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姓为什么是皇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2收藏

柴姓为什么是皇族?,第1张

柴姓,中华姓氏,部分源于炎帝的姜姓,部分出自春秋时期齐文公十八世孙高柴,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赛密哷氏,亦称塞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白号姓氏,以姓为氏,满语拼音为Saimire Hala。

相关内容:

柴姓改姓殷

柴天寿也是为避祸改姓殷 , 因柴氏兄弟柴天寿在朝中闯祸,明相刘伯温举保柴氏三兄弟带兵到贵州安顺驻守边关,实行当时中央"屯田驻兵"政策,战斗胜利后,为避祸朝廷迫害,柴天福改姓林,柴天寿改姓殷。二弟柴天德是皇上亲信不改姓。拟四十辈字辈,子孙后代互相认,这是贵州平阳郡柴姓家谱有记载的。

柴姓改姓崔

明朝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树移民,柴氏三弟兄来到周口,为驻一个村庄,老大姓柴,老二姓姑家姓崔,老三姓舅家姓邱,所以有三姓同宗同祖同坟的来历。

柴姓改姓邱

明朝洪武年间,洪洞大槐 树移民,柴氏三弟兄来到了周口,为驻一个村庄,老大姓柴,老二姓姑家姓崔,老三姓舅家姓邱,所以有三姓同宗同祖同坟的来历。

家谱是一个姓氏族的历史,每个姓氏又分不同系派,所以家谱也是不同的,或许和其他地区的多个柴姓都来自不同祖先,没有任何渊源。所以家谱也不可能一样,字辈也不会一样。

最好去问自己本家族人。

柴道琳 柴立宏 柴立超

柴成务,宋文科状元,(九三四~一○○四),字宝臣,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太祖乾德六年《九六八》进士。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任峡路转运副使(《武夷新集》卷一○《柴公墓志铭》)。历知果、苏二州,两浙转运使,入为户部判官。淳化二年(九九一)为京东转运使。召入知制诰。蜀王小波、李顺事平,知河中府。真宗即位,迁给事中,历知梓、青、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景德元年卒,年七十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三○六有传。

柴禹锡,字玄圭,大名人。少时,有客见之曰:“子质不凡,若辅以经术,必致将相。”禹锡由是留心问学。时太宗居晋邸,以善应对,获给事焉。太平兴国初,授供奉官。三年,改翰林副使,迁如京使,仍掌翰林司。每夜直,上以藩府旧僚,多召访外事。迁宣徽北院使,赐第宝积坊。告秦王廷美阴谋,擢枢密副使。逾年,转南院使。服劳既久,益加勤敏。

雍熙中,议广宫城。禹锡有别业在表识中,请以易官邸,上因是薄之。又与宰相宋琪厚善。会广州徐休复密奏转运王延范不轨状,且言倚附大臣,无敢动摇者。上因访琪及禹锡曰:“延范何如人?”延范与琪妻为疏属,甚言其忠勤,禹锡亦傍赞之。上意其交通,滋不悦。禹锡又为琪请卢多逊故第,上益恶其朋比。坐琪以诙谐罢相,不欲显言之也。下诏切责禹锡,以骁卫大将军出知沧州。在任勤于政治,部民诣滨州列状以闻。改涪州观察使,徙澶、镇二州驻泊部署,俄知潞州,州民乞留三载,诏奖之。徙知永兴军府,再召为宣徽北院使、知枢密院事。

至道初,制受镇宁军节度、知泾州。入谢日,上谓曰:“由宣徽罢者不过防御使尔,今委卿旌节,兼之重镇,可谓优异矣。”禹锡流涕哽咽而已。咸平中,移知贝州。是岁,契丹兵奄至城下,禹锡内严备御,寇寻引去。明年,徙陕州。

柴宗庆(九八二~一○四四),字天佑,大名(今属河北)人。禹锡孙。真宗咸平三年(一○○○)尚太宗女鲁国长公主,升其行为禹锡子,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领恩州刺史。历官武胜、静难、永清、彰德诸军节度使。仁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知外州。庆历四年卒(《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一七),年六十三。有《登庸集》,景佑二年(一○三五),因词语不合体制,韶悉收众本,不得流传(《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二一)。《东都事略》卷三三、《宋史》卷四六三有传。

柴宗亮,官太子中允,生三子:元亨、无吝、无咎。

柴宗愈,为周恭帝族弟柴禹锡次子,曾任温州刺史,北宋初随二帝版权而聚居衢州。

柴熙诲更名卢璇,卢璇在宋真宗时曾任殿前防御使、节度使、同知枢密院事(相当于国防部长),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被封为武烈侯,其妻卢锦被封为吴国夫人。

柴熙让,宋朝封义国公,世居沧州

柴皇城,周世宗柴荣的五世孙,世居山东省高唐

柴金花,周世宗柴荣的公主,杨门女将,杨六朗的妻子,又名柴郡主

柴中守,号蒙堂,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中行弟。事见《宋元学案》卷七九。

柴中立,宋理学家,柴中行柴中守的兄弟

柴纯臣 住长台,元丰八年(1085)进土,官东京留守。

柴天锡 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司封郎中。

柴天因 元符三年(1100)进士。与天锡兄弟同榜。

柴授之 住长台,崇宁二年(1103)进士。

柴 绂 住长台,宣和三年(1121)进土,官临川判官。

柴 瑾 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殿中侍御史。

柴致一 住长台,绍兴十五年(1145)进土。

柴卫 住长台,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官大理寺正卿。

柴椿年 住长台,淳熙八年(1181)进土。

柴宏休、住长台,淳熙八年(1181)进土。

柴适正 淳熙八年(1181)进土。

柴中行 住长台,绍熙元年(1190)进土,知赣州。

柴得之 住长台,嘉泰二年(1202)进士。

柴可翔 住长台,开禧元年(1205)进士。

柴周臣 住长台,绍定五年(1232)进土,官翰林待制。

柴澹然 住长台,绍定五年(1232)进士。

柴可治 住长台,绍定五年(1232)进士。

柴土表 住长台,嘉熙二年(1238)进士,官沿海制参。

柴 霖 住长台,淳佑元年(1241)进士,官翰林学士。

柴 霂 住长台,与史柴霖同榜进土,官御史中封丞辅国定远将军都督同知宣尉副元帅。

柴 胜 住长台,宝佑元年(1253)进士。

柴随亨.住长台,宝佑四年(1256)进士。

柴元亨 住长台,宝佑四年进士。

柴蒙亨 住长台,宝佑四年进土。

柴元彪 住长台,咸淳四年(1268)进士。

柴肃,宋朝时期为三班奉职

柴咏,诏换殿中丞,封崇义公,签书奉宁军节度判官事,以奉周祀

柴荣之后,曰熙、曰愈、曰若拙、曰上善并为三班奉职曰余庆、曰诚为州长史、助教,曰贻廓等十一人复其身,仍各赐钱一万。又录世宗曾孙揆、柔及贵曾孙日宣、守礼曾孙若讷皆为三班奉职。

柴若讷为卫尉寺丞,袭封崇义公,签书河南府判官厅公事。

柴宣义郎,周恭帝后,世世为宣义郎,监周陵庙,与知县请给,以示继绝之仁,为国二恪,永为定制。”

柴叔夏,周世宗玄孙,为右承奉郎,袭封崇义公,奉周后。二十六年,叔夏升知州资序,别与差遣。以子国器袭封,令居衢州。朝廷有大礼,则入侍祠如故事。其柴大有、柴安宅亦各补官。

柴彦颖,世宗八世孙,特补承务郎,袭封崇义公。

柴桂,南宋梁王,住南宁州

柴排福,南宋梁王,住南宁州

柴进,北宋义国公,住河北省沧州

柴熙谨,改名潘惟道,《宋史》中作惟正,讳玖,任职光禄大夫、西京作坊使,由大名府迁居山东省青州府临朐县竹搭桥,卒葬府城北郭龙形,配王氏葬竹搭桥犬形,生子五:贞周、元周、明周、能周、尊周。贞周公袭祖职为光禄大夫,与明周、能周同事于宋,於神宗熙宁初年兄弟三人被谪入楚,元周、尊周二派尚在齐地青州府,改回柴姓

柴家巷位于市区西北,北起水亭街,南至宁绍巷。小巷狭窄,却很有些来历。据民国《衢县。族望志》第6页记载:“柴家巷之柴氏,周恭帝后,叔夏封崇义公。收掌二帝位版权,就衢州景福院奉安,孙遂家予衢。”柴家巷就如上街的陆家巷、费家巷一样都是以姓氏得名的,而且有个特点,第一都不是普通百姓,第二并不是柴家巷里的百姓一定得姓柴。这和农村里以姓氏得名的村庄有很大的区别。在农村如戴家、戚家、方家、黄家或徐家坞等,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大家族,或以本家姓为主。有的能拿出一大本家谱来。电视剧兄弟连里的一个家族为了躲避战乱来到深山老林里,这个家族竟然没有一个外姓。

据清嘉庆《西安县志》记载:县西柴家巷乾隆四十七年<1782>实五十二年<1787>宁绍乡裔祠<亦称宁绍会馆>。民国元年<1912>衢州县知事楼宋光立同乡会创设英才小学校。

时光如梭,如今柴家巷也许早已不见了“柴家”的氏族。,也不见了县知事楼宋光立的同乡会,英才小学校也不见了踪迹。但离柴家巷不过千米的皂木巷到有新名小学,也可能有一点关系吧,可惜没考证过。小巷里有的古建筑墙门上隐约还能见到什么棋局的文字,想当年这里是棋友聚会的地方。据从小在柴家巷长大的周雅庆说:“柴家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井多,十户人家七户有井。如3号4号有井,斜对面又是井。另一个是这巷里的老人大多长寿,八九十岁的老人很普通”。井多一定和衢江的水有关系。那长寿的原因是什么呢?文革时期,柴家巷曾经一度改名叫和睦巷。邻里和睦相处,深巷里平静的特殊环境,也许是老人们长寿的重要原因。

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五代之一。公元951年,郭威称帝,改国号为周,都开封,史称后周。

周太祖郭威,公元951年—公元954年在位。

周世宗柴荣,公元954年—公元959年在位。周世宗本姓柴,是太祖外甥,因太祖无子,而收为养子。

周恭帝柴宗训,公元959年在位。世宗第四子,七岁即位。后死于973年,时年24岁。960年正月,辽兵南侵,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出御,在陈桥策动兵变,建宋代周。封恭帝为郑王,后周亡。

周世宗七子:宜哥(太祖赐名宗谊)、诚、咸、宗训、宗让、宗谨、宗海。前三子分别在后汉末被害。等恭帝即位,他的弟弟全为了避讳,改宗为熙。

范阳有雷氏,以卢氏为著,又以雷、卢音相近,所以在后周初改姓卢氏。北宋初,后周忠臣卢琰,为保柴荣血脉,将其子柴熙诲收在膝下,取名为卢璇。还有,唐时,三原(今属陕西)有闾氏,讹为迁徙分布 卢氏的发源地有多处,而以地为氏立姓最早的是在今天的山东省长清县的西南地。

卢氏家谱出现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后期,随着母系氏族的分工而出现了。到了东汉两晋时期。人口的发展逐渐增多,家谱的取名一般只用两个字,例如:东汉时期的卢植( -192),西晋的卢循,这两个人是当时有名的余部(部落)首领。到了随朝时期,出现了边诗人卢思道。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卢姓约有26万人,约占宋朝人口的034%,排在第六十二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浙江,三省卢姓约占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河北、福建、安徽、广西、江苏,五省卢姓也约占总人口的44%。山东为卢姓人口第一大省,居住了总人口的22%。卢姓形成鲁豫冀、浙闽两大块人口聚集区。

柴姓为什么是皇族?

柴姓,中华姓氏,部分源于炎帝的姜姓,部分出自春秋时期齐文公十八世孙高柴,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典籍《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