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人口约多少万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2收藏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人口约多少万,第1张

人口:约80万人

人口密度:794人/km2

卧龙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中心,总面积100722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辖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区内铁路纵贯南北,公路四通八达,机场架通了同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空中桥梁;南阳海关敞开了与世界各国商贸的大门;数家二星级宾馆,设施典雅,功能齐全,为国内外宾客提供上乘服务;横贯全区东西的宁西铁路和穿越境内的南北大运河中线工程,已于“九五”期间动工兴建;正在建设的飞龙工业开发区各项基础设施完备,为国内外有识之士兴办实业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历史沿革

卧龙辖区1994年7月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67号):(1)撤销南阳地区、县级南阳市、南阳县,设立地级南阳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中州路。(2)南阳市新设宛城区和卧龙区。宛城区辖原南阳市的新华、东关2个街道办事处和环城乡,原南阳县的白河、瓦店、官庄3个镇和新店、红泥湾、高庙、茶庵、溧河、汉冢、黄家岗、金华8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东关街道办事处建设路;卧龙区辖原南阳市的梅溪街道办事处和七一、靳岗、卧龙3个乡,原南阳县的蒲山、漳河、石桥3个镇和小寨、潦河坡、谢庄、安皋、王村、青华、陆营、英庄8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梅溪街道办事处七一路。

2000年,卧龙区辖1个街道、7个镇、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798772人,其中:梅溪街道 178127人、石桥镇 35591人、潦河镇 52857人、安皋镇 32613人、蒲山镇 82233人、陆营镇 57807人、青华镇 53445人、英庄镇 56530人、七里园乡 19337人、靳岗乡 27652人、卧龙岗乡 55826人、小寨乡 13622人、潦河坡乡 19256人、谢庄乡 34337人、王村乡 26708人、高新区虚拟街道 52831人。

2005年,卧龙区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小寨乡、潦河坡乡,设立龙兴乡,龙兴乡政府驻潦河坡村。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卧龙区辖7个街道、7个镇、4个乡:梅溪街道、光武街道(新增)、车站街道(新增)、七一街道(新增)、卧龙岗街道(新增)、武侯街道(新增)、靳岗街道(新增);青华镇、陆营镇、安皋镇、蒲山镇、石桥镇、潦河镇、英庄镇;谢庄乡、王村乡、七里园乡、龙兴乡。

自然地理

卧龙区位于北纬32 42'——33 17',东经112 18'——112 40'之间,地处豫、鄂、川、陕交通要冲,区位条件优越,交通通讯十分方便。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南北长,东西窄,由西北向东南以浅山丘陵、垄岗和平原三种地表形态缓慢倾斜,属长江流域汉水系,海拔高度在90——4176米之间。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49 C,降水量8058毫米,日照2116小时,无霜期229天。

境内闻名中外的人文景观和旖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引人入胜。纪念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的武侯祠,保存有2000余块汉代墓葬画像石的汉画馆,东汉发明地震仪的大科学家张衡纪念馆,纪念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医圣祠,年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卧龙区宛城区地图人。亚洲最长的橡胶坝在白河拦起万亩水面,碧波荡漾,船闹人喧,国家体育部门在这里建立了全国赛艇训练基地。

卧龙经济

区内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拥有轻工、化工、机械、五金、纺织、制革、塑料、医药、食品、工艺美术等行业,数十种拳头产品畅销国内外,一批产品荣获了省优部优称号。区内气候宜人,雨量适中,日照充足。郊区农村土地肥沃,生产棉花、花生、蔬菜、小麦、玉米、月季花卉业等,并已初步形成支柱产业,奶、蛋、鱼、肉等一批副食品基地为居民生活提供了可靠保证。商贸发达,市场繁荣,新建、扩建的专业市场和大型的现代化购物中心,建筑豪华、气派非凡。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独山玉、石灰岩、钾长岩、花岗岩、大理石、石英石、水晶石、紫晶石、高岭土、陶土等驰名中外。这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适宜工业和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是豫西南的一块富饶宝地。

卧龙区发展前景广阔。依据区情,区委、区政府确定了“农业奠基,工业立区,科教推进,开放带动,城乡一体”的发展站略,决心带领全区人民开拓进取,务实苦干,使卧龙区的主要经济指标经快跨入全国、全省城区的先进行列。

旅游资源

武侯祠卧龙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胜古迹与山水田园珠联璧合,城区内有武侯祠、汉画馆、医圣祠、张衡博物馆,近郊有黄山遗址、后英庄遗址、三里营遗址等不同时代文化遗址。

卧龙区围绕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要求,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突出地方特色、实施精品战略,整合城乡资源、集约开发经营,粘连景点线路,联动三产发展。立足自然与人文相融,开发与保护并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麒麟湖凭借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山水风光新城地利,依托城郊山水田园生态资源,开发城乡结合型的以汉代文化、山水生态、观光农业为特色的旅游线和综合配套对外接待的服务中心。突出开发二山(独山森林公园、紫山风景区)、二水(龙王沟旅游风景区、兰营水库风景区)、二园(国家级南阳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石桥月季花卉园)城郊型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主线。

行政区划

卧龙区辖7个街道、7个镇、4个乡:七一街道、卧龙岗街道、武侯街道、梅溪街道、车站街道、光武街道、靳岗街道、石桥镇、潦河镇、安皋镇、蒲山镇、陆营镇、青华镇、英庄镇、七里园乡、谢庄乡、王村乡、龙兴乡;张衡街道、百里奚街道。区人民政府驻七一路。

七一街道 代码:411303002 

2006年,辖11个社区:曾楼社区、豫宛社区、曙光社区、中州社区、塔园社区、永安社区、滨河社区、永康社区、大众社区、中光社区、医专一附院社区。

卧龙岗街道 代码:411303003 

2006年,辖13个社区:汉画社区、桃园社区、飞龙社区、宛西社区、黄龙庙社区、风帆社区、师院南社区、医专西社区、南阳农校社区、彭营村社区、王营村社区、十二里河村社区、潘庄村社区。

武侯街道 代码:411303004 

2006年,辖7个社区、2个村委会:武侯社区、站南社区、北京路社区、师院北社区、二胶厂社区、医专东社区、崔庄村社区、毛庄村、姜沟村。

梅溪街道 代码:411303005 

2006年,辖7个社区:文化社区、梅溪社区、西关社区、新西社区、八一社区、幸福社区、建中社区。

车站街道 代码:411303006 

2006年,辖7个社区:顺达社区、铁西社区、车站社区、前进社区、新西南社区、新西北社区、兴运社区。

光武街道 代码:411303007 

2006年,辖9个社区:西华社区、大官庄社区、工业路社区、小铁路社区、白庄社区、刘庄社区、华盛社区、光彩社区、榆树庄社区。

靳岗街道 代码:411303008 

2006年,辖2个社区、6个村委会:董岗村社区、邵沟村社区、靳岗村、兰营村、香铺村、崔营村、坡桥村、新寺村。

张衡街道 代码:411303060 

2006年,辖4个社区、2个居委会:新街居委会、蒲电居委会、茹楼社区、和庄社区、魏营社区、七里园社区。

百里奚街道 代码:411303061 

2006年,辖5个社区、4个居委会:百里奚社区、许庄社区、黄岗社区、天洼社区、二机厂居委会、坦克厂居委会、中原厂居委会、川光厂居委会、岗王庄社区。

石桥镇 代码:411303101 

2006年,辖12个村委会:一村、二村、夏村、小石桥村、贾寨村、龙窝村、蔡官屯村、闻庄村、和寨村、郭庄村、朱庄村、施庄村。

潦河镇 代码:411303102 

2006年,辖26个村委会:潦西村、王营村、崔营村、闫庄村、张茂庄村、胡庄村、姚营村、元西袁营村、清凉寺村、王陈庄村、西梁庄村、大陈营村、吴集村、刘谢营村、中庄村、上范营村、李庄村、丁奉店村、大周庄村、小周庄村、大官庄村、小官庄村、前宋马营村、后宋马营村、辛店村、潦东村。

安皋镇 代码:411303103 

2006年,辖15个村委会:安皋村、丁沟村、彭庄村、徐坪村、牛王庙村、余庄村、秦岗村、小屯村、杨庄村、姜园村、兰营村、连庄村、和庄村、果园村、太清观村。

蒲山镇 代码:411303104 

2006年,辖1个社区、29个村委会:蒲山二村社区、槐树湾村、张营村、黄山村、大庄村、马营村、李彩庄村、黄渠河村、姚亮村、蒲山一村、周湾村、马寨村、宋营村、田营村、汪寨村、刁沟村、李湾村、帅庄村、靳岗村、倪家洼村、陈家岗村、陈家庄村、师杨庄村、赵官庄村、高庄村、清泉村、小赵庄村、周后王村、丁庄村、火星庙村。

陆营镇 代码:411303105 

2006年,辖23个村委会:陆营村、冢头东村、冢头西村、水寨村、华庄村、双庙村、杨庄营村、张李庄村、大西营村、陶王庄村、黄营村、徐营村、王宅村、桂营村、吕西村、乔营村、党沟村、前田荒村、后田荒村、马营村、平络村、朱屯村、下范营村。

青华镇 代码:411303106 

2006年,辖24个村委会:青北村、华寨村、赵寨村、养心庄村、三李营村、马集村、岭上村、席庄村、蔡庄村、杨关寺村、牛岗村、杨李庄村、杜庄村、高老家村、远场村、王珍庄村、青南村、后所村、黑家庄村、任家庄村、前所村、上徐寨村、民金营村、叶寨村。

英庄镇 代码:411303107 

2006年,辖27个村委会:后英庄村、南屯村、张旗营村、贾营村、河东村、前英庄村、尹营村、王塘庄村、大营村、吕盘村、赵庄村、橡子树村、堰岔村、高营村、于岗村、孙集村、刘冢村、东坡村、大胡营村、贺庄村、南刘营村、岭岗村、官寺村、西刘营村、李湖村、段寨村、西赵营村。

七里园乡 代码:411303300 

2006年,辖11个村委会:边庄村、达士营村、白塔村、大屯村、冯楼村、大寨村、大庄村、雷庄村、大刘村、独山村、赵王村。

谢庄乡 代码:411303305 

2006年,辖19个村委会:谢庄村、孙庄村、刘庄村、毛田村、姚庄村、凉水泉村、匡庄村、田营村、掘地坪村、徐庄村、小王沟村、康营村、水牛冲村、董营村、斋公庄村、大庙村、龚河村、叶湾村、王营村。

王村乡 代码:411303306 

2006年,辖12个村委会:王村、方营村、大井村、郑岗村、谢沟村、贾营村、董营村、何营村、鱼池屯村、罗冢村、柳湾村、大王庄村。

龙兴乡 代码:411303307 

2006年,辖18个村委会:潦河坡村、闫沟村、李庄村、周沟村、榆树庄村、崔坊村、大沟村、沟口村、杨堂村、杨河村、魏家岗村、袁沟村、陡沟村、后监生庄村、大吉庄村、岳东沟村、刘老庄村、狼洞岗村。

南阳师院

辖区教育

区内教育事业兴盛,科技实力雄厚,全市最大的科技馆、图书馆和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卫校均在本区境内。

2021年3月,卧龙区上榜2021中国特色美食百佳县市榜第36名。

2021年1月,卧龙区上榜“2020年度中国社会治理百佳示范县市”,位列第88名。

2020年11月,“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榜单新鲜出炉,卧龙区位列第52名。

2020年2月,卧龙区被确定为2019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0年,卧龙区上榜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名列第82位。

2018年2月,卧龙区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邮政编码473035

英庄镇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西南部,距市中心264公里,西、南与新野县歪子镇接壤,北与陆营镇相邻,东隔白河与宛城区瓦店镇相望。全镇南北长14

公里,东西宽135公里,耕地面积5900公顷。辖后英庄、前英庄、尹营、大营、王唐庄、张旗营、贾营、西张营、南屯、河东、岭岗、南刘营、东坡、胡营、刘冢、孙集、贺庄、于岗、堰岔、赵庄、橡子树、高营、吕盘、官寺、段寨、李胡、西刘营27个行政村,104个自然村,2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9万余人。

韩信——兴汉三杰、汉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典故“一饭千金”“胯下之辱”“韩信点兵”“十面埋伏”

枚乘——汉赋家、汉赋的开创者之一,著《七发》

枚皋——汉赋家、枚乘之子,典故“枚速马迟”

臧旻——东汉享有盛誉的政治家、军事家

臧洪——东汉政治家、军事家,臧旻之子

三国两晋南北朝

陈琳——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步骘——政治家、三国吴国丞相

陈骞——政治家、三国魏大司马

陈登——政治家,三国名人、广陵太守

鲍照——南朝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著《鲍参军集》

鲍令晖——南朝女文学家,鲍照之妹

李珏——晚唐宰相,典故“辕门斩子”

赵嘏——唐代诗人,名篇《长安秋望》

刘采春——唐代女诗人,名篇《望夫曲》

吉中孚——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刘仁赡——五代南唐名将,典故“辕门斩子”

李之仪——北宋著名词人,名篇《卜算子》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廉布——北宋著名山水画家

徐积——北宋文学家、诗人,有宋一代大孝子

卫朴——北宋天文历法学家、数学家,著《奉元历》

刘承规——北宋,制订权衡法

杨介——宋代医学家,著《四时伤寒总病论》

梁红玉——南宋著名抗金女将,四大巾帼英雄

龚开——南宋画家、诗人,作品《中山出游图》、《瘦马图》

汤垕——艺术鉴赏家,著《画鉴》

潘思诚——元代名医,人称古逸先生

吴承恩——明代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作者

王鸣鹤——明代著名军事理论家,著《登坛必究》

沈坤——嘉靖状元,抗倭名士,民间称武状元

瞿佑——小说家,著《剪灯新话》

蔡昂——政治家、礼部尚书

金濂——政治家、户部尚书

丁士美——诗文家,襄校《永乐大典》

叶淇——政治家、户部尚书

仲云鸾——女诗人,著《保世楼集》

关天培——清朝虎门销烟的爱国名将、民族英雄

王瑶卿——京剧一代宗师、教育家,艺名通天教主

刘鹗——晚清著名小说家、实业家、金石家,清末四大谴责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

阎若璩——朴学大师、清代汉学研究的先导

吴玉搢——朴学家、金石学家

边寿民——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陆立民——著名画家

周采名——著名画家

吴鞠通——著名医学家,《温病条辨》为中国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山阳医派宗师

汪廷珍——清代协办大学士、道光皇帝老师

李宗坊——清代大学士、汪廷珍学生,江浙学政

骆腾凤——著名数学家、著《开方释例》,被誉为“学开方者之金锁钥”

刘金方——晚清名医

潘德舆——文学家

鲁一同——著名文学家,桐城派古文大师、诗人、画家

张养重——著名诗人、被誉为清初诗坛魁首

黄钧宰——晚清文学家

丁晏——清经学家文学家

邱心如——女弹词家,《笔生花》为清代“弹词三大”之一

汪藕裳——女弹词作家,著《子虚记》

程袖芙——女诗人,著《旧红蚕馆诗存》

陈云贞——女诗人,著《寄外书》、《寄外诗》

梁魏今——围棋四大家之首,山阳棋派开创人

杨士骧——晚清名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丁宝铨——晚清名臣、山西巡抚

裴荫森——晚清名臣、船政大臣

秦焕——晚清名臣、广西按察使

近代

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

罗振玉——近代著名学者、甲骨学的奠基者之一

李公朴——近代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民主主义者,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新闻出版家

周作民——近代银行家,金城银行创办人

谈荔孙——近代银行家,大陆银行创办人、太平保险公司的创办人之一

朱虞生——近代银行家,盐业银行创办人

周信芳——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艺名麒麟童

陈白尘——当代著名戏剧家

滑田友——雕塑艺术家,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谢铁骊——中国著名导演

吴 强——著名作家,《红日》的作者

顾祝同——国民党军“五虎上将”

安守仁——黄埔军校十五期

现代

程莘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针灸专家

周泰冲——兽医病毒学家

陈鉴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工业界先驱

经福谦——中国科学院院士,凝聚态物理

温济泽——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科普作家

黄志千——(1914-1965),原名黄永埙,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中国著名飞机设计师

李源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组织部长

许嘉璐——副委员长

张贤亮——现代著名作家

邱健——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冠军

郎静山——摄影大师

谢冰岩——中国著名书法家

戚庆隆——中国著名书法家

陈士桂——中国著名画家

宋长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英庄镇

英庄镇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西南部,距市中心264公里,西、南与新野县歪子镇接壤,北与陆营镇相邻,东隔白河与宛城区瓦店镇相望。全镇南北长14 公里,东西宽135公里,耕地面积5900公顷。辖后英庄、前英庄、尹营、大营、王唐庄、张旗营、贾营、西张营、南屯、河东、岭岗、南刘营、东坡、胡营、刘冢、孙集、贺庄、于岗、堰岔、赵庄、橡子树、高营、吕盘、官寺、段寨、李胡、西刘营27个行政村,104个自然村,2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9万余人。

  略论学术界对孙中山祖籍

  问题的争论及我们的看法

  张咏梅 邹佩丛

  一、孙中山祖籍问题争论简史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前,孙中山先生的祖籍问题还没有引起重视,那时在东莞孙氏与翠亨孙氏之间,不论是家谱(或族谱)文字记载,还是血缘关系认同,以及家族内部交往,都明确体现着家族源流关系。孙中山先生逝世几年后,孙中山的祖籍问题起初在东莞孙氏内部引起争议,继而在学术界出现分歧。东莞孙氏内部的争议是在东莞员头山与上沙乡之间展开的,两地孙氏都认为孙中山的先祖是由各自所在乡迁往香山(今中山)的。东莞孙氏内部的争议活动在当时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东莞县政府为澄清事实也奉命参与调查活动,至1933年2月18日,由胡汉民、陈济棠、白崇禧、刘纪文、邹鲁、林翼中等组成的国民党西南委员会执行部作出结论,致函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称“总理始迁祖缔宗公确自东莞县上沙乡迁来中山县翠亨乡,至员头山乡孙姓系由赞礼公分枝,不能认为总理始迁祖”,这一结论与中山县翠亨、左�孙氏认同的源自上沙乡的情况是完全吻合的。上述结论得出之后,东莞孙氏内部的争议很快就销声匿迹了。稍后,在学术界提出反对意见的是中山大学教授罗香林先生。起初,罗香林先生也接受孙中山祖上来自东莞的说法,但他后来又修正为“孙公上代,原住紫金,后迁东莞”,至1942年罗先生所著《国父家世源流考》一书问世前后,罗先生才完全排斥东莞而推断紫金为孙中山的祖籍。该书由民国社会名流孙科、邹鲁、吴铁城、陈立夫等作序(孙中山侄孙孙满称孙科、吴铁城两序系罗香林本人自拟),又得到蒋介石、于右任、张继等题署,特别是孙科先生接受了罗著观点,因而使罗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紫金说”一提出,当时的国民党党史会成员邓慕韩、钟公任、林一厂及莫纪彭、孙镜、许师慎等就提出反对意见,维护“东莞说”,孙中山的亲属也多数对“紫金说”持否定意见。然而,此时“紫金说”因得到“党国要人”的支持而带上了官方的色彩,因而他们的意见未能引起重视。到了60年代以后,中山大学著名孙中山研究学者谭彼岸、邱捷、林家有教授及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副馆长李伯新等同志,从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保存的文物出发,结合其它文献资料,开始全面审视孙中山的祖籍问题,并对翠亨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特别是民俗学调查,调查研究显示:“紫金说”证据不足,牵强附会,不足为信,而“东莞说”不仅符合孙家多数人一直坚持的观点,而且有大量的证据证实。

  二 、“紫金说”的依据。

  紫金说”的第一个依据是:孙中山祖祠在“公馆背。“公馆背”是罗香林先生根据1925年出版的美国人林百克所著英文版《孙逸仙传记》中关于孙中山祖祠所在地的地名“Kung Kun ”推断出的中文译名,而紫金中坝孙屋排村的《孙氏族谱》提及一处祖坟的所在地土名为“公馆背”,因此“公馆背”成为罗香林先生认定紫金孙氏与翠亨孙氏拥有源流关系的第一个依据。“紫金说”的第二个依据是:紫金孙琏昌与香山孙连昌是同一个人。紫金孙屋排村《孙氏族谱》中有谱名孙琏昌者,系十二世,而孙中山的直系先祖孙连昌,在翠亨《孙氏家谱》中也是十二世,罗香林因此把二人视为同一人。“紫金说”的第三个证据是:紫金《孙氏族谱》记载的“琏昌公,移居增城,于后未知。”而香山有个名字相近、世系相同的孙连昌,因此二人应是同一人。基于以上三个依据,罗香林便把孙琏昌视为紫金孙氏迁入香山的始祖,他解释琏昌的迁徙过程是:“惟连昌(指琏昌)公在增城,似居殖未久,即碾转迁居中山县涌口门村”,他确定孙中山祖先的迁徙路线是……江西宁都福建长汀广东紫金忠坝增城中山县(香山县)涌口门村翠亨村。鉴于紫金孙氏是客家人,翠亨孙氏是广府人,民系归属不同,罗先生便在没有可靠根据的情况下推断:“孙中山,实客家人与广府本地系之混血种,所居翠亨,原名菜坑,盖客家移民,初以种菜为生,故以菜坑名村也。”

  三、“东莞说”的论据。

  “东莞说”运用大量的口碑、文字、文物与调查资料来证明孙中山的祖籍是东莞,而不是紫金。“东莞说”的证据如下:

  (一)文字资料:1、原由孙中山的胞姐孙妙茜保存的翠亨《孙氏家谱》记载:“始祖、二世、三世、四世祖俱在东莞县长沙乡(即上沙乡)居住。五世祖礼赞公在东莞县迁居来涌口村居住。”2、清朝档案称孙中山是左�头人。“孙文,原字帝像,别号逸仙,改字载之,香山县蔡坑村人,现改称早埔头(即左�头)人,”左�头村(又称左�村,距翠亨村约8公里)是翠亨《孙氏家谱》所载孙中山的六世先伯祖乐千公的分居地,乐千与乐南是礼赞的长、次子,乐千的后代一直以左�头为主要居住地,而乐南的后代后来相继由涌口迁居迳仔�、翠亨村,因此,翠亨孙氏与左�孙氏是同源族亲的关系。3、左�《孙氏族谱》有源于东莞的确切记载。4、翠亨孙氏十二世祖孙连富(孙连昌之二兄)的后人孙华祥(现居檀香山)保存的族谱与翠亨《孙氏家谱》完全吻合。5、由孙中山的胞兄孙眉遗下、孙眉的长孙孙满保存的翠亨孙氏《家谱略记》简述翠亨孙氏直系先祖十至十七世考妣的生卒情况,明确表明了孙瑞英与孙连昌的传代关系。

  (二)口碑资料:1、1912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与来自东莞上沙的孙姓族人同开恳亲大会,当时的主持人孙龙光在演说中称孙氏“自南雄珠玑巷迁来广东后,散居各处。”孙龙光的演说称孙氏由南雄迁入广东,而不是由福建迁入。当时的报纸曾对此作过报道。2、孙中山的胞姐孙妙茜在1931年4月26日就国民党党史会钟公任到访时说:“孙氏始祖在东莞县。至五世始迁中山县。其后于此县中曾迁徙过一二处。至十四世始住翠亨村。”孙中山的姐姐孙妙茜的叙述与翠亨《孙氏家谱》的记载是吻合的。3、孙妙茜的孙子杨连逢证实孙妙茜只承认东莞为祖籍,从未讲过紫金方面的事情。4、孙中山的胞兄孙眉的后人孙满、孙乾等人则一直坚持祖籍为东莞而拒绝承认紫金,他们的态度非常明确。5、东莞孙氏一直承认与左�、翠亨孙氏为源流关系,而左�、翠亨孙氏多数人不仅一直互相承认为同源族亲,而且共同承认源于东莞。

  (三)实物资料:1、在翠亨附近的谭家山孙家坟场,葬有39穴坟墓,其墓碑所刻墓主名讳与《孙氏家谱》、《孙梅景等人卖田契》、《乐安堂仕合号账册》、《孙达成兄弟批耕山荒合约》所记载的孙家人名名号相吻合。而这些文物、史料证明孙中山的先祖早在明朝成化年间就已自东莞迁至香山,同时也证实了左�孙氏与翠亨孙氏是同源族亲。2、1912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与来自东莞上沙的孙姓族人开恳亲大会时留下了合影一张,上沙乡孙衍佳尚保存有其父孙同发留下的开会的传单与合照;孙中山于同月月底回翠亨后又与妻子卢慕贞、大哥孙眉、大嫂谭氏、女儿孙�、孙婉到左�与孙族叔伯在左�孙氏宗祠合影三张,这些照片是孙中山与左�和东莞上沙孙氏有宗亲关系的重要证明资料。而参加合影的左�孙氏的后代不仅知道照片中很多人的名字及相互关系,而且知道很多有关孙中山及翠亨孙氏的事情。3、清光绪年间为祝贺东莞上沙大宗祠重修,左�孙氏十八传孙俊邦、孙俊棠撰写对联制成木质堂对,悬挂于上沙宗祠大堂之内,其内容是“萃子姓于家乡木有本水有源五世箕裘开莞岭,安先灵于寝庙功念宗德念祖三房俎豆贡香山。”这表明了东莞上沙孙氏与香山左�孙氏之源流关系。4、孙科于1947年为东莞上沙车站茶亭题写“国父先代故乡”,并留有照片为证。

  (四)著述资料:紫金说流行以前,史书有关孙中山的家世大都采用孙中山先祖由东莞迁居香山的观点,如1932年9月出版的国民党党史会编印的《总理年谱长编初稿》记载翠亨孙氏先祖的迁徙过程是:…浙江杭州--南雄珠玑巷--东莞员头山--上沙乡--香山涌口--左沙头--迳仔--翠亨,而1933年的《总理年谱长编初稿各方签注汇编》一书是对《总理年谱长编初稿》内容进行审定从而签注意见的权威性资料,孙科先生的签注文字被全部收入。可以看出,孙科仅将“乐千又分居左沙头”改成正确的“分居左�头”,并无其它任何异议;且“左�”的“�”字与“迳仔�”的“�”字一样,都是当地地名用字,很不常用,但长期在外很少回乡因而并不谙熟家族事物的孙科却能将“左沙头”改成正确的“左�头”,这说明他对“左�”的印象很深,因为正如翠亨《孙氏家谱》所记“左�”是他的先伯祖乐千公的分居地。又如1937年出版的胡去非所撰《总理事略》一书也采用孙中山祖籍为东莞的说法,孙科不仅为该书题写书名,而且亲笔题词“《总理事略》,编订明备”。

  (五)调查资料:持“东莞说”者通过对翠亨地区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特别是民俗学调查了解关于翠亨孙氏在居住、语言、妇女足型、婚姻对象等方面的特征如下:

  1、翠亨村的实际生活状况表明:翠亨村是广府人居住的村落,建村历史仅有300年左右,最早开村的麦姓、冯姓、陆姓都不是客家人,因此翠亨村不是罗香林所说的“客家移民”种菜的菜坑,并且一直也没有客家人入住。过去,由于民系隔阂,翠亨地区的客家人与广府人是分村而居的,没有混居的情况。因此孙家居住于翠亨村,证明翠亨孙氏不是客家人。如果翠亨孙氏是由紫金迁来的客家人,那么他们就不能迁入翠亨村,而只能迁入翠亨村周围的客家村,特别是有紫金人居住的客家村。

  2、孙中山1924年的讲话录音及有关资料、实际情况表明:孙中山及其大嫂、姐姐、孙中山的宗亲孙社正、孙中山的外孙杨连逢以及孙中山、孙眉的后代都讲粤语(当地称为白话),不讲客家话,孙眉的后代说听不懂客家话,也没发现他们的先辈讲过客家话。客家人有“可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之说。而翠亨孙氏整族人都讲白话而不讲客家话,则证明翠亨孙氏本来就不是客家人。

  3、有关史料与口碑资料表明:孙中山的母亲、二婶、嫂子、姐姐、妹妹、堂妹及其他宗亲的妇女都是缠足的,缠足是广府民系及中国绝大多数汉族妇女所热诚奉行的自然的而且绝对不能违背的积习以求高贵的标记,而“古往今来,客家妇女都是天足,看不到缠足的小脚女人。”林百克在《孙逸仙传记》中对于孙中山反对给姐姐孙妙茜缠足的故事叙述颇详,该书是用对话的形式展现孙中山与母亲辩论的情景的:“文(中山)的母亲断然地说:‘看看客家人吧!没有一个客家妇女是缠过足的,客家人不象本地人或中国人那样缠足。你想你的姐姐成为一个客家妇女还是一个中国妇女?你想她成为我们中间的一员还是成为一个外乡人?’”这段话对于孙家是否客家人的问题已经给出了极其明确的答案,而该书对于孙家其他人的描述也昭示了孙家不属客家而属广府民系的特征。因此,翠亨孙氏妇女及其女儿们缠足的事实证明翠亨孙氏不是客家人。

  4、孙中山时代孙家并没有与客家人通婚的习惯,如孙中山的母亲杨氏、三婶谭氏、大嫂谭氏都来源于崖口,姐姐孙妙茜则嫁回崖口;二婶程氏来源于南�,原配卢慕贞来源于外沙,妹妹孙秋绮嫁到西江里,而翠亨、崖口、南�、外沙、西江里都是当地人居住的村落,既不是客家村,也没有客家人居住。在过去,即使是邻近乡村的客家人与广府人之间也是很少通婚的,而孙中山的亲属以及孙中山本人都与当地人即广府人结婚,而不与客家人结婚,这对过去当地人与客家人不通婚的习俗是非常有力的实证,同时也表明翠亨孙氏不是客家人。又据有关史料和孙中山、孙眉后人称: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离开家乡的孙家人与客家人结婚的仅有两例,即孙中山女儿孙婉所嫁的戴恩赛和孙中山的孙子孙治强的继室林伦可是客家人,但这两对夫妻都受过高等教育,早已走出乡居的环境,或者本来就在城市甚至国外长大,是在现代社交环境中相识并结合的。即便是这样,对于孙中山的女儿孙婉与客家人戴恩赛结婚问题,孙中山的元配卢慕贞曾持极力反对的态度,这是因为卢慕贞并未受过新式教育,且早年一直生活在乡村,因而具有较强的民系隔阂心理使然。

  四、“东莞说”对“紫金说”的否定。

  (一)对“紫金说”的“公馆背”的否定。持“东莞说”者经过考证证实:“Kung Kun ”是孙中山自述祖祠所在东江地区的一个地名,而孙中山自述的对象是美国人,因此,孙中山不可能把一个只有孙家人才能知道的“公馆背”的地方叙述给外国人,且“公馆背”的“背”字是不能随便省略的,此其一;其二,孙中山讲的是祖祠在东江的“Kung Kun ”,而不是祖坟在“Kung Kun ”,所以紫金孙氏的某一处祖坟在“公馆背”与孙中山自述的祖祠在“Kung Kun ”是不相吻合的,此其二;其三,紫金中坝孙屋排村从来也没有使用过“公馆”作为村名;其四,紫金孙屋排村位于珠江流域韩江支流琴江上游,至多算得上是“韩江孙屋排村”,既不能称为“东江孙屋排村”,也不能称为“东江公馆村”;其五,孙中山与外国人谈话涉及东江流域的地名时,不可能直接具体到某一个很少人知道的小土坡的名字,而应先讲县,再讲村,范围由大到小。而东莞是属于东江流域(下游)的一个县的县名,所以,“Kung Kun ”应是“Tung Kun”(东莞)之误。其六、罗香林早期的判断与“东莞说”的推断是完全吻合的,罗香林1932年在《客家研究导论》的一个注释中曾解释“Kung Kun ”“当是东莞无疑”。

  (二)对孙琏昌与孙连昌是同一人的结论的否定。尽管两个人都是十二世,名字也只有有无“王”字旁之差,持“东莞说”者经过考证证实孙琏昌与孙连昌不是同一人。其理由为:1、中国人重名或近名的情况是司空见惯的,因此重名或近名不能作为判断孙琏昌与孙连昌是不是同一人的依据。2、紫金孙琏昌是第二房,其父名孙鼎标,而香山孙连昌系第三房,其父名孙瑞英,二人房次及其父名不一样。3、紫金《孙氏族谱》称孙“琏昌公,移居增城,于后未知。”罗香林推断孙琏昌“继于康熙中叶,再迁中山县涌口门村”。而翠亨《孙氏家谱》载孙连昌之五世先祖孙礼赞、六世先祖孙乐南早在明朝成化年间就从“东莞县迁居来涌口村(不是涌口门村,涌口门村也没有客家人)居住”,这比罗香林推断孙琏昌的迁徙活动早了150年左右。4、迳仔�孙连富(孙连昌之二兄)的后人孙华祥(现居檀香山)所保存的族谱与翠亨《孙氏家谱》的记载完全吻合,该族谱与翠亨孙氏《家谱略记》的发现都进一步证实了孙瑞英与孙连昌的传代关系。5、据考紫金孙琏昌曾参加过钟丁先抗清起义,而钟丁先起义发生在清顺治三年左右,即1646年前后,而香山孙连昌1669年才出世,因此,无论如何,紫金孙琏昌与香山孙连昌也不可能是同一人。既然二人不是同一人,那么,紫金孙氏与香山孙氏也就没有源流关系。

  (三)罗香林先生关于紫金孙琏昌迁居香山的“考证”纯属推断之词,不足为信。罗香林先生对于紫金孙琏昌的迁移过程是这样猜测的:“惟连昌(指琏昌)公在增城,似居殖未久,即碾转迁居中山县涌口门村。……盖连昌(指琏昌)公之初迁增城,本属流移性质,其迫于生事,而再谋迁居中山县涌口门村。”这样的推断怎么可以作为定论呢?罗香林推断孙琏昌到了香山,而翠亨的各种文物史料与传说证实,翠亨孙氏不是由紫金的孙琏昌迁居、繁衍而来的,而是由与紫金孙氏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莞孙氏迁来的,且迁居的时间要比孙琏昌失踪早150年左右。

  (四)紫金孙氏与翠亨孙氏并不因罗香林“考证”出源流关系而建立来往关系、产生族亲感情。就中国宗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而言,紫金孙氏不找寻外迁的孙琏昌及其后代是不足为怪的,而孙琏昌及其后代落足香山而没有追宗寻祖的话,那就十分不近情理了。而翠亨孙氏始终与左� 孙氏、东莞孙氏相互交往、论资排辈,难道祖籍或祖宗是可以随便承认,祖坟是可以随便拜祭的吗?非也。事实上,即使罗香林“考证”出紫金与翠亨孙氏的关系之后,除了孙科等少数孙家人承认与紫金孙氏有源流关系外,翠亨孙氏多数人始终不承认与紫金孙氏有直接的关系,也并不与紫金孙氏交往。孙中山的大哥孙眉的孙子孙满、孙乾的态度不必说了,就连孙科的长子孙治平也并没有遵循其父的观点,而是认同东莞说。不过,倒是紫金孙氏少数人以“紫金说”为依据做出了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这从当时的温济琴致罗香林先生的电文内容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紫金“中坝孙姓少数人,竟为地方豪劣讼棍所摆弄,举凡孙姓历代卖出产业,均指为国父先祖遗产,控之于县府司法当局,强判人以窃占国父先祖遗产之罪,致拆屋毁坟,拘押勒榨,无不令人感慨。”另外,紫金孙氏及当地政府依据罗香林先生的论断确立了“公馆村”和孙中山祖籍纪念地、纪念馆的事实,虽反映了当地各界人士对孙中山的崇敬之情,但依上所述,所立之纪念地毕竟与孙中山的家族毫无关系。

  综上所述,“紫金说”的依据是不充分的,并且牵强附会。而“东莞说”不仅有大量的论据材料支撑论点,而且这些论据材料都是确凿可靠的。因此,“东莞说”得到孙中山研究界和孙中山的多数亲属后裔的认可,而“紫金说”则基本上已被孙中山研究界排斥与否定。请看如下一些事实:1、一位著名的孙中山研究专家在1986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的闭幕式上发言指出:“有的论文,根据大量文献、文物和访问材料,进行了细密的考证,指出孙中山的祖籍是广东东莞,而不是罗香林先生所说的广东紫金,得到许多学者的赞许。”2、1989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实正误》把“东莞说”定为正,而把“紫金说”定为误。3、1996年在翠亨举行孙中山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由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翠亨小组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研究室合编的《酸豆》第三期曾分发给与会专家、学者人手一册,该期刊登有主张“东莞说”的文章,结果到会的孙中山研究专家、学者包括最权威人士都没有提出任何疑义。4、同样是在去年11月,在南京举行的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联谊活动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的某专家明确表示承认“东莞说”,否定“紫金说”。5、台湾研究界对“紫金说”也早已有所动摇,如某学者很早就提出“国父是客家人吗?”的疑问,并引述有关资料论证孙中山不可能是客家人的论点;又有学者例举罗香林论点不能成立之理由,并提出“国父家族历史尚待考证”的问题。又如1985年台湾国民党史政机构第三次重版《国父年谱》,虽仍采用“紫金说”,但却加了一条注释,注释开头说:“关于先生家世源流,学者之间颇有争议,先生家属之间,意见亦不一致。”注释最后称:“本谱暂依罗香林前说,并继续研究考订,容有确论,再行补正。”6、大陆孙中山研究界则较多地采用“东莞说”,如1991年出版的《孙中山年谱长编》和1994年出版的《孙中山辞典》这两部权威著作都采用“东莞说”。如此看来,罗香林先生的《国父家世源流考》在台湾的可靠性已发生动摇,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而大陆的孙中山研究界及孙中山多数亲属后裔则已将其否定,因此,笔者在此提请非孙中山研究界和社会其他人士,对孙中山的祖籍问题要有科学的分析与正确的判断,不要盲目接受和坚持“紫金说”。

截止2019年,卧龙区下辖9个镇、2个乡分别是:七里园、王村、安皋、潦河、青华、陆营、英庄、石桥、蒲山、谢庄、潦河坡。

1、潦河镇

潦河镇位于南阳市境西南部。其辖区东与溧河乡以白河为界,南靠陆营,西与镇平县彭营 乡接壤,北与王村乡为邻。历史上该镇辖区传统手工业比较发达,新店的毛笔、宋马营的柳编制品、清凉寺的陶 器、西梁庄的苇编、上范营的稿件都久享盛名。

2、安皋镇

安皋镇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北部,距中心城区15公里处,距312国道和宁西铁路10公里,省道赵四公路穿境而过,东邻谢庄乡,南与王村乡交界,北接龙兴乡,西依西潦河与镇平县的柳泉铺乡和老庄镇隔河相望。

3、蒲山镇

蒲山镇原名槐树湾公社,办公地点在今槐树湾街,1986年6月迁至蒲山脚下的姚亮村井洼,改名为蒲山乡。1997年改名为蒲山镇,沿用至今。位于南阳市北15公里,是卧龙区十五个乡镇办之一,南接七里园乡,西连谢庄乡,北和石桥镇接壤。

4、七里园乡

七里园乡位于南阳市北郊城市规划区内,距市中心5公里,总面积344平方公里,耕地23000亩,辖区北依独山,东临白河,西傍靳庄水库,涌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境而过。焦枝铁路、312国道、豫02线、龙祥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5、谢庄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谢庄位于市区西北部17公里,东界蒲山镇,北临龙兴乡,西与安皋镇 相接,南与王村、靳岗毗邻,属浅山丘陵向平原过渡地带的农业大乡。

-卧龙区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人口约多少万

人口:约80万人人口密度:794人/km2卧龙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中心,总面积100722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辖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区内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