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氏来源哪里,伍氏家族的祖先是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3收藏

伍氏来源哪里,伍氏家族的祖先是谁,第1张

1湖北、安徽一带。

2伍姓,中文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芈姓、姬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伍胥为得姓始祖。

3伍氏族谱又称伍氏家谱、伍氏家乘、伍氏族谱等。

4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5伍氏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

6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

7姓名,汉语词语,意思是由姓和名组成。

8人的姓一般是自己的部族确定的,名字是人类为区分个体,给每个人特定的名称符号,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

9由于有了姓名,人类才能正常有序地交往,因此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姓名。

10姓名是在语言产生以后才出现的。

11各个民族对确定人的姓名都有很多习惯。

12这种习惯受到历史、社会、民族等很多文化因素的制约,一个人的姓名通常都有一定的含义。

伍姓是一个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89位。它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算是较常见的姓氏,不过未能进入前一百大姓。在中国大陆,伍姓约占人口011%,居第一百二十一位。伍姓分布广泛,但以湖北、湖南、甘肃和广东尤多此姓。 关于伍姓的起源,有两个说法。根据《姓纂》一书,「楚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员字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奔齐」。伍参为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为楚庄王的宠臣。伍参的儿子是伍奢,而伍奢的一个儿子,就是著名的军事谋略家伍子胥。 而《姓氏考略》更把伍姓的源头追溯到更古老的黄帝时代。书中说到「芈姓,黄帝臣有伍胥,贝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望出安定、武陵」。根据此一说法,伍姓出自芈姓(为楚国王族的姓氏)。《玄女兵法》中所载,黄帝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一个大臣叫做伍胥,是伍氏的始祖。 不论哪一个说法,伍氏究竟因何得姓,史书上都没有交代。 伍姓和吴姓的英文翻译都是一样的:Wu(国语)或Ng(粤语),而吴姓为大姓。所以很多时候,如果只知道英文译名的话,伍姓的人常常被陌生人误会成吴姓的。虽然对大部份伍姓的人都已经习以为常,但对于一些姓伍的人而言这仍是很不礼貌的。

参考: no

伍氏ㄍ百家姓》第89位 历史来源「伍」源出 ; 出自芈姓,以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所载: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参之后也.伍子胥奔吴, 其子又为王孙氏适齐.  家族名人伍员(子胥)(?~前664) 字子胥,春秋楚人。与父兄俱仕楚,后楚王听谗言杀其父兄,员逃亡吴国佐吴伐楚报仇,并辅吴称。吴王夫差灭越后,欲释越王句践回国,不听员谏,因信谗杀之。伍员死前预言越必灭吴,后九年越果灭吴。 伍廷芳(1842~1922) 字文爵,号秩庸,广东新会人。创中外新报,为中国有日报之始。留英习法律,为清修律大臣,草民刑律,开中国法律新纪元。武昌起义,首倡清帝退位之议,民军推为议和代表。后历任司法总长、代国务总理、外交总长等。陈明叛变,忧愤而卒。 地望分布甘肃省安定郡,湖南省武陵郡。

参考: greatchinese/surname/089

伍姓是一个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89位。它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算是较常见的姓氏,不过未能进入前一百大姓。在中国大陆,伍姓约占人口011%,居第一百二十一位。伍姓分布广泛,但以湖北、湖南、甘肃和广东尤多此姓。 关于伍姓的起源,有两个说法。根据《姓纂》一书,「楚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员字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奔齐」。伍参为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为楚庄王的宠臣。伍参的儿子是伍奢,而伍奢的一个儿子,就是著名的军事谋略家伍子胥。 而《姓氏考略》更把伍姓的源头追溯到更古老的黄帝时代。书中说到「芈姓,黄帝臣有伍胥,贝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望出安定、武陵」。根据此一说法,伍姓出自芈姓(为楚国王族的姓氏)。《玄女兵法》中所载,黄帝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一个大臣叫做伍胥,是伍氏的始祖。 不论哪一个说法,伍氏究竟因何得姓,史书上都没有交代。 伍姓和吴姓的英文翻译都是一样的:Wu(国语)或Ng(粤语),而吴姓为大姓。所以很多时候,如果只知道英文译名的话,伍姓的人常常被陌生人误会成吴姓的。虽然对大部份伍姓的人都已经习以为常,但对于一些姓伍的人而言这仍是很不礼貌的。 名人 古代 伍胥 伍参 伍子胥 伍孚 伍朝 伍乔 伍祐 伍钝 伍福 伍儒 伍隆起 伍文定 伍遵契 近代 伍廷芳:清末民初《中外新报》创刊人,留英习法律,历任司法总长、代国务总理、外交总长等。 伍修权 伍绍祖 伍宜孙:永隆银行创办人。 现代 伍纯道:当代书法家。 伍晃荣:前中国香港无线电视资深体育新闻主播。 伍咏薇:1989年参加亚洲**。 伍思凯:台湾知名歌手。 伍卫国:中国香港知名艺人。 伍经衡:中国香港知名英文科补习名师 --- Richard Eng,伍咏薇兄长。 伍乐城:中国香港著名音乐人。 伍泽元:台湾通缉犯。 伍锦霖:马总统任命之考试院副院长。

参考: zh /w/indextitle=%E4%BC%8D%E5%A7%93&variant=zh-

伍姓是一个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89位。它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算是较常见的姓氏,不过未能进入前一百大姓。在中国大陆,伍姓约占人口011%,居第一百二十一位。伍姓分布广泛,但以湖北、湖南、甘肃和广东尤多此姓。 关于伍姓的起源,有两个说法。根据《姓纂》一书,「楚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员字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奔齐」。伍参为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为楚庄王的宠臣。伍参的儿子是伍奢,而伍奢的一个儿子,就是著名的军事谋略家伍子胥。 而《姓氏考略》更把伍姓的源头追溯到更古老的黄帝时代。书中说到「芈姓,黄帝臣有伍胥,贝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望出安定、武陵」。根据此一说法,伍姓出自芈姓(为楚国王族的姓氏)。《玄女兵法》中所载,黄帝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一个大臣叫做伍胥,是伍氏的始祖。 不论哪一个说法,伍氏究竟因何得姓,史书上都没有交代。 伍姓和吴姓的英文翻译都是一样的:Wu(国语)或Ng(粤语),而吴姓为大姓。所以很多时候,如果只知道英文译名的话,伍姓的人常常被陌生人误会成吴姓的。虽然对大部份伍姓的人都已经习以为常,但对于一些姓伍的人而言这仍是很不礼貌的。 名人 古代 伍胥 伍参 伍子胥 伍孚 伍朝 伍乔 伍祐 伍钝 伍福 伍儒 伍隆起 伍文定 伍遵契 近代 伍廷芳:清末民初《中外新报》创刊人,留英习法律,历任司法总长、代国务总理、外交总长等。 伍修权 伍绍祖 伍宜孙:永隆银行创办人。 现代 伍纯道:当代书法家。 伍晃荣:前中国香港无线电视资深体育新闻主播。 伍咏薇:1989年参加亚洲**。 伍思凯:台湾知名歌手。 伍卫国:中国香港知名艺人。 伍经衡:中国香港知名英文科补习名师 --- Richard Eng,伍咏薇兄长。 伍乐城:中国香港著名音乐人。 伍泽元:台湾通缉犯。 伍锦霖:马总统任命之考试院副院长。

参考: zh /w/indextitle=%E4%BC%8D%E5%A7%93&variant=zh-

新社长沙六月十八日电(记者 余娅琳)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军事谋略家伍子胥的出身,《史记》早已定论:“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近日,湖南一著名学者根据自己收藏的一套《伍氏族谱》大胆提出:伍子胥的确切“出身”应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这部珍贵的《伍氏族谱》是湖南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名列该省十大藏书家之一的何光岳先生本月十三日意外获得的。 据悉,该族谱为石印线装本,共二十七卷二十八本,据其中的文字介绍可知印刷于公元一九一八年,当时共印制六十九部。族谱中详细记载了湖南常德汉寿县伍氏家族从东周末期到民国时期的家族全谱。 在与十多年前于湘西地区发现的土家、苗族伍氏族谱进行对比后,专门从事中华民族源流史和中国姓氏源流史研究的著名学者何光岳发现,苗族的伍氏族谱与自己手中这套《伍氏族谱》中记录的谱系竟然惊人的吻合。在仔细研究考证之后,何光岳日前向媒体披露了自己的发现,即许多伍姓少数民族,包括张家界的土家族、湘西的苗族、贵州的布依族等,都与汉族的伍姓原为一家。 何光岳向记者介绍说,从伍氏家族排序中来看,“名列榜首”的是神农氏;接下来为“允”,旁注:“神农氏曾孙,封沙龙雍西为雍侯,是我伍姓受姓为雍之始也”;再接下来有“振”、“克”、“参”等,其中“参”为“楚庄王司马”;从“参”的分支中不难找到“员”,即伍参的第五代孙,族谱上记载:“字子胥,仕吴授大夫”,即为当时吴国的大夫伍子胥。 何光岳先生分析说,可能是由于伍子胥的祖辈五代人一直在楚国当官,所以后人将其误认为是楚国的后代。从目前的这部族谱来看,伍子胥更确切的“身世”应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据悉,何光岳收集、研究族谱已有数十年历史,目前共收有族谱四千多部、三万四千多册,其中百分之八十为价值重大的孤本。本月底,由其编写的《中华姓氏源流史》即将出版,该书以七百万字的篇幅概述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一万二千个姓氏的由来与发展,其中亦包括了伍氏家族的历代变迁。 (6月19日载于中国香港《大公报》A18版)

参考: zhidaobaidu/question/462673fr=qrl

《如懿传》中的钦天监想必为很多追剧的人所痛恨,其中十阿哥命运的流离,如懿和皇帝关系的疏远,似乎「 ”钦天监”都成了剧中人物命运的转角,这个角色但在以往的影视剧中,并不多见,也较为神秘。 那一起了解下历史上真实的「 ”钦天监”。 这个神秘的皇家部门,在唐代称司天台,宋代称司天监,明清为钦天监。掌天文、历数、占卜、推算预测之事。相当于今日的天文台,但是这么描述也不准确,毕竟在历史中,天文观星、历法和占卜之外还有堪舆(风水文化),堪舆家与五行家并行,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为宫殿建造皇家寝陵选择进行规划。 世袭罔替的钦天监 明朝中期前,采用「 ”配户当差”的户役法,沿袭了元朝旧制,分编为若干役种户籍,主要有民户、军户、匠户、灶户。钦天监是一个服务于皇权的参谋部门,所以明朝对钦天监人才的管理有特别的的规定,比如纳入法律 「 ”永远不许迁动,子孙只习学天文历算,不许习他业;其不习学者南海充军”,钦天监监内官员家族世袭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在南京,有几大知名家族,据《伍氏家谱》记载,伍氏先祖伍儒,因精通历算天文,洪武二年(1369年)从中亚撒马尔罕,奉诏来南京任职 钦天监,授漏刻科博士。自伍儒起,伍氏家族连续六世皆任职于钦天监,有「 ”博士官六代”的美誉。另外,比较知名还有南京的贝家,其中贝琳(1429~1482),中国明代天文学家。字宗器,号竹溪拙叟。宁波定海人,明太祖洪武初年,其父以军籍,迁居南京,出生在南京。最为知名的著作《七政推步》中,大量地刊载恒星、星座,这些恒星都集中于黄道附近的15个星座,包括:双鱼座、白羊座、海兽座、金牛座、人座、阴阳、巨蟹座、狮子座、双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蛇座、人马座、魔羯座、宝瓶座。其中人、人蛇、海兽三座是现代西方星座中所没有的。可以说,在500年前,中国已经有了西方星座的研究。 预测朱棣遇袭的高能表现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朱元璋比较器重的儿子朱棣,在道衍和尚的策划下,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夺取了皇位史称「 ”靖难之役”。 朱棣入主南京后,原江南士子表现各别,最有代表的是方孝孺和练子宁等人,他们刚烈忠贞于旧帝拒不归顺被杀;另外就是佯装合作的景清,景清,洪武年间进士,翰林院编修,后出任监察御史,为官清廉,颇具名士风范。佯装合作的景清,始终不忘前帝的知遇之恩,常把利剑藏在自己的衣服里,时刻等着致命一击的刺伤机会。 万事俱备,但天不遂人,一切计划被钦天监的官员急报所打破。朱棣接到密报,钦天监官员看到天象,发现文曲星犯帝座,新帝命犯红色,有穿红色的人靠近,皇帝当需小心。建文四年八月,天子朱棣一皇宫临朝,看到满朝的官员都穿着标准的朝服,唯独景清却穿着红色的衣服,朱棣已心有戒备。 退朝后,埋伏四周的侍卫就将景清羁押,并搜出了利剑。景清大骂朱棣,怒斥之。朱棣大怒,命令刽子手将景清凌迟处死。钦天监提前预测到此次刺杀行为,朱棣成功地逃过一劫,这也成了钦天监在明朝有记载的高光时刻。不止在夺取皇位后,燕王时,「 ”靖难之役”起兵,钦天监也有信息参考。时「 ”钦天监观看天象有变,谓寇自北方来,南侵帝座,帝座危急”。朱棣犹豫不决,「 ”靖难之役”总策划师道衍抓住时机。说了句如果南侵帝座者非胡人,那又是谁呢?燕王随机会意果断出兵,掀开了夺取帝位的序幕! 臣含羞蒙的「 ”土木堡之变” 1449年「 ”土木堡之变”震撼了明史的既定发展轨迹,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而惨败被俘。执掌司礼监的大宦官王振希望英宗率领50万大军御驾亲征,但是朝中大臣请求英宗驻驾京师,另遣大将出征。双方意见僵持不下,军情有十万火急,钦天监反而成了最后左右战略决策的参考。钦天监进言,声称夜观天象,看到中星动摇,辅、宰、尉、丞皆已离次,认为「 ”此天意也,车驾不可留”。并对群臣说:「 ”公等欲忠君爱国,须早建储贰以安国本。”最后,英宗率领50万大军御驾亲征,结果兵败土木堡,英国公张辅等皆阵亡,大宦官王振死于乱军之中,导致后面出现了代宗的即位及英宗的复辟。钦天监在臣含羞蒙的「 ”土木堡之变”中,似乎起了负面作用,但天象如此,但如能客观解读,似乎有违趋吉避凶规避之法,明知山有虎,也可避虎山行。其中不免有政治胁迫钦天监错误解读天象的嫌疑。 散落民间的第一神术「 ”紫微斗术” 「 ”靖难之役”后,北京、南京分设钦天监,部分钦天监南京原旧臣躲避战乱开始避世隐居,至此第一神术「 ”紫微斗术”开始流落民间。其中中州派的南派,即为传承人。

伍姓有多少人口

伍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一百二十八位姓氏,尤盛于湘、粤、川地区。当今伍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11%, 总人口大约130多万

伍姓的起源和演变

伍姓的起源主要有两支:古伍姓和芈姓。

第一支出自黄帝之臣伍胥。伍胥是黄帝的谋臣,曾与邓伯温一起制定克敌攻城之策,其后代没有记录。

第二支源出芈姓。春秋时,楚庄王时有臣伍参,曾参与楚庄王与晋国的争霸,协助大将孙叔敖击败晋军,以贤智和军功升为大夫,湖北的南漳或为伍参的初封之地。其子举食邑于椒,谓之椒举。有二子日椒鸣、伍奢。椒鸣得父的封邑,伍奢以连尹为太子建太傅。伍氏为伍参之后,芈姓伍氏的历史大约有2600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伍姓的血液比较纯一,历史上很少有其他民族的血液流人。直到明朝时,西北的回族中出现了伍姓,此伍姓出自回回人经名吾斯玛乃首字译音,并由甘肃向东南迁移,明末清初定居于南京。北方的另一民族蒙古族中的一些姓如:台本氏、合宾哈拉哈氏、科尔乔得氏、他班昂氏、斡托儿氏,都在清朝时取汉姓伍,成为北方地区伍姓的组成部分。而南方少数民族中的伍姓,主要在唐宋时期由汉族的伍姓融入鄂、湘、黔地区土著,成为目前苗族、土家族中伍姓的丰耍成分。

历史上伍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伍姓活动主要在湖北一带。秦汉时期,伍姓越过长江进入中原地区,同时向南讲入湖南,形成著名的武陵伍氏。进入唐、宋,伍姓向南和向西部继续发展,很快进人川黔地区,同时向东南是主要的迁移,福建、浙江已经成为伍姓的重要聚集地。明、清时期,南方各地.都有了伍姓的足迹,尤以江西安福多伍姓。

宋朝时期,伍姓大约有3万多,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04%,排在第二百位之后。当时东南地区是伍姓的重要聚集区。

明朝时期,伍姓大约近1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o1%,排在第一百四十三位。江西为伍姓第一大省,约居住了伍姓人口的34%。全国伍姓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这两省集中了大约51%的伍姓人口。其次分布于广西、浙江、四川、福建、湖北、广东六省,又占伍姓总人口的42%。全国基本形成了以赣湘为中心,向南、东、西三方逐渐递减的伍姓分布状。

当代伍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伍姓的人口已有1 30多万,为全国第一百二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1%。自宋朝至今1 000年中,伍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目前伍姓的第一大省为湖南,大约占全国伍姓人口的24%。全国伍姓主要分布于湖南、广东、四川,这三省集中了伍姓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湖北、广西、安徽、江西,这四省又集中了伍姓人口的24%。全国形成了北起湖南,南接广东,西联四川的伍姓聚集分布带。

伍姓在人群中分布在湖南、赣粤桂大部、海南、贵州东部、重庆南端、湖北南段、四川中南、云南西北,伍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27%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7%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1.6%,该地区居住了大约50%的伍姓人群。在广东东端、福建西部、江西东北、安徽西南、鄂渝川黔大部、广西西段、云南东北和西南、陕甘川交界地,伍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18%--027%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1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6%的伍姓人群。

伍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伍姓郡望主要有武陵、安定。伍姓以孝友为其堂号,孝友’’堂号典出春秋伍员。伍员,字子胥,其父亲伍奢、兄伍尚均被楚平王听信谗言而杀。伍员逃到吴国,佐吴王伐楚,人楚都城郢,掘楚平王坟墓,用鞭抽打楚平王尸骨三百鞭,报了父兄之仇。又越王勾践请和,吴王夫差允许,伍员力谏不可,吴王不听,九年后吴国亡。其后人因其孝和友,以李友为堂号。

楹联 伍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四副:

伍陵归阴;文定忠忱。

惠是棠君;才真国土。

抱朴武陵阴;文定儒家风。

必孝友可传家,兄弟式好无他,即外侮何由而入;

惟诗书方能格后,子孙见闻只此,虽中才不致为非。

家谱 目前在上海图书馆中收藏伍姓族谱7部,全国其他单位和美、日等国的图书馆还收藏伍姓族谱35部。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伍姓历代名人45名,占总名人数的01%,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六十八位;伍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6%,排在并列第一百八十八位;伍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9%,排在并列第一百五十一位;伍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1%,排在并列第一百四十位。

伍姓历代重要人物有: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奢,楚国棠邑大夫伍尚,吴国大夫伍子胥;东汉城门校尉伍琼;明朝兵部尚书伍文定;明、清之际伊斯兰教学者伍遵契;民国外交部长伍廷芳;当代公共卫生学家、医学史家伍连德,动物学家伍献文,美术家、学者伍蠡甫,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

达州姓氏和寻根文化调查 近年来,随着我市姓氏文化和寻根文化的兴起,许多姓氏族人都积极参与族谱的编写和读修,留下了重要的家族与民族发展史料。近日,记者先后走访达州市公安局户政大队、市图书馆、中华姓氏研究专家等,对达州姓氏文化和寻根文化进行了初步探索。

达州姓氏多为湖广填川而来

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据介绍,中国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中国前十大姓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而达州市的情况如何呢?

记者在市公安局户政大队了解到:张姓,全市428554人;刘姓,342525人;陈姓,339080人;杨姓:284281人;黄姓,167425人;赵姓,114808人;吴姓,127798人;周姓,168235人。由于系统原因,李姓和王姓未得出数据。不过王姓里面,仅两字的就有100617人。

对姓氏族谱文化颇有研究的傅昌志告诉记者,姓氏都是三五千年以前逐步形成的,其来源五花八门,有地名、技艺、动物名称、气象名词、日常用品、朝代名称以及皇帝赐姓等。目前,达州的姓氏不下于500个。十之八九都是数百年前的外来人口,其中少部分姓氏人家是600年前后迁入川内的,80%以上均是300年前随湖广填川而来。湖广填川的路线有万县方向的水路,安康方向的陆路等等。300年前,达州地域正处湖广填川川东北第一站,所以达州“移民”多数是由湖广地区内麻城县孝感乡(现湖北黄冈市)迁来。据相关记载,当时,湖北一覃氏分支数百口人从水路来达,没想到在途中遭遇狂风骤雨,人船覆于漩涡之中,145人遇难。 李王二大姓的迁入史

虽然记者在户政部门没查到达州王姓和李姓人数的确切数据,但是记者在市图书馆找到了李、王两族族谱,对两族迁移和分布情况有所了解。

从李氏族谱看,李姓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区域是达县张家场李家沟、李家河沟以及达县 龙场的李家坝。李家沟分支的形成始于清康熙初年。发祥地是达县张家场西北,开派之祖是湖北麻城入川的李朝南,其子锡、铎、锦分居于李家沟下、中、上沟。

随后,李家沟分支成员陆续外迁,开拓了李氏族人的分布区域。约1751年有李多义迁徙巴中通江马三垭,1750年前后有李四元、李日奇分别迁徙今巴中市巴州区独柏场和张家场李家嘴,1920年有李仁兴迁徙达县香隆场高峡子,民国年间有李美玉入南江。马山垭翁沟族人约1941年有李荣春之子文学、文权、文通迁徙陕西省紫阳县,李仁发之子伦伍、伦敏迁徙通江县,1949年后李仁财迁徙通江城、李伦成迁徙江西省武宁县城。1954年后李家沟的李仁玉、李仁浩迁徙达县石桥镇列宁街。1980年后李仁楼迁往成都,李仁奎落业达县石梯,李美华居于重庆市,李仁汉、李仁元、李美清、李美权、李华伦、李伦炳、李伦权、李伦兴、李国等落业达城。

李氏自湖北入川的先祖分别于达县张家场及 龙场落业后,开拓奋进,发展壮大,各自形成支族。五四支族内共形成李家沟、李家河沟两大分支,21个主要聚居地。永进支族内共形成李家坝、李家山、李家沟、瓦石坪4个分支,21个主要聚居地。目前,达州市族人主要集中在达县,其次是渠县,地跨五四、永进、石桥、新进、沿河、香隆、鹿鸣、报恩、流溪等乡镇。

王氏入川始祖王治伦,脉承通江县马三垭,明朝弘治1488年移居开江九石坎。500多年来,其后裔子孙从这里生息繁衍于宣汉、达县、万源、平昌等县接壤的隘口、庆云、马渡、岩口、碑庙、北山、青宁、安云等乡镇所辖的地区。按地缘和血缘关系分成九石坎、王家坪、管家坝、柏扁、严家坪、大锣坪王家屋、王坪、石笋寨、秦家坝、何家岩、袁家湾、王家河、石宝岩、岩城坪、白依庵、等60多个支族。

神秘的姓氏图腾

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佑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图腾作为崇拜对象,主要的不在他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于它所体现的血缘关系。文中所言姓氏图腾崇拜的意义也就在于确认氏族成员在血缘上的统一性。

在许多姓氏族谱中,一般都有姓氏图腾。记者在渠县宋氏族谱中发现,宋姓是以祖先发明以图腾命名族称的典型。其祖先发明并继承建木 天。宋由“宀”和“木”组成。木代表建木,“宀”上的点代表“天齐”,“冖”代表天穹,表示 天历度。族谱中记载,宋氏始祖微子启,以国得宋姓。渠县宋氏各支系属京兆郡望,原湖广麻城县孝感乡高杆檐筲箕湾人氏,于明万历年间即1554年入川定居。途经顺庆府所属南充县老

君桥至渠县之西离邑90里骆山之阳定居。随后有始迁祖宋一兰与宋一揆支系和宝城镇牛头湾宋姓支系。

相传,京兆郡望同汉光武帝宰相宋弘有关。他入仕前曾娶妻生子,入仕后,光武帝见他人品出众,想把姐姐湖阳公主嫁给他,劝他和原来的妻子离婚。他推托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宁愿与结发夫妻白头到老,也不愿攀龙附凤。光武帝理解他的品行而被折服,便提其为当朝宰相。死后,宋弘的这句话成为千古至理名言,为世人所崇拜。

文氏族谱编撰者对本家姓氏图腾的理解更为特别。天人合一信息传播谓之文。“`”像天齐,“一”像天穹盖天,“U”像日升日落汤谷,“X”像天地交午,故称“天文”。文明始于天文历法,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形声,而有文字,因文字而天下事理彰明,即“文明”。“文”是象形指事会意的综合图腾。

翻阅文氏族谱发现,文姓渊源有五。一是出自姬姓,以周文王谥号命名的姓氏。二是出自周代卫国将军文子之后。三是出自姜姓。四是出自妫姓,为妫满之裔孙,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五是出自敬姓避讳改姓。文姓本是北方的姓氏,宋元明时期,文姓分布的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南方、西部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长江流域诸省为中心的文姓集居地区。蜀地文姓始于文翁,汉景帝时任蜀郡太守,后留居此地繁衍成一大望族。蜀地文氏均为其后裔。宣汉文姓来源于姬姓,是以周文王姬昌的谥号“文”为姓氏的支庶子孙。宣汉下八、黄龙、柳池、南坝、樊哙,万源罗文、长坝、大沙以及达县部分乡镇文姓居多。文氏有代表人物战国辅助越国勾践成就霸业的文种,南宋丞相、抗元英雄文天祥等。

16个罕见姓氏

姓氏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还有许多罕见的姓氏。通过市户政大队查找,初步发现16个罕见姓氏,分别是:茶、男、赤、后、库、丛、印、六、山、五、上官、谬、初、清、完、呙、甯、刁。

茶姓,亦音屠(Tù),全市11人,代表人物:大竹县蒲包乡兴隆村6组,茶丙花。茶姓渊源有七:1、炎帝葬于茶陵(故城在今湖南茶陵东50里)。2、茶氏系殷时旧姓。系自子姓,茶即 , 阳 城是也(故城在今陕西合阳),居者以地为氏。

3、齐太公之后有茶氏。4、唐时竟陵人陆羽,嗜茶,着《茶经》三篇,贞元末年,鬻茶者祀为茶神。其后有茶氏。5、宋时三佛齐国有茶氏。6、明、清时云南大理府保山县鲁掌士千总有茶氏,系彝族姓。7、白、羌等民族均有此姓。

男姓,全市2人,代表人物:大竹县柏林镇白马村8组,男祥孝。夏禹之裔,有男氏之后,以国为氏。

赤姓,全市4人,代表人物:达县桥湾乡插旗村8组,赤仕碧。赤姓渊源有四。

1、赤奋为炎帝诸侯,其后有赤氏。2、赤松为炎帝诸侯,其后有赤氏。3、相传黄帝时有赤将子舆,即缴父,赤姓始此。4、明时广西府弥勒州土知州为赤氏,系彝族。

后姓,全市5人,代表人物:达县南外镇保险街,后文湘。后姓渊源有四:1、相传共工氏之子句龙为黄帝时后土(官名,古时主土之官),自三代(即夏、商、周)以来,祀为社神(土地神),子孙以后以为氏。2、春秋时鲁孝公之子公子巩封于后阝(故治在今山东东平东),其后以邑为氏,后又去邑为后氏。3、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后氏。4、清时甘肃土司有后氏,得姓于明朝。

库姓,全市唯独一人,渠县报恩乡全胜村4组,库云华。库Kù音,且源出不同。

1、汉文帝、景帝之时有仓氏、库氏之官。守库大夫之后,子孙以官为氏。2、北魏时库门氏等后均改为库姓。3、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库有she 音,即厍姓,羌族姓。东汉辅义侯、金城太守库均之后。

丛姓,全市3人,代表人物:渠县有庆镇云岭村,丛子言。丛姓渊源有三:1、尧伐崇、枝、胥、敖四国,后有丛氏。又,唐尧时有丛树,其后有丛氏。2、汉禾宅侯、匈奴休屠王之太子金日之后,迁丛家岘(今山东文登境),遂以丛为氏。3、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印姓,全市99人,代表人物:大竹县石子镇段家村,印世碧。印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公子印,其孙印段以父字为氏。

六姓,全市10人,代表人物:大竹县高穴镇清滩村,六义碧。六姓渊源有三:

1、六姓,读音作lù,是中国人的一个数字姓。据《清史》载:清代有一满族官员姓六名十七,连名带姓都是数字。2、关于六姓的起源有种说法是江阴有六氏,相传为明朝方孝孺之后。方孝孺明时大学士,燕王入南京后,不从被杀,子孙避难改为六氏,今江苏江阴县有六氏。 3、据《路史》载:皋陶是舜帝执政时期的士师,相当于国家司法长官。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推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就去世了,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人,其后人便把“六”作为他们的姓氏。

山(音“亚”),全市22人,代表人物:大竹县月华乡光荣村,山为坤。据说该是相关研究组在安徽省郭阳县和辽宁省彰武县偶然发现的,有意思的是,这些人互相

都没有联系,但都清楚自己姓的来源,他们都称自己是岳飞的直系后代,当年遭到秦桧的迫害,逃亡到此,把“岳”字上下颠倒,逐渐形成了山姓。

五姓,全市44人,代表人物:达县南外镇南外街道,五世秀。五姓渊源有三:

1、黄帝臣有五圣配下台,是五姓之祖。2、本伍氏,避仇去人为五。或,古时“五”“伍”字相通。3、清时云南思茅厅易武(今猛腊易武)土把总姓五。

上官复姓,全市18人,代表人物:宣汉县东乡镇石岭东路,上官之怡。其渊源有二:1、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庄王之少子兰为上官大夫,后以为氏。2、春秋时楚大夫靳尚食采于上官(故城在今河南滑县东南35里上官村),以地名为氏。汉时徙大姓以充实关中,上官氏徙陇西上邽(故治在今甘肃天水)。

谬姓,全市6人,代表人物:大竹县柏家乡乌桥村,谬名珍。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时期秦穆公之后,属于以谥号为氏,为赵氏旁支。

初姓,全市9人,代表人物:渠县天星镇解放街,初妍欣。初姓来源有四:1、源于子姓,出自于商王朝开国君主成汤的之支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2、源于芈姓,出自于楚国国君熊氏世家贵族熊叔堪,属于避难改姓为氏。3、源于鲜卑族,出自出鲜卑族薛干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4、源于祁姓,北宋时期,一部分祁姓改为初姓。5、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6、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门姓(Mén 门),全市12人,代表人物:渠县望江乡小湾村二组98号,门仓智辉。姓源出有三:1、出周朝公卿贵族之家,为帝尧农官后代,以门第为氏。2、出自南北朝时,北魏小数民族复姓所简改。3、出自春秋时宋国门官之后,以官职为氏。

清姓,全市10人,代表人物:达县石梯镇邓家村,清余。姓氏渊源有二:1、少昊氏之父,初封于清(故城在今山东聊城西之清城),以国为氏。2、春秋时晋大夫之食邑(故城在今山西稷山南),至晋厉公嬖大夫清沸魁,始以邑为氏。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历史名人有清昼,宋时绍兴中福建同安县知县。

完姓,全市1人,达县金垭镇金山村3组,完管用锡。姓氏渊源有三:1、源于子姓,出自西周时期宋国始祖微子,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2、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古女真族完颜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3、源于回族,出自金国时期古女真族完颜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冉姓、夏姓和练姓的渊源

我们身边的冉姓、夏姓和练姓人氏并不少见,三族族谱都是经过精心编撰而成的。 冉源出于姬姓。周武王有同母兄弟10人,季载是最小一个。季载后封于冉国,

又称冉季载。季载的后代分为冉氏和沈氏。孔子有弟子冉求、冉季、冉雍、冉耕、冉儒。东晋十六国时冉闵建立魏国。清代有经济学家冉永光。周文王第十子姬季载为冉氏始祖。

冉氏进入宣汉的始祖叫应祥,为宏祖四十二世孙。应祥生希柱,希柱生伊,伊生四子:诗经、书经、易经、礼经。从此,应祥一支在宣汉发展分支。2000年,宣汉县人口普查发现,冉氏族人相对集中的地区是东乡镇、清溪、黄石、南坝、丰城、王家、庙安、柏树、胡家、花池、三河等乡镇。

冉应祥元末随父从湖北麻城迁往川东奉节避兵祸。洪武四年,在川东迎接明朝大军入川。洪武七年,因随父率“蛮夷”进贡朝廷有功,授为通川县石鼓镇(今宣汉县)镇守(武八品),遂进入宣汉。在石门堡(今冉家垭口)驻军、安家。公元1380年左右,率军到丰城打猎,当时大雾弥漫,兵士见一黑虎出现,遂用箭射,却误杀了升官应祥。出殡之时,雷雨大作,抬棺者弃棺避雨。不久雨过天晴,而应祥之棺被蚂蚁爬满成坟,遂就地安葬。

夏启为大禹之子,大禹死后继位为王,改王位禅让制为传子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子孙以国为氏,称夏氏。据《中华姓氏大辞典》记载,夏姓起源有三。一出自姒姓,帝尧就赐禹以姒为姓。夏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国族人以国名“夏”为姓,夏姓诞生。二是为夏侯氏所简化,今甘肃庆阳夏氏即是。三出自妫姓,以王父字为氏。夏氏族人同样是湖广填川而来。其始祖代表人物就是入川落业达县亭子洞子潭始祖夏日昭。

据参与《夏氏族谱》编写的夏明显老人介绍:夏日昭,三兄弟之老大,其先祖长庆公明洪武13年(1380年)自江西泰和县之高塘迁湖南永州东安县流洪司火麻山。320年后的清康熙39年(1700年)日昭和即将临产的妻子陈氏携9岁的景秀和6岁的景曝两子被迫踏上填川的征途,10月14日在船上生下小儿子景昌,取小名“船生”,其艰辛不得而知。据传,日昭入川之初无处居住,就在现在的石板二组用草搭棚结庐为舍,后来发现了荆棘丛生的四合院,经砍割定居于此。就是至今仍惯称的洞子潭夏家老屋。三兄弟各生五子,十五房分家徙居各地。景昌公携子及部分侄、侄孙徙居景市文家沟骑龙穴。还分居于亭子、福善、景市、大垭,还有徙居百节、平滩、河市、宣汉柏树、大竹安吉等地。300余年已衍生7000多人。

另外,唐代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有良将练何,本姓柬,随从唐太宗征伐高丽有功,以精练军戎赐姓练氏。出自河南河内县。明惠帝殉难的一代忠臣练子宁。练氏四十

一世练国周、练国炳等人之后先后从江西定南和睦甲迁蜀东大竹县居住创业。其后裔现居大竹县金鸡、妈妈、黄滩、庙坝、文星等乡镇。

广东潮汕地区的伍姓分布及我村伍氏溯源

伍氏:宋《百家姓》载:“系出芈(音米)姓,楚公族有伍氏。

伍举、伍奢世为楚卿,伍员之祖与父也”。

春秋时楚庄王封功臣伍参为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

伍员即伍子胥。伍参之后称伍氏。

有副楹联:“惠是棠君,才是国士”。上联讲伍尚(公元前?—前522年),

春秋时楚国人,为堂邑大夫,称棠君,有惠政。

下联讲伍子胥(公元前?—前484年),父伍奢、兄伍尚被楚平王杀害。

子胥奔吴,助吴王伐楚,入郢都(今湖北江陵),掘平王墓,鞭尸三百。

吴王夫差时,劝吴王拒绝越王勾践求和。

吴王不听,赐剑命他自杀。子胥对人说:“我死后把我双眼悬在东门上,

日后可见越人灭吴!”果然,9年后越国伐吴,吴国亡。

北宋宣和七年(1125),伍参的裔孙伍仕宦由中原迁移福建兴化县,

为伍氏入闽始祖。

据说潮阳伍氏是由福建莆田流徙桑田捕鱼的渔民,后定居于此,

为潮阳伍氏创基者,惟名字与年代失考。

潮汕伍氏人口近6000人。其中金平、龙湖、濠江区约600人;

潮阳区200多人,分布河溪镇及文光街道;

澄海区约200人,分布盐鸿等镇;南澳有数户;

潮州湘桥区约700人;揭阳榕城区约100人;

揭西河婆、棉湖、坪上名有数户;惠来侨场等镇100多人;

普宁大坝镇等地共有四千多人。

当代潮汕伍氏人物,有长期从事侨务、外交工作、原全国政协委员伍治文;

原国家司法部长蔡诚(原名伍毅鸿)。

我村居于广东省普宁市大坝镇,前有一湖,后有环形山岭,取名白坑村。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村共5000多人,现今伍氏估计有4000多人,

占全村70%。

据老一辈说,我村始祖是从福建来的,有的说人诏安,

福建紧挨广东的一个地方,有的说是安海,

好多户人家里的门匾上都写“安海旧家”。

8,90年代曾组织过寻祖,但无果。

始祖有两个人,据说是兄弟俩,不知道亲生否。

分别是可守、允嵩,一个在我村落根,一个在邻村的邻村“夏地村”,

后来给同村欺压,故搬来我村一起。

可守葬于诏安大塘后,允嵩生于甲子年

(明嘉靖之前,据个人推算应该是1504年);

一世靖居(生于明嘉靖29年,即1550年);

二世爱镇、爱靖;

三世耿和、耿祚、捷围(爱靖第三子,生于崇桢六年);

四世惠英、惠我、奕然(捷围第二子,康熙己酉年)、

楚伯(捷围第三子,太学生,字启茂号楚伯,生于康熙13年)、楚卿;

五世悟州、、子权、伟之、伟臣、伟阁、伟万、玉容、仲容、秀容、

联石、联和、联攀(太学生,字日高号联攀,楚伯公长子)、

联镐、联上(生于康熙甲午年)、联选、联举(生于雍正元年);

六世迁科、迁枝、迁亢、拱壁、振千、振屺、振壁等24人。

六世起男子名号辈序:(寻祖无果,自村编写辈序)

振昌鸿泰运,兰桂大飘香,(时乘见连天)海宇思明德,家声庆盛长。

本人第14世飘字辈,据个人估计,现村里排序到16世海字辈了。

(靖爱捷楚联,振昌鸿泰运,兰桂大飘香,海宇思明德,家声庆盛长。)

伍氏来源哪里,伍氏家族的祖先是谁

1湖北、安徽一带。 2伍姓,中文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芈姓、姬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伍胥为得姓始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