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四名臣之一、词人李光简介,著有《庄简集》等作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3收藏

南宋四名臣之一、词人李光简介,著有《庄简集》等作,第1张

人物生平

宋神宗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十日(1078年12月16日)丑时,李光出身。李光童年时不做恶作剧,其父李高称赞他说:“我的儿子是云间之鹤,将要使我家业兴旺。”李高去世后,李光居丧尽礼如同成人,有人送来财物,他都谢绝了。到下葬时,礼节非常合乎礼法。守丧期满后,入太学,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考中进士。调任开化县令,任内有政声,朝廷召他到都堂审察,当时宰相不喜欢他,任命他为监当官,改知平江府常熟县。徽宗宠臣朱业母盖字斐逡惺坪岜,李光囚绑其家僮治罪。朱冲大怒,讽劝部使者改调他到吴江,李光不为屈服。改任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

刘安世住在南京(应天府),李光执学生礼前往拜见。刘安世告诉他在司马光那里听到的一句话:“学问应当从无妄中入门。”李光欣然领会。授任太常博士,升为司封。首先指责士大夫阿谀奸佞成风,甚至援引荀卿‘有听从,无谏诤’的话,来堵塞言路;又认为怨嗟之气,聚结为妖气。王黼厌恶他,令吏部任他为桂州阳朔知县。刘安世听说李光因为议论政事被贬,写信称赞他。当时李纲也因评论水灾一事离开朝廷,住在义兴,他在水驿等候李光,亲自出来喊道:“不是赵州李司封的船吗?”逗留几天,二人定交而别。后授任司勋员外郎,升任符宝郎。

郭药师叛乱,李光知道徽宗有内禅之意,便交出符玺,对知枢密院蔡攸说:“陛下所为,都违背众心。今日之事,没有皇太子就会国、家俱危。”蔡攸很畏惧,不敢有异举。宋钦宗受禅即位后,提升李光为右司谏。钦宗到东方,小人离间两宫关系,李光请求商议奉迎典礼。又奏称:“东南财用,被朱液木×耍晃鞅辈朴茫被李彦耗困了;天下根本之财,被蔡京、王黼耗竭了。借名应奉,其实到了私家,官府没有半年的储蓄,百姓没有十天的积粮。请求根据旧制,三省、枢密院通知军民财计,与户部计算一年的收支,控制国家费用,选择官吏考核,使财源归一。”

金人围攻太原,援兵没有立功。李光说:“三镇之地,祖宗百战才得到它,一旦送与敌人,怎么立国?希望诏令大臣商议攻守之策,仍暗中派人檄令河东、河北两地,征发全部强壮兵丁策应,首尾掩击敌人。”升任侍御史。当时舆论主张实行王安石之政,诏令张榜于庙堂。李光上疏反对。

蔡攸打算趁保卫太上皇行宫入都,李光说:“蔡攸如果入朝,则百姓必定导致变乱,万一惊犯陛下车驾,臣会犯不预言之罪。希望早些贬斥他。”当时已修治撷景园为宁德宫,而太上皇后想到禁中居住。李光说:“禁中,是天子的宫殿,正应使陛下寒暖方便,奉迎太上皇后入宫,也应当禀太上皇,交有关部门讨论典礼。”便把李光的奏章,交付有关部门,让两宫大臣奏知,太上皇后便住在宁德宫。

金兵逼近京城,士大夫弃职而逃的有五十二人,罪过相同而惩罚相异,舆论纷然,李光请求交付大理寺公正处理。太原被围,事态危急,李光上言说:“请就地委任折彦质征发全部晋、绛、慈、隰、泽、潞、威、胜、汾八州民及本路各县弓箭手,使守令各自统率。如果有土豪、士人愿意当首令的,给予他们初官、应副器甲,协力赴援。女真族劫持亲王,以三镇为借口,势必深入,请大修京城守御装备,以击碎敌人的阴谋。”

又上言说:“朱彝锌谟Ψ钚仓浦菹兀田园第宅,富比王室。请求选择清廉强干官员设立机关,追究朱腋缸蛹胺畛屑嗨尽⑹亓睿如胡直孺、卢宗原、陆J、王仲闵、赵霖、宋晦等人,查根究底,计资没收,把他们强夺的百姓财产还给百姓。”

李会、李擢被召回任谏官。李光上言说:“蔡京再度执政时,李会、李擢相继为谏官,对政事不发一言;金人围城时,与白时中、李邦彦专倡避敌割地之谋。白时中、李邦彦因此罪罢职,而李会、李擢反被召用,又加入谏诤职务之列。请求撤回成命。”钦宗不予答复。李光请求调任到地方,钦宗也不答复。

彗星出现在寅、艮间,耿南仲等人都认为感应在外夷,不足忧。李光奏称:“孔子做《春秋》,不记载祥瑞,是想使人君常怀恐惧从而修省政事,没有听说过把灾异归于外夷。”表疏上奏后,被贬任监汀州酒税。

宋高宗即位后,提升李光为秘书少监,授任江州知州;不久,升任侍御史,都因为道路梗阻不赴任。

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从临安到建康,授任他为宣州知州。当时范琼将率军经过,李光先入州处理政事,范琼到了就开城门慰劳,留住三天后离去,无人敢喧哗。李光认为宣州离行都较近,于是修理城池,积聚军粮,把地方百姓编册,按保伍分编,称为义社。选择其中健壮者,以土豪为统率,得到保甲一万多人,号称“精拣军”。又在二十三处险要之地设立兵营谨慎戍守,把全城分为十处地方,分别巡逻内外,白天自由行动,晚上守城,有敌情就参战。苗租按年交县的,都送到州里。当初人们纷纷指责不方便,到守城时,赡养军民,终于得以成功。政事传到朝廷,被任命为管内安抚,允许他见机行事,晋升为直龙图阁学士。

杜充以建康降敌,金兵夺取马家渡。御营统制王〈王燮〉、王珉历来不和,到这时,率领溃兵在城外扎营互斗。李光亲自到二人兵营,劝说他们先国家后私仇之义,二人都感悟而解。当时逃将、散卒到宣州的,李光都送给很多财物。有水师在繁昌叛乱,逼近宣州境内,李光立即派兵歼击,出敌不意,敌人于是连夜逃走。升任右文殿修撰。李光上言说:“金人虽然深入江、浙,但是违背天时地利,臣已送文书让刘光世率领大军到宣州,合力攻讨金兵。请迅速委托宣抚使周望,约定日期水陆并进。”溃将邵青从真州率数百艘舰船,在当涂、芜湖两县之间剽掠,李光招抚劝说他,送给他二千斛大米。邵青非常高兴,对使者说:“我们是官军,所经之地都把我们当盗贼对待,只有李光不怀疑我。”于是秋毫无犯。后来,船队经过繁昌,有人骗他说:“这是宣州境内。”于是沿北岸离去。

巨盗戚方攻破宁国县,抵达城下,分兵四面围攻;李光招募勇敢之士抵御,贼兵惊忧,以致自相残杀。朝廷派统制官巨师古、刘晏兼程来援。敌人急攻朝京门,把竹木编起来当浮桥渡过护城河。不久,敌军爬上城墙,把大炮架在石对楼上。李光下令把竹子编成帘状迎着炮弹,炮弹打来就反附地下,不能伤人。取巨木做撞竿,靠凸凹的小墙抵御对楼,敌人退走。刘晏率领赤心队直捣敌营。敌人假装败退,刘晏追击他们,中了埋伏遇害。师古率领中军大败敌人,敌人逃走。当初,戚方围攻宣州,与他的副职并马巡城,商量攻城计划。李光把信绑在箭上射到他的副职的马前,说:“戚方是穷途末路之寇,上天必然诛杀他,你是将门之子,哪里能依附盗贼?”二人互相怀疑,攻势稍缓,才得到时间作战斗准备,而援军到了。他曾经把匕首放在枕匣中,与家人约道:“城不一定能保住,如果让人来取匕首,我一定会死。你们应自杀,不要落到盗贼手中。”授任他为徽猷阁待制、临安知府。

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被授任为洪州知州,他坚决谢绝,任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授任婺州知州,刚到任,提升为吏部侍郎。李光上疏极力指责朋党的危害:“议谏大臣,各人怀有避讳顾虑之意,不肯把持危抉颠作为己任。行都在会稽,前后历时三载。从前一年到现在,敌人不再有南渡意向,淮甸近在咫尺,一点也不着意经营,长江千里,不设防备敌,每天怀着怯意细考乘船浮海之计。晋元帝区区草创,还能建立国家,修建宫殿,保有江、浙。刘琨、祖逖与逆胡在并、冀、兖、司、雍诸州抵抗作战,这些地方从未陷没。石季龙重兵已到历阳,晋元帝任命王导都督中外诸军以抗御敌人,没有听过专门躲避胡狄像今天这样的。陛下驾临会稽,江、浙是天下之根本,能够进足以战,退足以守的地方,莫如建康。建康到姑熟一百八十里,其间险要可守之地有六处:江宁镇、L砂夹、采石、大信,上游则有芜湖、繁昌,都与淮南对境。其余都是芦条枝蔓之地,或是奇岸险滩水势湍急,难于行走舟船。不如预先在各险要之地屯兵积粮,命令将士分管各地,调发邻近乡兵,协力守御。请求明诏命令大臣,斟酌实行。”

当时有诏令,金兵攻入,各地守臣互相商量,可守可避,得以自便。李光上言:“守臣担负人民、国家的重任,应当责之以存亡。如果预先开启迁避之门,是引诱他们逃跑,希望追回前命。”高宗打算迁到临安,李光受旨节制临安府现时驻扎诸军,兼任户部侍郎,督营缮后之事。李光处理军政适宜,不惊扰百姓而办好了政事。奏请减免两浙历年积欠及九县赋敛,以表示施德自近之意。戚方以管军隶属于李光节制,非常恐惧,跪拜在庭下。李光握着他的手扶起他,说:“你过去做盗贼,我任郡守,抓捕你是我份内的事;现在都是臣子,应当共同勉励忠义,不要以先前的事猜疑。”戚方感激得哭泣起来。又兼任侍读,于是上言说:“金人侵犯内地,百姓失业为强盗,本非其意,可以用诚意感召他们。自从李成逃到北方,群盗离心,如果此时选用一两个盗贼首领,以激励他们,一定会互相钦慕,相继归降。”升任吏部尚书。

大将韩世清本是苗傅余党,长期驻扎宣城,擅自占据仓库,不听征调。李光请求先行除掉他,于是任命李光为淮西招抚使。李光假道到宣城,韩世清前来相见,李光把他捆送到朝廷受诛。当初,李光在高宗面前陈述计划,宰相没有事先知道,怀怒于他。他还未到任,途中任命他为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大使、建安知府,寿春、滁、濠、庐、和、无为宣抚使。当时太平州士卒陆德囚禁当地守臣据城叛乱,李光多方设计,全部捉获叛贼。

秦桧被罢相后,吕颐浩、朱胜非共同任宰相,李光历来与他们政见不合。谏官指斥他为秦桧同党,被夺职奉祠。不久复任宝文阁待制、湖州知州,授任显谟阁直学士,改任平州知州,授任礼部尚书。李光上言说:“自古创业中兴,一定有所依恃而起。汉高祖依恃关中,汉光武帝依恃河内,陛下驻扎东南,两浙难道不是天下的根本,是可倚恃之地吗?从冬天到春天,雨雪不停,百姓失业,请求选择谏官考察实情予以报告。加之连年福建、湖南盗贼作乱,范汝为、杨么相继而起,朝廷派大军诛讨,杀戮过当。现在各地旱荒,流丐满路,盗贼出入。应选择良吏招怀抚纳,责令各地监司惩治贪赃,抚恤饥民。”

大臣建议把四川交子法推广到江、浙,李光说:“有钱则交子可行。现在已经声称筹办多少钱,发行多少交子,提出此议的人打算让朝廷欺骗陛下,使陛下今后不免欺骗百姓。如果已经筹办现钱,则目前所发行的钱关子,已是流畅无阻,何至议论纷纷?工部所铸造的交子务铜印,我不敢下发。”授任端明殿学士,守台州,不久改任温州知州。

刘光世、张俊接连传来捷报。李光说:“观察金人部署,一定有阴谋。现在我方已占据东南形势,敌人万里来袭,利于速战,应当戒令诸将持重而拖延消耗敌人。不过数月,敌人粮食耗尽,则胜券操在我方手里。”授任江西安抚、洪州知州兼制置大使,升任吏部尚书;过了一月,授任参知政事。

当时秦桧开始倡议和议,准备张榜告示,打算借李光的名望来压制民心。高宗本意不想用李光,秦桧说:“李光有名望,如果一起签名,浮议会自动停息。”便用了李光。同郡人杨炜上书李光,指责他借依附权相谋取高官,中了敌人奸议,毁掉了平日的气节。李光本意认为只是趁和议之机作自治的打算。后来秦桧建议撤掉河南守备,夺去诸将兵权,李光极力陈述戎狄狼子野心,和谈不可依恃,守备不可撤除。秦桧憎恶他。秦桧任命亲党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李光在高宗面前当面反对;又与秦桧在高宗面前辩论,便说:“看秦桧的心意,是想堵塞蒙蔽陛下的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秦桧大怒。第二天,李光请求罢职。高宗说:“你昨天当面斥责秦桧,举动像古人。朕退朝后叹息,正要寄心腹于你,为什么要辞职呢?”李光说:“臣与宰相争论,不可留任。”九次上章请求,便被授任为资政殿学士、绍兴知府,改任提举临安洞霄宫。

绍兴十一年(1141年)冬,御史中丞万俟l指责李光阴怀怨恨,贬职为建宁军节度副使,安置在藤州。

绍兴十五年(1145年),移置琼州。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李光在琼州八年,次子李孟坚因被陆升之诬为私撰国史,被立案;吕愿中又告李光与胡铨诗赋唱和,讥谤朝政,移置昌化军。他议论文章考证历史,怡然自得。年过八十,笔力精健。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因郊祭之恩,复左朝奉大夫,任其自便居住。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于四月三日(4月22日)在江州去世,年八十二。

宋孝宗即位后,追赠李光为资政殿学士,赐谥号为“庄简”。

嘉定十五年(1222年),郡邑立李光祠于学,以配先贤,四季祭享。

文学成就

李光有前后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八存《椒亭小集》一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有《庄简集》十八卷。李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庄筒集》为底本,参校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本,藏北京图书馆)、《椒亭小集》(简称小集)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清王鹏运《南宋四名臣词集》录李光《庄简词》一卷。《山阴天乐李氏家乘》称其曾著有《易传》十卷、《兵略》十卷、《文集》四十卷、《神仙传》十卷。

据传李光家藏有数万卷书籍,遗憾的是其子孙不守,都散于豪民之家。元朝孔克奇在《至正直记》里说:“予至上虞,闻庄简公光无书不读,蓄书数万卷。子孙不肖,且粗率鄙俗,不能保守,散于乡里之豪民家矣。读其家训,不觉为之痛心也。”

《云溪杂记》称:李庄简公光作诗极清绝可爱,予尝见其《越州双雁道中一绝》云:“晚潮落尽水涓涓,柳老秧齐过禁烟。十里人家鸡犬静,竹扉斜掩护蚕眠。”后在 ,与秦桧议不合,为中司所击,命下送藤州安置,差密院使臣伴送,公戏赠之云:“日日孤村对落晖,瘴烟深处忍分离。追攀重见蔡明远,赎罪难逢郭子仪。南渡每忧鸢共堕,北辕应许雁相随。马蹄惯踏关山路,他日重来又送谁?”亦婉而有深意。

历史评价 李高:吾儿云间鹤,其兴吾门乎!

秦桧:光有人望,若同押榜,浮议自息。

赵构:卿昨面叱秦桧,举措如古人。

李孟坚:①既窜三峡,旋复旧职;荐者之亟,固不如抑者之力;既褒其绩,克世其家;仁者有后,而又何嗟。②公自少年问学,以诚信孝悌为本;出身事上,以不欺尽节为忠。故自小官为县令,则力抗朱遥晃郎官,则指言王黼之奸;为御史,则因天变,极论耿南仲非宰相才。其守宣州,则以孤城抗群盗、御强虏,出万死一生之地,卒与城俱全;其为淮西招抚,则从容谈笑缚悍将韩世清,以扫一时跋扈,无不震声。盖公之立朝廷、仕州县,慷慨激切于天下事,知无不为,不避仇怨,类如此。晚居政地,意欲扶持国论,从容赞画一政一事,务合天下之公论,坐是与权臣浸不合,虽身去国而犹抗疏论事不已。于是权臣切齿,必欲置公死地,留落岭海几二十年,虽蹈百谪、滨九死而胸中坦然,盖信道焉。而自知明,死生祸福不足以动其心也。

李知退:学有渊源,克世其家;作为文章,灿然其华;先贤有祠,自庄简始;犹子及孙,永沾其祉。

李衢:庄简之泽,施于曾孙;柱后弹击,监于祥刑;宝章华文,黼黻王度;助祭以田,无忝尔祖。

陆游: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犹想见其道“青鞋布袜”时也。

赵昀:衣冠朝像,科第传家,簪缨继世,忠孝和友,子孙永传。

陈子:山川炳灵,笃生贤哲;忠肝义胆,为世屈轶;瘴海蛮烟,死生如一;肖像乡庠,过者必式。

脱脱:夫拯溺救焚之际,必以任人为急。靖康、建炎之祸变,亦甚于焚溺矣。当时非乏人才也,然而国耻卒不能雪者,岂非任之之道有所未至欤?夫以李光之才识高明,所至有声;许翰、许景衡之论议剀切;张悫之善理财;张所之习知河北利害:皆一时之隽也。是数臣者,使其言听计从,不为谗邪所抑,得以直行其志,其效宜可待也。然或斥远以死,或用之不竟其才,世之治乱安危,虽非人力所为,君子于此,则不能无咎于时君之失政焉。

轶事典故

李光被贬奉祠回乡后,住在新河。当时陆游的父亲陆宰建了个小亭子叫千岩亭,可以看见南山的全貌。他每次来就是一天,曾经作诗:家山好处难寻遍,日日当门只卧龙。欲尽南山岩壑胜,须来亭上少从容。每次说到当今的事情,经常愤怒叹气,把秦桧称为“咸阳”。一天,李光坐在亭子上,举酒杯嘱咐陆宰说:“我将要被贬官到远方去了。秦桧很忌讳我和赵元镇(赵鼎)。赵元镇已经走过高山,我怎么能逃过去呢!听说赵元镇在接到远征的命令后,哭泣流涕地告别子弟。我决不会这样的,到那时,青鞋布袜,即日起行。”过后十多天,真的有前往藤州的命令。陆宰送他到诸暨,回家后说:“泰发(李庄字)谈笑慷慨,像往常一样。当我问到其得罪的原因时,他说‘没有什么好问的,但秦桧终究会把国家葬送的!’”

家族成员

曾祖父母:李晏如,赠太子少保。高氏,赠绍兴郡夫人。

祖父母:李彻,赠太子少傅。顾氏,赠信安郡夫人;俞氏,赠咸宁郡夫人。

父母:李高,赠太子太保。史氏,赠文安郡夫人。

儿子:李孟博,长子,字文约,绍兴五年(1135年)探花,后随父贬谪由藤州移琼州(今海南),卒于贬所;李孟坚,次子,字文通,号西斋,累官提举淮东常平茶盐事;李孟醇,字文直,三子,遂父谪居藤州,早卒;李孟珍,字文潜,号晏坐,四子,累官至沿海制置参议;李孟传,字文授,号磐溪,官至朝请大夫、直宝谟阁致仕。

配偶:黄氏,赠齐国夫人,葬大岭。子三:孟博、孟坚、孟醇。女三:长适奉化朝请郎沈粹中,封令人;次适柯山登仕郎陈汝楫;三适绍兴陆权(之)。

继室:管氏,封汉国夫人,葬会稽太平乡官漾村之原。子二:孟珍、孟传。女三:长适吴兴朝奉大夫章驹,封令人;次适金华经略使潘,封令人;三适涪州知府刘秦,封宜人。

孙子:李知孝、李知退及曾孙李复、李衢均为进士,而且祖孙四代有不少是知府以上官吏。

史书记载

《宋史·卷三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后世遗迹

李公墓表

碑铭于2005年8月在浙江省余姚市姜山盗墓穴的泥坑深处出土,碑高116厘米,宽65厘米,厚95厘米。碑铭背部为毛面,底部有榫,高8厘米,为青石材质。碑文共24行,每行47字,右上角局部文字缺损严重,全文共计1000余字,为碑铭主人宋参知政事李光次子李孟坚所撰书。

1 大端午竞渡文言文翻译

现在人都提端午节,很少有人说起大端午,其实,大端午的历史渊源也十分久远。 南宋庄季裕《鸡肋集》说:湖北以五月十五日为大端午节,五月五日小端午节。在大端午节这天澴河镇要举行盛大的龙船竞渡的文娱体育活动,称之为“龙船会”。全镇男女老少扶老携幼前来观看。参赛者是来自东、西、南、北街巷以及周边湖垸水乡所组成的船队。以澴河西码头附近的龙王庙岸边为起点,经过澴河北岸的水府庙至南门码头为终点。每舟人数相等,穿着红衣绿裤,由一人鸣钲击鼓,其余人按击鼓声划桨,动作一致,舟行如飞。孝感城区民谚云:“听鼓下桡,船儿直飙。”岸上观众呐喊助威。到终点,鞭炮齐鸣,响彻澴天。流行于孝感城区民谣《龙船会上看龙船》不仅记述了孝感城区龙船会赛船所经过的具体线路,而且更是体现了孝感民众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充满了崇敬之情:

五月盼十五,敲锣又打鼓,

龙船会上划龙船,划过龙宫府。

屈大夫上岸来,龙船接喏(方言您)回故土。

流行于孝感城区《看龙船》民谣,便是龙船会热闹场面的生动写照:

五月端阳划龙船,人山人海女追男,哥哥船头划头桨,妹妹心里像琴弹,使劲帮腔喊号子,阳伞杵得稀巴烂!

由此看来,大端午,在当时的是十分重要的节日啊!

2 大端午竞渡文言文翻译

现在人都提端午节,很少有人说起大端午,其实,大端午的历史渊源也十分久远。 南宋庄季裕《鸡肋集》说:湖北以五月十五日为大端午节,五月五日小端午节。在大端午节这天澴河镇要举行盛大的龙船竞渡的文娱体育活动,称之为“龙船会”。全镇男女老少扶老携幼前来观看。参赛者是来自东、西、南、北街巷以及周边湖垸水乡所组成的船队。以澴河西码头附近的龙王庙岸边为起点,经过澴河北岸的水府庙至南门码头为终点。每舟人数相等,穿着红衣绿裤,由一人鸣钲击鼓,其余人按击鼓声划桨,动作一致,舟行如飞。孝感城区民谚云:“听鼓下桡,船儿直飙。”岸上观众呐喊助威。到终点,鞭炮齐鸣,响彻澴天。流行于孝感城区民谣《龙船会上看龙船》不仅记述了孝感城区龙船会赛船所经过的具体线路,而且更是体现了孝感民众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充满了崇敬之情:

五月盼十五,敲锣又打鼓,

龙船会上划龙船,划过龙宫府。

屈大夫上岸来,龙船接喏(方言您)回故土。

流行于孝感城区《看龙船》民谣,便是龙船会热闹场面的生动写照:

五月端阳划龙船,人山人海女追男,哥哥船头划头桨,妹妹心里像琴弹,使劲帮腔喊号子,阳伞杵得稀巴烂!

由此看来,大端午,在当时的是十分重要的节日啊!

3 端午节古诗的翻译与鉴赏

《端午日赐衣》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翻译: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言衣,对我恩宠有加。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的风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来自皇天的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言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鉴赏:

《端午日赐衣》是唐代杜甫的一首关于端午节的五言律诗。757年5月,杜甫刚被拜为左拾遗,得到皇帝的赏识,他觉得非常荣幸。皇帝又赐下名贵的宫衣,杜甫的心情,那叫一个美呀!连带着,杜甫把这宫衣还狠狠地夸了一番呢!

其中“言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是叙述端午节的风俗,与题目相对应。

其中“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运用了典故,形容衣服的材料非常好。

这首诗整体语言风趣,运用了典故,表现了自己在端午节终于可以做官的心情,是对皇帝的感恩!

4 朱泰孝感猛虎 和 管宁礼让的 翻译

1 王祥至孝 2朱秦孝感猛虎 3管宁礼让 4吕蒙正建“噎瓜亭” 5朱晖不忘嘱托 6“大端午”竞渡

7薛包侍亲。真巧啊,和我们发的小卷一模一样。 我是老蒋。

你们几班?

我给个译文 :

朱泰家穷得叮当响, 对自己的娘却十分孝顺。平日他上山砍柴, 挑到集市上卖, 得了钱总想着要给母亲买点好吃的带回去, 自己却吃糠咽菜。妻子当然有些厌言。朱泰常劝妻子说:“我的父亲很早病故了, 母亲很艰难地把我养大, 不容易啊!我们应该孝敬他老人家。”

有一天, 朱泰在山里砍柴, 突然一只猛虎向他扑来。朱泰没逃几步就被老虎扑倒了, 一只前脚踏在朱泰胸口上, 张开了血盆大口—下子咬住了他的一条胳膊。朱泰吃着痛苦清醒了, 想起了母亲, 就忍着剧痛大声喝斥道:“老虎, 你是猛兽, 随便吃什么都可以, 吃了我也没关系。可是我的娘亲没有人养活了。”

老虎听了他的话, 就把朱泰放开了, 转身飞奔而去, 连头也不回。朱泰脱险了, 艰难地爬回家, 把老虎吃他的事讲给大家听, 母亲听了抱着儿子痛哭不止。

邻里们听了朱泰的孝顺心感动了老虎的故事后, 争着把金银布帛送给朱泰,而朱泰把东西一一退了回去。朱泰说:“我还有一条好胳膊, 还可以靠打柴来养活我娘。”大家赞叹不己。

从此邻里们叫朱泰为朱虎残, 意思说朱泰是老虎嘴里剩下来的孩子。他们回去后, 告诫自已的子女:“孝当竭力, 非徒养身。鸦有反哺之孝, 羊知跪哺之恩。连老虎也敬重有孝顺心的人, 它宁肯挨饿也不吃朱虎残。”

2:管宁居住的村子里,人们都聚集在井边打水,有时男女混杂在一起,有时因为打井水而争斗。管宁担心这种状况,就买了很多器具,分开放在井旁,打好水让人们来取用,又不让人们知道。来打水的人看到后很奇怪,经过询问才知道是管宁做的,于是各自批评,不再争斗。邻居家有头牛糟蹋了管宁的田地,管宁把牛牵到阴凉的地方,亲自喂牛,然后送给牛的主人。牛的主人得到牛后,很惭愧,好像触犯了严重的刑法。因此,管宁住的地方再也没有争斗的声音,人们相互礼让的美德流传到各地。

5 求一片语文文言文翻译 楚某贵人,蚤岁不善治生,箪飘屡空,高尚其

楚地有个贵人,早年不善于谋生之道,常常连一碗水都喝不上,但仍坚持自己高尚的情操,不受嗟来之食。

他原有个亲戚在江苏为官,他就过去探亲,同时想游览一下山水。到了金陵之后,他的亲戚却早就回乡了。他的盘缠已经用完,幸亏这旅店的老板不是常来催债,而且还常常找他聊天,说:“看您的相貌,您不是会长久困于风尘的人。”于是这老板就教他去卖卦,在店门口设了个卦摊,不过每天赚的钱刚刚够用,没有多余的。第二年正月,老板向他敬酒说:“今年正好有大考,还请您重新收拾学业应考。”老板每天来勉励他读书,就像师长一般,过了端午,还给他饯行,送他白银三十两。这位贵人回乡应考,考中举人,第二年就考中了进士,还做了翰林。他马上写信向那位老板报告,但信没送到。

过了十几年后,贵人总管两江,微服探访老板。但老板已经老得认不出他了,过了好久才会过来,和他握手,仿佛素来的好友。老板拿出酒共饮,贵人慢慢告诉他自己的情况,老板吃惊地站起来要下拜。贵人把他按住,要他坐下,说:“我们是贫贱之交,不要拘于这些礼数。”

贵人就请老板做了自己的食客。老板的长子本来只是个营卒,马上就升为了守备;次子稍微认识几个字,贵人就帮他捐钱,弄了个县丞的官做,这孩子在浙江做官,后来升到了司马的位置。

6 求有关端午节的几首古诗的翻译和赏析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①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②。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

① 元丰五年(1082)三月谪居黄州期间作。《东坡志林》卷一载:“(余)因往(沙湖)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蕲水,今湖北浠水县,在黄州东。兰溪,出箬竹山,溪两侧多生兰草,故名。

② 萧萧,同潇潇,雨声。子规,杜鹃的别名。

③ 休将,不要。白发,指老年。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

“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

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

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

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近之处。

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

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可以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喜迁莺 (宋·黄裳)(1)梅霖:梅雨。这三句意谓,梅雨刚刚停歇,正是深红色的石榴花争开的时节。

写时令之美。(2)角黍:粽子,因以芦叶裹成角状,故名。

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香蒲:草名,可供食用。

金玉:极言其精致、珍贵。玳筵:以玳瑁装饰坐具的宴席。

这几句写宴会之盛。(3)斗巧:比赛技巧。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玉腕:雪白的手腕,指代女子。

彩丝双结:把彩丝连结在手腕上。《荆楚岁时记》:“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两句意谓青年男女用五彩丝缠了手臂在一起斗草游戏。(4)舣彩舫:把彩船停靠在岸边,舣船拢岸。

两两:一双双,一对对。(5)喧雷:喧响声如雷。

方彻:才完结。(6)高揭:高高掀起,指日暮仍有人观竞渡。

(7)钩:形容新月如钩。此词上片先写端午自然风光,接着铺述种种风俗:尝角黍、品香蒲、戏斗草、结彩丝,而竞龙舟是其中最盛大的习俗。

全词有点有面,有叙有议,声与色齐作,景与情交融。音节浏亮,造语清圆,色泽艳丽,感情欢快,仿佛一幅太平治世的端午风俗画。

陆游——《渔家傲·寄仲高》年代:宋作者:陆游——《渔家傲·寄仲高》内容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词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涯真老矣。

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鉴赏:陆升之,字仲高,山阴人,与陆游同曾祖,比陆游大十二岁,有“词翰俱妙”的才名,和陆游感情好。

陆游十六岁时赴临安应试,他正好与陆游同行。绍兴二十年(1150),陆升之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阿附秦桧,以告发秦桧政敌李光作私史事(升之为李光侄婿),擢大宗正丞。

据韦居。

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兄去游东阁,才堪直北扉。

莫忧持橐晚,姑记乞身归。

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

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

标签: 规劝 目的

《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注释

仲高,即陆升之,字仲高, 的从祖兄,绍兴十九年(1149)为诸王宫大国小教授。行在:天子行幸所至之地。南宋时称临安即今杭州为行在,表示不忘旧都汴梁而以临安为行都之意。

行在,帝王驻跸之地,临安也。北扉,宋时学士居所近宫掖,其地在浴堂之南,便于 也。所谓“持橐”者,代指人为帝王近侍也。

东阁:指丞相府,时秦桧任丞相。

北扉:指学士院。

持橐:即“持橐簪笔”,指近臣在皇帝左右以备顾问,或有所记事,故持袋备笔。《汉书·赵充国传》曰:(张)安世本持橐簪笔,事武皇帝数十年。

《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赏析

此诗作于升之宫学秩满之时,在绍兴二十一、二年间,时陆游居山阴。钱仲联详注仲高身世,大略云:仲高,陆游从兄陆升之也。绍兴十八年(戊辰)进士,其人阿附秦桧,谄事桧党两浙转运使兼临安知府曹泳。泳为政凶酷,缙绅畏之如鬼蜮。时升之为右通直郎,与右承务郎李孟坚亲善。孟坚之父光私撰国史,语涉朝政,或多讪谤褒贬。孟坚以秘事告之,升之发之以告泳,泳检举于朝,光故得罪。后桧死,泳被贬窜新州,升之坐为秦党亦被黜。“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一句,深有规劝之意。

此诗直白无碍,意思不必过多解释,仲高时往投丞相秦桧门下,故陆游在此诗中予以规儆。“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道义是不分古今的,但凡稍有智识、操守的人都应遵守,然而功名却很难说了。当逢有道之世,求取功名而不悖于道义,或说功名与道义体现为一致性时,自当努力追取。这正是儒家传统的积极用世思想。历数中国古代士人,但凡事业有成者莫不类此,国旺家兴,名垂后世,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统统实现。但这样的世道,泱泱中华、上下五千载也只是凤毛麟角,因此多是一种理想状态。而遭逢乱世,帝王昏聩、奸佞当道,功名与道义则体现为对立的关系,这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中则是一种常态。士人往往有两类选择:一是舍道义而就功名。陆仲高年轻时正是走了这样一条路。绍兴二十年(1150),陆仲高任诸王宫大国小教授,之后阿附秦桧,以告发秦桧政敌李光作私史事(仲高为李光侄婿),擢大宗正丞。显然这样的一种选择很为时人所不耻,陆游在此诗中也正是劝他不如请求退职。另一种选择是坚决维护道义,至少是维护心中的道义原则。

《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作者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薰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的其它作品

○ 卜运算元·咏梅

○ 游山西村

○ 示儿

○ 冬夜读书示子聿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陆游更多作品

南宋四名臣之一、词人李光简介,著有《庄简集》等作

人物生平 宋神宗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十日(1078年12月16日)丑时,李光出身。李光童年时不做恶作剧,其父李高称赞他说:“我的儿子是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