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修家谱,修谱的作用及意义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1收藏

为什么要修家谱,修谱的作用及意义是什么?,第1张

A、为什么要修谱 家谱在当代,尤其对于历史考古,人类基因研究,遗传病医学研究都是很重要的。作为重要的史料来源,它与国家正史(如史记、汉书、三国志等),地方志(或某某县志),并成为三大史料来源之一。所以修家谱也不像某些人宣称的那样是搞封建迷信,家谱也是很重要的。我国的某些有历史价值的家谱,至今还被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掠劫并在他们的博物馆里收藏。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家谱的内容一般分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既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B、修谱的作用 一、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是从哪里来的,长辈叫什么。

二、清缘、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人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族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三、增知、育人。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后人缺乏家族观念和宗族意识,不关心也不过问本家族的发展历史。

四、血肉联情。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大流通的社会中,在国际一体化世代里,人们不可能禁锢封闭。要走出家门,还要走出国门,这是今后子代裔孙必行之路,通过联宗族谱,本族同一血脉的宗族同胞更进一步加深了解和往来。 五、承前启后。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祖先,二是下对后代,先人千心万苦创业,育人,为本家族为社会创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或下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祖先竖碑立传,把他们的育人和创业精神,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或后一代人神圣的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C、立谱的意义

家谱又称宗谱、族谱或谱牒,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我国历史上家谱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明清时期私修家谱更是成为一项全民性的文化活动。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家谱与方志、国史并列成为祖国三大历史文献。家谱有一定的编写体例,主要记述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迁徙、婚姻状况,家族成员在科贡、官封名谥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包括著述),家族的经济情况和兴衰变化,以及家族的丧葬、祀典、族规家法等,因此,家谱是一种能够比较真实反映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的载籍,历代学者都把谱系之学看作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是史学的组成部分。

一规范了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承载了国人的传统信仰,忠孝理念和行为规范,家谱里都有姓氏源流,支派迁徒,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内容。解决了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这些重大问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组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集,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自心力和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二子女家庭教育需要修谱

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子女超越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一代不如一代,任何的成功都无法弥补教育的失败,每个家庭都希望子女成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的古老民族,撰国史,编方志,修家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历史文献之一。没有家谱的家庭,如断梗浮萍,无法感知世代传承的家族力量。没有收藏家谱的家庭,缺乏孝文化教育的工具,没有家规的家庭缺乏做人做事的规矩,没有家训的家庭缺乏教育子女的标准。所谓刀有刀谱,琴有琴谱,棋有棋谱,书有书谱,画有画谱,家有家谱······有谱家庭才能实现做人靠谱,做事靠谱,说话靠谱,工作靠谱,学习靠谱,生活靠谱,婚姻靠谱,事业靠谱,人生靠谱······才能实现家庭子女,人才辈出,才能实现家族子孙人物井喷。

三实现幸福家庭,需要修谱

众所周知,百善孝为先《弟子规》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国初期即颁布著名“圣谕六言”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孝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修谱即是行孝,故民间由传说三十年不修谱视为不孝,六十年不修谱视为大不孝,九十年不修谱视为家族中严重缺乏孝文化教育。孝文化是保障家庭幸福的根本,古人云,人生有五大灾难——天灾,人祸,盗贼,官符,不孝子孙,由此可见家庭出现不孝子孙是何等的不幸,因为不孝则不和,不和则贫穷,贫穷则无知,无知导致家庭衰落乃至灭亡,很多事实证明不孝是无数家庭不幸福的来源,因此实现幸福家庭必须修家谱,守家规,遵家训,树家风,铸家魂。

四延续家业兴旺需要修谱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家庭往往是富不过三十年甚至富不过三年,古人云,由家谱的家庭属于耕读靠谱家庭,有收藏家谱的家庭属于名门望族之家,有家谱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有家谱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家庭,有家谱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帝王将相之家,没有家谱没有家规没有家训没有家风的家庭,就缺乏延续家业兴旺的环境。

五为了家族团结需要修谱

家谱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即是凝聚族人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文化因素,纵观历史,唯有家族历史长存,生生不息,只有一个个家族的存在和延续,才有整个民族的存在和延续。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只有一个个家族的小团结才能构成整个民族的大团结,有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家谱是一个家族历史文化汇总的档案。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

家庭是社会机体的细胞,家族是民族大树的枝叶,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档案史,文化史和百科全书。后人由此了解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化,居地变迁,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信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家谱具有明辨世系,尊宗问祖,寻根谒祖,承前启后,敦亲睦祖,凝聚血亲,治家齐国,教化子孙,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不但是家族历史文化的记录,也是天涯游子落叶归根的精神寄托,心灵皈依。因此续修家谱即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1、家谱是姓氏文化的载体

族谱兴起于魏晋时期,到了唐代主要有私修的单姓族谱和官修的天下望族谱,宋代之后,修谱之风盛行,到明清时甚至到了“既无无谱之族,亦无无谱之人”的程度,而家谱的内容则包括世系和血缘关系图表,族规、家训规范,祠堂、祖茔、公田,家族源流和迁徙史等。

2、族谱是家族历史的传承

族谱是记载宗族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它以特定的形式记载了宗族的历史,可以和历史档案中的奏折、题本、信函、日记等并列为一类史料。不但记载了家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

还记载了与家族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与本家族相关的地方风俗习惯、名胜古迹、年节来历等,具有难能可贵的史料价值,是档案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

3、家谱是宗族血脉的凭证

家谱是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家庭渊源与世袭图表是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记载最详细、最精确的部分。因此,家谱历来是人们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

4、后代重拾文化记忆的精神寄托

家谱是孝道文化的体现,在当今社会更多意义上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寄托着对祖先提倡的优良道德品行的向往,也是优良家风的承续。家谱是家的根、人的根,作为“家史”的家谱不仅可以补充正史和野史之阙,还可以引发大家“寻根问祖”的热情。

5、家谱是传统教育的生动素材

大多数家谱还记载着家训、家规,表现出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时代风尚,特别是对教育、文化的高度重视,记录着对家族世代为人处世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在阅读这些资料时,历史上的一个个人物便鲜活了起来。

他们的事迹有的令人泣泪哽咽,有的令后人扼腕感叹,是传统教育的生动素材。族规、家训中也保留了许多对我们今天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父母、和夫妇、尚节俭、戒赌博、戒*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人民网-家谱有何新价值?重拾“家史”背后的温情与敬意

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在我国分布较广,湖南、江苏,安徽、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有张姓族群,各族群都有自己的族谱。不知你问的是那一支,湖南长沙坳上张氏族谱十二卷,湖南浏阳金冈段张氏家谱十四卷,江苏扬州交台张氏分迁邵伯支谱六卷等等。

张姓始祖,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社会影响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封地清河。后逝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

第一章 绪论

家族是中国历史上特定阶段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家庭和家族

1、家庭的形态、种类和要素

2、家庭和家族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3、家庭和家族的联系与区别

4、家庭和家族制度

§2 家族和文化

1、家族和传统文化的共生共存

2、家族和传统文化的互促互补

3、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类

第二章 家族的演变和形态结构

§1 古代家族的演变过程

1、原始社会末期的父家长制家族

① 父家长制家族的产生

② 父家长制家族的形态结构

③ 父家长制家族转变为宗法式家族

2、商周春秋时期的宗法式家族

① 宗法式家族的结构特点

② 宗族组织和宗法制度

③ 春秋战国时期宗族组织的崩溃与血缘关系的松弛

3、魏晋至唐代的世家大族式家族

① 汉魏之际世家大族式家族的形成

② 世家大族式家族的形态结构

③ 唐末五代世家大族式家族的瓦解

§2 近代封建家族制度的主要形式

1、宋以后的近代封建家族制度

① 聚族而居的封建家族组织

② 近代封建家族制度的形态结构

③ 维系封建家族组织的祠堂、家谱与族田

④ 家族内部严密的组织机构和族长族权的统治

⑤ 近代封建家族制度延缓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

⑥ 民主革命与土地改革的胜利和封建家族制度的彻底灭亡

2、我国少数民族的家族制度

① 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家族制度

② 北方鄂温克、鄂伦春等族的家族制度

③ 南方独龙、布朗、景颇等族的家族制度

第三章 家族和宗法思想

§1 商周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

1、宗法制度的形成

2、宗法制度的实质是反映和维护家族制度的规范和办法

3、政权和族权、君统和宗统的合而为一

4、大宗、小宗的意义及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5、宗子统治制度

6、确定与调整宗族内部各种关系的办法

7、“百世不迁”与“五世则迁”

8、“别子为祖”和“继别为宗”

9、“庶子不祭祢”与“不为长子斩”

10、区别血缘关系等级的五等服制

§2 宗法思想与宗法等级制度

1、宗法思想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家族组织的意识形态

2、宗法思想提出的主要用意

3、宗法思想的逐步完善和强化和过程

§3 宗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1、保持家族权力财产不被分割转移的嫡长子世袭制和继承制

2、维护族长统治地位的宗子制度

3、区别贵贱等级的“不以亲亲害尊尊”的思想

4、维护家族内部几部分人之间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嫡庶不平等思想

§4 战国以后宗法思想的演变

1、宗法制度的瓦解和宗法思想的延续

2、宗法思想是维护各个阶段家族制度的思想武器

3、宋以后宗法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的合流

4、现今农村中宗法思想残余的影响和作用

第四章 家族和封建伦理道德

§1 封建伦理道德的产生和发展

1、封建伦理道德是由血缘关系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

2、孔孟和韩非等人关于封建伦理道德的创立

3、董促舒等对“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提出和完善

4、宋以后理学家对封建伦理道德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2 封建伦理道德主要是规范家族内部各部分人之间思想行为的准则

1、封建伦理道德以处理父子关系的“孝”、“父为子纲”为中心

2、处理家族内部夫妇兄弟关系的“夫为妻纲”和“兄兄弟弟”

3、父子关系的原则推广到君臣关系的“君为臣纲”

4、父子兄弟关系的原则推广到朋友、主仆关系的“信”与“义”

§3 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家族制度和专制统治的作用

1、封建伦理道德是封建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培养对封建国家和封建家族百依百顺的忠臣、孝子和顺民

3、消弥和扼杀族众的反抗意识

§4 家族在宣扬民族传统品德方面的作用

1、教育子弟、族人耕读为本,勤俭持家

2、教育子弟、族人本份地读书和做人

3、强调正风澄俗,整顿社会不良风气

第五章 家法族规和封建法律思想

§1 家法族规的形式和内容

1、家法族规的封建性质

2、家法族规的主要形式

3、家法族规对族众关系的规范

4、家法族规规定的族长的地位和权力

§2 封建法律对父权、族权的确认和限制

1、法律确认的父亲、家长和族长的财产支配权

2、法律确认的父亲、家长和族长的初级裁判权和捆送权

3、法律对父亲、家长和族长的处死权的限制和默许

§3 亲属相犯按血缘关系等级加刑和减刑的原则

1、亲属殴詈和亲属相杀罪的分别加刑和减刑的原则

2、亲属相盗罪的一律相应减刑的原则

3、亲属相奸的加重处罚

§4 宗法思想指导下的诉讼原则

1、亲属容隐

2、存留养亲

3、子弟代刑

4、对家族复仇的容忍和惩罚

第六章 家族和封建家谱

§1 古代谱牒的演变过程

1、春秋以前的谱牒

2、魏晋至唐代的谱牒

3、宋以后近代封建家谱的产生

§2 修谱是家族的重要文化活动

1、修谱的目的

2、谱必三十年一修

3、修谱的领导和专门机构

4、修谱的过程

5、修谱告成的庆典

§3 修谱的义例的原则

1、隐恶扬善,为亲者讳

2、“父子直排,兄弟横列”

3、“见名直书,临文不讳”

4、继子、嗣子、养子。姬妾的书法

§4 家谱的刻印的保存

1、刻印

2、领谱和保存

3、家谱的利用

第七章 家族的婚姻制度和民间婚姻习俗

§1 古代婚姻形态的发展

1、个体婚姻和个体家庭

2、固定的世代家族联姻

3、宗法制度下族外群婚的遗迹

§2 封建家族联姻的原则

1、“上以承宗庙,下以继后世”

2、婚姻论阀阅和论财

3、一夫一妻制的原则

4、纳妾和“兼祧”

§3 家族婚姻的范围和禁忌

1、家族婚姻的范围

2、同姓不婚

3、中外表兄弟姊妹不婚和“听从民便”

4、有特定血缘关系的部分亲属不婚

5、婚姻论行辈

6、伦理道德和身份等级方面的禁忌

§4 家族婚姻的缔结和离异

1、“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

2、父母、祖父母的主婚权

3、婚姻缔结的过程和仪式

4、“七出”和“义绝”

5、婚姻离忌的方式

§5 家族间特殊的婚姻习俗

1、招赘婚

2、童婚和养媳

3、换婚

第八章 家族教育

§1 家族道德教育

1、家族道德教育的方式

2、封建伦理纲常的教育

3、耕读为本、勤俭持家的教育

§2 家族的文化教育

1、家族文化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2、识字教育

3、举业教育

§3 家族塾学

1、塾学的种类

2、塾学的建立与经费筹集

3、塾师

4、塾学的任务

第九章 家族和家庭的礼仪和节序

§1 封建家礼的基本原则

1、家礼反映和维护封建等级关系

2、家礼维护家族统治的作用

3、家礼的繁琐猥屑的性质

§2 家庭的礼仪

1、父母子媳之间的礼节

2、夫妇之间的礼节

3、兄弟之间的礼节

§3 家族的礼仪

1、按照血缘关系等级规定的不同礼节

2、长幼之间的礼节

3、尊卑之间的礼节

第十章 家族和民间的祭祀和丧葬

§1 家祭

1、家祭的性质和范围

2、元旦祭龛

3、朔望祭祖

4、祖先诞辰祭祀

§2 墓祭

1、清明和秋冬扫墓

2、墓祭的仪式和内容

3、墓祭的意义

§3 祠祭

1、祠祭是家族的隆重庆典

2、祠祭的仪式与要求

3、会宴与享胙

§4 普遍流行的农村民间祭祀

1、社祭

2、醮祭

3、祭灶

§5 民间祭祀的典仪

1、请神与游行

2、主祭和陪祭

3、合族或合村的聚会与宴饮

§6 家族的丧葬

1、服葬和五等服制

2、葬亲习俗

第十一章 家族的文化娱乐活动和民间风俗习惯

§1 节令文化娱乐

1、元旦新春的文化娱乐

2、元宵和龙灯

3、端午的驱瘴:吊屈和龙舟竞渡

4、中秋的团圆和放河灯

§2 祭祀文化娱乐

1、墓祭的踏青和郊游

2、祠祭的招优演剧

3、社祭和醮祭的娱神

4、中元馈祖和四八浴佛的娱乐活动

§3 村民团聚习俗

1、联宗通谱

2、民间结拜

3、认干亲

4、民间迷信结社

§4 村民互助习俗

1、民间打会

2、农忙换工和互助

3、民间买卖、借贷和典当习俗

4、集市和庙会

§5 民间节令习俗

1、元旦

2、元宵

3、端午

4、七夕

5、中秋

6、重九

7、腊八

8、祭灶

§6 家族生活习俗

1、立嗣过继

2、续弦与寡妇改嫁

3、分家与别籍

第十二章 家族和民间的迷信习俗

§1 丧葬迷信习俗

1、入殓

2、超度。水陆道场

3、祭忌。回煞、放焰口

4、下葬

§2 占卜

1、算术

2、相术。相面、相手纹、揣骨

3、卦术。金钱课、鞋卦

4、拆字、雀测

5、圆梦

6、望气

§3 巫术

1、跳神

2、下马

3、招魂

4、冲喜

§4 居家忌讳

1、语言忌讳

2、行动忌讳

3、处世和接物的忌讳

家史是记述家庭的发展、变迁历史的一种文章样式。

家史不同于普通的家谱。因为家谱主要记述的是宗族的繁衍,世系的延续,行文极简,线条粗略,是纪实性资料,一般无突出的思想性。而现代的家史则是介乎于历史和文学之间的一种独立的文体,具有历史和文学的某些基本特征,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著作和文学作品。在写法上,它以家庭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或写其发展全过程,或写其中的一二片断;既可以写全家或一个几个人也可以专门写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真实故事。但不论如何写,它都要形成一个连续的有机的整体,使人看出家庭发展、变迁的面貌,并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家谱可以记录家族的正面历史、经验、技术和文化的史实资料,是给后人留下的一部优秀教科书,后人可从中得到经验借鉴、文化传承和思想启迪。

一个家族缺了家谱,就不完整。 通过修家谱,有助于提升家族的凝聚力,维护团结,增进各个家庭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加强沟通,促进家庭间的互帮互助;了解家族的历史和迁徙情况;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间血缘的亲疏远近。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家谱。

扩展资料:

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先秦时,社会上流传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

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无休无止。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在关于中国家谱起源各种观点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起源于宋代。持这一观点的人之所以会置魏晋隋唐时期大量关于谱牒的记载而不顾,坚持把宋代作为家谱的起源,有他们一定的道理。

其实,现在的家谱确实是与宋代的家谱一脉相承的,而与魏晋隋唐的谱牒没有太多的传承关系。这一点,从现在存世的家谱大都起源于宋的事实可以得到证明。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虽是史类文献,事实上,家谱的要旨和核心就是在于要隐恶扬善,蒙蔽真相。

古代的家谱纂修,出于抬高家族地位和声望起见,在追溯先祖时,必然要上溯到一个名人或皇帝方才罢休。

—家谱

为什么要修家谱,修谱的作用及意义是什么?

A、为什么要修谱 家谱在当代,尤其对于历史考古,人类基因研究,遗传病医学研究都是很重要的。作为重要的史料来源,它与国家正史(如史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