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姓氏的由来调查报告小作文
毛姓位居当今中国大陆按人口多少排列的中华姓氏的第76位,约占全国当代人口的027%,总人数大约在320万人。
毛姓的血缘祖先是周人的始祖弃(史称后稷)。
从夏初以来,后稷一族一直是夏王朝西部的一个重要的方国。
商王武丁时期,姬姓部落已是商朝西部的一个大邦。
商朝后期,古公亶父和他自己亲近的部属离开豳地,定居于岐山(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下的“周原”。
因居于周原,部落从此称周人或周族。
古公的孙子姬昌在位50年,基本上完成了灭商兴周的事业,死后被追尊为文王。
文王死后,次子姬发即位,以太公望(即姜尚)为太师,以文王子姬旦为辅佐,继续从事文王所遗的功业。
最终,消灭了商王朝,建立周王朝,姬发即周武王。
周武王子成王继位时年幼,由武王弟周公姬旦辅政。
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大封诸侯。
周公封文王庶子(一说为第八子姬叔郑,史称毛叔郑;一说第九子姬明,又称毛伯明,但大多数典籍及家谱都认为是姬叔郑)于毛(其地在今陕西歧山、扶风一带),建立毛国,为伯爵。
周平王东迁后,扶风、岐山被戎狄占有,毛国随之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的籍水毛泉(今河南宜阳东北)。
毛虽区区小国,在春秋时名位不显,但由于其国君有较高的政治地位,文化颇为发达。
现存下来同毛国有关的铜器,除穆王时的班簋外,还有清道光末年在陕西扶风周原出土的毛公鼎、毛伯簋等。
毛国可能是在战国初年(一说春秋后期)被韩国所灭。
毛国灭亡后,其宗族以国为氏,形成毛姓,毛叔郑被尊奉为毛姓始祖,今河南宜阳为毛得姓地。
毛姓源流
《说文》:“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
象形。”徐灏注笺:“人、兽曰毛,鸟曰羽,浑言通曰毛。”按,所谓毛,本是指动物皮上所生的丝状物及鸟之羽毛等。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
毛姓的血缘祖先是周人的始祖弃。
在有虞氏舜和夏禹之时,弃定居在邰(今陕西武功西南),属于姬姓之族。
弃在这里,继承和发展了烈山氏以来种植“百谷百蔬”的经验,对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作出了卓越贡献,被称为“后稷”。
从夏初以来,后稷一族一直是夏王朝西部的一个重要的方国。
商朝初年,后稷的裔孙公刘率领部落迁居豳(今陕西栒邑西),一边开垦农田,一边扩大居邑。
自公刘下传七八代,至高圉、亚圉时,正当商王武丁时期,姬姓部落已是商朝西部的一个大邦。
亚圉之孙古公亶父又继续从事和光大后稷、公刘的事业,为避免戎、狄等部族骚扰掳掠,古公亶父就和他自己亲近的部属离开豳地,定居于岐山(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下的“周原”。
因居于周原,部落从此称周人或周族。
古公后被追尊为太王。
古公去世以后,幼子季历继立,史称公季、王季。
公季继续修明古公所遗留的治道,专心致力于义举,因此诸侯都顺从他。
公季的儿子姬昌死后,在位50年,基本上完成了灭商兴周的事业,死后被追尊为文王。
文王死后,次子姬发即位,以太公望(即姜尚)为太师,以文王子姬旦为辅佐,继续从事文王所遗的功业。
最终,消灭了商王朝,建立周王朝,姬发即周武王。
周武王灭商二年后病故,其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
成王年幼,由武王弟周公姬旦辅政。
殷纣王子武庚勾结对周公心存不满的周武王另外两个弟弟管叔、蔡叔,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部,起兵反周,史称“管蔡之乱”。
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大封诸侯。
周公封文王庶子(一说为第八子姬叔郑,史称毛叔郑;一说第九子姬明,又称毛伯明,但大多数典籍及家谱都认为是姬叔郑)于毛(其地在今陕西歧山、扶风一带),建立毛国,为伯爵。
周平王东迁后,扶风、岐山被戎狄占有,毛国随之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的籍水毛泉(今河南宜阳东北)。
毛,周代姬姓国。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 酆、郇,文之昭也。”毛与鲁、卫诸国一样,是周公东征胜利后,为了巩固周王室统治而分封的同姓诸侯。
其开国之君为周文王庶子郑,史称“毛叔郑”。
毛国之君,世代任周王室外卿士,称“毛公”,与召公、毕公齐名。
《尚书·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
……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于此看来毛公实为周之顾命大臣,具有极高的威望。
周穆王外出巡游时,毛公与祭父等随行,曾与许国之君等一起在洧水之滨举行盛大的宴会活动。
唐兰在《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根据《西清古鉴》著录的班簋铭中提到周穆王命令毛伯班夹辅王位,征伐东国之事分析:“从铭文中看,毛伯班称毛公为昭考,而穆王称毛公为毛父,则此毛公应为毛叔郑的曾孙,与昭王同辈了。
由于毛国别为小宗,以毛叔郑为祖,则成王顾命之时毛公为昭,其子为穆,当康王时,其孙为昭,当昭王时,而由穆王言则正是父辈。
此时,毛伯班实与穆王同辈,为毛叔郑的五世孙,即《尔雅》所称为玄孙。” 此外,《左传》中还提到毛伯卫、毛伯得、毛伯过,均为周王室卿士。
毛虽区区小国,在春秋时名位不显,但由于其国君有较高的政治地位,文化颇为发达。
现存下来同毛国有关的铜器,除穆王时的班簋外,还有清道光末年在陕西扶风周原出土的毛公鼎、毛伯簋等。
关于毛国灭亡的时间,牛武成《春秋百国探微》说:“毛国灭亡,时间不详。”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载:“十一月辛酉(十一日),晋师克巩。
召伯盈逐王子朝,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表明春秋末期毛国依然存在。
宜阳于战国时属韩,并迁都于今宜阳韩城镇宜水之滨。
毛国可能是在战国初年(一说春秋后期)被韩国所灭。
关于毛之得姓,《世本·氏族篇》云:“毛氏,文王庶子毛叔郑,后以为氏。”唐人林宝所著《元和姓纂》称“周文王第九子毛伯,受封毛国,因以为氏。
支孙为周卿士。
毛伯过、毛伯得,并毛公之后也。”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云:“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明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无论是毛叔郑或是毛伯明受封毛国,历代姓氏书都将毛姓列为“以国为氏”为氏之列。
由于《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有关毛姓的记载不一致,这就引起后世学者的争论。
一种观点认为,周朝初年有两个毛国,一个分封给周文王第八子姬叔郑,为公爵,世称毛公,其地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西周晚期尚在;一个分封给文王第九子姬明,为伯爵,故称毛伯明,其封国在今河南宜阳东北,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
另一种观点认为,周朝初年,姬叔郑受封毛国,其地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周平王东迁,毛国随之迁居洛邑附近的籍水毛泉(今河南宜阳东北)。
《姓氏寻源》中毛氏条下有:“周采邑毛即河南籍水毛泉也。”又《路史·国名纪戊》曰:“毛,伯爵;河南籍水傍有毛泉,近上邦。”这说明毛伯所封之地在河南籍水的毛泉。
林宝是唐朝人,郑樵是南宋时人,而早于唐朝或与唐同时期的典籍在论述毛姓起源时,都提及姬叔郑(毛叔郑),而没有涉及姬明(毛伯明)。
《后汉书·古今人表》载:“毛叔郑,文王子”。
东汉应邵《风俗通义·姓氏篇》曰:“毛氏系周文王第八子叔郑封于毛,即周大夫毛伯,其后代以国为氏。”湖南《锦堂毛氏族谱》中,引晋咸和元年(325)州陵开国侯毛宝自序曰:“毛氏本姓姬也,乃文王第九子,讳叔郑,封于毛,是为毛伯,而为毛氏之始祖。”广西《贺州毛氏族谱》中,引大唐开元乙亥(735)秘监贺州毛衷序:“我始祖周懿亲国也。
按《左氏》载:封国十有六,而毛其一焉,叔郑封为毛伯,而子孙因以为氏。
秦并天下,罢侯,置守其地,而子孙遂涣散四方焉。”唐张九龄《姓源韵谱》云:“毛氏以国名姓氏,源于姬姓,文王第八子封于毛,周大夫毛伯是也,后因氏。
望:荥阳、西河。”晚于林宝、早于郑樵的北宋毛渐《清漾毛氏族谱》谓“武王克商而有天下,封建宗亲,以弟郑封于毛。
逮至周衰而国亡,其地入于荥阳,子孙因以为姓焉。
毛氏之始,其源于此也。”
综上所述,叔郑是西周文王姬昌的儿子,武王姬发的弟弟,西周初年被封于毛,爵位为伯,故史书称其为姬叔郑、姬郑、毛叔郑或毛伯郑,四种称谓同为一人。
杨伯竣编著的《春秋左传注》认为:“毛,《尚书·顾命》、《穆天子传》五并古器如班簋、毛伯敦、毛公鼎皆称毛公,《周本纪》、《逸周书·克殷解》均有文王子毛叔郑,当即毛之始封者。”因叔郑为毛国首任国君,被尊奉为毛姓始祖。
关于毛国的地望,一些学者认为在今河南省宜阳县境。
沈钦韩《春秋左氏传地名补注》说:“《汇纂》,毛在河南府宜阳县界。”明清河南府治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此外,齐思和《西周地理考》也说:“毛,今河南宜阳县境。”其实,据清道光年间于陕西歧山出土的周宣王时的毛伯青铜器毛公鼎和西周晚期的青铜器毛伯敦,证明叔郑及其子孙在此活动,说明毛国初封于此。
周平王率周王室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王朝时,毛国也随之东迁于今河南籍水毛泉(今河南宜阳东北)。
但此时的毛的封疆已大为缩小,降为周王畿内的采邑。
因此,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云:“顾栋高《大事表》五以其封地在今河南省宜阳县境。
据毛公鼎,西周初叶毛公 为周王卿士,毛公鼎、毛伯敦并出扶风,似可推知毛公采邑西周时在扶风,东迁后在洛阳附近。”
祖地
宜阳县
宜阳县属河南洛阳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曾是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也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故乡。
现存仰韶、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址14处,韩故都、汉八关城、唐连昌宫、福昌阁等古建筑10余处。
宜阳人文景观众多,中州名刹灵山寺作为白马寺的姊妹寺,仅距县城8公里,千百年来一直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和香客;自然风光优美,国家级森林公园花果山烟云浩淼,飞瀑高悬,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更因吴承恩《西游记》的创作而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区位优势明显,各主要景点距洛阳均不足百公里,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原阳县
原阳县属河南新乡市,是毛姓发展史上望族荥阳毛氏的故地,如今原阳县毛姓属人数众多的大姓,全县毛姓人口达两万人左右,分布在全县70多个自然村镇,以“毛”字名命名的村有老毛庄、毛屋、毛庙、毛滩、毛庄等。
原阳境内的毛姓和邻近武陟县毛姓尊晋朝辅国将军毛宝为始祖。
原阳古称博浪沙,因张良刺秦于此而闻名于世。
自秦汉至元代,先后出过12位官邸宰相之职的著名历史人物。
这里有张良刺秦古遗址,有保存完好、具有民族风格的明末清初民宅建筑夏家院,以及毛遂故里、陈平祠、张苍墓、玲珑塔等。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中原诸侯在此15次会盟。
原阳由历史上的原武、阳武二县合并而成。
一、 山东莱州府城(掖县附郭),今山东莱州“崇儒毛氏”。
系元末从“淮四间” (今安徽泗县、江苏淮阴一带)迁来,占籍东南隅社。
始祖毛士原,有父毛启宗。
四世毛敏通过修家谱、振家风、崇儒重教、文化传家、创立“崇儒毛氏”堂号。
五世毛纪成为明代首辅(宰相),直到明末100多年,是崇儒毛氏的鼎盛时期。
莱州朱旺字辈:光应人(字旁)可之永 泰水(字旁)年云鸿(树) 吉 福忠(宗、金、德、福)。
莱州毛氏分为崇儒毛氏、西关社毛氏 、城南松树茔毛氏等支派。
子孙散居于城关各村及小原集、西障毛家、前小朱、东庄、交通村、后王门、桥头、中朱旺、饮马池、南菊寺、小屋、大台头、西山张、南五里、驿道等村庄。
有一支迁河北滦南。
西关社毛氏始祖毛璟,始居莱州府城西关,子孙在城关及八蜡庙、滕哥坡子、薛家、大台头等村庄繁衍。
城南松树茔毛氏,即南毛家村一支。
始祖为元代的登州通判毛福,子孙散居在毛家村、枣林、东朱家等村庄,与平度毛氏同族。
二、山东即墨毛家岭毛氏。
目前有三大支:毛法云一支、毛理一支、王演庄毛兴一支。
其先祖毛理旧籍燕京,明洪武年间以军功任燕王府护卫指挥佥事,后出镇莱郡,驻即墨营。
后留此地成为即墨毛氏一世祖。
永乐二年明成祖(燕王)将毛法云,从云南狮子口北迁山东隶籍墨县毛家岭町。
毛法云是燕王护卫军功封万户侯,世袭指挥,居即墨营。
来山东的有七兄弟,每人带有后世识别的信物:志宗石,红叶树。
与谱书记载的“七坟六茔”相吻合。
七至九世祖居即墨城西十多里的马山。
十世祖毛若麟讨饭到毛家岭,现为山东省即墨县段泊岚镇毛家岭一三四村。
分迁的有:烟台海阳县窦疃村的毛氏,东北辽宁省法库县红五乡蛇山沟村的毛氏,即墨西流峯毛氏,山东高密,胶州的毛氏,墨华山万花埠。
三、山东高密岭庄毛氏。
明朝时从即墨毛家岭迁到高密县东北乡前岭,始祖毛伦公。
分布于:夏庄、前岭、毛家屋子、毛家庵、高密、仁和等地。
字辈:有克继志,居心维诚。
相传昭世,丕振家声。
恒怀忠恕,勤建文明。
和平永立,光裕延宗。
山东平度毛信宇, 我祖籍山东平度,现籍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工作在北京,我们家谱辈分:有柯继志,居信为成(居心维诚)。
吉林延边毛成继, 我祖上在朱武洪年血洗山东之后,被迫从山西小云南大榆树下迁到山东,到我这,我在十七世,字辈:有克记至,居心维成,相传昭世,贫震家声。
四、山东安丘、诸城毛氏。
源于安丘城南约法30公里毛家寨庄。
始祖毛国友。
分布于涝洼(诸城)、毛家庄(安丘城南10余里)、桥北头、前屯(又名于家屯、毛家屯)、关西、邹家洼、营子、吴家漫、颜家庄、昌乐。
还有淮县、高密等。
五、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梁海村毛氏,唐朝叫沙门店。
明末时从济南长清迁来,现有100多人,提供毛刘锋。
六、山东昌邑县南乡南悠庄毛氏。
我七世祖褘帮玉,原籍潍县东乡吕望社泊庄人氏,缘遇荒年就食昌邑县南乡南悠庄。
嗣遇壬午大乱七世祖与六世祖迄今并不知墓之所在。
五世祖褘毛林明崇贞年间十二月十五冬(1642年),林长子尚松生子福俱住北京不知其名故不敢轻注,林次子尚志住毛家屯,林四子尚孝无嗣、林三子尚忠卜於朱甫庄。
而居焉七世祖而上无传故即七世祖;邦玉序下。
七、山东青岛毛氏。
我祖兴公于永和二年从云南迁来。
具体云南的什么地方族谱未有记载。
自十七世至四十八世共三十二字族谱辈份为:玉肇嘉瑞,德庆其祥。
学开绍修,敦乃可昌。
循正立道,崇廷丕芳。
谨守成法,振家之良。
八、山东苍山县鲁城乡毛氏。
始祖景祥兄弟三人于(与)母亲,在明朝中期,从登州府来阳县下水泉村迁往山东沂州府西南乡(现在的苍山县鲁城乡)定居。
山东省苍山县鲁城毛铺字辈:景、俊、泰、士、好,天、伦、明、伯、锡,廷、稼(守)、文(启、立)、德(学、允)、成(本),凤、洪、兴、全、继,敬、修、强、富、玉,元、福、清、瑞、安,志、永、庆、平、先,中、华、震、胜、传。
二弟景威,明朝弘治二年迁往毛家埠东南五十华里定居,起村名毛家庄。
现在二百于(余)户,一千余人。
三弟景田迁往离毛家埠西南毛家牌坊,年久无往来,失考经查考记载。
山东临沂毛洪彬。
这:学,成,凤,洪,兴。
九、山东临沂沂南毛氏。
我是山东临沂沂南,家谱辈分:一世:毛龙 二世:毛虎,毛帅,毛起 三世:毛存有,毛存亮。
十一世毛殿昌根据五行(金木水火土)定了二十辈:勋培锡汉林,焕城铭清杨,炜增锁泽荣,烈堂金瀛相。
(十四世,本人毛培连辈分,老家是临沂沂南铜井镇珠宝村)。
十、山东省海阳县毛家庄毛氏,吉林长春毛旺 ,是吉林德惠市岔路口镇的 ,祖籍是山东省海阳县毛家庄的,当时闯关东到吉林德惠达家沟镇,后我们这太爷辈哥三个(毛振海,毛振江,毛振方)来到岔路口镇大概六七十年吧,之后老太爷又因工作迁到敦化黄泥河镇(毛振方)。
太爷“振”字辈,爷爷俩个字,父辈“文”字辈。
据说老家还有“凤”字辈,家谱没有了,望这些宗亲联系。
查2002年普查资料:山东省海阳县村庄毛姓分布如下
1、经济开发区:平顶村、埠南村
2、方圆街道办事处:镐地村、窑上疃
3、东村街道办:和平村
4、辛安镇:滩西村 5郭城镇:上十字夼村
6二十里店镇:沙子埠,石家泊村,窦疃庄(以证实为即墨毛家岭搬出的)。
山东海阳窦疃庄毛姓是吉林毛承群一支,字辈:于凤方可贵,成宗乃作显。
十一、山东菏泽毛氏,毛兰存这一支,现用的十二个字是“殿台明 桂兰兴 帮国泰 家道成”,这是咸丰年间修谱时续的,明朝正德年间从山西洪洞迁往山东曹州府东北五十五里灉水之滨。
山东菏泽毛恒璇跟河南的太和毛氏家谱续到一起了,字辈:凤鸣朝阳,林穆顺昌,太和世家,永怀志祥。
十二、黑绥化县毛有赢是原山东省青州府乐安县毛氏后人(经打听现在大概是东营市广饶县一带),我爷爷毛喜发和他父亲(毛彦)闯关东来到黑龙江省,现已有100多年。
族谱失落,想寻根续谱,不知族亲能否帮忙?爷爷的爷爷叫 毛登云。
经常梦回祭祖,完成爷爷临终嘱托。
十三、毛晓英,老家山东日照那支毛氏再早是从山东临沂市郯城县迁出的,郯城县跟苏北的新沂交界,位于新沂正北,两县交界处距新沂县城仅5公里,历史上新沂早期也曾隶属过山东。
目前郯城县泉源乡北毛村、南毛村等地有不少毛姓,人口很多,都是一脉之传,据我目前得知的零星消息,他们也是元末明初北迁(即从南向北)至此地的。
十四、毛新才-辽宁海城才字辈。
祖上老祖宗叫毛振东说祖籍是:清朝山东省莱州府掖县马库的,顺治年间移民到辽宁的,振、起、吉、有、德。
永、洪、治、国、才。
毛振东下面十辈。
十五、毛忠鹏家谱字辈:文学永昌彦、胜守忠兴诗、立礼安富尊荣,原籍出於闗里永平府昌黎县毛家帐子,一世毛汲,二世毛文荣、毛文花(无配),三世毛有学、发学(有后)、亮学,四世毛永五世毛昌,六世毛彦臣,七世毛圣,八世毛守,九世毛中(毛忠鹏),十世毛兴,十一世毛诗 。
十六、山东青岛毛承炬就是即墨的段泊岚镇毛家岭的,爸1999年修过毛氏家谱,毛氏家谱里有两个毛旺,一位是在5世‘一位是在13世,家谱记载,南泉王演庄,红岚洪兰毛家街的毛姓都是一家人 ,华山小埠,海阳,高密的都从我们村迁出的。
山东青岛毛晓会,好像是从即墨毛家岭搬迁过来的,仁兆毛庄,明朝永乐二年搬过来的。
只知道老祖叫毛旺,毛旺由即墨毛家沙窝迁此建村,以姓取名毛家庄,毛旺育有八子,四子去了南方,四字留在原地。
跟承炬兄也就离三四十里吧,应该和南村的高家庄毛氏也是一家的。
十七、:我毛大军,是山东高密康庄社区前毛家庄的,字辈”勇、美、长、成、恩、广、大、富”,听老辈说是明代从莱州迁来的。
另一支字辈”寿、学、德、永、顺”永字辈和我同辈,高密城东还有一支和我们辈分排不起来。
十八、-我毛氏家族原籍山东搬倒井附近,从清朝中后期迁到河北省,留下十代家谱:(启、立、鸿、殿、广、纪、德、永、发、昌),祖宗叫毛启俊,祖太太爷叫毛立业,祖太爷叫毛鸿章,太爷毛殿元,到我已经是第七代,德字辈,现已与祖籍失去联系。
山东泰安宁阳毛氏,字辈是:立洪殿继广,召目庆凡祥。
联系人毛广金。
十九、黑龙江哈尔滨木兰县毛氏,原籍山东莱州府济密县(即墨)七甲二社毛家庄。
清朝时又搬到江西大房身,第一辈叫 毛久山 。
口诉字辈:连 玉 振 成 文 世 洪 德 赵 永 传。
我是毛文有,文字辈。
二十、山东省河间府交河县毛三庄毛氏,家谱是:天佩一枝广、红清永旭伦。
我毛秀艳,是永字辈,我哥毛永存。
二十一、山东东平毛氏,始祖讳宗钧,字鉴辉,于明洪武二十五年,由山西太原洪同县迁至山东省东原县西柿子园村,遂家焉。
三世祖贵顺生四子,长子存利迁居东平城内,次子存福,三子宏儒仍本村,四子居儒迁居冯庄。
二十二、山东莱芜毛氏,在莱芜市鹿野镇 安子湾村,迁自历城毛瑞成。
二十三、山东嘉祥毛氏,来自山西洪洞老鹳窝,辗转河南,最后来到山东,字辈:金,开,腾,士,瑞;允,学,清,存,福;宪,有,仁,广,大;
毛姓的辈份排行和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一般来说,毛姓的辈份排行是由毛氏家族的族谱所规定的。根据不同的族谱,毛姓的辈份排行可能有所不同。
根据《毛氏族谱·湖南益阳卷》记载,毛姓中的“后、启、见、昌、明…”等辈份属于同一分支,属于毛氏家族的“文”字辈,具体排行如下:
1 后:属于“文”字辈,是毛氏家族的第十七代。
2 启:属于“文”字辈,是毛氏家族的第十八代。
3 见:属于“文”字辈,是毛氏家族的第十九代。
4 昌:属于“文”字辈,是毛氏家族的第二十代。
5 明:属于“文”字辈,是毛氏家族的第二十一代。
根据这份族谱的记载,这些毛氏后人属于毛遂的后代,是湖南益阳毛氏的一支。
然而,不同的毛氏族谱可能对毛姓的辈份排行有不同的规定,因此您需要查阅您家族的族谱才能确定您家族的辈份排行和起源。
@知足[握手]
接“知足”宗亲的话题也发个言。纯学术探讨,不含任何贬低他人的用意。
耿方兄发表过什么论文?榕一无所知。在此只以个人认知畅所欲言——
1姬郑是姬发的弟弟,从王子及大臣们的角度来看是皇叔,故与管叔鲜、蔡叔度一样被称为毛叔郑。《史记周本纪》载:“师尚父牵牲”“毛叔郑奉明水”。因受封伯爵,又称毛伯叔郑。《龙城毛氏始修谱序》云:“盖武王有天山,封建宗亲,藩屏王室,以文王庶子分土于毛。”岐山出土的毛公鼎是周成王时代所制,证明当时姬郑一家原籍在岐山一带。公元前542年,姬郑后嗣内部为争夺世袭“伯”的爵位发生变乱,周卿士得杀毛伯过而代为毛伯。后来毛伯得介入周王位之争,助王子朝叛乱,失败后逃亡。《左传鲁昭公二十六年》“召伯盈逐王子朝。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困、南宫嚣奉周之由人籍以奔楚。”后来周敬王派人入楚刺杀了王子朝。毛国的“采邑”地被东周收归其所有,毛国亡。毛国重要成员随毛伯得奔楚,平民只好留在当地或附近生存。《龙城毛氏始修谱序》载“诸侯相吞而毛国亡,子孙因以为氏。”从姬郑到姬得已过了数百年,毛国子民为适应战乱数度迁徙。毛氏开姓时毛地在哪里?《龙城毛氏始修谱序》有明确记载“秦并天下,罢候置守,其地入于荥阳。后世因以为望”。也是说起码在秦并天下时,毛氏的郡望就在荥阳,(荥阳、宜阳的地理榕不明白)关于“西河堂”出自西河郡,也是说荥阳的毛地属“西河”这个比较大的行政区域,《百家姓》记载郡望属“西河”的有“林、相、毛、卜”等十一个姓氏。广东惠州就有林、毛二姓“西河堂”祖祠紧挨着。关于年代,乾业发的小视频说的公元前516年就是鲁昭公二十六年姬得“奔楚”失国的那年。
2关于“老子”。就在毛伯得闯下滔天大祸逃亡时顺手带走了周朝大批典籍。那时老子就是“国家档案馆”或“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姬朝逃亡时是王子身份,老子也无可奈何去阻止。王子朝被殊杀后,典籍或许落到毛伯得手上,所以后来才有《毛诗》。[坏笑]
3关于“聃”。《龙城毛氏始修谱序》记载武王同母兄弟十人,除伯邑考被苏氏女所杀外,其余八人都有封地,其中就有聃国。这样看来,聃国和毛国是二码事。但历史也有糊涂的时候,何况年代这么久远——从榕手头的史料来看,耿方的意见也不无道理:《峡江县蒋沙毛氏家谱》载“毛之先,本文王第九子聃之所封……”。《通志氏族略》说“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聃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国为氏”。《广东增城毛氏谱序》云“毛氏或疑出于蔡仲,误矣。夫毛聃与蔡叔,兄弟也。各异封建以国著姓。蔡仲乃蔡叔子,尊卑分判岂容颠倒污蔑哉!太史公又谓毛氏有两族,一本姬姓,一处山中,何其谑耶!韩退之毛颖传,又从而游戏之光怪陆离益淆观听。盖毛系始姬室,刘无中山族也。”这翻话连《史记》作者的权威都敢挑战,说得是何等理直气壮、言之凿凿!但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思路:毛和聃合起来称为“毛聃”。是否聃国和毛聃不是同一码事?
以上仅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韶山毛氏二修族谱》中就有一篇专门的《派系诗》,原定派系为
“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
续订派系为“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
平江毛氏从四十一代起用的字辈是:
“朝际英贤会,家传雅颂章。克昌惟孝友,经训耀书香。祖泽岐丰远,先芬似续长。时雍徵泰运,希圣普纯良。”
益阳毛氏通谱字辈:
“世远发兴隆,诗书启后英,盛代光华谱,文明礼乐林,孝友传家泽,贤能甲第开。”
《上湘毛氏族谱》字辈是:
“道万应梦大,元添寿志启。庆荣华承(仕)世,兴朝(家)廷(邦)永(若)续(有)。加(贤)官(良)治际熙,生逢泰(景)运开(昌)。”
在派字用到22代时又新续了一首班行诗:
“治际熙隆远,笃培衍运昌,体仁亦炳义,远德耀恩光。”
浙江鄞县锡山三、四世与乌崖西郊毛氏相通。西郊毛氏字辈(班行诗)为:
“暨百千万亿,仁增贵谦弘。贻谋徵燕翼,康宁福寿隆。子孙承世德,思孝显文宗。节旅乾坤泰,家亨大有同。师临成晋益,恒观鼎升丰。”
毛贵一族,到毛季六为第十五世,十六世以下派行诗为:
“正大光明,家道有成。广培先业,克振鸿声。文华佐理,武绍芳勋。贻谋笃庆,玉树春荣。”清翰林院掌院大学士毛昶熙在河南阳武县带头续修毛氏族谱,其谱系字辈为:“锡恩笃佑,裕庆广渊。燕翼克绍,孝绪世传。家声丕振,世泽长延。”
后又续64字:“显宗辉祖,百代荣康。德正学贤,文武安邦。秉庚礼智,福禄祯祥。修道宽厚,万勇呈强。怀本思泉,林嵩书彰。训守伟社,魁应高尚。当先仕登,运聚贵相。华和宏泰,再占圣堂。”
湖南沅江毛氏从始迁祖庭信公的派字为:
“庭达惟丰,以廷仲清,凤世文(似)登。”
从十四派起为:“诗书易礼,正学昌明,克修先德,远启家声。”
1997年的《毛氏五修族谱》中续加了16字的新字辈:
“振兴教育,壮志辅仁,广毅俊瑞,世泽永宏。”
呵呵,能找到的在这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毛远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毛远辉简介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孙仁的人物生平
1937年底,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成立,大革命时期入党的邹祖培,受董必武、徐特立之命,回韶山恢复党组织。1938年1月,孙仁由毛远耀、胡淑娥介绍加入中国***。同年4月,邹祖培调离韶山,孙仁接任韶山特支书记。6月,中共韶山区委正式成立,10月他担任区委书记。这时,抗日战争正在激烈进行。日军攻陷武汉后,进逼长沙,大批抗日伤员来到湘乡。孙仁和湘乡县工委领导成立了“战时工作团”,开展抗日宣传,号召广大党员,进步老师、学生和爱国同胞组织起来,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为民族生存而战斗。
1939年春,中共湘宁中心县委成立,孙仁担任中心县委委员,分管组织工作。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掀起反共高潮,同年冬天,孙仁受党组织指派,离开湘乡,于1940年6月抵达西康。1941年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孙仁化名王璞,深入西康地区开展社会调查,历时一年,撰写了《关于西康地区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得到了中共川东特委书记廖志高的赞赏。
1942年,孙仁担任重庆市委书记。那时的重庆市委和川东地委以下各级党的组织按照中央关于“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指示,实行划片领导,由负责人与下面的党员单线联系。为了认真贯彻党中央这一地下工作方针,为党积蓄力量,他要求定期联系的党员做到:勤业、勤学、勤交友,并在半花街开设了一家新货店,作为地下联络点。由于孙仁深入细致的工作和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虽然重庆市委等党的组织活动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心脏地区,但没有遭受国民党特务大的破坏。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蒋介石一面以假和谈欺骗全国人民,一面在美国的支持下积极准备内战。为了粉碎蒋介石的阴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为配合谈判,重庆市党组织于10月成立了重庆地区工人运动领导小组,孙仁任组长,成员有温静涛、侯旭东等。领导小组确定当时工运的任务以反内战、反独裁为中心,支持工人的合理要求,把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结合起来。在孙仁的领导下,重庆的工人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10月至11月,五万失业工人选出代表成立了失业工人请愿团,向政府当局请愿,提出安置和救济失业工人等要求。接着,不少工厂罢工,许多行业的工人主动联合发出紧急呼吁,要求和平,反对内战。在罢工斗争中,重庆地区工运领导小组成员温静涛和不少工人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孙仁组织工人声援,发动募捐,要求无条件释放被捕的工人,并用工人们捐助的钱购买饭菜送往监狱。他还通过《新华日报》发布消息,提出抗议,并电告“世界工联”,得到了包括美国“劳联”、“产联”在内的世界各国劳工组织的支持,迫使蒋介石不得不释放温静涛等被捕人员,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赢得了斗争的胜利。
1946年初,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离开重庆去南京,重庆成立了由吴玉章任书记的四川省委,接替南方局工作。同时,建立了地下重庆市委,由孙仁、彭咏梧负责,准备在蒋介石发动突然事变时,继续领导城乡斗争。2月28日,国民党反动派出动军、警、宪、特,采取突然袭击手段,包围了四川省委和新华日报社,省委书记吴玉章等于3月初被迫撤回延安。孙仁面对敌人的猖狂进攻,毫不畏缩,按照原定工作方针,在城市领导各级党组织,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内战、反饥饿、反独裁的群众运动。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和育才、重大、北大、川教院、女师学院等学校的革命青年奔赴上川东各县开展抗日、抗粮、抗税斗争。为了加速农村武装斗争的步伐,他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文章,号召***员和革命青年“应该走进农民群众中去,因为农民是工人的前身、军队的来源,是革命队伍的最重要组织部分。”
1947年8月,孙仁和川东各地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交换了情况和意见后,起草了《川东农村工作提纲》,并亲自带往上海向中共上海局汇报。这个提纲是一份有斗争策略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白色恐怖下的紧急应变计划。上海局负责人钱瑛看了提纲并听了孙仁当面陈述后,十分赞赏。
经中共中央批准,1947年10月,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上川东(华蓥地区)、下川东(万涪地区)、川南和重庆的工作,孙仁任书记。同时改组重庆市委为重庆市工委,由刘国定任书记;建立上川东地委,孙仁兼任书记,下设七个工委,领导10多个县,并建立了川南工委。以上均隶属川东临委。川东临委的成立,标志着川东党的工作进入了一个以农村武装斗争为中心的新阶段。
这期间,孙仁不畏劳苦,跋山涉水,活动于华蓥山周围。他在这里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发动群众抗丁、抗粮、抗税,并积极发展农民翻身会、姊妹会、学生会等党的外围组织,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武装起义作准备。
1948年4月,重庆地下党办的秘密报纸《挺进报》被国民党特务破获,冉益智、刘国定被捕叛变,江竹筠等大批党的干部因叛徒出卖而被捕,情况万分危急。上川东地委所属的华蓥山周围各县党组织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形势危急,党的许多干部难以隐蔽。在这种情况下,孙仁认为不能再等待。7月上旬,他来到岳池罗渡乡,在***员任俊儒家里召开上川东七、八工委负责人紧急会议。决定立即成立西南民主联军川东游击纵队,又称华蓥山游击纵队,孙仁任政委,曾霖负责军事。
在孙仁的周密部署和组织指挥下,一个多月时间内,华蓥山周围的广安、武胜、岳池、合川、渠县等地的武装起义连续爆发,风起云涌,势如破竹,席卷上川东大地,给敌人以严重打击。起义队伍的凌厉攻势和巨大影响,使敌人惊恐万分,但又不敢贸然派兵“进剿”,便责成地方军警全力“围剿”。1948年8月31日拂晓,敌南充警察局长林延杰带领南充、岳池、武胜的警察中队和附近几个乡的自卫队、乡丁数百余人进攻孙仁率领的游击三支队。面对多路敌人围攻的紧急情况,孙仁根据地形条件,果敢决定打敌人的伏击。他指挥部队埋伏在黄花岭山坡两侧,然后由三支队司令员陈伯纯带领一支小分队与南充方向的敌人首先交火,并有意边打边撤,撤至黄花岭。林延杰误以为游击队不敢战斗,便下令吹起冲锋号,指挥他的部队向游击队发起冲锋。敌人刚刚进入埋伏圈,埋伏待敌的游击队员一齐开火,机枪对准林延杰连续点射,将这个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当场击毙。警察们见自己的头目被打死,便一个个调头各自逃命。
国民党地方武装“进剿”华蓥山游击队惨遭失败,引起了反动舆论的一片喧嚣,国民党四川省参议会急忙召开会议,请派大军“清剿”。省主席王陵基叫嚷:“不要使那里(华蓥山)变成了四川的盲肠”,并立即飞往南京“面谒总统请示”。回川后,王陵基即与绥署主任朱绍良、重庆市长杨林等纠集2000多人,对华蓥山游击队进行联合“清剿”。
华蓥山游击队在岳池三元寨被敌人包围,战斗进行了两天一夜。游击队打退敌人十多次疯狂进攻,但敌人增援部队不断开来,面对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孙仁当机立断,毅然决定组织部队突围,甩掉敌人。他指挥游击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顺利地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于9月7日将队伍转移到岳池坪滩乡与武胜石盘乡交界的木瓜寨。
孙仁带领游击队刚转移到木瓜寨,国民党岳寨县警察局长魏仲柜和武胜县县长张洪炳分别带领警察中队、民团乡丁500多人,于下午3时尾追到木瓜寨,并分成三路同时向游击队左侧阵地发动进攻。另一股敌人则用机枪封锁游击队向石盘撤退的道路。面对敌人的进攻,足智多谋的孙仁采取政治攻势,向敌人喊话,并当场将俘虏释放,揭穿了敌人的谎言,瓦解了敌人的士气,为游击队赢得了时间。
接近黄昏,孙仁召集干部们研究对策。一名战士因手枪卡壳,蹲在孙仁的左边修枪,不幸枪走火,孙仁下腹中弹。由于缺少药品,司令部决定立即由王屏藩负责送孙仁到嘉陵江边,再用船送往重庆医治。但因敌人的严密封锁,两次冲出去都被敌人密集的火力压了回来。待到天黑部队撤退时,孙仁终因流血过多停止了呼吸。指战员个人悲痛万分,含着热泪将烈士的遗体抬到寨下一个岩洞里藏起来,打算以后转移安葬。可是,第二天凶残的敌人发现了孙仁的尸体,极端残暴地将他的头颅割下,挂在石盘场口的杨槐树上示众。敌人走后,附近的群众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将烈士的头颅掩埋在杨槐树下。全国解放后,中共重庆市委和武胜县委将孙仁的遗骨移至武胜沿口镇东山之巅安葬,并修建了烈士陵园,立碑纪念,旌表英烈。
衡阳市管信息的市长是?
任姓名就任离任籍贯第1任毛远耀1949年10月1954年5月湖南湘潭第2任张时杰1954年6月1955年9月衡阳第3任杨兴洲1955年10月1968年8月衡阳第4任石新山1968年9月1972年11月河北南宫第5任彭仁阶1972年12月1973年10月衡阳衡山第6任杨敏之1973年11月1985年3月河北丰润第7任翟守政1985年3月1988年1月河北武安第8任苏建民1988年1月1991年10月广东东莞第9任何文彬1991年10月1993年8月辽宁沈阳第10任贺同新1993年8月1996年11月山东平原第11任陈安众1996年11月1999年9月湖南宁远第12任徐明华1999年9月2001年9月上海第13任贺仁雨2001年9月2005年12月衡阳市第14任彭崇谷2005年12月2008年6月湖南湘乡第15任张自银2008年6月2013年4月湖南津市第16任周海兵2013年4月湖南岳阳
毛远耀的家庭成员
祖父:毛福生,毛泽东的堂伯父。
父亲:毛智珠
伯父:毛宇居
毛姓氏的由来调查报告小作文
本文2023-10-05 12:37:1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8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