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窑村位于哪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1收藏

李窑村位于哪里,第1张

李窑村辖李窑1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为李窑。位于县城东南45公里,距所属镇政府驻地西2公里,村内南北街5条,东西街2条,208户,760人,耕地面积1380亩,主产大蒜、棉花、玉米、小麦。据《李氏家谱》记载:明朝李姓由-县迁往司马镇李寨,崇贞年间李姓六世祖迁此建村,因建有一砖窑而得名李窑。现有学校1处,卫生室1处。

李尧村与戴庙村、冯土村、薛庄村、霄云村、李白村、菜园村、晁庄村、周花园村、殷庄村、吕庄村、孙油坊村、大李楼村、邵庄村、店子村相邻。

2019年12月12日,李尧村被授予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村荣誉称号。

李尧村附近有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金乡金水湖、金济河奎星河风景区、光善寺塔、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有金乡大蒜、王丕芹菜、金乡白梨瓜、鸡黍红花斑山药、胡集白梨瓜等特产。

该镇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辖区内现存吉祥寺、刘氏节孝坊、高堌堆遗址、防城寺等人文景观,每年吸纳数万人来此旅游观光。 山东成武白浮图镇吉祥寺位于白浮图村东侧200米处,占地面积98亩。该寺院初建于唐朝大历七年(772年),院中石佛坐像属珍贵历史文物,身高七尺二寸,肩宽三尺,形象庄严,现仍完好。据出土残碑记载,金大定三年(1163年)滕县太平院僧人法善来此重修吉祥寺,更名为吉祥院。今有残碑“吉村曰白浮图”字迹清晰。可见宋代已有白浮图村名了。白浮图村名的形成,与此寺庙规模有关。由于寺庙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僧侣众多,且由高僧主持。寺庙必建有佛塔,以存“舍利”和经卷。塔,梵文音译为浮图(浮屠),塔为白色,也就叫白浮图了,意为白塔。

清朝末年,吉祥寺仅存半间小庙以保护佛身。六修《单县志》留有清朝诗人李秀芳(白浮图邻村李楼村人)的“佛子犹存半间庙,尚书并失一坯坟”的诗句。“文革”后,经王淑坤居士复修,寺庙现存天王殿3间,大雄宝殿6间,东西厢房各8间,厨房3间,另有凉亭、古佛大殿等。现香火繁盛。来此观光拜佛者络绎不绝。

刘氏节孝坊座落在成武县白浮图镇徐官庄村隅首,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为旌表邑处士徐格妻刘氏建,该坊全石结构,歇山顶,四柱三门三楼式,高9米,宽9米气势雄伟,雕刻精细,令人赞叹,七十年代曾遭到一定破坏,坊脊顶部龙吻兽饰全被毁掉,并把最上层的横梁拉断了,该坊虽残,但仍具有较多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1992年6月该坊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官庄村徐氏家族是本县东部一个大户。据《徐氏家谱》记载,明清之际,徐家曾出过不少官吏,下至知府,上到翰林、大学士,为名门望族。徐官庄牌坊是徐氏五世八门长子徐如焕为其母刘氏所修。时徐如焕家拥有土地108顷,父亲徐公早年丧妻,又娶妾刘氏。徐公不几年离开人世,临终时叮嘱刘氏,瞻养好二位老人,抚育好三个孩子。刘氏甚为贤惠,历尽辛劳。长子徐如焕连考得中,为乾隆时期大学士,官居二品。为纪念母亲的节孝,上奏皇帝恩准,在徐官庄村东西大街中间修建了“勅褒节孝”牌坊。牌坊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修建,牌楼式三层三间。宽9米,高8米,进深25米,中间宽3米,西侧小门各宽1米,石坊两面皆有“圣旨”牌匾,并楷书“勅褒节考旌表邑处土徐格妻刘氏孝坊”。东西两面各有对联。东面是:“灵感一时来白鹤,忠魂千载著鸟头”。“孝达宸枫彤管焕丝纶之色,节荣萱草青缃发兰桂之香”。西面是:“时有疾风临劲草,纵教寒月蔼长松”,“皓首完贞松能傲雪心尤苦,青年矢志竹到凌云节愈高”。构造精巧,气势恢宏。基座上有圆雕石狮,三道横梁分别刻有凤凰戏牡丹,狮子滚绣球和二龙戏珠等图案。雕刻精细,生动逼真,显示出污泥而不染的节操。 高堌堆遗址位于成武县白浮图镇高堌堆村内,北距成济公路200米,南距红卫河1000米。现堌堆遗址南北长63米,东西宽50米,总面积3150平方米,高约4米。经铲探得知:原堌堆南北长85米,东西宽90米,总面积7650平方米,保存完好。2002年,村民陈兆月募资在遗址上面修建小庙一个,但因资金有限,只得仿建。

从遗址采集的标本看:龙山文化时期的有夹细砂绳纹灰褐陶甗,素面、方格纹、绳纹灰陶罐、素面盆、盘,绳纹瓮,器盖,蚌镰等;岳石文化的夹砂红陶罐;商代有夹砂粗绳纹红陶鬲、素面盆;东周有豆、缸。1975年,群众在遗址上挖土时曾出土春秋时期的青铜剑、戈等。所以,该遗址包含龙山、岳石、商代、周代等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文化内涵十分丰富。1978年,生产队组织社员挖田时,陈乾运曾在堌堆西北角挖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戈等,被时任大队长的陈记国上交至成武县文物管理所。至今崖壁上还有西汉的墓葬残存。1989年,被成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伯乐文化志·成武众多堌堆的来历和变迁》(卢新文/文)介绍,如高堌堆一样的堌堆,基本完整的在成武尚有三个。据介绍,堌堆起源新石器时期原始先民为躲避洪水而筑的高台。到目前为止,其历史变迁大体分四个阶段:一是“新石器石器先民居住阶段”。至新石器末期,大禹治水初见成效,先民们纷纷下台居住,这些堌堆渐渐成为无主荒台,而成为“埋入墓葬阶段”。至南北朝时期,进入“台上建庙阶段”。此时,各台上开始建庙,并发展于唐,盛行于明末清初。到20世纪40年代,堌堆遭遇“扒庙毁台阶段”,且至今尚未结束。《成武县志》曾记载,明崇祯年间其上曾修建一座原始天尊庙,并立有庙碑,但1938年该庙被拆除,庙碑被破坏。

70年代末,当地取土肥田,挖出的黑土被当做肥料运至附近村庄的田地。期间,曾出土五彩陶器、高约30-50厘米的人俑不计其数,另有高约一米的彩色陶马以及20厘米左右的彩色陶鹿数个。但因无保护意识,全部被毁。 防城寺村位于白浮图镇驻地东4公里,为古代军事重镇。周桓王七年(前713年),防为宋国地。是年六月,鲁与郑、齐两国联合进攻宋国。宋国郜、防两城为郑国占领,随后交给了鲁国。自此鲁便有东、西两防城。东防在今费县东北20公里,此处为西防(《春秋左传隐公十年》)。西汉末年,更始政乱,刘永据国起兵,占领单父,得28城,遂“遣使拜西防贼帅山阳佼强为横行将军”,并连兵董宪、张步专据东方,及更始败,刘永自称天子,国号“汉”。至建武三年(27年)春,刘永内部分裂,为庆吾所杀。佼强退守西防。“五年,遣骠骑大将军杜茂攻佼强于西防,强与刘纡奔董宪”(《汉书列传第二》),据此,西防在汉代还是军事重镇。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西防城曾修建寺庙,规模颇大,驻有僧侣主奉佛祖,故名防城寺。《单县志》载:“防城寺在防城保,万历四十七年已兴建。后屡经重修,现有屋20余间,有李朝仪撰碑文二。”李朝仪是白浮图西门外李楼村人,清朝进士,为一代名人。后由于佛事影响增大,“防城”军事影响淡化了,只相沿传流了古庙名。1950年后,在防城寺庙旧址设立了防城寺小学。

防城寺盛产半夏。防城野生半夏以个大质好而闻名,是半夏中的上品,故称“防半夏”,也简称“防半”。防半夏过去曾为宫廷贡品,远销营口、大连等地。传说很久以前,防城寺内有一颗半夏,被一老和尚从年轻时期保护起来,不准人采挖,等他死后,大如茶壶。拿到单县,被视为珍宝,卖了很多银子。史料记载:清末年间,防城野生半夏面积很大,从防寺城向西南经田海村到崔庄,八里长,一里宽的范围内,野生半夏长势葱郁,丛生遍地,大如荸荠,常有人采挖。民国十五年(1926年)黄河泛滥,泥沙覆盖盈尺,半夏几绝。仅在高地和寺院内存活少许。然野生半夏生命力极强,1930年又复苏如故。1970年代,因群众采挖,连续三年,药源遭到破坏。野生半夏,现已廖廖无几。

靛池王村简介位于县城东北7公里,距所属乡镇驻地东南6公里,村内南北街5条,东西街2条,286户,987人,耕地面积1846亩,主产大蒜、棉花、小麦、玉米。据《王氏家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王世祖由-县老鸹窝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王庄。相传后来因种植可以染布的靛树并建有水池,故得名靛池王。沿用至今。

靛池王村与东袁庄村、后李楼村、南胡村、南杨楼村、葛庄村、王井村、孟楼村、东苏庄村、五所楼村、张庄村、李小楼村、杨早村、任庄村、葛针庙村相邻。

靛池王村附近有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羊山革命烈士陵园、羊山古镇、羊山湖水利风景区、羊山墓群等旅游景点,有金乡大蒜、王丕芹菜、金乡白梨瓜、鸡黍红花斑山药、胡集白梨瓜等特产。

李窑村位于哪里

李窑村辖李窑1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为李窑。位于县城东南45公里,距所属镇政府驻地西2公里,村内南北街5条,东西街2条,208户,760人,耕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