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崔氏家谱对联两付!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1收藏

要崔氏家谱对联两付!,第1张

和谐世泽博陵郡;

    正笔家声噤李堂。

  ——全联典指包姓的郡望和堂号。“噤李”指李白不能够开口吟诗。

    画家扬北海

    师表出增城。

  ——上联典指崔子忠:北海(今山东省莱阳)人,明代著名画家。擅画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画。与陈洪绶并称“南陈北崔”。下联典指宋代观文殿大学士崔与之。增城人。治绩卓著。谥清献,有《菊坡集》。

    少娣恭和妯娌;

    夫人善事姑嫜。

  ——上联典指宋·苏少娣嫁氏,妯娌间常有纠纷,少娣事妯理甚恭,使之愧悟,遂相和睦。下联典指唐·崔远祖母唐夫人事姑至孝,每旦以乳汁奉姑。

    床堆象笏兴宁里;

    笔聚诗才黄鹤楼。

  ——上联典指河南省巩县白沙村崔氏始祖崔思义故乡山西省潞安州长子县兴宁村下联典指唐代大诗人崔颢,诗风浮艳、慷慨豪迈。《黄鹤楼》一诗,甚为李白所推崇:“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

  附:

    秉仁岳峻;

    动智渊明。

  ——此联为后魏太中大夫崔敬邕碑文联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此联为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诗句联。

    乃文乃武把往事何妨再叙;

    演忠演孝劝世人莫作闲看。

    刻羽引商此中隐寓春秋意;

    知往观来局外须深劝戒心。

  ——以上两联为河南省巩县白沙村崔氏祠堂联的戏楼前台的四根石柱联。

    千百载祖德宗功,培根固本,忆先世文臣学士、武将王侯,岂第名覆金瓯,独高唐代;

    三万里川源河岳,毓秀钟灵,愿后人黼黻簪缨、垂绅缙笏,依旧门排棨戟,大振潜阳。

  ——崔阳廷、崔显达合撰安徽省岳西县沙岭崔氏支祠联(本联64字)。

1、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姓氏排名的结果,排名前八位的姓氏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

2、八大姓简介:

(1)李姓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2)王姓

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分布全国各地,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65%,尤以山西、河北、河南最

(3)张姓

张姓是我国分布很广、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中国人口第三大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

(4)刘姓

刘姓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38%,为中国人口第四大姓。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

(5)陈姓

陈姓是人口列全国第五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

(6)杨姓

杨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

(7)赵姓

赵姓是分布很广、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29%,为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大姓。

(8)黄姓

黄姓分布极为广泛,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3%,在中国最多的十个姓中排第八位。黄姓在要集中于工江以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

姓氏: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家谱的封面

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主体形式,叫世系图,长这个样子

世系图分为宝塔式图谱、树系图谱、线性图谱和牒记式图谱(无图,曾以是以文字叙述先人事迹)

树系图谱

线性图谱

再来说说,为什么要写家谱呢?

目的是记载自己家族的光辉史,以及记载家族的历史和发展。

一般是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家中德高望重的人提出,我们是不是该写家谱了。大家一致决定好,然后如果祠堂的钱够,那就直接从祠堂拿钱,开始写家谱。如果祠堂没钱,那就大家捐钱。如果是家族第一本家谱,那就由德高望重的人决定辈分什么的。

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谱了,可能是由于迁移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可以两种办法解决,一是回到原来的祖籍,请家谱;另一种就是重修家谱。

家谱的内容都有什么?

一、写清楚姓氏源流。

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迁移等。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古老,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每套《家谱》都认清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二、写清楚堂号。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者是史祖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也有很多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比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自创的,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很多重修家谱的情况,只能用自创堂号。

三、家训和家族的历史。

很多家谱中,都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传到后世了,比如我们熟悉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

家训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四、有功绩和品行之人的传纪。

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五、家族中人的诗文著作。

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在这部分进行续补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六、祖先、老照片、风水图等。

这里的祖先、老照片好理解,其中风水图主要只祠堂图、墓土。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所以在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甚至详记地理方位。有的族谱中还要把故居和村庄图放上。

最后补充一点,女孩可以上家谱吗?

古时认为,女孩是嫁给别人的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不过也有例外,就是终身不嫁的女性,就有机会上家谱,当然女孩子是没有权力拥有家谱的。不过现代修家谱也有例外,因为有可能小辈都是女孩子了,所以也有女孩保存家谱、传家谱和修家谱的情况出现。

查家谱其实是有很多办法的,可以参考以下几种办法来查询自己的家谱。

可以选择去宗族的祠堂查看相关信息

任何一个姓氏在每个不同的地方都会有自己的宗祠,这些宗祠都有着一些相通的地方,这些相通的点就连成了一条线,线的延伸也就展现了这个姓氏乃至家族的起源和发展。所以在不知道自己家谱的情况下,可以去宗祠看一下有没有自己祖辈的名字。

在很多家族的宗祠当中,都会记载这些家族的姓氏和起源,一些祖先的名字或者对宗祠有过贡献的名字都会刻制在宗祠的墙壁之上。这些镌刻的文字,就是寻找家谱的线索,这些线索能直接把家谱串联起来,形成整体。一旦在宗祠中找到了熟悉的祖辈的名字,那么就可以发现各种有用的讯息了。

查看家谱无疑是为了了解家族中的起源和发展,还有就是看家族中的一些后辈分支是否繁盛了。当然了查到了家谱,也能发现一些平时没注意到的血脉相连的亲人。

查家谱也可以通过查族谱来衍生

在同一片地区的姓氏,他们的起源大多都有相同的地方。比如我姑爹姓胡,我老公也姓胡,他们一个老家在乡下,一个老家在县城,明明是生活在不同的区域,但他们的族谱中却有着共同的先人。换句话说,我老公和我姑爹还算是远房的族亲呢!所以说想要知道自己的家谱,也可以通过自己姓氏的族谱来进行分析和搜集相关的讯息。

族谱的记载往往比宗祠上名字的记载更具体和广泛。所以通过族谱,也是可以有效查询到每个人的家谱,包括每个人所属家族中的旁支、分支、远亲、近亲都是可以系统的在族谱中查询到的。

找到家谱也可以询问长辈追根溯源

有些人因为环境和时代的原因背井离乡,来到了外地求生,久而久之在他乡打拼的他们把他乡变成了故乡,这时候想要找到家谱就不那么容易了。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和物力,才可能去找到自己真正的家谱。

比如我爷爷,我爷爷在很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里发大水,流离失所来到了江西。但其实他是安徽人,如果我爷爷想找到家谱,首先就需要找到家乡的族亲,通过族亲的关系再去咨询家乡里的长辈,找到自己曾经所在的一脉,然后再去查询自己的家谱。只有这样做了以后,才能把自己的子孙后代都写进家乡的族谱当中。

所以一般来说,在完全没有任何记载的情况下,想找到家谱必须进行信息采集。采集的办法只能是通过家里的长辈和老人,然后再找到自己的老家,向宗族里的一些德高望重的长辈进行咨询,这样才能够进入原有的宗祠或者拿到相关的族谱,那么家谱也就可以基于此,进行记录了。

其实只要有心去寻找家谱,想找到有用的线索和记录还是比较容易的。毕竟族谱和宗祠代表的是一个姓氏和家族的兴盛,大部分地区都保留着这文化传承的建筑。

陕西胡氏字辈:鸿光照远昌,贤才广大志,

云南胡氏字辈:寿义德绍 升仕廷光 青龙正显 世运中阳 兴国定泰 洪发绪昌

广东胡氏字辈:清时玉金廷,文大志成立。其永儒曰昌,必克斯可言。列宗为善久。

天津胡氏字辈:泰、熙、国、承、本、启、廷、士、云、懋、允。

福建胡氏字辈:博厚特载,柔顺谦光,礼义忠信,恭俭温良,苏湖济美,淮海传芳,华林育秀,安定发祥,经文纬武,陈纪立纲。

字辈:

字辈,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蕴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

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胡氏族谱:

《胡氏族谱》,胡传淮纂修,2000年9月出版,已著录于《中国家谱总目》,该族谱主要讲述先祖胡其祥,明末清初湖广麻城县孝感乡教子村人,生四子。其长子胡大国,清康熙后期迁居四川省蓬溪县文井场三台观,为本支胡氏入川始祖。今族人聚居于蓬溪县文井镇百恒村、梅垭村、罗戈乡石牛村等地。谱载宗祠、世系图、世传录等。

参考资料

中国家谱网:http://wwwjiaputv/bbs/90/

问题一:严姓辈分 代字辈 后面怎么排 10分 辈分是该姓氏某一代祖先制定的,比如清代康熙给后代制订了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增、祺等辈分,后世子孙起名可以按照这个来。

严姓有很多,看是什么地方的分支,祖先留下的辈分都不同。中国历史很久,但很少有流传超过20代的家族。――即使是所谓现在孔子的世家,其实都只是借名而已。

问题二:严姓字辈排行 严氏入粤源流考: 一世:严讽(配伍氏),字:进卿,号:厚庵,为入粤一世公 公乃江西省武江州三都镇五星村人(现在的地名)!生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1年4月11日),为皇佑特科进士, 官为韶州府事,娶知府事伍仕阶之女,住德庆晋康(现地名),后定居于云浮都骑洞源坑元寿(92岁)终于宋微宗壬 寅年(1122年2月初8)伍氏生于1030年8月21,元寿(79岁)终于1108年9月初2 生一子,名:严穆 二世:严穆(配毛氏),字:于远,号:吉人 公官至中奉大夫,娶当时广西提刑使之女,居云浮都骑洞源坑,生于1069年1月初2,终于1159年8月19元寿91 岁,毛氏生于1069年6月15日,终于1126年11月17日,元寿58岁 卒后,公与毛氏合葬于都骑岭犹鱼地,山座坤艮兼未丑 生一子,名:挺臣 三世:严挺臣(配方氏),字:尧佐,号:端枢 公为宋微宗宣和三年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授枢密史,再以正奏为廉州通判,死后追加为正一品上柱国,妻配 当时太庙斋郎方轸之女! 公生于1099年6月9日,终于1191年3月14日,元寿92岁!方氏生于1097年7月6日,终于1163年10月22日,元寿65岁夫 妻合葬于高要桂林头云秀台(1986年因征地,迁于穆公墓旁)! 生三子:师道,正道,季道(因元兵南渡战乱,公一家从洞源坑转迁至高要桂林石头村) 四世:严师道(配梁氏),字:玉成,号:梧溪,乃挺臣公之长子 妻配高要弼直梁明府之女,生于1132年2月初日,终于1203年9月16日,元寿62岁,梁氏生于1135年5月10日,终于 1198年1月13日,元寿62岁合葬于云浮都骑圩绿塘虾山 生二子:严铤,严锐(失去记录,待补) 四世:严正道(配何氏),字:直成,号:吉岳乃挺臣公之次子 配高要何秉之女,生于1134年6月8日,终于1206年10月16日,元寿73岁;何氏生于1133年8月19日,终于1201年4月 9日,元寿69岁夫妻合葬于云浮都骑圩对面岭,名曰:观音坐莲! 其子孙后代从石头村转迁至四会市 四世:严季道(配吴氏),字:玉祥,号:召岳,乃挺臣公之三子 公为宋孝宗年间之薄尉令,官至乾道县县令出生年月失记吴氏,出生年月失记葬于都骑圩上游端蚬坑狮子山 ! 生二子:严渊,严溥 五世:严铤公(配洪氏),字:文和,号:乔林,乃师道之长子 公乃宋朝进士,官授宣议郎,光禄寺,生于1171年1月10日,终于1250年9月23日,元寿80岁洪氏生于1173年2月 15日,终于1253年5月3日元寿81岁合葬于高明高田村 注:公从高要石头村迁至高明高田村,为高明严氏开村之祖! 生二子:严K,严p(失去记录) 后有严文,严武,严礼,严德,严智裔孙,皆以铤公为高明一世祖建有祠堂) 五世:严渊公(配 氏),字:溢庵,号:博林,乃季道之长子 公世居云浮都骑圩,生有三子:荣祖,烈祖,熙祖 五世:严溥公(配谢氏),字:愚庵,号:泉林,乃季道之次子 从云浮迁至高要范山村,愚庵公夫妻生辰失记,于元朝泰定年间葬于神抗杨梅岭 生二子:明祖,绍祖 六世:严明祖(配氏),字:显漠,号:八五,乃愚庵公之长子 从高要范山迁至高明塘肚村东西坊,开族散叶! 生三子:伯才,伯四,伯华 六世:严绍祖(配孙氏),字: 号:万五,乃愚庵公之次子 公生于1256年,终于1324年,元寿69岁,葬于神抗,形为飞凤,坐辛向乙兼戍辰 生四子:伯三(俊),伯五(),伯六(伟),伯宏() 其后,伯俊,伯宏居高要范>>

问题三:谁知道严氏族谱辈分 源流一

严姓图腾

源于芈姓,出自楚庄王之孙,以谥为姓。魏晋时严氏有恢复庄氏的,于是形成庄、严两家。两姓原出是一家,故有“庄严不通婚”之古训。前汉有会稽严助,后汉光武友严光,蜀郡严遵,河南尹严延年,扬州刺史严迈 。

源流二

源于赢姓,出自战国时秦严君疾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名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的异母弟上大夫嬴君疾,受封于蜀郡严道(今四川荥经),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严君疾。严君疾的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该支蜀郡严氏族人亦坚拒与芈姓严氏联宗。

源流三

源于远古时代的古严国,其国人以国名为氏[7] 。相传在尧帝执政时期,有一位高士名叫许由,尧帝曾经想把天下让给他,但不接受,隐居到箕山去了。许由有朋友严僖,就是那个古严国的后裔。今山东省的鄄城县一带,仍有一支严氏族人尊奉严僖为得姓始祖,并一直拒绝与芈姓严氏联宗。

源流四

源于鲜卑族,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主要分布在河北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

源流六

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源流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彝族、土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严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 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严氏。

雨仲宏光、继汝时则、自存忠守、桂茂家修(应友思学近宗家正启文铭修)、锦荣献廷、辅国显昭、德衍义堂。

祖其重继述、慈祥恺悌沾、富春昌国义。

方志惟思、以守君光、正自生景、美世元良、承家开国、道大德方、尊师择友、学懋名扬、瞻高履厚、敦本陈常、率乃祖训、长发其祥。

问题四:严氏字辈 怎么排列的。。 家谱上基本都有写,但是好像宗女木有字辈,只有宗男有。一般来说族谱是墨本的,家谱是写在以前家里的一个木盒子的盖子上面,大概是现在的语文书那么大高的话是10厘米。如果你家里写家谱的木盒子还在的话,建议去看看。

问题五:姓严祥字辈下一辈是什么辈 姓严祥字辈下一辈是运字辈。

湖北阳新县、大冶严氏字辈:“雨仲宏光继汝时则(应有思学)自存忠守(近宗家正)桂茂家修(启文铭修)锦荣献廷辅国显名发祥运际世永宾兴隆珍贤达全庆有芳英才裕俊礼秀钦章”

严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位。2007年,中国严姓人口总计220多万,居中国93位。

严姓得姓始祖,严忌(约前188-前105),本庄姓,西汉词赋家,后人称“严夫子”。著述甚丰,有辞赋24篇,今仅剩《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严忌少时与司马相如等俱好辞赋,曾作《哀时令》赋,借哀叹屈原秉性忠贞、不遇明主之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情。吴王刘濞网罗人才,招致天下嬉游子弟。严忌与邹阳、枚乘俱仕吴,以文辩著名。曾上书谏阻刘濞谋反,未纳。后游历于梁,得到梁孝王的厚遇。世称“庄夫子”。严忌之姓严,亦为死后之事。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

问题六:揭姓的字辈排行 广东廉江揭氏字辈:“德从休人开子元士敦行崇基衍业育英光世远振嘉谟贤豪俊达文武超常宏图丕显展永耀华邦”。

问题七:严道兴严姓的起源!全国有多少严姓?严姓家谱! 严姓起源_百家姓

分布地区

据《姓氏考略》所载,严姓郡望主要有三个:天水郡:汉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冯翊郡:汉武帝置左冯翊,三国魏改置冯翊郡,治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华阴郡:古代县名。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代时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治所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朝宋时移治今陕西省勉县西北。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故城在现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历史来源

「严」源出

严姓源出有六:1、出自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名讳,改姓严。据《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东汉时,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讳,改姓严。到魏晋时期,姓严的人中,有一部分又恢复了原来的庄姓。这样,就出现了庄、严姓并存于世的情况。故有“庄、严本一宗,同姓不可婚”之说。2、出自芈姓,为战国时楚庄王之后,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芈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而芈姓又可追溯到黄帝后裔颛顼帝。3、出自战国时秦有严君疾之后,以封邑名为氏。秦有严君疾,受封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以邑为氏,故称为严君疾,其子孙遂世代相传姓严,称为严氏。4、出自古有严国,国人以国名为氏。据《姓考》所载,古有严国,国人以国为氏。5、出自丁零人姓氏有以严为氏。据《晋书》所载,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6、出自少数民族有严姓。满、彝、土、锡伯、朝鲜等族均有严姓。

得姓始祖

严忌。严忌,本庄姓,为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词赋家,后人称“严夫子”。其著述甚丰,有辞赋二十四篇,但流传至今仅剩《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史载,东汉时,因有明帝刘庄,故下令庄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严忌之姓严,亦为死后之事。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严姓主要由庄姓改姓而来,故一开始就分布广泛。史载,东汉时,严姓多居山东、湖北、安徽、浙江一带。另四川、云南、贵州一带亦有严姓足迹。魏晋时,北方严姓多居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北方地区,其中以陕西、甘肃严姓最旺,严姓发展史上的三大郡望:天水郡、冯翊郡、华阴郡皆出此二地。可见,此期北方严姓发展之盛况。但随着后世战乱,更朝换代,进而导致严姓多南迁等原因,中原严姓渐沉寂,而南方严姓日益出锋露鞘。唐代以后,北方严姓虽经战乱,发展受到压制但还是有严姓名人凤毛麟角于史册,如唐代太府卿严挺之,出华阴(今陕西华县)。而南方严姓名人此起彼伏,宋时有严仁、严羽、严参,均邵武(今属福建)人,世称“三严”。明清时期,严姓多居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线。另云南、广东等地亦有为数较少的严姓居民。明代,有山西籍严姓由大槐树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清康熙年间,严姓始有从福建、广东等地渡海入台者,雍正和乾隆年间,入台者数量渐增,多居台北、苗栗、南投等地。今日严姓尤以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三省严姓比之全国汉族严姓人口逾半。严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堂号

天水堂:据《千家姓》说,古代严氏家族在天水郡。此外,严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富春堂”、“调山堂”、“古秋堂”、“钤山堂”、“宜雅堂”、“四录堂”、“尺五堂”、“海云堂”等。五、宗族特征1、严姓为一典型南方姓氏。2、严姓名人,文有文采,武有武略。其中文士多以清高和孝行见著于史,如西汉有一心闭门读《老子》的严遵,东汉有隐士严光。武将有三国时严颜、唐时严武等>>

问题八:严氏家族的,我爸是成字辈的,我是道字辈的,哪里还有很我们同字辈的 我爷爷永字辈的

问题九:I姓的字辈排行 安徽怀远除氏(I氏)字辈:“上佩国怀雪红金正家升师落山海过松柏万年青”。

问题十:谁知道严氏族谱辈分 正字辈下面是那一辈

不同省份《任氏族谱》辈分表不一样:

贵州省任氏字辈:洪文济莲王,光先明景兴,启发正仕有,孟中永乐清;

贵州遵义一部分:清 炳 培 金 玉

湖南省任氏字辈:湖南湘潭县一部分:派、演、治、觉、鼎、思、仁、廷、任、学、开、体、应、先、恒、文、章、永、世、卓。湖南邵阳的一部分:祥、建、忠、凤、朝;印、国、正、学、仕;文、景、良、志、相;家、道、永、光、昌湖南岳;

云南省任氏字辈:云南省威信县:九廷相元荣,茂国兴周,家申云南文山:望国有景,家传世代

北京市任氏字辈:北京房山任家营村、村书记任廷臣,提供、祖父叫任自新,自之后的辈分为:自、弘、天、景、硕、玉、永、国、文、廷、万、振、洪、这是他家排下来的。北京房山的一部分:显。成。全。正。国。和。顺。灯。明。荣

扩展资料:

当代任姓的人口已达420万,是全国第五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从明朝600年中任姓人口由31万增到420余万,增长了约13倍多,任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基本相同。

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省,大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陕西、辽宁、四川、安徽、江苏,这五省的任姓又集中了30%,河南为任姓第一大省,约占了全国任姓总人口的11%。

全国形成了以豫冀晋鲁为中心的北方任姓分布区、长江以南少任姓的布局。在近600年期间,任姓人口流动的特点是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强劲地回迁。

任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豫鲁大部、冀京津、陕晋、辽宁大部、内蒙古东南和江西中部、宁夏大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任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06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5%以上,上述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3%,居住了大约51%的任姓群体。

在河南东南、山东南部、湖北大部、皖苏北部、川渝、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北部、甘肃中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大部,任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一063%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居住了大约26%的任姓群体。

要崔氏家谱对联两付!

和谐世泽博陵郡;    正笔家声噤李堂。  ——全联典指包姓的郡望和堂号。“噤李”指李白不能够开口吟诗。    画家扬北海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