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姓家谱,和迟姓的由来,现在在哪居住
迟
1
迟(Chí 迟)源出有三:
1、出自商代贤人迟任的后代,以迟为氏。
2、出自尉迟氏所改。南北朝时北方鲜卑族有尉迟氏,入中原后学习汉俗,有一部分去尉简为单姓迟氏,称迟姓。
3、出自满族老姓汉化,改为此姓的满族老姓包括:迟佳氏、持嘉氏等。迟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迟姓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都是一个小姓,后世繁衍分布于我国的南方福建、广东以及云南、江苏等地。望族居于太原郡,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迟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三十八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六十二位,人口约四十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25%左右。 迟氏在全国分布较广,山东省的济南市、青岛市莱阳、胶州市、平度市、烟台市海阳县、茌平县、日照市东港区、蓬莱市长山岛、聊城地区临清市、栖霞市、招远市、诸城市、高密市、龙口市黄县、文登县、德州市宁津县、陵县、荣成市、东阿县、济宁市鱼台县、即墨市、临清市,云南省的玉溪市新平县、昭通市彝良县、昆明市昆阳县、寻甸县,贵州省的贵阳市花溪区,辽宁省的沈阳市、大连市、营口市、瓦房店市、海城市、鞍山市、丹东市东港区、开原县、朝阳市、台安县、铁岭市昌图县、盘锦市,吉林省的四平市、长春市农安县、蛟河市、德惠市、榆树县、敦化市、公主岭市、通化市,北京市,海南省,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尚志县、大庆市安达县、望奎县、铁力市、哈尔滨市、呼玛县、牡丹江市、绥化市、双鸭山市、肇东市、绥陵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自治旗,河南省的西华市,四川省的成都市,广东省的广州市,河北省的沧州市南皮县、石家庄市、秦皇岛市,安徽省的合肥市、马鞍山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哈密市,福建省的福州市、永泰县、永春县,广东省的广州市、惠洲市,台湾省的台北市,日本等地,均有迟氏族人分布。
兆[兆,读音作zhào(ㄓㄠ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羯胡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古羯族契胡部首领尔朱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尔朱兆是羯族一支契胡族的酋首,北秀容人(朔州,今山西朔县),为尔朱荣之侄(一说为甥,一说为次子),是北魏王朝的掘墓人。
南北朝北魏王朝末期,尔朱兆为西河郡领民都督,后在与北齐政权的争战中失利,被逼自缢。其子(名字待考,史未载)遂率众归附于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授拜为镇西将军、营州刺史。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公元550年),尔朱兆之子被晋封为汉中郡公,后战殁于陕西关中。
其后代子孙有取先祖名字“兆”为姓氏者,称兆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阿哈觉罗氏,满语“阿哈”汉译为“家奴(包衣)”之意,属于家奴被赐姓。一般情况下,其各家族之间没有血缘关系。阿哈觉罗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辉发(今吉林辉南)、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松花江沿岸、长白山、瓦尔喀等地。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阿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阿颜觉罗氏,满语“阿颜”汉译为“蜡烛”之意,世居叶赫、佛阿拉、雅尔湖等地。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察喇觉罗氏,满语“察喇”汉译为“那边、几年前”之意,世居长白山,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额卓氏,世居叶赫、辉发、哈达(今辽宁开原)、英额(今辽宁清原),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鄂岳氏,满语“鄂岳”汉译为“地窖”之意,金国时期旧姓为“斡准氏”,世居叶赫、哈达、锡伯里城(今地待考),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鄂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格伦觉罗氏,世居黑图阿喇城等地,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卦勒察氏,属于卦尔察女真族,又称瓜尔察氏,世居吉林乌拉、扎木库(今辽宁抚顺)、卦尔察、长白山等地,以居地为姓。所冠汉字单姓为关氏、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哈尔哈觉罗氏,世居地待考。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呼伦觉罗氏,满语“呼伦”汉译为“十小斗粮”之意,是善于务农的觉罗,世居黑龙江、叶赫、辉发等地。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呼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喜塔腊氏,老满洲氏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松花江中游和嫩江下游,属于“阔雅里满洲”的一个支系。满语“喜塔腊”汉译为“指甲”之意,所冠汉字单姓为齐氏、图氏、祝氏、赵氏、文氏,亦有为兆氏者。
据典籍《满族大辞典》记载,满族有刁落氏,亦称多罗氏,世居东海。清朝康熙初年其族迁至乌拉,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据史籍《八旗氏族通谱》记载:
蒙古族敖勒高努德氏,所冠汉字单姓为敖氏、赵氏、王氏,亦有为兆氏者。
蒙古族赖哈图德氏,所冠汉字单姓为赖氏、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蒙古族召蒙岱氏,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蒙古族扎喇亦尔氏,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季氏,亦有为兆氏者。
蒙古族嘎树努德氏,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兆氏女子,在有清一朝,多有为帝王公族的妻、妾者。在今少数民族彝族中,亦有取汉字单姓“兆”为姓氏者。
二迁徙分布:
今江西省兴国县,甘肃省兰州市、宁夏 自治州银川市、辽宁省沈阳市,湖南省湘西地区,安徽省利辛县,浙江省杭州市,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黑龙江省伊春市,吉林省长春市等地,均有兆氏族人分布。
三 名人
兆文清:(公元1942~今),满族,字雅轩,号梦海;辽宁沈阳人。著名当代教育家。
中国石油学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
1965年东北石油学院毕业,现任华北石油职工大学副教授、北京高远石油技术研究所所长,从事石油矿场机械和石油化工机械教学与科研工作。
1965~1969年石油部炼厂建设工程公司任技术工作,1970~1972年荆门石化总厂任技术工作,1973~1976年北京石化总厂任技术工作,1977~1980年华北油田油建公司任技术工作,1981~1998年华北石油职工大学任教师工作。
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国际论文两篇,其中《大轮增程抽油机运动分析及动力分析》评定为国家优秀论文;获中国专利商议项,其中《注复泵跟随介轩密封装置》经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向全国各油田推广。
出版专业著作十余部,其中《钻井泵技术手册》获优秀技术成果奖;《国内外新型抽油机》、《抽油机及其节能技术》获技术交流奖;《石油矿场机械设备技术问答丛书》指定为油田职工技术培训及技术考核专用教材;出版译著《石油矿场机油可靠性》一部;发表译文多篇;完成科研项目十余篇,其中《3NB800泵断齿分析》、《注水泵减振技术研究》等获优秀科研成果奖。
正在出版中的文史著作有《满清史话》、《红楼夜话》、《诗词漫话》、《宗教趣话》和《梦海诗词》等。
狼
拉丁文学名:Canis lupus
英文名:Wolf, Gray wolf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同物异名:
Canis chanco Gray, 1863,
Canis coreanus Abe, 1923 ,
Canis ekloni Przewalski, 1883,
Canis filchren Matschie, 1907 or 1908 ,
Canis laniger Hodgson, 1847 ,
Canis tschilienius Matschie, 1907 or 1908 ,
Lupus filcheri Matschie, 1907,
Lupus karanorensis Matschie, 1907 ,
Lupus laniger Hodgson, Calcutta Jour 1847 ,
Lupus tschiliensis Matschie,1907
中文别名:灰狼、豺狼、姑斯开、兰达、恰诺、纽鲁奇、毛狗、张三
科属分类:
食肉目 Carnivora、
犬科 Canidae
犬亚科 Caninae
犬属 Canis
濒危等级:
《华盛顿公约》CITES濒危等级:附录II,生效年代:1997。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级:易危 生效年代:1996
狼过着群居生活,一般七匹为一群,每一匹都要为群体的繁荣与发展承担一份责任。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不管做任何事情,它们总能依靠团体的力量去完成。狼的耐心总是令人惊奇,它们可以为一个目标耗费相当长的时间而丝毫不觉厌烦。敏锐的观察力、专一的目标、默契的配合、好奇心、注意细节以及锲而不舍的耐心使狼总能获得成功。狼的态度很单纯,那就是对成功坚定不移地向往。在狼的生命中,没有什么可以替代锲而不舍的精神,正因为它才使得狼得以千心万苦地生存下来。狼群的凝聚力、团队精神和训练成为决定它们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正因为此狼群很少真正受到其它动物的威胁。狼驾驭变化的能力使它们成为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之一。
⊙合作:
狼过着群居生活,一般七匹为一群,每一匹都要为群体的繁荣与发展承担一份责任。 西可是每个员工的家园,西可的事业是每一个西可人共同的事业。
⊙团结:
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不管做任何事情,它们总能依靠团体的力量去完成。
⊙耐力:
敏锐的观察力、专一的目标、默契的配合、好奇心、注意细节以及锲而不舍的耐心使狼总能获得成功。
⊙执著:
狼的态度很单纯,那就是对成功坚定不移地向往。
⊙拼搏:
在狼的生命中,没有什么可以替代锲而不舍的精神,正因为它才使得狼得以千心万苦地生存下来,狼驾驭变化的能力使它们成为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之一。
⊙和谐共生:
为了生存,狼一直保持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关系,不参与无谓的纷争与冲突。西可对内倡导团结互助,对外强调协同合作、和谐共生。
⊙忠诚:
狼对于对自己有过恩惠的动物很有感情,可以以命来报答。
Wolves in religion and folklore
物种特征:
犬科中体型最大者,外形似狼犬,体长1500-2050毫米,肩高50~70厘米,体重26-79千克。四肢矫健,适于奔跑;吻部略尖;耳廓直竖;尾毛长而蓬松。上体一般为浅黄、暗黄、灰棕和浅灰色,但以后两种毛色居多,另有纯黑和白色者。腹部和四肢内侧白色,但四肢内面以及腹部毛色较淡,毛色常因栖息环境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差异。前足5趾,后足4趾。肩部和尾端黑毛较多栖息生境多样,如苔草、冰原、草原、森林和荒漠等都有其足迹。北方的狼在冬季常集群活动,并有社群结构;夏季则营小家庭生活。领域范围达160-350平方公里。性情凶残,主要捕食野兔、大型啮齿类、鹿类、各种野羊及鸟和鱼等。2-3月交尾,妊娠60-63天,每胎平均7仔。
分布范围:
世界性广泛分布,但当前狼的分布区已大大缩小,特别是在北美和西欧。狼在国内分布于除台湾、海南岛及其它一些岛屿外的各个省区,但目前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以及西藏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 生境与习性狼的适应性很强。可栖息范围包括苔原、草原、森林、荒漠、农田等多种生境。海拔高度也不限制其分布,在青藏高原狼的分布很广,密度也较大。在温带的草原地区,如蒙古草原(包括蒙古国的东方省、肯特省,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呼盟和锡盟)狼的分布很广。狼喜欢在人类干扰少、食物丰富、有一定隐蔽条件下生存。在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各省份狼的活动仅限于山区环境、不适应于人类开发的狭小的环境内。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的狼的分布也仅限于山区。
主要分布省份:
北京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
天堂寨 兴隆山 白水江(甘肃) 布尔根河狸 雪岭云杉 托木尔峰 习水 梵净山 董寨鸟类 济源猕猴 鸡公山 宝天曼(内乡) 洪河 兴凯湖 九宫山 神农架 后河 八面山 莫莫格 鄱阳湖 鄱阳湖 武夷山(江西) 桃红岭 井冈山 老秃顶子 老秃顶子 罗山 六盘山(宁夏) 青海湖鸟岛 庞泉沟 太白山 佛坪 卧龙 金佛山 芒康滇金丝猴 珠穆朗玛峰 塔里木胡杨林 甘家湖梭梭林 大围山 怒江 高黎贡山 高黎贡山 铜壁关 清凉峰 天目山(浙江) 古田山 三江(黑龙江) 赛罕乌拉 八仙山 额济纳胡杨林 南靖南亚热带雨林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
阿尔金山 阿尔金山 阿尔金山 中条山 大别山 关帝山 贺兰山 喀喇昆仑山 昆仑山-西段 昆仑山-东段 昆仑山-中段 香山 五台山 六盘山 芦牙山 太岳山 太行山 清凉峰 秦岭 天山 准噶尔界山及其山间谷地 帕米尔高原 伏牛山 鄱阳湖 昆仑山区
生活习性:
狼集群或单独活动。在繁殖季节集成小群,冬季在北美泰加林区狼常组成较大群捕食食有蹄类。在阿拉斯加,最大狼群达36头,但一般不超过20头。我国最多一群达21头。狼群的大小变化很大,常因季节和捕食的情况不同而改变。狼的食物成分很杂,凡是能捕到的动物都是其食物,包括鸟类、两栖类和昆虫等小型动物。狼偶尔也进食植物性食物。狼喜吃野生和家养的有蹄类。狼吃人的现象在国内外也有过报道,但是这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
种群现状:
我国是狼种群数量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对狼的种群数量从未进行过系统调查,所以很难提出一个大概的数字。近来对内蒙呼伦贝尔草原狼的准确调查表明;狼的数量不超过2000头。在西北地区狼的种群数量尚无报道。
致危因素:
狼在某些国家种群数量少,已被列为濒危物种。但是在很多国家未被列入保护动物。在一些国家,包括我国狼分布区由于生境破坏而缩小。我国长期以来,把狼作为害兽加以消灭,并为鼓励捕杀害兽而给予奖励。加上其栖息的生境不断缩小,近几十年中,狼的数量显然越来越小,许多过去狼的分布区已不见其踪迹。狼的毛皮质量好,它的部分器官被入药,也是导致被猎杀的一个因素。
人工饲养情况:
狼是分布广、常见的种类,国内及国外动物园饲养作为观赏的不多。美国印第安纳州拉斐特市的狼园曾饲养过150头狼,这是世界上饲养狼最多的地方。我国饲养狼的数字尚不清楚。
现有保护措施:
国际上目前将墨西哥的狼列为野外绝灭(EW),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狼列为低危(LR/cd),将意大利的狼列为易危(VU)(IUCN,1996)。国际濒危物种公约(CITES)将狼这一种列为附录 II种类,且将不丹、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狼的种群列为附录 I种类。可见对狼的保护的重视。受长期以来观念的影响,我国目前现行法律没有对狼加以保护。相反,一般仍然认为狼是应予消灭的害兽。
保护措施建议:
1) 开展科学研究,应对全国狼的种群数量、亚种分化进行全面调查,查清狼的分布和种群数量现状,对其益害进行科学评估,从而制定一系列保护和控制措施
2) 加强法制管理,应考虑禁止任意捕杀狼。在确有狼群危害严重的地区,采取必要措施对狼的种群数量加以控制,也必须在专家评估的基础上,有领导有组织地进行
3) 加强国际合作,特别加强与我国毗邻的独联体、蒙古、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的协作。
亚种分化:
Canis lupus alces (Kenai Peninsula Wolf) 基奈山狼(灭绝)
Canis lupus arctos (Melville Island Wolf, Arctic wolf) 北极狼
Canis lupus baileyi (Mexican Wolf) 墨西哥狼
Canis lupus beothucus (Newfoundland Wolf) 纽芬兰狼 (灭绝)
Canis lupus bernardi (Banks Island Tundra Wolf) 班克斯岛苔原狼
Canis lupus columbianus (British Columbian Wolf) 不列颠哥伦比亚狼
Canis lupus crassodon (Vancouver Island Wolf) 范库弗狼
Canis lupus fuscus (Cascade Mountains Wolf) 小瀑布山狼
Canis lupus hudsonicus (Hudson Bay Wolf) 哈德逊湾狼
Canis lupus griseoalbus (Manitoba Wolf) 马尼托巴狼
Canis lupus irremotus (Northern Rocky Mountain Wolf) 北落基山狼
Canis lupus labradorius (Labrador Wolf) 拉布拉多狼
Canis lupus ligoni (Alexander Archipelago Wolf)亚历山大群岛狼
Canis lupus lycaon (Eastern timber wolf) 东部森林狼
Canis lupus mackenzii (Mackenzie Tundra Wolf) 密歇根苔原狼
Canis lupus manningi (Baffin Island Tundra Wolf) 巴芬岛苔原狼
Canis lupus mogollonensis (Mogollon Mountain Wolf) 灭绝
Canis lupus monstrabilis (Texas Gray Wolf) 德克萨斯灰狼(灭绝)
Canis lupus nubilus (Great Plains Wolf, Buffalo Wolf)大平原狼、布法罗狼
Canis lupus occidentalis (Mackenzie Valley Wolf) 密歇根山谷狼
Canis lupus orion (Greenland Wolf) 格陵兰狼
Canis lupus pambasileus (Interior Alaskan Wolf) 阿拉斯加内陆狼
Canis lupus tundrarum (Alaska Tundra Wolf) 阿拉斯加苔原狼
Canis lupus youngi (Southern Rocky Mountain Wolf) 南落基山狼(灭绝)
Canis lupus albus (Tundra Wolf) 苔原狼(欧洲)
Canis lupus arabs (Arabian wolf) 阿拉伯狼
Canis lupus campestris (Steppe Wolf) 西伯利亚平原狼
Canis lupus communis (Central Russian Wolf) 俄罗斯狼
Canis lupus cubanensis (Caspian Sea Wolf) 里海狼
Canis lupus deitanus (Spanish wolf) 西班牙狼(灭绝)
Canis lupus hattai (Japanese wolf) 日本狼(灭绝)
Canis lupus hodophilax (Hondo Japanese wolf) 本洲狼(灭绝)
Canis lupus italicus (Italian Wolf) 意大利狼
Canis lupus laniger (Tibetan Wolf) 中国狼
Canis lupus lupaster (Egyptian Wolf) 埃及狼
Canis lupus lupus (Common Wolf) 普通狼指名亚种(欧洲和俄罗斯)
Canis lupus minor (Austro-Hungary Wolf) 奥匈狼
Canis lupus pallipes (Indian, Iranian, Asiatic wolf) 亚洲狼
Canis lupus signatus (Iberian Wolf) 伊比利亚狼
相关资料:全球狼的现状
美国:狼分布最多的州是阿拉斯加州,八十年代调查,最高为 5,000~6,500头;九十年代以来种群又有新增长,达7,000头明尼苏达州有2,000头左右,威斯康星州40头,密执安州30头在阿拉斯加州,狼仍然覆盖全州总面积的85%,几乎等于历史上曾有的分布范围在过去数十年里,阿拉斯加中止了全州范围内的政府部门狼控制计划它加强了对猎狼行为的限制,严禁毒杀和空中追捕,取消了由政府支付的猎狼奖金,并且控制打狼和诱捕狼的活动州议会还在该州划出了大面积的国家公园,在这里狼得到了完全的保护狼群数量增加也带来了种种弊端,ADF&G组织(theAlaskaDepartmentofFishandGame)警告说,许多重要地区可供狩猎的动物数量由于狼的数量增加已明显下降例如,三角洲地区驯鹿数量从1989年的10,700头下降到1992年的5,000~6,000头研究表明, 狼和北美灰熊是造成这种下降的主凶因此,ADF&G组织在1992年成立了一个“阿拉斯加狼管理计划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准备将狼的数量降到适当水平但由于舆论界的阻力,公众对此计划多持反对意见,他们不能相信执行该计划后,狼的数量会保持稳定或增长,而不是被灭绝,所以,原定于1993年执行的狼管理计划只好不了了之
加拿大:加拿大是世界上拥有狼种群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该国被科学家们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狼储蓄库”狼一度在加拿大本土、北极区各岛以及温哥华岛广为分布,但是人类行为———农业活动、不利的野生动物捕猎法规、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淡漠、其他迫害等等干扰了狼的生存,导致狼在数量和分布范围上都大为下降尽管没有关于狼下降数量的确切统计数字,但是拓荒者和靠近荒野的农场上的人们坚信这种下降是确实存在的,官方野生动物管理机构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在过去,人们用枪杀、设陷阱为主要方式大量猎杀狼在本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一些地区和省政府部门还曾对辖区内的狼进行过大规模的毒杀政府允许捕猎者设陷阱任意捕捉狼,加拿大毛皮研究所还指导这些诱捕者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捕捉狼,以便使狼皮顺利出口到欧共体成员国如今,这种趋势已被扭转,所有适合狼栖息的地方都有了狼的踪迹,覆盖面积约占它们过去分布范围的86%从各管辖地区有关部门和长期从事狼研究的科学家所作出的密度统计和狼群分布图来看,加拿大目前狼的数量大约在50,000~60,000头野生动物管理人员报道说在大多数地区和省份,狼的数量维持稳定或处于增长状态在过
去十年里,加拿大捕猎狼的数量发生了急剧下降,而且这种趋势仍在继续1983年估计有3,738头狼被捕猎,1990年估计捕猎2,285头,下降了40%原因是随着北部地区社会经济方式的转换,靠猎狼谋生的人已经大为减少了捕猎数量下降最明显的地区是安大略、马尼托巴、萨撕喀彻温、艾伯塔和哥伦比亚其中安大略占下降总额的70%,从1983年的1,300头降到1990年的350头此外,在加拿大提起狼的管理来不再仅意味着猎杀之,政府狼管理部门已开始教育民众认识狼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保护狼的栖息地和狼群数量的意义,并尽量减少狼和人类之间的冲突在民众心中狼已不再是相传数个世纪的寓言故事里的“血腥狼嚎”,恰恰相反,现在加拿大人民认为狼是荒野的象征,极为推崇目前,至少在一些地区, 狼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这些地区的总面积大约有218,000平方公里,约占加拿大领土总面积的25%
墨西哥:墨西哥的狼是分布在北美最南部的一个亚种,主要集中在墨西哥西北部狭小的范围内,数量在50头左右
罗马尼亚:约有2,500头狼,主要分布在喀尔巴阡山区中部;另外,有50头狼生活在东南部的森林低地在严冬,狼由喀尔巴阡山区或乌克兰向罗马尼亚南部的低地迁徙 当地狼的主要猎食对象是野猪(susscrofalinneaus)和狍(copreoluscapredus)在罗马尼亚没有法律保护狼由于狼皮在当地值钱,允许在全年任何时候猎取,但没有采取毒杀措施依照官方记录,每年估计大约杀掉250头狼(注:为其总数的1/10)杀一头狼,政府给猎人5 美元奖金最近政府已开始研究确定究竟留多少狼才适宜于当地有蹄类种群(主要是马鹿(cervusnippontemminck))永远能生存下去有一个地区,狼被射杀或捕捉后,降低了狼的密度使畜牧业受益,马鹿头数迅速倍增
匈牙利:历史上匈牙利北部的部分地区有狼, 907~1908年,狼被射杀目前匈牙利仅在东部可以见到狼根据猎取和观察记录,1920~1930年,狼的数量最多1940~1950年,狼的数量最低960~1980年,狼的数量又增高近年来,在匈牙利中南部地区通过繁育重新建立了一个狼的小种群该地区主要是落叶松 (pinusgmelini)林,有浓密的幼林长出,为狼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隐蔽条件匈牙利建立的这个小的狼种群能与周围国家,如斯洛伐克的种群,互相改良种群的质量在匈牙利,狼猎食马鹿、野山羊及家畜,却受到如此保护但一旦造成较大危害时,仍允许被优先猎杀
斯洛伐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狼在斯洛伐克所有地区近乎灭绝,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狼的数量增加了战后,猎人通过大量猎取和毒杀控制狼的数量1975年建立了国家公园,狼首次在斯洛伐克受到保护,并规定每年3月1日至9月15日,长达6个月不准猎捕狼目前,斯洛伐克的狼已发展成约300头左右的种群,是近200年来最大的种群保护狼最大的困难是人们对狼的观念尚需改变狼在斯洛伐克的猎食对象是马鹿、狍、野猪和野山羊在阿尔卑斯山牧区,狼一出现即遭猎捕在斯洛伐克西部没有森林,人口众多的地区狼难以生存非保护区内猎狼有奖金,猎一头狼,政府为猎狼者提供相当于三周左右的工资每年狼的猎取量约120头, (达总数的40%),确实杀得太多另外狼感染狂犬病而侵袭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被大量杀死目前,还没有一项官方管理方案
南斯拉夫:在中部山区大约生活着2,000头狼,在斯洛文尼亚至南斯拉夫西南部有狂犬病,但狼群已被控制住在波斯尼亚有一项研究方案在萨拉热窝附近进行,但由于近年来连年内战,计划只能延期进行狼有较高的死亡率,然而由于研究工作的中断,对这里的狼种群的动态几乎毫不了解
俄罗斯:在西伯利亚最东北部的楚科奇半岛发现一个400~500头数量稳定的狼种群在塔穆尔半岛狼的数量在增加,但在堪察加半岛上狼的数量已减少1980年, 狼、狼獾(gulogulolinnaeus)和雪羊(ovisnivicolaeschscholtz)被非法用直升飞机进行过一次大量猎捕,经发现后已被制止楚科奇半岛狼数量增多的原因是由于政体和经济的变化,这个地区没有从事狩猎活动;直升飞机偷猎已被制止;由于气候的一次明显变化,大约有 12,000头驯鹿(rangifertaranduslinnaeus)为狼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1991年10月,由于美国兰格尔岛驯鹿数量太多, 由楚科奇半岛引入3只母狼和2只公狼,以控制驯鹿的数量
中东各国:狼的种群数量如下:埃及(西奈)30头左右,阿拉伯半岛300~600头左右,约旦200头,以色列100~150头,黎巴嫩10头,叙利亚200~500头,伊朗不超过1,000头,阿富汗1,000头左右,伊拉克和土耳其数量不详
原苏联 曾有广阔的疆域,狼的种群数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本世纪初随着经济发展,狼的分布区不断扩大二次大战后,狼的数量最高超过150,000头, 1946年苏联捕杀了62,600头,仅俄罗斯就捕杀40,000头60年代末种群下降到60,000~70,000头随着经济体制变化,80年代种群数量有所增加目前种群状态不清楚,因为没有进行调查
印度:印度的狼有两个亚种:灰狼 (canislupuschanco)和印度狼(canislupuspallipes)前者只分布在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地区,后者分布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带印度狼的数量估计在1,000~2,000头这个数目要比印度虎头数少[8]但是,狼作为印度主要的食肉动物和草原—灌木地带的主要物种,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保护虽然印度狼被列为濒危物种,受到法律保护,但由于印度大部分地区的狼以小型家畜如山羊、绵羊为食,狼每吃掉一只羊,对当地贫穷的牧民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法律约束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人们用烟熏狼巢并杀死它们的幼仔,成狼则被射杀和毒杀目前,印度西部的韦拉瓦达国家公园是该国唯一的狼保护区
中国:中国也曾是狼种群数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对狼的种群数量从未进行过系统调查,所以很难提出一个准确的数字近来对内蒙呼伦贝尔草原狼的种群调查表明:狼的数量不超过2,000头目前,产狼最多的地区仍是西北、内蒙古、东北地区和新疆的部分地区但因生境的严重破坏和长期以来人为的大量捕杀,使得狼在我国的分布区域大为缩小,由过去的全国性分布,到现在只分布于北纬 30度以北地区,基本上呈块状分布,在江浙地区已基本上绝灭即使在北方林区、草原,狼群也只偶尔见到尚无专为保护狼而建立的保护区
IUCN -SSC狼专家组1993年9月5~7日在瑞典斯得哥尔摩召开第一次国际狼保护会议,通过了狼保护宣言:提出了狼作为一个物种,有高度发达的社群行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应当受到保护欧洲成立了狼研究合作协会,参加国家有27个制定了狼的研究和保护计划,定期召开会议,出版有关狼的种群动态的材料,合作开展对狼的全面研究
狼起源于新大陆,距今约五百万年 -- 在人类兴盛以前,狼曾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的野生动物。广泛分布于欧、亚、美洲,狼的记录仅北美已经达到 23 种,亚种之多,胜枚举……
狼属于犬科动物,狼机警、多疑,形态与狗很相似,只是眼较斜,口稍宽,尾巴较短且从不卷起并垂在后肢间,耳朵竖立不曲,有尖锐的犬齿,狼的视觉、嗅觉和听觉十分灵敏,狼的毛色有白色、黑色、杂色……具体各不相同,狼体重一般有 40 多公斤,连同 40 厘米 长的尾巴在内 , 平均身长 154 厘米,肩高有一米左右,雌狼比公狼的身材小约 20 %。
狼基本上是肉食动物,狼的食量很大,一次能吞吃十几公斤肉,夏季也偶尔吃点青草、嫩芽或浆果 , 但经常的食物是野兔、鼠类、河狸 , 间或还能捕到小鸟。
狼雌雄同居,成群捕猎。狼的最大本领是利用群体的作用,捕杀比它们大得多的草食动物。每个狼群中都有一定的等级制,每个成员都很明确自己的身份 , 因此相互之间,很少仇恨和打架的行为。相反的,在围捕猎物和共同抚幼方面 , 还表现出一种友爱与合作的精神 从历史资料看来,虽然在欧洲有大量的有关狼侵害牲畜、攻击人类的记录,但在狼群汇集的北美大陆,却几乎没有狼攻击人的记录。
远古的人们把狼的形象画在石壁上时,心中充溢着惊奇;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很早就认识到狼的优秀特质,许多印地安部落还把狼选作他们的图腾,他们尊重狼的勇气、智慧和惊人的技能,他们珍视狼的存在,甚至认为在地球上,除了猎枪、毒药和陷阱,狼几乎可以和一切抗衡。
追溯远古,我们的祖宗对狼充满敬意,上古时候,人们相信捕食动物为生的兽类属于另外一些种族,它们身上存在着令人崇拜的神奇力量,人类毫不怀疑地把自己的部落看做是这种或那种神奇动物种族的属员,把它们奉若自己的祖先加以敬仰,把这种动物作为自己部落的标志 -- 这就是所谓的图腾。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里至今仍可找到狼图腾 -- 居住在北美西北海岸的印第安族特林基特人以及大湖东南的伊罗克人当中有"狼"姓氏族;土库曼族里十一个部落以狼作图腾;乌兹别克人认狼为祖续写家谱;白令海一带因纽特人的武器和用具上,甚至在人的面部上都涂有各种图腾 -- 为数最多的是狼,然后才是隼和乌鸦。几十年以前还保持着氏族形式的乌兹别克人虔诚地相信,狼(祖先)会使他们遇难呈祥。为了减轻妇女分娩时的痛苦,他们把狼颌骨戴在产妇手上,或者把晒干研碎了的狼心给她灌进肚里。婴儿出生后,立即用狼皮裹起来,以保长命百岁。在小孩摇篮下面拉拉扯扯地挂着据说是可以驱邪除灾的狼牙、狼爪和狼的蹄腕骨。成年乌兹别克人的衣兜里,总是揣着一些狼的大獠牙,随身携带的口袋里也少不了狼牙和狼爪一类的护身符。他们认为,这些狼玩艺可保逢凶化吉,大难不死。护身符不许买卖,但可以互相赠送。布里亚特人习惯把麻疹病患者裹进狼皮来消灾除病。
古人相信,狼懂人言。如果对狼不尊敬,狼就会施加报复。好些民族甚至不敢直呼狼的大名,以至流传着许多挖空心思的避狼讳的说法。斯摩棱斯克农民碰见狼以后问候:"您好,棒小伙子!"爱沙尼亚人管狼叫"叔叔"、"牧人"或"长尾巴"。立陶宛人称"野外的"。科里亚克人说"袖手旁观者"。阿布哈兹猎人则说 "幸福之口"。楚奇克人最怕狼的报复。眼看着狼咬死自己的鹿也不敢动狼一根毫毛。布里亚特人冬天用雪、夏天用土撒盖狼血,不然的话,后患无穷。因为狼是天狗,天狗会降祸人间。雅库特人以为狼是上古乌卢 托依翁巨神之子。科里亚克人承认狼是鹿的东家、冻土带的老爷。不但禁止杀死狼,而且反对任何形式的伤害。北印第安人的神话讲道,狼是主宰动物界的"长者"。它可以召集自己的伙伴和同类,命令它们去帮助神话里的英雄。
在中世纪,欧洲的王公贵族喜欢在宫廷中眷养狼,它们认为狼是了不起的猎手,智勇双全的斗士。后来,为了使狼看上去更威风,人们有意识地让狼与大狗杂交,结果出现了性情变化无常、高大威猛、攻击性特别强的的狼狗,它们肆孽于乡村、城镇,恶名却落到了狼的身上 -- 导致今天只有在美国阿拉斯加、明尼苏达州和加拿大的一些地方生活着相当数量的狼。
在欧洲一些国家的传说里,狼被尊为保护神。公元一世纪罗马学者兼作家普林尼 斯塔尔希笔下的狼头能战胜魔力。当时各个庄园的门上都挂一个狼头,以借神威。西西里岛上的居民到了十九世纪还在马厩里放一个狼爪子。马病了,就把狼爪子挨在马耳朵上除魔。连死掉的狼,很多民族也恭敬有加,古雅典人有一个规矩:谁打死了狼,谁必须把狼埋葬;亚库梯人对狼尸毫不马虎。他们模仿西伯利亚泰加原始森林居民的葬仪,把死狼裹在干草里,挂在树上,可谓尽心。
在意大利罗马的卡皮托利丘上有一座母狼塑像,相传,古希腊人攻破特洛伊城后,特洛伊人准备到别处重建一座特洛伊城。他们的后裔经过长期漂泊,在意大利定居下来,建立了古代的阿尔巴一龙格城。该城统治者努米托尔的外孙罗慕洛和烈姆这对孪生兄弟从一出生就受到篡位的叔祖父的迫害,被抛入台伯河。但他俩大难不死,被水流冲到岸边。一只母狼听到孩子的哭声,就来到河边,用狼奶喂活了他们。后来,一位牧人发现了他们,把他们带回家养育成人。当兄弟俩得知自己出生的秘密后,便杀死了叔祖父,为外祖父夺回了王位。同时,他俩决定在母狼给他们喂奶的地方建立一座新城。由于在用谁的名字给城市命名这个问题上两人发生争执,罗慕洛杀死了烈姆,以自己名字的头几个字母(拉
波[波,读音作bō(ㄅㄛ),亦可读作pō(ㄆㄛ)]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东夷族,出自夏、商、周王朝时期古河流波水,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与古老的姜姓、姬姓一样,波姓亦是以水名为姓,即以所居河流及其流域名称为姓氏。远古时期,发源于霍阳山西川之水被称作“波水”,古人类依水而居,因以为姓氏,称波姓,读音作bō(ㄅㄛ),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与姜姓、姬姓同期而源,为东夷族人的原始姓氏。
霍阳山,亦称“南岳山”。这个“南岳”,非湖南省衡阳市境内的南岳衡山,而是以汉武帝刘彻敕封的小南岳为名,亦称小衡山。
霍阳山地区在春秋时期属于楚国潜邑,在战国初期起即建有城池,至南朝梁国时期改置为霍州,后在梁天监六(公元507年),改置为岳安郡岳安县。隋朝开皇初年以霍阳山为名改称霍山县。唐朝以后曾一度改名为开化县、武昌县、盛唐县。明朝弘治年间复置为霍山县,并一直称其名至今。霍阳山属于大别山北麓,故城旧址在今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西部。
据史籍《水经注》中的记载:“波水,出霍阳西川大岭东谷。”波水,即今淮河的支流东淠河,亦称潜水,是著名的“亚洲第一坝”之佛子岭水库的主源上游。佛子岭水库始建于1952年1月,竣工于1954年9月,是新中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水库,该库控制流域面积一千八百四十余平方公里,设计水位一百三十米,相应库容四亿九千六百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三万一千瓦,平均年发电量一亿两千四百万瓦,灌溉耕地面积三百万亩。
注:
该支波姓家族之姓氏为姓,而非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荥雒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古播泽,在豫州,亦称荥播、荥泽、荥波、洛水、兖水、洛河。
豫州,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大州之名,辖六个郡、国,九十七个县,治所在谯(今安徽亳州),整个辖区包括今河南南部、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一带地区。其间有一大泽,称播泽,全名叫作“荥播泽”
播泽,即荥波、荥泽。在史籍《史记·夏本纪》中记载:“荥播既都。”司马贞指出:“《古文尚书》作‘荥波’,此及今文并云‘荥播’。”在典籍《周礼·夏官·职方氏》中也记载:“其川荥雒,其浸波溠。”汉朝学者郑玄注:“荥,兖水也,出东垣,入于河,泆为荥。荥在荥阳,波读为播,典籍《书·禹贡》中说:‘荥播既潴。’”
荥雒,即荥雒吏,亦称荥波吏、播吏,自东周王朝以来就一直设有,直至唐朝大周皇帝武则天执政时期以后方废黜,负责掌管洛水两岸的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洪减灾诸事宜,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波氏、播氏、荥氏,波氏读音作bō(ㄅㄛ)。
第三个渊源:源于禽名,出自西周经典崇拜之禽沸波,属于以图腾崇拜为氏。
沸波,古代所称的禽鸟之名,亦称王睢、睢鸠,就是今天俗称的鱼鹰,学名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属鸟纲鹈形目鸬鹚科,在中国有五种,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在典籍《诗经》中有一首流吟千古的著名诗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所称之“睢鸠”,俗名就是“沸波”,以其“浮游于水,奋扎上下,水之沸波,取鱼如戏”而名,是中国古代人类最早驯化的禽类之一,也是千百年来为渔者的重要捕渔工具,名列五禽六畜,是古淮河流域渔民供奉的图腾之一,称沸波神。
在典籍《禽经》中记载有:“王睢,鱼鹰也。诗谓之睢鸠,淮南子谓之沸波。”
渔民,在中国上古时代历来就是“贱民”之属,多无姓氏,在以鱼鹰为主要猎渔工具的渔民后代中,有以其“沸波”之名为姓氏者,称波氏,读音作bō(ㄅㄛ),是非常古老的职业姓氏之一。
注:
古诗《关睢》: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四个渊源:源于西南夷,出自商王朝时期古蜀国原始嫡庶之分,属于以分宗称谓为氏。
在商末周初,在原居于四川地区的古蜀国住民中,称年长、辈份高、受民众尊敬者为“波”,至今仍是彝族、苗族、羌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当中对长者的普遍尊称,沿用数千年而无歇。
在史籍《范成大·吴船录》中记载有:“蜀中称尊者为波,祖及外祖皆曰波。”
该称谓在西周王朝统治古蜀、巴地区后,经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楚国、秦国分别占据古蜀、巴地区以后,汉文化逐渐浸化巴、蜀乃至西南地区,“波”被用来分鉴宗族嫡庶,因此有长支嫡系宗族或部落者,以“波”为姓氏,以别于庶支宗亲,称波氏,读音作bō(ㄅㄛ),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傣族中。
第五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水工设施官员陂川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前汉·江都易王传》记载:“后游雷波天大风”之注,波通阪,同陂。
汉朝时期,朝廷为治理河管理水工,设有陂工寺,隶属工部,相当于西周时期掌管营造工程事项机关的冬官、战国时期的大司空。西汉王朝时期设工部尚书五名,其中一名专职管理陂工寺,属员为陂川吏,负责水工设施如堤坝、陂堰、渠道等的建设与督管,在东汉时期称民曹,俗称陂工曹、陂曹、工曹。唐朝时期改称侍郎、司川。
水工建设与水患防御一直为历朝历代所重视,因此陂川吏官秩相当高,位从四品,秩并中一千五百石。
在古代,“陂”与“波”通假,尤其在水工方面,因此陂川吏,亦称波川吏,简称波吏、川吏,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波氏,读作pō(ㄆㄛ)。
第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波罗军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亦承博尔机锦氏、包结虑驼氏,源出元太祖“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突厥语为“蓝眼睛的人”,世居科尔沁、锡喇木楞、乌鲁特、扎鲁特、克鲁伦、察哈尔、呼伦贝尔、克什克腾、阿巴噶、巴岳特等地。后有满足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jigit Hala,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波氏、包氏、鲍氏、博氏、李氏、陆氏、王氏、梁氏、尹氏、寇氏、奇氏等,波氏读音作bō(ㄅㄛ)。
第七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波罗军氏,亦称博尔津氏,满语为Borj1n Hala,汉义的意思“波浪”,世居阿布海克勒伦(今内蒙古克鲁伦河流域)。在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波氏、巴氏、博氏、罗氏者,波氏读音作bō(ㄅㄛ)。
据二十世纪初苏联学者史禄国(SMShirokogoroff)在1924年发表的《满族的社会组织·第一章·部族姓氏表》中记载:满族波勒氏,满语为Bere Hala,汉义“弓”,源出东海女真库雅拉部,是老满洲部族之一,但很早即属于满族脱谱姓氏,人数稀少,仅有四个小宗支,世居黑龙江东海兴阿村(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后多冠汉姓为波氏,读音作bō(ㄅㄛ)。
二历史名人:
波渣立:(公元?~1675年待考),亦称波罗军·巴渣立、巴扎尔;满洲正白旗人,籍贯阿布海克勒伦(今内蒙古克鲁伦)。著名清朝将领。
祖父波罗军·色冷在后金国初归附佟·努尔哈赤,授二等轻车都尉,其父波罗军·富尔丹承袭,加至三等男爵。
波罗军·富尔丹逝世后,其长子波渣立承袭父职,在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平灭三藩期间,与吴三桂作战时阵亡,追赠二等男爵,由其弟波赏承袭其爵位。
源[源,读音作yuán(ㄩㄢˊ)]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拓拔氏族秃发部,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在广东省鹤山市龙口镇霄乡,有一个全国罕见的姓氏——源。目前,霄乡居住着源氏一千多人,世界各地还有两千多人。
据考证,源氏最早见于北魏太武帝时期,始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秃发鲜卑源贺,是鲜卑族的后裔。其祖先在南北朝时从呼伦贝尔西迁到青海一带,建立南凉国。南宋咸淳甲戌年由先人源潜夫自南雄珠玑巷迁居霄乡,定居已七百多年。1997年,源氏找到了散失多年的《源氏大宗族谱》。从中查知“源族受姓始于北魏……”进一步证实了霄乡源氏确为鲜卑后裔。
据考证,《魏书》、《北齐书》、《隋书》、《唐书》中所记源氏族人,即为鹤山源氏祖先。《魏书源贺传》载:“源贺,自署河西王秃发傉檀之子也。傉檀为乞伏炽磐所灭,贺自乐都来奔。贺传容貌,善风仪。世祖(拓跋焘)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西平侯,加龙骧将军。谓贺曰:‘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拓跋焘认为秃发鲜卑与自己同源,故赐“源”姓于贺,意为秃发与拓跋焘同源。
据考,源氏祖先秃发鲜卑乃拓跋鲜卑的另一支。“秃发”实为“拓跋”之音转。其始祖拓拔匹孤即拓跋力微之兄。拓拔匹孤是源贺的九世祖,约在公元二世纪初自塞北迁到黄河以西的甘肃和青海一带。其弟拓拔力微于公元258年进入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逐渐发展王权,公元338年始称代王。公元386年拓跋王改称魏王,即皇帝位,国号魏,即北魏王朝。公元398年迁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
二各支始祖:
源潜夫:鹤山市龙口镇霄乡源氏一世祖。宋朝初期,由于官府要血洗珠玑巷,源氏族人南下逃亡,他们在源潜夫的人带领下,最后定居于新会古劳都坚城村,即现在的鹤山市龙口镇霄乡。源潜夫成了霄乡的创始人。霄乡《源氏大宗族谱》中记载,南宋咸淳年间,源氏已在广东居住,并由广东北部的南雄迁至霄乡,一直延续至今。
三历史名人:
源 贺:(公元424~497年),原名秃发破羌,一称秃发源贺,南凉国创建者秃发乌孤之孙;西河人(今甘肃榆中)。著名十六国时期南凉国王子,北魏大臣,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赐予其姓氏为源,为源氏得姓鼻祖。
公元414年,南凉国被西秦国乞伏炽磐所灭,王孙秃发破羌逃离故地,辗转投奔鲜卑拓拔氏建立的北魏政权。
十分喜爱秃发破羌才华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接纳了他,见面后赐他姓源名贺,晋封他为西平侯。
源 延:(公元?~?年),秃发破羌(即秃发源贺、源贺)之子;西河人(今甘肃榆中)。著名北魏大臣。
赐爵武城子,西冶都尉。死后赠凉州刺史,广武侯,谥号为“简”。
源 怀:(公元?~506年),原名源思礼,秃发破羌(即秃发源贺、源贺)之子,源延之弟;西河人(今甘肃榆中)。著名北魏大臣。
被赐名“怀”,所以又名源怀。
为人谦恭宽雅,有大度。文成末为侍御中散,后除雍州刺史,清俭有惠政。北魏景明二年(公元501年)为尚书左仆射,奉诏为使持节,巡行北边六镇及恒、燕、朔三州。
源 奂:(公元?~?年),秃发破羌(即秃发源贺、源贺)之子,源怀之弟;西河人(今甘肃榆中)。著名北魏大臣。
官至长乐太守,为监察官吏的 ,北魏高宗时期曾以“中散”之职前后检察州镇十余所。无子嗣。
源 规:(生卒年待考),源怀之子,著名北魏大臣。
源 荣:(生卒年待考),源怀之子,有官职,无传,记载无子嗣。
源 徽:(生卒年待考),源怀之子,有官职,无传,记载无子嗣。
源玄凉:(生卒年待考),源怀之子,有官职,无传,记载无子嗣。
源子雍:(公元?~528年),字灵和,源怀第五子;河南洛阳人。著名北魏将领。
初为秘书郎、太子舍人、凉州中正。
北魏孝明帝即位,转奉车都尉,迁司徒属。转太中大夫、司徒司马。除恒农太守,迁夏州刺史。除散骑常侍,使持节、假抚军将军、都督、兼行台尚书。除中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给事黄门侍郎,封乐平县开国公。
还洛,假征北将军,改封阳平县开国公,进号镇东将军。除冀州刺史。
源 纂:(公元?~528年),源怀之子;河南洛阳人。著名北魏大臣。
曾任凉州大中正等职,建义初(公元528年),遇害河阴,年三十七。
源子恭:(公元?~538年),字灵顺,源怀第六子,著名北魏大臣。
初辟司空参军,历司徒祭酒、尚书北主客郎中,摄南主客事。
源 肃:(生卒年待考),源规之子,世袭官职,无官。
源 绍:(生卒年待考),源规之子,世袭官职,无官。
源文远:(生卒年待考),源规之子,世袭官职,无官。
源 雄:(生卒年待考),字世略,源纂之子;西平乐都人。著名隋朝大臣。
源士则:(生卒年待考),源子雍之子;河南洛阳人。
源士正:(生卒年待考),源子雍之子;河南洛阳人。
源士规:(生卒年待考),源子雍之子;河南洛阳人。
源孝孙:(生卒年待考),源延伯之孙;河南洛阳人。
齐受禅、爵列降。
源 彪:(生卒年待考),字文宗,源孝孙之子;河南洛阳人。
源子恭在日,转授临颖县开国侯。北魏武定末年(公元552年)晋为太子洗马。
源文瑶:(生卒年待考),源孝孙之子,有官职。
源文盛:(生卒年待考),源孝孙之子,有官职。
源文举:(生卒年待考),源孝孙之子,有官职。
源 师:(公元?~605年),字践言,源彪之子;河南洛阳人。有重名于齐。
隋开皇中(公元581年)尚书比部、考功侍郎。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卒于大理少卿。
源昆玉:(生卒年待考),源师之子;河南洛阳人。
源直心:(生卒年待考),源师之子;河南洛阳人。著名唐朝大臣。
唐高宗时为司刑太常伯,坐事配流岭南而卒。
源乾曜:(生卒年待考),源直心之子;相州临漳人。著名唐朝大臣。
《全唐诗》记载,举进士。累迁谏议大夫。唐开元初年,拜少府少监。后拜尚书左丞相。终太子少傅。
源 挈:(生卒年待考),源乾曜之子;相州临漳人。官为都尉。
源 弼:(生卒年待考),源乾曜之子;相州临漳人。著名唐朝大臣。
初为河南府参军,后为绛州司功。
源尚裕:(生卒年待考),源乾曜重孙;相州临漳人。著名唐朝大臣。
亦有令誉,历职清谨……与杨滔、刘令植等同删定《开元新格》。历任刑部力部工侍郎、尚书左丞、累迁郑州刺史,称为良更。寻卒。
迪[迪,读音作dí(ㄉㄧ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上古殷契之母简狄,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2006年11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队正式宣布:今安徽省蒙城县很大的可能是早商之都所在地。蒙城县的坛城有很大的商代古城垣,并拟订下一步挖掘计划,声称对于坛城古城垣的挖掘可能有震惊全世界的发现,那就是一直以来没有找到的早商故都,有可能就在这里。
连续几年的尉迟寺挖掘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同步进行,尉迟寺出土的陶器中有全国仅此一件的“鸟形神器”。据史学家考证,“鸟形神器”属于大汶口文化时期原始村落领袖或权利的象征,只能是具有最高权力的王者才可以拥有。尉迟寺为震惊中外的中国原始第一村遗迹,那么这个“鸟形神器”会不会是商代遗物呢?早商应该在黄帝、帝喾时期就存在,而黄帝、帝喾时期就是大汶口文化时期。
据典籍《商颂》记载:“天命玄鸟,降而为商。”
按照史《史记·殷本纪》中的记载,商的祖先“契”是这样降生的:“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着于百姓,百姓以平。契始封商,其后裔盘庚迁殷,殷在邺南,遂为天下号。契是殷家始祖,故言殷契。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因此,鸟,一直就是商人崇拜的图腾。
简狄,是殷契之母,本文不论其是否吞玄鸟卵而孕生契,而论简狄之“狄”:商、周时期甲、金古字,狄、迪、易,三字同音通用,是以简狄氏又作简迪氏、简易氏。
契为帝舜之重臣并被封商后,取母名为其后裔立姓,有为狄氏、迪氏、易氏者,皆音dí(ㄉㄧˊ)。
第二个渊源:源于昭武九姓,出自唐朝时期米国君主迪瓦什蒂奇,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昭武九姓,是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中亚西部十来个小国的总称。其王均以昭武为姓。人种主要是粟特族人或其后裔,泛称为“昭武九姓”。汉文史籍称其原住祁连山北昭武城,曾被匈奴击走,被迫西迁至中亚河中地区。
昭武一词的语源,目前尚无定论。史籍《新唐书》中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为昭武九姓,而以东安国、毕国、捍、那色波附于其间,曹国又分为东、西、中三国。另据史籍《北史》、《隋书》记载,乌那曷、穆国、漕国也是王姓昭武的国家。据史籍《隋书》记载,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业。
古粟特族人在历史上素以善于经商著称,长期操纵丝绸之路上的转贩贸易。早在东汉时期,洛阳就有粟弋(即粟特)贾胡。敦煌古代烽燧下曾发现写在纸上的“古粟特语信柬”数件,其内容反映了东汉末年、西晋末年粟特族人的经商组织和活动。南北朝以来,昭武九姓经商范围更加扩大,并不时为一些国家承担外交使命,如在公元545年,北周政权曾派遣酒泉胡安诺盘陀出使突厥。在唐朝时期,经商的昭武九姓胡人常被称为兴生胡或简作兴胡,从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看,兴胡与县管百姓、行客并列,表明他们可能有一定的特殊身份或社会地位。
公元六世纪中期,昭武诸国相继臣属于西突厥。公元七世纪中期归附唐朝,受安西都护府统辖。同时也开始遭受 帝国侵袭,遂多次向唐王朝求援,接受唐王朝 赐封的王号,反抗 帝国。公元八世纪下半叶诸国逐步消亡。
唐朝时期西域米国,治所在片治肯特城(亦称钵息德城,今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古粟特城)。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为西突厥族所破。唐高宗李治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又为大食国所破。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公元658年)以其地为南谧州,授其国君昭武开拙为南谧州刺史。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米国曾两次遣使来唐朝进贡,当时的米国君主即片治肯特领主迪瓦什蒂奇,后于唐开元十年(公元722年)被大食国人所俘,旋被杀。乌勒伽即位,求唐王朝保护,并送迪瓦什蒂奇之子侄入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唐王朝赐米国王为恭顺王。唐肃宗李亨乾元三年(公元760年)以后,片治肯特城被废弃。
迪瓦什蒂奇的子侄入华后,按汉之习惯,取祖名首音的谐音汉字“迪”为姓氏,称迪氏。
昭武九姓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传入中原,而中国的丝绸、建筑、冶金技术及其“四大发明”传到西方,昭武九姓人无疑是重要的媒介。他们还在中原四周的游牧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很大作用,特别是把粟特文字带入突厥、回鹘汗国。其影响所及,回鹘文、蒙文、满文均可溯源于粟特字母。
第三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金国时期女真族温迪罕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伏羲氏驾崩后,葬于山阳高平(山东金乡县),其墓曰:“太昊陵”,每至二月二日龙抬头之日,中华民族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祖大典,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领袖。而他的十个儿子,均以太阳鸟为图腾,史称“十日族”。《山海经·大荒南经》曰:“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帝俊者,即伏羲也。《山海经》云:“宛来之风曰:俊”,宛为地名,指陈州,伏羲之都;风为伏羲之姓。《三坟》曰:“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为风姓”。因伏羲氏为汤古氏子,所以在风姓中要保留族徽,为此风的古体字为“颺”。因十日为伏羲氏之子,十日必是汤谷的主人。《海外东经》证曰:“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十日拆装组合为“早”,早临水而居曰:“氵早(汤)”,所以十日族以汤为姓。
在民族分衍的过程中,汤姓又分衍出温迪罕氏,为女真族金国著姓之一,与完颜氏并列。
在史籍《金史·百官志》中记载:“凡白号之姓:完颜、温迪罕……皆封金源郡。”温迪罕氏族后分衍有迪古氏、迪吉氏、迪姑氏等姓氏,皆为金国时期著姓重臣,如金国的开锅元勋迪古迭,金太宗时大将迪古补等。
金国灭亡后,元朝 明确规定:“女直生长汉地,同 ”。这些女真人在元代变成了 。诸多女真族人遂改用汉姓,如完颜氏改为汉姓王氏、陈氏,而温迪罕氏后有汉化省文简化为温氏、迪氏者。
第四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墨勒迪哷(勒)氏,是与鄂温克族所共有的姓氏,世居黑龙江流域、宁古塔(今牡丹江中游地区)、熬金、毕瞻(今黑龙江毕瞻河流域)、布特哈(今内蒙古布特哈旗)、呼伦贝尔(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地,所冠汉姓大多为孟氏,亦有为迪氏者。
②达斡尔讷迪氏,以地名为氏,世居黑龙江讷迪村,后多冠汉姓为讷氏,亦有为迪氏者。
③满族温迪掀氏,就是金国时期的温迪罕氏,以姓为氏,世居朱舍里、吉阳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温氏,亦有汉化省文简化为迪氏者。
2经中外史家研究, 姓氏多源于 人常用人名的译音。如泉州历史上因蒲姓 就以 人原名abll为姓氏,汉音为“蒲”。
① 人男子姓氏的尾音多有“den”、“din”音,汉音单读为“底尼”或“迪尼”,字义为“宗教信仰”。以先民姓氏尾音汉化为姓氏,是 姓氏中重要的来源之一。与底氏一样, 迪氏,便即源于先民姓氏尾音“迪尼”,大多取汉姓为丁氏,亦有为底氏、迪氏者。
②以 教古兰经重内容为姓氏,亦是 姓氏中重要的来源之一。 迪氏,取自 教经名“ 迪尼”,字义为“ 的宗教”,先为 迪氏,后简化为鲁氏,亦有为迪氏者。
二历史名人:
迪 仕:(公元1949~今),四川资阳人。著名数控机械加工专家。
重庆市兵器工业职工大学江陵分校校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机床计算机控制技术研究。
主要著作有《压力铸造技术》、《数控技术及应用》。主要论文有《双CPU型CNC系统控制软件结构》。
发明专利有:气垫导轨程序显示计时仪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通过重庆市市级新产品鉴定。
你好!
你家祖籍应该是蓝氏,不是上清河村,应该是黄陂王家河镇清河村。
至于你说的辈分,也和当地的不一样,应该是后面传谬了。
黄陂蓝氏字辈:“廷凤锡祥春芝毓秀宾洪唤彩
自古兰(兰)氏与蓝(蓝)氏为两大姓氏,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简化汉字兰简化为兰,蓝简化为蓝,但是多数人误以为蓝简化兰,以至于实行户籍身份制度时,把本为蓝姓的人上户口时写成了兰。以至于现在多数人认为兰氏与蓝氏是一个姓氏!
兰姓
兰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三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穆公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君主为郑穆公姬兰。在周宣王执政时期,把同父异母少弟姬友封于郑(今陕西华县),称郑桓公,为西周最后分封的一个诸侯国。郑国传至周襄王姬郑二十五年(郑穆公姬子兰元年,公元前627年),郑桓公的孙子姬子兰即位。传说,郑穆公之母在生他时,梦见天使手执一株兰草,异常恭敬地赠予她,其时幽香扑鼻,醒来似乎余味无穷,不久即产下一子,遂将其取名为“兰”。姬子兰在位二十二年,逝世后谥号为“穆”,史
迟姓家谱,和迟姓的由来,现在在哪居住
本文2023-10-05 01:08:5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77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