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歙县旱南黄氏(英坑地区一块)起源??
在宋元以来近千年历史演氏族化的过程中,新安黄墩黄氏宗族,由隋唐时期的一个江夏分支,竟成为一个拥大小40余个各级分支氏族的黄姓大宗族,散布在东南,主要是江西、安徽、浙江三省各地。兹将各支始祖及其派份、来源开列如下,若你是黄姓子孙,或许会从中发现你们家族血缘之根:新安黄氏 始迁祖黄寻,江夏九世黄积之子,自江夏始迁新安黄墩。黄屯黄氏 始迁祖黄章,江夏二十世、新安十一世黄德之子,自黄墩始迁歙县黄屯。潭渡黄氏 始迁祖黄芮,江夏二十三世、黄屯三世黄光之子,自黄屯迁歙县潭底。下市黄氏 始迁祖黄孝思,江夏三十六世、潭渡十三世黄大之子,自潭渡始迁歙县下市。潭东黄氏 始迁祖黄裕,江夏四十七世、潭渡二十七世黄义之子,自下市迁潭东。小路,黄氏 始迁祖黄享寿,江夏三十九世、潭渡十六世黄佛之子,自潭渡迁歙县小路口。扬州宿松黄氏 始迁祖黄舟,江夏四十世、潭渡十七世黄永韶之子,自潭渡迁安徽宿松县。古关黄氏 始迁祖黄贵一,江夏四十世、黄屯二十世黄X之子,自黄屯迁古关。左曰黄氏 始迁祖黄仪,江夏二十六世、新安十七世黄士尧之子,自黄墩迁安徽祁门县左田。盱眙黄氏 始迁祖黄思道,江夏二十八世左田二世黄逊之子,自左田迁江苏盱眙县。古城黄氏 始迁祖黄修,江夏三十二世、左田六世黄叔宏之子,自左田始迁安徽黟县古城。西城黄氏 始迁祖黄继雄,江夏三十三世、古城一世黄修之子,自古城塘迁歙西城。石山黄氏 始迁祖黄志芳,江夏四十五世、左田十九世黄胜之子,自西城塘迁石山。横冈黄氏 始迁祖黄志宏,同为黄胜之子, 自西城塘迁歙县横冈。鲍汀黄氏 始迁祖黄叔仲,江夏三十一世、左田五世黄瑰之子,自左田迁安徽婺源县鲍汀源。横槎黄氏 始迁祖黄立初,江夏三十二世、左田六世黄叔仲之子,自鲍汀源迁歙县横槎。石门黄氏 始迁祖黄昱初,同为黄叔仲之子, 自鲍汀源迁歙县石门坳。茗园黄氏 始迁祖黄希升,江夏三十六世、横搓四世黄明同之子,自横搓迁江西饶州德兴县茗园。蓝溪黄氏 始迁祖黄希由,江夏三十六世、横搓四
李坑
秋口镇李坑村为南宋乾道三年武状元李知诚故里。村内的260多户人家大多居住在溪的两岸,故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村内有明清古民居、古桥、古亭、古树等景观。村中那清澈的小溪映照着浣衣女美丽的身影,倒映着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处处都将滞留你的脚步。
汪口俞氏宗祠
位于县城东北30公里处,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巧妙雕饰,有大中小的各种形体和图案一百多组。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细腻纤巧,工艺精湛,被古建筑专家誉为“建筑艺术宝库”。系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晓起
晓起是清代两淮盐务使江人镜故里,位于县城东北45公里的段莘水和晓起水交合处。村屋多为清代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主要景观有双亭耸峙、枫樟流荫、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江氏祠堂、砖雕门罩、养生河与古濯台等。2000年被评为江西省现代农业生态示范村。
文公山风景区
这是一座文化名山,位于县境南部晓林乡境内,距县城紫阳镇29公里。山腰葬有朱熹(文公)祖墓,故名。山上林木葱翠,主要景观有积庆亭、古驿道、朱熹祖墓、桂花塘、敬亭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朱熹手植的古杉群,现存有16棵,最高的387米,最粗的胸围有307米,有“江南杉王群”之誉。1985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古城旅游区
古城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赋春镇,与鸳鸯湖、金山茶庄相毗邻,是江西的古遗址之一,是岳飞屯兵地,秦桧避难所。古城地势险峻,三面环山。如屏似壁,蜿蜒起伏有如城墙,其内方平,入口处丈许。南宋岳飞经过此地,见形如古城,赞曰:“真乃古城也”,古城由此得名。城内枣林合抱、青堂瓦舍、清泉倒映、田园野趣、水石庵堂、高山平湖,古今两相辉映。
秦桧洞:洞内有大自然鬼斧神工把壁石雕塑得维妙维肖的“石熊把门”、“石顶皇盖”、“大海巨鲸”、“双龟返客”、“龙床莲花”等景点,如临世外桃园,陶然忘返。
金鸡山:满山桂花树,金秋盛开,如云似霞,十里飘香。
游古城,古香古色;探奇洞,奇石奇形绮传闻。
金山生态茶业观光园
金山生态茶业观光园是国家AAA级旅游区。婺源至景德镇公路傍穿而过,距县城40公里。金山生态茶业观光园是一处供游客参观,亲手采茶、制茶、观赏茶艺表演、品尝香茗、选购茶叶的好去处。闻鸟语花香、临碧水垂钓,享受旅游休闲参与的愉悦,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无限乐趣。
金山生态茶业观光园现有有机茶700多亩,所生产的有机茶已获得欧盟有机监测论证机构认证。园内茶树品种多样,“乌牛早”、“上梅洲”等都属于国家优良茶种。茶园四周林木苍翠、青山绿水,与白墙黛瓦的茶庄相映生辉,体现了人文与生态和谐美的统一。
鸳鸯湖风景区
位于县境西部赋春镇,水面2300余亩。湖区幽雅恬静、空气清新甘美,山林葱翠欲滴、湖水澄碧如玉。碧水中央兀立有湖心岛,岛上建有湖心亭、廊桥、观鸳阁等景观,辟有桃、李、柑桔果园。1986年始,每年有2000多对鸳鸯翩然汇聚于此越冬,卿卿我我,悠悠乐乐,是全国最大的野生鸳鸯栖息地,被海内外媒体誉为“生态奇观”。1997年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道教名山——凤游山
位于镇头镇西隅与景德镇市交界处。相传有彩凤翱翔于此,故名。山顶有静隐寺,香火颇盛。山上奇峰毓秀、林木葱郁、危岩怪石遍布,主要景观有龙吟涧、剑泉、仙人桥、鸳鸯池、舍身崖、望湖峰等。最为可观的是石林,深藏于茂密的林木中,巅峰有的高达几丈,窟窿裂缝有的深达百尺,高低相错、疏密有致,引人留连忘返。
虎滩漂流
全程6公里,河水时缓时急,两岸青山如画,村落点缀其间,犹如仙境,时有蒹葭苍苍,汀洲水鸟啁啾。虎滩一段,滩险流急,是拍摄<<闪闪的红星>>潘冬子乘竹筏一场的外景地。
婺源博物馆
婺源博物馆座落于县城儒学山上,展厅是一栋具有民族特色的殿宇式建筑,面积达千余平方米。馆藏有陶瓷器、玉石器、金银器、工艺品等各类国宝级和一、二、三级文物达万余件。馆内有“精品陈列室”、“婺源古建筑展览”、“砚史陈列”等展出内容。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商代陶器、西周铜鼎、汉代陶杯陶权、唐代铜镜、宋代名瓷名砚、盘龙玉带、羊脂玉冠和明清字画、珍贵古董,定能令您大开眼界!婺源博物馆因其藏品之丰、之珍而被誉为中国县级“第一馆”。
茶商名村——延村
位于思口镇,距县城18公里。现村中保存有商贾建造的民居56幢,多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建筑风格多为一层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四周风火山墙围起,大门为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平面布置常为三开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前后均有浅天井。方柱石础,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最令人称奇的是那“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徜徉其间,有如置身于建筑艺术的殿堂,令人流连忘返。系江西省古建筑重点保护村。
思溪村
思溪村内的古建大多建于明末清初时期,旺时达七十余幢,现有三十余幢。其中“敬序堂”大屋,建于清雍正年间,房屋由庭院、正厅、后堂、花厅、厨房、花园等组成,占地面积一亩多,客馆的建筑雕刻精细完美,厅内为长方形藻顶,古色古香,1987年曾在此拍摄过电视剧《聊斋》。更为罕见者,由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分别镌雕在十二扇门的中间,堪称“精品”。村中还有其它古民居和通济桥等景观。
凤山龙天塔
龙天塔耸立在婺源县北凤山村头的浙溪旁。该塔建于明万历年间,为砖石结构,六面七层,高30余公尺,腰檐层层支出,宽度向上递减,每层檐角上悬铁铃,风起时,铁铃铮铮有声。塔内有阶梯可直登顶层眺望。
徽墨名村——虹关
虹关古村建于南宋建炎年间,历史上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称。明清时期,虹关是徽墨的主要产地,詹氏墨铺有80多家,占全县的八成以上,远远超过歙县、休宁。徽墨名家建造的明清民居,历经300余年风雨,犹然焕发出古朴典雅的迷人风姿,吸引了来自八方的游客来此观摩。村头溪畔,兀然屹立着一棵古樟,树龄已有1000余年,树高261米,直径34米,冠幅达三亩,气势非凡。古诗上有“下根磅礴达九渊,上枝摇荡凌云烟”之赞,并被誉为“江南第一樟”。民国间,有《古樟吟集》一书刊行,专咏此树,堪称书乡又一雅事。
沱川理坑
沱川理坑,建村于南宋初年,村落嵌于锦峰秀岭之中,苍松翠竹与黛瓦粉墙互衬倩影,古道石梁与湍湍流水相映生辉。沿清溪构筑的明清府第如工部尚书余懋学“尚书第”、吏部尚书余懋衡“天官上卿第”、礼科给事中余懋慈“都谏第”,副都御史余自怡“驾睦堂”、兵部主事余维枢“司马第”等,戗角飞檐,“三雕”工艺精湛,图案寓意隽永,被艺术家称为获取创作灵感的源泉之地。系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寿古里——洪村
位于清华镇的洪村,是洪姓聚落,北宋初年建村。村庄座落在一个狭窄而曲折的山谷里,一条小溪傍村而过,跨溪建有三座石桥。村中有光裕堂、三书堂等宗族建筑,“茶规”、“养生河”、“永禁赌博”等碑刻是宗族制度的见证。村中古代盛产“松萝茶”,村人养生有道,高寿者为数不少,故有“长寿古里”之称。令人称奇的是,在如此偏僻的山村里,居然有“四世大夫”之家,足见婺源书乡“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确是名不虚传!
经义堂
古坦乡黄村黄氏宗祠经义堂,又名百柱宗祠,建于清康熙年间。祠堂为砖木结构,由庭院、门楼、正堂、后堂、后寝组成,面积1200平方米。前进为九脊顶,五凤楼式门楼。正堂中央悬挂有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所题“经义堂”匾额,遒劲有力。大梁上木雕精美,有“鳌鱼吐云”、“龙凤呈祥”等,四个石础深刻“鹭鸶戏莲”、“凤戏牡丹”、“仙鹤登云”、“喜鹊含梅”纹饰。该祠作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范本,其照片曾于1982年到法国巴黎展出,现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以瑰奇深幽闻名,内分灵岩洞群、石城古树群、石林奇观三个小区,1993年列为国家森林公园。灵岩洞群由卿云、莲华、涵虚、凌虚、萃灵、琼芝等36个溶洞组成,洞体大者雄浑奇伟、小者玲珑秀丽,洞内保留有“岳飞游此”、“吴徽朱熹”等名人题墨千余处。现已开发、开放涵虚、莲华二个溶洞
江 湾
江湾建村于唐朝初年,滕、叶、鲍、戴等姓人家在江湾的河弯处聚居,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繁衍成巨族。自唐以来,江湾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水陆交通要塞,成为婺源东大门。这里山水环绕,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文凡鼎盛。绿茶、雪梨久负盛名。还孕育出了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明代隆庆年间户部侍郎江一麟清末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村人着述多达88种,任七品以上仕宦者有25人,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代表。村中至今还较完好地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筑,还有东和门、水坝井等公共建筑物,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江湾,是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的一颗璀仙明珠。
“萧江大宗祠”是萧江氏族发源地DD江湾旃坑族建的一座祠堂。为婺源乃至江南最大的宗祠。不仅规模庞大(占地面积有2400平方米)、建筑宏伟、雕刻精细,而且人文丰富、历史悠久……,不愧为“江南第一祠”。
萧江氏族为帝王将相之裔,源于萧,著于汉,显于梁,盛于唐,堪称“文武世家”。
民间民俗展览馆
婺源民间,素有崇美尚文的生活情趣,以此为源的婺源民俗文化,也就成了诸多地域文化中一朵亮丽的奇葩。
婺源古代民间民俗展览馆,以“猫眼”的视角,生动而典型地展现了婺源明清时期的工艺品及艺术品,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文化风范和艺术风格。其中,以木雕、竹编、银器、刺绣等诸多品种为精品,制作工艺巧夺天工,维妙维俏,栩栩如生,作品创意雅俗共赏,寓意深刻。
本馆展出的作品有18个品种共500多件,缤纷异彩、琳琅满目的一件件艺术佳品,是一个时期婺源人的雅兴情趣和意境追求的记录写照,更是令人不可量化的精神食粮和教材示范。或许,这就是开办者十多年如一日痴迷执著,不惜血本含辛茹苦推出这展馆的全部用心。但愿通过展出的作品,你可从中领悟到婺源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辉煌文明。
开馆时间:上午8点30分到晚上10点
地址:婺源县文博路金牛宾馆向前300米(华龙木雕及清莲茶庄隔壁)
阳春古戏台
镇头镇阳春村古戏台,建于明代,前连方家宗祠,有可容四五百观众的露天大厅,戏台上屋为大木榫卯组合建筑。十六个飞檐左右前后对称,为嫩戗发戗反翘式;梁架是角科斗拱,圆形尖角藻顶,层层重叠 ,外形美观,结构牢固。戏台高约17米,前后台面积约50平方米,有40根台脚(柱)。前台按传奇剧要求,设置8门,可供演员同时出入,后台比前台略小,有左右抱鼓石各一。
婺源真的是一个很看时间和季节的景区,这大概便是它的局限性吧。虽然这里有典型的徽派建筑,但总体说来,这个地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两个时间段,一个是春季油菜花开的时候,一个是秋季晒秋的时候。
比起婺源油菜花的无人不知,我先讲一下没那么多人知道的晒秋吧。
重阳过后,每当日出山头,晨曦映照,整个山间村落成了竹晒匾的世界,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托起圆圆的晒匾,当地居民便把家里今年丰收的粮食拿出来晒晒,如油菜籽、辣椒、玉米、黄豆、稻谷……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组合,形成了一幅幅五色斑斓的调色板,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最美的乡村符号。
婺源 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如同悬挂在山崖上,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有序排布。数百年来,当地村民早已习惯用 平和 的心态与崎岖的地形“交流”。自然条件的局限却激发了当地居民的想象和创造力,从而在无意间造就了一处 中国 绝无仅有的“晒秋人家”风情画。
而婺源的春天,其实不用我过多的去说,漫山遍野的金黄油菜花,星星点点的徽派建筑,让整个婺源变成了中国画一般的存在,国内景区的油菜花遍布,大概便是从婺源开始流行的吧。但是么,到了春天,婺源真的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了,大家都知道这个时间段的婺源美得不像话,所以都一窝蜂的赶在这个时间去婺源,相比起这个,秋天的婺源人就相对少些,而且个人觉得,景色更加的好一些。
县城里可供参观的地方有:博物馆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称,馆藏文物1万余件,珍奇异宝令人大开眼界,现位于汽车北站往江湾清华方向一公里;其二就是走走新建的步行街,这里的建筑多是仿古特色,可供观赏,有两座牌坊可以留影,表示到了婺源。至于购物,这条街并不是旅游用品的集散中心。购物店多集中在文公北路和文公南路,天佑路一带,还有民俗风情街可以去看看,也有不少土特产店。
婺源北线
北线的风景与东线相比,内容丰富一些,有古村,廊桥,山水自然风光等,虽然称为北线,但景点不是一条线上,而是到了清华以后象一棵大树一样分散开来。因此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的交通不是很方便,要到清华转乘车辆。从县城出发,依次有丛溪飘流、思溪延村、清华镇彩虹桥;从清华分散开来,其一:浙源、虹关及理坑;其二:大鄣山卧龙谷,黄村百柱宗祠、菊径、灵岩风景区,石城;其三:长寿古里洪村,严田古樟;
北线的交通:从县城到清华的交通极为方便,上午二十分钟即有一趟车,下午约半小时一趟。但要去清华以远的地方,多数要到清华转车。
延村:位于县城北偏西18公里处。现村中保存有商贾建造民居56幢,多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体风格大同小异,多为一层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四周风火山墙围起,大门为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平面布置常为三开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前后均有浅天井。方柱石基、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最令人称奇的是那“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徜徉其间,有如置身于艺术的海洋,令人如痴如醉,为省古建筑群重点保护村。
思溪:村内的古建大多为明末清初时期,旺时达七十余栋,现有三十余幢,其中“敬序堂”大屋,建于清雍正年间,房屋由庭院、正厅、后堂、花厅、厨房、花园等组成,占地面积一亩多,客馆的建筑雕刻精细完美,厅内为长方形藻顶,古色古香,是《聊斋》主要外景地;更为罕见者,由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分别镌望在十二扇扇门的中间,堪称“精品”,另村中还有其它古民居和通济桥等景观。
清华镇彩虹桥:彩虹桥横卧于清华镇上街,初建于宋代,以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名。桥长140米,桥面宽31米,四墩五孔,由11座廊亭组建而成,木板铺设桥面,木椽青瓦结顶,廊亭两侧有栏杆和坐凳,供行人观赏憩息。镇上还有老街、“从”字木桥,双河等景点。老街位于清华镇大桥与彩虹桥之间,长达15公里,可惜已比当年逊色不少。 木桥位于清华镇大桥旁边,很独特的“从”字型木桥,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彩虹桥
浙源龙天塔: 耸立在婺源县北凤山村头的浙溪旁。该塔建于明万历年间,为砖石结构,六面七层,高30余公尺,腰檐层层支出,宽度向上递减,每层檐角上悬铁铃,风起时,铁铃铮铮有声。塔内有阶梯上升,可直登顶层眺望。古建筑风景。
虹关村: 徽墨名村。建村于南宋建炎年间,明清时有墨铺80余家。村头有千年古樟,高261米,直径34米,冠幅达3亩,有“江南第一樟”之誉。是北线的精华景点,从清华出发,经浙源,虹关一线,沿途都是未开发的村庄,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乡村田园风光。
理坑村: 是婺源文化底蕴最厚重的一个村庄,历史上文风鼎盛,有“山中邹鲁,理学渊源”之称,现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进入了中国申请世遗预备名单,村中有诸多明清官邸,建村于南宁初年,村落嵌于锦峰秀岭之中,苍松翠竹与黛瓦粉墙互衬倩影,古道石梁湍湍流水相映生辉。沿溪构筑的明清府第如工部尚书余懋学“尚书第”、吏部尚书余懋衡“天官上卿第”、礼科给事中余懋药“都谏第”,副都御史余自怡“驾睦堂”、兵部主事余维枢“司马第”等,翘角飞檐,“三雕”工艺精湛,图案寓意隽永,被艺术家称为获取作灵感的源泉地。相当闻名的景点。
洪村:北宋初年建村。村民养生有道,高寿者多,有“长寿故里”之称,距离清华九公里。
黄村百柱宗祠(经义堂):古坦乡黄村黄氏宗祠经义堂,又名百柱宗祠,建于清康熙年间。祠堂为砖木结构,由庭院、门楼、正堂、后堂、后寝组成,面积1200平方公尺。前进为九脊顶,五凤楼式门楼。正堂中央悬挂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所题“经义堂”匾额,遒劲有力,大梁上木雕精美,有“鳌鱼吐云”、龙凤呈祥”等,四个石基深刻“鹭鸶戏莲”、“凤戏牡丹”、“仙鹤登云”、“喜鹊含梅”纹饰。该祠作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之一,其照片曾于1982年到法国巴黎展出。
灵岩风景区:这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是国家森林公园,以溶洞、古村为主要特色,这一带有三十多个溶洞,自唐宋以来就是游览名胜,各个溶洞内留有古代名人的刻墨二千多处,其中不乏朱熹、岳飞、宗泽等名人。
婺源东线
东线由近及远可选的有月亮湾、李坑、汪口、江湾、晓起、江岭、段莘水库,庆源。这条线多数游客是走李坑,汪口,江湾,晓起,优点是在一条线上,交通方便,但缺点是内容单一,都是古村落为主。
月亮湾:这里往往给许多游客以想像,这里实际上就是一个弯月形的水面,路过这里,有时间停车拍照停留五到十分钟足矣。当然摄影爱好者在光线合适的时候还是值得多等等的。
月亮湾
李坑: 李坑村为南宋乾道三年武状元李知诚故里。村内的260多户人家大多居住在溪的两岸,故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村内有古建、古桥、古亭、古树等景观,村内那清澈的小溪映照着浣衣女美丽的身影,倒映着粉墙黛瓦的古民居。乘婺源至江湾、晓起、溪头,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车,中途在李坑下车即可,这是离县城最近的一个景点,因此游人众多,旅游设施开发得比较完善。
汪口俞氏宗祠:李坑再往江湾方向走八公里左右就到了汪口,这里最有名的就是俞氏宗祠,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巧琢雕饰,有大中小的各种形体和各种图案一百多组。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细腻纤巧,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同时汪口村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值得走走看看。乘婺源至江湾、晓起、溪头,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车,中途下车即可。
江湾:江湾建村于唐朝初年,滕、叶、鲍、戴等姓人家在江湾的河弯处聚居,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繁衍成巨族。自唐以来,江湾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水陆交通要塞,成为婺源东大门。不过,这里的出名,是因为国家***的到来和认祖归宗,成了伟人故里。乘婺源至江湾、晓起、溪头,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车,即可到达。
晓起: 从江湾再往北走七公里就到了晓起村,有上、下晓起之分。是清代两淮盐务使江人镜故里,村屋多为清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一些村屋门前设有瓜棚豆架,好一派田园景象。主要景点有古樟、双井印月、濯台焕影等。乘江湾镇到晓起的三轮摩托车,或者到溪头,段莘的交通车在晓起下。
江岭风光:上晓起往上行九公里到达江岭,可见田园风光,这里在三、四月份油菜花开的时候是很漂亮的。乘到段莘,庆源等地的车中途下,不过,多是农用车,中巴很少。
段莘水库: 很多游记里写着高山平湖就是这里,去庆源要路过。
庆源: 庆源又名小桃源,简称小源,位于婺源县东北部的段莘乡,建村于唐开元年间。这里峡谷深幽,宽如太行之盘谷,美如武陵之桃源。地处万山之巅,阻外而溢中,是始祖几经选择的避乱胜地。由于庆源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欲去者最好是自己有交通工具(或租,或包),因为路况较差,自驾车者要有心理准备;
婺源西线
婺源的西线在三条线中算是比较冷的,去的人日渐稀少。
文公山:原名“九老芙蓉山”,因山上有朱熹(文公)祖墓,故名。位于县南部晓林乡境内,距县城紫阳镇29公里。山上林木葱翠,主要景点有积庆亭、古驿道、朱熹祖墓、桂花塘、仿竹亭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朱熹手植的古杉群,现存有16棵,最高的387米,最粗的胸围有307米,有"江南杉王群"之誉。1985年列为江
西省级风景名胜区。
鸳鸯湖:位于县西部赋春镇,水面2300亩,湖区幽雅恬静、空气清新甘美、山林葱翠欲滴、湖水澄碧如玉,碧水中央兀立有湖心岛、岛上建有“湖心亭”,辟有桃、李、柑桔果园。每年冬季有2000多对鸳鸯翩然汇聚于此越冬,卿卿我我,悠悠乐乐。
婺源鸳鸯湖
游山村:建村于唐天宝年间。一条小河呈太极阴阳鱼形穿村而过,一派山里水乡的美景。
在金华黄氏大裂变的同时,作为金华所自出的新安黄氏也经历了同样的裂变和分析。据追远堂《陡妥黄氏宗族》和其他族谱的记载,在宋元以来近千年历史演化的过程中,新安黄墩黄氏宗族,由隋唐时期的一个江夏分支,竟成为一个拥大小40余个各级分支氏族的黄姓大宗族,散布在东南,主要是江西、安徽、浙江三省各地。兹将各支始祖及其派份、来源开列如下,若你是黄姓子孙,或许会从中发现你们家族血缘之根:
新安黄氏 始迁祖黄寻,江夏九世黄积之子,自江夏始迁新安黄墩。
黄屯黄氏 始迁祖黄章,江夏二十世、新安十一世黄德之子,自黄墩始迁歙县黄屯。
潭渡黄氏 始迁祖黄芮,江夏二十三世、黄屯三世黄光之子,自黄屯迁歙县潭底。
下市黄氏 始迁祖黄孝思,江夏三十六世、潭渡十三世黄大之子,自潭渡始迁歙县下市。
潭东黄氏 始迁祖黄裕,江夏四十七世、潭渡二十七世黄义之子,自下市迁潭东。
小路,黄氏 始迁祖黄享寿,江夏三十九世、潭渡十六世黄佛之子,自潭渡迁歙县小路口。
扬州宿松黄氏 始迁祖黄舟,江夏四十世、潭渡十七世黄永韶之子,自潭渡迁安徽宿松县。
古关黄氏 始迁祖黄贵一,江夏四十世、黄屯二十世黄X之子,自黄屯迁古关。
左曰黄氏 始迁祖黄仪,江夏二十六世、新安十七世黄士尧之子,自黄墩迁安徽祁门县左田。
盱眙黄氏 始迁祖黄思道,江夏二十八世左田二世黄逊之子,自左田迁江苏盱眙县。
古城黄氏 始迁祖黄修,江夏三十二世、左田六世黄叔宏之子,自左田始迁安徽黟县古城。
西城黄氏 始迁祖黄继雄,江夏三十三世、古城一世黄修之子,自古城塘迁歙西城。
石山黄氏 始迁祖黄志芳,江夏四十五世、左田十九世黄胜之子,自西城塘迁石山。
横冈黄氏 始迁祖黄志宏,同为黄胜之子, 自西城塘迁歙县横冈。
鲍汀黄氏 始迁祖黄叔仲,江夏三十一世、左田五世黄瑰之子,自左田迁安徽婺源县鲍汀源。
横槎黄氏 始迁祖黄立初,江夏三十二世、左田六世黄叔仲之子,自鲍汀源迁歙县横槎。
石门黄氏 始迁祖黄昱初,同为黄叔仲之子, 自鲍汀源迁歙县石门坳。
茗园黄氏 始迁祖黄希升,江夏三十六世、横搓四世黄明同之子,自横搓迁江西饶州德兴县茗园。
蓝溪黄氏 始迁祖黄希由,江夏三十六世、横搓四
在金华黄氏大裂变的同时,作为金华所自出的新安黄氏也经历了同样的裂变和分析。据追远堂《陡妥黄氏宗族》和其他族谱的记载,在宋元以来近千年历史演化的过程中,新安黄墩黄氏宗族,由隋唐时期的一个江夏分支,竟成为一个拥大小40余个各级分支氏族的黄姓大宗族,散布在东南,主要是江西、安徽、浙江三省各地。兹将各支始祖及其派份、来源开列如下,若你是黄姓子孙,或许会从中发现你们家族血缘之根:
新安黄氏 始迁祖黄寻,江夏九世黄积之子,自江夏始迁新安黄墩。
黄屯黄氏 始迁祖黄章,江夏二十世、新安十一世黄德之子,自黄墩始迁歙县黄屯。
潭渡黄氏 始迁祖黄芮,江夏二十三世、黄屯三世黄光之子,自黄屯迁歙县潭底。
下市黄氏 始迁祖黄孝思,江夏三十六世、潭渡十三世黄大之子,自潭渡始迁歙县下市。
潭东黄氏 始迁祖黄裕,江夏四十七世、潭渡二十七世黄义之子,自下市迁潭东。
小路,黄氏 始迁祖黄享寿,江夏三十九世、潭渡十六世黄佛之子,自潭渡迁歙县小路口。
扬州宿松黄氏 始迁祖黄舟,江夏四十世、潭渡十七世黄永韶之子,自潭渡迁安徽宿松县。
古关黄氏 始迁祖黄贵一,江夏四十世、黄屯二十世黄X之子,自黄屯迁古关。
左曰黄氏 始迁祖黄仪,江夏二十六世、新安十七世黄士尧之子,自黄墩迁安徽祁门县左田。
盱眙黄氏 始迁祖黄思道,江夏二十八世左田二世黄逊之子,自左田迁江苏盱眙县。
古城黄氏 始迁祖黄修,江夏三十二世、左田六世黄叔宏之子,自左田始迁安徽黟县古城。
西城黄氏 始迁祖黄继雄,江夏三十三世、古城一世黄修之子,自古城塘迁歙西城。
石山黄氏 始迁祖黄志芳,江夏四十五世、左田十九世黄胜之子,自西城塘迁石山。
横冈黄氏 始迁祖黄志宏,同为黄胜之子, 自西城塘迁歙县横冈。
鲍汀黄氏 始迁祖黄叔仲,江夏三十一世、左田五世黄瑰之子,自左田迁安徽婺源县鲍汀源。
横槎黄氏 始迁祖黄立初,江夏三十二世、左田六世黄叔仲之子,自鲍汀源迁歙县横槎。
石门黄氏 始迁祖黄昱初,同为黄叔仲之子, 自鲍汀源迁歙县石门坳。
茗园黄氏 始迁祖黄希升,江夏三十六世、横搓四世黄明同之子,自横搓迁江西饶州德兴县茗园。
蓝溪黄氏 始迁祖黄希由,江夏三十六世、横搓四
资兴黄氏 始迁祖玉公,字仙琚,后唐同光3年(925)自桂林官楚郴资兴县令,任满择居城治之西。十一世文嵩公再迁清江,文宪公迁汝城楼江,文权公迁乐昌樟村。至1949年,已传47代,共75200人,仍以资兴居住最多,其他分布于湖南汝城、宜章、桂阳、酃县及广东仁化、乐昌、曲江,江西遂川、上犹等地。族谱创修于宋嘉泰3年(1203),元至正8年(1348)续修,明嘉靖2年(1523)三修,天启5年(1625)四修,清时又修五次,1947年十修。
永兴长富坊黄氏 始祖日新公,元进士,湖南潭州路达鲁花赤总管。生子二:华甫、兴甫,兴甫籍湘潭;华甫迁永兴县右厢长富坊。至1906年,已传23代。
桂阳桥市黄氏 明万历间由耒阳布美村迁此。族人分布于本乡大富口、陈家边、黄家图三村。
桂阳泗洲黄氏 始迁祖无銮公,清康熙53年(1714)由江西吉安府龙泉县迁泗洲寨欧菜园定居。
宜章白沙乡浆水黄氏 始祖鼎公,字时举,原居衡山,唐大历3年(768)进士,初任广东南海县县令,旋升连州刺史,任满后择连州松柏山居之。生子二:起顺、起宋,长子起顺,字大化,唐元和3年(808)由松柏山迁居宜章县西南五十里浆水,子孙分布于浆水村附近,少数居湘潭、宁远、蓝山、桂阳等县。至1948年,已传41代,共约2万余人。宗祠、家庙、族立学校俱设浆水村。1941年十五修族谱。
宜章白沙乡龟爻黄氏 始迁祖星玉公,唐季由广西桂林宦游郴,后卜居宜章招募堡。至二十六世子琛公,元武宗至大3年(1310)以贡士任宜章教谕,任满后卜居于白沙乡龟爻。族人分布白沙数十里之锁石村、泗湾、黄家湾等处,杂居于郴县、临澧、嘉禾各县。至1949年,已传32代,居宜章者约2400人。1935年十修族谱。
宜章白沙乡梅溪黄氏 始迁祖子琼公,字朝琚,因助文天祥起义,勤王兵败,自江西沇江始迁郴州北湖塘,旋迁宜章县白沙乡梅溪。族人分布于梅溪纵横十余里及蓝山、新田、宁远、桂东、衡阳、沅江、湘潭等地。至1949年,已传28代,男女丁口26000余人。宗祠设梅溪。族谱始修于明正统13年(1448),1932年九修。
宜章中塘黄氏 明成化时自福建莆田县徙宜章中塘。
宜章五甲黄氏 宋时自江西泰和县徙宜章五甲。
宜章八甲黄氏 宋时自江西泰和县徙宜章八黄姓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黄国(今河南信阳地区潢川县),黄姓起源有三支。
1、出自嬴姓。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2、出自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3、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其实,此支黄氏乃是黄国遗民的后裔。
郡望:
1、零陵郡:西汉时置郡。此支黄氏为三国黄盖之族所在。
2、巴东郡:东汉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蜀将黄权之后。
3、西 郡:在今甘肃永昌一带,为酒泉黄衍之后。
4、会稽郡:秦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黄昌之后。
堂号:
宽和堂:汉代黄霸为河南太守。当时的官吏都很严肃,黄霸为政独尚宽和。宣帝时,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关在监狱。从官到民一齐为他呼冤,终于平反昭雪。
江夏堂:后汉黄香,小时死了母亲,他对父亲最孝,夏天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扇凉,冬天把父亲的被褥暖热。人夸他的孝:“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迁徙分布
黄姓最早的发源地应在金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黄国灭于楚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今河北境),今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均因黄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又有一支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秦汉之时,黄姓已称盛于长江中游及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黄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因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使黄姓在南方的分布更广泛。与此同时,黄姓已同胡、林、陈、郑、丘、何、曾等八族迁入闽(福建),成
一寻根溯源
(一)少皋曾孙台骀之后:台骀是少皋的曾孙,因治水有功,颛顼封他到山西汾水流域,国号黄。周初,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二)伯益之后: 伯益为嬴姓之祖,因治水有功受到帝舜的赐封。后裔有封於黄国。
(三)陆终之后:一陆终长子樊的长子南陆公,食采江夏,赐姓为黄。二陆终次子惠连受封於黄国,以国为氏。
(四)仲衍之后:陆终长子樊被夏禹封於昆吾。昆吾君隐於夏末去其封地,居古岳州,生子高。商中宗子太戊时高为车正,号曰仲衍,伊尹嘉其贤,以孙女妻之,是为开姓始祖。至十三世石妣姬氏,周赐姓黄。
二迁徙分布
黄姓最早的发源地应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黄国灭于楚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今河北境),今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均因黄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又有一支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秦汉之时,黄姓已称盛于长江中游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黄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因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使黄姓在南方的分布更广泛。与此同时,黄姓已同胡、林、陈、郑、丘、何、曾等八族迁入闽(福建),成为后来入闽的"八大姓氏"之一。经过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不断迁徙和繁衍,黄姓形成了今河南、湖北、四川、江苏、福建、广西等地望族。宋代有黄潜善,其九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以梅州居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北宋末,金兵功入开封,河南固始人黄建联南徙杭州,后成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饶平、陆丰等地。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台湾,后来又有不少人播迁至海外。黄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蛋等少数民族。唐代以前黄氏已在岭南、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中扎根。其中,为蛋民者,居于广州沙南;迁到广西黄洞者,叫黄洞蛮,大多为壮族;融入瑶族者,分布相当广泛,居于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的许多县、乡,以广西居多,上海浦东也黄姓也很旺!
三郡望堂号
(一)郡望
江陵郡:西汉旧族,为黄尚之族所建,唐初已废。
江夏郡:兴於汉之世,为黄香之族所建,今为全球黄姓郡望。
会稽郡:兴於东汉之世,为黄昌之后所建,唐初已废。
零陵郡:兴於三国吴之世,
求解歙县旱南黄氏(英坑地区一块)起源??
本文2023-10-05 08:29:5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79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