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百家姓钱姓的族谱历史资料
简介百家姓大全钱姓的族谱历史资料
在百家姓中,钱姓的人数在我们这里不多,它在新姓氏中排行二十九,如果你就是这个姓,那么你知道关于钱姓的族谱历史吗下面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简介百家姓大全钱姓的族谱历史资料,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一、钱姓简介
钱(Qián)姓出自周代有钱府上士官,为彭祖之后代子孙,以官为氏。得姓始祖:钱孚。彭祖名篯,西周时担任钱府上士,其后子孙便以其官名为氏,称钱姓。在“百家姓”中,钱为什么能排名第二呢因为,据说“百家姓”是宋朝初年钱塘地区一位名儒所写,在宋朝尚未建立时,这里已有吴越国,国主叫钱镠。传至钱俶时,归顺宋朝,那位名儒将“钱”列在百家姓第二位,表示不忘故国。钱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九位的大姓。
二、钱氏起源
起源主要有三:
①出自彭祖之孙彭孚。据《通志·氏族略》和《姓谱》等所载,颛顼帝曾孙生陆终,陆终生彭祖,彭祖之孙孚为周钱府上士,子孙以官为氏。
②出自篯姓说。这种说法实际上是第一种说法的变异和补充,据《百家姓考略》所载,相传彭祖名篯,后人以其名为氏,后又有简化“篯”为“钱”(有学者认为古无“篯”字)。
③出自他族改姓。据《清朝通志·氏族略》所载,满族世居烂泥河者为钱姓;据《台湾姓氏源流》所载,清乾隆年间赐台湾土着七姓有钱;又台湾土着塞夏族沙拉湾氏,汉姓为钱;明清时云南临安府瓦渣长官司土副长官姓钱,为哈尼族;彝、蒙古、土家、黎等民族均有钱姓。
三、钱氏迁移
始祖:钱孚。
虽然钱姓在西周就已获姓得氏,但整个先秦时期见诸于史籍记载的仅有隐士钱丹一人;居住之地和分布中心,为关中和今江苏北部一带。在秦代及西汉,一些可考的钱姓人主要生活在今江苏徐州、邳州一带,直到西汉末年才有钱逊为避王莽之乱而迁居乌程(今浙江湖州南),钱林迁居长兴陂门里。东汉时钱林裔孙钱敞又迁长城县(今浙江长兴),还有一支钱姓由旗门将军钱咸开基,爵封高密侯,生活在今山东半岛北部一带。魏晋南北朝时期,钱咸九世孙钱弥官至辅国将军、大司农,家于长城,封豫章县侯;长城人钱宠因功封东迁县(今浙江湖州东)开国侯。此外,钱姓还称盛于吴兴,因而吴兴郡也成为钱姓的着名郡望。此期到隋唐,钱姓仍以吴兴郡等传统的几个居住中心为其繁衍的基地,没有出现特别的变化。唐代以后,伴随着临安人钱镠(Liú)及其吴越国的建立,在其国力所及的两浙十三州之地几乎遍布其子孙,吴越国归宋以后,由于其子孙中有不少人入仕于宋,则其子孙分布更广,方有“百家姓”位于第二姓之荣。
此期有钱定海由杭州迁上海金山,宋元之际,钱姓已分布于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河南、陕西、河北、山西等地。明初洪武年间,钱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浙江、江苏、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有江苏太仓双凤人钱滋,率其族先迁盛泾,后又分迁外冈、望仙桥、城中(俱为上海之地)等处。明末至清末近三百年间,钱姓人约有八次入垦台湾。后来国民政府败居台湾时,又有更多钱姓人迁台,还有的飘洋过海,到东南亚和世界其他地区开拓发展。如今,钱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和安徽等省市为多。2015年钱姓人口列全国第八十九位。
四、钱氏名人
钱起(约720-约782),唐诗人。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天宝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工诗,与郎士元齐名,时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在“大历十才子”中名气最高。擅长五言诗,赠别应酬之作尤佳,朝廷公卿出牧奉使,皆以有其诗送行为尚。善于写景,诗风清丽。有《钱巧功集》,其中第九卷之《江行无题》一百首,为其孙钱珝所传。
钱镠(852-932),五代时吴越国建立者,公元907-932年在位。字具美(一作巨美),杭州临安人。后梁开平元年封为吴越王。在位期间,曾征发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泄,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
钱俶(929-988),五代时吴越国君,公元948-978年在位。初名弘俶,字文德,钱镠孙。宋平江南,他出兵策应。入朝,仍为吴越国王。后献所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累受封至邓王。
其他钱姓名人有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倧;北宋大臣钱藻,藏书家钱勰、钱和、钱昱;清大臣钱臻,学者钱林,文字音韵学家钱侗等。近当代钱氏名人有政治家钱瑛,革命家钱壮飞,外交家钱其琛,社会活动家钱昌照,北洋政府官员钱能训,国民政府将领钱大钧,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物理学家钱学森、钱临照,力学家钱伟长,化学家钱人元、钱思亮,植物学家钱崇澍,美籍生物学家钱煦,水利专家钱正英,水利工程学家钱宁,儿科学家钱潮,学者钱钟书,金石书画家钱瘦竹,法学家钱端升,经济学家钱俊瑞,历史学家钱穆,金融家钱新之,戏曲史家钱南扬,音乐学家钱仁康,作家钱毅,书画家钱君陶,画家钱松喦,游泳运动员钱红,围棋运动员钱宇平等。
小结:这些就是钱家族谱历史,关于钱氏名人还是挺多的,虽然它没有像李氏那样人数众多,但是它却百家姓中重要姓氏组成之一,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了解《百家姓》这本书,这里涵盖了全部姓氏。
;钱学森(19111211~今)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今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前身的一部分),193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学习。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并从事火箭研究。
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一位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因此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
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回国后,在1959年,加入中国***。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业。
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没有亲戚关系的,“三钱” 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
三钱都出身于知识之家:钱学森生于一九—一年;钱伟长生于一九一二年;钱三强生于一九一三年。三钱都是清华大学校友:钱三强一九三二年进入清华物理系,一九三五年留学法国。钱伟长一九三一年进入清华物理系,一九三五年成为该系研究生,后赴加拿大、美国留学。钱学森一九三四年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研究生留学美国。三钱都怀着爱国热忱,学成归国;钱伟长一九四六年回国,任清华机械系教授。钱三强一九四八年回国,任清华物理系教授。钱学森一九五五年回国,投身于祖国国防事业。
三钱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是中国科学院的台柱子:钱学森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钱伟K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一九五七年戴上右冠后被撤职):钱三强为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
三钱都在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六年,参与了制定我国自然科学十二年规划的工作。周总理在见到他们三人时,称他们为“三钱”。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很多拥有雄心壮志并且有所成就的人。钱学森是其中有名的一位。钱学森在科技领域的成就十分巨大,包括了航天、导弹、空气动力等领域。这么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后代也是很有成就的,他的后代中的伟人就有钱伟长、钱三强还有蒋百里。
1、钱伟长成就突出,在多方面都有涉足
钱伟长跟钱学森一样,也是一个科学家。他在弹性力学方面的研究比较突出他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所,而且还研究了弹性柱体的扭转理论等。除此之外,他在数学领域也颇有成就。另外,钱伟长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对社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他是一个教育家,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传播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呕心沥血。他也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创建和引导了很多有意义的积极的活动和研究机构。
2、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
钱三强是一名著名的科学家,他的最突出也是最显著的成绩就是对核物理学的研究。钱三强研究了原子核物理,在核裂变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钱三强早年在学校的时候就受到了很多名师的赏识和栽培。他也有机会可以更加专心地研究物理。新中国建立之后,钱三强就决定为祖国贡献自己地一份力量。所以他加入了核武器地研究中。在条件艰苦地情况下,他和团队依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直到他退休之后,他也依然关心中国在核武器方面的发展。
除了这三钱,还有蒋百里,他是钱学森的岳父。蒋百里是民国时期,雅氏一个很有作为的人。当然,钱学森的家族中,除了这些伟人,还有其他的。他们在社会上的不同领域发光,不辜负每一代人的英雄梦。
钱学森的父亲是钱均夫,终生从事教育工作。
钱均夫对于钱学森的教育更加倾尽心力。
正因为这样,钱学森后来常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父亲。”
钱家到了钱均夫这一辈的时候,家道中落。钱宅之内最新的一幢楼也变卖了。不过,作为杭州富豪的章家却不重钱财,倒是看中钱均夫的才华和人品,把女儿章兰娟嫁了过去,还把方谷园2号作为嫁妆让女儿带到了钱家。
在辛亥革命推翻中国千年封建王朝那惊天动地的岁月,钱学森来到人世,在方谷园2号度过他人生最初的岁月。
钱均夫按照钱家“继承家学,永守箴规”八字论辈取名,新生儿属“学”字辈。至于名字,沿用“木”字旁,因为他的同辈堂兄弟,除了都用“学”字辈之外,名字都用“木”之旁,诸如钱学榘、钱学梁、钱棠(钱棠按辈分应名钱学棠,因其母亲名字中有“学”字,为避讳取单名钱棠)。钱均夫最初曾用双木——“林”字,后来索性再加一木——“森”,更加蓊郁葱茏,充分体现繁茂之意。并且,“学森”的谐音是“学深”,又体现了学问深远之意。
钱均夫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对于钱学森的教育更加倾尽心力。正因为这样,钱学森后来常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父亲。”
钱均夫兴趣广泛,给了钱学森颇多影响。钱学森在晚年曾经对秘书涂元季这么说及父亲:
钱学森说:父亲钱均夫很懂得现代教育,他一方面让我学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学音乐、绘画等艺术课。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感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像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念书时就读过了。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让我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我已九十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其中包括如何使我们一些一般性的大学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达到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的标准。
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生于1887年,大家闺秀,温良谦恭,一心一意相夫教子。尤其是当丈夫忙于公职,她以更多的时间教育幼小的钱学森。
钱学森在回忆他的母亲时说:“我的母亲是个感情丰富、纯朴而善良的女性,而且是个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引导孩子行善事的母亲。母亲每逢带我走在北京大街上,总是向着乞讨的行人解囊相助,对家中的仆人也总是仁厚相传。”
章兰娟颇有几分数学天赋,心算很快,在钱学森小时候,她常跟钱学森做心算游戏,从小培养了钱学森的数学爱好。
钱学森父母对于独子钱学森的培养,不遗余力。钱均夫作为留日归来的学者,给钱学森选择了正确的教育途经:不进私塾,而是接受辛亥革命之后建立不久的现代教育。
出身豪门,章家宽绰的财力,加上父亲作为教育家的指点,钱学森可以说是走过了一条最正规的循序渐进的学习途径:蒙养院→小学→中学→大学→留学→硕士→博士→副教授→教授。
尤其值得提到的是,钱学森每一阶段进入的学校,全是第一流的名牌学校:
初小: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今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
高小:国立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今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
中学: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大学:国立交通大学
硕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博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可以说,钱学森所受到的教育是最良好的。当然,这一条由一系列名牌学校组成的学习链条,只是客观的条件。应当说,这一学习链条的设计师,便是作为教育家的钱学森父亲钱均夫先生。
简介百家姓钱姓的族谱历史资料
本文2023-10-05 14:00:5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81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