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算不算中国历史上的朝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1收藏

元朝算不算中国历史上的朝代,第1张

当然算!

首先,虽然是蒙古人侵略,可是社会中的人汉族比例仍是主要,生产人口主要是汉族人民,当时的社会虽然以蒙古族为尊,可是文化意识仍是以汉族发展的中华文化为主,元朝的曲就是秉承中华文化发展得来,中国一直传诵的唐诗,宋词,元曲就是一大证明,国人把元朝发展衍生的曲也看作是中华的一大文化瑰宝!

其次,蒙古占领了中原,打败了宋朝,可是中国不是殖民地,因为没有一个国家会抛弃自己的祖国去住在被自己占领的敌对国家,在当时,蒙古人入主中原,就是被中原文化所感染,后来的清朝其实和元朝性质差不多,只是在统治国家的手段上元朝不如清朝。

再次,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伟大国度,也曾无数次被异族入侵,鲜卑,蒙古,后金都分别建立了晋,元,清,五代十国也都不缺少异族血统的皇帝,也都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他们各族的文化被中华文化吸收同化,最终形成了56民族文化汇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而各个民族的人民也都认同身为一个中国人的信念,成吉思汗不只是一个民族的英雄,他所带来的历史烙印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

所以中国从未消失,也永远不会消失,因为它已经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信念!!

敝人查阅了阳曲县志,阳曲县在明朝时期的历任知县如下。

他们是:

永乐二十一年王钧

正统初年刘因(江苏盐城人)

正统六年燕云(陕西举人)

成化年王节(山东定陶人)

成化十五年刘清(直隶易州举人)

成化十七年宋宝(山西中部举人)

成化十九年刘彝(直隶举人)

弘治元年陈兴(顺天宛平举人)

弘治二年王翔(陕西同州举人)

弘治七年张镇(山东滋阳举人)

弘治十一年路仁俊(直隶南宫举人)

弘治十五年王冕(河南祥符举人)

正德元年王龙(陕西扶风举人)

正德四年陈溥(河南鄢陵进士)

正德六年杜凯(陕西神木举人)

正德七年王键(直隶永年举人)

正德九年杨斐(山东禹城举人)

正德十年张彦果(陕西三原进士)

正德十五年许琦(陕西咸阳举人)

嘉靖四年张景(河南汝宁进士)

嘉靖七年崔廷槐(山东平度进士)

嘉靖十年陈价(河南汝南进士)

嘉靖十三年孙重光(山东海丰举人)

嘉靖十四年雷润(陕西咸宁举人)

嘉靖十五年徐子栋(山东武城举人)

嘉靖十七年马负图(陕西韩城举人)

嘉靖二十三年雷震(山东济宁举人)

嘉靖二十四年赵绅(顺天武清进士)

嘉靖二十七年陈瓒(直隶献县进士)

嘉靖三十二年胡应文(直隶永年进士)

嘉靖三十五年辛自修(河南襄城进士)

嘉靖三十八年李佩(陕西南郑进士)

嘉靖四十一年李鹗(直隶灵寿进士)

嘉靖四十四年李学诗(山东东阿进士)

隆庆二年袁魁(直隶成安进士)

隆庆五年张一元(山东登平进士)

万历三年屈灼(陕西蒲城进士)

万历八年苑时葵(顺天宝坻进士)

万历十一年高知止(上东平原进士)

万历十四年于天经(山东冠县进士)

万历十七年侯廷佩(陕西宁夏进士)

万历二十年陶嘉璋(山东济南进士)

万历二十三年徐守谦(河南洛阳进士)

万历二十九年金励(河南西华进士)

万历二十九年骆任重(四川垫江进士)

万历三十年周永春(山东金乡进士)

万历三十五年梁之垣(山东蓬莱进士)

万历四十年赵鹏程(山东莱阳进士)

万历四十四年陶尔德(陕西咸宁进士)

万历四十八年李元(陕西同州进士)

天启二年田景新(贵州进士)

天启五年邸存性(进士)

天启六年宋权(河南商丘进士)

崇祯四年罗国华(陕西城固进士)

崇祯七年李云鸿(河南进士)

崇祯十年范士楫(直隶定兴进士)

崇祯十三年任孔当(山东济宁进士)

崇祯十四年彭而述(河南邓州进士)

共计58位知县,如下图所示。周永春之后,不能发了,一个答案中可添加的最大上限是20张图。

1 《陈际泰传》文言文翻译

《陈际泰传》原文: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陈际泰传》翻译:

陈季泰,临川人文学大师。家境贫寒,不能由老师学习,没有书,有时带着孩子在附近看书,偷看。我从表兄弟那里得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四个角变得模糊了,没有可供阅读的分句。我根据文学意义来判断区别(应该有停顿的地方),所以我熟悉这本书。十岁的时候,我在我叔叔的药箱里看到了那本歌,很快就跑了。

我父亲看到了,非常生气。他催促他去田里。陈继泰把《诗经》带到田里,蹲在高高的土山上唱《诗经》。所以他一辈子都没有忘记。很长一段时间后,他回到了临川,与艾南英等八部诗作齐名。陈吉泰的诗歌和作曲写得很好。勤奋,一天能写二三十首诗,写过一万首诗。这次考试的诗歌和散文的数量与陈季泰不匹配。

扩展资料:

《陈际泰传》创作背景:

陈际泰才思敏捷,写作速度极快,有时一天能写二三十篇,一生之中作文多达万篇。史书称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在八股文方面造诣较高。他将经史古籍融会贯通,自辟门径,借题发挥,驰聘才思,抒发己见,被人称为八股文大家。

崇祯三年(1630),陈际泰才得中举人;崇祯七年中进士,时年68岁。十年,被授行人(掌册封、传旨的官),赴贵州监考。十三年,奉旨护送已故相国蔡国用灵柩回乡,次年于济宁途中染病去世,年七十五岁。

其著述多阐发经籍,有《易经说意》(又名《读易正义》)7卷、《周易翼简捷解》16卷、《群经辅易说》1卷、《五经读》5卷、《四书读》10卷,均存目于《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文集有《太乙山房集》15卷、《已吾集》14卷。清人辑《临川文选》、《临川文献》和《江西五家稿》分别选人一卷。

—陈际泰 (明朝学者)

—明史 (二十四史之一)

2 陈循传文言文和译文

文言文:(景泰)二年十二月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陈)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鎡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帛。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帝亦不罪。

译文:景泰)二年十二月,晋升为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皇帝想更换太子,内畏惧各位内阁大臣,事先赐予(陈)沿等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铁的。等到下诏议,陈循等人于是不敢劝谏,加官兼任太子太傅。不久任命太子令旨赐给百官银两布帛。过了一个月,上帝又赐陈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照旧。沿子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乡试落榜,相互构陷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人弹劾。皇帝也不罪。

3 文言文虞谦传

建文中请限僧道田,人无过十亩,余以均给贫民。从之。永乐初召为大理寺少卿。时有诏。建文中,上言改旧制者悉面陈。谦乃言前事请罪。帝见谦怖,笑曰:“此秀才辟老、佛耳。”释弗问。而僧道限田制竟罢。都察院论诓骗罪,准

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天津卫仓灾,焚粮数十万石。御史言主者盗用多,纵火自盖。逮几八百人,应死者百。谦白其滥,得论减。

七年,帝北巡,皇太子奏谦为右副都御史。明年,偕给事中杜钦巡视淮、凤抵陈州灾伤,免田租,赎民所鬻子女。明年,谦请振,太子谕之曰:“军民困极,而卿等从容请启,彼汲黯何如人也。”寻命督两浙、苏、松诸府粮,输南、北京及徐州、淮安。富民赂有司,率得近地,而贫民多远运。谦建议分四等:丁多粮最少者运北京,次少者运徐州,丁粮等者运南京、淮安,丁少粮多者存留本土。民利赖之。又言:徐州、吕梁二洪,行舟多阻。请每洪增挽夫二百,月给廪;官牛一百,暇时听民耕,大舟至,用以挽。人以为便。尝督运木,役者大疫。谦令散处之,疫遂息。未几,偕给事中许能巡抚浙江。

仁宗即位,召还,改大理寺卿。时吕升为少卿,仰瞻为丞,而谦又荐严本为寺正。帝方矜慎刑狱,谦等亦悉心奏当。凡法司及四方所上狱,谦等再四参复,必求其平。尝语人曰:“彼无憾,斯我无憾矣。”尝应诏上言七事,皆切中时务。有言其奏事不密,市恩于外者。帝怒,降少卿。一日,杨士奇奏事毕,不退。帝问:“欲何言,得非为虞谦乎?”士奇因具白其诬,且言谦历事三朝,得大臣体。帝曰:“吾亦悔之。”遂命复职。宣宗立,谦言:“旧制,犯死罪者,罚役终身。今所犯不等,宜依轻重分年限。”报可。宣德二年三月卒于官。谦美仪观,风采凝重。工诗画,自负才望。工部侍郎苏瓒以鄙猥班谦上,恒怏怏,人以是隘其量云。

4 翻译一篇古文陈橐传

公名避讳希亮,字公弼,姓陈。

天圣八年考中进士,起初为长沙县令。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他出入章献皇后家,与几个显贵的人(公卿大夫之类)来往,倚仗着他们的势力占据百姓的土地,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他,陈希亮收捕惩治他,在法律上定他的罪,全县的人都很惊惧。

后去职担任雩都县令。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

因为陈公年轻就轻视他。陈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以至于出血,愿意改过自新。

陈公警诫他,宽免了他。适逢陈公修建县学,曾腆把家财用来资助官府,让子弟都进入县学学习,最终他成为良吏,并且子弟中有考取了进士的。

当地的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把这叫作“春斋”,他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陈希亮禁止了这项活动,百姓不敢犯禁,火灾也没有发生。

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盗贼起事,陈公担任房州知州。

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很是恐惧想要逃亡离开这里。陈公率领几百名牢城的士卒和民众,昼夜训练检阅,名声震荡山南。

百姓依靠他们而得以安定,盗贼不敢进入房州境内。然而殿侍雷甲带领百余名兵士,追捕盗贼到竹山,雷甲不能辖制(管制)士兵,士兵所到之处做下残暴之事。

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将要到达城门,陈公亲自统帅士兵在水边阻止抵御盗贼。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

士兵都如同木头人人一样笔挺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队啊。”吏士请求斩杀雷甲来示众。

陈公不答应,只处置了做下凶暴行为的十几人,劝告其余的人并使他们离开,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本身的罪。 淮南发生饥荒,安抚和转运使都说寿春太守王正民不尽职,王正民因这事被免职。

朝廷下诏令让陈公乘坐驿车去取代他。转运使让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征调大米从而免除那里的徭役,共征调了十三万石,称为“折役米”。

米价飞涨,老百姓饥荒更加严重了。陈公到任后就废除了“折役米”制度,并且把这事上奏给朝廷,又上言说王正民没有罪过,在任治政有方。

朝廷下诏又任命王正民为鄂州知州。 屯驻在寿春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士兵数百人到庐州士兵正惶惑不安一天,有暗中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衬公笑着说:"这必定是喝醉酒而已"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

陈公作京西转运使。石塘河的役兵反叛,他们的首领周元,在汝州、洛州之间引起震动。

陈公听说了这件事,当天率领轻骑出去巡视杀死了周元来示众,并流放了一个军校,其余都像当初一样派遣他们赶去做劳役。退休后逝世,享年六十四。

他为人仁慈,所以严厉但不残酷。

5 文言文《陈策传》翻译

吕南公有一篇文章所写的都是建吕南城人。

一个叫陈策,曾经买骡子,买到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不忍心把它转移给别人,让人在野外的草房里养着,等着它自己死掉。陈策的儿子与狡猾的经纪人商量,趁着经过这里的官人死了马,就磨破了骡子脊背,来炫耀这骡子能驮东西而卖它,骡子已经卖出去了,陈策听说了,亲自去追上了那个官人,把骡子不能加鞍使用的事告诉他,那个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卖这个骡子,就把骡子关起来,不让陈策看见。

陈策请求用鞍子试一试,骡子的脊骨高高的,一整天都不能加上鞍子,官人这才感谢而退回了骡子。有一个人到陈策这里来买银器和罗绮(疏薄有花纹的丝织品),陈策不拿给他罗绮,那个人说:“先前还看见你的库房里有罗绮,现在为什么吝啬不卖呢?”陈策说:“是这样,有个人拿罗绮抵押借钱后死了,这罗绮放置的时间很久了,丝力碎脆不耐用,听说您想用罗绮作女儿的陪嫁,怎么能够用这种东西使您忧虑呢!”陈策拿来应当给他的银器,放进很旺的炭火中,他说:“我恐怕抵押这个东西的人或许得到的不是真的银器,所以为您验一验它。”

6 古文陈登传翻译

陈登,字元龙,在广陵名声很大。

又因牵制、夹击吕布军队有功劳,升官职为“伏波将军”,三十九岁去世。后来,许汜和刘备一起在荆州牧刘表处坐,刘表与刘备一起品论天下人。

许汜说:“陈元龙是江湖出身,粗野无礼的习气仍然没有改变。”刘备问刘表:“许汜君说的是对还是错?”刘表说:“要说不对,许汜君是个好人,不会随便说别人假话的;要说他对,陈元龙是盛名满天下呀。”

刘备问许汜:“你说他粗野无礼,有什么根据吗?”许汜说:“以前我遭遇战乱路过下邳,去见元龙。元龙没有招待客人的意思,很长时间不跟我说话,他自己上大床睡卧,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

刘备说:“您是有名的国士,仙子啊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元龙希望您能忧国忘家,有匡扶汉室之志。可是您只想到买田地置房产,说的话没什么可以采用的,这就是陈元龙不愿说话的原因。

又有什幺理由要求元龙和您说话?假如当时是我,我肯定会上百尺高楼上去高卧,而让你们睡在地下,哪里只有区区上下床的区别呢?”刘表大笑。(刘备深情地说:“象元龙这样文武足备、胆志超群的俊杰,只能在古代寻求。

当今芸芸众生,恐怕很难有人及其项背了。”)。

7 文言文《陈藩传》的翻译

《后汉书 陈藩传》译文 陈蕃,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

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

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后来公府征举方正,都不去。

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升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人,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

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

特别为他安放一张床,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

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降为修武令。后升迁,被任为尚书。

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又下诏州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

现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陈藩)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

又被征任议郎,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

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

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藩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尽力辞让。

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

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

恰逢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

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

史官评论说: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类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奔走于艰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高低,结果招来杀身大祸。他们认为逃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现实;以倡导仁德之心为己任,尽管知道这条道路是漫长的,却更加坚定。

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信义,足以扶持民心。《后汉书 陈藩传》原文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

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

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

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

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

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

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

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

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

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

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

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

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

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

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后汉书作者范晔简介 范晔(398年—445。

8 文言文《陈策传》翻译

吕南公有一篇文章所写的都是建吕南城人。

一个叫陈策,曾经买骡子,买到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不忍心把它转移给别人,让人在野外的草房里养着,等着它自己死掉。陈策的儿子与狡猾的经纪人商量,趁着经过这里的官人死了马,就磨破了骡子脊背,来炫耀这骡子能驮东西而卖它,骡子已经卖出去了,陈策听说了,亲自去追上了那个官人,把骡子不能加鞍使用的事告诉他,那个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卖这个骡子,就把骡子关起来,不让陈策看见。

陈策请求用鞍子试一试,骡子的脊骨高高的,一整天都不能加上鞍子,官人这才感谢而退回了骡子。有一个人到陈策这里来买银器和罗绮(疏薄有花纹的丝织品),陈策不拿给他罗绮,那个人说:“先前还看见你的库房里有罗绮,现在为什么吝啬不卖呢?”陈策说:“是这样,有个人拿罗绮抵押借钱后死了,这罗绮放置的时间很久了,丝力碎脆不耐用,听说您想用罗绮作女儿的陪嫁,怎么能够用这种东西使您忧虑呢!”陈策拿来应当给他的银器,放进很旺的炭火中,他说:“我恐怕抵押这个东西的人或许得到的不是真的银器,所以为您验一验它。”

9 陈洽传 文言文翻译

陈洽,字叔远,武进人。他好古勤学,与兄陈济、弟陈浚都有名。洪武年间,他因擅长书法被推荐授予兵科给事中。他曾奉命阅军,只要从他眼前一过,他便能记下来。有的人再来一次,总是被他斥退。皇上嘉奖他有才能,赐给他金织衣。父亲戍守五开亡故,陈洽奔丧。正值蛮人反叛,道路阻塞,陈洽冒险间道而行,终于背着父亲遗骨回来。建文年间因茹王常的推荐,被召回任文选司郎中。

太祖即位后,他被升为吏部右侍郎,又改为大理寺卿。安南战事开始时,朝廷命陈洽赴广西,与韩观挑选士卒从征。到大军出发时,遂命他参赞军务,主管粮饷。安南平定后,陈洽转为吏部左侍郎。当时黄福掌管布政、按察二司事务,政策上专务宽大,安抚安南人民。陈洽选拔有才能的人,振肃风纪,核实将士功罪,设置土官,处理军队粮饷,都办得有条不紊。回到朝廷后,皇上命他兼代礼部、工部事务。永乐七年(1409),他又参佐张辅的部队讨伐简定,将其平定。回来后,随从皇上北征,与张辅在塞外练兵。九年,他又与张辅前往交趾,讨伐陈季扩。五年之后,他升为兵部尚书,又留下赞佐李彬军事。

仁宗将黄福召回,以陈洽掌管布政、按察二司,仍参佐军务。宦官马骐贪婪残暴,陈洽无法控制,致使安南反叛者四起,而黎利尤为凶狠狡猾。而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无能为力,贼寇的势力越来越大。陈洽上疏说:“贼人虽然请求投降,但他们内怀诡诈,到党羽逐渐壮大后,将不可控制。乞请传谕诸将从速灭贼,不要为贼人所收买。”宣宗颁敕严厉责备陈智等人,令他们进兵,他们又败于茶笼州,皇上于是削去陈智、方政的官职和爵位,命成山侯王通佩征夷将军印前往征讨,陈洽仍赞佐其军事。宣德元年(1426)九月,王通到达交趾。十一月进军应平,到达宁桥。陈洽与将领们说地形险恶,恐怕有伏兵,应该驻扎下来察看贼人动静。王通不听,指挥部队径直渡江,结果陷在泥淖中。贼人伏兵齐起,官军大败。陈洽跃马冲入敌阵,因受伤过重而坠下马。左右想把他扶回去,陈洽瞪眼呵叱道:“我作为国家大臣,食禄四十年,报国就在今日,义不苟且而生还!”挥刀杀死数名贼人后,自刎而死。事情报到朝廷后,皇上叹道:“大臣以身殉国,一代能有几人?”赠少保,谥节愍。授予他的儿子陈枢为刑科给事中。

1276年12月21日,兴化(今福建莆田)城头竖起了两面大旗,上书"生为宋臣"、"死为宋鬼"。

尽管这座城池里仅仅有民兵千余人,尽管兴化城附近的所有城池尽数投降,但这座城市却表现出了莫大的抵抗勇气。

兴化城中坐镇着一位大宋状元,当他的亲族作为元军使节来劝降的时候,他大义灭亲,杀了使节焚毁书信,把副使放回并回信一封,书中称:"文龙为理宗太学生、度宗状元……国事如此,不如无生,惟当决一死守!"

这名抗元状元和文天祥拥有一样的地位,他死后,福建百姓将他当做神一样膜拜,香火不断数百年。

1276年12月份的兴化城, 已经从一个前线城防要地,变成了敌后根据地。

在此前的数个月里,临安投降,大宋朝最后的忠臣良将来到了闽地,但元军的攻势太猛,福州、泉州二地望风而降,兴化和端宗所在地已无陆路可通。

陈文龙临危受命,散尽家财招募了万余民壮来到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豪绅百姓劝他投降,因为兴化城城墙低矮,根本无险可守。

陈文龙明白百姓们的苦衷,他说:"百姓要降自降,吾自死耳!"

事已至此,陈文龙难道真的不知道大宋已经回天乏术吗?他自己都说"吾岂不知大厦之倾,非一木能支!",但他如此坚持,是因为他"世荷国恩,官至三府",还说"设我贪生畏死,已屈辱于杭州矣!"

这个执拗的状元尽管受到贾似道的提拔,却从未和贾似道同流合污,还一直上书直言贾似道的误国,最终连遭贬谪,郁郁不得志。在国难当头之际,他重新回到临安,和文天祥、陆秀夫等人一起意图抵抗到底,但陈宜中的议和建议得到了太皇太后谢道清的认可,陈文龙悲愤不已,辞官回家。

当文天祥等人来到福州拥立端宗之后,陈文龙被复起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平定了数起叛乱。这个执拗的状元最终打算在兴化耗尽他生命所有的能量,去捍卫大宋朝最后的尊严。

兴化城的抵抗,最终仍没掀起什么波澜,像一颗小火星一样在那个时代散发了一些光芒。在数万元兵的重重围困之下城内军民爆发了激烈的抵抗,陈文龙常常夜不能寐,走上城头鼓舞士气,同时还在城外设伏,打赢了一场胜仗。

当"生为宋臣,死为宋鬼"的旗帜飘扬在城头的时候,城下的元朝汉军部队是否会感到一丝丝的羞愧呢?

但在仅仅一个月后,被陈文龙派遣去调查敌情的将领林华和元将串通,率兵一万人假称援兵攻城,通判曹澄孙开门献降,陈文龙无奈被俘,他的弟弟通判陈用虎上吊自尽。

城破后城内火光冲天,陈文龙见状怒喊:"速杀我,无害百姓!"但兴化城百姓的最终情况,史书并没有交代。

陈文龙求死不得,在元军内备受敌人的凌辱和折磨,他指着自己的腹部怒吼:"此皆节义文章也,可相逼邪?"元朝将领索多希望能通过"母老子幼"来规劝陈文龙投降,陈文龙大义凌然,称"我家世受国恩,万万无降理。"元将索多为之动容,只能作罢,将陈文龙押解北上。

陈文龙和他的两子三女、妻母一起被押送到了杭州,囚禁在了当年他所学习的太学。

从20岁入太学到37岁中状元,他在这里曾经度过了17年的时光,当年在太学念书的同学和后辈们,有的已经战死疆场,有的却投降元朝遗臭万年。

陈文龙想起杭州有一个死前必须去的地方,那就是岳庙。

岳王庙成了南宋无数忠臣良将心中的圣地,这位北伐有功的千古良将,最终也难逃历史的厄运。陈文龙也是如此,他抓一把香灰吞下,在极度的痛苦下,当天夜晚他便逝世,享年47岁。

宋朝在广东一隅残存的小朝廷听闻陈文龙的噩耗,便追赠他为太师,谥号"忠肃"。就连忽必烈也对他的事迹感动不已,下令放了他的所有家人。

忠肃这个谥号,在后来的历史上给了另外两个明朝人:于谦、张煌言。

蒲寿庚率泉州投降,尽杀宋朝宗室后,还对百姓说:"陈文龙那么忠义,对百姓有什么好处呢?"百姓深明大义,都对他嗤之以鼻。

陈文龙的故事仍然没有结束,他的精神仍然在他的亲族中延续。

他的从叔父陈瓒散尽家财救济贫寒,还将300万缗钱送给了张世杰充作军饷。小朝廷本想给他封爵,被陈瓒一口否决,他说:"某激忠义而来,岂买爵耶?"

他再次召集民兵攻陷兴化,在陈氏宗庙前杀了那个投降敌人的叛将林华,朝廷命他为通判权守兴化。闽地元军听后惊恐万分,再次发动数万元军包围了兴化,久功不可克。

在调来了回回炮后,兴化低矮的城墙难以抵挡,在坚持了1个月后兴化再次沦陷。陈瓒率领500壮士和元军巷战,毙敌千余人后终寡不敌众被俘。

索多劝降陈瓒,陈瓒大骂:"你知前次守城不降者吾侄耶?吾家世代忠义,岂向你胡狗求活!"

兴化城全城此时竟无一人投降,索多怒不可遏下令屠城,并将陈瓒车裂。而陈文龙的两个儿子也隐居山林,绝不出仕。

兴化(莆田)这座城市在历史上出现了1700位进士,光在宋朝就有"每39名进士就有一个莆田(兴化)人"的说法,两宋时期更是出了五名状元。

在国难当头之际,这座书香气十足的地方爆发了闽地最为坚决的抵抗,的确不负国恩!

仅仅100多年后,一群来自淮西的农民继承祖先的遗志起兵反元。

"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明朝开国元勋们将蒙古铁骑一路撵出了元大都,赶回了草原。

当一切尘埃落定,大宋朝最后抵抗的忠臣良将,就成了百姓们膜拜的对象。

而蒲寿庚和他的后人从此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朱元璋下令将蒲寿庚鞭尸三百, 后代永世为奴,不得读书入仕。

明太祖朱元璋敕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后来被加封为"镇海王"。明清时期的人们在民间修筑了陈庙十余座,香火绵延数百年不断。

此后,陈文龙逐渐被人们捧为神仙,凡官船出海皆祭拜陈文龙,使得民间有了"海上官船拜陈文龙,民船拜妈祖"的说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尽管陈文龙和他亲族的努力并没有能够成功捍卫宋朝的江山,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的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成为了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斗垒孤危力不支,书生守志誓难移。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竖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惟有丹衷天地知。——陈文龙

直到如今,陈文龙仍然在人们心中地位颇深。

如果你是福建人,你可知道福州和莆田各有一座陈文龙纪念馆?

如果你是杭州人,你可知道在西湖边上,还有一座陈文龙墓?

无数陈氏宗亲纷纷前来祭拜这位护国守土的状元,让他的精神不断的延续下去。

参考资料:

《宋史·陈文龙传》

《弘治兴化府志·陈文龙传》

黄启权《满门忠烈陈文龙》

肖群英《祖先·神明·民族英雄——陈文龙崇拜与莆田玉湖陈氏家族的文化实践》

序次 姓名 籍贯 任职时间 卸职时间 卸职原因/备注

提督蓟州军务

1 孙襘 南直隶合肥 嘉靖二十九年九月乙未

1550年10月14日 嘉靖二十九年十一月戊戌

1550年12月16日

2 何栋 陕西长安 嘉靖二十九年十一月戊戌

1550年12月16日 嘉靖二十九年十二月甲子

1551年1月11日

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

1 何栋 陕西长安 嘉靖二十九年十二月甲子

1551年1月11日 嘉靖三十二年十二月丙戌

1554年1月17日 罢

2 杨博 山西蒲州 嘉靖三十二年十二月庚寅

1554年1月21日 嘉靖三十四年三月丙申

1555年3月23日 迁兵部尚书

3 王忬 江苏太仓 嘉靖三十四年三月己亥

1555年3月26日 嘉靖三十八年五月辛巳

1559年6月15日 逮

4 杨博 山西蒲州 嘉靖三十八年五月辛巳

1559年6月15日 嘉靖三十八年十月乙丑

1559年11月26日 回部

5 许论 河南灵宝 嘉靖三十八年十月乙丑

1559年11月26日 嘉靖四十年六月甲申

1561年8月6日 劾免

6 杨选 山东章丘 嘉靖四十年六月丁亥

1561年8月9日 嘉靖四十二年十月癸酉

1563年11月13日 因给事中李瑜劾其失守信地,被逮

7 刘焘 嘉靖四十二年十月乙亥

1563年11月15日 隆庆元年十月乙未

1567年11月14日 因给事中陈瓒弹劾其报功不实,被令回籍听勘

8 曹邦辅 山东定陶 隆庆元年十月己亥

1567年11月18日 隆庆二年

1568年

9 谭纶 江西宜黄 隆庆二年三月丙寅

1568年4月13日 隆庆四年十月甲辰

1570年11月7日 改协理戎政

10 刘应节 山东潍县 隆庆四年十月丁未

1570年11月10日 万历二年七月庚寅

1574年8月4日 改南京工部尚书

11 杨兆 陕西肤施 万历二年七月癸巳

1574年8月7日 万历五年十二月庚子

1578年1月25日 转南京兵部尚书

12 梁梦龙 北直隶真定 万历五年十二月癸卯

1578年1月28日 万历九年四月丁未

1581年5月16日 回任兵部尚书

13 吴兑 浙江山阴 万历九年四月辛亥

1581年5月20日 万历十年十一月乙卯

1582年11月25日 回任兵部尚书

14 周咏 河南延津 万历十年十一月己未

1582年11月29日 万历十一年九月丁丑

1583年 黜为民

15 张佳胤 四川铜梁 万历十一年九月己亥

1583年11月4日 万历十三年闰九月乙卯

1585年11月9日 回部

16 王一鹗 北直隶曲周 万历十三年闰九月戊午

1585年11月12日 万历十五年三月庚申

1587年5月8日 任兵部尚书

17 张国彦 北直隶邯郸 万历十五年四月甲子

1587年5月12日 万历十八年八月庚辰

1590年9月9日 改协理戎政

18 蹇达 四川重庆卫 万历十八年八月庚辰

1590年9月9日 万历二十年四月甲午

1592年5月15日 改协理戎政

19 顾养谦 南直隶通州 万历二十年四月丁酉

1592年5月18日 未任

20 郝杰 山西蔚州 万历二十年七月癸亥

1592年8月12日 万历二十一年

1593年 改协理戎政

21 顾养谦 南直隶通州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丁丑

1593年2月8日 万历二十二年七月己卯

1594年8月18日 回部

22 孙矿 浙江余姚 万历二十二年七月己卯

1594年8月18日 万历二十五年三月己酉

1597年5月4日 革

23 邢玠 山东益都 万历二十五年三月己未

1597年5月14日 万历二十九年二月壬申

1601年3月7日 改南京兵部尚书

24 万世德 山西偏头千户所 万历二十九年五月丁巳

1601年6月20日 万历三十年九月乙亥

1602年10月31日 去世

25 蹇达 四川重庆卫 万历三十年九月甲申

1602年11月9日 万历三十六年七月丙戌

1608年8月11日 去世

26 王象乾 山东新城 万历三十六年九月乙未

1609年10月14日 万历四十年正月戊午

1612年2月24日 以兵部尚书回部管事

27 薛三才 浙江定海 万历四十年九月己未

1612年9月28日 万历四十五年

1617年

28 汪可受 湖广黄梅 万历四十五年三月乙酉

1617年4月25日 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己丑

1619年10月16日 回籍

29 文球 河南固始 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己丑

1619年10月16日 天启元年六月丙子

1621年7月24日 致仕

30 王象干 山西新城 天启元年二月癸酉

1621年3月23日 天启四年三月丁巳

1624年4月20日

31 吴用先 南直隶桐城 天启四年三月己卯

1624年5月12日 天启五年三月戊戌

1625年 令闲住

32 王之臣 陕西潼关卫 天启五年四月癸巳

1625年5月21日 天启六年三月甲子

1626年4月17日 改经略辽东

33 阎鸣泰 直隶保定中卫 天启六年三月甲子

1626年4月17日 天启七年八月乙未

1627年9月10日 改协理戎政

34 刘诏 河南杞县 天启七年八月己亥

1627年9月14日 天启七年十一月丙子

1627年12月20日 回籍

35 张凤翼 山西代州 天启七年十一月己丑

1628年1月2日 崇祯元年三月

1628年 回籍

36 喻安性 浙江嵊县 崇祯元年四月癸巳

1628年5月5日 崇祯二年

1629年 解职

37 刘策 崇祯二年五月

1629年 崇祯二年

1629年 因清兵入大安口,不能御,罢,次年正月弃市

38 梁廷栋 河南鄢陵 崇祯二年十二月辛亥

1630年1月13日 崇祯三年正月

1630年 任兵部尚书

39 张凤翼 南直隶长洲 崇祯三年正月癸卯

1630年3月6日 崇祯三年

1630年

40 曹文衡 河南唐县 崇祯三年

1630年 崇祯五年九月戊申

1632年 罢

41 傅宗龙 云南昆明 崇祯五年九月丙辰

1632年11月3日 崇祯七年十一月壬申

1635年1月8日 削籍

42 丁魁楚 河南永城 崇祯七年十二月丙戌

1635年1月22日 崇祯九年十月辛卯

1636年11月17日 下刑部

43 张福臻 山东高密 崇祯九年九月己巳

1636年10月26日 崇祯十年

1637年

44 吴阿衡 河南裕州 崇祯十年五月己丑

1637年7月13日 崇祯十一年九月庚辰

1638年10月27日 战死

总督蓟辽军务

1 洪承畴 福建南安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丁丑

1639年 崇祯十四年九月甲申

1641年10月15日 被困松山

2 杨绳武 云南弥勒 崇祯十四年九月甲申

1641年10月15日 崇祯十四年十二月癸亥

1642年1月22日 出关救松山

3 范志完 河南虞城 崇祯十四年十二月癸亥

1642年1月22日 崇祯十五年二月丁未

1642年3月7日 蓟辽分两督

总督关、蓟、通、津军务

1 张福臻 山东高密 崇祯十五年二月丁未

1642年3月7日 未任

2 张镜心 北直隶磁州 崇祯十五年三月壬辰

1642年4月21日 崇祯十五年三月丙申

1642年4月25日

3 张福臻 山东高密 崇祯十五年三月丙申

1642年4月25日 崇祯十五年六月

1642年

4 赵光抃 江西德化 崇祯十五年十一月丙子

1642年12月1日 崇祯十六年五月壬子

1643年7月5日 夺职遣戍

总督辽东、宁、锦军务

1 范志完 河南虞城 崇祯十五年二月丁未

1642年3月7日 崇祯十六年五月癸巳

1643年6月16日 革职听议

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

1 孙传庭 山西振武卫 崇祯十二年正月

1639年 崇祯十二年五月乙亥

1639年6月19日 削籍

2 杨文岳 四川南充 崇祯十二年

1639年 崇祯十四年九月

1641年 革职

3 杨文岳 四川南充 崇祯十五年二月丁未

1642年3月7日 崇祯十五年六月

1642年 以朱仙镇败免

4 侯恂 河南商丘 崇祯十五年六月

1642年 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辛丑

1642年12月26日 以开封亡罢职

5 吕大器 四川遂宁 崇祯十六年三月

1643年 崇祯十六年五月

1643年 罢

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45 王永吉 南直隶高邮 崇祯十六年五月壬子

1643年7月5日 崇祯十七年

1644年

总督畿南、山东军务

1 徐标 山东济宁 崇祯十七年二月

1644年 崇祯十七年二月

1644年 被杀

陈瓒(1505~1578)字敬夫,号玉泉,直隶河间府献县圈头村人(今献县淮镇圈头村)。明朝嘉靖癸卯科举人,丁未科进士。初任山西太原府阳曲县知县,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山东按察司副使、河南按察使、户部左侍郎、南京户部尚书等职,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院事,位列九卿。陈瓒为官三十一年,历佐明嘉靖、隆庆、万历三个皇帝,为政清廉,刚正不阿,“绝私交,抑权贵,纲纪肃然,人莫敢犯”。卒后皇上加赠他为光禄大夫,崇祀乡贤,建内台总宪坊于献县城西大街官科道;追赠他为“太子太保”, 谥号“简肃”,后人称“简肃公”。典见《椒山集》,其它事绩详见献县县志之九。

元朝算不算中国历史上的朝代

当然算! 首先,虽然是蒙古人侵略,可是社会中的人汉族比例仍是主要,生产人口主要是汉族人民,当时的社会虽然以蒙古族为尊,可是文化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