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氏族谱我知道从爷爷开始为:克,成,光,继,绣。以后的不知道了,我属于哪一支
熊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周成王时期,熊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熊姓曾有72个望族,居百家姓第68位。 熊姓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熊氏族人;三是人才辈出,不可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熊氏的杰出人物,尤北宋为最。
著名考古学家唐兰在《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徵》中说:“华,地名,在今河南密县(今属新郑)。华邑在新郑,有熊之墟,祝融之墟。重黎,郐国均在新郑”。楚王之所以是芈姓熊氏很可能就是因为被封在祝融之墟附近的华阳,祝融之墟也叫有熊之墟。
姓氏来源
源流一
源于芈姓,出自商朝末期鬻熊及其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世本》、《古今姓氏书辨证》、《元和姓纂》等的记载,黄帝子昌意生颛顼,颛顼四世孙陆终第六子名季连,赐为芈姓。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在其后裔子孙中,到商朝末期有个叫鬻熊的人,字熊,很有学问,做过周文王姬昌的老师,受官火正,后世称其为鬻熊。其子后来事于周文王,早卒。曾孙熊绎便以王父字为氏,称熊氏。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鬻熊先生辅佐文王,去世早。熊通说:‘我的先人鬻熊渊博,是周王的老师。去世早。’”但在《鬻子》一书中,鬻熊自却己说:“九十岁才觐文王,后有武王。及成王询封康叔于卫之事。”如此算起来,鬻熊的年龄应该超过了一百二十岁,堪称寿星。楚国传有三十一世、四十三位君主。到秦王赢政二十三(楚王熊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国人多以熊为姓,以念亡国,并尊奉鬻熊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有熊氏,出自黄帝的部落姓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相传黄帝生在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称有熊氏。黄帝的后代中便有人以地名为姓,称熊氏。熊氏是中国最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三
源于苗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苗族仡熊氏,在战国中期受楚文化影响颇深,当时即有改汉姓为熊氏者。到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时,已基本改为汉姓熊氏了。
源流四
源于普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普米族熊氏,源出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普米族的先民是由氏羌后裔的四个部落联盟而构成的,普米族民间有句古语“拍米冉贡组”,意为普米族是由四座山上的四个血缘集团联合而成的。据宁蒗县永宁普米族传说,普米族最早的四个根是“布”(四个血统或四个氏族部落),其名称分别是:冉祖(绵羊)、拔佳(锅)、尚(熊)、搓皮(马)。冉祖和搓皮等主要分布在木里,拔佳、尚主要分布在盐源、宁蒗一带。又据传说,联合为普米族四个部落的名称是“萨雅崩巴供”、“布米虽母供”、“俄业里戛供”、“总散不安贡”。与以上四个部落相对应的本民族氏族名称分别是:“格母”、“本牙”、“穹·空尼”、“嘎甲拉玛”。普米族原来没有汉姓,在明朝洪武年间,大明王朝接管普米族聚居的川西南地区、滇西北一带地区后不久,这一带地区发生了叛乱。为了加强对这带地区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调集军队,用了六年时间平定叛乱,之后对普米族各氏族进行详细的户籍登记,因此,普米族便有了汉姓。其中的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即“布米虽母供”、或称“尚”,一律改称汉姓熊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喀尔拉氏,亦称喀尔喇氏,满语为Karla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辽河流域,所冠汉姓为熊氏。
⑵满族克哷氏,满语为Kere Hala,源出元朝时期女真庚克勒部,以部为氏,世居尼亚满(今辽宁新宾尼亚满山),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熊氏。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布依族、彝族、蒙古族、瑶族、阿昌族、壮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熊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熊氏,世代相传至今。
各支始祖
熊怀璞
熊文惠之子,明正统年间自南昌府丰城县(今张巷镇)罐山村迁居湖北郧阳府竹溪县。育三子,三子熊东海任扬州府仪征县知县,孙熊广韶任竹溪县知县。是为竹溪县熊氏始祖。
熊守乾
明嘉靖五年由吴入楚,卜居武陵前河五家冲。是为武陵熊氏始祖。
熊仲璜
明洪武间由丰城迁居长沙河西都之沙河湾。是为湖南长沙熊氏始祖。
熊良祖
明万历间自南昌府丰城县迁居常德武前乡花叶港。是为湖南常德熊氏始祖。
熊安、熊荣、熊徙
熊安在明洪武初携三弟熊荣、五弟熊徙自湖口花尖山迁居宿松城内北厢,未几,荣转迁大梵寺坂上屋,徙转迁山下屋。是为宿松熊氏始祖。
熊庆贤
明神宗万历年间,由江西丰城迁到广西临桂东乡五都一甲湖塘江背村(今桂林市郊区朝阳乡江背村)
熊裕凤
熊庆贤第五代,於前清康熙元年迁居於灵川四都一图七甲尧乐村入籍(今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尧乐村)
熊秉璋
乃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江里上村人也,于唐时天佑二年莅任来奥特授广西盐道使司,育桂子三枝,长曰国栋,次曰国梁,居住桂林,三曰国材,辞仕归农,移居东乡湖塘。国材公育四子,名曰家福、家禄、家祯、家祥,则家禄公育六子,名曰康福、康贵、康荣、康华、康兴、康旺,于后晋时天福元年家禄公带同六子又移至斯地居住,故称大熊村,厥后兄弟六人分枝,各择其地而居之,而吾始祖康荣公择居文昌村,生二子,长曰宁忠,次曰宁恕。忠育四子,名曰克明、克理、克道、克德。恕育四子,名曰克文、克武、克显、克达
熊俊三、熊俊四、熊俊七
熊俊三于明嘉靖中官居湖南,遂与胞弟熊俊四、熊俊七转籍江西,家于邑之油草塘。是为江西熊氏始祖。
熊安华、熊安御、熊安珠
三人为堂兄弟,明中叶由江西丰城县转籍湘阴。是为湘阴熊氏始祖。
熊瑞菊、熊普芳、熊世举
三人为兄弟,由江西丰城迁居衡山县登山石门石湾。是为湖南衡山熊氏始祖。
熊上玖、熊上珍、熊上泰
三人为兄弟,清雍正四年自潮州府平远县东石乡迁居浏阳西乡。是为湖南浏阳熊氏始祖。
熊文韫
号野仙子,生殁葬阙,配汤氏,生子二:熊执易、熊九泰。是为湖南安化熊氏始祖。
秦灭楚后唯有榘公仍继宗支以传于今,是为迁秦一世祖。
榘公生熊洪,洪公生熊乃,迁四川,为四川一世祖。熊乃生二子:熊评(汉丹阳太守)、熊尤(又名百川,为汉京兆尹)。熊评生二子:熊合明(汉彭城大将军)、熊谦吉;熊谦吉生熊义(为大司农),熊义生熊辑;熊辑生熊桥(桥(渝初平中,为渠江太守长,因雍容莅事,听览如流,召拜骑都尉)。熊桥生熊弘、熊睦。熊弘(召汉校尉),熊睦(东吴尚书)。熊弘生熊本初(汉徐州牧),熊本初生熊宜。熊宜生熊敬,熊敬生熊敏中(晋骑都尉)、熊介中(晋咸阳令)。熊敏中生熊尊循(迁鄱阳、江西始祖。我族为尊循始祖后裔)。熊尊循生熊续,熊续生熊远(东晋尚书,豫一世祖),熊远生熊励(为晋参军),熊励生熊衮(南北朝御史大夫,为固陵始祖) 、熊襄(南北朝齐人,著齐书名河洛金匮)。熊衮生九子:熊震、熊坎、熊艮、熊升、熊晋、熊巽、熊鼎 、熊恒 、熊泰。熊泰(广平太守,远使安南)生熊辉,熊辉生熊绪(五代人,为鄱阳太守,家于莒),熊绪生熊荞(为齐益州太史),熊荞生熊韶、熊武。熊韶生熊彬(梁议曹郎),熊彬生熊虬(隋刺奸令),熊虬生熊导、熊尊。熊导生熊志,熊志生熊雍(唐大理司评事)、熊睦。熊雍生熊锡古,熊锡古生熊卓(唐长安史),熊卓生熊岑(唐京兆尹),熊岑生仲牧、叔献(唐侍制,檀漆液头祖)。仲牧生三子:熊执易、熊执书、熊执礼;熊执书、熊执礼均为南昌始祖。熊执易(同九经,策贤良方正,德宗朝为右补阙)生六子: 熊琳、熳、熊球、熊宗、熊瑜、熊即、熊郎。
熊琳(唐穆宗长庆元年,讨贼有功,封汾阳侯,节镇豫章,遂家沟上)
熊球(唐宣城太守)生熊烈,熊烈生凯芝,凯芝生熊荆(唐学士)
熊宗
熊瑜(唐益州太守)
熊即(唐陈州长守)
熊郎(唐谏议大夫)
熊执易长子熊琳生熊喜、熊愈、熊叨。熊喜生熊志琼(文武全才,唐威武将军都督两广,敕葬金溪县)。熊志琼生三子:熊楚(唐吏部侍郎,居沟上)、熊悍(唐秘书少益左丞相)、熊襄(唐侍讲学士)。熊襄生二子:熊迪、熊建。熊建生熊广。
熊执易六子熊郎(唐谏议大夫)生熊范,熊范生师察,师察生熊乔(唐进士兵部尚书),熊乔生熊鹄(九江太守)、熊鹤(武昌太守)、安生
熊叨(为豫章一世祖)生六子:长子熊延福(生三子,钟、锶、皇,后晋天福二年,登国子监祭酒)
熊叨次子熊延礼(曾孙熊本,庆历士第官顺大夫侍制勋至上拄国江陵封开国伯,食邑九千户赐紫金袋)
熊叨三子熊延秘(唐兵部尚书,提兵福建)龙头阁
熊叨四子子熊延佑(宫秘少监);
熊叨五子熊延喜;
熊叨六子熊延祚(官正银青光禄大夫)南昌石湖祖;
熊延福长子熊钟生熊俦、熊侃(下房中房新建青山祖)、熊备(录塘西邑路下祖);
熊延福次子熊锶生熊诰(宋雍间仕骠骑上将军,殿前指挥史);
熊延福三子熊皇生熊洽、熊穴(熊坊驼岑祖)。
椐国兴祖流源考称:自怀王以后历汉晋及唐,其间千有余岁。由江陵而豫章,居南昌府丰城县、进贤县、鄱阳者余姓繁衍,人烟辐辏,文风大起,可称最盛。辨考诸江右进贤旧谱云:时熊经自湖广任鄱阳尹,升贑州通判,因寓居南塘岭数传,至仁瞻生执易(与湖北谱记叙有出入,湖北谱说是仲牧。),执易生琳,以破王仙之黄巢封豫章候。寻废琳子贽为右拾遗与弟志谅由鄱阳迁豫章数传,至建六岁失怙入赘于丰城拿阙陈氏生子叨,叨生延福、延禧、延秘、延祚、延佑、诸熊祖之迄。考丰城谱云:长宣公自唐宣宗太申年间由朱氏巷迁紫竹岭。而久,福以功封银青光禄大夫,在南塘时又在宣宗太宗年后则长宣公与延福兄弟疑同时人似未可信,为诸延苗裔也。然进贤谱叙又云:惟定建公为南昌熊之始共祖,又云:本公为神宗经略制置使,他谱又载为神宗翰林知制诰,则进贤谱中不外丰城人,丰城谱中亦多进贤人,丰城熊氏与进贤熊氏及散居各省各郡者俱共出一祖可知矣。但世远年湮未敢意为揣合,而吾祖宗实公自宋祥兴十二年由豫章迁楚之上湘白石围山,而溯其所自固丰城慎嘉公之世裔也,居湘数百年间子姓绳蛰,有分居楼底岩前石头埠、回龙山中,涉及迁徙秦蜀者星罗棋布,莫不奉宗实公以为一世祖。
但国兴公所称“旧谱”、“进贤谱”、“丰城谱”等如今编者尚未一见,这些资料当属熊氏瑰宝,因此,凡今后有人祥考本族世系,当知本文依据为乾隆三十八年谱及湖北熊氏谱,若能找到其他更为详细的老旧谱书资料映证最好。
乾隆三十八年谱称宗实公为一世祖,宗实生爟,爟生四子:昌、谊、奭、涧,昌生三子:韩、干、翰,韩生四子:忠、礼、元、德,元生二子:致极、致桂。致极生二子:义绪、义昭,义绪生二子:如铄、如铭,如铄生二子:徐祥、为祥,徐祥生二子万冯、万春,万冯生二子尧凰、尧政,尧凰生二子世耀、世滚,世耀生添美,添美生子忠、子信,子信生五子:安福、安寿、安佑、安祯、安祥;安佑生六子:邦荣、邦华、邦富、邦贵、邦玉、邦德。安佑公六子各有分支,祥见谱书。乾隆三十八年谱在宗实公以下各支各派均有记载,有需要者可以索取。
1 陈公北枢文言文翻译
翻译:陈公名世卿,字光远,南剑州沙县人。
陈公还是幼儿的时候,在树叶上写了一首诗,他的父亲看到这件事后非常吃惊,就让他去学习,凭借专心致志而闻名乡里。雍熙二年考中进士,任衡州军事推官,后来改任静安军节度推官。
王小波、李顺在四川叛乱,州县大多不能保全,他们向东围困了静安县,陈公应付事态变化,准备了一百多万件箭杆、兵器和守城的用具,与下属约定分守城池的一部分。包围长时间没有解除,分守城池的人猜疑畏惧意志松懈,前来劝说陈公(出降),陈公用大义责备多次勉励他们。
而私下里对知州张雍说:“这些人留在城内就会使人心散乱,如果把他们放出去让他们寻求外援军队,那么就两全其美了。”张雍听从了他的话。
贼兵数万人围困静安八十多天,陈公振奋抵抗敌兵,射中敌人裨将一名,立即死了。又射中几百人,没有一个不是立即死掉的。
贼兵因为这个原故而不敢逼近。援军来救,就最终解除了静安之围。
这件事报告到皇帝那里,皇帝派人到军中,让陈公担任掌书记之职,陈公的父亲去世了,朝廷不允许他离职。自宋朝兴起就轻视小官吏,盗贼一旦起兵就 陈公在静安七年,还朝担任秘书郎。
真宗皇帝即位,陈公担任荆湖北路转运使。澧州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人经常夺取澧州旁边的耕地,多次出兵抢劫百姓,十几年来没有人能够击退他们。
陈公到任后,各少数民族人既害怕又高兴,都回到他们居住的溪洞,并且归还了原来抢劫的地和人。陈公就修筑了三座堡垒来防备他们,朝廷下诏书嘉奖陈公。
陈公离任后过了一段时间,后任官吏不能够善待各少数民族人,他们就再次进入澧州抢劫。天子问陈公从前怎样做才让蛮人臣服的,现在将要用什么办法治理蛮人。
陈公具体回答皇上的问话而删除了他的底稿,因此世上没有人知道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陈公在荆湖地区一年多,提升为秘书少监,担任广州知州,御赐金紫服,到任后就废除了按人口卖盐的制度,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海外的国家来进贡,很多人只是因为要依靠朝廷吃饭,并且常常来大宋谋取财利。天子因为陈公擅长谋略,询问他怎样整顿这事,陈公说按国家大小来裁减使者人数,来分配授予官职的人数,进贡的货物允许通行,而私人贩运的货物则要征收赋税,这样就可以消除弊端。
天子听从了他的意见。在南海住了四年,没有来得及召回朝廷而有病去世了,享年六十四岁。
2 陈公北枢文言文翻译翻译:陈公名世卿,字光远,南剑州沙县人。陈公还是幼儿的时候,在树叶上写了一首诗,他的父亲看到这件事后非常吃惊,就让他去学习,凭借专心致志而闻名乡里。雍熙二年考中进士,任衡州军事推官,后来改任静安军节度推官。王小波、李顺在四川叛乱,州县大多不能保全,他们向东围困了静安县,陈公应付事态变化,准备了一百多万件箭杆、兵器和守城的用具,与下属约定分守城池的一部分。包围长时间没有解除,分守城池的人猜疑畏惧意志松懈,前来劝说陈公(出降),陈公用大义责备多次勉励他们。而私下里对知州张雍说:“这些人留在城内就会使人心散乱,如果把他们放出去让他们寻求外援军队,那么就两全其美了。”张雍听从了他的话。贼兵数万人围困静安八十多天,陈公振奋抵抗敌兵,射中敌人裨将一名,立即死了。又射中几百人,没有一个不是立即死掉的。贼兵因为这个原故而不敢逼近。援军来救,就最终解除了静安之围。这件事报告到皇帝那里,皇帝派人到军中,让陈公担任掌书记之职,陈公的父亲去世了,朝廷不允许他离职。自宋朝兴起就轻视小官吏,盗贼一旦起兵就
陈公在静安七年,还朝担任秘书郎。真宗皇帝即位,陈公担任荆湖北路转运使。澧州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人经常夺取澧州旁边的耕地,多次出兵抢劫百姓,十几年来没有人能够击退他们。陈公到任后,各少数民族人既害怕又高兴,都回到他们居住的溪洞,并且归还了原来抢劫的地和人。陈公就修筑了三座堡垒来防备他们,朝廷下诏书嘉奖陈公。
陈公离任后过了一段时间,后任官吏不能够善待各少数民族人,他们就再次进入澧州抢劫。天子问陈公从前怎样做才让蛮人臣服的,现在将要用什么办法治理蛮人。陈公具体回答皇上的问话而删除了他的底稿,因此世上没有人知道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陈公在荆湖地区一年多,提升为秘书少监,担任广州知州,御赐金紫服,到任后就废除了按人口卖盐的制度,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海外的国家来进贡,很多人只是因为要依靠朝廷吃饭,并且常常来大宋谋取财利。天子因为陈公擅长谋略,询问他怎样整顿这事,陈公说按国家大小来裁减使者人数,来分配授予官职的人数,进贡的货物允许通行,而私人贩运的货物则要征收赋税,这样就可以消除弊端。天子听从了他的意见。在南海住了四年,没有来得及召回朝廷而有病去世了,享年六十四岁。
3 谁有陈北公枢文言文的全文翻译,开头是“公讳三辰,字北枢,萧山人《陈公北枢》文言文翻译:
陈公名世卿,字光远,南剑州沙县人。陈公还是幼儿的时候,在树叶上写了一首诗,他的父亲看到这件事后非常吃惊,就让他去学习,凭借专心致志而闻名乡里。雍熙二年考中进士,任衡州军事推官,后来改任静安军节度推官。王小波、李顺在四川叛乱,州县大多不能保全,他们向东围困了静安县,陈公应付事态变化,准备了一百多万件箭杆、兵器和守城的用具,与下属约定分守城池的一部分。包围长时间没有解除,分守城池的人猜疑畏惧意志松懈,前来劝说陈公(出降),陈公用大义责备多次勉励他们。而私下里对知州张雍说:“这些人留在城内就会使人心散乱,如果把他们放出去让他们寻求外援军队,那么就两全其美了。”张雍听从了他的话。贼兵数万人围困静安八十多天,陈公振奋抵抗敌兵,射中敌人裨将一名,立即死了。又射中几百人,没有一个不是立即死掉的。贼兵因为这个原故而不敢逼近。援军来救,就最终解除了静安之围。这件事报告到皇帝那里,皇帝派人到军中,让陈公担任掌书记之职,陈公的父亲去世了,朝廷不允许他离职。自宋朝兴起就轻视小官吏,盗贼一旦起兵就弃城逃走。当您的保静安,那么如果官吏力量都可以有所作为的人。但您的在这个时候。这是很容易没有为有,以少胜多,这是才智烈丈夫所为。小限制常常见到的人,也怎么能责备他这出呢?
陈公在静安七年,还朝担任秘书郎。真宗皇帝即位,陈公担任荆湖北路转运使。澧州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人经常夺取澧州旁边的耕地,多次出兵抢劫百姓,十几年来没有人能够击退他们。陈公到任后,各少数民族人既害怕又高兴,都回到他们居住的溪洞,并且归还了原来抢劫的地和人。陈公就修筑了三座堡垒来防备他们,朝廷下诏书嘉奖陈公。
陈公离任后过了一段时间,后任官吏不能够善待各少数民族人,他们就再次进入澧州抢劫。天子问陈公从前怎样做才让蛮人臣服的,现在将要用什么办法治理蛮人。陈公具体回答皇上的问话而删除了他的底稿,因此世上没有人知道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陈公在荆湖地区一年多,提升为秘书少监,担任广州知州,御赐金紫服,到任后就废除了按人口卖盐的制度,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海外的国家来进贡,很多人只是因为要依靠朝廷吃饭,并且常常来大宋谋取财利。天子因为陈公擅长谋略,询问他怎样整顿这事,陈公说按国家大小来裁减使者人数,来分配授予官职的人数,进贡的货物允许通行,而私人贩运的货物则要征收赋税,这样就可以消除弊端。天子听从了他的意见。在南海住了四年,没有来得及召回朝廷而有病去世了,享年六十四岁。
《陈公北枢》原文:
公讳世卿,字光远,南剑州沙县人也。公为儿时,书木叶为诗,其父见之大惊,遂使学,以笃志闻于乡。中雍熙二年进士,为衡州军事推官,改静安军节度推官。王小波、李顺盗蜀,州县多不能保,东围静安,公应变,为箭笴兵械城守之具百余万,约其属分城守之。围既久不解,分城者疑惧意懈,出语动公,公以义谯数勉之。而间谓州长张雍曰:“此属留之则溃人心,纵之使求外兵,则两全。”雍听其言。盗数万人围静安八十日,公奋励距敌,射其裨将
一人,应手死。又射至数百人,无不辄死。盗以故不敢迫。而外兵来救。乃卒解静安之围。事闻,即其军,以公为掌书记,父丧不许去官。自宋兴小吏势,盗起往往转掠数百千里,吏辄弃城走。及公之保静安,则若吏力皆可以有为者。然公之于此时。盖亦易无为有,以少胜众,此材智烈丈夫之所为。小拘常见之人,亦安能责其此出哉?
公在静安七年,还为秘书郎。真宗即位,为荆湖北路转运使。澧州诸蛮夺澧旁地耕守,数纵兵入盗,积十余岁莫能却。公至,诸蛮畏悦,皆还就溪洞,而归故所掠地与人。公因筑三塞以备蛮,诏书嘉奖。公去久之。而后吏不能善蛮,蛮亦辄复入盗。天子问公前所以服蛮者何为,而今将治之者何出,公具对而刊其稿,世故莫知其何术也。
公在荆湖岁余,擢为秘书少监,知广州,赐金紫服,至则罢计口鬻盐,人以休息。海外国来献,多人徒以食县官,而往往皆射利于中国也。天子以公善谋,问公所以纲理之者,公以谓以国之小大,裁其使员,授官之多少,通其公献,而征其私货,可以息弊。从之。居南海四年,未及召而得疾卒,享年六十有四
4 桑怿传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原文:
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授郏城尉。天圣中,移渑池尉。岁余,改授永安县巡检。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怿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
译文:
桑怿是开封雍丘人。考进士,两次没有考中,离家到汝颍一带游学,得到龙城几顷废田,回来后竭力耕种。年成不好,汝颍旁边众县盗贼很多。桑怿向县令说:“我愿意往来其中察访不法之徒。”于是召见乡间少年,告诫他们说:“偷盗不可做!我在这儿,不容许你们(偷盗)!”少年们都答应了。乡里有一个老人儿子死了还未装殓,盗贼在夜里盗走了他的衣服。老人害怕,没其他孩子,不敢上告, 着儿子的尸体,不能安葬。桑怿听说后很同情他,可是他怀疑是姓王的少年所为。夜里潜入他家,探摸他的箱子,没让王生发觉。第二天遇到他,问道:“你答应我不偷盗,现在又偷盗乡里老人的尸衣,不是你吗?”王生很震惊,(桑怿)就将王生推倒在地捆绑起来。(桑怿)后来被授予郏城尉。天圣年间,该任渑池县尉。一年多,又改任永安县巡检。枢密史对他说:“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 桑怿说:“用贿赂获得官职,非出我心,何况我贫穷无银。即使有,本来也不能那样做。” 枢密史很愤怒。桑怿学问不深,行事却合乎情理,事迹大多如此类。
(桑怿)当初居住在雍丘时,遭遇大水,有两米仓的粮食,将用船运送。发现那些逃难躲水患的百姓,就抛弃了粮食,用船载让百姓。看到百姓年成不好,会聚乡里供养他们,直到粮食没有了才停止。桑怿擅长使剑和铁简,力量可抵过几个人,并且很有谋略。遇人时常表现的畏怯,好象力量不够。他为人不自大,也很注重在威仪方面修养,言语好象言不由衷。猛然与他相遇,不知他身形矫健并且勇武。庐陵欧阳修说:“勇力是人都所有的,可是能真正运用其勇力的太少了。像桑怿,可谓是义勇之士。他的学问不深却能做到,可能是天性。我本来就乐于为人作传记事,尤其喜欢司马迁善于作传,可是他所书写的都是伟烈奇节之士,喜欢读书,想学习他的作法,奇怪现今之人像司马迁那样作史的人太少了! 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 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而已。”
5 求古文《桑怿传》翻译译文: 桑怿是开封雍丘人。考进士,两次没有考中,离家到汝颍一带游学,得到龙城几顷废田,回来后竭力耕种。年成不好,汝颍旁边众县盗贼很多。桑怿向县令说:“我愿意往来其中察访不法之徒。”于是召见乡间少年,告诫他们说:“偷盗不可做!我在这儿,不容许你们(偷盗)!”少年们都答应了。乡里有一个老人儿子死了还未装殓,盗贼在夜里盗走了他的衣服。老人害怕,没其他孩子,不敢上告, 着儿子的尸体,不能安葬。桑怿听说后很同情他,可是他怀疑是姓王的少年所为。夜里潜入他家,探摸他的箱子,没让王生发觉。第二天遇到他,问道:“你答应我不偷盗,现在又偷盗乡里老人的尸衣,不是你吗?”王生很震惊,(桑怿)就将王生推倒在地捆绑起来。(桑怿)后来被授予郏城尉。天圣年间,该任渑池县尉。一年多,又改任永安县巡检。枢密史对他说:“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 桑怿说:“用贿赂获得官职,非出我心,何况我贫穷无银。即使有,本来也不能那样做。” 枢密史很愤怒。桑怿学问不深,行事却合乎情理,事迹大多如此类。
(桑怿)当初居住在雍丘时,遭遇大水,有两米仓的粮食,将用船运送。发现那些逃难躲水患的百姓,就抛弃了粮食,用船载让百姓。看到百姓年成不好,会聚乡里供养他们,直到粮食没有了才停止。桑怿擅长使剑和铁简,力量可抵过几个人,并且很有谋略。遇人时常表现的畏怯,好象力量不够。他为人不自大,也很注重在威仪方面修养,言语好象言不由衷。猛然与他相遇,不知他身形矫健并且勇武。庐陵欧阳修说:“勇力是人都所有的,可是能真正运用其勇力的太少了。像桑怿,可谓是义勇之士。他的学问不深却能做到,可能是天性。我本来就乐于为人作传记事,尤其喜欢司马迁善于作传,可是他所书写的都是伟烈奇节之士,喜欢读书,想学习他的作法,奇怪现今之人像司马迁那样作史的人太少了! 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 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而已。”
6 上枢韩太尉书原文上枢密韩太尉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咱们只用12段。
7 翻译文言文,明史,高斗枢,字象先,鄞人高斗枢,字象先,鄞人。崇祯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坐议巡抚耿如杞狱,与同列四人下诏狱。寻复官,进员外郎。
五年,迁荆州知府。久之,擢长沙兵备副使。楚郡之在湖北者,尽罹贼祸,势且及湖南,临、蓝、湖、湘间土寇蜂起。长沙止老弱卫卒五百,又遣二百戍攸县,城库雉堞尽圮。斗枢至,建飞楼四十,大修守具。临、蓝贼艘二百余,由衡、湘抵城下,相拒十余日乃却去,转攻袁州。遣都司陈上才蹑其后,贼亦解去。寻击杀乱贼刘高峰等,抚定余众。诏录其功。巡抚陈睿谟大征临、蓝寇,斗枢当南面,大小十余战,贼尽平。诏赉银币。
十四年六月进按察使,移守郧阳。郧被寇且十载,属邑有六,居民不四千,数百里荆榛。抚治王永祚以襄阳急,移师镇之。斗枢至甫六日,张献忠自陕引而东。斗枢与知府徐启元遣游击王光恩及弟光兴分扼之,战频捷,贼不敢犯。光恩者,均州降渠小秦王也。初与张献忠、罗汝才辈为贼,献忠、汝才降而复叛,均州五营惧见讨自疑。又以献忠强,虑为所并,光恩敛众据要害以拒献忠。居久之,乃有稍稍飏去者,光恩亦去,已而复降。光恩善用其下,下亦乐为之用
8 文言文阅读 明史 高斗枢明史高斗枢传原文高斗枢,字象先,鄞人。
崇祯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坐议巡抚耿如杞狱,与同列四人下诏狱。寻复官,进员外郎。
五年,迁荆州知府。久之,擢长沙兵备副使。
楚郡之在湖北者,尽罹贼祸,势且及湖南,临、蓝、湖、湘间土寇蜂起。长沙止老弱卫卒五百,又遣二百戍攸县,城库雉堞尽圮。
斗枢至,建飞楼四十,大修守具。临、蓝贼艘二百余,由衡、湘抵城下,相拒十余日乃却往,转攻袁州。
遣全部司陈上才蹑其后,贼亦解往。寻击杀乱贼刘高峰等,抚定余众。
诏录其功。巡抚陈睿谟大征临、蓝寇,斗枢当南面,大小十余战,贼尽平。
诏赉银币。十四年六月进按察使,移守郧阳。
郧被寇且十载,属邑有六,居民不四千,数百里荆榛。抚治王永祚以襄阳急,移师镇之。
斗枢至甫六日,张献忠自陕引而东。斗枢与知府徐启元遣游击王光恩及弟光兴分扼之,战频捷,贼不敢犯。
光恩者,均州降渠小秦王也。初与张献忠、罗汝才辈为贼,献忠、汝才降而复叛,均州五营惧见讨自疑。
又以献忠强,虑为所并,光恩敛众据要害以拒献忠。居久之,乃有稍稍飏往者,光恩亦往,已而复降。
光恩善用其下,下亦乐为之用。斗枢察其诚,招入郡守。
当是时,斗枢、启元善谋,光恩善战,郧城危而复全。十五年冬,李自成陷襄阳、均州,攻郧阳四日而往。
明年春,复来攻,十余日不克,乃退屯杨溪。五月,斗枢召游击刘调元入城,旬日间杀贼三千余。
自成将来攻,卒不克而往。乃令光恩复均州,调元下光化,躬率将士复谷城。
将袭襄阳,闻孙传庭败,旋师,均州复为贼有。十七年正月,自成遣将路应标等以三万人攻郧。
斗枢遣人入均州,烧其蓄积,贼乏食而退。当是时,湖南、北十四郡皆陷,独郧在。
自十五年冬抚治王永祚被逮,连命李乾德、郭景昌代之,路绝不能至,中朝谓郧已陷,不复设抚治。十六年夏,斗枢上请兵疏,始知郧存,众议即任斗枢。
而陈演与之有隙,乃擢启元右佥全部御史任之,加斗枢太仆少卿,路阻亦不能达。是年二月,朝议设汉中巡抚,兼督川北军务,擢斗枢右副全部御史以往,朝命亦不达。
至三月始闻太仆之命,即以军事付启元。七月而北全部变闻,并闻汉中之命,地已失,不可往。
福王立,移斗枢巡抚湖广,代何腾蛟。复以道路不通,改用王骥,斗枢皆不闻也。
国变后数年卒。启元、光恩亦皆以功名终。
译文高斗枢字象先,是浙江觐县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
初任刑部主事,因为审议巡抚耿如杞一案,与四个同事一起被关进皇家监狱,不久恢复官职,又晋升为员外郎。 崇祯五年(1632),高斗枢出任荆州知府。
很久以后,又升为长沙兵备副使。当时湖北在洞庭湖北边的府县全遭到了贼兵的破坏,势头将蔓延到湖南,临武、蓝山、洞庭湖、湘潭一带又土匪四起。
长沙只有五百名老弱士卒,又派了二百人出去驻守攸县,城墙上的仓库、掩护墙全倒塌了。高斗枢到任后,修筑了四十座飞楼,大力修造守备器械。
临武、蓝山两地的二百多艘贼船经衡阳、湘潭抵达长沙城下,高斗枢与他们相持抵抗了十多天,贼兵才撤离,转过去攻打袁州。高斗枢派都司陈上才跟在贼兵后边打击它,贼兵又解围离去。
不久高斗枢袭击、打死了贼首刘高峰等,招安、平定了其余的贼寇。朝廷下诏记录了他的功劳。
巡抚陈睿谟大举征讨临武、蓝山两地的贼兵时,高斗枢在南面扼守,先后经过大小十多次战斗,贼兵全给剿平了。朝廷下诏赐给他银币作为奖励。
崇祯十四年(1641)六月,高斗枢晋升为按察使,移驻郧阳。郧阳府发生战乱将近十年了,附属的城市有六座,居民不到四千人,几百里地面荆棘丛生。
抚治王永祚因襄阳告急,移兵过去镇守。高斗枢到任才六天,张献忠从陕西率兵东来。
高斗枢与知府徐启元派遣游击王光恩及其弟光兴分兵阻截,屡战屡胜,贼兵不敢来进犯郧阳。王光恩就是均州投降过来的贼首小秦王。
当初他与张献忠、罗汝才等一同为贼,张献忠、罗汝才投降后又反叛,均州五营因为怕被征讨,犹豫不决。又因为献忠势力强大,光恩担心被他吞并,于是约束士卒,占据要害地带防备献忠。
过了很久,他的手下有人陆续走散,王光恩也反叛而去,后来又投降了。王光恩善于任用部下,部下也乐意听他使唤。
高斗枢看到他诚心诚意,就召他进入府城中驻守。这个时候,高斗枢、徐启元善于谋划,王光恩善战,郧阳城经过一番危难之后又得以保全。
崇祯十五年(1642)冬天,李自成占领了襄阳、均州,攻打郧阳城四天,然后离去了。第二年春天,又来进攻,十多天仍打不下来,于是退兵驻扎到杨溪。
五月,高斗枢召游击刘调元进城,十天内杀贼兵三千人。李自成的将领来攻城,最后也没打下,就离开了。
高斗枢于是命令王光恩收复了均州,刘调元打下了光化,高斗枢自己率领将士收复了谷城。高斗枢打算袭击襄阳,听说孙传庭战败,就班师回来。
均州又被贼兵占领了。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派遣将领路应标等率领三万人进攻郧阳,高斗枢派人进入均州,烧毁了他们积蓄的粮草,贼兵因缺乏粮食而退回。
这个时候,湖南、湖北的十四个府都被贼兵占领了,只有郧阳得以保全。从崇祯十五年冬天抚治王永祚被逮捕后,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曾姓第 63派(“派”与“传”、“代”、“世”同义)起使用圣祖仁帝所赐的3句、15字名派: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后宣宗成皇帝续赐名派2句、10个字: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贤扬。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刚建立时,大总统袁世凯(一说是孙中山,又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令贻所续)又为曾氏赐名派4句、20个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蔚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曾氏家族在统一辈序之前,各地曾氏没统一的辈序,龙山派语为:
奎璧呈云瑞,人文焕国华;苔衡思继武,鼎甲励承家。
一贯书绅永,千秋锡福遐;眙谋资燕翼,世业仰清嘉。
==================================================================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电子版》
简介:《武城曾氏重修族谱》电子版历时十余年,版面完全保留“族谱”原有欧阳格式风格,实现互动目录对接、动感性强、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是符合现代人阅读需要,体现了古老的族谱与时俱进,亦为推广曾子思想与曾氏家族文化为主要目的。
世系
世祖华胥氏
世祖伏羲(配女娲)
世祖少典
世祖黄帝(姬轩辕)
世祖昌意
世祖颛顼(又名乾荒)
世祖鲧曾(鲧的曾祖父)
世祖鲧祖(鲧的祖父)
世祖鲧父(鲧的父亲)
世祖鲧(颛顼的玄孙)
世祖禹(世称大禹或夏禹,本名姒文命,夏朝开国君主)
……(其间世系,待考)
四世祖(高祖)鄫国(缯国)太子巫
三世祖(曾祖)太子巫之子:其名失考
二世祖(祖父)太子巫之孙:其名失考
一世祖(父亲)曾点:即曾皙,他是太子巫的曾孙,配上官氏,生曾参
1世曾参(前505年-前435年):东周时期鲁国人,尊称“宗圣”“曾子”,字子舆,卒年71岁,葬于济宁州嘉祥县南四十里武山西南玄寨山之麓;妣公羊氏,敕封一品夫人,生三子:长子曾元、次子曾申、第三子曾华
2世曾元:字子元,仕于鲁国,配高阳氏生长子曾西,二人同葬嘉祥县南武山;侧室侯氏生次子曾中
3世曾西(前444年-前369年):字子照,从曾申学《诗经》,仕于鲁国,周威烈王元年,见任魏文侯教席之卜商(子夏)于魏国西河,魏文侯欲官之,不受而去;配左氏,生长子曾钦;侧室诸葛氏生二子:曾铎、曾锡;后世追封镇江侯
4世 曾钦:字子敬,官都检大夫(都检吏),配谷梁氏生长子曾旦;继室周氏生二子:曾庄、曾筐;葬嘉祥县富春坪
5世 曾旦:字若得,任徐州刺史,封平海侯,配卜氏生长子曾羡;继室欧阳氏生次子曾美;葬富山
6世 曾羡:字学余,娶缪氏生曾遐,任抚州都提点、平阳徐州刺史,葬嘉祥县武山
7世 曾遐:字子盛,官陜邑太守、扬州刺史;娶言氏生二子曾炜、曾盈;葬嘉祥县武山西侧
8世曾炜(前274年-前189年):字子美,官至汉尚书,配郯氏生一子:曾乐;葬嘉祥县南武城祖山
9世曾乐:字训韶,官至山阴县令,因功封都乡侯,配周氏生长子曾浼,继娶洪氏生次子曾况,葬东山麓
10世 曾浼:官东阳太守、上谷太尉,娶伏氏生二子:曾旃、曾光(曾光裔子曾枋徙居长沙);葬东山麓
11世曾旃:字仲劝(伸勤、仲功),官至中垒校尉、冀州太守、太子东宫使,配鄢氏生一子:曾嘉;葬武山西
12世 曾嘉:官安县主簿,配郑氏生二子:曾宝、曾顼;继娶欧阳氏;葬武山西
13世曾宝:字惟善,任武威太守、车骑侍郎,配欧阳氏生长子曾琰,继室王氏生二子:曾璜、曾景;葬武山西
14世 曾琰:官提举副使、冀州御史、武城太守、车骑侍郎,封都乡亭侯;配邬氏生二子:曾据、曾援;葬武山西
15世曾据(前42年-公元年):娶陈、刘二氏,刘氏为汉宗室;官冀州御史,汉平帝封他为都乡侯,有功加关内侯;因耻事王莽,于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十一月十一日,集合全族二千人自山东南下渡长江,避于豫章郡,家江西庐陵县(今吉安市永丰县)吉阳乡,复迁至莺迁乡,卒葬于吉水仁寿乡;东汉明帝永平六年(63年)三月十五日,追封吉阳郡公,二室均受封吉阳郡主,刘氏封吉阳郡一品夫人;他是江右吉阳房祖,为蕉岭曾氏第一迁;有二子:曾阐、曾瑒
16世 曾阐:配文氏生长子曾植,侧室王氏生三子:曾横、曾茂(懋)、曾楫,葬庐陵县吉阳乡
17世 曾植:官谏议大夫,配李氏生长子曾耀,继室箫氏生二子:曾炯、曾柄;葬仁寿乡
18世 曾耀(曜):一作“曾万”,东汉光武帝时任谏议大夫、福州刺史、御史谏议大夫,配胡氏生长子曾培,继室文氏生次子曾城;葬吉阳乡祖山趾南
19世曾培:字本固,配陈氏生长子曾德,同葬庐陵南籔坪;侧室张氏生二子:曾行、曾徵,张氏葬鱼山
20世曾德:配董氏生二子:曾珣、曾珍;葬仁寿乡
21世曾绚:字贵文,曹魏时任中郎将军,配宋氏生二子:曾焕、曾震;继娶朱氏,生一子:曾忽;葬仁寿乡
一、光绪时期任职情况
光绪28年(1902),郧山书院改为“郧阳府立中学堂”
光绪30年(1904),郧阳府立中学堂改为“郧阳府初级师范学堂”
二、宣统元年时期任职情况
宣统元年(1909),郧阳府初级师范学堂改为“郧阳府中学堂”
三、民国时期任职情况
民国元年(1912),郧阳府中学堂改为“省立郧山中学”
校长:翁伯润(见《郧县教育志》)
民国3年~4年(1914~1915)
校长:刘锦章(见《无悔人生杨献珍》)
民国5年~10年(1916~1921)
校长:陆子哲(无考)
民国11年(1922),郧山中学改为“省立第十一中学”
校长:张培田(《县教育志》)
民国12年(1923年)
校长:任岱青(无考)
民国14年(1925)秋,省教育厅批准
校长:杨献珍
民国17年~22年(1928年3月~1933年8月),学校恢复
校长:陈尧钦
民国22年~23年(1933年9月~1934年7月)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学
校长:赵一元(画初)
教务主任:邓庆伯
训育主任:张乃献
事务主任:鲍海晏
教员:吴绍丕
民国23年(1934年8月),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学
校长:燕鸣轩(文新)
训育主任:魏麟武
教务主任:陈苍林
庶务员:燕若痴
数学教员:王子正
历史教员:彭钧
民国24年(1935),省立第十一中学改为省立郧县县立初级中学(本部设恩施)
民国25年(1936),省立郧县初级中学
校长:夏昌桃
教导主任:孙长瑞
教导副主任:张舜华
民国27年(1938)秋,湖北省郧县初级中学改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郧县分校
校长:陈诚
分校校长:李国魁
训育主任:邓庆伯
教务主任:张希洁
民国28年(1939),湖北省立联合中学郧阳分校
联合中学校长:陈诚
分校校长:潘龙霖
民国29年(1940)3月,湖北省立联合中学郧阳分校
联合中学校长:陈诚
分校校长:刘元琏
教务主任:张希洁
训育主任:唐宜生
民国29年(1940)3月,湖北省立第八女子中学
校长:杨昭恕
教务主任:杨洪初
训育主任:邱少兰(女)
民国30年(1941)8月,两郧合立郧县县立初级中学
校长:任岱青
民国31年(1942年)8月,将第八女高,郧县中学高中部,与均县高中部合并,成立湖北省立第八高级中学
校长:杨昭恕
训育主任:王达阶
教务主任:林成一
主任教官:郭助汉
民国33年(1944)春,湖北省立第八高级中学
校长:林成一
教务主任:王达阶
训育主任:李吉甫
教官主任:马文景
民国34年(1945)秋,湖北省立第八高级中学
校长:下廷泉
教务主任:张希洁
训育主任:任寿祺
民国35年(1946),湖北省立第八高级中学更名湖北省立郧县高级中学(46~49)
校长:罗慕含
教务主任:夏艺甫
训育主任:任仲宇
民国35年(1946)8月,郧县县立第一初级中学
校长:曾光前
民国35年(1946)8月,郧县县立第二初级中学(1941~1947)
校长:任岱青
四、建国后县级干部任职情况
1948年9月,陕南行署决定成立郧县联中筹备委员会
筹委会主任委员:王少白
筹委会委员:张月英
筹委会委员:王之楫
筹委会委员:汪星阶等七人组成
1948年12月14日,陕南地委,行署在此主办两郧地方干部学校。
共办三期
校长:杨锐
副校长:黄觉民
1948年12月14日,两郧地委在此主办陕南公学,共办三期
校长:黄觉民同志
总务主任:曾德林同志
教育科长:薛风飞同志
1951年11月16日,郧专教字(51)第1722号通知
黄烈志同志任郧阳联中副校长(1950~1958)
1952年6月11日,郧阳专署专民干(52)929号通知
王香山同志任郧阳联中校长(1952611~1958)
1954年秋,郧阳中学
1956年,郧县第一中学
1961年10月24日,郧阳县委组织部通知
陈洪同志任郧县第一中学校长
1961年11月13日,郧阳县委组织部通知
孙锡铭同志任郧县第一中学副校长(1962~1965)
1966年3月9日,郧地组(66)3648号通知
赵维志同志任郧阳中学副校长(1966~1966)
1966年3月14日,郧地组(66)30号通知
陈洪同志任郧阳专署文教委员会副主任
免去郧阳中学校长职务
1966年7月成立临时革委会(19667~196610)
曹义隆同志任郧阳中学临时革委会主任
鲍龙瑞同志任郧阳中学临时革委会副主任
黄家喜同志任郧阳中学临时革委会副主任
1967年,临时革命委员会(1967~197074)
孙锡铭同志任郧阳中学临时革委会主任
阮长华同志任郧阳中学临时革委会副主任
尹万锋同志任郧阳中学临时革委会副主任
1973年7月4日,郧地组(1973)22号通知
赵维志同志任郧阳中学革委会主任
吴蜀平同志任郧阳中学革委会副主任
1973年12月20日,郧地组(1973)196号通知
孙振南同志任郧阳中学革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1978年11月10日,郧地组(1978)96号通知
赵维志同志任华农郧阳分院副院长
杨舜同志任华农郧阳分院副院长
党学诗同志任华农郧阳分院副院长
1978年11月10日,郧地组(1978)96号通知
吴蜀平同志任郧阳一中校长党总支副书记
孙振南同志任郧阳一中副校长党总支成员
党学诗同志任郧阳一中副校长
1981年5月25日,郧地组(1981)98号通知
杜银邦同志任郧阳一中副校长
1984年3月28日,郧地组(1984)57号通知
吴蜀平同志任郧阳一中党总支书记校长
赵大义同志任郧阳一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
周杰同志任郧阳一中副校长
1987年1月10日,郧地干(1987)002号通知
李天开同志任郧阳一中副校长
龚志权同志任郧阳一中副校长
1988年5月28日,郧地干(1988)30号通知
龚志权同志任郧阳一中校长
1995年6月1日,十发干(1995)75号通知
龚志权同志任十堰市郧阳中学校长
杜银邦同志任十堰市郧阳中学副校长
周杰同志任十堰市郧阳中学副校长
1996年12月16日,十发干(1996)165号通知
张进兴同志任郧阳中学副校长
黄克勋同志任郧阳中学副校长
1997年11月18日,十发干(1997)171号通知
胡修良同志任十堰市郧阳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免去龚志权同志十堰市郧阳中学校长职务
董丰均同志任十堰市郧阳中学副校长、党委委员
曹相明同志任十堰市郧阳中学副校长、党委委员
1998年11月30日,十组干(1998)163号通知
龚志权退休
1998年11月29日,十组干(1998)149号通知
胡修良任郧阳中学党委书记
龚志权免去郧阳中学党委书记职务
杜艮邦任郧阳中学副县级调研员
免去郧阳中学副校长、纪委书记职务
1999年8月4日,十组干(1999)125号通知
周杰任十堰市郧阳中学纪委书记
2001年4月4日,十组干(2001)43号通知
杜艮邦同志退休
2002年8月30日,十组干(2002)254号通知
朱华伦同志任郧阳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胡修良同志免去郧阳中学校长职务
2004年8月27日,十组干(2004)176号通知
朱华伦同志任郧阳中学党委书记
胡修良同志免去郧阳中学党委书记职务
张进兴同志免去郧阳中学副校长、党委委员
2005年2月1日
刘洪波同志任郧阳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2005年5月10日,十组干(2005)121号
张进兴同志退休
2005年10月20日,十组干(2005)378号
周杰同志免去郧阳中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职务
2006年2月20日,十组干(2006)31号
胡修良同志退休
2008年10月20日,十组干(2008)243号
周杰同志退休
2008年12月3日,十组干(2008)268号
龚涛同志任郧阳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2008年12月15日,十组干(2008)314号
黄克勋、董丰均、曹相明同志任郧阳中学正校级调研员,免去郧阳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职务
2009年5月15日,十组干(2009)89号
张世奎同志任郧阳中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9年5月15日,十组干(2009)93号
左自红同志任郧阳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2010年1月3日,十组干(2010)34号
黄克勋同志退休
2010年6月7日,十组干(2010)120号
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于立勇同志挂职锻炼,任郧阳中学副校长
2010年6月7日,十组干(2010)132号
殷国银同志任郧阳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2011年5月11日,十发干(2011)31号
王建华同志任郧阳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朱华伦同志2011年3月2日任市教育局局长)
2011年9月1日,十组干(2011)207号
曹相明同志退休
2011年10月9日,十组干(2011)237号
董丰均同志退休
湖北郧县特色小吃 1,郧阳白羽乌鸡 湖北省郧县大龙山区,山峦植茂,气候独特,生成了郧阳白羽乌鸡这一独特的鸡种,它具有单冠、绿耳、白毛、片羽、光胫、翘尾、四趾、乌皮、乌肉、乌骨等特征,农户散养,以虫草野果和天然矿物饲料为食,形成了天然绿色质。早在明代就被药圣李时珍录入《本草纲目》,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鸡肉中富含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最高比普通鸡高758%,还含有钙、铁、锌、硒及多种维生素,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保健食品,被营养学家誉为“陆地甲鱼”,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地方珍禽资源。 2,郧阳三合汤 郧阳(郧县)府城,自元时期开始展拓城池,广兴庙宇。郧阳府曾以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的建筑风格和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而著称于鄂城,许多游侠商贾、文人墨客都曾经在此赋词作诗,信步留题。其中,郧县的饮食文化更让人刮目。郧县风味小吃种类齐全,而上榜名吃“三合汤”则是本地膳食门类中的一绝。据说,三合的汤的制作,发源于郧县回民同胞清真食俗的特产。当时,在郧县老城久负盛名的唯有张狗娃三合汤,他的制作技巧是正宗祖上传下来的,别具特色,老少皆宜,现在已被众多店家发扬光大。但正宗三合汤还属城关镇清真餐馆。 大凡经营三合汤的店主,无论其铺面装饰的如何典雅豪华,但都模式化地在门口架着一口直径约为1—2米的大铁锅,锅中间放着一只铁围圈坐着一只大砂罐,其目的是隔开内外地的食物和汤的主要配料。若你走到大锅旁边,嗅见那扑鼻的浓香,看着绛红的卤牛肉,粗壮长嫩的葱白子,鲜红尖角的老辣椒,橙黄油泛的热汤汁,你就会腿脚不听使唤,欲走开则徘徊不前,便毫不犹豫地掏钱吃碗三合汤,过把口福瘾。 三合汤的主要配料有:韧性强、精丝好的红薯粉条,上等牛肉馅包成的饺子,切工考究的卤牛肉片三种成分。其制作方法是:首先,将细粉条抓入竹罩,过滤,放进锅中间铁围圈或砂罐内,经反复烫沸3—5次再倒入大碗里,然后,取6个熟水饺,抓叠薄薄的牛肉片一并入碗,接着再从锅内舀两勺滚热的汤汁(最好是选用牛剔骨、猪剔骨熬成的油汤)浇在上面,直到把配料淹住为止。最后,再撒上味精、胡椒粉、香菜末、葱花、蒜泥,就可食了。吃的时候,根据各自的口味调理,爱吃辣的再加上一小勺辣椒油,喜食酸的滴几滴陈年老醋。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美味可口的三合汤便制作完毕。 三合汤经营最红火的是冬春两季。特别是立冬以后,三合汤店铺便会有应接不暇的食客,座无虚席,人们吃着、品着,还不时发出阵阵唏嘘声。男人吃得满头大汗,女人吃得泪垂唇边,一碗三合汤下肚,浑身暖和,具有解疲乏、治哮喘、疗风湿的食疗作用。 三合汤从古到今为郧县著名小吃,故有“到了郧阳不吃‘三合汤’等于末到郧阳”之说。 3,郧县糊辣汤 糊辣汤是郧县独有的一种经济实惠的风味小吃。 糊辣汤用料讲究,佐料齐全。主要有:粉条(本地红薯粉)、面筋、山药、黄花、木耳、海带丝、牛肉丁等。佐料有:胡椒、丁香、肉桂、草果、西茴、辣椒粉等,混合碾碎备用。 糊辣汤的做法是:先将主要用料煮熟,再用糖酱加色,并用洗面筋的水粉打黄,加入一口大锅里煮,30分钟左右即可。做好后的糊辣汤呈粉红透明的糊状,热乎乎的,香气扑鼻,味美可口,微辣而味长。 喝糊辣汤加烧饼(或油条)是郧县人冬季最爱吃的早餐。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容易消化。也是病人最好的营养滋补食物。
我的答案你满意吗?
郧阳革命烈士陵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郧阳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十堰市郧县城关镇杨家岭1号兴郧路社区杨家山。
郧县地处鄂西北,地跨汉水南北,地势显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的领导下,郧阳相继有4万多人参军参战,2000多人壮烈牺牲。郧阳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0年,由原中共郧县县委、郧阳专员公署、郧阳军分区为悼念解放郧阳而牺牲的烈士所建造的。原址坐落于郧县老城沧浪山(又名虎山)。1951年7月1日落成,占地25亩,建筑面积10亩,东西长400米,南北宽125米。主体建筑有三层砖木结构的六角形主亭,层层竖有镌刻褒扬烈士之文和烈士英名的大理石石碑。南北辅亭各一,对称竖立刻有烈士英名的石碑,主亭正前方有仿古精雕牌坊,牌坊书“郧阳烈士陵园”六个大字,主亭前的映壁上仿书毛泽东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园内绿荫夹道,百花争艳。主亭顶部塑身着绿军装、持枪远眺的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全身塑像一尊。1978年,因丹江口水库蓄水后,南碑地势下陷。1979年,经报请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陵园迁建于新城正北部杨家岭。新郧阳革命烈士陵园依山而建,占地100多亩,现主体建筑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亭、杨献珍纪念亭、革命史陈列馆、影像馆和东西仿古四角亭,附属建筑物有览鹰园、护陵墙等。其中纪念碑为钢筋混凝土砖石结构,略呈正四棱台型,碑身高248米,石碑,镌刻着各个革命时期牺牲的1609位烈士英名,馆内还存放着中共郧阳地委、郧阳行署、郧阳军分区、郧阳地直机关、中共郧县县委、郧县人民政府和各界群众团体进献的匾额23块。在仿古碑亭长廊里,篆刻着二七大罢工领导之一的施洋烈士,郧县籍***员、百色起义组织者、红8军政治部主任何世昌。陈列室29块展板上详记着丹江口、郧县、郧西、房县、竹山、竹溪等县市革命斗争史,是十堰市史料最完备、囊括面最广的革命史馆。
郧阳革命烈士陵园于1985年被郧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郧县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湖北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3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购票须知:免费。节假日正常开放,早6点到晚9点。
联系电话:0719-7232486
2023年湖北省高考物理类状元万立航,历史类状元陈至妤、张欣冉、王德昱珩、谭小月。
物理类湖北省状元来自武汉市的新州一中的万立航同学的715分,分别来自襄阳四中和襄阳五中的陈思涵和陈思涵以706分并列成为湖北省物理类的榜眼,来自荆州中学的叶思睿、十堰市郧阳中学的董艺萌和胡卓凡则以703分并列成为探花。
历史类的湖北省状元则多达4人,分别市来自襄阳四中的陈至妤和襄阳五中的张欣冉、荆州中学的王德昱珩、恩施高中的谭小月,他们都是675分,榜眼是来自夷陵中学王芷妍成绩673分,探花来自武汉三中(名字未知),高考成绩669分。
高考高分技巧
1、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做简单题、熟悉的题,再做综合题、难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可以增强信心,但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气氛。
3、先局部后整体。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局部,即能解决到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
高考阅卷评分方法是“分段评分”或者“踩点给分”,即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所以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实为一种高招儿。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标准、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
自成化初年,陕西至荆、襄、唐、邓之间,皆为长山大谷,绵亘长达千里,所以流逋的人能够藏聚,这是刘千斤之乱的原因。至李胡子复乱,流民人数甚至多达一百
熊氏族谱我知道从爷爷开始为:克,成,光,继,绣。以后的不知道了,我属于哪一支
本文2023-10-05 07:56:1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79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