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续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2收藏

如何续家谱,第1张

你好!

一般家谱谱书中内容包含:目录、修谱名录、行第、凡例、旧序、新序、姓氏源流、祠堂记、传赞、(添加内容)、小引、外纪、世系图、(后记)等。

一般流程续修谱流程:

1族内成立修谱理事会

2理事会成员(族长、负责人)召开会议,协商续谱相关事宜

3选择修谱先生或者修谱机构

4下发人员统计登记表给每家每户

5收集登记表

6编修

7初步完成,打印稿件再次下发给负责人核对(一般至少需要核对两次稿件)

8正式谱书完成

9祭谱(有的称圆谱,民间用祭祀家谱来求祖先保佑,也有对谱书“开光”的意思)

你打算自己修谱吗?建议你还是请专业的修谱先生或者修谱机构来完成。

这是我看过的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修家谱可不能随便,背后的禁忌你知道吗?》

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有记录祖宗事迹的习惯,后世称之为“谱”,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地方有志也。宗谱的存在有着“辨亲疏,明昭穆”的重要作用,古人常云:“谱谍立身之本也。”可见,族谱虽与国史、方志都属于中华民族三大历史文献,但谱更能通过追根溯源了解到你是谁、从哪来。

孝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家谱又是体现孝道文化的重要载体,修谱即是行孝,那如何才能将行孝做到尽善尽美?修谱应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史料具有很强的可靠性,以史为据编修家谱能增强家谱的可信性。在家谱的编修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史料,辨别史料真伪,搜集本家族始祖、名人等重要历史资料,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人物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客观记叙。对先人不作主观带感情色彩,影响后世对家族先辈客观认识的评论。

“生不立传”,是写史人的一个态度。古语有云:“盖棺定论!”、“历史对错让后人来评说。”,人会变化,先前行为良好,后来人生发生变化,导致晚节不保也是常有的事例。如若给生人立传会出现偏差,且带有请托行为、人情世故、主观色彩、个人喜恶等影响客观公正的因素产生,因此给尚在世的人立传为时尚早。既然要立传,就应让后来者认识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盖棺再定论”。

人无完人,不能对一个人责备求全。且好坏也不是一两件事能定论的,判断历史对错也要因特定历史时期、历史环境而定,不以今时之参照标准去衡量古人,今日之标准也不能成为后来者评价今人的标尺!

家谱本身具有教化作用,警示后人更是家谱的重要作用。因此家谱里更不应有与传统道德观念有抵触的内容,否则不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

国家要修史,地方要修志,家族就要修谱。

没有了家谱的文化,就像参天大树没有了根基。

短短几字,道出了家谱文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不简单”。3000年的传统家谱文化,记录着家族来龙去脉。

|而为什么有的人会没有家谱?

说到底,家谱还是被我们自己给弄没了。

历史上我们因为诸多原因,家谱遭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损毁。然而,有很大一部分家谱丢失的原因与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有着很大关系。

不难理解,社会在进步,人们也在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不少人为了过上想要的生活选择背井离乡,原本就因为大环境下被迫断层的家谱,历经几辈人之后,少小离家的这类人对于原始家族的人接触变少,加上大部分人对家谱也不够重视,编修家谱的意识逐渐变得薄弱起来,家谱也就会慢慢被遗忘了。

|我们常说“落叶归根”

寻根,是中国人的共性。

从小到大,长辈们会反复和我们说:

“你姓什么”

“你是哪里的人”

“你的祖上曾在什么地方”

通过寻根,来了解生命的世代传承,见证家族的来源与变迁。而家谱有着延续家族血脉、继承着祖上遗训的重要作用,并且还是我们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

城市化发展以后,更应该带上自己的家谱,不忘记自己的出处,无论走到那里念祖怀宗,都有老祖宗的庇佑。

如果说传统编修家谱,需要耗费相当一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在科技时代,智能便捷的手机移动设备给我们带来了非常高效的修谱方式 。

|也就是说, 只要你有这个主观能动性

在能力范围内,还是可以修家谱的。

===

如果你也希望有家谱,让后辈有根可寻,至少可以从自己这一辈开始,给后代留下可靠的资料。

传统编修家谱的部分落后文化虽然与现代发展的追求有所出入,但不妨改变一下旧的思路,利用新时代的工具 —— 脉丁手机智能家谱 , 从自家开始修建家谱,通过网络共建共享还方便传阅修改,这样后人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也更了解自己的根在哪里。

自古有木本水源之说,如果你从自家、从你这辈开始编修家谱,你就如同这颗大树的树根,而你根系之上的树干树叶,是你的子女、孙辈。

要想后代可以看到这个大树枝繁叶茂,必须先有个人培根育土打好根基 ,而你,就是种下根基的那个人, 那个荣誉至极的开山老祖 。

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情况,是原有的家谱丢了,找不着了,还是对自己的先辈世系搞不清了?

如果是找不着家谱了,找家族里的有家谱的复印一份,或者主持家谱编写的人再请一套。

如果是弄不清家族世系,先辈,那就找家族里的长辈给你重新排一排,续上家谱就好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现在搞什么寻根问祖的人很多,有家谱的人寻找的话相对来说简单些,但是如果没有家谱的人想寻根问祖的时候要怎么办呢其实也比较简单了,很多有智慧的网友都给大家找出了相关的方法,下面我也给大家来介绍介绍,有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寻根问祖就是现在!

现在,很多城里人手中没有家谱,只听说自己几世祖爷爷是从某省某县某村出来的。也有好多农村的,家谱在破“四旧”的时候毁坏了,好多人也不知道自己祖籍传承,时常会向家里的长辈询问。

关于家谱跟祖籍,必须提到两个时代,一个是南北朝,一个是五代十国。这是两个乱世,由此,中国几乎所有的人都把家族谱系丢了,祖籍也没了。唐朝的皇族有鲜卑血统,但他们却把老子奉为先祖,而且还把汉朝“飞将军”李广也认作祖先。这方面朱元璋就客观的多,他当了皇帝,自然要光宗耀祖,编修皇族家谱,但是他没有认哪个名人做祖宗,因为实在联系不起来。

造成谱系断裂、祖籍不清的原因,除了战乱,还有一个原因是迁徙和人口流动。既有明朝洪洞大移民、湖广填川、晋宋南迁、山东人闯关东这样的大移民,也有人口的自然流动。

我家是个小姓,位列百家姓139位。老家在村里却独占唯一大姓,早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原本有家谱的,最后在某位村长手里在文革中失踪了。前些年村里的老人们打算重修家谱,这重修不是续修,没有原来的谱书,是很困难的。

首先是收集基本的资料,把各家各户过年供奉的家堂、祖先牌位进行抄录、整理,请老人们一起梳理宗系关系,从县志查找始迁祖建村记载,以及本村本姓事迹。整理家谱的一个基本轮廓。

然后是将所有近几十年在世者进行统计、汇总,与历代祖先汇总造册。对于部分家门世系记录缺少的,进行广泛查证、递补,进而形成家谱初稿。

之后对家谱初稿进行审定,包括名讳、长幼次序等。增加祖坟图示备注,为有功、有名、有事迹的祖先立传。最后付印分发。

一、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二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三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

新家谱是想社会主义时代编修的家谱的简称。编修一部新家谱,有的是在旧家谱的基础上续修,有的是在已经烧毁无存或从未编修过的情况下进行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编修一部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型家谱是必然的。

一、建立机构

编修家谱是一项艰巨复杂的文字工作,同时涉及许多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编修任务重、要求高,需要有坚强的组织领导作保证。

二、拟定篇目

家谱是按照家族的内容分类依次编排而成的史类图书。篇目反映家谱的基本内容,是编纂家谱搜集资料和编写家谱的提纲,是家谱的框架和总体设计,是成书后的目 录,一部好的家谱篇目应反映一个家族的全貌和时代的特点。

三、搜集资料

家谱是家族历史资料的科学汇编。家族的历史和现状是通 过资料来反映的,资料是家谱的基本特征。一部好的家谱,总是以资料翔实全面丰富,是非分明见长。没有大量的、全面的。

四、分工撰写

撰写是修谱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谱书质量的基础。一部家谱的篇幅很长、文字数量很大,成书时间较长,除少数支谱可以由一人执笔撰写外,多数家谱,一人难以承担全部撰写工作,必须按篇章分为若干部分,在主编的统一组织指挥下,由修谱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或分给个人撰写。

五、搞好总纂

总纂是家谱撰写的最后阶段。总纂是把分头撰写的各部分完成之后,把它合成为分类横排、结构严谨缜密的完整书稿。

六、筹措经费

资金是完成编纂家谱任务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编纂家谱规模,需要筹措相应的经费。从编修家谱开始,就要拟定筹措经费的计划,初步确定经费开支项目、范围,按 照谱书的规模和出版发行数量及其所需经费金额,提出筹集资金的来源、途径和方法。

如何续家谱

你好!一般家谱谱书中内容包含:目录、修谱名录、行第、凡例、旧序、新序、姓氏源流、祠堂记、传赞、(添加内容)、小引、外纪、世系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