” ——评木心诗歌《从前慢》 周恩宏
(广西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4) 无论是坚守“道德理想主义”创作的新鲁军还是有着着传统道德基因的新生代“鲁军新锐”,在现代、先锋等路子上走的都相对晚一些,或许会被贯之以保守甚至是“守旧”的称谓,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读,更有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写道德,写正面形象,便是弘扬主旋律,太中心而没有读者。80年代的坚守“道德理想主义”的山东作家用执着的坚守对抗着传统文明的流逝和诚信、礼义的消失。但是到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传统道德滑坡和失落的种种弊端已经逐渐显现,这时候的文坛鲁军新锐的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则是道德滑坡之后,我们该怎么做的话题。有的选择用回归传统、回到农村(东紫的《在楼群中歌唱》),有的选择封闭自己,用一己脆弱的力量进行决绝的反抗(东紫的《左左右右》),宗利华的《笼子里有草》),有的选择建构一个理想道德的“桃花源”(艾玛的“涔水镇”系列小说)。文学鲁军用作家的精神自觉和人文情怀进行着不懈地努力和探索。 三、在真假善恶的人性纠结中,找寻道德叙事的张力空间道德法则往往来自于习俗或者传统,这些习俗在某些时间段变演变成为制约人之行为的“普世价值”。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在所有时刻都按照这种普世价值或者是严格的道德准则来要求自己,出于生存本能或者某些利益的驱动,人都是在选择性的执行这些标准,执行的程度变决定着一个人外在的品质,通俗的讲便是德性,而其实质应该是人性与所谓“神性”的交锋和对垒,这种选择是很艰难的。就像东紫小说《在楼群中歌唱》中的李守志面对如何处理“捡到的一万块钱”一样,昧下这些钱女儿就可以来城里上学了,交还这些钱才对得起良心,才能活得心里亮堂堂的,敞亮亮的。李守志选择了后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崇高人性的回归。艾玛小说《浮生计》中新米杀猪之前蒙上猪的眼睛的做法,这种对动物的慈悲则是人性中恻隐之心、悲悯情怀的现实关照。东紫、艾玛等山东青年作家的道德写作就呈现这种特点,不先入为主、居高临下地以某种道德标准对叙述对象做要求和评判,而是着眼于通过与生活细节、与个体经历的描摹关照中找寻人性中或明或暗的闪亮之光。人性在哪里开始,又在哪里修复?每个人的内心都潜伏着沉沦和上升两种人性趋向,这两种人性趋向在生命展开的过程中产生复杂的交织,转变成了各种行为选择,成为了道德和品质的区分点。“鲁军新锐”作品中的“道德”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深入到人性中善于恶的复杂交织和两难选择中,展示不以判断为前提的“道德叙事”。不先入为主、居高临下地以某种道德标准对叙述对象进行严格的批判,也不放弃对于道德生命个体性与超越性的追寻,以担负重整生活信念的现代使命重新审视人性并理解人性,温暖人性并重塑人性。作家张炜曾经说过:正直的人遭受诽谤,勤劳的人忍受贫穷,丑陋尖刻的人横冲直闯,当我看到这一切的时候,怎么能够安静下来?正所谓道德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层面,很多有道德的因素,但又不是道德所可承担的,文学鲁军的道德叙事通过讲述现代个体的生命故事关注个人生命、个体生活悲剧的深层次空间,要比抽象的理性伦理丰富和深刻的多,这样更容易深入到人性道德领域的善与恶的复杂交织和两难选择中,“鲁军新锐”用坚守传统道德的遗传基因,深入到人性的本源,在都市生活的各色人等中演绎着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如果对现实和乡村问题的思考仅仅归结到道德层面上,则会消弱小说内容的张力空间,将道德层面的思考放在人性开掘的深度,深刻剖析其中的人性内涵和心理内涵,挖掘故事之外的东西,将道德的关注点放在故事之外,从更大的格局来思考和反映道德的话题,也应是“鲁军新锐”作家着力拓展的创作空间。
这部长篇小说是夏七年结束纯粹的网络小说创作生涯投身纸媒后的第一部转型之作。小说主要讲述一群少年在青春时代的爱恨痴缠。与以往不同的是,夏七年用自己独特的笔法掌控文章全局,做到了文笔精致与情节素雅的同步完善。小说自完稿之日起就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给予极高的评价。并首度被中国写手之家等多家权威网站做专题报道。亦是作为某文化公司2010年年末巨献重磅推出。中国著名作家/《作家文宛》主编刘恩锐、《80后》主编吕小晶、《后来》主编飞天燕子、《流年》主编雪小禅、烟雨红尘文学网总裁周恩宏、看书网编辑徐蔓,著名作家刘卫东《萌芽》资深编辑胡玮莳、文学界元老级人物林艺、中国写手之家网总策划萧盛等众人媒体人纷纷对作品作了点评。
书评:用文字雕刻时光的少年
林艺
说夏七年是90后最具才情的少年作家绝不为过。在《七年》这部小说之前,我已经读过他的很多作品。当时很质疑他的年龄,觉得这么熟稔的文笔绝对不可能出自一个90后的少年之手。包括他对张爱玲作品与孤独情怀的解析;对青春、爱情、宿命与摇滚乐的痴迷,对中国古典文学美的延伸等等,这些少年具备的元素都被他用精准的文字刻画出来,给人流连忘返的回味。很多人说他在写青春文学,其实他的写作范畴要涉及很多领域。也正是因为有扎实的文学功底,使得他的写作空间愈来愈辽阔。很多时候,你根本感觉不到他在歇息,勤奋的程度让人吃惊。在2009年年末,他结束了自己两年的网络小说写作生涯。当某记者问及为何在每部网络小说都荣登VIP销售榜榜首的情况下,突然更换笔名转型写纸媒?他的回答是:“网络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出现,但更想挑战一下新的自己。在网络和纸媒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互补。”显而易见,他心里还萌生着丰盛的孤傲和追逐。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对利益的轻浮。为了自己的梦想甘心从头再来。这是现在年轻人极难做到的一点。
事实证明,他无论如何转型,都很出色。
在2010年年初,他开始在新浪写博客。不到半年时间,就跻身百万草根名博的行列。现在来讲,访问量上百万的博客实在不稀罕,但问题是,他的博文笔调依然坚持自己的风格,不附庸风雅,不随波逐流。这就十分难能可贵了。在刻写独特文笔的前提下,不乏关注一些社会现象。比如,以独特的视角评论“社会对90后与非主流的偏见”“吻瘫美国机场事件”“反驳韩寒郭敬明畅销书低俗事件”“春晚后台”等,曾引来网友铺天盖地的热议。目前三分之二的博文都会被新浪编辑推荐至新浪博客首页。后来他告诉我,经常有人在博客留言说他是“90后最具发言权的代表。”和 “90后文字领袖。”虽然他并不习惯这些称呼但我觉得从他对社会现象评述的观点和角度而言,读者授予他这样的称呼的确当之无愧。
其实很多人还不知道,夏七年在高二时就曾因厌恶校园规则限制,而选择退学。退学前夕,学校举行过一次文化课联赛,当时他以优异的成绩在全市文科类考试中名列前茅。但他毅然坚持选择的退学。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我之所以参加那次考试是因为,我想证明我不是考不出好的分数,考不上好的学校,我只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已。”于是开始独自背上行囊去旅行。他说,自己是在流浪中洞察世界,观望幸福,然后执笔将其记录,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我很欣赏这样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不是说所有的个性都能称之为个性,就像他说过,要低调,低调的资本是随时都可以高调,不然,就无所谓低调。类似这样看似尖酸但很有通透力的文字,被他说出来之后,立刻风靡网络,成为流行语。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奇迹。有很多少年作家喜欢张扬,写点东西就虚张声势,唯恐别人不知。夏七年完全颠覆了这类现象。一年之中,除了旅行,摄影,和朋友聚在一起玩之外就是看书写文字。他告诉我,很喜欢像张爱玲,钱钟书,李清照,苏东坡……这些作家和诗人非常有辨识度的文字。他的阅读范围更是没有限制,文史八卦,新闻娱乐,杂志报刊……这也造就了他一手好文笔的基础。加之常年旅行的所见所闻,相比较同龄人来说,阅历要丰富的多。
在与他交谈中得知,2007年,他便拿着十几万字的书稿只身踏上去西安的旅途。那是他的第一本书《过客》。那部书稿在当时就引起众编辑围观,争相阅读。三个月后,《过客》出版了。限量的印刷在短时间内一销而空。著名作家《作家文宛》主编刘恩锐给《过客》写的序言里这样说道:“他这颗金子,很快就会闪光的。不是靠脸蛋,而是才华。”去年,刘恩锐先生给夏七年打来电话,谈《过客》修订再版的事情,被他一口委婉的回绝。他对过去不成熟的文笔感到羞愧,想重新开始。并不是说他不敢面对过去,而是他更想把有份量的文字传递给大家。而《七年》的问世,让所有人叫好。
在这样一个才华与辨识度兼备的少年眼里,曾多次沦陷文字的国度。他特别强调文笔的特质,认为写不具备特质的肤浅文字还不如不写。看完《七年》之后,我的确被他这种对文字及语言的衔接能力感到震撼。几乎可以这样说,当读完《七年》以后只凭借文字的节奏及辨识度就知道是不是夏七年所写。这里没有一点浮夸的意思,相信读过这本书的读者也一定会有同感。这部书作为夏七年转型的力作,十分成功。
书评:我读小说《七年》
刘恩锐
《七年》这部小说的特点在于作者对人物心理特质的探索。
之外就是十分注重语言节奏,读的时候就好像在听音乐一样。
小说的取材并没有掺杂时下流行的青春小说元素。但读来仍旧爱不释手。这就是我为什么一再强调这部书的可读性。它像一个旋转的风向标。指引着人们珍惜幸福,远离遗憾。
夏七年将故事情节安排于一座小城。在这个小城里,以看似简单的笔调将不同层次的生活状态同时刻画了出来。一个流浪歌手,一个富家千金,一群寂寞的学生。这三点一线之间囊括了所有的青春感情点。在读的时候,极容易产生共鸣的不是其中的经典语句,而是那种架设在尘世间的朴素情怀和本身具备的神秘性。他在“离别”与“生死”这个话题上,做了延展性的探讨。从而引发人们对少年空茫姿态的依赖和清醒。我觉得这一写作手法,在当下来讲,极为罕见。
当我读完《七年》的时候,只觉得心里一阵清凉,来自追忆里的清凉。因为这文字承载了太多太多不甘示弱的爱情理念。虽然主人公的结局令人十分惋惜。但终究是目睹了一场清澈的爱恋,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另外,更值得一说的是,这部小说将某种世态中的“忧郁感”及“惆怅感”贯穿始末。要写这样的文字是极为耗费心力的。你抬起头,是悠悠的蓝天白云,低下头,是灰蒙蒙的世界,转过身,却又是静悄悄的一片。这种丝丝缕缕缠绕在心间的情绪时刻围绕在读者身边。第一次读,感觉那文字纤尘不染,再去读,觉得这故事纷扰漫长。读到结尾,却依旧想期待或猜测终极的结局会是什么。这场爱恋会不会就此结束,还是有更突然的转机。这种飘荡的探索欲使得内心很充实。
这种爱与爱的痴缠,恨与恨的决绝,足以燃烧每一颗少年的心。
让寂寞的孩子不再寂寞,让明朗的孩子在寂寞中清醒,我想这也是夏七年想。
当友情,亲情,爱情,悲情,同步上演的时候,真的由不得你犹豫。
所以我一直觉得,我们需要以认真且沉稳的心态去阅读,去体悟,这份凝结在作者心里的情结。
我曾说过,《七年》是青春小说的典范。现在却觉得不仅如此,更多了份关于世情底色的深刻追寻。
希望这部小说能让一切浮躁的心情变的宁静起来。
这部长篇小说是夏七年结束纯粹的网络小说创作生涯投身纸媒后的第一部转型之作。小说主要讲述一群
少年在青春时代的爱恨痴缠。与以往不同的是,夏七年用自己独特的笔法掌控文章全局,做到了文笔精致与情节素雅的同步完善。小说自完稿之日起就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给予极高的评价。并首度被中国写手之家等多家权威网站做专题报道。亦是作为某文化公司2010年年末巨献重磅推出。中国著名作家/《作家文宛》主编刘恩锐、《80后》主编吕小晶、《后来》主编飞天燕子、《流年》主编雪小禅、烟雨红尘文学网总裁周恩宏、看书网编辑徐蔓,著名作家刘卫东《萌芽》资深编辑胡玮莳、文学界元老级人物林艺、中国写手之家网总策划萧盛等众人媒体人纷纷对作品作了点评。
书评:用文字雕刻时光的少年
林艺
说夏七年是90后最具才情的少年作家绝不为过。在《七年》这部小说之前,我已经读过他的很多作品。当时很质疑他的年龄,觉得这么熟稔的文笔绝对不可能出自一个90后的少年之手。包括他对张爱玲作品与孤独情怀的解析;对青春、爱情、宿命与摇滚乐的痴迷,对中国古典文学美的延伸等等,这些少年具备的元素都被他用精准的文字刻画出来,给人流连忘返的回味。很多人说他在写青春文学,其实他的写作范畴要涉及很多领域。也正是因为有扎实的文学功底,使得他的写作空间愈来愈辽阔。很多时候,你根本感觉不到他在歇息,勤奋的程度让人吃惊。在2009年年末,他结束了自己两年的网络小说写作生涯。当某记者问及为何在每部网络小说都荣登VIP销售榜榜首的情况下,突然更换笔名转型写纸媒?他的回答是:“网络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出现,但更想挑战一下新的自己。在网络和纸媒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互补。”显而易见,他心里还萌生着丰盛的孤傲和追逐。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对利益的轻浮。为了自己的梦想甘心从头再来。这是现在年轻人极难做到的一点。
事实证明,他无论如何转型,都很出色。
在2010年年初,他开始在新浪写博客。不到半年时间,就跻身百万草根名博的行列。现在来讲,访问量上百万的博客实在不稀罕,但问题是,他的博文笔调依然坚持自己的风格,不附庸风雅,不随波逐流。这就十分难能可贵了。在刻写独特文笔的前提下,不乏关注一些社会现象。比如,以独特的视角评论“社会对90后与非主流的偏见”“吻瘫美国机场事件”“反驳韩寒郭敬明畅销书低俗事件”“春晚后台”等,曾引来网友铺天盖地的热议。目前三分之二的博文都会被新浪编辑推荐至新浪博客首页。后来他告诉我,经常有人在博客留言说他是“90后最具发言权的代表。”和 “90后文字领袖。”虽然他并不习惯这些称呼但我觉得从他对社会现象评述的观点和角度而言,读者授予他这样的称呼的确当之无愧。
其实很多人还不知道,夏七年在高二时就曾因厌恶校园规则限制,而选择退学。退学前夕,学校举行过一次文化课联赛,当时他以优异的成绩在全市文科类考试中名列前茅。但他毅然坚持选择的退学。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我之所以参加那次考试是因为,我想证明我不是考不出好的分数,考不上好的学校,我只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已。”于是开始独自背上行囊去旅行。他说,自己是在流浪中洞察世界,观望幸福,然后执笔将其记录,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我很欣赏这样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不是说所有的个性都能称之为个性,就像他说过,要低调,低调的资本是随时都可以高调,不然,就无所谓低调。类似这样看似尖酸但很有通透力的文字,被他说出来之后,立刻风靡网络,成为流行语。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奇迹。有很多少年作家喜欢张扬,写点东西就虚张声势,唯恐别人不知。夏七年完全颠覆了这类现象。一年之中,除了旅行,摄影,和朋友聚在一起玩之外就是看书写文字。他告诉我,很喜欢像张爱玲,钱钟书,李清照,苏东坡……这些作家和诗人非常有辨识度的文字。他的阅读范围更是没有限制,文史八卦,新闻娱乐,杂志报刊……这也造就了他一手好文笔的基础。加之常年旅行的所见所闻,相比较同龄人来说,阅历要丰富的多。
在与他交谈中得知,2007年,他便拿着十几万字的书稿只身踏上去西安的旅途。那是他的第一本书《过客》。那部书稿在当时就引起众编辑围观,争相阅读。三个月后,《过客》出版了。限量的印刷在短时间内一销而空。著名作家《作家文宛》主编刘恩锐给《过客》写的序言里这样说道:“他这颗金子,很快就会闪光的。不是靠脸蛋,而是才华。”去年,刘恩锐先生给夏七年打来电话,谈《过客》修订再版的事情,被他一口委婉的回绝。他对过去不成熟的文笔感到羞愧,想重新开始。并不是说他不敢面对过去,而是他更想把有份量的文字传递给大家。而《七年》的问世,让所有人叫好。
在这样一个才华与辨识度兼备的少年眼里,曾多次沦陷文字的国度。他特别强调文笔的特质,认为写不具备特质的肤浅文字还不如不写。看完《七年》之后,我的确被他这种对文字及语言的衔接能力感到震撼。几乎可以这样说,当读完《七年》以后只凭借文字的节奏及辨识度就知道是不是夏七年所写。这里没有一点浮夸的意思,相信读过这本书的读者也一定会有同感。这部书作为夏七年转型的力作,十分成功。
书评:我读小说《七年》
刘恩锐
《七年》这部小说的特点在于作者对人物心理特质的探索。
之外就是十分注重语言节奏,读的时候就好像在听音乐一样。
小说的取材并没有掺杂时下流行的青春小说元素。但读来仍旧爱不释手。这就是我为什么一再强调这部书的可读性。它像一个旋转的风向标。指引着人们珍惜幸福,远离遗憾。
夏七年将故事情节安排于一座小城。在这个小城里,以看似简单的笔调将不同层次的生活状态同时刻画了出来。一个流浪歌手,一个富家千金,一群寂寞的学生。这三点一线之间囊括了所有的青春感情点。在读的时候,极容易产生共鸣的不是其中的经典语句,而是那种架设在尘世间的朴素情怀和本身具备的神秘性。他在“离别”与“生死”这个话题上,做了延展性的探讨。从而引发人们对少年空茫姿态的依赖和清醒。我觉得这一写作手法,在当下来讲,极为罕见。
当我读完《七年》的时候,只觉得心里一阵清凉,来自追忆里的清凉。因为这文字承载了太多太多不甘示弱的爱情理念。虽然主人公的结局令人十分惋惜。但终究是目睹了一场清澈的爱恋,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另外,更值得一说的是,这部小说将某种世态中的“忧郁感”及“惆怅感”贯穿始末。要写这样的文字是极为耗费心力的。你抬起头,是悠悠的蓝天白云,低下头,是灰蒙蒙的世界,转过身,却又是静悄悄的一片。这种丝丝缕缕缠绕在心间的情绪时刻围绕在读者身边。第一次读,感觉那文字纤尘不染,再去读,觉得这故事纷扰漫长。读到结尾,却依旧想期待或猜测终极的结局会是什么。这场爱恋会不会就此结束,还是有更突然的转机。这种飘荡的探索欲使得内心很充实。
这种爱与爱的痴缠,恨与恨的决绝,足以燃烧每一颗少年的心。
让寂寞的孩子不再寂寞,让明朗的孩子在寂寞中清醒,我想这也是夏七年想。
当友情,亲情,爱情,悲情,同步上演的时候,真的由不得你犹豫。
所以我一直觉得,我们需要以认真且沉稳的心态去阅读,去体悟,这份凝结在作者心里的情结。
我曾说过,《七年》是青春小说的典范。现在却觉得不仅如此,更多了份关于世情底色的深刻追寻。
希望这部小说能让一切浮躁的心情变的宁静起来。
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方案3篇
本文2023-10-05 21:22:5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84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