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姓氏的由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3收藏

司姓氏的由来,第1张

司姓氏的由来颇为广泛,包括神农时期的司怪、春秋时期的郑国人司臣、改姓自晋朝国姓司马氏、源于子姓4种。

第一种:起源于神农氏时期司怪,距今约6500年。

据《元命苞》记载:古司怪主卜。司怪,就是专职从事占卜祸福、解释当今、预测未来的神职人员,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姓氏考略》同样认为这是司氏源出。

第二种:出自春秋时郑国人司臣,其家族为司氏,距今约2500年

据史籍《左传》记载:春秋时郑国有司臣。(见于《左传·襄公十年》、《左传·襄公十五年》);又据《通志·氏族略》,司臣之后为司氏。

第三种:源于子姓,出自周朝官职司空,以官为氏,距今约2700年

《夏邑司氏家谱》载,殷微子十世孙武成(子姓)系西周末东周初时人,为周都洛邑司空,后遂得氏。

第四种:源于改姓,出自晋朝国姓司马氏。

司马氏为晋朝国姓。据传晋朝灭亡后,部分皇族为求自保改司马氏为司氏,其后裔分布于今鲁南等地。一些地域的司氏堂号称“东晋堂”,据传亦与此有关。

司姓氏迁徙分布:

司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五位,人口约五十九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6%左右。如今,司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安徽、河南、陕西四省为多。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梁邱镇关阳司村

克功逢殿堂 丙景忠秀常 存仁延余庆 建义钦一方

明法襄太顺 利贞开其源 定鼎盛先汉 成化超群贤

怡念祖泽昊 悦广颂歌传 为国献英华 兴家启瑞端

正诚勤敬桓 修齐治平全 善积增幅瑞 名美益扬宣

一、 姓氏起源有六

1、 神农为上古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见《元命苞》。

2、 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孙以祖字为姓。为司氏一支。见《左传》。

3、 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叔虎,被封于郄,建立郄国,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亦姓司氏。见《通志-氏族略》。

4、 春秋时有程国,伯爵,时称程伯。至程伯休父时,为周王室司马官,受赐为官族,其支庶子孙遂为司姓。见《尚友录》。

5、 春秋时卫国卫灵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孙世为卫国司寇,后裔以官为氏,姓司寇氏,后改为单姓司。见《世本》

6、 历史上的复姓司德、司城等,其后裔亦改为单姓司,称司氏。

二、 郡望堂号

郡望

顿丘郡:晋武帝置,在今河南省浚县一带。

堂号

"淮右堂":宋朝时候舒州团练司超,屡立战功,在蔡州、绛州、郑州、蕲州等地做官。这些地方都属淮河之右,他熟悉淮右江山的险易,所以打起仗来百战百胜。

三、 历史名人

司居敬:元朝时恩县(今山东平原县等地)人,生活简朴,为人耿直至元末为邹县尹。他勤政爱民,常到各地查询民情。当地县民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要把田赋运到胶州交纳,路途遥远,往返困难。他曾三次上书,要求改运滕县,终于得到允许。后来又了解到许多人想读书,但没有学校,于是他建造学宫,广设学田,把自己的藏书也捐给学宫。他离职后,县民为他刻石,歌颂他的功德。

司允德:字执中,元朝时东阿人。自幼失父,事母以孝闻。他勤奋读书,由太学生累官翰林国史院修撰。母卒庐墓,有鸣鹤百余只,翔舞上空,久而始去。后立瑞鹤亭于墓侧,以资纪念。

“司”和“司马”、“司徒”、“司空”没有联系,那是复姓,另有来历。如:

司徒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土司。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

2、春秋时,卫国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儿子期任司徒,其后也称司徒氏。 司徒是上古官名,相传尧、舜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夏、商、周时期,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有以官职命氏的,就成为司徒氏。

二、郡望堂号

堂号 "藏名堂":唐朝时,司徒映任太常卿。太和年间,他弃官回家,隐迹藏名,当道屡次推荐他,他坚辞不再作官。司徒氏因号"藏名堂"。

郡望 司徒氏望出赵郡。汉高帝时将原来秦朝的邯郸改为赵国,东汉建安年间改为赵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中部赵县、邯郸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司徒映:唐朝人。太和元年时(公元827年),唐文宗即位,深知两朝之弊,励精求治,任司徒映为太常卿。,出宫女3000余人,放五坊鹰犬,省冗食1200余人,政号清明。不料数年后,宦官挠权,勾心斗角,奢侈浪费,腐败回潮,文宗仁而少断,制之不得其术,遂成甘露之变。司徒映目睹此情此景,毅然决定辞官还乡,不再在朝廷做不清明的官。

司徒诩:五代时南汉人。厉永年间任项城县令,有政绩,汉初升为礼部侍郎。周世宗即位后,留意雅乐,议欲考其正音,而诩为足疾病所苦,居多告假,遂命以本官至仕。

春秋时陈国有大夫司徒卯,五代后汉有司徒羽,宋朝有进士司徒公绰、司徒肃。

司空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尧为部落首领时,禹官至司空,其后代子孙有的以职官命姓,称司空氏。

2、出自陶唐氏,是尧的后代。春秋时期,只有晋国设置有司空官,其他各诸侯国均未设此官。尧的后代隰叔及其孙仕痌,都曾在晋国任过司空,其后代子孙遂以祖上职官命姓,称司空氏。 "司空"这个官职,是从尧帝以来就设有的,但历代的职务有所不同。如尧、舜、禹时代的司空,主管治理水土;西周时代的司空,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为六卿之一;到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去"大"字,称司空,主管囚徒。在西周以前还未发现有人用"司空"这个官名作为姓。直到春秋时,晋国有个大夫叫士蒍,他担任"司空"官职以后,其子孙始以官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司空。

二、郡望堂号

堂号 "耐辱堂":唐朝时候,司空图任礼部郎中,为避乱隐居中条山王官峪,建了一座"休休亭",自号"耐辱居士"。当时凡是贼兵所过的地方,人民倍受残暴,但寇兵独不入王官峪,附近人都跑到那里避难。司空氏因号"耐辱堂"。

郡望 司空氏望出顿丘郡。晋武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浚县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司空图:唐朝人,咸通年间进士,累官礼部郎中,因避战乱隐居中条山王官峪。朱温篡唐后,召司空图为礼部尚书,他坚拒不就。唐哀帝被朱温弑后,司空图绝食而死。著有《诗品》二十四卷,以四言韵语咏述诗的二十四种境界,对后世诗评有很大影响。

司空曙:唐代诗人,官至虞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司空頲:唐僖宗时举进士不弟,后入梁任太府少卿,旋即降晋,当时都虞侯张裕多过失,司空頲屡绳之以法,后被张裕所诬,庄宗族杀之。

司寇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己姓。颛顼帝的后裔古苏国国君苏忿生,曾任周武王司寇,颇有政名。他的子孙后代遂以祖上官职名命姓,称司寇氏。

2、春秋时卫国卫灵公的儿子公子郢生公孙兰,在卫国任司寇,公孙兰的儿子司寇亥称司寇氏,其后子孙皆以司寇为姓,乃成司寇氏。 相传夏商已有司寇的官职,掌管治安刑狱,周朝时称为秋官大司寇,春秋时列国也多设立司寇一职。司寇复姓,以后分为司、寇两个单姓。

二、郡望分布 司寇望族居平昌。南朝宋(约公元前五世纪)时,将顿丘郡改置徐母平昌郡,治所在顿丘。相当于现在河南省中部地区。

三、历史名人 春秋时鲁国有大夫司寇惠子。

司功

战国时,宋武公名司空,姓司空的被迫改姓司功。

司城

战国时,晋僖侯名司徒,司徒便被改为司城。

  司姓渊源 第一个渊源:出自神农属下专事占卜的部属司怪。

 据《元命苞》:古司怪主卜。

 司怪,就是专职从事占卜祸福、解释当今、预测未来的祭司,是古代荒朦时期人类解释 自然 与社会现象的一种职能行为。

 在司怪的后裔子孙中,多有称司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出自春秋时郑国人司臣,其子孙为司氏。

 据史籍《左传》记载:春秋时郑国有司臣。(见于《左传·襄公十年》、《左传·襄公十五年》);又据《通志·氏族略》,司臣的子孙为司氏。

 司臣,春秋时期郑国的士,多智有谋略。公元前563年大乱于郑宫,其后逃亡。事见《左传》。司臣的子孙以司为氏,并世代相传。学者多认为此是以人名为氏。这一渊源是有明确记载的可考的最早的司氏渊源。司臣是当今可考的司氏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臣,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司臣,是春秋时期晋国始设的一种官位,专职负责掌管外事,即负责晋国对其他诸侯国的涉外事务,如同当今的外交官。(这一“司臣”为官位,并非前文中的郑人司臣)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晋大夫叔虎,被封于郄,建郄国,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以祖官为姓,称司臣氏。”

 其后,各诸侯国皆有仿设,司臣遂成两周时期各诸侯下属之官称常例。

 在司臣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臣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臣氏者,亦有维系复姓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马,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司马,为西周时期开始设置的一种官位,负责掌管军政、庶赋(后勤)、战争,一如当今军制中的司令员,最高长官称大司马。

 据史籍《尚友录》的记载,西周时有伯爵程国,时称程伯。至程伯休父时,为周王室司马官,受周天子赐为官族。

 不过,楚国称司马之官为令尹,后称柱国,大司马称上柱国

 在秦朝、汉朝时期,大、、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时期的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职掌兵事,或为贬谪及闲散官员之位。司马一称,一直沿用至两宋时期。

 在司马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马氏者,亦有维系复姓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寇,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司寇,亦称司隶,是西周初期由周公旦设置的一种官位,先为中央王朝政府专制,是负责掌管司法和治安的行政长官,甚至可以据法诛戮大臣,如同当今的司法部、公安部。后来伯爵以上诸侯国亦设司寇之官,职能相同。

 据史籍《世本》记载:“春秋时卫灵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孙世为卫司寇。”后来著名的司寇亥就是公子郢的后裔。

 到了春秋末期, 天下 大乱,周王室孱弱,因此各诸侯国多逾周礼。到了战国时期,连子爵小国、甚至无爵方邑也仿周制官位,是谓“雀小脏全”,许多方圆仅五十里的小方国也都设置了全套司官,周王室毫无 办法 ,“作假未知”,就是假装不知道。

 从此,历朝历代陋习沿滥,官制重叠,机构庞臃,并一直波及至今且愈演愈甚。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政权下著名骈文家、 政治 家徐陵(公元507~583年)早就尖锐提出了“精兵简政”之说,然而渺无其效。

 司寇一称,在西汉朝时期曾改称司隶,官秩两千石,东汉朝时期称司隶校尉,且一直沿用至宋、元之际。

 在司寇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寇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寇氏者,亦有维系复姓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空,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司空,亦称司工,原为两周时期中央政府中掌管建筑工程的行政长官,相当于今天的建设,隶属于冬官府司管辖。

 在史籍《后汉书·百官志·司空》中注释:“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 乐器 ……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汉承秦制,秦沿周礼,当可窥一斑。

 在司空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空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者,亦有维系复姓者,世代相传至今。

 另外,在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武公名叫子司空(公元前765~前748年在位),其后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司空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者。

 第七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德,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司德氏,是西周时期设置的一种官位,是中央王朝中专职负责掌管各诸侯国各级官吏的督察、考评、教化者,有向君王提请用人的建议、策略等权力,但没有任免实权,权大无柄,大致相当于如今人事局、检察院、督察局、反贪局、纪检委一类官署的行政长官。

 由于司德职能特殊,史籍甚少记载,但在秦朝时期秦始皇将司德归入御史类,改称为监察御史,世人方真正了解司德一职的厉害所在。

 在司德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德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德氏者,亦有维系复姓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八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官吏司功,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司功,就是司空,为春秋时期宋国掌管建筑工程之行政长官。

 春秋时期,宋国因为宋武公名叫子辨空,即位之前任司空,因此又叫子司空(公元前765~前748年在位)。为避先君名讳,继位的宋宣公子力改司空之官为司功,由此产生了以该官称位姓氏的司功氏,其后裔子孙中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功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九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徒,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司徒,亦称司土、土司,为远古唐尧时期时期即出现的官职,还在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帝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司土、土司,即土司官署的最高长官。从此,舜帝的后裔子孙中就有的以其职官称谓为姓氏者,称司徒氏。

 司徒在西周前期的金文中,都作“司土”,后期“司土”与“司徒”并用,与司马、司空合称“三有司”。

 司徒主管征发徒役,兼管田地耕作与其他劳役。在文物《阖鼎》中记载:“令汝作司土,官司籍田”。在文物《曶壶》中记载:“作冢司土于成周八堆”。在文物《免簋》中记载:“作司土,司奠还(苑)、林□吴(虞)、牧。”

 三有司在西周时期为王朝重臣,诸侯国与卿大夫以下也都有仿设。司徒之官执掌国土,并负责划分和监管各州、郡、县、邑、田、甚至诸侯国的边界,如同现今的国土资源。

 在司徒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徒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者,亦有维系复姓者,世代相传至今。

司姓迁徙分布

 司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五位,人口约五十九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6%左右。

 先秦时期,司氏族人已分布于郑(今河南新郑)、晋(今山西)、卫(今河南濮阳)等地。《姓氏考略》载,司氏最早繁衍发展中心是古代顿丘郡。

 第一个见诸史册的司氏人士,是春秋时郑国的司臣,此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司氏于史书难觅。

 两汉、魏、西晋时期,司氏以顿丘郡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并已散居于广大北方省份。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中原司氏有播迁今湖北、江苏、安徽、浙江等南方省份者。

 唐末五代以后,司氏播迁于湖南、四川、江西等地。

 宋末元初,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司氏有向云南、贵州、广西等祖国西南部播迁的,而且华东之司氏有进入今福建、广东等地者。且此时期及以后,中国的复姓多省文简化为单姓,司马、司徒、司空等复姓多有改为司姓者,实现了此后司姓人口的大增长。

 明朝初期,山西司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地。此后,陕西、河南等地的司氏有到甘肃、宁夏等西北省份谋生者。

 历清至中华民国,湖广人填四川,山东人去东北,山西人去内蒙,河南人去陕西,闽粤人赴台湾等大规模的自然移民运动,司氏广布全国各地。

 如今,司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黄淮流域、中原诸省为多。

司姓名人

 司臣

 春秋时期郑国贵族司氏的首领,郑国的士,有智谋。司氏因郑国当国子驷的“为田洫”而被强行没收土地,司臣旋于前563年冬与其他四大贵族发动事变,杀子驷等,劫郑伯以如北宫。后子产平乱,司臣出逃宋国。前558年,郑人索取事变余党,宋司城子罕以其多智,有意解救之,遂被安置于卞地(今山东泗水一带)。子司齐。俱见于《左传》。

 司蕃

  三国 时期魏国人。初为大司农桓范的下属,后经桓范举荐为洛阳平昌门守备。事见《魏略》。

 司超

 司超(904-974),大名元城人,五代后期、北宋初期将领。曾任舒州团练、防御使,统领水军,屡次参战,师出有功。《宋史》评其“频战以清淮海,其忠诚勇果,率有可尚者焉”,并有传。

 司居敬

 元朝时恩县(今山东平原县等地)人,生活简朴,为人耿直。至元末为邹县尹。他勤政爱民,常到各地查询民情。当地县民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要把田赋运到胶州交纳,路途遥远,往返困难。他曾三次上书,要求改运滕县,终于得到允许。后来又了解到许多人想读书,但没有学校,于是他建造学宫,广设学田,把自己的藏书也捐给学宫。他离职后,县民为他刻石,歌颂他的功德。

 司允德

 字执中,元朝时东阿人。自幼失父,伺侯母亲以孝见称。他勤奋读书,由太学生累官翰林国史院修撰。母卒筑庐墓侧守孝,有鸣鹤百余只,翔舞上空,久而始去。后立瑞鹤亭于墓侧,以资纪念。

 司良辅

 代州人,元代儒学正,笃学敦行,高隐不仕,家居教授程朱之学,为一方敬仰的学者。

 司五教

 字敬先,内黄人,笃学有志行。明崇祯时为城固县令,十六年冬流寇入侵,司五教激部众坚守。后城破,为贼所擒,厉声骂贼,宁死不降,被害。《明史》有传。

 司守谦

 字益甫,明代宣化里人。善属文,其才甚高,工于词藻,下笔万言。不幸早折,诗文散失,唯代表作《训蒙骈句》存世,成为蒙学经典。

 司九经

 字圣典,宁夏人。清朝,官至宣化总兵。一辈子骑马打仗,征川、滇、塞北及西藏,为朝廷平定边疆,过着艰苦的军旅生活,受人赞扬。

 司昌龄

 字静山(1726-),贡生,高平石末村人,清学者。其祖为御史,其父司九经曾受业于陈文贞相国之门。司昌龄从小受儒学熏陶,乐善 古。少年时,他曾受业于丹阳名士丁苍恒先生,成年后,潜心著述,至老不倦,二十年足迹不入城市。雍正末年,本地官员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辞不赴试,家里藏书万卷,学富四方,高平学者多拜其为师。纂述凡数百卷,计有《十一史精华》、《古学精华》、《泫文备征》、《紫峰集》、《泫志拾遗》等书。县令曾聘请其主编县志,因年老而婉言谢绝,但其所著《泫志拾遗》多为后来修志者所采纳。归安名士沈树德与之情趣相投,共好古文,交往很深,沈树德曾感叹说“余不遇昌龄,谁知余者,昌龄不遇余亦谁知昌龄也”。

 司增勤

 男,1961年生,硕士学历,高级 会计 师。1981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枣庄市电力局副总会计师兼财务部主任,山东鲁能燃料集团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泰安高压开关(集团)厂总会计师,山东鲁能泰山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鲁能泰山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鲁能泰山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会董事,现任山东新能泰山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会董事,战略委员会副主任、战略委员会委员、审计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

 司惠国

 字耕人,1959年1月生,辽宁大连人。历任中国当代硬笔 书法 家协会主席,中国 硬笔书法 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艺术 百科 全书编辑委员会主任、东方书谱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等职。

 司中峰

 司中峰(1916-2003),山东省邹县西下店区望云村人。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同年加入中国***。

  抗日战争 时期,任山东滕县自卫队政治指导员,鲁南军区直属第4团连政治指导员,苏鲁支队营副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委员,八路军115师教导第2旅5团营政治教导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警备第9旅17团政治处副主任,第18团政治处主任,鲁南军区警备第8旅19团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7师19团、20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2军66师196团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2军政治部直工,师政治部主任,空军轰炸机10师政治部主任,空军6军政治委员,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1955年被授予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衔。荣获村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6月19日因病在唐山逝世,享年87岁。

1 2017中国百家姓排名榜

2 2017年百家姓排名

3 2015中国最大姓氏

4 百家姓排名大全带拼音 百家姓排名带拼音 新百家姓大全带拼音2017

5 2017新百家姓排名顺序 2017年百家姓最新排名 2017百家姓排名榜

  “司”在《百家姓》中位于259位。”叶幸司韶“。

  司姓起源:

  1, 神农时期,有一位从事占卜的大臣叫作”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氏。

  2, 春秋时期,郑国有一位大夫叫作”司成“,为司氏一支。 后世司姓族人经考究确立”司成“为” 司“姓始祖。

  3,春秋时有程国,伯爵,时称程伯。至程伯休父时,为周王室司马官,受赐为官族,其后代以”司“为氏。

  4,春秋时卫国卫灵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孙世为卫国司寇,后裔以官为氏,姓司寇氏,后改为单姓司。

  5,历史上的复姓司德、司城等,其后裔亦改为单姓司,称司氏。

  从上面可以看出,司姓来源于多支,主要来源于官职,由官职演化而来。

  在《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司姓是郑国司臣之后,望族出于顿丘。《康熙字典》指出:《左传》郑有司臣。

  据《姓氏考略》的考证,司氏的最早繁衍中心,是古代的顿丘,”顿丘“在《诗经》出现过。在春秋时代,顿丘是卫国的一个邑,战国时代隶属于魏国,位置大约在今河南省浚县的西方,这是司姓子孙的发祥地。 现在司姓主要分布在山东滕州、安徽含山、江苏、湖南、河北、辽宁等地。

第一个起源:起源于夏朝后启也称司启,后商朝由出专事占卜的宗教首领叫司怪。

第二个起源:出自春秋时郑国人司臣,其子孙为司氏。

第三个起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臣,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第四个起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马,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第五个起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寇,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第六个起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空,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第七个起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德,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第八个起源: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官吏司功,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第九个起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徒,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第十个起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王朝晋国官吏司城,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第十一个起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会,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第十二个起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吏,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第十三个起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禄,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第十四个起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狱,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第十五个起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令,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第十六个起源:源于官位,出自古代官吏司事,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第十七个起源: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司直,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第十八个起源: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司道,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第十九个起源: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司藩,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第二十个起源: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司臬,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第二十一个起源: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司房,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第二十二个起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第二十三个起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扩展资料

司姓名人:

1、司超(904-974),大名元城人,五代后期、北宋初期将领。曾任舒州团练、防御使,统领水军,屡次参战,师出有功。

2、司守谦,字益甫,明代宣化里人。善属文,其才甚高,工于词藻,下笔万言。不幸早折,诗文散失,唯代表作《训蒙骈句》存世,成为蒙学经典。

3、司昌龄,字静山(1726-?),贡生,高平石末村人,清学者。其祖为御史,其父司九经曾受业于陈文贞相国之门。

4、司中峰(1916-2003),山东省邹县西下店区望云村人。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同年加入中国***。

5、司惠国,字耕人,1959年1月生,辽宁大连人。历任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艺术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主任、东方书谱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等职。

-司姓

司姓氏的由来

司姓氏的由来颇为广泛,包括神农时期的司怪、春秋时期的郑国人司臣、改姓自晋朝国姓司马氏、源于子姓4种。第一种:起源于神农氏时期司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