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王姓书法家名单
4、王蘧常
王蘧常(1900年6月2日—1989年10月25日),字瑗仲,号明两,别号涤如、甪里翁、玉树堂主、欣欣老人,浙江嘉兴人,中国哲学史家、历史学家、著名书法家。其父王钧畇为清光绪十五年举人,工书法,博学。
蘧常幼年受父影响,七岁时能作诗。早年曾从师沈曾植治学。1920年入无锡国学专修馆。1927年去上海先后执教于光华、大夏、复旦、交通等大学。
晚年致力于书法,精心研究汉简,欲化汉简、汉帛、汉陶于一冶,拓展了章草之领域。其书法作品在日本享誉极高,人称“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常”。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文史哲艺俱通,著作宏富。
5、王积平
王积平,男,生于1953年5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毛泽东书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企业家。自幼对书法情有独钟,刻苦临习古人名帖。
对颜真卿的《多宝塔》、《勤礼碑》,柳公权的《玄秘塔》,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塔铭》,王羲之的《兰亭序》等细心揣摩临习。
三十年孜孜以求、勤学静悟、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又学当代启功、田英章等大家之法,对书法有了较深的造诣。
——王积平
——王向东
——王正和
——王正良
——王蘧常
和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时期以及其他家族一样,眉山苏家的女人,一直都有着无名的姓氏。苏洵很爱女儿,却给她取名八娘,显然是按照排行顺序。苏轼的母亲,成太太,她的祖母,石太太,甚至苏辙的妻子施实,都有无名的姓。他们最多被称为苏轼和苏石成。
而陪伴苏轼一生的三个女人,都有名字:王符、王闰之、王朝云,这是奇迹,而奇迹的出现,必须从王符开始。王符与苏轼相识后,便成了班都。出身小家庭的王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对苏轼令人惊奇的是,她对诗歌和书籍非常熟悉,而且她的记忆力极好,有时连苏轼也能我赶不上。
亡妻王氏墓志铭年苏轼说:当初,他从来没有告诉自己,他知道这本书。如果你看到石读书,你就赢了不要整天去,你不会我不知道他是否能及格。在那之后,石忘记了一些事,但是可以记起来。如果你问其他的书,你知道一点。从一开始,我就知道它敏感而安静。
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出,苏轼并没有不要说他结婚后王福陪他来这里读书。当我第一次见到他时,当我看到他在学习时,我没有不要整天去。我不不知道是在苏家还是王家,还是在苏轼读书的山寺。小家庭的女儿没那么讲究!
如果说班度和暗示经常出现在年轻恩爱的夫妻之间,那么苏轼做官后,王符作为丈夫的工作已经超越了贱民的范畴。苏轼也有记载:从做余凤祥的官开始,他在外面做了一些事,你从来不问详情。岳:可以当你去亲戚家时,不要粗心大意。
日本君主之所以辞官做学问,是为了互相倾诉。和客人说话的时候会在屏幕上听,退的时候会反复说,也有人在抓着他话的两头,但是他儿子的目的是什么?那些想与石亲密的人,君说:我恐怕它赢了不会持续太久。如果你对别人很刻薄,你必须走得很快。果然。死时言可闻,似有识之士。
苏轼的性情坦率,直言不讳,眼里没有坏人。这是苏洵最担心的,也是王福一直担心的。但是,她对苏轼的描写是如此透彻这显然违背了女性的戒律。王符不仅如此,她还在屏风后偷听客人与苏轼的对话,提醒苏轼要提防那些老鼠两头、见风使舵的人。
苏轼能张、这两个后来严重迫害苏轼的反派人物,在凤翔与苏轼交游频繁。后来事实证明,王福确实有先见之明。可见王符对苏轼的劝谏,有时到了批评的地步。单词知道是古代对学者的高度评价。苏轼用这两个字来形容他的妻子,可见他是多么尊重王符。
王符经常拦住苏轼这是不好的行为。苏轼曾回忆:一个官员住在柳下惠,他住的地方,雪不积;它天气晴朗,离坟墓只有几英寸。怀疑是古人藏丹药的地方,想送去。我已故的妻子崇德君说,如果我姑姑在,我就不送了。不要感到羞耻
苏轼文集
王通,字仲淹,生干隋文帝开皇四年( 584年),卒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617年)。隋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省万荣县通化乡)人。是隋代山西的一位私人教育家,死后,门弟子私谥为“文中子”。
王通,《隋书》无传,新、旧《唐书》王绩、王勃、王质传中虽均曾提及,然皆极简略,称其为隋末大儒而已。参考其它文献,我们大致可以知道:王通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王隆,曾于隋开皇初,以国子博士待诏云龙门,向隋文帝奏《兴衰要论》七篇,“言六代之得失”,颇为隋文帝所称道。王氏家学渊源深厚,所以王通从小就受到儒学的熏染。《中说·立命篇》有“夫子十五为人师”的记载,可见王通少年时即精通儒学,学问极好。
据说在隋文帝仁寿三年( 603),王通曾经“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奏太平十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验古”。但没有受到重用。大约是由于同乡薛道衡的推荐,才被授以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郎。王通并不满意,所以不久就“弃官归,以著书讲学为业”。
王通弃官归乡后,便潜心钻研孔子的“六经”,据说曾经受书于东海李育、学诗于会稽夏典,问礼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霍汲,考易于族父仲华。经过一番研究,王通自觉很了不起了,便以“圣人”自居,模仿孔子,作《王氏六经》,或称《续六经》。并开始在家乡的白牛溪聚徒讲学,“门人常以百数,唯河南董恒、南阳程元、中山贾琼、河东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十余人为俊颖,而以姚义慷慨,方之仲由;薛收理识,方之庄周。”这个记载大体是可信的。后世附会唐初名臣房玄龄、魏征等也是王通弟子,显然是胡拉硬扯的伪造。
王通好自求名,模仿孔子作《续六经》,在河汾讲学时,便以“王孔子”自诩。这样一个华而不实的人,他的《续六经》自然不会有什么学术价值,所以在唐代就大多散失无存了。今存《元经》一书,题王通撰,薛收传,阮逸注,实出于伪造,前入辨之已明。
今天研究王通的思想,主要依靠《中说》一书。《中说》一书,有人疑其为伪作,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此书虽非王通所作,但其原本是王通门弟子姚义、薛收汇编而成的,大体上是弟子们对其师言行的回忆和追录。不过,此书到了王通之子王福寺手里后,福寺对其重新分类编排,在这个过程中,加进了许多吹嘘王通的不实之词,以至后人疑其为伪作。其实,《中说》还是有一定价值的,朱熹就讲过:“《中说》一书如子弟记他言行,也煞有好处。虽云其中是后人假托,不会假得许多,须具有个人坯模,如此方装点得成。”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中说》所反映的王通思想,还是有许多可贵之处的。王通在政治上,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合一”,基本上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有进步性;在哲学上,王通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围绕“天人”关系这个核心,阐述了他关于自然观、发展现、认识论和历史观等方面的思想,表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和主变思想,在文学上,王通论文主理,论诗主政教之用,论文辞主约、达、典、则,主张改革文风。这些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现代王姓书法家名单
本文2023-10-05 14:03:3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8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