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龙的存在吗?
龙的古书记载
●五龙与绿衣神人
清代〔叶县志杂记〕说到,在公元一五○三年的河南叶县,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明弘治十六年,五龙挂于城北十里,久之坠地,蜿蜓不能起。有绿衣神人自空降龙皆绕之,须臾云寡晦冥,逐失所在城北方向的空中出现了五条龙,后来五龙一起坠落到地上,似乎无力飞走。这时又从空中降下来一个绿衣神人,五龙围绕在神人身旁,忽然天昏地暗,云起雾涌,五龙与神人就没了综影。
●白龙与紫衣之神
这个故事与叶县的相类似,发生在公元一五八八年九月的浙江平湖,见于清代〔嘉兴府志,祥异志〕:
平湖县有白化腾海上,红光半天。修撰沈懋孝,兄龙首半垂,两角闻有金冠紫衣之神,仗剑而立,长尺余。龙吐颔下珠光,团罔大如斗。
此事的目击者,是在朝中任编修官(史官)的沈懋孝。他看到海空出现白龙,放射出的光芒映红了半边天。龙首两角之间,还站看一个戴金冠的紫衣神人,身高不过三十多原米,手中握看剑一样的物体。龙首下显出一团明亮的珠光,圆圆的,形状像斗一样大小。
●黄浦江畔见白龙
在上海松江县的黄浦江畔公元一六零八年七月,也出现过平湖那样的龙,龙首上也有神人。
只是晚出二十年。见于清代〔松江府从祥异志〕:
万历三十六年六月,白龙凡于黄浦龙华港,龙首有神立其上。
●龙降温明殿
〔后汉书五行志〕写道:
此句在清代〔洛阳县志,仟异志〕中引作黑如车盖隆起,奋迅五色,敕〔后汉书〕更明确。
灵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迅,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龙。
灵帝即东汉皇帝刘宏,光和是他在位时所用的年号之一,光和元年六月丁丑,即公元一七八年七月一日。东汉都城在今河南洛阳市近郊,温明殿或许就是皇帝陛下的寝宫吧。在温明殿的东院,从空中坠下一个巨大的黑色物体,像圆形的车伞一样,身子在快速的旋转中显露出五色光芒,虽有头,但无足,不见尾,似龙非龙,长达二十余米。
●〔元史五行志〕云:至元二十七年七月,益都临胸县有龙见于龙山,巨石重千斤,浮空而起。
至元二十七年。临胸县在今山东省。龙山出现了龙,可惜不知它的模样如何。它的到来,竟能使千斤巨石浮空而起。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黄龙出现在武阳赤水,逗留九天后离去, 当时曾为此建庙立碑。
●东晋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有一黑一白两条龙,出现在 龙山。燕王亲率朝臣,在距离龙200多步的地方,举行了 祭祀活动。
●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中,还不时发现有关龙的记录。据《临安府志》记载,崇祯四年(西元1631年)云南石屏县东南的异龙湖中发 现巨龙,「须爪鳞甲毕露,大数围,长数十丈」龙山和异龙湖中 出现龙,可能不止一次。不然它不会有「龙山」和「异龙湖」之 称 !
●《唐年补录》记载,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龙坠在桐城县境内, 因喉部有伤,当场死去。龙全长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占一半。 尾呈扁平状。它的鳞片跟鱼差不多,头上有双角,口须长达两丈 ,腹下有足,足上有红膜。
●郎瑛《七修类稿》记载,明代成化末年,广东新会县海滩上 坠落一条龙,被渔民活活打死。此龙约一人高,身长数十丈,酷似画中龙,只有腹部呈红色。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太白湖边发现一条龙,巨鳞长须,腹白背青,背上有鳍,头上耸起高高的双角,在几里之外都能闻到腥味。当地群众用席子遮盖它的身体,官府还派人亲自祭祀。一夜雷雨过后,龙消失了。它卧过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沟。
●《永平府志》记载,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龙降落在滦河下游的乐亭县境内,蝇蚋遍体。当地群众为它搭棚以遮蔽阳光,并不断用水泼洒它的身体。三天后,在-场大雷雨中,龙离开了原地。
●西元1944年8月,松花江南沿的扶余县陈家围子村后,数百人围观一条趴在沙滩上的黑龙。据仍然健在的目击者任殿元说,该龙长约20多公尺。这个动物外形像四脚蛇,脸形和画上的龙差不多,长着七八根又粗又硬的长须,身子的前半部份直径约一公尺多。四个爪子深深扎进沙滩里。它全身都是鳞片,形状像鳄鱼鳞。任殿元至今仍满腹疑团,那条巨型动物为什么长得那么像画上的龙?
●1953年夏天,豫东某地降落一条不明动物,不少好事者徒步数里前往观看。据目击者所描述的形状,这东西像一条巨大的鲨鱼。它的腥味招来很多苍蝇。这鱼应是生活在深海的稀有鱼类,至于为什么会由天而降,似乎可以和龙坠落的原因产生关联。
●(后汉书五行志〕:龙降温明殿
此句在清代〔洛阳县志,仟异志〕中引作黑如车盖隆起,奋迅五色,敕〔后汉书〕更明确。
灵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迅,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龙。
灵帝即东汉皇帝刘宏,光和是他在位时所用的年号之一,光和元年六月丁丑,即公元一七八年七月一日。东汉都城在今河南洛阳市近郊,温明殿或许就是皇帝陛下的寝宫吧。在温明殿的东院,从空中坠下一个巨大的黑色物体,像圆形的车伞一样,身子在快速的旋转中显露出五色光芒,虽有头,但无足,不见尾,似龙非龙,长达二十余米。
●〔元史五行志〕云:至元二十七年七月,益都临胸县有龙见于龙山,巨石重千斤,浮空而起。
至元二十七年。临胸县在今山东省。龙山出现了龙,可惜不知它的模样如何。它的到来,竟能使千斤巨石浮空而起。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黄龙出现在武阳赤水,逗留九天后离去, 当时曾为此建庙立碑。
●东晋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有一黑一白两条龙,出现在 龙山。燕王亲率朝臣,在距离龙200多步的地方,举行了 祭祀活动。
●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中,还不时发现有关龙的记录。据《临安府志》记载,崇祯四年(西元1631年)云南石屏县东南的异龙湖中发 现巨龙,「须爪鳞甲毕露,大数围,长数十丈」龙山和异龙湖中 出现龙,可能不止一次。不然它不会有「龙山」和「异龙湖」之 称 !
●《唐年补录》记载,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龙坠在桐城县境内, 因喉部有伤,当场死去。龙全长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占一半。 尾呈扁平状。它的鳞片跟鱼差不多,头上有双角,口须长达两丈 ,腹下有足,足上有红膜。
●郎瑛《七修类稿》记载,明代成化末年,广东新会县海滩上 坠落一条龙,被渔民活活打死。此龙约一人高,身长数十丈,酷似画中龙,只有腹部呈红色。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太白湖边发现一条龙,巨鳞长须,腹白背青,背上有鳍,头上耸起高高的双角,在几里之外都能闻到腥味。当地群众用席子遮盖它的身体,官府还派人亲自祭祀。一夜雷雨过后,龙消失了。它卧过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沟。
●《永平府志》记载,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龙降落在滦河下游的乐亭县境内,蝇蚋遍体。当地群众为它搭棚以遮蔽阳光,并不断用水泼洒它的身体。三天后,在-场大雷雨中,龙离开了原地。
●西元1944年8月,松花江南沿的扶余县陈家围子村后,数百人围观一条趴在沙滩上的黑龙。据仍然健在的目击者任殿元说,该龙长约20多公尺。这个动物外形像四脚蛇,脸形和画上的龙差不多,长着七八根又粗又硬的长须,身子的前半部份直径约一公尺多。四个爪子深深扎进沙滩里。它全身都是鳞片,形状像鳄鱼鳞。任殿元至今仍满腹疑团,那条巨型动物为什么长得那么像画上的龙?
●1953年夏天,豫东某地降落一条不明动物,不少好事者徒步数里前往观看。据目击者所描述的形状,这东西像一条巨大的鲨鱼。它的腥味招来很多苍蝇。这鱼应是生活在深海的稀有鱼类,至于为什么会由天而降,似乎可以和龙坠落的原因产生关联。
▲清光绪三十四年刘建封考察长白灵光塔时记录到“龙岗双龙”的消息,特转述如下:
塔甸于祥鳞云:光绪丁末年五月间,日夕大雨,忽见双龙跃于龙岗,旋自西南陡起狂风,吹出无数黄云,直奔白山而去。 “塔甸”,据称是今长白镇,“龙岗”系今塔山;光绪丁未年即1907年。于祥鳞说看见两条龙腾空直奔长白山而去,伴随着狂风黄云。
倘若于祥麟一人之言不足为信的话,那么,1995年3月22日下午4点钟左右,抚松县城许多人目睹天上之龙则令人难以解释了。
这天下午4点左右,抚松县城西江公园一带有工人、干部等20多人忽然发现西山上空出现一条“龙”。 通身为金红色,龙眼龙须;龙鳞等情晰可见,头朝东南,尾朝东北。发现者大为惊讶,奔走相告,等有人通知记者摄相,“龙”已离去,实在遗憾。
抚松“金龙”发现人数众多,“龙”在空中滞留二十多分钟,这个现象,使人迷惑不解。远离抚松县城东几十公里的北岗大顶子村,正在参场干活的参农们也发现并清晰地观看了“金龙”这一奇迹。
有人认为,可能是云形成了龙形。但几十名亲眼 看见“金龙”的群众坚决否认“云”之说,理由是当时天空万里无云,怎么会单独有一“龙形云”况且龙头、龙目、龙须、龙鳞、龙身、龙尾,均清清楚楚,决非云彩所能构成。
▲摘自《清史稿》
●顺治六年十一月,仪征有四龙见于西南。
●十一年,涞水县兴云寺梁上有蛇,身具五彩,十日后变为白色;六月十五日,狂风骤雨,霹雳不绝,殿中若有龙,及霁,蛇乃不见。
●康熙元年七月二十九日,嘉兴二龙起海中,赤龙在前,青龙在后,鳞甲发火,过紫家埭,倒屋百余间,伤一人;九月初九夜半,火龙见。
●二年四月十六日,崇明龙见;三台东南出一蛇,长数丈,腰围约三尺,身有鳞甲,赤光。
●三年五月二十一日,京山龙见,鳞甲俱现。七月朔,镇洋大风海溢,有龙下麋场,伤数人。●八月初四日,天晴无云,黄龙见于东南。
●七年七月,咸宁有龙游于县署前,雨霁,不能升跃,市人系其颈以游于市。十二年六月,深泽马铺民家龙起,大风雨,破壁而去。十二月十八日,丹阳见两龙悬空,移时始去。十三年夏,永嘉龙见;万载大水,龙出。
●十七年六月,咸宁大墓山有龙突现头角,三日,鳞甲晃如赤金,白昼飞腾,穿山为河,伤民畜。
●十八年十月十五日,镇洋龙见于东南。二十一年十月,青浦、兴化龙见。
●二十六年六月,黄县龙昼见于朱家村,烟雾迷蒙,火光飞起。
●三十六年三月,毕节龙见赤水河。
●四十年八月,独山州南羊角村有龙见。
●四十一年六月初九日,鳌泉有白龙跃于平地,飞去。
●四十五年五月初六日,金山之岩有龙出,金光闪烁。
●四十七年,灵州井中有龙,时见其首尾,数日,忽大雨霹雳,腾空而去。
●六十年六月,金坛学宫前悬一龙,腥气逆鼻,焚香祷之,腾空而去。
●七月十三日,南笼大雷雨,龙见于城西。
●雍正二年七月,北流飞龙见。十二月,木门海子起烟雾,有蛟龙飞出之状。五月,横州有龙起。
●七年春,安定文苇塔见一龙腾空而去。
●九年四月,安南有龙见于东北。六月,青浦龙见于沙滩。
●乾隆二年二月,潮阳白龙见。
●三年正月,枝江龙见于城西。九月,青浦龙于泖,自西南至东北入海。
●五年五月,高邮大风,有白龙舞空中,鳞甲俱现。
●六年六月十三日,昆山东乡设网村有白龙手卷去民房十七家。二十五日,席家潭有白龙手卷去周家庄大舟二人,坠巴城镇三里岸渚,复手卷去镇民盛某,掷地,身无恙。
●九年六月十二日,浮山有龙飞入民间楼舍,须臾烟起,楼尽焚。七月壬辰,建□天顿黑,有白龙尾垂二丈余。
●十二年八月,高州龙见于小华山。
●十四年七月初五日,高淳龙起于永丰圩下,首尾鳞甲俱现。
●十五年七月,正宁秦家店有龙破屋而升,俄大雷雨。
●十九年秋,济南巨治河有龙。
●二十年五月二十日,澄海狂风骤雨,有双龙自东而来,由蓬州所东门经过,倒城垣五十七丈,民房三百余间,有压毙者。
●二十一年六月,招收、龙井地方有龙自空冉冉而下。
●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葭州赤龙见于张体两川围中。
●六月初七日,高平火龙见于石末村。七月十四日,泰安蛟起夏辉村西河,高二丈,彩色灼烂,横飞东南,风云随之。
●二十九年四月十三日,天门乌龙见,头角爪甲俱现。
●四十三年三月,安丘龙见。四十六年八月十二日,莒州龙见于吴山东北。
●五十五年五月,定海舟山龙起,漂没田庐,淹毙人口;越三日,龙斩三段,尾不见,其鳞巨如葵扇。
●五十六年六月,莒州赤龙见于龙王峪,先大后小,长数丈,所过草木如焚。
●嘉庆六年,东湖修孔子庙,见白龙乘风飞去。
●九年,曲阳济渎河水暴发,见龙车数乘涉水而没,水退。
●十四年五月,有龙戏于瑞州城隍庙江均河,水立丈余。
●二十年六月,黄冈柳子巷蛟起,伤一百四十余人,冲没田宅无算。二十一年六月,蛟见于婴武水。
●道光四年七月,麻城龙见于月望岩。
●五年七月甲辰,武进龙见于芙蓉湖。
●六年六月初五日,宜都蛟起,坏民居,溺人无算。
●七年五月初十日,房县汪家河水溢,蛟起,坏民田无算。
●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滕县见青龙,长约数十丈,鳞甲俱现。
●十年六月,松滋城原寺出龙,过洋州上升。
●七月十二日,永嘉起蛟,裂山而出,漂没田庐,淹毙人畜无算。
●十六年七月甲申,武进有龙陷地成潭。
●二十八年五月,监利龙见于洪湖。七月二十三日,太平五龙同见空中,是夜飓风大作。
●咸丰二年五月十七日,枝江天无片云,有白龙降于瓦湖,蜿蜒行数里,忽腾去。
●三年七月初七日,西乡白龙见,长数十丈。
●七月十五日,黄陂龙见于聂口,鳞甲宛然,拥船只什物于空中。十一月,西宁西纳川降龙,臭闻数里。
●五年七月二十三日,石首风雷大作,顷之二龙接尾而上。
●六年五月,鄱阳县两头蛇见。七年五月初八日,来凤县曾氏塘风雨骤至,有物长丈余,乘风入塘,形似牛,身备五色,目灼灼有光,水喷起。
●八年六月十七日,云梦有龙入城,坏庐舍无数,绕城东北去。
●十年三月,麻城龙见。五月,松滋天鹅塘出龙,行陆地,所过禾稼尽偃。
●十一年冬,平湖有二龙于海。
●同治三年,苏州有龙。四年正月,宜城龙见于芳草洲。
●六年五月初五日,高淳见三龙。
●十年三月二十二日,湖州有龙,狂风骤雨,拔木覆舟。
●五月十二日,高淳龙见。七月底,城有蛟起于井中。
●光绪十九年正月,灵台龙见于井中。二十一年十月,大通龙见于惠广寺。
2010-11-06 17:01:27 地球的孩子 (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 ▲(麒)麟:
雍正七年,镇海民家牛生一犊,遍体鳞纹,色青黑,颔下有髯,项皆细鳞。
十一年五月,盐亭民家牛产一麟,高二尺五寸,肉角一,长寸许,目如水晶,鳞甲遍体,两脊傍至尾各有肉粒如豆,黄金色,八足,牛蹄,产时风雨交至,金光满院,射草木皆黄。
十三年二月,绵州民家牛产一犊,首形如龙,身有鳞纹,无毛,落地而殇。
乾隆四年,盛京民家牛产麟。
五年,寿州民家牛产麟,一室火光,以为怪,格杀之,剥皮,见周身鳞甲,头角犹隐也;荆州民家牛产麟,遍体鳞甲。
嘉庆元年,遂安民家牛产麟。二年,平度州民家牛产麟。
摆龙部落应该是土家族的。土家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民族,世居湘、鄂、渝、黔毗连的武陵山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土家族人口数量约为8,353,912人,在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排名第七位,仅次于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土家族"是汉族对"毕兹卡"的称呼。土家族北支(湖南省湘西州,张家界市以及湖北省恩施州、宜昌市的五峰、长阳,渝东南,贵州黔东北)自称"毕兹卡、毕基卡、密基卡等等"。南支土家族仅分布于湖南湘西州泸溪县内的几个村落。自称"孟兹",南支土家语与北部土家语不能通话,现只有泸溪的九百余人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也有人认为归入缅彝语支,是藏缅语族内一种十分古老独特的语言。绝大多数人通汉语,如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现时使用1984年创制的拉丁文字。通用汉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土家族在中国五十多个民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土家族有80281多万人,集中散居在湘鄂渝黔四省市毗邻的武陵山区和湖北宜都以上的长江沿岸,其中主要在湘西的保靖、永顺、桑植、永定、古丈、凤凰等县区,鄂西的长阳、五峰、恩施、利川、来凤、鹤峰、咸丰等县市,渝东的石柱、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等县区,黔东北的印江、德江,沿河等县。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家族的姓氏,有时候我们会想:我们的姓氏是怎么来的。例如姓氏“龚”有以下几种起源: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龚姓的起源与家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龚氏:
分布地区:
郡望武陵郡:西汉时,治所在义陵(今湖南省溆浦南),东汉移治临沅(今湖南省常德市)。六 桂:指“六姓联芳”之誉称,隋代治所在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唐代移治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
历史来源:
「龚」源出
一、为共氏所改。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其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其时约在战国末年秦汉之际。二、唐《元和姓纂》云:共工后有共、龚二氏。此为神话传说附会之辞,不足为凭。
堂号
中隐堂:宋朝时候龚宗元任句容县令。他在破案、挖掘藏犯、追捕逃犯上,像神仙一样。有一次,为政酷苛的杨弘(隋文帝的弟弟)奉旨到各地视察。但当他到句容边境时,却对人说:“这里已被龚先生治理得很好啦。我再去,不是徒找麻烦打扰他吗?”于是没入境就到别处去了。龚宗元官至都员外郎。退休后建了一座“中隐堂”。朝野上下都赞他是“耆德”(年高有德)。此外,龚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六桂堂”、“中隐堂”、“耕读堂”、“渤海堂”等。
迁徙分布
宋朝时期,龚姓大约有1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排在第八十四位。龚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约占全国龚姓总人口的19.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江苏、江西、湖南、福建、河北,这六省龚姓大约占全国龚姓总人口的81%。其次分布于广东、山东、浙江、河南等省。全国形成了以东部皖苏、北面河北、南方赣湘闽为中心的三大块龚姓聚集区。明朝时期,龚姓大约有3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2%,排在第七十一位。明朝时期,江苏为龚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龚姓总人口的25.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江西、浙江、福建,这四省龚姓大约占龚姓总人口的76%,其次分布于湖北、四川、湖南,这三省的龚姓又集中了17%。宋、元、明期间,龚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苏、赣、浙、闽一片龚姓人口聚集地。当代汉族龚姓的人口200万,为全国第一酉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龚姓人口由30万增到200余万,近7倍,龚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龚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龚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苏、湖北、四川四省,大约占全国龚姓总人口的43%,其次分布于河南、江西、贵州、重庆、上海,这五省市的龚姓又集中了26%。湖南为龚姓第一大省,占龚姓总人口的13%。全国形成了长江流域地区高比率龚姓分布带。在近600年间,龚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华北和四川的回迁成为龚姓迁移的主流。龚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湘渝、川1黔大部、云南东北、鄂赣浙苏大部、上海、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广西北部、黑吉东部,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0.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5%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6%,该地区居住了大约52%的龚姓人群。在浙江东部、闽粤桂大部、台湾、云南大部、四JI『北部、青海东部、甘肃大部、宁夏、陕豫南部、内蒙古中西部、湖北北部、安徽北部、山东东南、江苏西北角、黑龙江中部、吉林东部,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2%一o.3%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9%的龚姓人群。
拓展延续
龚姓(中国历史):
龚姓,中国姓氏,相传上古时期,炎帝的后裔、黄帝大臣共工,专门管理水土,因治水有功,被封为“水神”。开始以单字“共”作为家人的姓氏,子句龙继承父职,若干年后,共姓为了避难,有的在“共”字上加一个“龙”字,成了龚姓,也就是说,龚姓是以祖先的官职和名字中的一字改造而来的。龚姓以共工治水有功而引以为荣,尊其为得姓始祖。
龚姓发源地较多,有河北、辽宁间和山西、河南、福建等,龚姓早期主要繁衍于北方地区。汉时,华东龚姓崭露头角,江苏徐州人龚胜与江苏邳州人龚舍均以名节闻名,有全国龚姓人口达300多万。
2019年1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二〇一八年全国姓名报告》中记载2018年公安机关登记的全国姓氏户籍人口数量排名中,龚姓人口排第89位。
2020年1月20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通过公安部官网发布的《二〇一九年全国姓名报告》中记载2019年公安机关登记的全国姓氏户籍人口数量排名中,龚姓人口排第89位。
历史发展:
龚姓,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邯郸、尚义,内蒙古乌海,山西浑源,山东菏泽、龙口、平邑、鄄城,广东高州,广西田林、南丹,贵州,云南陇川、河口、泸水,浙江义乌,四川合江,湖北天门、湖南麻阳[5]益阳、常德(汉寿)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满族、彝族、京族、瑶族、土族,土家族、蒙古族、哈尼族、布依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
龚姓源出:
1.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黄帝之臣共工氏,本是炎帝神农氏后裔,阪泉之战后共工氏归附黄帝,为水官。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之臣共工氏(炎帝的后代)在黄帝时为水官,因治水有功,被奉为社神。其后有一支开始以单字“共”为整个家族的姓氏。其后裔又再加龙字改成“龚”氏,遂演变成龚姓。据调查,姜姓龚氏为中华龚氏主支,其后裔人数最多,分支最广。
2.出自姬姓一支,为商代共国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共国(今河南省共城,一说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共,亦作恭,为商代诸侯国。因侵犯周而受文王姬昌的讨伐,被周文王姬昌所灭。共国灭亡后,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共氏。后演变为龚姓。
龚姓:
3.出自姬姓一支,为周代共伯和之后。西周后期,有一个王室贵族叫姬和,被封于共(今河南省辉县),为伯爵,称为共伯和。当时,周厉王在“国人暴动”中被赶出国都,然后诸侯便推举他代行天子的权利,史称“共和行政”,这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共国在春秋时被灭后,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共氏。后演变为龚姓,是为河南龚姓。
4.出自姬姓一支,为晋献公的后裔,以谥号为氏。据《尚友录》所载,春秋时,晋献公(晋国为姬姓诸侯国)的儿子奚齐即位以后,给其兄申生(在被人诬陷后,以自杀表示对父王忠心的前太子)加谥号为“恭君”。因古代“恭”即“共”,申生的后代以谥号为姓氏,也称共氏。后演变为龚姓,是为山西龚姓。
5.仍出自姬姓一支,为春秋时郑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据《元和姓纂》、《史记·郑世家》等资料所载,春秋时,郑武公的大儿子郑庄公继承了帝位,后来郑武公的小儿子叔段企图夺取政权,被郑庄公打败后,逃到共,当时在郑国境外,称为共叔段,其后代,或以“段”为氏,或以“共叔”为氏,也有以“共”为氏的,称共氏。后演变为龚姓,是为河南龚姓。
6.出自为避皇帝名讳演变而来。五代十国时,后晋皇帝叫石敬瑭,因为避名讳,“敬”氏改为同义的“恭”氏,后也演变为龚姓,是为河南龚姓。
7.出自姬姓一支,为翁氏所分。据《六桂堂业刊》所载,周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后以邑为氏,称“翁”氏。出自唐代后期 、闽国时期福建莆田人翁何 五代孙翁乾度之后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翁姓避乱改姓是洪姓的又一大来源。至宋初福建莆田人 有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中第五子分姓龚,其子孙也姓龚,此支为其一。洪氏后来为了避仇,便改了自己的姓氏,在洪字上去掉三点水,上面加了一个龙字,就成了龚氏。均是为福建龚姓。 翁姓是姬姓的一个分支,据《元和姓纂》和《六桂堂丛刊》等记载,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 定海县东),其后以邑名“翁”为姓。唐德宗时期,翁氏有一个支脉何公由中原入莆,卜居莆阳兴福里(今莆田市北高竹庄),为入莆始祖,传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闽国 年间(936年)官拜郎中,娶妻陈氏,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六子皆中进士,史称“六桂联芳”。长子处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员外郎,后改姓 洪;次子处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字伯简,宋太祖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字伯惇,宋太祖开宝六年进士,官都曹长判官;五子处廉,字伯约,宋太祖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司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有"六桂联芳"之誉。
8.出自他氏改姓或小数民族汉姓而来:
① 贵州黎平三龙乡兜房族吴姓有改龚姓者。
② 土族龚塔氏汉姓龚。
③ 京、瑶、彝、白等族均有龚姓。
9.龚古通共。先秦楚有共王,秦有共公,其他各国均有共公,共伯等。
迁徙传播:
龚姓发源地较多,有河北、辽宁间地和山西、河南、福建等,总的来说,龚姓早期主要繁衍于北方地区。
汉时,华东龚姓崭露头角,江苏徐州人龚胜与江苏邳州人龚舍均以名节闻名,有“楚两龚”之称号。另山东、河南龚姓这一时期也较有名。
魏晋南北朝时,龚姓进一步繁衍于江西、四川、湖南等省。据载,湖南人龚玄之及其侄龚黎民,从孙龚祈,自晋至南朝宋,世居汉寿(今湖南常德东北),是当地比较大的家庭,故有武陵郡。此郡不仅是龚姓历史上最大郡望,而且是后世南方龚姓播迁之主源。
唐宋时期,龚姓繁衍势头南方旺于北方,江苏、福建、浙江、广东遍布龚姓足迹。其中,福建、广东龚姓尊南宋淳熙年间参知政事(副宰相)龚茂良(今福建莆田人)为其始祖。据《福建通志》所载,龚茂良后裔龚英居荆山,后有迁安海者;龚沼居晋江沙堤,后又有迁安溪者;龚徙居福州城内梅枝里。可见,莆田龚姓枝脉延伸之广,家族生长之茂。另有福建翁姓分支而出的龚姓,在当地形成望族(以“六桂”为堂号),更为福建龚姓的发展注入新的源泉。
明代龚姓有移居上海、广西等地者。又山西大槐树龚姓被迁于人口萧条之地,分布于北京、天津、陕西、河北、河南等地。
清代乾隆年间开始,陆续有沿海龚姓移居台湾,进而定居邻近国度者。 今日龚姓以四川、湖北、江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七省龚姓约占全国汉族龚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龚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世上有龙的存在吗?
本文2023-10-05 14:39:3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8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