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前,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1收藏

修谱前,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第1张

要修好一次家谱,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

一、组织;

通俗说就是由谁倡议修谱,谁来组织修谱,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证修谱能顺利完成。

每一件事,都会有一个热心的提倡者,修谱也不例外。通常由

1、宗族事务的热心者居多;

2、本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

3、经济较富裕和在政界有一定影响力的族人。

有人提议之后,就会召开修谱筹备会议。参加的人员一定是在族内或当地知名的人物。

1、各房各支代表;

2、各地代表;

3、当地知名人士,从政、从商人物。

组织家谱编修委员会。

二、经费;

经费是修谱的基础和重要的保证。经费的来源是家族捐助。这是修谱的经济来源,通常都是由经济比较富裕的族人来拿出一大部分。当然少不了热心的族人先站出来捐款。

在筹集经费前,要先做一个经费预算,综合家谱新入谱人员多少、其他活动经费:寻亲,吃住行费用、修谱完成后的颁谱仪式费用等,算出经费需要大概多少。

在进行筹集后,还需要专门找人管理经费的支出,一定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完善开支计划,经手、审核,审批几道程序,定期公开明细账目,让族人放心。

三、编辑;

一般的家谱格式分为苏式和欧式,具体的要根据老谱的样式和家谱的具体情况而定的。欧式适合于房份较多,人口较多的情况。它的原则是“五世一体”,依据房份支派,将某房的某一支派五代安排为一个段落,编完了这一支,在编另一支的五代,以此类推。苏式适合于房份不多,人口较少的情况,它的原则是“一辈一辈”。从第一世起,将所有同一字辈的人先后排列,然后第二世,第三世。

编辑需要先懂格式,再懂家谱。而且这是一项非常耗费时间和记忆力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出错。所以现在,找锦秋文谱,进行编修家谱,快,质量好。完全没问题。

四、校对

家谱的校对人员必不可少,且重要非凡。校对员的认真与否直接决定了家谱的文字质量。修谱无小事,每个文字都需要认真校对,尊重家族历史。家谱校对是解决在排录过程中出现的错漏,现今家谱校对员一般为家谱编修委员会的成员,如果是通谱,则校对情况会是各支系校对各支系的相关内容。

修谱的工作每一步都必不可少,编委会要保持务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不应掺杂个人情感在其中,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修出好谱,传世家谱。

家谱的主要内容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以下摘录了一套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一、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二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三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四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五家传

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

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并荣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

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六艺文著述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

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

艺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结晶,其中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有着非常珍贵的参考和欣赏价值。但是,由于艺文著述的种类、内容繁多,而又良不齐,所以还需后人用心整理,方能使家族中的艺文精品得以流传和利用。

同时,我们在续补家谱现代艺文著述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七家谱图像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副,但一张好的、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将、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

1)老照片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2)祖先(遗像、人物画、肖像画)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先人手泽遗墨。

3)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4)故居/村庄图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祭祀共分九个仪程,即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等。各仪程演奏不同的乐章(附录)。跳文、武“八佾”舞(由64人组成的古代天子专用的舞蹈)。清乾隆七年额定地坛设文、武、乐舞生480人,执事生90人。可见当时乐舞队伍之庞大。每进行一项仪程,皇帝都要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从迎神至送神要下跪70多次、叩头200多下,历时两小时之久。如此大的活动量对帝王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所以皇帝到年迈体衰时,一般不亲诣致祭,而派遣亲王或皇子代为行礼。如清代康熙皇帝在位61年,前40年中亲诣地坛致祭26次,而后21年则全部由亲王、皇子代祭。

祭地现场的纪律要求极严。皇帝经常旨渝:陪把官员,必须虔诚整肃,不许迟到早退,不许咳嗽吐痰,不许走动喧哗,不许闲人偷觑,不许紊乱次序。否则,无论何人,一律严惩。据史料记载:清嘉庆二十四年五月甘四日,因恭修皇祗室内乾隆皇帝之神座,而派遣成亲王代行祭告礼。由于成亲王向列圣配位行“终献”礼时,亲。乱了先东后西之次序,事后被革职退居宅邱闭门思过,并罚扣半俸10年,照郡王食俸。此例可见君王对祭地礼仪之严肃认真。 祭祀结束后,按制度规定要向有关官员分赐食肉,叫“颁胙”。祭前,由太常寺负责登记造册,并发给胙单,(取肉证)至各衙门。,祭毕,各衙门持昨单各自到祭所领取。据记载:宗人府、内阁各10斤,六部、理藩院、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乐部、京[]道各7斤,太常寺蛮仪卫、詹事府、顺天府、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六科五城各5斤,翰林院、起居注、国子监、太医院、钦天监、中书科各4斤。 祭地对平民百姓并无好处,特别是大兴、宛平两县既要派驻坛户守坛,又要负担200多名厨差役夫,还要摊派祭祀所需的杂费银两。当然,对这两县的官员来说,倒是件有名有利的大好事。

殿内分别置香案、设香炉、蜡台等贡器,主殿香案北侧设贡桌,陈设酒醴、贡果、糕点、杯箸;东南侧设小贡桌,放香炉、鞭炮等乐队、乐工设东墙位置。

祭祖程序如下:

一、主持、礼宾进入岗位,做好祭祖准备,负责组织整个祭祖活动

二、祭祖者恭临殿前:祭祖团选一名代表为主祭人,带领全体陪祭人员列队进入祭祖区。

三、安氏宗亲祭祖典礼开始。全体肃立(所有祭祖人员向前跨半步,脱帽、鞠躬、肃立)。主祭人一人换装。(主祭者换红色唐装)

四、祭祀

(一)奏乐

(二)鸣炮

(三)击鼓 (击鼓十一响代表“全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安氏族人” )。

(四)鸣钟

(五)拂尘 (由执事拂尘)。

(六)上香(由四名礼宾带领众祭祖者醒香、捧香、纳香、行叩拜礼)。

(七)行三献礼(礼宾先生行礼、乐工奏乐)。

通赞:向祭者班齐,陪祭者序立主,祭者就位。

引赞:就位。

通赞:盥洗。

引赞:诣盥洗所、浴手、净巾。

通赞:参神。

引赞:诣香案前,就位、跪、上香、受爵、酹酒、祭酒、奠爵、叩首、起、复位。

通赞:进鱼米。

引赞:诣酒樽到神位前,就位、跪、上香、受爵、酹酒、祭酒、奠酒、奠爵、叩首、起、复位。

通赞:行初献礼,盥洗。

引赞:诣盥洗所,浴手、净巾、复位。

通赞:进炙肝、进割肉、进时食。

引赞:诣酒樽到。

受爵、酹酒、祭酒、叩首、起、复位。

通赞:诣神位前。

引赞:就位、跪、进馔。

通赞:读祝文。

引赞:诣香案前,跪。

通赞:读祝文。

陪通赞:叩首、起、复位。

礼通赞:行亚献,盥洗。

引赞:诣盥洗所,浴手、净巾、复位。

通赞:进炙肝、进割肉、进时食。

引赞:诣酒樽到。

通赞:诣神位前。

引赞:就位、跪、进馔、受爵、酹酒、祭酒、叩首、起、复位。

通赞:行终献礼,盥洗。

引赞:诣盥洗所,浴手、净巾、复位。

通赞:进炙肝、进割肉、进时食。

引赞:诣酒樽到。

通赞:诣神位前。

引赞:就位、跪、进馔、受爵、酹酒、祭酒、叩首、起、复位。

通赞:撤馔(此时,两位向祭生各端一碟时食回来,放在院中香案上,揖、叩首、复回原位)。

通赞:点茶(此时,两位向祭生各端一碟糕点,贡在神案两旁,叩首,复回原位)。

通赞:告礼成。

引赞:礼成。

通赞:辞神。

陪通:跪、叩首、起。

通赞:执祝生捧祝,执爵生捧爵,执杯生捧杯(均放在香案上)。

焚祝文(主祭者焚祝,并奠酒)。

引赞:各移燎位(此时,祝文捧在贡桌上,将祝文放在香炉上,用黄钱、香烛、酒礼,鸣炮)焚祝。

通赞:望燎,送神。

五、祭祖仪式结束,游宫开始。

备注:主持穿红色唐装、礼宾穿深蓝色唐装、主祭者穿红色唐装。

  逢年过节,家庭主房明间要供奉祖宗的牌位。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尊敬祖先的传统。逢年过节,后代缅怀列祖列宗的功德,让他们在天之灵和满堂儿孙一起度过节日。  在堂屋后墙正中贴上一张纸,纸上写着:X(姓氏)门祖宗之神位。还有:天地各界神灵之位。前面案子上摆上贡品:肉、馒头、水果、五谷等。贡品前摆设香炉,焚香三柱。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都要焚香祷告,请祖先保佑后代平平安安、无病无灾、幸福美满。

修谱前,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要修好一次家谱,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组织;通俗说就是由谁倡议修谱,谁来组织修谱,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证修谱能顺利完成。每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