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杀死李岩之后,刘宗敏为何大怒?
李岩,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的重要将领。在明末的历史上,李岩是一个重要人物,李自成进京的关键智囊,更是一个令人惋惜的悲情英雄。
然而,在李岩被杀之后,与他并无特别交情的刘宗敏,却勃然大怒甚至要为李岩报仇,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李自成得到李岩之前,虽然犹如打不死的小强,但却屡战屡败。然而,李岩加入队伍之后,李自成越战越强,最终用李岩之策而收拾民心,最典型的是“开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得以建号大顺,挺进京师。
可以说,李岩对李自成事业而言,就是一个关键人物,能起到质变作用。但李自成败退京师撤往河南时,牛金星阴谋陷害李岩,最后李自成密令除掉李岩!
《明史·李自成传》牛金星阴告自成曰:“岩雄武有大略,非能久下人者。河南,岩故乡,假以大兵,必不可制。十八子之谶,得非岩乎?”因谮其欲反。自成令金星与岩饮,杀之,贼众俱解体。《明季北略》牛金星曰:李岩此去必不返,叛形早已露,不如诛之。自成信其言,令金星设酒诱而杀之。
牛金星杀李岩的过程很有趣,犹如演义小说中狗血套路“伏三百刀斧手于帐后,摔杯为号”,一声令下,将前来赴宴的李岩和其堂弟李牟砍死。总之,牛金星是直接谋杀李岩第一人,李自成是幕后凶手。
这里有一个问题,李岩对李自成帮助极大,李自成为何要杀了李岩?笔者认为,应该与秦昭襄王杀白起一样。
秦昭襄王攻赵不利,损失极为惨重,白起获悉之后却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由于白起三番两次不想担任秦军主帅,又说出这些反衬秦昭襄王无能的话,最终在范雎谗言刺激之下,秦昭襄王赐死白起。
李自成能够打到北京,李岩是一个关键人物,但李自成进京之后,李岩曾进谏四件事,提出不同意见,其中就有严肃军纪和招抚吴三桂父子这两项重要建议。但李自成的态度是:“自成见疏,不甚喜,即批疏‘知道了’”,最终铸成无可挽救的大错。
因此,李自成的失败,反而衬托出李岩的正确。于是,恼羞成怒之下,李自成下令处死“反衬他无能和错误的李岩”,以后不用面对李岩了。至于牛金星的嫉妒谗言等,只是次要原因。
然而,除了李岩等之外,起义军在京城几乎集体犯错,包括刘宗敏(追赃索饷等,学者考证陈圆圆当时不在北京,刘宗敏抢陈圆圆是史家污蔑)。既然李岩死了,那么对刘宗敏而言,这也算松了一口气,至少不用在开会时,面对李岩可能的“鄙视”眼光了。
令人奇怪的是,至少史书记载来看,刘宗敏与李岩没有交情,那么李岩被杀之后,刘宗敏为何勃然大怒甚至要为李岩报仇?
《明季北略》:宗敏怒曰:彼无一箭功,敢擅杀两大将(李岩和李牟),须诛之。
刘宗敏获悉李岩被杀之后怒曰,牛金星没有一点功劳,却擅杀两个大将,我一定要除掉他。
原因很简单,主要有三个:一是李岩能文能武有谋略,当前局势艰难,这不是自断膀臂吗?二是在军中弥漫失败的悲观情绪之下,无理由的杀李岩,只会加剧军队离心离德,不利于未来作战,三是刘宗敏与牛金星将相关系不太好,涉及到大顺内部权力斗争,李岩被杀,刘宗敏有借机除掉政敌的想法,对牛金星“彼无一箭功”的评价,其实也暗指李自成宠信无能之辈。
刘宗敏是李自成手下的第一骁将,坐武将第一把交椅,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他们患难与共,结下了深厚的兄弟友情,可以说李刘班底是成就大顺事业的基石。
然而,在兵败一片石之后,通过李岩被杀之事,可以看到两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巨大裂痕。虽然刘宗敏没有直接指责李自成,但刘宗敏焉能不知李自成才是幕后真凶?既然知道真凶,刘宗敏还勃然大怒,甚至要对牛金星“须诛之”,岂不是打脸李自成?
更为重要的是,从此之后,大顺内部不稳,《明季北略》记载是“由是自成将相离心”。一路败退之下,本身战斗力不如清军,内部又纷争不断,如此焉能不败?说到底,不是战争实力的问题,而是内部人心的问题,才导致大顺军一溃千里,所谓“祸起萧墙”,堡垒从内部被攻破,明朝、大顺之败都是如此。因此,不少学者认为,李自成是成也李岩、败也李岩!
因为李自成军队行军到九宫山时,因为粮食短缺便组织一个小分队抢农民们的存粮,在抢夺过程中,一老汉把队伍的主帅杀了,后来才知道主帅就是闯王李自成。当时此地已经被左良玉洗劫一空,所以当地的农民百姓对于军队都很警惕也十分痛恨,所以一听说有军队经过,就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李自成占领西安,并建立政权,之后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攻破了北京。虽然过程看起来十分顺利,但是李自成与明军对抗有十年,进入北京之后政权却迅速溃败。除了李自成的意外身死,还有就是他进京之后采取的措施不对。
李自成进京后对明朝官员大肆宣泄怒火,打劫无辜百姓,还俘获了降将吴三桂的父亲,夺走了他的爱妻,这使得吴三桂反目成仇。后来他与清军联合攻破了北京。李自成进京后的所作所为使得他的政权没有人民百姓的支持,这恰恰是每一个政权最需要的力量,没有百姓的支持,这样的政权是走不远的,起义反抗的人会怎么压也压不住。
李自成攻入北京后不久,就被吴三桂联合清军打出了北京。逃至西安后,李自成的军队元气大伤,在清军的步步紧逼下,只能一路向南逃跑。其间又经历了好几次战争,使得军队人数锐减。李自成被误杀后,散落在各地的抗清大军没有了主心骨,马上就乱了方寸。如果没有那位老汉,中国的历史就会被改写。
一、姓氏源流
红(Hó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芈姓,为熊氏所改,以祖字为氏。春秋时期,楚国君主姓熊,而楚国公族子孙中,有一位公子叫熊挚,字红,故又叫熊红,受封于鄂,称鄂王。熊红的后代,就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一支红姓,世代相传。
2、出自以地名取姓形成的。汉代时候,有个地方称为“红”,就在现今江苏省肖县西南一带,住在那里的人有的以红为氏,称红姓。
3、出自刘姓,以地名为氏。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子叫刘富,就受封于红地,他原来就已封为侯爵,所以人们称他为红侯,或称红侯富。他的子孙理应世袭封地和爵位的,可是传到他曾孙时,因为曾孙没有生儿子,朝廷便收回了封地和封爵位的。而红侯富不止一个妻妾,他的支系儿孙还很多。这些后代,有的就取封地为姓,世代姓红。
得姓始祖:刘富。从《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三书上考证,红氏出自,是楚元王交子刘富的后裔,因刘富被封为红侯,他的支庶子孙以国为氏而得姓。春秋时代的楚国,是上古颛顼帝芈姓后裔所传。而颛顼帝是黄帝轩辕氏的嫡孙,红氏既然系出二三千年前的楚国公族,推算起来,则是黄帝子孙。故红氏族裔奉刘富为红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红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春秋时期,楚国的皇室子孙中,有公子挚,又叫熊红。他的后代中为了显示祖上的皇系身份,就取祖上的名字为姓氏,称为红氏。另一说,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封自己的同母弟刘交为楚元王,刘交之子刘富被封为休候,后来改封为红候,封于红(今安徽省萧县西的红亭)。他的子孙后来就以封地名为姓氏,称为红氏。汉代时候,有个地方名为“红”,在现今江苏省肖县西南附近,居住者多以红为姓。发祥于楚国的红氏家族,按照历史位置,在今山西省境内。望族居昌平郡(今北京市昌平县东)。
三、历史名人
红氏或许是长期人丁不旺,红姓中人一向不太知名,仅在明英宗正统年间出现过一位官拜郧西县丞的红尚朱。这位红尚朱,为山西省阳曲人,长期以来,红氏家族,也主要以今山西地区为繁衍中心。此外,红姓名人还有明末的农民起义军将领红军友、红娘子。
红 娘:元·王实甫在唐·元稹《莺莺传》的基础上,创作了元杂剧《西厢记》,剧中极力撮合张珙、莺莺成其好事的丫环红娘,因其活泼伶俐的性格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受到世人的喜爱。后人因又称媒人为“红娘”。
红军友:明末农民起义初期首领之一。崇祯五年(1632年)转战陕甘边区,声势甚大。后遭谋害。
红娘子:明末农民起义军女将,江湖艺人出身,李岩在河南杞县散粮济贫时,她率众起义,攻破县城,与李岩成婚。后与李岩及其义军同投李自成。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昌平郡:西汉时置军都县及昌平县,属上谷郡。东汉属广阳郡。北魏入军都,属燕郡。东魏天平年间于军都县城置昌平县,为燕州及昌平郡治所,徙军都县治于县东北,北周废州郡与军都,旋复置昌平郡。隋初废郡,属幽州,大业初属涿郡。辽昌平属析津府,金属大兴府,元属大都路,明属顺天府。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涉西南),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包括汲县)以西地区。
河南郡:汉置河南郡,现在河南省洛阳市。
2、堂号
红姓的主要堂号有:“河南堂”等。
====================================================================
红姓宗祠通用对联
〖红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鄂王;
望出昌平。
——佚名撰红姓宗祠通用联
唐朝侠女;
汉代红侯。
——李文郑撰红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潞州节度使薛嵩家的青衣(女婢)红线,喜读书,通经史,薛嵩让她掌管着文书,号为“内记室”。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想兼并潞州,红线衣入魏郡田家**金盒。薛嵩写封信装在金盒中,还给田承嗣,田承嗣派人表示感谢,也打消了兼并的念头。人称红线为侠女。下联典指红氏起源于西汉的来历。
侯门王子;
表政惠民。
——佚名撰红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红氏的源流来历。下联典指明·红尚朱。
-----------------------------------------------------------------
〖红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丝竹共雅韵;
工农一家亲。
——佚名撰红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红姓之“红”字的析字联。
军恩深似海;
友情重如山。
——佚名撰红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红军友“军友”二字的嵌字联。
-----------------------------------------------------------------
〖红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青衣曾推侠女;
慧婢莫若红娘。
——佚名撰红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侠女红线为潞州节度使薛嵩家青衣。下联典出唐·元稹著《会真记》叙术红娘为张生、莺莺牵线通情。
-----------------------------------------------------------------
〖红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唐代记室通经史;
明末义将有遗威。
——佚名撰红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才女红线,潞州人。通经史,为潞州节宽使掌笺表,号曰“内记案”。下联典指明末农是起义军将领有红军友、红娘子。
-----------------------------------------------------------------
〖红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荆楚兆祯祥,氏族生色;
授时生夏政,炳丁向南。
——佚名撰红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颂赞红姓的源流和族望所居、迁徙繁衍(见清代熊峻运《增补姓氏谱笺释》)。
闯王杀死李岩之后,刘宗敏为何大怒?
本文2023-10-05 07:40: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79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