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利妈妈是锡伯族的保护神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喜利妈妈是锡伯族的保护神吗?,第1张

“喜利妈妈”又写作“西林妈妈”,在锡伯语中的意思是续嗣女祖。本来是锡伯族民间信仰中主事保佑降生的吉祥女神,后来演变为保佑家室平安和子孙繁衍人丁兴旺的神祇。在锡伯族人家,喜利妈妈供奉在上房西屋室内的西北角,墙上是一条丝绳,丝绳上系着一些小弓箭、小箭囊、小农具、小靴子、小摇篮,或铜钱等物的彩色丝线、布条。每逢除夕,由西北墙角挂到东南墙角,供全家老少焚香祭拜,二月初二再装进纸袋挂回到西北墙角上。每生一个男孩儿,往上添挂一张小弓箭;生一个女孩儿,就添挂一条小布条;每娶一房儿媳妇,挂一只小摇篮。每增加一辈人,就往上添挂一个“背式骨”(羊的踝骨)。实际上,积累起来喜利妈妈是这个家族或家庭的象形化的家谱。

如果分家的话,就得另立喜利妈妈,到人丁兴旺的人家去取所用一应物品,请德高望重的长者制作。

锡伯族居室一角

锡伯族家庙

太平寺“海尔堪”是保佑牲畜平安的神祇,供奉在家里正房西屋外边南墙角。在古代,锡伯族人的生计和经济生活中,牲畜的繁衍与平安直接关系到全家的生存条件。祭祀海尔堪的一个重要仪式,是向海尔堪的神位“献马”,意思是把主人自己最喜爱的一匹好马送给海尔堪当坐骑。献马时,要把马尾上系着一只羽毛或红布条标志的那匹马拴到神位之前,然后焚香磕头表达心愿和诚意。仪式过后,就象征那马算是已经献给海尔堪的坐骑了。举行献马仪式时,如果在马背上披一件妇女的衣裳,平时女人就可以骑用这匹马,否则是绝对不许女人骑那匹马的。显然,向海尔堪神献马,实际上是一种通过娱神和媚神活动来表述祈愿的仪式。

此外,锡伯族民间信仰中的保护神,如相传是锡伯族第一位萨满的萨满祖师“伊散妈妈”,尔琦庙供奉的痘花女神“玛法妈妈”,专司炊事饮食的女神“ 肫依妈妈”, 魂灵女神“ 苏鲁妈妈”, 以及“ 吉朗阿妈妈”“依兰恩杜里格格”,等等。人们给予这些保护神以无上的尊崇和荣誉,更在于发挥其“庇护”的功能,寄托着真诚的祈愿和美好的厚望。

锡伯族家谱

锡伯族,是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与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有一定的关系。有一种说法说沙俄曾以此名称创造北亚的新地名:西伯利亚。现有人口近十九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新疆锡伯族人口为4万余人(其中查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2万余人),辽宁沈阳约5万人,其余主要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国各地。 东北地区的锡伯族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淡化了自己的风俗习惯,而新疆查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及浓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经过与兄弟民族的长期交往,取长补短丰富了自己、发展了自己。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锡伯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跟满语很接近。锡伯族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锡伯文是民国36年(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改变而成的,一直沿用至今。 锡伯人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 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 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尔后这些锡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在这风沙弥漫的大西北,勤劳的锡伯族人民凿山筑渠,修筑了长达100多公里的察布查尔大渠。潺潺的流水使荒漠的原野变成了阡陌纵横,树木葱绿,瓜果飘香,美丽富足的地方。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锡伯族人喜爱骑马射箭。因而,锡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誉。他们能歌善舞,“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在祖国的西北、东北、内蒙部分地区,可以看到一些能骑善射的人们,他们时而跃马扬鞭进行跑马竞赛,时而开弓搭箭开展射箭比赛,时而三五成群较量一番摔跤,时而兴致勃勃练习几回举重……他们就是锡伯族。 民族历史 锡伯族传统体育项目——射箭 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锡伯族与北朝拓跋鲜卑有相同的图腾——“鲜卑兽”(瑞兽),又称“鲜卑郭洛”。在锡伯族民间传说中说,锡伯族先民——鲜卑,古时南迁时,在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中迷失了方向,被困在山里。后来,有一种神兽在前引路乃得出山,才来到南方大泽(呼伦贝尔草原)。这种兽,状如虎而五爪,文如狸而色青,大如狗而迅走。锡伯族保留有供奉“鲜卑兽”(瑞兽)的习俗。将绘制的兽形图案,挂在住室西或北墙上,久而久之就成为锡伯族标志性图案。1956年包尔汉、冯家升发表论文认为鲜卑郭洛是一种瑞兽,相当于蒙语中的动物“驱”,即特殊的五爪虎。后来又有人说鲜卑郭洛是一种飞马。 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 生活习俗 早期的锡伯族人民以狩猎、捕鱼为业。现在,察布查尔一带锡伯族经营农业,以种水稻为主,牧业也比较发达,还有许多青年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本民族的干部不断成长,有了各类专业人才,办起了医院和学校。 锡伯族以米、面等为主食,也食用奶茶、酥油、牛肉、羊肉等。穿戴基本与满族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区的差异以及民族间的相互影响而有所变化和差异。清代,锡伯族男子服饰与满族服饰大体相同,多着左侧开衩的长袍和短衣,戴圆顶帽,穿白袜绣花鞋,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老年妇女在春夏秋多包白头巾,冬季则戴棉帽,帽沿缝上海豹皮,叫做“坤秋帽”。姑娘只留一条长辫子,从背后正中垂下。结婚后梳双辫,盘结在头上。清朝末期,服饰逐渐与汉族相同,只有伊犁地区的锡伯族妇女至今仍保持着穿袍的习惯。 锡伯族十分注重礼仪,也有一些禁忌。比如睡觉时脱下的裤、鞋、袜等不能放在高处;不能在炕上横卧;不能从衣帽、被子、枕头上跨过;吃饭时不能坐门坎或站立行走,严禁拍桌打碗;媳妇不能与公公同桌用餐,也不能同坐;递刀给别人要刀尖朝自己,刀把朝对方,忌食狗肉,族内同姓禁止通婚等。 锡伯族能歌善舞。最喜爱的弹拨乐器叫“冬布尔”,演奏时,将琴抱在怀侧,用右手指弹拨。音色近似冬不拉,用于独奏、合奏和舞蹈伴奏。口弦也是锡伯人爱用的吹奏乐器,又称口琴、口簧、响蔑,锡伯语称为“玛肯”。演奏时,左手将口弦置于唇间,右手弹拨簧舌尖端,以气振颤发育。曲调一般是即兴创作,音域较窄,音色优美,是锡伯族儿童和妇女喜爱的乐器。 鲜卑兽――类马似牛,吻上生角,背上长翼。是北方鲜卑等游牧民族喜爱的装饰。传说东汉鲜卑人南迁时,曾引导他们走出大兴安岭,平安到达南方大泽。因而成为鲜卑人崇拜的图腾。锡伯族先民曾以此为准钩绘出图案。 民族节日 杜因拜专扎坤节 锡伯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杜因拜专扎坤节",也叫"四一八"节。其来历是锡伯族历史上的西迁。1764年4月18日,沈阳等地的锡伯族官兵及亲属共3 275人受朝廷调遣,去新疆屯垦戍边。历经了一年半的长途跋涉,才来到伊犁河畔建立新家园。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锡伯族同胞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赶庙会,唱山歌,举行各种文体活动。四一八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的民族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惟妙惟肖,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西迁节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的西迁节,锡伯语叫杜因拜扎昆节。在1 6 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 8 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 0 1 8 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 2 7 5 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所以当前也有部分民族学者认为应该叫“西征节”更为准确。 两百多年过去了,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传统节日。 西迁节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惟妙惟肖,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抹黑节 抹黑节是锡伯族人民另一个饶有风趣、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不之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使小麦丰收,百姓平安。所以这一天,人们起得特别早,把晚间准备好的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或毡片带上,走向大街伺机抹黑的对象。闲不住的年轻人成群结伙挨家串户去抹黑取闹。遇到老年人也不放过,不过要跪地施礼请安,再向老人额头抹一小黑点,以示尊敬。尤其是姑娘,很少有人能逃脱脸上不被抹黑的,此时姑娘们也毫不畏惧,用同样的手段往小伙子脸上抹黑。 锡伯族的“抹黑节” 据传说,锡伯人民因苦于小麦黑穗病之害而演变出这一独特的节日。每年正月十六日太阳未升起之时,锡伯族群众就要用预先准备好的锅底黑灰往脸上涂抹。亲朋邻居不相互串门,子侄辈首先给老人跪下,用锅灰往其前额点一点,然后,平辈之间相互乱涂,直到一个个都成为黑脸蛋为止。只有青年妇女不提倡脸上抹黑。这一习俗的用意在祈求老天爷开恩,不要让小麦染上黑穗病。 有关抹黑节的来历,锡伯族中流传着许多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女人正在烙饼,因小儿拉了屎,她手忙脚乱间用面饼给孩子擦屁股。这一失误触犯了天条,玉皇大帝决定正月十六太阳出山时烧毁人类和粮食。这一决定传到土地神那里,土地爷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告诉人们,赶在天兵天将到来之前,人们都要往脸上抹黑,让玉皇大帝误认为人间已受蹂躏,从而取消天惩。 艺术文化 绘画艺术 锡伯族民间,绘制人物画像是一种风俗。锡伯族民间画师技艺高超,所绘人像逼真生动。另外,锡伯族民间还有绘制萨满图、灶神像、家谱图等的传统。 绣花艺术刺绣、贴花、剪纸是锡伯族妇女的优良传统,尤其绣花更是锡伯族妇女擅长的女红。荷包是锡伯族吸烟的男子必备的物品之一,按传统,一对恋人中,女方要缝制精致的荷包送给情人。荷包通常要绣上花卉、蝴蝶、飞禽等美丽的图案。此外,锡伯族妇女用她们灵巧的双手在门帘、枕头套、枕头顶、衣服边角、鞋面上等处绣上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做工精细,展现她们的聪慧和多才多艺。 锡伯族能歌善舞,“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民间歌曲是锡伯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致分为田野歌、生活习俗歌、儿歌和叙事歌。现存锡伯族民间歌曲为数不多,但其调式却十分复杂。四声、五声、六声、七声等不下二十余种。其中不乏罕见的特殊调式。锡伯人西迁的历史是他们对于自己故乡土地的感情格外深挚。世代渔猎擅长骑马射箭的锡伯人,常常以打猎、撒围等作为民歌题材。 民俗歌曲 这类歌曲的曲式结构较田野歌稍大,有部分四乐句的单乐段形式出现。主要是反映锡伯族丧葬、婚姻、劳动、游乐、礼节、信仰等方面的风俗。如丧葬方面有《哭葬歌》;婚姻方面有《说亲歌》、《哭嫁歌》、《劝嫁歌》;劳动方面有《四季歌》;游乐方面有《刁羊歌》;礼节方面有《尊老歌》;信仰方面有《喜林妈麽歌》等。在婚娶习俗歌曲中一般都有固定的歌词。 儿歌 此类歌曲曲调简明,多是教育儿童努力学习、学唱字母、射箭口诀等内容。是本民族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的体现。正是这种传统才促使这个西迁时只有3000余人的民族,虽然与其他民族杂居了漫长的200多年,仍然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传统艺术。 叙事歌 叙事歌多是记述锡伯族1764年西迁来新疆的历史事件的歌曲。这与锡伯族人所担负的特殊历史使命及由此构成的特定生活内容有极大关系。一般旋律极精练,比较完整的有五部:《喀什戈尔之歌》、《拉西贤图》、《叶钦娜》、《海兰格格》、和《三国之歌》。《喀什戈尔之歌》是记述了伊犁四营部分官兵于19世纪20年代奉命赴南疆平定英、俄唆使的张格尔之乱的历史过程。《拉西贤图》全诗近千行,生活气息非常浓厚,口语化的特点增强了民间音乐的色彩。《叶钦娜》是一部古老的反映锡伯族渔猎生活的叙事歌。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诗歌的每一句都以“叶钦娜”一词起头,并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使上下节联成一体。《海兰格格》是一部对情人的追恋歌,也称为悼恋歌。“格格”是旧时锡伯族对少女的美称,也可作为丈夫对妻子的昵称。“海兰格格”意为“可惜的姐姐(或可惜的**)”。《三国歌》是根据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三国演义”编唱的,已流传有百余年历史,是汉锡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现存锡伯族民间歌曲为数不多,但其调式却十分复杂。四声、五声、六声、七声等不下二十余种。其中不乏有罕见的特殊调式。 田野歌 也被称为“街头歌”,锡伯语称“塔拉依舞春”。这是锡伯族最富特色的民间歌曲,而且又为广大锡伯族群众认为是本民族固有的民间歌曲。它咏唱的对象包罗万象,从天、地到日、月,从人类到禽兽。这类歌曲无固定的歌词,多在节假日亲朋聚会或田间劳动时由男女即兴编词对唱。它的特点在其曲调发展手法、曲式结构和歌词格律等诸方面。它几乎全部是由两个不对称的乐句构成,下句后半部的下方严格五度(或四度)模仿;两乐句终止均由其结音下方二度或三度上行级进至结音而终止,终止式的五度模仿尤其严格。

1 、系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中国姓氏起源》及《广韵》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了周朝,封其三弟叔鲜,史称管叔鲜在管(今河南省郑州市),建立了管国,让他与蔡叔度一起管理商朝遗民。武王死后,由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因为成王年纪太小,就由周公旦主持朝政。管叔和蔡叔认为周公旦的统治不利于周王朝,于是联合武庚起兵发动了叛乱,很快就被周公旦平息。管叔于是被杀,管叔死后,他的后代就用以前他的封地名“管”作为姓氏,称管姓。

2、系自姬姓,为周穆王之后,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风俗通》所载,周穆王时,将其庶子分封于管邑,至管仲始显于齐,其后世子孙以邑为氏。周穆王之后管仲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后来在齐国作了宰相,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管仲的后代也姓管,称为管氏。

3、出自他族改姓。锡伯族瓜尔佳氏,汉姓为管。

得姓始祖:管仲。名夷吾,卒谥敬,亦名敬仲。颍上(今属安徽省)人,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乃周穆王之后。管仲原辅佐公子纠,并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公子小白通过装死才逃过一劫,后公子小白回国即位,即齐桓公。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管仲感恩戴德,辅佐齐桓公实施改革,他通过通货积财,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叔因叛乱被杀,身败名裂,而管仲声名显赫,德才兼备,又使穆王支庶之管姓扬名天下,故管姓子孙尊管仲为管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由上可知,管姓主源两支,抑或文王之后 ,抑或穆王之后,两支均自姬姓,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在西周众多诸侯国中,管国立国早,消亡亦早,管叔鲜被诛,其子孙风流云散,到异地去栖生,时齐鲁富庶,多数子孙播迁山东,亦有南徙安徽、江苏北部和河南东部一带者。春秋时,管姓名人除管仲外,亦有同时代的管至父,亦为齐国人。可见此际管姓仍主要繁衍于山东。西汉时见于史册之管姓有高祖妃管夫人,李陵军侯管敢,燕令管少卿,管姓郡望平原应在秦汉之际形成。东汉时农民军首领管亥,亦为齐人,中常侍管霸,顿丘(今河南省清丰)人管伯,可见此际已有管姓在河南落籍。另东汉初年,有曾任山东副都军务的管思藏自豫章之带源徙居闽地宁阳招贤里羊岗坝(今宁化水茜张坊村)。三国时,北海郡朱虚(今山东省临朐)人管宁,避居辽东三十多年,有子孙留居当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因社会动荡,管姓避乱有西去秦陇,南及潇湘者。据《管氏宗谱》载:“齐鲁有管仲后裔,秦陇有管纯后裔,湖湘有管修后裔,辽东有管宁后裔。”南北朝时亦有管姓避居江南,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管崇即为晋陵郡(今江苏省常州)人。唐宋之际,管姓在江南繁衍日盛。五代后唐年间,管思藏有后裔真郎,返徙江西带源居住,后其子孙播衍闽、粤、赣各地。宋代词人管鉴,随父仕宦,由龙泉徙居临川(今属江西省)。元时,翰林学士管祎开基河南光山。明初,有光山一支迁往新蔡。同时,管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天津、江苏、安徽等地。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所载,明清之际管姓进士及第者有五十五人,有三十五名为江苏、江西、浙江人,排除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外,说明管姓在此三地分布甚广,另南方还有湖北两名,云南一名。北方则以山东之莒州(五名)、高密(二名),陕西之咸宁(二名)为众。管姓此期的分布由此可见一斑。此际之管姓有渡海赴台,侨居海外者。另有山东之管姓闯关东谋生。如今,管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山东等省多此姓,二省管姓约占全国汉族管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管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

三、历史名人

管仲:名夷吾。春秋时期齐国人,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他把鲍叔牙认为是自己的知音。后来经过鲍叔牙的推荐到了齐国任宰相,帮助齐桓公建立霸业,他执政四十余年,实行了改革,使齐国不断富强,使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著有《管子》86篇。

管宁:三国时学者,北海郡朱虚人,游学天下,学问很高。东汉末,黄巾起义,他逃避到辽东,聚众讲《诗》、《书》三十年之久。后归故里,魏文帝想让他为太中大夫,他没有答应。魏明帝让他出来做光禄勋,他又没有同意。著作有《姓氏论》。

管及:宋代官吏,全州人。崇宁间,黄庭坚被贬到宜州,当时管及在宜州任职。他不避权势,与黄庭坚交往甚密。黄庭坚于是写了“折桂亭”的牌匾送给他,并且对他说:“你的儿子肯定有登进士科的。”后来果然灵验。

管湛:宋代官吏,字定夫,龙泉人。侨居临川。三迁至大理少卿,政绩显赫。著作有《定斋类稿》甲、乙集。

管络:三国时魏国平原(今属山东省)人,精通周易,善于占卜,相传所占无不灵验。

管崇:晋陵郡(今江苏省常州)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大业九年(613年)率众起义,并推刘元进为主,任尚书仆射,后战死军中。

管鉴:龙泉(今属浙江省)人,宋代官吏、词人。官至广东提刑,权知广州经略安抚使。有《养拙堂词》。

管珍:江苏省武进人,清代画家,字阳复,号松崖。乾隆年间翰林,官至漕运总督。工花鸟,得恽寿平真髓,尤善设色牡丹。有《松崖集》。

管声:浙江省瑞安人,清代书法家。工书,以风韵胜,学欧、赵,有名于当时。

管廷祚:上海嘉定人,清代学者。同治元年举人,工诗,豪饮,善书法,曾任泰州学正。

管公明:三国时期魏国学者。

管师复:宋朝诗人,龙泉(今属浙江省)人。为人讲义气、勇敢,擅长于写诗。宋神宗想要授给他官 职他没有接受。称为卧云先生。著作有《白云集》。

管道升:元代著名女画家。吴兴人。被封为魏国夫人,也叫做管夫人。善于画梅兰竹,山水也画得很好。她在书法上也很有成就,擅长于书写行楷。

管师仁:宋代官吏,龙泉(今属浙江)人,熙宁进士。知建昌军,有善政,擢右正言。后累迁工部侍郎、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

管时敏: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明代官吏。出使楚府长史四十余年,忠诚谨然,处理大小事务,一丝不苟,勤政廉洁,受到百姓爱戴。

管松涛:山东省巨野人,生于1902年,卒于1966年,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管谟业:山东省高密人,当代著名作家,笔名莫言。一九八二年开始小说创作,作品有《透明的红萝卜》、《红高梁》、《秋千架》、《球状闪电》、《高梁酒》、《狗道》等。开创了一个高密东北乡的艺术世界。莫言小说创作往往借助于象征与写意,表现对世界人生的理知、感觉、理想和愿望。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平原郡:西汉初期设置平原郡。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晋阳郡:本来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都城,后来改为赵国的晋阳邑。汉代的时候在此置县,作为太平郡的治所。在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

2、堂号

匡世堂:春秋时期,管仲为齐桓公的宰相,他帮助齐桓公平定、治理天下。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宰相之一。孔子称赞他“一匡天下”,意思是救了整个天下。

此外,管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平原堂”、“白云堂”、“过一堂”等。

====================================================================

管姓宗祠通用对联

〖管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竹苞松茂;

官廉民安。

——此联为鹤顶格嵌管姓“管”字的析字联

幼安高节;

仲父霸功。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北海朱虚人管宁,字幼安,年轻时曾与平原人华歆同坐一张席上读书。有高官乘华丽的马车从门前经过,华歆放下书本去观看,他便把席子割开,与华歆分坐,并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后避战乱去辽东,魏文帝征他任太中大夫,明帝又征他任光禄勋,他都辞去不做。著有《氏姓论》。下联殿指春秋初期政治家管仲,名夷吾,字仲,颍上人,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并尊称为“仲父”。在齐国进行改革,确立选拔人才的制度,按土地好坏分等级征税,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又铸造并管理货币,调剂物价,从此国力强盛。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使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幼安高节;

仲姬清才。

上联典指三国·管宁,字幼安,专意攻读,后以高节终。下联典指元·管道升,字仲姬,工书画,笔意清绝。

公明神卜;

仲父霸功。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管络,字公明,善卜易。下联典指春秋·管仲,佐桓公成霸业,尊为“仲父”。

平原世泽;

相国家声。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管氏的望族平原郡。下联典指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

-----------------------------------------------------------------

〖管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割席传美谈;

减租建奇勋。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学者管宁,字幼安,朱虚人。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交,游学异国,交敬善陈实,尝与歆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歆废书观之,宁与他割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下联典指宋代吏部尚书管师仁义,字元善,龙泉人。熙宁进士,知建昌军,有善政,擢右正言,请蠲减河北租赋,以缓流民,一方赖其赐。累迁工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

仁义存白云;

瑞应折桂亭。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诗人管师复,龙泉人。为人仁勇好义,工诗,神宗欲官之,不受。学者称卧云先生,有《白云集》。下联典指宋代官吏管及,全州人。崇宁间,黄庭坚谪居宜州,时及为宜州理曹,不避权势,与黄庭坚交游甚密。庭坚书“折桂亭”三大字贻之,且谓之曰:“君家积庆,后必有登进士科者。”其后言果验。

-----------------------------------------------------------------

〖管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九合诸侯匡天下;

三迁少卿宁国邦。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初年政治家管仲,一名管夷吾,字敬仲。颖上(今安徽省境)人。先助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争位,失败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上卿。他执政四十余年,因势制宜,实行改革,使齐国不断富强。对外致力于“尊王攘夷”、“九合诸侯”的活动,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人霸主。有《管子》七十六篇。下联典指宋代官吏管湛,字定夫,龙泉人,侨居临川。累官广西提刑,三迁至大理少卿,政绩显著。有《定斋类稿》甲、乙集。

魏国管宁真名士;

元代道升女画家。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管宁。东汉末,黄巾军起义,他避居辽东,召众讲习《诗》、《书》历三十余年方归故里。魏文普召为太中大夫,辞不受。明帝征为光禄勋,亦固辞不就。有《姓氏论》,今佚。下联典指元代女画家管道升,字佧姬,吴兴人。一字瑶姬,赵孟頫之妻。封魏国夫人,也称管夫人。画墨竹兰梅,笔意清绝,亦工山水佛像,善翰墨词章。书牍行楷,殆与其夫不辨。卫夫人之后,无与俦者。

尊王攘夷成霸业;

通易精术积天文。

喜利妈妈是锡伯族的保护神吗?

“喜利妈妈”又写作“西林妈妈”,在锡伯语中的意思是续嗣女祖。本来是锡伯族民间信仰中主事保佑降生的吉祥女神,后来演变为保佑家室平安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