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世家公子,文采斐然,命运坎坷,病死异乡!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3收藏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世家公子,文采斐然,命运坎坷,病死异乡!,第1张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世家公子,文采斐然,命运坎坷,病死异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一起看一看。

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贵族吗他就是。

一:他是真正的贵族

真正的贵族,不是因一时侥幸而获得财富、地位的暴发户,他们一般都出自门阀,而门阀,之所以屹立千年不倒,传承的不光是人脉、财富或者地位。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精神,很显然,他就很好的继承了这种精神,并因此而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

一个人为什么要当官有的人为了养家糊口,有的人为了光耀门楣,但这些,他都不需要,因为他叫柳宗元,是世家公子,出生于河东柳氏,柳氏起源于春秋,春秋时期的鲁国,先祖就是那位“坐怀不乱”,儒家称之为“和圣”的柳下惠。

柳下惠原名展获,因封地在柳下(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一带),所以,后人以柳为姓,秦末崛起,南北朝鼎盛,到了唐朝,便已经与薛氏、裴氏一起,并称为河东三大世家。祖上代代为官,出了不少人才,在历史上很有名气的,就有北魏济阴公柳庆;南朝宋、齐宰相柳世隆;唐高宗朝宰相柳奭(念‘是’),当然,还有后来的他。

本身就很厉害,到了父亲柳镇这一辈,又跟天下十大世家之一的范阳卢氏结亲,范阳卢氏是齐国姜子牙的后裔,因封地在卢邑(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一带的)而得姓,秦末迁至范阳,到了唐朝,仅开国到唐朝中期,一百余年的时间,就留下“八相佐唐” 的佳话,一个家族,一百来年的时间就出了八位宰相,家族底蕴就雄厚如此。

在这样的家族出生、成长,养家糊口,光耀门楣,对于柳宗元,显然不是问题,他出仕的目的,就是为了拯救风雨飘摇的唐朝。

柳宗元的妻子弘农杨氏

柳宗元出生于公元773年,其时父亲柳镇在京城长安任侍御史。安史之乱后,唐朝虽然已经腐朽没落,风雨飘摇,但在这样的家庭成长,他的童年应该是非常幸福的。

公元785年,柳宗元12岁的时候,父亲从京城贬至夏口(湖北武昌),任鄂岳沔(念‘免’)都团练使判官,柳宗元才跟着父亲到了地方,见识了一些地方上的疾苦,从此,就有了深深的忧患意识,总觉得应该为天下百姓干点什么。

好在他非常聪明,公元793年,21岁的时候,便进士及第,殿试当中的前三甲,在全国举子当中脱颖而出,一时名满长安,名声大振。

眼看就要到达人生巅峰的时候,父亲柳镇去世,依制,柳宗元在家守孝三年,三年之后复出,即任秘书省校书郎,迎娶父亲生前定下的娃娃亲,弘农杨氏为妻,弘农杨氏,春秋晋国贤臣羊舌赤的后裔,先祖杨震,汉光武帝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其后产生过杨素、杨玄感,到了唐朝,已经出现十一世宰相,又是个传承千年的门阀,柳宗元更没有资格为生活发愁,剩下的,就只有追求理想,挽救大唐了。

柳宗元也相信,他的人生一定会一帆风顺,和他的先祖一样,作出名垂千古的成绩,然而,谁能想到,这一切,都被一个偶然间认识的朋友破坏了,就是这个朋友,影响了柳宗元的一生,并给他带来坎坷的命运。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

二:一个影响一生的朋友。

这个朋友同柳宗元一样,也是贵族出身,不过是个没落的贵族,说起来和刘备还有点关系,都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南北朝时期又辉煌过,不过到了唐朝,便只能到地方上担任些小官僚,无法与柳宗元相比。

不过幸运的是,他的名字叫刘禹锡,仅比柳宗元大一岁,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样有才,同时在公元793年进士及第,又同时在公元796年考中博学鸿词科,出任太子校书,帮唐德宗李适之子李诵整理书籍。

因为同年进士,同年登科,又都那么有才,都那么志趣相投,所以,柳宗元守孝期满,出任秘书省校书郎之后,刘禹锡便将柳宗元,介绍给自己的恩师,担任太子侍读,即侍候太子读书的王叔文、王伾认识。

几个人志趣相投,又同时以拯救天下为己任,所以,结下深厚的友谊。

公元805年1月,唐德宗崩,太子李诵继位,李诵继位之后,重用王叔文、王伾等,刘禹锡、柳宗元的春天也随之来临,与刘禹锡等同时出任礼部员外郎,在王叔文、王伾的领导下,大力推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二王八司马指的是唐顺宗年间革新派士大

他们的改革,主要针对宦官专权以及藩镇割据,从策略上讲,的确是拯救唐朝衰败的好方法,然而,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军权就掌握宦官手里,没有军权,他们几个文秀才能起什么作用。

推行改革仅仅三个月,到公元805年4月,宦官俱文珍等,就以唐顺宗李诵无子为名,勾结藩镇拥立广陵郡王李纯为太子;7月,请太子李纯监国;8月,逼迫唐顺宗李诵禅位给太子李纯,这一事件史称“永贞内禅”,太子李纯也因此当上了唐宪宗。

扶持一个郡王当天子,人家只用三个月,宦官、藩镇就这么厉害,连头带尾,持续180余天的“永贞革新”,至此,宣告彻底失败。

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所谓的“二王八司马”,到了承受打击报复的时候,王叔文、王伾不久病死,柳宗元、刘禹锡等永贞革新的干将呢

其时,柳宗元仅32岁,他坎坷的命运就此开始了,而这一切,能怪刘禹锡吗

《江雪》是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首人人会背的《江雪》,就是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之后写的诗,其时柳宗元事业失败,又赶上妻子病故、母亲病故,茫茫大千,只剩下柳宗元一人,他的内心得有多么孤苦,就连刘禹锡也认为,柳宗元之所以如此,全是受自己连累的,可柳宗元怪他了吗

“永贞革新”之后,柳宗元贬到邵州(山西垣曲),刘禹锡贬到播州(贵州遵义),虽然都是当刺史,也算一方诸侯,可那是什么地方啊

尤其是刘禹锡,就很伤感的说:“我,发配到边远之地没什么,只可怜我的母亲,要跟着我受苦了。”

柳宗元一听,即刻向朝廷上书,愿意跟刘禹锡换个地方,处境如此困苦之下,还能为他人考虑,朝廷感动了吗

柳宗元上书不久,朝廷果然给他俩换了地方,不过不是互换,而是,刘禹锡发配到朗州(湖南武陵),柳宗元发配到永州(湖南永州),还贬官两级,由刺史贬为司马。

原先还是一方诸侯 ,现在呢,从六品官衔,一州佐官而已,差一点,就成吏了。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

两人依依惜别,这一去就是10年, 公元815年,朝廷才想起他,当年1月,朝廷下诏,宣柳宗元进京。一个月后,当他风尘仆仆的赶到长安之后,万万没想到的是,又出事了,什么事又是刘禹锡连累了他!这回柳宗元埋怨他了吗

三:再见乃至永远不见

事情是这样的,刘禹锡比柳宗元早到长安,到长安之后,由于离开的太久,一时玩兴大起,逛到长安城南崇业坊的玄都观,写下一首著名的《玄都观观桃花》,曰: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不知何意,但传至当权者耳中,人家却认为他是讽刺,严重的讽刺,意思是朝廷用了很多无才无德的新人。唐宪宗闻言大怒,本来还想将他留在京里任职 ,可现在,依旧那么死性不改,也罢,还是到地方上去吧。

于是,给刘禹锡官升两级,打发到连州(广东连州)当个刺史,刚刚回京,喘息未定的柳宗元呢,又给稀里糊涂的打发出京,发配到柳州(广西柳州)作个刺史,哥俩可真是难兄难弟啊。

柳宗元埋怨了吗没有,做《重别梦得》,与刘禹锡依依惜别,曰:

柳宗元和刘禹锡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还表达了愿意永远跟刘禹锡做至交朋友的心意,柳宗元柳州执政之后,并不以身处江湖之远为忧,而是心系百姓,兴办学堂,兴建水利,释放奴婢等等,实施许多仁政,也因此得到一个柳柳州的美名。

处江湖之远,还心系百姓,所谓达,志不改;贫,志不改。说的就是他吧,他是一位真正的贵族,一位真正的士人。

公元818年,刘禹锡母亲病故,柳宗元多次派人吊问, 并真诚的约定,等刘禹锡扶灵回老家衡阳之后,他一定亲自赶来吊唁。

公元819年,刘禹锡回到衡阳,左等右等,却等不到柳宗元的踪影,二十年交往下来,刘禹锡深信,柳宗元不是个言而无信的人,那么,到这时候还不来,只有一个原因,柳宗元可能出事了。

就在刘禹锡忐忑不安的时候,柳州方面来信,柳宗元病故,时年仅47岁,在民间有享有极高声望的柳柳州病故,刘禹锡什么反应呢

祭柳员外文——刘禹锡

……期以中路,更申愿言。途次衡阳,云有柳使。谓复前约,忽承讣书。惊号大哭,如得狂病。良久问故,百哀攻中。涕洟迸落,魂魄震越……

惊号、狂病、百哀乃至于涕洟迸落,魂魄震越,感受一下刘禹锡的悲痛之情吧,后人无法用更好的语言表达刘禹锡此时的悲痛。

二十年来万事同的柳宗元,就这么走了,就这么再也见不着了,今后天下虽大,还哪里去找他刘禹锡的朋友啊。

当年长安一别,就成了再见,乃至永远不见,难道命运就这么残忍吗刘禹锡:

……朝晡临后,出就别次。南望桂水,哭我故人。孰云宿草,此恸何极……

一篇祭文600余字,无一字不悲痛,无一字不心酸,让人不忍猝读,在最后一封写给刘禹锡的书信当中,柳宗元将儿子柳周六,托付给好友刘禹锡,刘禹锡因此对柳宗元亡灵发誓:

柳侯祠柳宗元雕像,斯文卿相拍摄

……誓使周六,同于己子……

事实上,他也做到了,抚育、栽培柳宗元其时年仅三岁的儿子不遗余力,柳宗元的儿子柳周六,就是唐懿宗咸通四年,即公元863年,进士及第的柳告。

除此之外,刘禹锡还用心整理柳宗元的文章,用二十年的时间,整理出《柳河东集》,让柳宗元的文章大行天下,让柳宗元的名字名垂千古。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1、柳宗元被称为柳河东、河东先生、柳柳州、柳八。

2、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3、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

4、著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柳宗元《江雪》的儒家意境赏析 《江雪》作为一首受人喜爱的诗,一直是人们谈了又谈的话题。有人说,《江雪》是一首问题诗,而问题之所在,即寒江是否可以钓鱼?有人说,老翁钓的是雪不是鱼;也有人说,既不是钓鱼,也不是钓雪,根本就没有蓑笠翁垂钓,只不过是柳宗元主观想象之词;又有人说,南方的寒江仍然有鱼可钓,“寒江独钓”代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江上纵可钓鱼,此翁志岂在鱼?江上纵可钓雪,此翁志岂在雪? 原文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本诗儒学背景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父亲柳镇的品格、学识和文章对柳宗元有直接影响。柳镇深明经术,“得《诗》之群,《书》之政,《易》之直、方、大,《春秋》之惩劝,以植于内而文于外,垂声当时。”可知他信奉的是传统的儒学,但他并不是一个迂腐刻板、不达世务的儒生。《江雪》这首诗歌“得《诗》之群,《书》之政,《易》之直、方、大。”春秋笔法捆绑其诗旨,犹如千年沱茶,暗香袭人。 据永州柳学会编撰的学术期刊《永州柳学》第一期‘《江雪》写于何时何处’的学术论文介绍,《江雪》一诗乃柳宗元谪居永州所作,为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居于龙兴寺期间的诗作,柳宗元当时35岁。 诗旨 诗旨:振兴大唐国运,振兴柳世家族。 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秩一直很低。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  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战乱中,其父亲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柳镇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  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强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对功名的追求。 题解 江雪,训诂为‘将学’,面向未来的学问,什么未来?唐朝重振江山的未来,重振“吾宗”的将来。最需要注意的是:本诗中‘江雪’是镶嵌在‘独钓寒江雪’句中出现的,这就涉及《周易·坤》的第一爻“初六:履霜,坚冰至。”第二爻“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翻译为现代文:初六,阴气越来越重,看来坚冰寒冬即将来临。六二:抓住关键、掌握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要贸然实践,这样不会出现于自己不利的形势。“抓住关键之‘直’、掌握方法之‘方’、提高自己的能力之‘大’”,都与‘学’直接相关,‘不习无不利’说明人生的冬天不宜于盲目行动(习,解释为‘实践’)。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与本诗末句最直接的解释就是‘寒将学’,人生的冬天来了,就是自己面向未来春天进行充电的时候到了。 理解难点 ‘孤舟蓑笠翁’这句话,是正确理解本诗儒家意境的难点, ‘蓑笠’的解释,更是本诗的最高一面墙,达不到这个高度,本诗无解。 蓑笠,查察、诘问王朝、家族盛衰的规律。语出《诗·小雅·无羊》,是‘何蓑何笠’的简略用法。 ‘何’通‘诃’,查察或诘问之意。蓑,《毛诗序》解释为‘衰’ ,《管子·禁藏》有‘被蓑以当铠鑐(鑐xū,锁中的簧片)’; 笠,训诂为‘立’,儒家哲学意义的‘立’解释为‘立以礼成’。 我的训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顾周‘衰立’文, 独凋‘寒将学’。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固周‘衰立’文, 独雕‘酣将学’。 我的译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察衰可采微,察兴有文章。君子德不孤,棹舟关关乐。看那寒江上,红旗岁中央。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察衰可固本,察兴有德彰。君子仁不忧,棹舟渊可跃。春秋航程上,王旗岁中扬。 赏析 本文的写作手法贯彻儒家一贯的明暗两条线的原则:明线写景,暗线抒情。善易者不言易,尽在无言中。本文可看出作者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不愧是中唐时期杰出的儒家大师级人物,与其交往甚蕃的刘禹锡所作《陋室铭》相比,本文儒学的功底有过之而无不及。钓起‘寒江学’让他大白于天下,以后就不会有人间政道的寒冬,那就是儒家的大同和谐社会。 1979年,日本人前野直彬、石川忠久曾经写过一本《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选诗250首,《江雪》就是被其收录的名篇之一,两位日本教授对本诗解析道:画面上能动的事物,只有纷纷扬扬的大雪,舟上老翁的目光凝视着水面鱼漂。这是一个严峻、幽静、寒冷的世界。…这种冷冰冰的雪山和寒江,舟上老翁无疑就是孤独、失意的作者的化身,画面简直是一张心理写生画。进而推介了日本禅宗一休宗纯写的一首模仿汉诗《秋江独钓图》:清时有味是渔舟,水宿生涯伴白鸥。蒲叶芦花半零落,一竿带雨暮江秋。尽管日本教授的解读最为高妙,但仍然没有达到解读中国诗词的高水平。至于当代大陆文人,干正经事的智慧极低,不懂装懂的事却干劲冲天,犹如当代‘狡童’。 随着中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上升,中国独特的东方文化将迎来伟大的复兴,日本、西欧,尤其是美国,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研究中国文化,我不知道中国文化的复兴是由日本人还是美国人完成?不过,听说,在美国或西方国家读中国文学博士学位的人在国内更吃香。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自己的文化精髓被异族掌握并用来与本民族竞争,自己却对本国文化要不是妄自尊大、要不就妄自菲薄,如此首鼠两端而不知所措,当代文人的那双“掺掺女手,怎可缝裳?”这个是草根,什么民间文学人士的研究成果不能与大学专业教授的成果媲美,我告诉你们,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没有一个是皇家御用学者。肉食者痞,未能远谋! 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捍卫中国人对自己中国文化的解释权!我自认为是一个有自尊心的中国人,有强烈的民族情节,我为我心能安而自豪。 附录一:现代流行译文  千里的山上鸟都没有, 万里的道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 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 有个披着蓑衣的老翁, 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附录二:摘录于《永州柳学》第一期《江雪》写于何时何处翟满桂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代柳宗元这首《江雪》,千百年来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章。不仅多数唐诗选本都将它入选,而且历代画家都纷纷为之作画,企图画出它的意境。但它究竟写于何时何地并无定论,以致一些大评家和大写家或忽略不说,或任取所用。近些年名噪盈耳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写到曾国藩在衡州办团练、建湘军时,对湘江冬钓作了一番描绘,竟然将柳宗元《江雪》作为“北方风味”而顺手拈来进行南北对比,这就不能不让人深思而要切实弄出个究竟了。  柳宗元诗传世凡一百三十八题、一百六十四首。其贬谪之前作的仅有《省试观庆云图诗》、《韦道安》、《浑鸿胪宅闻歌效白苎》三首而已。这一不争的事实说明,包括《江雪》在内的大部分柳诗,都写于柳宗元被流贬后的南方。柳宗元遭贬于南方的住所,有永州和柳州两处。《江雪》写于哪一处呢?这需要进一步从内容上加以辨析。  《江雪》作为一首受人喜爱的诗,一直是人们谈了又谈的话题。以台湾地区为例,多年来专谈《江雪》的文章就有数十篇。仅1975年2月至4月间,台北《中华日报》就一连刊出了6篇相关的论文。徐公超首先撰文指出,《江雪》是一首问题诗,而问题之所在,即寒江是否可以钓鱼?于是,有人说,老翁钓的是雪不是鱼;也有人说,既不是钓鱼,也不是钓雪,根本就没有蓑笠翁垂钓,只不过是柳宗元主观想象之词;又有人说,南方的寒江仍然有鱼可钓。王鼎均则认为,“寒江独钓”代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江上纵可钓鱼,此翁志岂在鱼?江上纵可钓雪,此翁志岂在雪?这才结束了连番的笔战。  表面上看,《江雪》可以当作超然物外的静物画来读,甚至与陶渊明、王维的山水诗有相似之处。然而,诗境是心境的体现。实际上,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主动挂冠归隐、王维仕途坦顺相比,柳宗元则是因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失败,从政坛的高峰被突然摔了下来,不得已而戴罪南荒,心境自是截然不同。因而,它不仅是有否钓的问题诗,而且还是表现诗人心境的藏头诗,是苦闷与抗争的矛盾诗。将《江雪》四句诗的头一个字裁取相连,“千、万、孤、独”的苦闷悄然而出,越看越沉重。但是,寒江的独钓也在苦苦地支出撑着,“利安元元”的理想亦在静静地坚持着。此类心境在作者的《惩咎赋》、《寄许京兆孟容书》等文章中都有类似的表现,也只有作于永州的诗文中才能看到这样的心境。  就地理环境而言,永州属于南岭山地以北的长江流域,柳州则属于南岭山地以南的珠江流域。象《江雪》所描绘的那样的大雪,长江流域的地方都能见到,珠江流域的地方是没有的。况且,永州的大雪在柳宗元的文章中还确有记载,《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就载述过那样的大雪:“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按,此信写于元和八年,“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为元和二年。  柳宗元在永州谪居期间,先后有三个居所。元和元年至四年居于龙兴寺,四年至五年在法华寺构西亭以居,五年至十年定居于潇水西岸的冉溪(其号为愚溪)。永州旧城实为潇水自东向西环绕,在下游二三里处之萍岛与湘水汇合。柳宗元永州的居所,都在傍潇水而立的旧城内外数里之间。龙兴寺在旧城之中的千秋岭旁,“登高殿可以望南极,辟大门可以瞰湘流”(《永州龙兴寺东丘记》)。柳宗元职务的全衔是“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实际是不得参与政务的“闲员”,是流贬的政治“拘囚”。他来永州不及半年,与之相依为命的母亲卢氏病故,这时柳宗元在精神上又是一个打击。朝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了四次诏命,都规定“八司马”不在宽赦之例,更击破了柳宗元希冀早日复用的幻想。加之流寓异地之初,除随行的表弟卢遵、堂弟柳宗直外,几乎没有朋友与之交往,悲苦孤独之情不免达于万千。然而,也因了这样一番大苦大悲与理想矛盾的彻悟,才得以开创出了柳宗元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丰收的永州十年。  综上可知,《江雪》一诗乃柳宗元谪居永州所作,为元和二年居于龙兴寺期间的诗作。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世家公子,文采斐然,命运坎坷,病死异乡!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世家公子,文采斐然,命运坎坷,病死异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一起看一看。 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贵族吗他就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