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氏-姓巩的名人-巩姓起名字-巩姓的起源与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1收藏

巩氏-姓巩的名人-巩姓起名字-巩姓的起源与家谱,第1张

根据历来姓氏学古籍的考证,巩姓是周朝的世家公卿,发祥于现在河南省的巩县地方。巩县位于洛水的东岸,本是周朝时的诸侯之一,叫巩伯国,秦汉统一,便把巩伯国的`原址,置为巩县。望族居于山阳郡,就是现在的山东省金乡县西北。巩氏后人奉巩简公为巩姓的得姓始祖。

「巩」源出:起源有三:1、出自姬姓,是以地名命姓的姓氏。周朝周敬王有个同族卿士简公收封于巩(今河南巩县),称为巩简公。巩简公一度执掌朝政,他鉴于周王室的历次内乱,大多因为贵族掌权而引起的。于是他便录用从各诸侯来的人士,而不再任用王族子弟为官。这项措施,引起了王族子弟的不满。后来王子朝作乱,将他杀害了。他的子孙便原封邑名"巩"命姓,称巩氏。2、古代羌族姓氏。古代羌族姓氏中有巩姓,如巩廉玉。3、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巩朔的后代。

郡望分布

《郡望百家姓》以及《姓氏略考》中记载:巩氏望出山阳郡。其详地有二处:1、汉景帝中元六年(约公元前144年)将梁国分置为山阴国,不久以后,于建元年间(公元前140--135年)汉武帝将其改为山阳郡。它所处的位置就相当于今山东省独山湖周围的地区。2、东晋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将广陵郡分置山阳郡,治理山阳附近的地区。他所在的位置是今江苏省怀安县。

堂号"厚斋堂"

宋代巩荣,官至大理寺卿,先作过严州知州,而后又直秘阁,升迁为司谏郎。他为人沉静、处事公平、刚正不阿、学识广博,从来没有因人谋事,并且推行用办文化教育和对待知识分子的方法管理官吏和执行政策。因此,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的人们都对他称赞不已。著有《厚斋集》。

云深不知处

一、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想起写这个题目,起源于刘子健先生的一篇短文《“岳飞的部将和幕僚”读后》。在文中,刘先生提了一个相当有趣的问题:

“战时混乱,私人关系更加重要。例如,杨再兴原是曹成部将,杀了岳飞胞弟。但被俘之后,岳飞并不计较杀弟之仇,反而收为副将。除了赏识他的能力之外,还有一个因素:他也是相州人。似乎岳飞也感到和他有社会关系的将官不够多,收留一些好。

张宪不知什么出身,待考。但他自始至终是岳飞的左右手。岳飞的儿子岳云从军,就跟张宪。岳飞冤案,这两人公开处死。是不是他们在军中并没有培植多少私人的团结力量?而秦桧他们也看透这情况。只要剪除这最核心的两人,就不难分散驾驭其他的将领?”

应当说,由于史料的缺乏,这些问题今人已经无法回答。然而,如刘先生所言,所谓学问“一面在学,一面在问”,顺着这个思路倒是可以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刘先生的问题中,最令我觉得震惊的应该是“只要剪除这最核心的两人(岳云张宪),就不难分散驾驭其他的将领?”的提问了,索性从此谈起。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应该是云中曦写的吧,里面罗列了岳飞替岳云辞免官职的奏疏,似乎还罗列了岳云的升官经过。结论是岳飞亏待岳云,故意隐瞒儿子战功云云。当时看了就觉得没有多大意义,历史不是这样研究的。至少,要把岳云所立的战功和其他军人所立的与之相仿的战功相比较,探讨一下他们所受的封赏是否相同,这才是正确的研究方法。没有比较的话,就算岳云随州第一个登城,赏赐他正五品的官衔,也会有人觉得不公正的。云中曦的文章,很像是小女孩为心目中的大英雄打抱不平之作。

如今,刘先生的疑问再次令我想起了这件事情。如果刘先生的推论成立,岳云竟然是岳家军的核心人物之一了。以他之青春年华,竟然能超越王贵。真是令人吃惊。偏偏又流传着岳飞隐匿岳云战功不重视岳云,岳云忍辱负重的说法。完全对立的判断,提起了我翻书的兴致。希望能够理清这位少年英雄的生平事迹,顺带澈清加诸于其的种种不实猜测。不过,后来写着才发现,涉及岳云的史料严重不足,我所能做的也只有质疑而已,答案却是没有的。

二、胧胧树里月,飘飘水上云

这位至今为许多mm爱戴的少年英雄诞生于宣和元年六月,不过,英雄的身世颇有些离奇。一直就有岳云是岳飞养子的传言流传于身前身后。以至于在冤狱平反时,岳云的未亡人巩氏要一本正经的申诉:“故夫云见有男二人,甫二十五岁,申二十二岁,女大娘二十四岁,……见在潭州同居,并系阿翁枢密亲孙。”(据《金佗续编》卷一三《先兄甫等复官省札》)想必巩氏写此状时,是一脸的怨妇貌。不过,虽然巩氏如此努力的辟谣,依旧止不住养子的说法在空气中扩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八中一本正经的记载:「(绍兴三年九月庚申)飞养子云年尚少,上亦以战袍、戎器赐之。」这本《要录》可是李一生心血凝结,增删六载的史学杰作,居然依旧堂皇的出现此种说法,呜呼,岳云是养子的说法可见是深入民心了。还真是幸亏岳珂写了一部《金佗粹编》,问世以后才部分澄清了岳云身世的谜团。《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较《金佗》一书为后出,李工部就在里面说岳云是亲子了。

对此,王曾瑜先生认为,岳云“应为刘氏所生,故或误为「养子」。”这也是一个相当奇特的解释。因为依据王先生的考证,岳雷也是刘夫人所生,倒是没有岳雷是养子的说法为世人所传扬。两人差异何以如此之大,令后人不解只有存疑。

按照《金佗稡编》的记载,岳云的家庭不算富有,在其出生不久父亲岳飞就离别妻儿远赴安阳做佃农了。之后,关于岳云的记载一片空白,想必是过着农村人家的普通生活。

然而靖康元年十一月,一切有所不同了。金兵攻破开封,二帝及文武百官尽皆被俘押解北方。一个皇朝的轰然崩塌,成就了整个民族难以磨灭的耻辱记忆。不过,靖康之难对岳飞一家而言,更像是一个契机。脱离了常轨的生活,开始往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前进。岳飞再次从军,抛下了母亲、妻儿,只身上路。自然,虽说保家卫国是男儿本色,家小的安全也是令人无法割舍的念念在心,所以,岳飞特意嘱咐自己的妻子刘氏照看全家。意料之外的是,其家乡汤阴在离去之后一个月便即陷落,从此,岳云开始了流亡者的生涯。

关于这段生活,有关岳云的史料依旧一切空白。但是,我们能找到关于岳家的零星记载,展现了沦陷区严酷生活的一鳞半爪。

已知岳云的祖母,由于惊悸以至病体缠绵。而这位老人家,在岳飞从军之日曾经亲自刺了尽忠报国四个字在儿子身上,作为激励。在沦陷生活的初期,又曾千方百计托人转告岳飞,勉励其子一心从戎,勿以老妪为念。这些似乎都显示了此位老人的英勇无畏,她竟然因为惊惶害怕而倒下,大概是遇到了一些异常残忍的事情吧。还已知岳云的母亲在此期间两次改嫁,岳飞日后上书“切骨恨之”,不知道这件事和岳飞母亲的疾病是否有所关联。另外,还知道岳飞曾经在两年的时间里,先后十八次派人潜入故乡,寻找自己的至亲骨肉。次数之多,实在令人咋舌。大概,如果沦陷区的生活无比美妙,岳飞不会如此着急吧。

虽然关于岳家此段生活的记载过于简略,所幸,靖康之耻对普通人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从史籍的描述中,还是可以给我们更加生动鲜明的印象的。最概括的莫如:“井里萧然,无复烟爨。”“杀人如割麻,臭闻数百里”。稍微详细的还有许多。

比如,《会编卷七十》载靖康破城之日,金兵的表现为:

金人三五成群下城劫掠,或不逞之徒为之前导,亦有溃兵披发伪装番人者,大抵后族贵戚王公大臣富商巨贾之家皆遭其害。

这尚且是在金兵因两国讲和,申明军纪之后的情景。而个别人为了活命或者渔利甘心为金虏所驱驰,亦是千古颠扑不变的人性。

同为《会编卷七十》有一段记述了城破之后百姓的惊惶:

士卒皆奔走,城东徙于城西,城西徙于城东,征行交互,莫知所适。父子夫妇不相保守,至有全家自缢自杀者。……汴蔡两河遗弃老幼尸骸堆聚,哀号之声所不忍闻。公卿大夫皆布袍草履混迹尘世,虽贵戚之家皆泥土满面而不洗拭,……类丐者。

两相对照,当时的景况仿佛历历在目。固然,这是开封府的情景,然而金兵攻陷的他处城池,尤其是抵抗过的城池,基本可以类推。

其实,当时的难民所面临的不止是金兵的威胁,还有溃兵军贼的追杀。《会编卷七十一》载相州富户避难林虑县天平山,即:

有军贼常景有众号四千人,围劫天平山,杀戮殆尽,掠取子女玉帛。

纵是幸免于兵火,亦要面对物价腾涨的威胁,《会编卷七十六》描写了历经劫波之后开封人民的悲惨生活:

自帝蒙尘以来,雨雪不止,物价日翔。米斗一千二百,麦斗一千,驴肉一斤五百,羊肉一斤四千,猪肉一斤三千,人户不复得有也。小民于池中取鱼藻五味,茅之以卖。城中猫犬几尽,游手冻饿死者十五六,遗骸所在枕籍。

《会编卷六七》亦载靖康元年闰十一月知淮宁府赵子崧牒檄顺昌等处勤王奏:

虏骑所至,惟务杀戮生灵,劫掠财物,驱虏妇女,焚毁仓库产业。意欲尽使中国之人父子兄弟夫妇不能相保,狼狈冻馁归于死地。

其实,此奏并未洞悉金兵用意。金兵是一石二鸟之计,既可补充军粮,又可达到陷大宋百姓于“狼狈冻馁归于死地”的目的。参考此奏时间,恰恰是冬季,劫掠存粮相当于断绝了沦陷区居民的生路,饥饿,无止境的饥饿才是惨遭战火蹂躏的居民生活之真实写照,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

即使幸免于兵火饥饿,还要剃头辫发,易衣冠之制。青壮男子被强迫签军,冲冒矢石枉遭杀戮;差一些的作为奴隶,发卖到西夏蒙古等地以交换战马。

基本上,在沦陷区岳云的生活环境就是如此之糟糕。其实千里江山,已无一处净土。所区分的只是沦陷之早晚而已。这种灾难会给人的心灵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哪?真是个很有意思值得研究的问题。

A 安氏 阿氏 艾氏 爱氏 奥氏 敖氏 嗄氏

B 世界白氏联谊会 柏氏 班氏 包氏 暴氏 鲍氏 百里氏 布氏

薄氏 炎黄卜氏宗亲网 步氏 秘氏 别氏同姓会 巴氏 宝氏 补氏

贝氏家网 贝氏家族 贲氏家族 毕氏族谱 毕氏 边氏家族 卞氏 邴氏

卜氏文化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宾氏家族

C 程氏网 程氏家谱网 程氏家谱 淳氏 从氏 中华崔氏网 崔氏家园 崔氏宗亲网

仓氏 天下一蔡 蔡氏宗亲联谊会 蔡氏宗祠 蔡氏寻根之旅 新加坡蔡氏公会 巢氏 广西岑氏宗亲网

岑氏寻根 单氏 台山陈氏宗亲网 义门陈氏宗亲网 中华陈氏宗亲网 陈氏宗亲网 陈氏大宗祠 陈氏利川家族会

下坑陈氏续修谱志 陈氏家园网 曹氏网 曹氏家谱查询网 中国曹氏网 中国成氏宗谱 新马成氏宗亲会 成氏宗亲信息驿站

苍氏 晁氏宗亲网 柴氏网上家园 柴姓网 车氏 池氏宗亲 储氏 中华褚氏家族网

常氏家族官方博客 昌氏 畅氏

D 邓氏宗亲联谊总会 华夏邓氏 戴氏宗亲网 狄氏 刁氏 丁姓人家 东氏 东方

董氏 窦氏 都氏 堵氏 杜氏宗亲网 中华杜氏宗亲 澹台 达氏

笪氏 丹氏 钭氏 段氏宗亲网 顿氏 多氏 第五 东门

东郭 端木世家 段干 党氏 段氏宗亲网

E 阿氏 鄂氏 恩氏文化

F 中华房氏 中华费氏宗亲会 封氏 世界冯氏宗亲会 中华冯氏网 凤氏 伏氏 富氏

符氏 扶氏 中华傅姓文化网 贲氏 法氏 方氏谱牒学 风氏 逢氏

酆氏 樊氏 范氏 丰氏

G 郭氏之源 干氏 甘氏 盖氏 郜氏 戈氏 葛氏 龚氏

弓氏 贡氏 巩氏 公氏 公羊氏 公冶氏 公孙氏 谷氏

顾氏 谷梁氏 公良氏 公西氏 归氏 广氏 缑氏 勾氏

宫氏 耿氏 国氏 高氏 桂氏 妫氏 昝氏 关氏

管氏 顾氏 辜氏家园

H 贺氏 韩氏 杭氏 郝氏中华 何氏英才网 和氏 洪氏 弘氏

中华侯氏家族 侯氏家族 胡氏宗亲网 汉川胡氏 花氏 黄氏 宦氏 滑氏

桓氏 皇甫氏 惠氏 霍氏 哈氏 海氏 衡氏 后氏

扈氏 怀氏 赫连氏 呼延氏 红氏 华氏

J 姬氏 计氏 纪氏 季氏 暨氏 冀氏 中华贾氏网 简氏

江氏 姜氏宗亲网 蒋氏 焦氏 揭氏 解氏 金氏 靳氏

井氏 景氏 琚氏 鞠氏 具氏 吉氏

K 卡氏 阚氏 柯氏公会 孔氏宗亲网 寇氏 匡氏 邝氏 阔氏

康氏

L 兰氏详解 兰姓名人 蓝氏 郎氏名人 劳氏 雷氏 冷氏 黎氏

李氏公会 李氏族谱 李氏族谱网 练氏 梁氏 廖氏 蔺氏 林氏宗亲网

凌氏 刘氏家园 汉家刘氏网 隆氏 娄氏 楼氏 卢氏 芦氏

鲁氏 陆氏 鹿氏 路氏 吕氏 栾氏 罗氏通谱网 骆氏

联氏 连氏 赖氏 廉氏 龙氏

M 麻氏 马氏家族网 买氏 满氏 毛氏网 枚氏 梅氏 美氏

中国孟子 米氏 苗氏 闵氏 缪氏 莫氏 牟氏 母氏

牧氏 睦氏 慕氏 穆氏

N 中华牛氏家族 乃氏 南氏 倪氏 聂氏 宁氏 农氏 努氏

O 欧氏 区氏 欧阳氏

P 潘氏宗亲网 盘氏 裴氏 彭家网络 濮氏 朴氏 浦氏

Q 秦氏文化网 戚氏 漆氏 祁氏 齐氏 强氏 乔氏宗亲网 钱氏

青氏 邱氏 秋氏 裘氏 曲氏 屈氏 中华渠氏 全氏

权氏 瞿氏 邱氏宗亲网 乔氏宗亲网

R 任氏宗亲网 冉氏网 饶氏 戎氏 荣氏 茹氏 阮氏 芮氏

瑞氏 闰氏

S 商氏 赛氏 桑氏 沙氏 山氏 尚氏 烧氏 邵氏

申氏 沈氏 中华余氏网 孙氏宗亲论坛

盛氏 师氏 施氏 时氏 石氏 束氏 史氏 舒氏

司氏 斯氏 苏氏 宿氏 宋氏 索氏 生氏 隋氏

栗氏

T 唐氏 邰氏 谈氏 覃氏 谭氏 汤氏 唐氏 涛氏

桃氏 通氏 陶氏 滕氏 天氏 华夏田氏网 田氏宗亲网 田氏论坛

佟氏 量氏 中华涂氏 屠氏 托氏 脱氏 铁氏

W 魏氏魏网 韦氏 王氏源谭 王氏家谱网 王氏中华 汪氏 危氏 威氏

卫氏 温氏宗亲网 闻氏 文氏 翁氏 乌氏 邬氏 巫氏网

毋氏 吴氏 吾氏 伍氏 武氏 宛氏 万氏 邬氏宗亲网

X 夏氏 奚氏 锡氏 席氏 夏氏 鲜氏 洗氏 向氏

项氏 漳州萧氏网 霄氏 小氏 肖氏宗亲网 肖氏家族网 辛氏 欣氏

邢氏 幸氏 熊氏 胥氏 须氏 徐氏 许氏文化网 序氏

宣氏 中华薛氏家族 寻氏 中华谢氏网

Y 叶氏 焉氏 鄢氏 延氏 闫氏 严氏 言氏 阎氏

颜氏 晏氏 燕氏 羊氏 阳氏 杨氏 姚氏 野氏

衣氏 依氏 易氏 栾氏 殷氏 尹氏译站 应氏 雍氏

尤氏 由氏 游氏 右氏 于氏 余网 俞氏 虞氏

禹氏 玉氏 郁氏 喻氏 无氏 原氏 袁氏 岳飞网

云氏 运氏 云氏宗亲网 于姓的天空

Z 新加坡张氏总会 中华张氏网 张姓论坛 泽氏 曾氏宗亲网 扎氏 翟氏 詹氏

占氏 湛氏 章氏文化研究网 赵氏宗亲 针氏 甄氏宗亲网 甄氏集团 郑氏

支氏 中华郅氏网站 自贡钟氏 中华周氏网 朱氏家族 诸氏 竹氏 竺氏

祖氏 邹氏宗亲网 中华邹氏族谱网 自氏 潮汕卓氏宗亲会 壮氏 庄氏宗亲会 祝氏宗谱

中华左氏 宗氏 正氏 昝氏 臧氏家谱

范氏的祖先最早要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时代,按照士匄的说法,范氏的先祖,在尧舜以上是陶唐氏,在夏朝时御龙氏,在商朝是豕韦氏,在周朝时唐杜氏,晋国初封时所在的唐国,正是祁姓家族早先的封地。范氏的祖先因为参与了周朝初年的叛乱,被迁移到陕西周王室控制范围内,建立了唐杜氏。周宣王时期,唐杜氏首领杜伯被王室所杀,其子隰叔逃到晋国为官,担任士也就是法官的职务,因此便以官职为氏,称为士氏。

士氏最早在晋国崭露头角是在晋献公时期,当时晋献公出于对公族的不信任,大量任用异姓大夫,士蒍(字子舆)作为来自外部的力量就受到了晋献公的重用。士蒍为献公策划,在晋献公八年(669BC)在聚邑诛灭了桓庄之族。与此同时,为了防范来自国外的干预,也为了压制其旧都曲沃,晋献公还任命其为司空,扩建绛都的公室。

士蒍在晋献公灭国夺邑的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献公灭狄柤国前,以郤叔虎的言辞打消了晋献公的顾虑,从而顺利地讨灭狄国。而献公十九年(658BC)的假道伐虢,也是他劝谏晋献公不要在虢国尚强时讨伐,而是寻找合适的时机再一举讨灭。献公听其言,后来在荀息假道伐虢的计策下,终于灭掉了虢国。

除此之外,士蒍还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当时的太子申生的保护者。他一再反对晋献公废长立幼的举动,早在献公将三个年幼公子外放,让他为公子筑城的时候,他就态度很是消极。而且他也很是务实,因为他知道献公一旦有了这个想法,想改变很难,与其做无用的争辩,不如提早为太子做准备。一心想让自己儿子做太子的骊姬也顾忌士蒍的保护,因此迟迟不敢动手。待到士蒍死后,骊姬迅疾离间了太子的老师里克,设计让太子自杀。

与士蒍同一时期的,还有一位大夫名杜原款,可能也是杜隰叔的后代,由于士蒍继承了士的职位,杜原款只能另立门户,但仍以杜为氏。杜原款是太子的老师,这或许也能解释士蒍倾向于太子的原因。但不同于士蒍的足智多谋,杜原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先生,其观念很是古板,他的态度,对于太子申生的命运是有着很大影响的。

在申生的最后时刻里,杜原款被献公所杀,在临死前还派人给太子表达自己的见解,嘱咐让太子要谨守身为人臣、人子应该遵守的原则,让太子打消了出逃的念头。最终太子正是听了他的话,才在曲沃城里等待父亲的原谅,直到最后绝望自杀。

士氏在献公晚期到文公时期都无甚表现,到襄公时期才有士蒍的儿子士谷以非凡的面貌粉墨登场。襄公三年(625BC),在晋国担任司空的士谷代表晋襄公在垂陇(河南荥阳东北)会见了鲁、宋、陈、郑四国的国君商讨卫国侵犯晋国一事,算是开启了春秋以臣会君的先例。

在这次会盟中士毂的表现还算很是得体,因此受到了《春秋》的表彰。其与晋襄公之间的关系也很是密切,在襄公七年(621BC)的夷之蒐上,晋襄公想破格提拔从未担任卿职的士谷为中军元帅。如果这次的人事安排能够成功,士谷恐怕就会一跃而成为晋国的第四任正卿。

但问题就在于,赵氏的能量实在太大,以至于国君对于这次的人事任免也无能为力,只能任由前任正卿先且居的儿子先克否决了这个提议,让年轻的狐射姑和赵盾先后成为新晋的执政,士谷甚至都没能入选六人的内阁名单。赵盾这样的黄口小儿不仅夺取了本属于自己的位置,因此一股反叛的情绪就在士谷的心中逐渐升腾起来。

于是在晋灵公三年(618BC),士谷联合了不得志的四位大夫,一起发动了针对赵盾的军事行动,杀死了赵盾的坚定盟友先克。而赵盾也迅速反击,于当年三月廿八将其一网打尽,士谷就这样在含着满腔的忧愤和怒火,死在了年轻却手段老辣的赵盾手中。

在士毂之后,士氏出现了三个分支。其中的大宗是由士蒍的长子,也就是士毂之兄成伯士缺所继承的士氏正宗,但士缺和他的继承人士穆子一直没有参与军政,史料对他们的事迹没有详细的记载。

到晋景公时期,有士穆子的长子士渥浊(士贞子、士贞伯)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史料的记载中。最早的一次是景公三年的邲之战,主将荀林父身负战败之责,主动向国君请死。景公本打算杀掉荀林父以平息众怒,但在士渥浊的劝说下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士渥浊应该是承袭了士师的职务,因此在处理荀林父的问题上有很大的发言权,他的说法是:“当年的城濮一战,晋军大获全胜,但晋文公仍然面有忧色,因为成得臣犹在,晋国并不能高枕无忧。等到后来听说子玉自裁,文公才大喜。楚国先是在战场上战败,后又杀掉了一国的执政,相当于两败于晋国,从此以后楚国两代君主都无法和晋国争夺霸权。如今我们的战败,是上天对我们的警告。如果再杀掉荀林父,就等于让楚国再胜一次,恐怕我们也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无法与楚国抗衡吧?”

荀林父免于一死,于是便退思补过,开始着手清理赤狄,在其后的三年间清剿了势力庞大的几个赤狄部落,为晋国争取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晋景公想起当年士渥浊所说的那番话,便不无感慨地说:“如果不是你当年的劝阻,我恐怕就要失去荀林父这样一个能干的正卿了,也就不会在今日得到狄人大片的土地。”大喜之下,他将瓜衍之县(山西孝义)赏赐给了士渥浊,以表彰其功劳。

士渥浊的第二个事迹是在景公十三年(587BC),说的是赵婴齐的故事。话说赵婴齐和自己的侄媳妇通奸,此事闹得沸沸扬扬,赵婴也为此很是忧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赵婴夜里就梦到了一个天使对他说:“只要你肯祭祀我,我就能保你无忧。”

赵婴梦醒觉得恍惚,有些实在拿不准,就派人去向士渥浊询问,士渥浊大概也听到了赵婴齐的丑事,就很不屑地对他说:“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种事。”但说过此话之后,士渥浊又觉得不妥,转头又对来人说道:“神灵只会降福给仁爱之人,至于*乱之人,恐怕只能给他带来灾祸。*乱却不受惩罚,已经算是降福了。就算你祭祀了这位天使,估计也得逃亡啊。”后来的事实果然如士渥浊所料,赵婴在祭祀天使后的第二天,就被自己的两个哥哥赶到了齐国。

第三个事情是在景公十四年(586BC),郑悼公叛楚服晋并亲自到晋国去朝见。根据诸侯之间约定俗成的朝聘礼仪,朝聘的国君或者使者需要向主国国君授玉,而授玉的仪式应该在中堂和东楹之间举行。然而郑悼公竟然在东楹以东的外堂,就迫不及待地就向晋景公授玉了,这就等同于把自己等同于低等的贵族。

士渥浊看到之后便叹道:“郑伯如此不尊重自己,目光飘忽不定,走路慌慌张张,坐在座位上也很是惶恐不安,怕是活不了多久了吧?”话说出去还不到半年,果然郑悼公就去世了。

从这些事例来看,士渥浊似乎是一个很传奇的预言家。孔子所谓的“听其言而观其行”,实际上就是当世人们进行判断的一个方法。一个人在说话做事的时候能够谨守礼仪,遵循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就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反之,如果你不遵从礼仪规范,任意行事,打破了社会的底线就很容易遭致人们的声讨。像郑悼公那样,因为慌张而失去了分寸,在朝见晋君时礼仪上的疏漏太多,恰恰说明其威严不够,或者是缺乏支持。

到晋悼公时期,悼公认为士渥浊 帅志博闻而宣惠于教",即说他遵循古训、博学多闻并能将其才学广泛用于文教。因此在 任命百官时,让士渥浊担任大傅,让其担负起完善国家刑法礼仪的重任。

士渥浊之后有士弱,谥号为庄,在悼公时期担任理,主理司法事务。悼公十年,宋国发生火灾,晋悼公曾向其咨询火灾与天道之间的关系。士弱并不迷信天道对于国家败亡之间的关系,而是认为国家的兴旺最重要的还是人道。悼公十一年柤地会盟,齐国世子光参与会盟,其老师高厚辅助在钟离会见,高厚的态度很是不敬,士弱就预言高厚恐怕不得善终。

作为士师家族的家长,本应该对于典章辞令很是熟悉才是,但士弱的才能与其先代却早已不能相提并论。悼公十年,联军讨伐郑国,郑国不得已向晋国求和。在当年戏地会盟时,那篇充满了不平等意味的盟书,就是士弱所做。平公十年,郑国不经晋国许可入侵陈国,获胜后子产到晋国献俘,晋人派士弱前往责问。然而与子产几番对话下来,子产犀利的言辞竟让他无言以对,当时执政的赵武只好顺着子产的意思接受了战俘。

士弱的作用大抵相当于是国君的顾问,当国君的权势较盛时还能掌握一定的权力,而当国君失势,其也就难以有所作为了。士弱之后有士瑕,谥号为文。另外还有个士富,其身份不详,在晋悼公四年,中军司马魏绛晋升为卿,侯奄张老迁任中军司马,侯奄一职出现空缺,士富被任命为侯奄。士氏的大宗在士弱之后就渐渐衰弱,成为后来崛起的小宗范氏的附庸,这恐怕也是大势所趋的。

大宗之外,还有一个小宗巩氏,其代表人物是巩朔。巩朔在其生活的历史时期内应该也是晋国政坛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是关于他的事迹并不多。晋灵公十一年(610BC)晋国怀疑郑国偷偷与楚国联络,郑国派子家前去解释,随后巩朔代表晋国到郑国进行谈判,最后商定晋国以国君的两个女婿与郑国交换人质,以建立彼此的互信。晋景公三年(597BC)的邲之战,身为上军大夫的巩朔和韩穿受士会的指派,在敖山前设置了七支伏兵,确保了战败时上军的顺利撤退。

景公十一年(589BC)晋国在鞍之战中击败齐国,年末,晋景公派巩朔向周王进献战利品。但周定王认为齐国不是戎狄,而是甥舅之国,晋国以王命征讨齐国,只需要报告结果就可以了,进献战利品不符合礼仪的规定。而且晋国派来的巩朔,既不是晋国的卿,也没有在王室担任任何职务,天子没有理由接待一个诸侯国的大夫,因此不予接见。

巩朔不懂得王室礼仪,对于天子的责难也无法应对。但是王室毕竟也不敢得罪晋国,定王还是让王室的三公以盛大的礼仪接待了巩朔。正式的礼仪结束后,周定王又专门宴请了巩朔,并对其私相授受,解释说我之所以这么做,不是因为我瞧不起你,实在是礼仪的需要,我接待你的事情,千万不要记录在史册上。

次年,晋国大赏鞍之战的功臣,确立六军十二卿的体制,巩朔也跻身于十二卿的行列,担任新上军将,位列内阁第九位。这是巩朔事业的顶峰,但也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史料上,此后再没有巩朔参与内外事务的记录,晋国裁汰两支新军组成的新内阁中也没有了他的身影,巩氏或许就在他的身上兴盛了一世就衰落了。

巩氏-姓巩的名人-巩姓起名字-巩姓的起源与家谱

根据历来姓氏学古籍的考证,巩姓是周朝的世家公卿,发祥于现在河南省的巩县地方。巩县位于洛水的东岸,本是周朝时的诸侯之一,叫巩伯国,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