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爷挂画挂在什么地方好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2收藏

财神爷挂画挂在什么地方好,第1张

财神爷的画像贴在家中的门上或是墙上,人们基本选择在腊月三十那天贴,以此祈求新一年里的财运和平安。

在迎接财神的时候,还需要保持家中明亮,拥有充足的光线,得到吉时到来的时候,就可以点烛上香,诚心地参拜了。而有些地方是在大年初五的凌晨迎接财神的,屋内需要保持灯火通明。

店铺中的财神爷摆放应该首先考虑其方位,而神桌也应向大门,因为大小庙宇道观,所有的神像都是面向大门的,所以方位此方位为吉位。但是不能将财神爷放在厅中神翁之内或者房间中,否则容易导致灾难发生。

注意事项

财神有两种一个是财帛星君,一个是福禄寿三星。财帛星君看起来十分富态,外貌为长须长者,身着锦衣腰系玉带,左手拿着金元宝,右手拿着卷轴,上面写着招财进宝,头戴冠帽看起来就很富裕。

在神话中他是天上的太白星,为金神。在上天的职务是掌管天下金银财帛,因此求财的人对这位神仙都很恭敬,有的生意人还会日夜上香和供奉。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点,烧香是一种信仰行为,并不存在所谓的忌讳。然而,如果因为烧香把菩萨像烧了而感到不安或担心,那么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 保持冷静: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和理智。要知道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需要过度担忧。

2 向寺庙求助:如果觉得心里不舒服,可以向寺庙的相关人员寻求帮助和建议。他们可能会提供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并指导你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3 清理现场:如果烧坏的菩萨像无法修复,应该及时清理现场,避免留下任何痕迹或影响自己的运势。但是,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信仰和文化传统,不应该过分迷信或担忧。

总之,烧香是一种信仰行为,不应该被视为一种忌讳。我们应该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来看待这种事情,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腊月三十是除夕夜,也就是新旧年的交接日,这天过去之后就代表着进入了全新的一年,这天也是受百姓们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在这天举办很多风俗,比如包饺子或者放鞭炮等,预示新的一年可以万事如意圆满幸福。

  腊月三十是除夕

 腊月三十就是除夕,也是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这天过了12点就是正月初一春节时间,所以除夕对于我们来说很是重要。腊月三十除夕有除旧迎新的意思,其中除就是除去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夕是夜晚的意思,除夕就是说在旧的一年夜晚里迎接新年的到来。除夕这天还有重要的民俗活动,如贴门神、放爆竹、吃年夜饭、守岁等。

  除夕节的由来

 每个节日的由来,都会有一些传说,比如除夕节,流传在远古传说情况下,我们的祖先曾遭到一种最凶狠的猛兽的威协。这类野兽叫"年",它捕万兽为食,来到冬季,山间食材欠缺时,还会继续闯进村子,捕食人与家畜,老百姓寝食难安。人与"年"抗争了好多年,大家发觉,年怕三种物品,红色、火花、声响。因此在冬季大家在自家门上挂上红色的桃木工板,大门口烧篝火,晚上整夜不睡,敲敲打打。这一天晚上,"年"闯入村子,看到家家户户有鲜红色和火花,听到喧天的声响,吓得跑回大山深处,从此害怕出去。夜过去,大家相互之间庆贺道贺,大伙儿锣鼓喧天,喝酒摆宴,庆贺获胜。

  除夕有哪些风俗

 1、放爆竹:

 腊月三十12点过后就开始进入新的一年了,所以在这天都会放爆竹迎接新年,在腊月三十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

 2、守岁:

 中国传统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3、给压岁钱

 腊月三十的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1、贴门神

  门神是我国自古就流传的神话人物,都传说只要贴了门神神荼和郁垒,就能庇护一家平安,吉星高照。门神像一般是分两张各贴在大门两侧,门神像有很多,但主要还是贴神荼、郁垒兄弟比较多,因为它俩是专门管鬼的,所以大鬼小鬼都不敢入门为害,因此你的家宅才能平安顺利。

  2、贴春联、贴福字

  春联也叫对联、对子等,它以简介、对偶、工整的文字描绘抒发情感,美好愿望等,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春联贴在门上,这样可以烘托节日气氛。除了贴春联还要贴福字,福是幸福、福气、福运之意,在墙壁、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贴年画

  年画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传统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4、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传统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5、守岁

  中国传统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6、放

东营民俗的特色

建国前(当时还没有成立东营市,仅指当地的村落),当地百姓多自己纺线织粗布,以青、蓝、白色为主,做成高领袄、褂、袍、大腰肥裆裤等, 有单、夹、棉之分,腰带亦为布腰带。男子上衣多为对襟,女子为右掩襟。年轻女子多穿红绿印花布衣服和撮花布衣服。冬季有外扎腰、扎裤腿的习惯。农民干活时穿自做的浅布鞋、双脸子鞋、牛鼻子鞋等,鞋底是手工纳的多层底,冬季穿棉鞋,闲居时穿“蒲窝儿”(用蒲草或苇穗编织的鞋)。袜为土布白袜或蓝袜,雨天穿满纳帮底的泥袜。秋季戴帽垫,冬春戴风帽、橹帽。年轻女子婚前多扎长辫子,婚后梳纂套网扎簪子。富有者戴耳环、手镯、戒指等, 老年妇女戴“脑带子”帽,前边饰以帽花,小孩戴挽帽或虎头帽。中年男子多戴毡帽头、三大扇帽。

  建国后,女子戴首饰之俗渐废,至“文化大革命”期间绝迹。人们多穿细布衣服,粗布衣渐少,常用布料有卡其布、条绒布。中青年男子穿中山服、国防服、学生服,穿球鞋、五眼鞋、圆口鞋、解放鞋。年轻女子穿蓝士林布上衣,女干部、女学生多穿列宁服, 着力士鞋、松紧鞋。冬季部分家境较富裕的男女着黄、黑、蓝色棉大衣。男子留分头、平头,戴八路军帽、八角帽。冬季戴解放帽或三大扇帽,围长围巾。中年妇女多留齐耳短发,青年妇女扎两条辫子,围红、绿、黄等色方头巾。老年人的服饰仍沿袭旧俗。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服饰也出现新变化。石油工人多穿蓝色棉布工作服,分单、棉两类,鞋为牛皮工鞋、橡胶雨鞋,配有雨衣。“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人多穿军服、戴军帽、着军鞋,上下一身草绿,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70年代末,时兴涤纶、涤棉、毛织品,流行灰、蓝、黑色,服装款式变化不大。男女皆穿塑料底鞋或翻牛皮鞋、布鞋,穿土布袜或线袜者渐少,穿人造纤维袜者渐多,但许多农村家庭主妇仍在新买的纤维袜上缝上一个厚实的粗布袜底,以使袜子耐磨。

东营风俗祭奠

祭奠去世的人,一年要上五次坟,出嫁的女儿带上祭品回娘家上坟,人去世后 ,还要做五齐,扶三,三十五天 ,九十九天,三年。

清明节 俗称寒食节,前两天添坟(就是给祖坟添土)之后,下午上坟,这个节气学校、机关团体有组织的给烈士扫墓、献花圈意表对故人的怀念

六月六 打下新麦子,蒸馍馍,擀面饼上坟祭祖

七月十五 亦称“鬼节”这天下午上坟祭祖

十月一 家家上坟祭祖

还有祭日 就是老人去世的那一天也要上坟

东营风俗过年

喝腊八粥、泡腊八醋预示了过年的信息。腊八粥源于佛教,相传释迦牟尼得到牧女的奶粥后,于腊八“成道”。后来僧家煮粥供佛,以示纪念。腊八粥用小米、江米、红小豆、黄米等熬制。腊八粥之美,全在粥果,有红枣、栗子、核桃仁、花生、桂圆肉等。夜半淘米煮豆、剥壳剔仁,清晨熬好,合家聚食,馈送近邻。这天还要泡“腊八醋”:将洁白肥大的蒜瓣儿浸在贮醋的小坛里,封固,以备过年蘸饺子用。从腊八到除夕的二十多天,蒜味融进醋里,使酸辣味道适中。用腊八醋蘸热水饺,蒜香喷鼻,诱人食欲。黄河口垦荒人家,家有新妇,腊八日用黄米、红枣制糕,名为“吃碗糕”。

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是除夕,次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严格讲,过年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但实际上,从农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开始,民间即已充满了浓郁的“年味”,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年才算过完。

腊月二十三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年”,从这一天开始,农村各家各户就开始筹备年货了。在东营区、利津、广饶一带,自古以来有腊月二十三祭灶辞灶的风俗。此外,在二十三前后这几天,各家各户还要来一个大扫除,东营区一带都叫“扫(音抄)屋”,扫屋的时候要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搬到院子里,把屋里旮旮旯旯全都扫个遍,干干净净迎新年。

东营各个地方都有家家户户备年货,动手做面食的习俗,因为面食的种类比较多,所以花费的时间较长,一般有类似寿桃的馍馍、花卷、绿豆包,还有的做年糕。然后,各家各户便张罗着动手炸鱼、炸肉、炸丸子、炸藕合之类的东西。

腊八过后,家家户户开始洒扫庭院,置办新衣,准备年货,在喜庆气氛中忙碌着,人称“忙年”。至春节前两三天最为繁忙,家家户户添置新碗筷;赶年集(春节前最后一个集市,最为繁华热闹),买肉、买鱼、买鞭炮、买年画;备办食品,蒸年糕、蒸馒头、炸丸子、剁馅子(饺子馅)。期间,民间所有借贷各作归还,旧时穷人多出走躲债,过年如过关,故春节又有“年关”之称。腊月二十九,忙年进入高潮,一边煮肉炸鱼,一边给亲友送年礼,贴年画,贴对联,民间有“腊月二十九,家家贴道酉(对联)的俗语。”

过年期间,东营各地还有些禁规,腊月二十五是不许打扫屋子的,因为一直流传这一天是屋的生日,不能随便打扫,不过,现在这些只是一个个人喜好的问题,年不是过去的年,但年仍然是中国年……

腊月三十,即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儿”(有时是二十九),人们洒扫庭院,贮满水缸,备足柴草,挂家谱,摆香案,并上香火。

大年三十上午,人们开始在堂屋当门挂起家谱,并摆供祭神,供奉祖先,供品包括鱼肉瓜果之类,如果条件允许,还要亲自上坟烧纸,以求得先人保佑。下午则开始张贴年画和春联,春联的内容丰富多彩,风雅者如“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腊梅无字诗”、“杏花雨沾衣欲湿,杨柳风扑面不寒”等等,经商之家则大抵会贴上“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的内容,另外还有一些像“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一冬无雪天藏玉,三春有雨地生金”之类的春联,所反映出的无不是吾乡百姓一年里最为素朴的愿望。这些春联多为家人自娱自乐而写,有时也会请人代笔,所以,在那些喜欢书法者的门前,求字者亦常常因此而络绎不绝。不过,这种情形在近年业已渐趋式微,大概是因为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太快了吧,快到连写春联的功夫也不复有,于是,家家的门边都换上了从市场上买来的、统一的春联。

下午家家户户包饺子。傍晚,饺子出锅后,各家男子到墓地上坟(也有的请老爷老嬷),请祖先回家过年。然后全家人放鞭炮,吃饺子。太阳西下,利津一带人家开始“叫明”。各家在大门口或巷首点燃芝麻秸或谷草,全家围站在火旁。老人一边拨火一边“明啊!明啊!”地叫着。当火着的最旺时,每人引着一把谷草,口中不断念着“大葫芦头,小葫芦头,银子钱往家流”、“黑小子,白小子都上俺家里来穿袄子”等语往家跑,把火把放在灶门后,再上好“拦门棍”,企盼金银财宝不往外流,在新的一年里吃穿有望。入夜即开始守岁,忌说不吉利话,男家长多坐于“家堂”(祖先的灵位)旁上香、供茶、饮酒,以示同逝去的祖先过年;女子多在包饺子、讲故事、说笑话;青年男女也有打纸牌、做小游戏、喝酒吃糖果的;全家团团圆圆,有说有笑,其乐融融。8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机的普及,除夕夜看电视,尤其是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人们守岁时的主要内容。

除夕就是人们说的年三十,东营不同的地方,时间上稍有差异,但都是在这一天,年长的长辈领着家里的老老少少,带着蒸好的各式各样的面食、酒以及鞭炮来到祖宗的坟前,通过这种方式向过世的祖辈提前拜年,告祭他们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接下来,一家人开始准备年夜饭守岁,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各户在院子里燃放鞭炮。不过,东营有些县区农村仍沿用旧俗,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意思是说,要想发大财者,鞭炮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所以新年钟声敲响时的鞭炮,前后持续约半个小时。

广饶花官、陈官一带有一习俗,各家吃完年夜饭走出家门,在自家门口燃起火堆,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团聚,祈福,孩子们放爆竹,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一活动大约持续一个小时。

垦利一带的鲁西南移民中至今仍保持着故乡的风俗。从除夕之夜开始,过年逐渐进入高潮,这时,每家门前都会横置一条长长的“拦门棍”,一方面防止鬼怪进院,另一方面要把财源运气拦在家中。锅中要放上两个馒头,用以“压锅”,以求全年都有饭吃。正月初一,邻里之间要攀比谁家起得最早,因为起得越早就意味着新的一年过得越好,所以天尚未明,相互拜年的人们就会纷至沓来,主人则会拿出家中最好的糖果和香烟迎接客人的到来。拜年首先要拜老人,但这时要问的却并非平时的客套话,而是要问:“老人家起得早吗?吃了几碗饺子?”老人就会兴致勃勃地告诉你自己起得很早、吃得很多,以示身体很硬朗之意。

鲁西南移民中有“春节五更乞长”的习俗。儿童起床后一声不响,先去紧紧抱住椿树,同时唱“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材料,俺长长了穿衣裳”。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夜交子时新年到,男家长“发纸马”,民间有“发纸马”越早越吉利、吃饺子越多越健康的说法,有的不到半夜就“发纸马”,叫“抢年过”。女家长煮饺子,儿孙放爆竹,全家在神龛前烧纸进香,叩拜“家堂”,然后共进年夜饭。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 [Page]

黎明前,各家煮饺子,放鞭炮,家庭主妇发钱粮祈祷一年的平安富足。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哪一种,大家都衷心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

在山东,大年三十这天要在大门及庭院内贴吉祥词句的春联,室内贴年画,灶间贴新灶王像,门的两侧贴门神像。

济南地区,多贴秦琼和尉迟恭敬德画像作门神。

淄博地区,大年三十凌晨开始鸣放鞭炮,黎明前全家吃水饺,饺子多素馅,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

东营地区,大年三十那天,人们洒扫庭院,驻满水缸、备足柴草,挂家谱,摆香案,下午家家户户包饺子,傍晚饺子出锅后,全家人放鞭炮,吃饺子。

典故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后还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对它恨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有个叫七郎的猎人,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他。

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原来“夕”白天不出来,太阳落山后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

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1、硬币饺子

吃饺子这件事在我国多数传统节日上都有,知名的就比如冬至、立冬等。这吃饺子一般是北方居民吃的比较多,算得上是北方居民传统节日必有的习俗,而在腊月三十这一天吃饺子,与平时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腊月三十吃饺子,要吃到带有硬币的饺子最好,吃到这样的饺子预示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过个幸福年。

2、冻梨

腊月三十是冬天时节,所以冻梨这样的水果在北方很常见,只要把梨放在屋外,立马就能给你冻住,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冻梨了。腊月三十年夜饭后吃冻梨是因为这种梨最能解酒解油腻,所以最适合在年夜饭大吃大喝后食用了,不过要记得冻梨吃之前要解冻!

3、点长寿灯

腊月三十点长寿灯是北方一种习俗,当腊月三十来临之际,每家每户都要挂上红色的大灯笼,时间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而且每晚都要把灯笼点亮,直至白天才熄灭,这样做是为了让家人延年益寿,香火不断。

4、饮屠苏酒

这个习俗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屠苏是一种药酒,喝了能强身健体,祛除身体的不正之气,这就全家老少皆可喝,最有趣的是喝屠苏酒的顺序是从小到大喝起,并非我们传统的长者先饮。

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砩希依闲《家黄鸢灸晔厮辏毒酆ㄒ蚕硖炻字郑狈降厍诔τ谐越茸拥南八祝茸拥淖鞣ㄊ窍群兔妫妥志褪呛希唤茸拥慕群徒恍骋簦虾徒挥邢嗑壑猓秩「杲蛔又狻T谀戏接泄瓿阅旮獾南肮撸鹛鸬恼痴车哪旮猓笳餍乱荒晟钐鹈勖郏讲礁摺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家谱

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财神爷挂画挂在什么地方好

财神爷的画像贴在家中的门上或是墙上,人们基本选择在腊月三十那天贴,以此祈求新一年里的财运和平安。在迎接财神的时候,还需要保持家中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