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谁
李白
关于作者(李白生平概述)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详细生平)一、好任侠,喜纵横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因此,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李白有三个老婆,一个是许宰相的孙女,姓许。第二个,不详其姓。第三个宗宰相的孙女,姓宗。此外还有一个姓刘的。他有两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是许氏生的。子名:伯禽,小名“明月奴” ;女名:平阳 ;另一子名:天然,小名“颇黎”。李白之所以为子女取名如此,是与他家曽居碎叶有关。西亚、中亚当时盛行拜火教和明教,祀天地日月水火。
第一个老婆,是公元727年在湖北安陆经过两个朋友胡紫阳和马正公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许围师的孙女,其实也谈不上娶,就是当了个倒插门女婿。由于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篱下的滋味本来就使他非常的不爽了,哪儿还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还是抱着很负责的心态去对待的,并且从婚后得育一男一女两子这个情况来看,双方的性生活还是十分和谐的。
第一个情人,公元739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结婚12年、距第一任老婆去世一年之后,李白娶了一个姓刘的女人,为了使气氛更为轻松一点,我们可以想想一下这个女人的姿色和身材。李白带着这个女人曾经到安徽买了一套房子,但不久两人就分开了。
第二个老婆,公元745年,李白在山东任城,与一当地妇人结婚。这时候的李白刚从首都长安出来,背着一大布袋金银财宝和杜甫、高适一路取道河南商丘,并在此逗留很久。与他二人分手之后,李白自己前往泰山考取道箓,路过任城,寂寞的他结识了这位妇人,两人情投意合,当下便领了结婚证。李白的这个老婆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并且李白在山东兖州置下了大批田产,在此后他云游在外的生活中,这些田产就交给了妻子。可见,李白对该妻子十分信任,可惜的是这个妻子在他们结婚五年后,不幸亡故。
第三个老婆,公元750年,李白在河南开封结识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要说起两人的结识还颇有点浪漫的味道,说是李白酒醉梁园,诗兴大起,便挥笔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园吟》,写完了可能还找个墙角撒过尿,然后提起长衫歪歪倒到的走了。走后不久,宗氏就和仆人来到了这,看见这首诗,久久不能释怀。正好梁园的保洁员看见了,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但是人家保洁员,不擦掉是会被扣工资的。无奈,宗氏实在是被这首才华横溢的诗歌所折服了,便花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于是也就留下了这段“千金买壁”的佳话。在很多史料的记载中,都描述这个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闺秀,唉,羡慕啊。并且宗氏美女也是忠实的道教信仰者。好了,现在的这个妻子应该和李白有着共同的革命信仰和一致的文学道德情操,应该算有记载的李白的第一次爱情,注意是爱情。但是,也是可能是信仰这个东西太重要了,有时候甚至会超过爱情,公元761年,宗氏到邝山学道去了。于是,李白便又孤零零的一人了,此后便不复再娶,男人要是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后,便视天下女人如无物了。但是由于二人感情深厚,宗氏在李白从磷冤案时多次施救。得一此女为妻,足矣。
二、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马承祯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的司马承祯。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道。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己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诗。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性,虎踞龙盘,六朝宫阅历历在目。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往日之都,己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三、一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即位后,己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丰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四,赐金放还的详情: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三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
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 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 对其十分仰慕, 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 玄宗降辇步迎, “以七宝床赐食于前, 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 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 胸有成竹, 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 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职务是草拟文告, 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 利用他敏捷的诗才, 赋诗纪实 虽非记功, 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 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 同僚不胜艳羡, 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时, 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 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 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 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 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 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 笼罩着中国, 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 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朝政的腐败, 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 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 谁料就在此时, 倒被赐金放还, 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 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五、再次远游
1漫游梁宋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这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2东去吴越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静湖,往来剡溪等处,徜徉山水之中,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3探幽燕,走江南 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漂泊不定。这时国家混乱,情况一年比一年差。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以探虚实。到了幽燕之后,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形势己很危急,自己却无能为力。安史之乱前两三年,李白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仍然衣食依人,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以求帮助。 在此次漫游期间,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又娶宗氏。家庭多变,国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学道,一面企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颇多关切,虽然仍事漫游,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六、病逝途中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策发,李白避居庐山。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李白入幕后,力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他也作过自我检讨。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但未见任用,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梓潼),完全出乎意料。因为当时永王幕下的武将均巴得到了重用。事情之所以发生变故,可能与崔涣、张镐这批人的失势有关。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由于李白在海内素负盛名,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请,大家都很尊重他,并没有把他看做一个遭流放的罪人。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朝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己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纪昀,字晓岚,号春帆,晚号石云,又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世称茶星、纪河间。谥文达。
雍正二年 甲辰 1724年 1岁
六月十五日午时出生于直隶河间府献县崔尔庄(今属河北沧县)。
其时,祖父天申五十九岁,继祖母张氏四十七岁;父容舒三十八岁,母张氏二十九岁。
雍正三年 乙巳 1725年 2岁
河间、献县大饥,祖父天申捐米六千石,煮粥赈济灾民。
四月,大将军年羹尧被贬为杭州将军,岳钟琪署理川陕总督。
雍正五年 丁未 1727年 4岁
从师于交河(今属河北泊头)老儒及孺爱,开始读书写字。
雍正七年 己酉 1729年 6岁
三月,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分领西部和北部兵营,筹备出征准噶尔部。
六月,雍正帝誓师南海子。因西北即将用兵,设军机房,即此后之军机处,代替内阁。军机处制度,由大学士张廷玉拟定。
雍正九年 辛亥 1731年 8岁
四月,准噶尔部进犯吐鲁番。
雍正十年 壬子 1732年 9岁
五月十四日,祖父天申卒。
十月,岳钟琪因用兵失误,被夺公爵,削职拘禁。
雍正十一年 癸丑 1733年 10岁
二月,爱新觉罗·弘历被封为宝亲王。
夏,随侍祖母于沧州上河涯别墅。
雍正十二年 甲寅 1734年 11岁
父容舒官户部,随父进京,寓于岳钟琪虎坊桥故邸。
雍正十三年 乙卯 1735年 12岁
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驾崩,宝亲王弘历即位,次年改元乾隆。
是年,南宫(今属河北)鲍梓出任献县教谕。
乾隆元年 丙辰 1736年 13岁
三月,谕令颁《十三经》、《二十一史》于各省会及府州县学,又命将康熙帝御制《周易折中》、《性理精义》、《朱子全书》及《诗》、《书》、《春秋》各传、说,汇纂成书,存诸太学,刊示士子。
九月,举行博学鸿词科,各省督、抚共保荐一百七十六人,取中刘纶等十五人,分别授予编修、检讨、庶吉士。
乾隆二年 丁巳 1737年 14岁
是年,听史松涛先生与父容舒讲一贪官故事,后写入《滦阳消夏录》。
乾隆三年 戊午 1738年 15岁
与陈枫崖、窦鼐、刘补山、蔡季实、刘西野、李应弦、陆青来等人,同师事董邦达。
夏,返回献县,与从兄纪昭、纪易读书于崔尔庄三层楼上。
乾隆四年 己未 1739年 16岁
与东光(今属河北)李云举、霍养仲就读于北京生云精舍,师事李云举之兄李若龙。
乾隆五年 庚申 1740年 17岁
自京师还乡,准备应童子试。婚娶东光马永图之女为妻。马氏年长晓岚三岁。
乾隆六年 辛酉 1741年 18岁
正月,诏令各省督抚、学政留心采访近世“研究六经,阐明性理”之著述,随时进呈。
十二月,左都御史刘统勋奏请裁抑大学士张廷玉势力。
乾隆七年 壬戌 1742年 19岁
三月,革职侍郎方苞奉旨在三礼馆效力赎罪,分纂《周礼》已竣。后因年老多病,赏给翰林院侍讲顶戴,准其回籍。
乾隆八年 癸亥 1743年 20岁
读书于岳父马永图家,学问日进。
正月,撰《〈安阳县志〉序》。
十二月二十七日,长子汝佶生。
乾隆九年 甲子 1744年 21岁
仍就读于岳父马永图家,得见《马氏家乘》旧谱。
在河间府应科试,学使赵大鲸擢为第一名秀才。
乾隆十年 乙丑 1745年 22岁
冬,在河间应岁试。
乾隆十一年 丙寅 1746年 23岁
四月,介福由太仆寺卿迁内阁学士。介福,纪晓岚会试座师之一。
乾隆十二年 丁卯 1747年 24岁
三月,路过天津,闻有烈女张氏未嫁夫死,自溺以殉,次年作《张烈女诗》。
八月,应顺天乡试,名列第一,座师阿克敦、刘统勋,房师陈锷。从兄纪昭同年举于乡。
九月十三日,次子汝传生。
是年,结识刘统勋之子刘墉。
乾隆十三年 戊辰 1748年 25岁
参加会试,因“以经破题”,落第。
三月,清廷继续用兵于大金川。
四月,谕今岳钟琪为征剿大金川提督。
是年,与秦大士、卢文弨、张坦、周筠奚、陈筠亭、王又会、左羹塘、丁药圃、钱大昕、从兄纪昭等人结成文社,看花命酒,诗句唱和。
同年,纳侍姬郭彩符,郭时年十三。
乾隆十四年 己巳 1749年 26岁
在京师准备应礼部试。
十一月,大学士张廷玉以原官致仕。
乾隆十五年 庚午 1750年 27岁
四月十六日,母张氏卒。
乾隆十六年 辛未 1751年 28岁
在京师习制义,与田中仪、宋弼、董元度等过从甚密。
乾隆十七年 壬申 1752年 29岁
七月,与聂际茂、法南野、田中仪、宋清远(宋弼之父)聚会于宋弼家,大谈狐仙故事。
是年,聂际茂被晓岚聘为西席。
乾隆十八年 癸酉 1753年 30岁
乾隆十九年 庚午 1754年 31岁
四月三十日,会试中第二十二名,正考官为大学士陈世倌,副考官为礼部侍郎介福、内阁学士钱维城,房师孙人龙,读卷官为杨锡绂;廷对奏策,列二甲第四名,进士及第,改翰林院庶吉士。
夏,同年姜炳璋将史荣著《风雅遗音》赠与晓岚。
是年,父容舒云南姚安知府任满,回乡守母孝。
准噶尔部的阿睦尔撒纳率众来降。
戴震至京。
乾隆二十年 乙亥 1755年 32岁
与钱大昕、王昶、朱筠等折节结交戴震。晓岚聘戴震为西席。
二月,清廷两路出师,进攻达瓦齐,平定伊犁。
三月,准噶尔各部先后来降,行献俘大礼,晓岚撰《平定准噶尔赋》。
是年,父容舒刊订《景城纪氏家谱》。
编次《张为〈主客图〉》。
鲍梓因病辞去献县教谕。至此,鲍连任献县教谕七届,长达二十年,
为献县培养出五个 进士,晓岚即出其门下。
乾隆二十一年 丙子 1756年 33岁
二月,阿睦尔撒纳复叛,清军开至伊犁,阿逃往哈萨克。
夏,为戴震刊印《〈考工记〉图注》,并为之序。
秋,因纂修《热河志》,扈从热河。
乾隆二十二年 丁丑 1757年 34岁
散馆,授编修,擢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充日讲起居注官。
从兄纪昭成进士。
是年,撰《沈氏四声考》二卷,断定陆法言《切韵》“实窃据沈约而作”。
乾隆二十三年 戊寅 1758年 35岁
大考,列二等第七名,充武英殿纂修。
五月十七日,三叔容雅卒。
秋,好友田中仪卒。
乾隆二十四年 己卯 1759年 36岁
充功臣馆总纂。
正月二十日,撰《书张氏重刊〈广韵〉后》。
正月二十五日,阅《通考》所载《五音韵谱》前后二序,撰《书毛氏重刊〈说文〉后》。
二月,撰《〈沈氏四声考〉序》。
六月,《唐人试律说》由外甥马葆善缮勒成卷。
业师董邦达招饮,为晓岚作《秋林觅句图》;秋,钱塘沈朗为晓岚作小像,董邦达又为其补成《幽篁独坐图》。
七月,充山西乡试正考官。
乾隆二十五年 庚辰 1760年 37岁
充任国史馆总纂,并充会试同考官。
二月,审定史荣《风雅遗音》,自为序。
九月,复阅《唐人试律说》,重为点勘增补,重自为序。
是年,又撰《书韩致尧〈翰林集〉后》、 《书〈八唐人集〉后》,继而点阅《香奁集》。
乾隆二十六年 辛巳 1761年 38岁
以京察一等,道府记名,充庶吉士小教习、方略馆总校。
春,告假养病,天津北仓赵姓姻家请题主,奉父命前往,归宿于杨村。
十月十日,编定《庚辰集》,自为序。
乾隆二十七年 壬午 1762年 39岁
闰五月二十四日,刊刻《庚辰集》,再为序。
六月,从座师钱维城处借阅《后山集》,开始钩稽缮录。
秋,充顺天乡试同考官。
十月初八,离京赴福建学政任。
是年,删正《才调集》,点论李商隐、黄庭坚诗集,辑《唐人诗略》八卷,撰《南行杂咏》一卷。
乾隆二十八年 癸未 1763年 40岁
仍任福建学政。
十月,按试汀州。
十一月初六,补授翰林院侍读。
乾隆二十九年 甲申 1764年 41岁
夏,父容舒至福建学政官署,不久还乡。
七月三十日,完成《后山集》的钩稽缮录,撰《书〈后山集钞〉序》于福建学政署之镜烟堂,并 编定《镜烟堂十种》。
八月二十五日,父容舒卒,奔丧还乡守孝。
乾隆三十年 乙酉 1765年 42岁.
四月,宿岳父马氏家。
八月,长子汝佶中举。
乾隆三十一年 丙戌 1766年 43岁
服丧里居。
七、八月间,门人李文藻求晓岚为其父撰墓志铭。
九月二十七日,三子汝似生。
是年,续修《纪氏家谱》,撰《景城纪氏家谱序例》,又撰《〈马氏重修家乘〉序》、《〈渠阳王氏世系考〉序》、《〈河间孔氏族〉序》、《〈棠樾鲍氏宜忠堂支谱〉序》、《〈汾阳曹氏族谱〉序》等,并删正《帝京景物略》,自为二序。
乾隆三十二年 丁亥 1767年 44岁
正月,服阕赴补,补授翰林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授左春坊左庶子。又任三通馆提调兼纂修,奉诏续修《通典》、《通志》, 改订《文献通考》。
是年,删削浦起龙注《史通》,名之曰《史通削繁》。
乾隆三十三年 戊子 1788年 45岁
二月初九,补授贵州都匀知府。乾隆帝以其“学问素优,予以外任,转恐不能尽其所长,著以四品衔,仍留庶子任”。
四月十四日,乾隆帝于太和殿亲试翰林等官,晓 岚列二等十六名,授翰林院侍读学士。
六月二十五日,两淮节年提引案发,涉及晓岚姻亲卢见曾(晓岚长女嫁见曾孙荫文),将查封其家产。晓岚先为漏言传信,获罪革职。
八月,谪戍乌鲁木齐。途中过陕西,在同年谢宝树官署小住。
乾隆三十四年 己丑 1769年 46岁
到达乌鲁木齐,任戍所印务章京。
二月,朱珪出任山西布政使。
五月至十一月,门生李文藻为谒选居京师百顺胡同,多次到晓岚家问候,并为之检曝书籍。
七月,业师董邦达卒,谥文恪。
乾隆三十五年 庚寅 1770年 47岁
仍在乌鲁木齐佐助军务。
八月,从兄纪昭卒。
十二月,乾隆帝召还晓岚。
乾隆三十六年 辛卯 1771年 48岁
正月,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的重重压榨,东归祖国。
二月,治装东归,途中吟诗一百六十首,名之曰《乌鲁木齐杂诗》。三月初一,自为序。过山西,在朱珪官署留数日。
六月,至京师,同年钱大昕往候。
八月,为多次点评的《苏文忠公诗集》写序作跋。
八月初六,评阅《文心雕龙》毕。
十月初七,迎乾隆帝于密云(今属北京),立成五言三十六韵《御试土尔扈特部归顺诗》,颇得乾隆帝优奖,复授翰林院编修。
十二月,撰《〈瀛奎律髓刊误〉序》。
是年,与晓岚一别十六年未见,年已七十二岁高龄的老友聂际茂自山东长山(今山东邹平)骑驴至京师看望晓岚,令其激动不已,感赋长句。
同年,点勘《王子安集》、《韩致尧集》、《唐诗鼓吹》诸书。
乾隆三十七年 壬辰 1772年 49岁
重任庶吉士小教习。
正月初七,撰《〈史通削繁〉序》。
三月三十日,侍姬郭彩符殁。
十月,座师钱维城卒,谥文敏。
乾隆三十八年 癸巳 1773年 50岁
春,小金川叛乱起。
二月二十一日,谕令开《四库全书》馆。大学士刘统勋荐晓岚任总纂官。
五月初三,业师裘曰修卒,谥文达。
六月二十五日,座师刘纶卒,谥文定。
十月,清廷平定小金川叛乱。
十一月,补翰林院侍读。
十一月十六日,座师刘统勋卒,谥文正。
乾隆三十九年 甲午 1774年 51岁
正月,清军进兵大金川。
正月初八,乾隆帝设诗宴于重华宫,晓岚以内廷翰林被召。
三月初三,与《四库全书》总篡官陆锡熊,纂修翁方纲、朱筠、林澍藩、姚鼐、程晋芳、任大椿、周永年、钱载等三十九人,出右安门十里,至草桥,且聚于曹学闵斋中,举修禊故事。
四月,谕令武英殿所刊《四库全书》活字版定名为武英殿聚珍本。
五月十四日,因献书一百零五部,为北方藏书家 之首,蒙赐内府初印《佩文韵府》一部。
七月,奉旨编撰《四库简明书目》。
八月,谕令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规制,建文源、文渊、文津、文溯四阁,以备收藏《四库全书》。
九月,直隶盐山县民遣兄投送字贴案发,牵扯到晓岚,幸未获咎。
十二月,长子汝佶因与债家涉讼,吏部议处,降三级留任,仍令在馆办理总纂事务。
是年,纳侍姬沈明玕,沈时年十三岁。
乾隆四十年 乙未 1775年 52岁
吏部开呈翰林院侍读学士名单,本无晓岚之名。乾隆帝以其在《四库全书》馆尽心 尽力,命一并列名。
十一月,任《胜朝殉节诸臣录》总纂官。
乾隆四十一年 丙申 1776年 53岁
二月,调侍讲学士。
大金川首领索诺木降。至此,大、小金川全境荡平。
晓岚撰《平定两金川雅》、《平定两金川颂》。
夏,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成。
其后,京郊圆明园文源阁成。
六月,拟定文渊阁的人员编制。
九月,充文渊阁直阁事、日讲起居注官。
九月三十日,谕令刊印《四库全书考证》。
乾隆四十二年 丁酉 1777年 54岁
正月初四,与曹学闵、曹文埴、王昶等小聚。
三月二十四日,四库馆臣校书讹误,交部议处,晓岚等三人以特旨免。
五月二十七日,挚友戴震卒,享年五十五岁。
十月二十九日,乾隆帝赏赐四库馆臣哈蜜瓜,晓岚等一百五十四人联句谢恩。
十一月十九日,伯兄纪晫卒,享年七十二岁。
是年,京察一等。
是年,撰《翰林院侍讲寅桥刘公墓志铭》,为姻亲苏兰成 撰《交河县岁贡生友菊苏公合葬墓志铭》。
乾隆四十三年 戊戌 1778年 55岁
撰《书〈吴观察家传〉后》。
乾隆四十四年 己亥 1779年 56岁
三月,擢詹事府詹事。
四月,擢内阁学士,总理中书科。至是,始出翰林院。
十二月,四库馆应办各项书籍已全部进呈完毕。
乾隆四十五年 庚子 1780年 57岁
正月,乾隆帝南巡,晓岚撰《五巡江浙恩纶颂》。
五月,尹壮图由太仆寺少卿迁内阁学士。
六月,删削《明懿安皇后外传》。
八月,晓岚受知师、《四库全书》正总裁、文渊阁大学士程景伊卒,谥文恭。
八月十三日,乾隆帝七旬万寿庆典,晓岚撰《七旬万寿赋》。
九月,奉命与陆锡熊、陆费墀、孙士毅等领纂《历代职官表》。
冬,因校书讹误,被记过三次。
是年,应献县日华书院讲席邵玉清之请,撰《日华书院碑记》。
乾隆四十六年 辛丑 1781年 58岁
二月十六日,修成《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
三月,姻亲、山西按察使袁守诚卒(晓岚次女嫁袁守试第三子袁煦),撰《山西按察使司按察使曙海 袁公墓志铭》。
十月十六日,谕令晓岚等“详加校勘,依例改纂” 《契丹国志》。
是年,同年朱筠卒,晓岚制挽联。
乾隆四十七年 壬寅 1782年 59岁
正月,第一份《四库全书》告成,贮于文渊阁, 晓岚上《〈钦定四库全书〉告成恭进表》。
二月,以《四库全书》成,乾隆帝临幸文渊阁赐宴,并赏赉有差。
四月,调补兵部右侍郎,仍兼直阁事。改任不开 缺,晓岚创此先例。
七月,《四库全书》第二、三、四份抄成。乾隆帝命再续缮三份,分存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
七月十四日,谕令纂修《河源纪略》 ,晓岚、彭元瑞、陆锡熊、陆费墀、吴省兰、任大椿、王念孙等 皆预其役。
秋,平原(今属山东)董元度将东归,翁方纲、方昂等在城南东湖柳村崇效寺为其饯行,晓岚等亦前往与其恋别述怀。
是年,《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勒成。
乾隆四十八年 癸卯 1783年 60岁
三月,转兵部左侍郎。
六月十五日,六十寿辰。翁方纲赠《纪晓岚少司马六十寿诗》二首。
是年,为门生梁章钜祖父撰《梁天池封翁八十序》; 又为王启绪撰墓志铭。
乾隆四十九年 甲辰 1784年 61岁
二月,乾隆帝南巡出发前,以御制《济水考》寄晓岚,命其据各说经家及舆地家之说详考之,文成后复奏。
三月,充会试副考官。洪亮吉应此次会试。该房编修祥庆阅卷最迟,至四月四日方将全部试卷呈递正、副主考。晓岚奇赏洪卷,必欲置第一。监试丰润、郑澄等因得卷迟而疑之,欲移之四十名外。晓岚坚执与争,胡高望调停其事,遂置不录。晓岚在洪亮吉卷尾赋《惜春词》六首寄意,又去洪之寓所相访。
十一月二十七日,四子汝亿生。
是年,又知武会试贡举。
乾隆五十年 乙巳 1785年 62岁
正月初六,乾隆帝在乾清宫设千叟宴。晓岚以兵部侍郎赴宴,赋《乙巳正月预千叟宴恭纪八首》。
同月,授左都御史。
是年,撰《翰林院侍讲荫台王公墓志铭》、《直隶枣强县知县寓圃任公墓志铭》。
乾隆五十一年 丙午 1786年 63岁
七月二十四日,阅旧题张氏重刊《广韵》,疏所未及,再书其后。
乾隆五十二年 丁未 1787年 64岁
正月,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
四月二十日,充殿试读卷官,管鸿胪寺印钥。
五月十九日,乾隆帝因晓岚、陆锡熊、陆费墀等 所校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有引李清、钱谦益言论 未经删削,以及《黄庭坚集》有连篇累页空白未补,令晓岚、陆锡熊二人一体分赔,令陆费墀自己出资,照文渊等三阁式样罚赔。
冬,为校勘文津阁存《四库全书》,至承德避暑山庄。
是年,撰《御制题明朱载堉〈琴谱乐律全书〉 恭跋》。
乾隆五十三年 戊申 1788年 65岁
秋,为校《四库全书》复至避暑山庄。
十月,赐紫禁城骑马,充武会试正考官。
是年,王昶外迁江西布政使,离京前,晓岚邀同年夜聚,为其饯行。
《四库全书》总校官陆费墀卒于杭州西湖文澜阁。
撰《直隶广平府同知前湖北武汉黄德道蕴斋卢公墓志铭》。
乾隆五十四年 己酉 1789年 66岁
五月,为校《四库全书》,又至避暑山庄,成《滦阳消夏录》六卷。
是年,撰《户部陕西司员外郎季荀马公墓志铭》。
纳侍姬玉台,玉台时年十六岁。
乾隆五十五年 庚戌 1790年 67岁
三月十八日,遣三子汝似之妇井氏还乡致祭四叔母亡灵,共撰《祭四叔母文》。
八月十三日,乾隆帝八十寿辰,举行隆重庆典。
十一月,内阁学士尹壮图参奏案发。
是年,第三女卒,年仅十岁。
乾隆五十六年 辛亥 1791年 68岁
正月,改任左都御史,刘墉任礼部尚书。
四月二十五日,侍姬沈明玕卒,享年三十岁。
夏,跋李绶自定年谱后。
王昶邀晓岚、陆健男等至其寓小聚。
七月二十一,撰《〈如是我闻〉序》。
七月,为蒋秋吟《考具诗》作跋。
因误校扬雄《法言》,再次获咎,申饬议处。晓岚传齐原赴热河各
员,赴圆明园文源阁校书。
九月,文源阁图书全部校勘完毕。
十二月,再次将文渊阁图书细心校勘。
是年,侍姬玉台卒,享年十八岁。
乾隆五十七年 壬子 1792年 69岁
春,《四库全书》总纂官陆锡熊病死于去盛京(今辽宁沈阳)文溯阁校书的途中。
三月二日,与刘墉等在朝房值班,自拟挽联示之众人,曰: “沉浮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三月,携从侄汝伦校书于圆明园文源阁。
四月,携从侄汝伦校书于避暑山庄文津阁,并为汝伦所撰《逊斋易述》作序。
五月,上疏乾隆帝,为畿辅灾民请赈。
六月, 《槐西杂志》四卷成书,自为序。
八月,复迁礼部尚书。
乾隆五十八年 癸丑 1793年 70岁
七月二十五日,《姑妄听之》四卷成书,自为序。
是年,为德州李东圃《周易义象合纂》一书作序。
乾隆五十九年 甲寅 1794年 71岁
春,应朝鲜贡使通文馆教授金成中之请,为《李参奉诗钞》作序。
五月,因礼部迟误祈雨祭典,被罚俸两年。
七月,朝鲜冬至兼谢恩正使洪良浩到京。
冬,结识洪良浩,并为其《耳溪诗集》、《耳溪文集》作序。
是年,撰《黎君易注序》、《都察院左都御史杏浦李公合葬墓志铭》、《德宏王公合葬墓志铭》、《刘文定公配许夫人墓志铭》。
乾隆六十年 乙卯 1795年 72岁
四月初八,元配马氏夫人卒,享年七十五岁。
四月,以礼部尚书兼署左都御史。
九月初三,乾隆帝立第十五皇子颙琰为皇太子,定明年为嘉庆元年。
冬,结识朝鲜进贺副使徐有功,并为其《明皋文集》作序。
是年,领纂《八旗通志》,撰《〈月山诗集〉序》、《郭茗山诗集序》。
嘉庆元年 丙辰 1796年 73岁
正月,乾隆帝传位,自称太上皇帝,皇太子爱新觉罗·颙琰即皇帝位,改元嘉庆。
正月初五,嘉庆帝奉太上皇临幸宁寿宫星极殿,举行千叟宴。
三月初六,充会试正考官,撰《丙辰会试录序》、《会试策问五道》。
六月初一,调任兵部尚书。
七月,孙士毅卒,谥文靖,享年七十七岁。
撰《兵部尚书刘恪简公合葬墓志铭》。
九月,刑部左侍郎李封卒,为撰墓志铭。
十月十四日,调左都御史。
是年,又撰《伯兄晴湖公墓志铭》、《祭理藩院 尚书显庭留公文》、《铁冶亭玉阆峰两学士对雨图》、《题蒋秋吟〈保阳诗〉后》。
同年,朝鲜友人洪良浩之子洪熏谷至京,多次拜 望晓岚。
嘉庆二年 丁巳 1797年 74岁
六月,撰《刑部河南司员外郎前江苏按察使司按 察使检斋王公墓志铭》,为其仕途坎坷、屡遭株连受 贬而惋惜不平。
八月,迁礼部尚书。
秋,在积庆亭家赏菊,为其祖父撰《积静逸先生经义序》。
嘉庆三年 戊午 1798年 75岁
二月初八,与同人小聚城南,有诗记之。
五月,扈从避暑山庄,撰《田侯松岩诗序》。
七月,《滦阳续录》六卷成书,初十于礼部直庐自为序。
八月,扈从避暑山庄,撰《振斯张公墓志铭》、《内务府郎中黄钟姚公墓表》。
嘉庆四年 己未 1799年 76岁
正月初三,太上皇爱新觉罗·弘历驾崩,享年八十九岁。
正月初四, 褫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衔。
初八,下和珅于狱。十五日,宣布和珅二十条罪 状。十八日,赐和珅自尽。
二月,充高宗实录馆总裁。
三月,朝鲜书状官徐有闻曰:“和珅专权数十 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唯王杰、刘墉、董诰、朱珪、纪昀、铁保、玉保等诸人终不依附。”
四月,嘉庆帝诏尹壮图至京,赐给事中衔,令其回云南原籍侍母,他年再候旨来京供职。晓岚应尹壮图之请,为其母撰《尹太夫人八十寿序》,并借此为尹鸣不平。
十月初六,充武会试正考官。
十一月,朝鲜使节对刘墉、晓岚评价极高:“刚方正直推刘墉,风流儒雅推纪昀。”
是年,孙纪树馨由荫生选授刑部江西司员外郎。
戈源卒,晓岚撰《戈太仆传》。
嘉庆五年 庚申 1800年 77岁
正月,兵部尚书金士松卒,谥文简,为其撰墓志铭。
闰四月,江苏布政使方昂卒,为其撰墓志铭。
八月,《阅微草堂笔记》五种、二十四卷,编定刊行,门人北平盛时彦作序。
九月,云南迤南兵备道龚敬身卒,为其制挽联。
为朝鲜医学著作《济众新编》作序。
是年,应甲戌同年姜炳璋之孙之请,为其《诗序补义》作序。
嘉庆六年 辛酉 1801年 78岁
十月初一,撰《直隶遵化州知州鼎北李公墓表》。
十一月初八,充《大清会典》馆副总裁。
是年,又撰《〈鹤街诗稿〉序》、《鲍肯园先生小传》。
嘉庆七年 壬戌 1802年 79岁
二月初四,充京师监粜大臣。
三月初六,充会试正考官 。
是年,撰《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岸淮刘公墓志铭》、《云南迤南兵备道匏伯龚公墓志铭》。
嘉庆八年 癸亥 1803年 80岁
正月,铁保调任山东巡抚,有淄石砚寄晓岚,晓岚有诗回赠。
二月,门人蒋士铨遣专使求晓岚为赵渭川《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诗钞》作序。
春,偶见赵渭川新修《安阳县志》,赞其“体例谨严,考证详确”,欣然为之作序。
四月初二,嘉庆帝拟将乾隆帝御制诗文及续办《方略》、《纪略》等书,续缮于《四库全书》内,谕令晓岚详悉具明,开单具奏。
六月十五日,八十寿辰,嘉庆帝特命上驷院卿常贵颁赐珍品,以志祝贺。
六月,署理兵部尚书,并教习庶吉士。
七月,易县(今属河北)太平峪地宫竣工,孝淑皇后灵柩移此安葬。因办事王大臣具奏仪折内言词不妥,嘉庆帝对有关人等各予处分有差,惟对晓岚颇为谅解: “纪昀久任礼部,向来于典礼事宜尚为谙习。惟年已八旬,于各处事务不能兼顾。纪昀无庸署理兵部尚书,并革去文渊阁直阁事、教习庶吉士,仍带革职留任。”
九月,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彭元瑞卒,谥文勤,晓岚为制挽联。
十月,孝淑皇后奉安礼成,宽免日前各王大臣的处分。
是年,山东巡抚铁保疏请增设左丘明世袭五经博士,晓岚率礼部议驳。
为刘墉临王羲之帖撰书后。
嘉庆九年 甲子 1804年 81岁
十二月,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卒,谥文清。
是年,次子汝传擢滇南知州,孙树馨升任刑部陕西司郎中。
山东巡抚铁保再次上疏,另请设汉儒郑玄为五经博士,晓岚再率礼部议驳。
同年钱大昕卒。
撰《工部右侍郎斋园蒋公行状》。
嘉庆十年 乙丑 1805年 82岁
正月二十六日,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 子少保,管国子监事。
二月初四,与朱珪联辔入内阁,同赴翰林院中堂任。
二月初十,病;十三日朱珪登门探视;十四日酉时卒于北京虎坊桥阅故宅。
嘉庆帝命散秩大臣德通带领侍卫十名,往奠茶酒,赏银五百两治丧,谥文达,并亲自撰写御祭文和御赐 碑文,高度评价了晓岚的一生。
关于纪晓岚相貌和其他相关信息请参考http://wwwjixiaolancom
是 泰安清初画家李素吗?
李素(?1676),字衷淳,又字雪岩,泰安州桑家疃人。是清初著名贞臣与画家。
李素少时,正当明清鼎革之际,时局板局,烽火照天,素遂无意仕进,与诸友人结隐于泰山扇子崖下,啸傲林泉,以远世乱。据清人徐之英《子若公传》记载:“张坦、侯永锡、李素诸名辈往来西山上下,幽泉怪石之间,诗酒挥洒,一时之胜。”今传李素《西山记游》之诗,即撰作于这一时期。
抱歉完全找不到记录
清廷统治日渐稳定后,李素始幡然出山,求为世用。康熙五年(1666),李素领“丙午科”乡荐,继之又连捷次年“丁未科”会试,殿试取为三甲第二十六名(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嗣后授内阁中书,被派至吏部观政,康熙十四年(1675)授广东韶州府仁化县知县(李素任职时间据乾隆《广东通志》卷三九)。李素乃万里赴任,在县年余,为官“有惠政,吏民怀之”(《敕授文林郎仁化县知县李公雪岩碑》)。上官赏其才干,荐之于朝,清廷行取为户部员外郎。
当时正值吴三桂等三藩相继反清之际,广东为双方激烈攘夺之区。康熙十五年(1676)二月,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叛应吴三桂,纵兵四掠,韶州为尚部张星耀所残破。李素方接新命,尚未交卸仁化职事,便陷于这场突发事变之中。是年“贼首”杨摆江纠众万人,围攻县城。时城中“有把总某私与贼合,城遂陷。”(《泰安李氏家谱·李素传》),是役仁化“残害最惨”(同治《仁化县志》。按《雪岩碑》称:“值吴逆叛乱,城破。”证之《仁化志》,知破城者乃三藩部属杨摆江)。李素与一椽吏被执入狱。数日后乱兵监守稍疏,掾吏劝乘其隙遁去,李素正色叱曰:“吾不能为朝廷守土,分当死,况复为鼠窜之事乎?”(《雪岩碑》)乃慷慨待死,遂为变兵所害。
尚之信变平后,李素遗梓得归葬故里。《泰安县志》载:“李素墓,在城东桑家疃,有碑志。”所云“碑志”,即乾隆时济阳教谕柴希孟所撰《敕授文林郎仁化知县李公雪岩幕碑》,原碑毁于近世,文幸存于王次通编《岱粹续钞》中。
李素不仅是忠贞不二之直臣,而且还是一位流芳艺苑之诗画名家。赵新儒《新刻泰山小史》卷首图记云:“近数百年来,邑人以画著者,李素善画葡萄。”据李氏后裔东泉先生回忆:泰安关帝庙中旧张有雪岩葡萄之轴,惜已散失。李素之古文,今传有《朴翁诞期叙》,乃为同乡先达赵弘文八十贺诞之作,附入赵氏《光碧堂稿》中。又李东泉云:省庄三清庙旧有雪岩碑记,今已不传。
李素诗作,有《西山纪游》一诗,载于志乘中,犹行于世。其诗模山范水,空灵清丽,洵为泰山诗歌中之佳作。今附录于后,以见昔贤文采风流之一斑。
西山纪游
西山深处奇,不知何年辟?孤峰插天际,
突兀阅今昔。策马入苍峡,曲曲小径窄。
俄惊飞涛落,崖高丈许百。遥指会仙庵,
疑比藐姑射。下马憩竹林,喜悟弥天释。
须臾渡河西,乱藤萦水碛。著屐踏白云,
崎岖路转僻。行入傲来门,坐踞仙桃石。
乃见扇子崖,犹存巨灵擘。峭壁不可上,
虎牙险且剧。悬梯升绝顶,广平似安宅。
北临青桐涧,幽渺深千尺。西望仙人洞,
长锁烟霞碧。石鱼喷灵气,野鹿遗仙迹。
别寻小茅屋,清闲坐羽居。开窗峦作障,
欹枕云铺席。岩前花馥馥,溪畔鸟啧啧。
采芝茹金茎,酌泉饮琼液。任彼沧桑变,
旷然乐朝夕。但得山中趣,名利俱可掷。
(《岱览》卷十六)
附记:郢于1988年初冬尝赴桑家疃寻雪岩明府之墓,得晤其八世孙东泉先生,并观所藏思敬堂刊《李氏谱》,此为予搜访泰邑谱牒之始。其时已有草拟雪岩传稿之思,后并曾移书仁化,索其志文。于今忽忽已十年矣,而所得仅此数则耳。今应李氏之请,谨钩稽诸史,结撰小传,用附其谱牒之末焉。
李白是谁
本文2023-10-05 16:56:3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82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