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氏族谱的书籍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向氏族谱的书籍简介,第1张

一、说明 十多年前我就起心想搞本向氏家谱。我既无水平,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收集资料,一九九九年发起在夹江向河埧举行一次较大型的家族聚会活动,仅留一些照片而已。如陆大奇造了一张向氏体系表。二零零八年“五·一二”地震,此表遗失,仅凭个人脑海中残存拾取而为,无调查无考证。

此本编辑照片只是一种爱好和兴趣,个人觉得编印成册,可能具有一点观赏和留念价值。照片文字说明及年份可能有误差,请知情者见谅。

向永华

2010年5月12

我所知道的嘲音寺

嘲音寺(又名观音阁)位于四川冕宁县泸沽镇到喜德公路之侧,两边山势雄伟,中间有一深沟,以喜德流经泸沽汇入安宁河,水流湍急,特别是山洪暴发之季汹涌澎湃,是观潮的好地方。每年正月初一,香客盈门,胜似朝会。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一些墨宝。此地有一名胜叫孙水关,是南方丝绸之路的毕竟之地。1935年红军长征也经过此地,留下不少佳话。

1992年永尊兄来都江堰向我谈起他在泸沽与一批好友发起修建此庙宇之事。当时受到一大批善男信女的大力支持,纷纷化缘,解囊相助。永尊兄问我可愿参与,我非常赞同,即行襄助,并建议他植树造林,各古寺古刹均有参天大树陪衬,宁静典雅。2001年我利用闲暇到泸沽,并与老兄一道前往,耗时栽种了上千松杉树苗。

2010年4月13日到泸沽探望尊兄,14日邀约当地一批文人志士同游嘲音寺,数年未见,刮目相看。餐后同伴们玩牌助兴,我便用手机拍下一些照片,以示留念,并收入次册中,供后来人参考。

向永华

2010年9月

于北京

向姓的来源和历史,如下:

向国灭亡之后,向伯的王族后代子孙以及国民遂以故国名称为姓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西周时期有个向国,为小诸侯国,是西周初期周武王大封诸侯时,在追封先帝后裔时,封炎帝的一个裔孙在向地,班固定为沛郡(今安徽怀远区域),建有向国,国君称向伯。

向姓的来源和历史不止一个,向姓是中文的姓氏之一,向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29位,向姓发源于陕西,并以国为姓,而“向父”为向父姓得姓始祖,无论如何,“向父”的姓祖发祥于今宋国。

源于子姓,出自商汤王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子戌就是以祖父“向父”之字为姓氏的第一人,因此又称向戎、向子戌,其后裔子孙沿续相传,皆称向父氏、向氏,后向父氏亦省文简改为单姓向氏,史称“向父”氏的正宗祖宗。

向姓来源姓氏概况向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一百七十二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1%左右,在百家姓中排第129位。

向姓的来源说法不一,来源说法较多,有8种来源说法,分别是:第一,源于宋国子姓,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第二,出自西周向国。第三,源于姬姓。第四,源于西南夷。第五,源自祁姓,为帝尧之后。第六,源自姜姓。炎帝之裔,商时侯国。第七,源于土家族。第八,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历史如下:向垚夏朝时在陕西建向国,以国名为氏。为向氏已知的得姓始祖。西周周武王大封诸侯时,在追封先帝后裔时,封炎帝的一个裔孙在向地,班固定为沛郡(今安徽怀远区域),建有向国,国君称向伯。为向氏始祖。

子肸“向父”,宋桓公之子,名。其孙(一说曾孙)名子戌,任宋国左师,执掌国政。公元前五四六年,他师华元故智,约合晋卿赵武、楚令尹子木在宋结盟,再次弭兵,谈判修和。

向姓的人口及历史发展:

向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榜上名列第一百二十九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一百七十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5%左右。华元杀荡泽、向带等舍于睢。可知向带亦为桓公之后,综合其他史料判断,向子戌所处年代应在向带之后。

这就说明,向父为向姓得姓始祖无疑,但是否由子戌改向而来尚须斟酌。无论如何,向姓发祥于今河南商丘一带毋庸置疑。宋元公时,华亥与向宁叛乱,后二人双双败逃楚国。

-向姓

向氏族谱的书籍简介

一、说明 十多年前我就起心想搞本向氏家谱。我既无水平,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收集资料,一九九九年发起在夹江向河埧举行一次较大型的家族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