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介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1收藏

施耐庵介绍,第1张

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嘉靖间出版郭勋家刻的《忠义水浒传》二十卷一百回本、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无涯刊《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署名是“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与之相近的还有明万历三十年(1602)前后容与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署名是“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

扩展资料:

施耐庵医术武功皆了得 曾制服4个手持铁棍恶霸

苏州城外灵岩山上,住着一个外地逃荒来的农夫,以种植经营茶园糊口。一日,本地一个恶霸路过,强夺茶园,毒打农夫,还赶了农夫下山。施耐庵赴苏州时,得知此事,决心打抱不平,便带这个农夫到衙门告状。

该恶霸慑于施耐庵的名气,极不情愿地将茶园还给了农夫。但从此,却对施耐庵恨之入骨。他出银两雇了4个武艺颇高的恶棍,企图暗算施耐庵。

这天,4个恶棍围截了正独自走在路上的施耐庵。一个使铁棍的恶棍首先扑上去,举棍就朝施耐庵的头顶劈,施耐庵侧身让过,双手即刻抓住了铁棍,接着飞起一脚将对方踢出一丈多远。

这时,其他3个恶棍一齐冲了上来,欲将施耐庵置于死地。而此时的施耐庵不慌不忙,将已夺到手里的这根铁棍左拨右点,上挥下捣,不一会儿,众恶棍就招架不住,纷纷败退。

施耐庵又一横棍,一扬手,阻拦了他们的退路,4个恶棍无一能够脱逃。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只好哭叫“施大人,棍下饶命”。

施耐庵见他们俯首求饶,便也罢手,朗声喝道:“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不服气可以再来。”恶棍回去向恶霸如实禀报,恶霸听后也胆战心惊,从此再也不敢在乡里寻衅。

从此,施耐庵武艺高强之名远扬。施耐庵一面专心著书,一面习武健身,一直活到74岁。

-施耐庵

人民网-施耐庵医术武功皆了得 曾制服4个手持铁棍恶霸

“苗”姓的由来是以一个城市的名称为姓。据记载,晋代大夫苗显子在苗地吃城,后代以苗为氏。又从纪氏。据记载,齐河原本是一个姓氏,但齐是一个常见的字。它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城市,老家在山西沁水下游。自金大富文学始,其族以为是世代封地,故以城名为氏。然而,它的发音是,后来它被通俗地写成的发音。此后,又分为两个姓氏,即齐,但。

姓有两个来源:

一是出自姬姓,以封地城名为姓。春秋时期,晋献公征服了翟人,公族之子虎叔身先士卒,率领晋军突破翟人的营垒,大败翟人。事后,晋献公封他为苗毅,建立郭淼,并封他为子爵,名唤妙子。他的子孙于是以封地为氏,称之为“毕”。

二是春秋时期苗万的后代。苗家是晋国的世族官员,后来被晋厉公灭了。有后代逃到楚国,楚昭王任左尹时,后代随祖姓为苗。

来源故事

姓氏的祖先:虎叔。古代春秋时期有一个晋国,其君主的后代以国为姓,代代相传。当时晋国的国君把一个族人的叔虎封在苗地,同时封他为子爵,所以国君叫妙子。后来,的后代中有一个有名的文,在晋国工作。他的儿子叫鲍,儿子叫芮,儿子叫阙,儿子叫柯,儿子叫吴,都是晋国的名人,这在《史记》中有所记载。其中,志雀和志可死后被封为爵,分别取名为“程子”和“贤子”。苗氏家业兴旺,名声大噪。晋景公在位时,家族中有苗氏三人,以智慧、口才、文章等著称。因此,支氏子孙以蜀胡为德氏始祖。

移动

毕姓始于春秋时期,是以狄姓为氏的姓氏。春秋时期,雀乡是晋国大夫胡叔的封地。到了他的儿子,他开始以易为姓。祁氏是当时晋国的公族,即姬姓后裔。当时的瑶医位于河内,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黄河以北。据《姓氏辩证》说,齐国姓姬,晋国公医在齐城饮食,故以其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的记载,齐国原姓,晋国大夫齐文圣,生儿子鲍,鲍生芮,芮生虚,虚生克,克生代,代为晋国官秘书。这个家族来自济阳和杨珊。济阳是山东省以定陶为中心的一大片地区,杨珊位于山东省金乡县西北部。王生活在济阳县,现在山东省定陶县西北。

现状

北京,上海,淮南,安徽,钦州,广西,钟祥,湖北,获鹿,河北,博爱,河南,冠县,四川,台湾省等地都有此姓。

历史上伟大的名字

智政:三国时期蜀汉的统治者。暴露坟墓,职称弱,能写,代理司史,转岗。当你在辉煌的时候,你会首先学习儒家思想。

毕爽:春秋时,他是晋国的大夫,是个人才。与智正、智毅并称“三折”。

齐雀: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她在河北,妻子恭敬。大众闻之,以其为军医。在里

王继阳县:晋惠帝时期。今天是在河南兰考线附近。蓟县:西汉时建立。现在在山东省定陶县。洋县:建于汉代。今天它在山东省金乡县的东北部。东晋至隋初,迁至江苏省淮安市。

号唐军堂:晋文公封他为中军,是因为他是礼乐大师,诗歌大师,懂兵法。

2013年5月,新浪微博认证信息为“文史和辞书学学者,江苏教育出版社前社长兼总编辑”的网友赵所生发微博称,“武松原在江湖卖艺,因武艺高受知府高权赏识做了捕快。不久高被黜,他被解职。新任知府蔡京之子蔡銎无恶不作,人称蔡虎。某日武松伏于蔡府门外,等蔡出门时冲出挥刀砍杀,己被擒,因重刑致死。百姓念其为民“打虎”,将他葬于西泠桥畔。后人立“宋义士武松之墓”碑。”

“所以说,武松打虎这个‘虎’其实是个人。”赵所生说,这些信息都是从《杭州府志》等古籍中找到的证据。他相信,作者施耐庵应该是看到了这样的材料,并对其中的几个细节加以渲染和艺术化的加工,从而成功塑造了武松这个这个梁山好汉的形象。

不过有关真实武松的身份,记者在网上也看到有不同的声音。新浪微博上认证为“光明日报《考试》杂志官方微博”的网友@光明日报考试杂志社就曾发微博称,武松的原型其实是《水浒传》作者的好友卞元亨。

并且引述了一段《卞氏家谱》的记述,以此来表明他就是“武松打虎”的原型。

对此,赵所生表示,从家谱里获得的信息可信度较低,一般为维护家族形象,难免会对先人有拔高的成分。而在文史界,对于武松的真实身份,“杭州武松除蔡虎”的这个版本还是更被大家所接受一些。

新武松打虎中的打指的是打老虎。

《武松打虎》是一个讽刺社会黑暗面的对口相声作品,作者是廉春明,是李金斗和陈涌泉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陈涌泉扮演武松,捧哏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李金斗“以一赶四”,分别扮演了酒保、老虎、猎户、县令四个角色,表演夸张搞笑又不失沉着稳健,把四个角色的特点表现得入木三分,展示出了扎实的艺术功底。幽默的故事,辛辣的讽刺,精湛的表演使《武松打虎》是成为相声中的经典之作。

扩展资料:

打老虎的镜头,用的是一只真虎。拍摄时,还坐在它背上假打了它十几分钟。

和老虎纠缠在一起的镜头用的是假老虎。

新《水浒》进行了现代化加工后,更适合当下的电视播出,但在娱乐性上也打了折扣。该剧对于没看过原著的观众,看新《水浒》也不失为一次补课的机会。

武松-基本资料

姓名:武松

绰号:行者

又名:武二、武二郎

家庭:哥哥武大郎,嫂子潘金莲

师傅:周侗(据野史:武松在少林八年学艺时得到过周侗的真传)

武松-人物原型

据考证:武松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好友卞元亨。据《卞氏家谱》记述:元末两淮盐运副使卞仕震的儿子卞元亨,家住盐城便仓,年轻时候臂力过人,那时便仓一带常有老虎出没,当地人没有敢单独出行的,有一次卞元亨一人出行,遇到老虎,赤手空拳将老虎打死。

父母双亡,不知姓名

分类:  草堂话谱

晚清十帅家谱(二)

励双杰

第二部,勉帅李兴锐《浏东六碓李氏家谱》

湖南浏阳《浏东六碓李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光绪二十七年部香堂木活字本,李兴灿等纂修,十二册。

勉帅李兴锐,有资料这样介绍:李兴锐(1827-1904),字勉林。湖南浏阳人。早年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1870年任直隶大名府知府,旋调江苏,与彭玉麟规划长江水师,修筑沿江炮台。1875年总办上海机器制造局,1885年参加查勘中越边界,后历任津梅关道、长芦盐运使、广西布政使。1900年擢江西巡抚,浚治鄱阳湖,导水人江,整顿厘捐,创设农工商局等。1902年诏行“新政”,他奏请开特科,设银行,修农政,讲武备等。1903年署闽浙总督,次年任两江总督,旋病卒,谥勤恪。

从这里看,“勉林”是他的字,再查,连《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四》都说他“字勉林”,但家谱世系记载:“兴锐,字晋初,号勉林”,应是号而并非字。修这部《浏东六碓李氏家谱》时,李兴锐尚在世,他在首序中说:“道光甲午始叙次宗谱,勒为成书,爰议嗣后每阅三十年重一修定,今又其时也。兴锐方驰驱王命,未获躬与其役”,是没有参与这次修谱,但他又说:“昨庚子冬,兴锐奉巡抚江西之命,取道里门,展修祀事”,说明在修谱的前一年,他回过一次家,参与了家族的祭祀,家族中总不至于连他的字、号都会搞错,象这样一个光祖耀宗的人物,家族是没有理由不慎重的。所以说,仅这一点,也可显示这部家谱的那么一点重要来,现正在重修《清史》,《浏阳六碓李氏家谱》略可补前人所误。

李兴锐元配萧氏,继配马氏、姚氏,但只有元配萧氏生了一儿一女,儿子昌濬的第三个女儿嫁给了同乡、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刘人熙的儿子刘瑞浺。

说到李兴锐,顺便还可以再说一下同族的李鸿球。李鸿球虽与李兴锐同族,却已在五服之外,从辈份上排,李鸿球是李兴锐的孙辈,生于光绪二十五年,修谱之时,虚岁三岁。

李鸿球,字韵清,室名海棠书屋,剑花楼。早年习经济,好收藏。去台湾前曾在北平、汉口、郑州、上海等地供职于银行及信托公司,任经理等职。后任世界书局总经理,创办大中书局,任董事长。曾居欧洲数年。著有《天涯浪迹记》、海棠书屋力学杂录/诗存》《董其昌书画年谱》、《古钱今话》、《古印综述》、《剑花楼书画录/古钱币/古印鉥/古铜镜》、《中国古兵器》、《吴佩孚年谱》等。

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在介绍该馆藏品时说:“本馆藏有中国历代钱币甚丰,计自上古原贝、骨贝、铜贝、刀币、布币、圜钱、纸钞、银锭、元宝、银洋、铜币共三万余件。其来源有各界人士捐赠者,有向收藏家价购者,政府拨交拨赠者,而民国八十三年本馆价购李鸿球先生遗藏古钱一七八三件,使本馆钱币收藏更趋完整,成为中国钱币收藏之重镇,而侪名于世界搜藏中国钱币最富的博物馆之一。本馆所藏古代钱币之中,有周代耸肩空首尖足无文大布,即为原李鸿球先生收藏中之精品。其形制为耸肩、尖足、圆档;此布币的首部有銎,是为空首。此件耸肩空首尖足无文大布是典型的春秋时代布币,属于大型布钱,形制完美,造型古朴,极具苍浑之美。”可见李鸿球藏品不但丰富,而且质量极高!

李鸿球去台湾后曾在“民国六十年”编印《旅台六碓李氏承先启后册》平装一册,台湾家谱收藏家廖庆六先生的“万万斋”有藏。这册名为《承先启后册》的家谱我没有见过,不知道是不是根据旧家谱续编的。以我的猜想,当年李鸿球匆匆忙忙离开大陆来到台湾,带上家谱的可能性比较小,待大局已定,至1971年以前,再要想得到一部家族的老家谱,几乎蜀道难,难以上青天。这个迷,以后有机会得请廖庆六先生来破了。

相比之下,咱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大陆人那可是太幸福啦。别跟我抬杠啊,我也知道1971年前后上下左右大陆人民提起家谱是谈虎色变的。可我在2003年的1月25日还是得到了这部《浏东六碓李氏家谱》,这一年的大年三十是1月31日,也就说,再过六天就要过年,给我送谱来的湖南浏阳老黄,雄纠纠气昂昂的背来五部家谱共一百零几册,结好账我要送他走,却发现火车票、汽车票啥的都是爆满,买不到了,飞到长沙的飞机票倒还有,可老黄不干,说我这次的利润也就够一张机票钱,总不能白干吧?既然到了你的地盘,你得给我想办法,可不能不管我。讹上我了。我没办法,只好四处打听,恰好有一个搞运输的朋友手下还有一个司机要到湖南醴陵送一趟货,醴陵跟浏阳不远,最后老黄是跟着那货车走的。老黄回到家,打来电话千恩万谢,说你那朋友不但白让我坐车,路上的伙食都是他招呼的,没要我钱,你得代我谢谢他。敢尽这次是净收入净利润,瞧把老黄乐的。

《近现代名人小传》上册 210 页: 李兴锐,字勉林,浏阳人,素治湘军军需,廉勤为曾国藩所赏,洊授知府,奏调直隶差遗。勉之为循吏,后赞日本使事,擢道台,历桂、赣等省藩皋。庚子擢赣,擢移粤、晋、闽督,卒于两江任。兴锐当官无赫赫名,而直实,每奉命按事,未尝代同官复掩。能饮,日尽百觞,予尝问以变法利弊,兴锐曰,此官此人变,犹不变也。至今尚思其言。

第三部,颂帅卞宝第《江都卞氏族谱》

江苏扬州、仪征《江都卞氏族谱》二十四卷首四卷,清道光十年庚寅木活字本,春田、泰徵等重修,今缺卷首一、卷四,存二十八册。

“卞”姓的家谱比较少见,2007年孔网曾出现过一部三十八册的近年新修江阴《卞氏》,原四函,因为少了二个函套,被我以较廉的价格买到。这事被江苏江阴的一位家谱收藏家知道,以为我是经过我的江苏朋友阿风才搞到手的,打电话责备阿风“人家卖国你卖省”,几乎把阿风气得吐血。这话说得极有杀伤力,基本达到了柔道红带、围棋七段的功力,但他没想过孔网是天下人的孔网,人人都可以参与,用不着别人帮忙。何况出省又非出国,既然流到了市场,只要还在中华大地上,谁藏都一样。

一般情况下,我是不收藏近几年新修的家谱的,但也有例外,其中之一是稀见姓的家谱,如果碰上也偶尔笑纳一、二部。因为在此之前我还没有《卞氏谱》入藏,得这一部江阴《卞氏》,也是聊胜于无罢了。后来才意识到江阴《卞氏》只是个先声,没多少日子,就在南京文庙得到了这部缺了二册的道光十年《江都卞氏族谱》。

上海图书馆有此本递修的同治十三年、光绪元年、光绪二十五年三部,其中光绪二十五年本有四十二册,其目录如下:“卷首一、二载忠贞世纂、卷首三初辑谱牒、卷首四徵述录,卷一荣赠录(诰命、旌奖、题赠),卷二规范录(条约、宗规、格言、宗法、宗训、家训等),卷三源流录,卷四祠墓录,卷五继美录(修谱旧序、旧例、义例、凡例、历修总目、杂记、书札、书後、後跋),卷六显著录,卷七世德录(列祖传赞铭状),卷八清芬录(贞孝节烈),卷九里居录(迁徙侨寄),卷十世守录(发祥录、衍庆录、归化录等),卷十一同宗纪略,卷十二高淳、丹徒、阳湖三族纪略,卷十三至二十七世系表。”

我所藏谱因缺卷首一,已无目录。此本所存卷首二为“忠贞世纂续编”,可知卷首一即为“忠贞世纂”;卷一与卷三合装一册,而卷二有二册,我所藏本卷三为“规范录”,卷二才为“源流录”,可知光绪本与此道光本的卷二、卷三内容对调;卷四“祠墓录”缺。余除卷数不同,内容基本相同,只不过略有增删而已。

颂帅卞宝第,字颂臣,号娱园,咸丰辛亥举人。曾先后任刑部主事,郎中、御史、府尹、直至闽浙巡抚、湖广、闽浙总督等职。《清史稿》说卞宝第“有威重,不为小谨,驺从甚盛,所至诛锄奸滑,扶植良愿,民尤感之”。有“公敬历内外,管领封疆,关于国计民生,先后政迹,昭垂国史”之名。在官廉俸外一无所受,人莫敢干以私。为地方兴学兴利。著有《方岳采风录》、《闽浙猷轩录》各一卷,《抚湘公牍》四卷,《疏稿》十二卷。今卞宝第故居犹存。

卞宝第生于道光四年,道光十年本谱纂修之时,他还不过七岁,详卷二十三中关于他的世系记载极简:“宝第,行尊,光河次子,字 ,生道光甲申十一月初九日午时。聘高氏”,唯一有价格的信息是已经给他定下了娃娃亲。而他父亲卞士云的世系记载就较详:“士云,行贤,原名荣贤,新盘公子,仪封公孙,时敏公曾孙(此亦为本家谱特色之一,从曾祖、祖、父记起,其它族人亦如此),字光河,号季青,生乾隆戊申五月十三日未时,道光癸未科进士,诰授奉直大夫,山东道监察御史,前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戊子科四川典试副使,前翰林院庶吉士。配吴氏,生乾隆辛亥九月廿四日申时,诰封宜人,例晋封恭人。生二子:宝书、宝第”。卞士云虽没有参与修谱,但谱中关于他的文篇收录了不少,仅在卷五《继美录》,就有《松泉寄光河书》及《光河覆松泉书》。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卞孝萱先生也是这于这个卞氏家族,他在邵文实《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卞孝萱教授访谈录》中说:“我出生于一个破落的书香之家,家世渊源对我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卞氏于东晋时避乱南迁,传承过程中,代有名人。远的不说,清末扬州卞氏就有‘两世开府’之称。两世指我的族祖卞士云、卞宝第两代。”只是修谱之时,他远未出世,谱中自是没有记载他的名字。不过,他曾利用光绪二十五年修本《江都卞氏族谱》做过一些研究,他说:“我还写过一篇《利用〈卞氏族谱〉解读〈黄侃日记〉——家族文化个案研究之一》……我据光绪二十五年己亥重修《江都卞氏族谱》,先编制仪征卞氏四世主要成员简表,继据族谱考出静仪之夫、卞宝第第三子卞绥昌生平,知其与静仪同年,二十二岁卒;静仪乃四川永宁道黄云鹄女。研究黄侃及读其《日记》者,多为文史后辈,对于《日记》中频繁出现而不治国学的卞昌、卞缙昌(女)、卞斌孙、卞孙、卞寿孙等人,感到茫然,我利用《卞氏族谱》,解答了人们心存已久的疑惑。”

现在想来,还有一桩极巧合的事,那天我刚到南京文庙,就接到了江苏常州家谱收藏家朱炳国先生的电话,他说已跟卞(孝萱)老通过电话,卞老同意给他主编的《家谱与地方文化》再写篇文章,言下极为开心。我才挂了电话,就看到摆在地摊上的这部《江都卞氏族谱》,因为缺了二册,摊主底气不足,并没有开出高价,稍一还价即就成交。文庙我去过也就三、四次,没买到过一部家谱,只有这一次,才把颂帅、卞教授家族的家谱捧了来,有时候想想,凡事皆有定数,不是你的,强求都是无用;是你的,她就会在那个地方等着你,别人想带都带不走。

《近现代名人小传》上册 217 页: 卞宝第,字颂臣,扬州人,以翰林御史外任监司,擢疆圻,终于闽浙总督任。宝第强毅,官台谏日,强击不避贵要。及为疆吏,颇偏听执拗,有谮建宁令者,谓其衰颓,属藩司易人,藩司谓令方壮,人言弗足信,不纳,以履历陈览曰,是必捏书者,竟撤之。及至省投谒,则一翩翩一少年。宝第大慙沮,而卒假他事劾罢之,其横若此。故人称之曰“卡(当为‘卞’字误)牛”。颇嫉李鸿章,遇海防事,辄云,此合肥老儿言,何足道。

分享:

目前来讲人们通俗的意识范围里的本国国花都是牡丹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的国色天香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颂赞不己。壮丹的栽培历史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有记载,到了唐宋,牡丹的栽培技术己有很大的发展。在唐朝,牡丹更是艳压群芳,被誉为“花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这里的长安花,就是牡丹。明朝迁都北京,在极乐寺内遍植牡丹。清朝时有一位亲王到极乐寺观赏牡丹,题匾曰:“国花寺”,可见远在清朝,壮丹就己戴上国花的桂冠。

中国的牡丹茧声世界,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还以中国牡丹的人工栽培创造新品种为例,作为“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学说”的论证材料。世界各国人民也非常珍爱牡丹,在八世纪,中国牡丹传入日本,1330年传入法国,1656年传入荷兰,1820年进入美国,至今已有20多个国家栽培中国牡丹。

牡丹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传说唐朝武则天冬日醉酒,令百花开放,唯壮丹抗旨未发,被贬洛阳。这倒使洛阳壮丹获得了“天下第一”的美称。由此也可看出,牡丹不惧*威,不畏权贵, 不为困苦逆境所折服的品性, 正与中华民族特殊气节相吻合。明朝时,山东曹州(蒲泽)的牡丹又盛极一时,而博得“牡丹之乡”的美誉。

早期:

一、隋炀帝与牡丹

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于东都洛阳天辟西苑。隋炀帝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据唐人的<海山记>记载: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在皇家园林中,大量地种植牡丹,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可见隋炀帝对牡丹的爱好。

二、杨贵妃与牡丹

杨贵妃尤好牡丹。唐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因贵妃专宠,喜爱牡丹,唐明皇也作为宠爱之物把牡丹赐给了她的哥哥。

三、武则天与牡丹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并州文水县人。

在历史上曾有武则天贬牡丹到洛阳的传说,将武则天描写成一个暴君。其实不然,她是一个极富感情的人,并县尤好牡丹。据舒元舆《牡丹赋序》说:“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则天)叹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这正说明了武则天的家乡,早就种有许多牡丹,而县品种“特异”,已超过京城的许多品种,因此,将家乡的珍稀品种移到都城来。

后来,武则于在洛阳建立武周神都时,将长安的一些牡丹带到洛阳来,是合乎常理的事。

四、欧阳修与牡丹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十,陵(今江西吉安市)人。他善散文、诗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洛阳作推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这时的洛阳城,无论民家,还是官院,植满牡丹。欧公大为感动,于是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作了详尽的考察,写成了我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

五、周师厚与牡丹

周师厚,字敦夫,鄞(今浙江省鄞县)人。宋皇祜进士,官至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周师厚于神宗熙宁三年三月路过洛阳,“精栏名圃,赏及牡丹”。元丰四年,又一次来到洛阳时,他看到李德裕的《平泉山居草木记》、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等花谱,就按照这些文字记载,在洛阳各处寻讨不同的花品,元丰五年二月写成《洛阳牡丹记》。

六、陆游与牡丹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宋代杰出的诗人、史学家、书法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他在四川作官时,曾多次春游四川彭县的丹景山及当地民间,称“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天彭之花,皆不详其所自出”,“大抵花品近百种”。后来,他著了一本《天彭牡丹谱》。

七、刘禹锡与牡丹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祖籍中山(河北定县),曾任洛阳太子宾客,又称刘宾客,唐代著名的诗人。在他众多的诗中,有许多是赞美牡丹的,其中以《赏牡丹》驰名天下: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八、卞氏大参公与牡丹

卞氏大参公,号济之,苏州枫桥人,宋代官陕西参知政事。为官清正廉洁,深得民心。宋末,元人入侵,南宋败亡,乃隐退姑苏城,后来为避世乱,全家迁至盐城东溟镇(今便仓镇),并携红、白两株牡丹栽于家中。这就是现在的“枯枝牡丹”。

据《盐城县志》、《卞氏家谱》记载:“卞氏始祖向取二色牡丹之意,而在植花明志,取红者,以示报国赤诚忠心;取其白者,以示为官清正廉洁。”

九、宋单父与牡丹

宋单父,字仲儒,唐开元时,洛阳人,植牡丹名家,尝植牡丹千种,红白斗色。被皇上召至骊山,植牡丹万株,其品种名不相同。皇上赐金千两,宫迁人皆称他为花师。

十、达尔文与牡丹

查理达尔文,英国的博物学家,进化论者,他曾对中国牡丹的演化过程作了认真的研究,并把中国以人工培育牡丹的例证写入他的巨著《物种起源》里,作为他生物进化论学说的论据。

十一、慈禧与牡丹

慈禧,清代皇后,自幼受民族传繁育 文化的薰陶,非常喜欢牡丹。在故宫御花园和其他园林园中种了许多牡丹,就在她“垂帘听政”时曾将牡丹定为国花,并于颐和园修筑国花台。

十二、花木兰与牡丹

花木兰,相传隋唐时延安花源村人,她是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以抗敌御边,替父从军而留芳千古。她在“壮士十年归”时,路过洛阳、长安,看到当地农家种了许多美丽的牡丹,于是将种子采集后,亲手种于万花山上。她的家乡就在万花山下。

十三、蒲松龄与牡丹

蒲松龄,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善于用“鬼神”小说来揭露现实的阴暗面,辑成《聊斋志异》一书。文笔流畅,寓意深长,其中有以牡丹为题材的两篇小说《葛巾》和《香玉》,以花写仙,以仙喻人,文章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史料性。

十四、周家琪与牡丹

周家琪,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牡丹专家,北京林学院花卉教研组主任,毕生致力于牡丹的研究工作,他所主持的“牡丹芍药花型研究”课题获林业部科成果二等奖。

他1986年逝世后,由北京林学院园林系牡丹研究小组刘淑敏、王莲英、吴涤新、秦魁杰等同志,将其生前研究成果整理出书,书名《牡丹》,为中国牡丹的研究写了光辉的一页。

十五、喻衡与牡丹

喻衡,中国当代牡丹专家,现为山东农业大学教授,致力于中国牡丹,主要是菏泽牡丹与洛阳牡丹的研究工作,并亲自考察过江浙一带。著有《曹州牡丹》、《菏泽牡丹》、《牡丹花》等专著。

十六、翟树勋与牡丹

翟树勋,河南园艺家,牡丹专家,荥阳人,曾任洛阳市政协委员,河南省园艺学会事理,洛阳市牡丹公园工程师。他为洛阳牡丹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从事牡丹的栽培和研究工作,对牡丹品种了如指掌。在他晚年,因眼疾,视力减退,但他仍赁着以往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只要用手摸一下牡丹的叶子或芽子,便知道是何品种他熟知200多个品种,被同行誉为“当代的活牡丹谱”。

牡丹别称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又有洛阳花,富贵花和“花中之王”之美称。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以色丹者为佳,虽结子而根生苗,故谓之牡丹。” 牡丹为毛莨科芍药属落叶小灌木,有三十多种。现代庭园种植的牡丹均为原始牡丹演化和杂交而来。 牡丹五彩缤纷,雍容华贵,被誉为国色天香,是花中之王。我国人民把牡丹看作是人类和平、幸福、繁华与富足的象征。牡丹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有相当重要的药用价值,牡丹根和皮均是名贵的中药材。 菏泽古种曹州,素“雄峙列郡”,“一大都会”之誉。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史不绝书。 曹州牡丹种植有数百年历史。宋时牡丹以洛阳为多,自明开始种植中心已移至曹州。发展至今菏泽已有几百个牡丹品种,数千亩牡丹田,每年谷雨前后,曹州牡丹连阡接陌,艳若蒸霞,蔚为壮观,堪称中华之最。

但现今却迟迟没有发布具体有关国花的确立信息牡丹于是成为人们心中的通俗所指

施耐庵介绍

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