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姓起源的一点思考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2收藏

关于毛姓起源的一点思考,第1张

@知足[握手]

接“知足”宗亲的话题也发个言。纯学术探讨,不含任何贬低他人的用意。

耿方兄发表过什么论文?榕一无所知。在此只以个人认知畅所欲言——

1姬郑是姬发的弟弟,从王子及大臣们的角度来看是皇叔,故与管叔鲜、蔡叔度一样被称为毛叔郑。《史记周本纪》载:“师尚父牵牲”“毛叔郑奉明水”。因受封伯爵,又称毛伯叔郑。《龙城毛氏始修谱序》云:“盖武王有天山,封建宗亲,藩屏王室,以文王庶子分土于毛。”岐山出土的毛公鼎是周成王时代所制,证明当时姬郑一家原籍在岐山一带。公元前542年,姬郑后嗣内部为争夺世袭“伯”的爵位发生变乱,周卿士得杀毛伯过而代为毛伯。后来毛伯得介入周王位之争,助王子朝叛乱,失败后逃亡。《左传鲁昭公二十六年》“召伯盈逐王子朝。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困、南宫嚣奉周之由人籍以奔楚。”后来周敬王派人入楚刺杀了王子朝。毛国的“采邑”地被东周收归其所有,毛国亡。毛国重要成员随毛伯得奔楚,平民只好留在当地或附近生存。《龙城毛氏始修谱序》载“诸侯相吞而毛国亡,子孙因以为氏。”从姬郑到姬得已过了数百年,毛国子民为适应战乱数度迁徙。毛氏开姓时毛地在哪里?《龙城毛氏始修谱序》有明确记载“秦并天下,罢候置守,其地入于荥阳。后世因以为望”。也是说起码在秦并天下时,毛氏的郡望就在荥阳,(荥阳、宜阳的地理榕不明白)关于“西河堂”出自西河郡,也是说荥阳的毛地属“西河”这个比较大的行政区域,《百家姓》记载郡望属“西河”的有“林、相、毛、卜”等十一个姓氏。广东惠州就有林、毛二姓“西河堂”祖祠紧挨着。关于年代,乾业发的小视频说的公元前516年就是鲁昭公二十六年姬得“奔楚”失国的那年。

2关于“老子”。就在毛伯得闯下滔天大祸逃亡时顺手带走了周朝大批典籍。那时老子就是“国家档案馆”或“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姬朝逃亡时是王子身份,老子也无可奈何去阻止。王子朝被殊杀后,典籍或许落到毛伯得手上,所以后来才有《毛诗》。[坏笑]

3关于“聃”。《龙城毛氏始修谱序》记载武王同母兄弟十人,除伯邑考被苏氏女所杀外,其余八人都有封地,其中就有聃国。这样看来,聃国和毛国是二码事。但历史也有糊涂的时候,何况年代这么久远——从榕手头的史料来看,耿方的意见也不无道理:《峡江县蒋沙毛氏家谱》载“毛之先,本文王第九子聃之所封……”。《通志氏族略》说“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聃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国为氏”。《广东增城毛氏谱序》云“毛氏或疑出于蔡仲,误矣。夫毛聃与蔡叔,兄弟也。各异封建以国著姓。蔡仲乃蔡叔子,尊卑分判岂容颠倒污蔑哉!太史公又谓毛氏有两族,一本姬姓,一处山中,何其谑耶!韩退之毛颖传,又从而游戏之光怪陆离益淆观听。盖毛系始姬室,刘无中山族也。”这翻话连《史记》作者的权威都敢挑战,说得是何等理直气壮、言之凿凿!但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思路:毛和聃合起来称为“毛聃”。是否聃国和毛聃不是同一码事?

以上仅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1、毛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

2、毛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06位。至2007年,按人口排序,毛姓总人口约25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2%。在中国大陆排名第87位,在台湾未列入前一百名。

3、毛叔郑为得姓始祖。以鸟羽为图腾,毛下为鸟形灵台,灵台天齐上为相风鸠鸟。

4、源于姬姓,属于以国名为氏。毛氏,本姓姬,是黄帝后裔,周武王同母的弟弟毛叔郑之后。毛叔郑(毛伯郑)始建有毛国,后迁于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再后举国避难于河南荥阳地区。在毛伯郑的后裔子孙以及国民中,皆有以先祖爵号、封国之名为姓者,史称毛氏正宗。汉族毛氏族人大多尊奉毛叔郑为得姓始祖。出自周文王姬昌之子伯聃的封地毛邑,属于以封邑为氏。伯聃(伯明)受封于毛邑(今河南宜阳),在周王室任司空之职,负责土木工程建筑事务,为周成王六卿之一。在后世子孙中,有以封地命姓者。

5、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元朝右丞相伯卜花的孙子福寿,归附明朝,因率明军讨还湖广、巴蜀等处有功,官至副总兵,明成祖朱棣赐予毛氏,其后裔子孙多改毛氏。蒙古族鞑靼部落酋长毛里孩,在明朝时遣使进贡,明宪宗朱见深赐汉姓毛氏,其后裔子孙多称毛氏。

6、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毛忠,初名哈喇,明军将领。因守边有功,明英宗朱祁镇为表彰他,特赐予汉姓毛氏,为回族毛氏之祖。回族毛氏现主要分布在新疆和甘肃一带。

7、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傣族、彝族、高山族、布依族、满族、佤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毛氏族人分布,多为明、清时期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毛姓。

8、得姓始祖:毛叔郑。他不仅是毛国的首领,还在周王朝中担任司空之职,总管土木建筑工程等事务,他的伯爵爵位可以由其子孙世袭继承。

9、西周时期,毛姓分封之地在黄河流域,大致在今陕西华县境内。春秋时期,毛氏家族由于发生内乱,开始有人徙居长江南部地区。

10、唐末五代以后,毛氏除少数人居于河南、河北、北京、山东、山西、甘肃外,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包括今浙江衢江、黄岩、杭州、余姚、江山、温州、诸暨、遂安、松阳、宁波、萧山、吴兴、遂昌,江苏常州、昆山、常熟、宜兴、吴江、太仓,上海,安徽合肥、定远,江西南昌、新昌、丰城、吉水、鄱阳,湖南长沙、平江、湘潭,福建长泰、建安,湖北公安、麻城、浠水,广西富川,云南昆明,四川成都、洪雅、夹江、仁寿等地。

11、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毛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10月13日

联系岱山陈,又联系岱山毛局长,商定星期六上午去东沙访毛氏家谱。和小王商定周五去岱山,上午七点出发。

10月14日

上午六点五十,出门骑电瓶车到车站,很快89路来。与王联系,无人接,也未见其上车。7点50到三江码头,小王随后8点15分到。乘8点30分快艇,9点到岱山。打的前往图书馆。见王馆长,地方文献部沈老师,讨得很多岱山地方文献,岱山中学校庆纪念册等。

在馆里,拍得金维映家族世系谱,邬氏族谱。发现这本邬氏家谱是新谱,里面有彩图古人像,看来应该有旧谱。联系家谱编者邬老师,说有旧家谱在图书馆,但不全。向他讨新家谱,已经送完,有机会找到给我们。谢谢老人家。

问沈老师邬家老家谱,她捧出一本,果然是。下午我们在拍。

先去枫树社区家风馆,於波驾驶员和傅馆长陪我们去。路上谈及秀山厉家,傅老师说起她老公姓童,秀山大人家,他公公是老师,上代作过伪乡长,送几个孩子赴外地读书。以后有机会采访她公公。

在枫树社区参观,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家风馆,社区张书记,主任也都来了,陪我们参观。民俗馆里有花轿等特色民俗物品。

一楼有姜家,潘家,祝家介绍,但只有姜家有谱,也是手抄本,很简单。与保管者聊了十几分钟。手抄本是他父亲所抄。

下午两点,在图书馆拍家谱,沈老师拿出七大卷的邬氏宗谱,每卷约400也,总共2800页。乖乖,小王原来以为就一本,半小时能够搞定,傻了。我们开工啦,一页一页翻拍,举着相机,又沉又重,对距咔嚓,一个小时才能完成一卷,腰酸背痛,颈椎也累,两个人轮流着拍,到下午五点,只拍得三卷。小王拍的时间挺长,特别累。

晚餐还是由傅馆长陪同在华侨吃自助餐。本来约定下午去她阿公家,没时间去了。与傅馆长聊天,她已经是副高了,文章发在上图杂志。

吃好饭,六点继续开工翻拍,完成两卷。至八点多,门卫阿公要关门,我们准备回酒店拍,带未完成的最后两卷回酒店。

与岱山财政局毛局长联系明天采访毛氏家谱事宜。约定明天上午他父亲回来酒店,然后一起去泥峙。

在酒店,灯光黯淡,且有阴影,不能完成家谱翻拍,只得等明天上午再拍。

10点多便早早入睡。太累。

10月15日

凌晨两点多,醒来发现,小王上厕所,拉肚子了,昨晚吃了螃蟹,不新鲜的三文鱼生鱼片,再加上水果,肠胃不行了。后就聊天。到四点多,昏昏入睡。醒来七点多矣。迅上十三楼自助餐厅就餐。不久,回寝室继续拍家谱。小王下楼买药。

八点多,毛梦飞老师傅和毛文杰来。访谈,毛师傅说起编家谱的起因。他很早对地方文化感兴趣。1973年,在老家泥峙的城墩,有一个砖窑厂,红色黏土质,当地有一条河流,曾经挖出上千年的贝壳碎片,说明以前是海湾。有一次,他发现土层里有石犁,石刀,石斧等磨制石器,约十多件物品,在土层一米左右深,周边还有一些石制碎片,疑似磨制的残存物,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加工点。当时也没有在意,搞不清楚是什么时候的物品,只觉得是老古董,有收藏价值。

老毛师傅,高小毕业,50年代初四十多名学生在泥峙宫门的盐工子弟小学读书,毕业后从事渔业运输船工作,从水手一直做到船长,跑了四十多年的船。今年七十七岁了。

80年代初,小孩子读初中,中学老师来访,一位汤老师是教历史,他一看这些磨制石器,就认定是新石器时期的产物,建议我交给文物部门保管。于是,他就做了一个红色的木箱,请木匠制作的,外面的油漆他自己涂刷,用绸缎把箱子的内层叠裹起来,里面放上石制器具,到定海捐赠文物部门。

那时候文物部门隶属地区文化局,在定海文化广场一带,收到捐赠的石器居,文化局出具了捐赠书,并且对毛师傅给予奖励。聘请他作为文物保护普查的志愿者。毛师傅对地方文化的兴趣更浓厚了,热心乡村的民俗文化挖掘工作如文昌宫的重建等,毛师傅还专门撰写好几首叙事诗。

退休以后,几位老朋友从事家谱工作的热情感染了他,一位是报社退休的徐老师,还有一位是毛蔚文的后人毛绳祖,他们在宁波,杭州到处寻访,积累了很多资料,并鼓励老毛师傅也能够拿起笔来,把自己家族的家谱编出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老毛师傅走亲访友,收集家族信息,全家总动员,儿子开车送他在双休日做采访调研,女儿把他的手写整理稿打字出来。经过两年的用功,终于把家谱整理出来。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看着陈年的家谱资料,繁体字又没有标点符号,光寻找阅读家族资料就花费了很大精力。

九点多,采访告一段落。毛局长自告奋勇,带我们去泥峙现场考察。在一个叫山前路的弄堂进去,就是城墩。我们观察了石器的发掘地。原先的城墩隆起地已经被削平,现在的泥土呈现黑土状,已经没了黏土的属性。窑厂也已经停止生产了。

弃车步行,来到毛蔚文先生旧居。跨过小墙门,右边就是一块民国石碑,是墓志铭,当年这块石碑是被村妇们用做洗衣板,80年代省里一位专家来考察出土石器现场,一位姓毛的学者说这块石碑也是文物。于是这块石碑被移到毛氏祠堂前。

15日下

碑文是关于毛蔚文的墓志铭,家谱中有文字。由民国文人汤浚撰文。碑文小楷撰写,文字清晰。在祠堂门墙,发现有说明,其中提到一株石榴树,有数百年历史,树就在碑棵旁边,看树梢,枝叶繁茂,树根粗大,总根部有不少分支,直径约至少有40多公分,作为石榴树,非常大了。旁边几位大嫂说,上代传下来,有几百年了。上周看过汪国华老师写的一篇文章,里面有关于国保名树木的认定,涨了不少知识。宫门村的这棵古树木应该保护起来。这棵树仍然在开花结果,我们还看到几个石榴果实,但是数量不多。

沿着山前路,翻过一个小岗墩就是山后路,毛家宗祠就在山脚下,还在翻修中,栋梁能用的,就不拆除了。本来要把地基提升一下,修得高大一些,但是瞎子一算,建议维持原高。乃作罢。

继续前行,这一地带石壁下,因为前方有巨大岩石峭壁,就在路边。站在路口,北侧是一片荒地,原来这力都是盐田,苍茫盐滩已经变成荒田,有几处芦苇丛生,还记载着海滩的历史。对面山山有大庙,当地人称五大神,因为供奉五个神祗,望东北方向,就是新道头。

沿着文昌路,我们到文昌宫参观,宫门的地名就源自文昌宫。供奉孔子,还有孟子,设文笔塔等。

不久,便乘车回高亭,毛师傅的儿子文杰开车全程接送,非常热心。

毛师傅下车,帮我们联系另一本毛氏家谱编者,希望帮我们讨一本纸质版,回家取徐家家谱,约定下午两点再见。

我们回酒店,继续拍摄邬氏宗谱,约12点,拍完一册,剩下最后一本啦,心始坦然。便下楼退房,去吃中饭。我们先到岱山图书馆,星期天上午休息,下午两点开门。我们把两本家谱放在门岗。

前行10多分钟,在一家大食堂吃中饭,小王点了冬瓜,白菜两个素菜,我点大排菜底,总共36元,小王买单。

1点多,回图书馆,在二楼自助阅览室拍邬氏家谱最后一卷,艺文篇,发现汤浚,孙振麟等人文章,皆与邬家有姻亲关系。这本家谱,岱山内容不多,更多的是嵊州郯川的资料,有几幅手绘地图,比较珍贵。

两点左右,毛师傅带徐家家谱到图书馆,毛师傅真是热线,跑来跑去,好几趟,拍完徐家家谱,送毛师傅出门,我们继续拍邬氏宗谱。两点半结束。打车前往码头乘快艇回定海。船上拿着pad完成昨天的日记撰写。

毛姓天地

--------------------------------------------------------------------------------

毛姓在大陆是第七十六大姓,在台湾毛姓则未列入前一百大姓。毛姓远祖始于西周时期。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朝后,封他的弟弟叔郑于毛地(今陕西岐山一带),建立毛国,为伯爵,史称毛伯郑或毛叔郑。他在周成王时是王朝卿士之一,担任“司空”一职,司空是三公之一,他又被称为“毛公”,毛公的后代就以“毛”为姓。因此,毛姓起源于周朝王室之姓,姬姓。

毛公的后代是毛姓的主体,此外,据某些毛氏家谱记载,毛姓还有一些人出自周朝某时期的一个王朝贵族,他被分封在毛邑(今河南宜阳一带),因此,他的子孙也以毛为姓。毛姓氏族迅速在关中和中原地区发展起来,有些人迁居到山东一带,也形成望族。秦汉以后,毛姓在西河,荥阳形成望族,后来逐渐遍布全国各地。

约在汉朝时期,一支毛姓氏族从中原迁居到江西吉州龙城(今江西吉水),其后便在这里发展。到了元朝,这支毛姓中有一些在毛太华率领下迁居云南澜沧卫。明朝时候,这支毛姓又居住到湖南湘乡,后来又迁居到湘潭三十九都(今湖南韶山),并定居下来。过了五百余年,出了改变中国历史的人物毛泽东。

--------------------------------------------------------------------------------

20世纪中国第一家——韶山毛氏家族

--------------------------------------------------------------------------------

目录:

第1章 并非高贵的渊源

11翻尽了族谱和历史,从晚清上溯到远古,可我们怎么也找不到那令人惊羡的高贵血统。

12韶山的风景如画,水秀山青,是否就是"红太阳升起地方"的仙气和龙脉?

13毛太夫人文氏慈悲为怀,不愧为一代圣母;毛顺生的平庸鄙俗,则与汉帝国开创者刘邦之父太公倒颇有相似之处。

第2章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和韶山毛氏的崛起)

21尽管毛泽东不大喜欢他,但毛顺生的经营有方,却为韶山毛氏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22韶山毛氏的崛起,竟是从毛泽东对父亲、对族长、对整个宗族的反抗和背叛开始。

23与长沙杨氏联姻,提高了韶山毛氏的地位。

24从韶山、湘乡、长沙到北京,毛泽东不但把他自己,也把整家族带出了韶山冲。

25蒋介石挖了韶山毛氏的祖坟,但毛泽东领导的红色革命斗争仍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夺了蒋的江山。

第3章 满门忠烈的红色家庭

——20世纪上半叶韶山毛氏的革命事业

31 1921年春节,毛泽东带着满脑子革命思想回家过年,没想到却从此把一个旧式农民家庭改造成了革命斗争史上红色革命家庭。

32 在中国***的革命斗争史上,毛泽东曾是一个颇为出色的***物,然而他没能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却成为哥哥革命事业的殉道者。

33 为了大哥的革命事业、也为了自己的红色理想,29岁的毛泽覃和他年仅19岁的儿子毛楚雄相继洒血沙场。

34 怀着美好的理想和坚贞的爱情,杨开慧,这位书香门地出身的大家闺秀和年轻美丽的现代新女性,毅然选择了牺牲。

35 虽然只是毛泽东的堂弟,但24岁的毛泽建却成为韶山毛氏的第一个殉道者。

第4章 中国第一家族:毛泽东时代的韶山毛氏

4 1(毛泽东的治国韬略:)凭着他那政治家的天才和诗人激情,毛泽东使一个百孔千疮的旧中国起死回生,避免了被外国列强吞并的命运。然而,把这个充满生机的泱泱大国拉到频临崩边缘、把亿万热爱他的人民赶入灾难深渊的,又正是他们原来的大救星。

42(江青的辉煌腾达:)拥有自己的心机和第一夫人的有利优势,建国后的江青在现代中国政治舞台上出尽了风头。

4 3颇有乃父风范的毛岸英本来可以继承父志,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宏图大展,便为捍卫父亲创建的国家而壮烈献身于异国他乡。

44早年的身民主折磨严重摧残了他的健康,毛岸青无法在新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挑起大梁。

4 5虽非王者之子,但凭其自身奋斗和伯父的垂青,毛远新以侄儿身份成为韶山毛氏最为耀眼的红人。

46 女以父贵,李纳、李敏,这共和国的两位"公主",都成为权重一时的人物。

47 第一家族的媳妇和"附马"们

48 韶山毛氏关系图:共和国第一家族的"皇亲国戚"们

第5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后毛泽东时代的韶山毛氏

51(巨星陨落)虽然人民不断地高呼"万岁",但83岁的毛泽东还是抛下了他热爱的人民和被他弄得满目疮痍的红色江山,驾鹤西去。

52 (江青跨台)江青虽贵为第一夫人,但毛泽东死后仅几个月,这位共和国的国母,就因恶贯满盈而被送进了监狱,最后竟落得个以丝袜上吊自缢的下场。

53昔日虽是主席身边红人,但"四人帮"跨台后,毛远新这位"佞臣",自然也成了共和国的阶下囚。

54《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毛泽东作了官方的盖棺定论,但人们对这位当世的大球星,却有着各自的看法

55心身疲惫,李纳退出政协委员,标志着韶山毛氏彻底从现代中国政治舞台上淡出

56(韶山毛氏第三代心态)韶山毛氏第三代的代表,毛新宇除了对爷爷的崇拜,还想有所作为?

尾声

61 诞生百周年庆典

62 韶山的香烟越来越旺

63 司机驾坐前的神像

64 井冈山的神话和传说

65 享受现在的好处,怀念旧日的虚荣:工农的矛盾心态

66 知识分子的口水

67 寻根——毛氏后人的韶山情结

--------------------------------------------------------------------------------

请读片断:

11翻尽了族谱和历史,从晚清上溯到远古,

可我们怎么也找不到那令人惊羡的血统

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叫做"聪明有种,富贵有根"。

不论是学富五车的大学者,还是目不识丁的村野山夫,当他们面对某个显贵要人或显赫的家族时,他们的第一个想法往往是:这人如此富贵,这家如此发达,肯定有一个很好的家世渊源。要不,就是他们的祖先必定葬了什么难得的风水宝地。

现在,我们面对的,就正是这样一位非常显赫的——不,应该说是20世纪中国最显赫的人物和家族。

这,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出身的湖南韶山毛氏家族。

然而,翻尽了族谱和历史,从晚清上溯到远古,可我们在韶山毛氏的历史长河中,怎么也找不到那令人惊羡的高贵血统。

让我们先来看看历史。

在中国众多的姓氏中,毛姓的确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

在各种中国姓氏学经典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有关毛姓起源的同样记载:

《通志·氏族略》载:"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聃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

《姓源》也说:"周文王第八子郑封于毛,《左传》周大夫毛伯是也,后因氏。"

《广韵》说:"毛亦姓,本自周武王母弟毛公,后以为氏。"

同样的记载也见于《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谱》一卷:"吾姓系出周姬,文王子毛伯之后,世为周卿,因国为氏。"

这里所引资料基本统一,即毛姓的得姓,始于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姬郑被封于毛。

如此说来,毛姓远古时还是王族的后裔。他们的得姓始祖,赫然是当年中国周朝开国之君周武王的同胞亲弟弟,名叫姬郑(《通志》以为是姬聃,这可能是误解《左传》所致)。

正是因为沾了王族的荣光,姬郑当年才无功也受禄,被封为伯爵。这在当时可是最高的级别头衔了。不但如此,他还被被授予司徒之职,并获准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半独立性的诸侯国——毛国。

当年姬郑所建立的毛国,实际上也就是周成王封给其叔父郑的这地块小采邑,其地一说在今陕西扶风,一说在今河南宜阳。

但是,姬郑也就是毛伯所建立的这个毛国,在历史上并没有起过什么大的作用和影响,因而有关它的记载也就非常少,甚至连它何时亡国、为谁所灭,也是一笔糊涂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毛国灭亡之后,它的子民为了纪念故国,便以国号作为自己的姓氏。

这便是毛姓的由来。

然而,毛姓虽古老悠久,但在以后几千年中国的漫长历史舞台上却并没有什么值得人眩耀的骄人业绩。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涌现过无数至今令人怀念的各姓优秀人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先哲之中,属于毛氏族姓的却少而又少。除了一个靠自荐起家的毛遂,研究《诗经》出名的毛亨、毛苌,被人们视为奸臣的毛延寿和清朝的学究毛奇龄外,再也数不出什么特别有名的人物。而这里面能与韶山毛氏挂得起勾来的,就更是微乎其微了。

现在,让我们再来查一查毛家的族谱。

在以宗法主义为特色的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最重视家族的荣誉。因而对记载家族历史和荣誉的族谱,也就非常非常地重视,简直视同家族的命根子。不但要经常地编篡和续修,小心翼翼地保存、收藏,而且还喜欢经常翻阅、查检,以便教育族中的后代,向外族的人眩耀。

聚居在偏远的韶山冲的韶山毛氏,同样也保存着多部这种可以用来眩耀自家荣誉的《毛氏族谱》。

在《中湘韶山毛氏族谱》的《源流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吾族派接西江,自宋工部尚书让,世居三衢。生子休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出守吉州,迎尚书让公就养,占籍吉之吉水龙城,家焉。二十一世传至伯温公,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考据西江宗人,执谱相访,实属西河嫡派。"

由此可见,韶山毛氏与远古时候的毛姓实在无法找到联系了。它们能找到的最早祖先和亲族,只是我国宋朝时期的三衢毛氏宗族中的一个名叫毛让的人。

三衢,即今浙江衢县。唐朝武德四年改原婺州信安县为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故又以三衢称衢州。宋代这里确实住居着一支毛氏家族,并产生了秀州知州毛滂、侍御史毛注、翰林学士毛友、进士学者毛晃、两浙转运使毛渐等一批比较优秀的人物,也可以算是名门望族了。至于那个名叫毛让的人,据民国时期的《江西通志》所载,应是五代末南唐朝的工部尚书。

可见,韶山毛氏最早发源于浙江三衢毛氏。

但今日湖南韶山毛氏宗族的直接祖源,则是江西吉水毛氏。

有趣的是,在《江西通志》的《氏族志》中,我们也发现有和《韶山毛氏族谱》同样的记载:江西吉水龙城毛氏确实来自衢州,他们的开基始祖就是南唐工部尚书毛让的儿子,名叫毛休。毛休是宋朝国子祭酒,因官任吉州知州,就把老父接来吉州赡养。毛让后来在吉州去世,葬在吉水龙城。毛休一家为了给父亲守墓,便在吉州吉水龙城定居下来。

吉水毛氏在历史上倒确实是一支比较著名的宗族。这个家族在宋代出了个孝子,名叫毛洵,是个进士,官任大理评事、校书郎。毛洵因父母去世,辞官回家守孝,竟因过度悲痛而死。他的事迹被载入《宋史》。这个毛洵,便是毛休的嫡系后代。谱载毛休生七子:士元、士隽、士廉、士宏、士宣、士澄、士广。其中,长子毛士元官任大理评事,二子毛士隽任冉州司,三子士廉官任严州刺史,六子毛士澄官至朝奉大夫,七子毛士广官任处州司。毛士广生子毛应全,官任殿中丞、骑都尉。吉水毛氏到明朝更出了一个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的显赫人物毛伯温,因而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而且也是当时全国毛姓中最显赫的一支。

不过,韶山毛氏与浙江三衢毛氏和江西吉水毛氏的传承关系,至今仍是一笔糊涂账。我们翻遍了各种毛氏族谱,都发现"谱中所纪,不惟往代华裔概从阙疑,即江西宋代诸宦,亦远不之溯。"(《韶山毛氏一修谱序》)

各种毛氏族谱都记载,现代显赫一时的韶山毛氏家族,它的真正有史可考的最早奠基始祖,是元朝时一个名叫毛太华的青年军人。

公元14世纪中叶,中国历史上爆发了大规模的元末农民起义——红巾军正义。当元朝统治被基本上摧垮之后,起义军内部发生纷争。为了争夺政权,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江西鄱阳湖展开大水战,闹得江西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当天下大乱之际,江西吉州府龙城县仙茶乡有一个名叫毛太华的青年农民,不甘老死蓬蒿,寂寞一生,毅然扔下手中的锄头,拾起长矛,投奔了朱元璋的队伍。明朝建立以后,毛太华又随同明朝大将傅友德、沐英统率的西征大军开往边远的云南。云南平定后,朱元璋命养子沐英世氏治滇,许多远征军人就被留下来屯驻云南,毛太华就是这批被留下来的远征军人之一。这样,毛太华便于元末明初从江西吉水来到当时的云南澜沧卫。(一说当年毛太华只是为了躲避战乱,才由江西远迁到云南的。)

据说当年毛太华屯驻云南澜沧,娶了一位当地的王姓"蛮女"为妻,并先后生了8个儿子,分别取名叫毛清一、毛清二、毛清三、毛清四、……毛清八。

毛太华虽然在这里娶妻、生子,但当年的云南澜沧卫一带,实在是太偏远荒芜了,甚至即使到了六百年后的今天,那里也仍然人烟稀少,气侯湿热,猛兽出没,是中国最偏僻落后的地方。所以后来毛太华老了,仍然忘不了内地,于是请求告老还乡。因戌边多年,立有战功,毛太华被获准调拨内地。

但不知何故,毛太华并没有回到江西吉水龙城老家,却从边远的云南澜沧卫往北迁到当时的湖南省湘乡县县城北门的绯紫桥居住,并分得了几十亩田产。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当年毛太华内迁湘乡时,除妻子外只带了大儿子毛清一和第四子毛清四,而其他几个儿子则没有同来湖南,大概仍留在云南。

毛姓的辈份排行和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一般来说,毛姓的辈份排行是由毛氏家族的族谱所规定的。根据不同的族谱,毛姓的辈份排行可能有所不同。

根据《毛氏族谱·湖南益阳卷》记载,毛姓中的“后、启、见、昌、明…”等辈份属于同一分支,属于毛氏家族的“文”字辈,具体排行如下:

1 后:属于“文”字辈,是毛氏家族的第十七代。

2 启:属于“文”字辈,是毛氏家族的第十八代。

3 见:属于“文”字辈,是毛氏家族的第十九代。

4 昌:属于“文”字辈,是毛氏家族的第二十代。

5 明:属于“文”字辈,是毛氏家族的第二十一代。

根据这份族谱的记载,这些毛氏后人属于毛遂的后代,是湖南益阳毛氏的一支。

然而,不同的毛氏族谱可能对毛姓的辈份排行有不同的规定,因此您需要查阅您家族的族谱才能确定您家族的辈份排行和起源。

关于毛姓起源的一点思考

@知足[握手]接“知足”宗亲的话题也发个言。纯学术探讨,不含任何贬低他人的用意。 耿方兄发表过什么论文?榕一无所知。在此只以个人认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