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知道“罗”家族的辈分,全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2收藏

请问,谁知道“罗”家族的辈分,全部,第1张

传说中的罗家家谱(估计是满清时期作的,练虚构人物都有) 220173301楼学术讨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此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传 统 世 系 列 表 (编者:谨供参考)

1、 祝融氏,传说寿高三百六十五,葬幽州(北京永平府昌黎县),离城九十里,有墓田五亩,作春秋祭祀之用。

2、 震公,辅佐伏羲、女娲,为祝融氏之先锋,打败共公氏。霓公。

3、 佐公,辅佐女娲公五行、治五方。价公。

4、 任公,辅佐神农氏教民耕耘、种植五谷。心公。

5、 慷公、怔公。

6、 阳公,辅佐炎帝。暄公,宜城子爵。

7、 云公,受轩辕之命镇守衡山(湖南),传说此山有七百里,七十二峰,九向九背高九千余丈,最高峰曰“祝融峰”。夏公。

8、 弼后公/金天氏,辅佐少昊。

9、 德公。

10、 振公,辅佐高阳氏(颛顼帝)。

11、 纲公。

12、 廷公,辅佐帝喾治政。

13、 升公,辅佐帝喾,为乡仕。

14、 桂公,辅佐帝挚,为宾师。

15、 选公,辅佐尧帝教民耕耘。

16、 元公,辅佐唐。尧台公。文公。

17、 周公。

18、 恩仁公,辅佐舜帝。义公。

19、 信公,舜丧之时。

20、 瑞公,夏禹之时(公元前21世纪、奴隶社会开始)。琼公。

21、 金悟公,夏启之时,辅助开河治水。木悟公。水悟公。火悟公。土悟公。

22、 知觉公,夏太康之时。知茂公。

23、 运公,夏仲康之时。

24、 大德公,夏相之时。大怀公。

25、 理荣公,夏少康之时,治河总督。

26、 南峰公,夏槐之时。

27、 亮公。

28、 伦公,夏芒之时。右公。

29、 辅公,夏不降之时。益公,以火阵征剿有功,赐姓嬴。

30、 胜公,夏扃之时。璋公,夏扃之时,御史。

31、 明公,夏孔甲之时。

32、 忠公,夏发之时。和公。

33、 志公,夏桀之时。远公。敦公。

34、 镇公,成汤王时(公元前16世纪)。成汤王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附近。当时我国称为“华夏”,河南称“中州”)。

35、 常公,商太甲之时,为中州(河南)总督使。

36、 安公,商沃丁之时。

37、 秉公,商太康之时。

38、 宣威公,商小甲之时。

39、 立德公,商雍已之时,食粟千钟。立铭公。

40、 祖纪公,商太戊之时。

41、 万公,商仲丁之时。知足公,仲丁之时,富盖巨都。

42、 明公,商外壬之时。仲斗公。彰公。

43、 凤沼公,商祖乙之时。炳公。

44、 承祚公,商祖辛之时。鸿公。

45、 贯公,商沃甲之时。

46、 福公,商祖丁之时。

47、 恩公,商南庚之时。

48、 权公,商盘庚之时。

49、 法公,商小辛之时。

50、 通公,商小乙之时。

51、 祚公,商武丁之时。

52、 爵公,商祖甲之时。禄公,祖甲之时,任幽州清史。

53、 奎公,商庚丁之时。

54、 华公,商帝乙之时。

55、 炳公,商帝辛(纣王)之时。

56、 源公/胥氏,周朝(公元前10世纪)之时,为中军将兴兵伐须句。海公,时为先锋。

57、 匡正公,周武王至成王之时。因伐纣有功,封爵位,命镇守“罗食采宣城” (今山东济南府齐东县)。周主以地赐姓为“罗”,从此子孙以“罗”为姓。匡越公,封济南慰国公。

58、 罗辉,周康王之时。罗煊,号焰中仙。

59、 罗仁,周昭王之时子爵。

60、 罗恩仁,周穆王之时。罗阳。

61、 罗奕芳,周懿王之时。

62、 罗学,周夷王之时朱国为官。罗祥。

63、 罗应用,周厉王之时。罗韬。

64、 罗文波,周幽王之时。曹侠兴兵灭朱国,被宋孝公下令将曹子斩首祭奠先功之臣(此句不知与族谱有何关联,不过若为史实,则可能是为映证有关人物的真实性,前后文中也有相同情况)。罗文湖。

65、 罗德,周平王之时。平王东迁洛阳(今河南洛阳)。罗衡。罗衍(公元前722年),春秋记事开始(春秋年代为公元前770年开始,前722年不知为何意)。

66、 罗操、罗折,周桓王之时。

67、 罗净贤、罗净先,周厘王之时。

68、 罗慎,周惠王之时。

69、 罗旋、罗理,周襄王之时。

70、 罗辇,周匡王之时。

71、 罗敬,周定王之时。罗赞、罗洪统、罗彦、罗班、罗辰。

纪昀

(1724-1805)

纪昀(jǐ yún),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纪昀祖籍为应天府上元县,传其家为纪家边。明永乐二年(1404),奉命“迁大姓实畿辅”(乾隆《献县志》),始迁来献县,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献县城东九十里之景城镇。到纪晓岚,北迁已十四世。有据可考,自纪晓岚上推七世,都是读书人。高祖纪坤(1570—1642),庠生,屡试不第,有诗名,著有诗集《花王阁剩稿》。曾祖父纪钰(1632—1716),十七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入太学,才学曾受皇帝褒奖。祖父纪天申(1665—1732),监生,做过县丞。父亲纪容舒(1685—1764),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举人,历任户部、刑部属官,外放云南姚安知府,为政有贤声。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时,尤长考据之学,著有《唐韵考》、《杜律疏》、《玉台新咏考异》等书。至纪容舒,纪氏家道衰而复兴,更加重视读书,遗训尚有“贫莫断书香”一语。纪晓岚为纪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世代书香门第。

纪晓岚儿时,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精舍。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四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接着母亲去世,在家服丧,闭门读书。他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勤奋好学。博古通今。正如自谓的“抽黄对白、恒彻夜构思,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骋。”他襟怀夷旷,机智诙谐,常常出语惊人,妙趣横生,盛名当世。

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外放福建学政一年,丁父忧。服阕,即迁侍读、侍讲,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乾隆三十三年(1768),授贵州都匀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为侍读学士。同年,因坐卢见曾盐务案,谪乌鲁木齐佐助军务。召还,授编修,旋复侍读学士官职,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十三年,《四库全书》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3461种,79309卷,分经、史、子、集四部。

纪并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凡二百卷,每书悉撮举大凡,条举得失,评骘精审,论述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为代表清代目录学成就的巨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实际上是一部学术史,对每一部书和源流、价值等都作了介绍。它成为后来学者研究这些古书的一个切入点。很多大学者都承认,他们是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入手作学问的。同时,还奉诏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基础上,精益求精,编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为涉猎《四库全书》之门径,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书。《四库全书》的修成,对于搜集整理古籍,保存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无疑是一重大贡献。纪晓岚一生精力,悉注于此,故其他著作较少。《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毫无疑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纪昀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丝毫不可忽视。以《总目》而言,全书行文风格一致,思想主旨贯通,都昭示了纪昀“笔削一贯”的重要作用。四库馆总阅官朱珪在纪昀墓志铭中写道:“公馆书局,笔削考核,一手删定为《全书总目》。”张维屏《听松庐文钞》云:“或言纪文达公(昀)博览淹贯,何以不著书?余曰:文达一生精力,具见于《四库全书提要》,又何必更著书!”“一手裁定”、“一手删定”、“一手编注”《总目》或者说纪昀“一生精力,萃于《提要》一书”,都说明纪昀对《总目》所倾注的心血得到时人和后人的公认。从这个意义上说,《总目》最大限度地反映了纪昀的学术文化思想就不是什么无本之木了。正如黄云眉所言:“就形式观之,《提要》似为多人心血之结晶品,其实此书经纪氏之增窜删改、整齐画一而后,多人之意志已不可见,所可见者,纪氏一人之主张而已。”纪昀总纂的《四库全书》和一手删定的《总目》问世以来,得到历代学者的高度赞誉。阮元说:“高宗纯皇帝命辑《四库全书》,公(纪昀)总其成,凡六经传注之得失,诸史记载之异同,子集之支分派别,罔不抉奥提纲,溯源彻委。所撰定《总目提要》多至万余种,考古必求诸是,持论务得其平允。”江藩指出:“《四库全书提要》、《简明目录》皆出公手,大而经史子集,以及医卜词曲之类,其评论抉奥阐幽,词明理正,识力在王仲宝、阮孝绪之上,可谓通儒也。”有目共睹的学术价值还使得这部大著的文化影响历久不绝。晚清张之洞对读书士人谈到:“今为诸生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矣。”对该书有精深研究的余嘉锡说:“《提要》之作前所未有,可为读书之门径,学者舍此,莫由问津。”他还谈到清朝嘉道以后通儒辈出,“莫不资其津逮”,将其奉作指南,“功既巨矣,用亦弘矣”。他对《总目》的缺点多有指摘,但也承认自己“略知学术门径,实受《总目》之赐”。

纪昀在四库馆修书十年,“自始至终,无一息之间”,其辛劳不言而喻,却也是人生收获颇丰的十年。他既为恰逢“王事适我”的历史机遇而欣慰,又为“期于世事有补”愿望的实现而自豪。正如他在《自题校勘四库书砚》诗中所云:“检校牙签十余万,濡毫滴渴玉蟾蜍。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曾读人间未见书”只是一个表象,纪昀和他的同仁们为中国学术文化树立的一座丰碑才是看不见的永恒! 在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阁事,甚得皇上宠遇。接着升为左都御史。《四库全书》修成当年,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乾隆帝格外开恩,特赐其紫禁城内骑马。嘉庆八年(1803),纪晓岚八十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赐上方珍物。不久,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

纪晓岚一生,有两件事情做得最多,一是主持科举,二是领导编修。他曾两次为乡试考官,六次为文武会试考官,故门下士甚众,在士林影响颇大。其主持编修,次数更多,先后做过武英殿纂修官、三通馆纂修官、功臣馆总纂官、国史馆总纂官、方略馆总校官、四库全书馆总纂官、胜国功臣殉节录总纂官、职官表总裁官、八旗通志馆总裁官、实录馆副总裁官、会典馆副总裁官等。人称一时之大手笔,实非过誉之辞。纪晓岚晚年,曾自作挽联云:“浮沉宦海同鸥鸟;生死书丛不老泉”,堪称其毕生之真实写照。他六十岁以后,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纪晓岚卒后,筑墓崔尔庄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员,到北村临穴致祭,嘉庆皇帝还亲自为他作了碑文,极尽一时之荣哀。

文学

纪晓岚天资颖悟,才华过人,幼年即有过目成诵之誉,但其学识之渊博,主要还是力学不倦的结果。他三十岁以前,致力于考证之学,“所坐之处,典籍环绕如獭祭。三十以后,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骤,抽黄对白,恒彻夜构思。五十以后,领修秘籍,复折而讲考证”(《姑妄听之》自序),加之治学刻苦,博闻强记,故贯彻儒籍,旁通百家。其学术,“主要在辨汉宋儒学之是非,析诗文流派之正伪”(纪维九《纪晓岚》),主持风会,为世所宗,实处于当时文坛领袖地位。纪晓岚为文,风格主张质朴简淡,自然妙远;内容上主张不夹杂私怨,不乖于风教。看得出,他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除开其阶级局限外,其在文风、文德上的主张,今天仍不失其借鉴价值。纪昀对于文学的批评,主要见于《四库全书总目》与若干书序(如《爱鼎堂遗集序》、《香亭文稿序》、《云林诗钞序》、《田侯松岩诗序》、《挹绿轩诗集序》、《四百三十二峰诗钞序》等),另有《文心雕龙》评和《李义山诗集》评。他的文艺批评标准,虽仍不脱“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儒家传统见解,但不甚拘泥,较为通达。承认“文章格律与世俱变”,“诗日变而日新”,认为文学的演变取决于“气运”和“风尚”,强调后代文学对于前代文学既应有“拟议”又要有“变化”。在艺术风格上,肯定“流派”,而反对“门户”,反对“舍是非而争胜负”的朋党之习。纪昀晚年主持科举会试时,曾以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内容出题策士,实为创格。纪晓岚以才名世,号称“河间才子”。但一生精力,悉付《四库全书》。只有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和一部《纪文达公遗集》传世,十卷《评文心雕龙》、六十三卷《历代职官表》、四卷《史通削繁》三十六卷《河源纪略》、《镜烟堂十种》《畿辅通志》、《沈氏四声考》二郑、《唐人诗律说》一册、《才调集》、《瀛奎律髓》评、《李义山诗》、《陈后山集钞》二十一卷、《张为主客图》《史氏风雅遗音》、《庚辰集》五卷,《景成纪氏家谱》等。他还参与编选、评点其它一些书籍,也参与了另外一些官书的纂修。 。《阅微草堂笔记》共五种,二十四卷,其中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嘉庆五年(1800),由其门人盛时彦合刊印行。本书内容丰富,医卜星相,三教九流,无不涉及,知识性很强,语言质朴淡雅,风格亦庄亦谐,读来饶有兴味。内容上虽有宣传因果报应等糟粕的一面,但在不少篇章,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揭穿了道学家的虚伪面目,对人民的悲惨遭遇寄予同情,对人民的勤劳智慧予以赞美,对当时社会上习以为常的许多不情之论,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在艺术上,文笔简约精粹,不冗不滞,叙事委曲周至,说理明畅透辟,有些故事称得上是意味隽永的小品;缺点是议论较多,有时也不尽恰当。此外,评诗文,谈考证,记掌故,叙风习,也有不少较为通达的见解和可供参考的材料。不失为一部有很高思想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书籍。当时每脱一稿,即在社会上广为传抄,同曹雪芹之《红楼梦》、蒲松龄之《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经久不衰,至今仍拥有广大读者。鲁迅先生对纪晓岚笔记小说的艺术风格,给予很高的评价,称其“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藉位高望重以传者矣。”(《中国小说史略》)。其《纪文达公遗集》,是纪晓岚的一部诗文总集,包括诗、文各十六卷,为人作的墓志铭、碑文、祭文、序跋、书后等,都在其中。此外还包括应子孙科举之需的馆课诗《我法集》,总之多系应酬之作。另外,二十岁以前,在京治考证之学,遍读史籍,举其扼要,尚著有《史通削繁》多卷,为学者掌握和熟悉中国史典提供了方便。

政治

在政治上,纪晓岚也是很有见地的,惜为其文名所掩。他认为,“教民之道,因其势则行之易,拂其势则行之难”。主张“酌乎事势”,趋利避害。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因势利导。其目的在于避免因矛盾激化而引起一决横流,出现明末农民大起义那种局面。纪晓岚的家族,在明末动乱中经受过严重的挫折和打击。纪晓岚重视民情,因势利导的主张,不能不说是一种经验之谈。同时也说明,他对当时在“盛世”掩盖下的各种社会矛盾,看得比较尖锐。正是由于这一点,他对民间疾苦比较关注。乾隆五十七年(1792)夏,北京附近遭受严重水灾,盗贼蜂起,大批饥民拥入京师就食,秩序十分混乱,大有干柴烈火,一点就着之势。纪晓岚看到这种情势,急忙向皇帝上疏陈情,剖析利害,奏请截留南漕官粮万石,到灾区设粥放赈,京师饥民不驱自退,社会秩序安定下来。虽然其主观上是为了维护朝廷统治,但在客观上帮助灾民度过了饥荒,不能不说是一宗善政。

在政治上提倡“酌乎事势”,因势利导,在理论上就不能不起来批判宋儒之苛察。自从宋儒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以后,流毒明清,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被抬到了吓人的高度,程朱理学成了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一些道学家只会空谈义理性命,一遇实际问题,就茫然如坠五里雾中。等而下之的,更是一些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纪晓岚对道学家的迂腐和虚伪十分痛恨,其冷嘲热讽,但有机会,一触即发,措词也相当尖刻。在《阅微草堂笔记》的一则故事中,他甚至借冥王之口,向社会疾呼道:“宋以来固执一理而不揆事势之利害者,独此人也哉!”在他八十岁那年,还挺身而出,就烈女范畴问题向程朱理学展开了一场挑战。有司规定,妇女抗节被杀者为烈女,予以旌表;而对“捆缚受污,不屈见戕”者,不以烈女视之,例不旌表。纪对此大不以为然,以为纯属道学家不情之论。他公然郑重上表称:“捍刃捐生,其志与抗节被杀者无异。如忠臣烈士,誓不从贼,虽缚使跪拜,可谓之屈膝贼廷哉?”经他慷慨陈词,皇帝“敕下有司,略示区别,予以旌表”。纪晓岚无疑是胜利了。这虽然是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争论,但在如何看待妇女这个社会问题上,当时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纪晓岚“处世贵宽,论人欲恕”,是十分中肯的。他与那些虚伪的道学先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物。纪晓岚及其作品,都是很值得研究的。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观弈道人。又因其北京虎坊桥寓所有一巨大太湖石,故又称孤石老人。清直隶献县(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崔尔庄)人。其高祖纪坤,字厚斋,系明末人。能文,著有《花王阁剩稿》。其父纪容舒,字迟叟,清康熙五十二年思科进士,曾供职刑部和户部,做过云南姚安知府,和故称姚安公。鞒有《唐韵考》、《杜律疏》、《玉台新咏考异》等。容舒凡三娶,原配安太夫人生卓(字晴湖)继朽张太夫人无出,又继配张太夫人之妹生前不见古人逝于清仁宗嘉庆十年二月十四日,终年八十二岁。死后葬于崔尔庄南,北村。其妻马夫人,共有四子三女:长子汝佶。乾隆乙酉举人,早逝,有《半舫诗钞》留世;次子汝传,曾任九江府通判和江宁府同知;三子汝似,曾任广东县丞;四子汝亿。长女嫁两淮盐运使卢见曾(雅雨)之孙卢荫文(举人);次女嫁内阁中书,军机章京袁煦;三女许婚戈源之子,年十岁未嫁而死。另有一孙十一人,其孙纪树馨,荫生,官弄部云南司郎中,宜昌府知府。

晓岚二十四岁时,考中顺天乡试第一名举人,三十一岁中进士。他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勤奋好学。博古通今。正如自谓的“抽黄对白、恒彻夜构思,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骋。”他襟怀夷旷,机智诙谐,常常出语惊人,妙趣横生,盛名当世。很得清高宗乾隆皇帝的赏识。他终身功名事业,充满艰难曲折,在居官五十多载中,曾任山西乡试正考官、公试同考官视学福建,主持闽省院试。又迁任侍读学士、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直至协办大学士,加入太子少保,管国子监事。

乾隆三十七年开四库全书馆,纪晓岚受命为总纂官。此项工作先后历时十九年,终于总纂完成了巨著《四库全书》。该书分经、史、子、集四部七万九千九百三十七卷,抄写七部,藏于文渊、文溯、文源、文津、文汇、文宗、文澜七阁。此书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总纂该书过程中,他还用了八年时间,为该书所括的一万余部书籍,精心撰写了二百卷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被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孙犁赞为“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学术著。”

除此这外还撰写了《阅微草堂笔记》、《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三十二卷《纪文达公遗集》(上十六卷文章,十十六卷诗赋)、十卷《评文心雕龙》、六十三卷《历代职官表》、四卷《史通削繁》三十六卷《河源纪略》、《镜烟堂十种》《畿辅通志》、《沈氏四声考》二郑、《唐人诗律说》一册、《才调集》、《瀛奎律髓》评、《李义山诗》、《陈后山集钞》二十一卷、《张为主客图》《史氏风雅遗音》、《庚辰集》五卷,《景成纪氏家谱》等。他还参与编选、评点其它一些书籍,也参与了另外一些官书的纂修。

总之,纪晓岚一生才华和学术成就十分突出,多姿多彩。他曾给自己写过一道词,其中两句:“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不老泉”,就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纪晓岚不仅在清代被公认为文坛泰斗,学界领袖,一代文学宗师,就是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位少见的文化巨人。

履历表

1724年(出生) 雍正二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午时纪昀出生。属龙

1727年(4岁) 雍正五年;授课于及孺爱先生,这年第一次见到父亲。

1730年(7岁) 雍正八年;参加童子试,以优异的成绩的‘神童’绰号。

1743年(20岁) 乾隆八年;八月参加科试,获第一名;纪昀开始自满起来,次年只考了个四等。

1744年(21岁) 乾隆九年;结婚已近四年,长子汝佶也已咿呀学语。

1747年(24岁) 乾隆十二年;参加正科乡试,获第一即解元。

1748年(25岁) 乾隆十三年;春天,参加会试,由于太过自负而被挡在了进士的门槛之外。

1750年(27岁) 乾隆十五年;四月十六日,纪昀母亲去世,纪昀居丧守孝直到乾隆十七年八月。

1751年(28岁) 乾隆十六年;纪昀在家守孝,没能参加这年的会试。

1752年(29岁) 乾隆十七年;朝廷为祝贺皇太后六旬大寿特开恩科,八月举行会试,纪昀孝服刚除没有参加。

1754年(31岁) 乾隆十九年;纪昀等来了正科会试,考了第二十二名,会试后是殿试,殿试后揭榜,纪昀考了二甲第四,

授翰林院庶吉士。

1756年(33岁) 乾隆二十一年;纪昀伴驾热河。

1758年(35岁) 乾隆二十三年;任英武殿纂修。

1759年(36岁) 乾隆二十四年;任功臣馆总纂。

1760年(37岁) 乾隆二十五年;任国史馆总纂。

1761年(38岁) 乾隆二十六年;任方略馆总纂。

1762年(39岁) 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十二到五月初四,纪昀伴驾南巡。五月,奉命视学福建,官阶提督学政。

1765年(42岁) 乾隆三十年;纪容舒前往福建看望儿子纪昀,八月回到献县崔尔庄后一病不起,不久身亡,享年七十九

岁纪昀回家服丧三年。长子汝佶二十二岁,在这年乡试中名列榜首。

1766年(43岁) 乾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丑时,纪昀喜得三子汝似。

1767年(44岁) 乾隆三十二年;纪昀服丧期满,携家人上京。这年任三通馆提调兼管纂修。

1768年(45岁) 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任贵州都匀知府。四月,被提拔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等于留在皇帝身边。

六月二十四日,乾隆下旨,任王脊华为江南乡试正考官,纪昀为副考官。

六月二十五日,乾隆下旨查办两淮盐引案,纪昀受牵连,于七月二十七日被定罪戍边。

八月动身前往乌鲁木齐。

1769年(46岁)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到达乌鲁木齐。

1770年(47岁) 乾隆三十五年;皇帝因要编修《四库全书》而诏纪昀回京。

1771年(48岁) 乾隆三十六年;二月初一正式踏上东归之路,六月到达京城。

1773年(50岁) 乾隆三十八年;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十一月,刘统勋病逝,享年七十五岁。

1774年(51岁) 乾隆三十九年;十月,纪昀次子汝传在担任九江府通判时因渎职拖欠赋税而犯法,纪昀受牵连,吏部决

定将其降职调任,乾隆知道后改判为降三级留任。

1775年(52岁)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任《胜朝殉节诸臣录》总纂官。

1776年(53岁)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纪昀被提拔为侍读学士,担任文渊阁直阁事。九月,担任日讲起居注官。

1777年(54岁) 乾隆四十二年;戴震去世。

1779年(56岁) 乾隆四十四年;三月,纪昀被提升为詹事府詹事。四月,又提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1780年(57岁) 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元宵刚过,乾隆第五次南巡,纪昀伴驾。

纪昀奉旨和陆锡熊,孙士毅等共同领纂《历代官职表》至乾隆五十四年完成。

1781年(58岁) 乾隆四十六年;纪昀任《契丹国志》总纂官。

1782年(59岁) 乾隆四十七年;纪昀,陆锡熊奉旨总纂《河源纪略》于乾隆四十九年完成。同年《四库全书》完成。

1785年(62岁) 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乾隆在乾清宫摆千叟宴,纪昀参加。

1790年(67岁) 乾隆五十五年;乾隆八十大寿,前往热河避暑,纪昀伴驾。

1791年(68岁) 乾隆五十六年;任《八旗通志》馆总裁。

1792年(69岁) 乾隆五十七年;纪昀伴驾第六次南巡。

1795年(72岁) 乾隆六十年;纪昀夫人马氏去世。

1799年(76岁) 嘉庆四年;正月三日卯时,乾隆在乾清宫去世。次日,和珅被削掉军机大臣,九门提督官衔。

1803年(80岁) 嘉庆八年;六月十五日纪昀八十寿辰。

1804年(81岁) 嘉庆九年;次子汝传提升为滇南知府,孙子树馨也升任刑部陕西司郎中。

1805年(82岁) 嘉庆十年;正月二十六日,命纪昀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管国子监事。

二月十四日,酉时,去世。

纪晓岚的故事

纪昀见多识广,学富五车,机敏善辩,“铁嘴”一张,无人能对。相传纪昀编《四库全书》时,有一次天气炎热,纪昀怕热,就光着上身,盘了辫子,伏案观书、校书,这时乾隆帝步入编书馆,纪昀见了,知道这样见皇帝乃大不敬,可是又来不及穿衣,赶忙躲到了桌子底下,用帷幕遮住身子。乾隆帝假装没看到他,吩咐大家不必拘礼,各自照常工作,自己便坐在纪昀的位子上,一声不吭。

纪昀躲了许久,汗流浃背,很是难受,见没有什么声响,就把帷幕掀开一角,问道:“老头子走了么?”抬头一看,乾隆帝正瞪着他,还严肃地说道:“纪昀不得无礼。”这一下,纪昀吓得两腿发软,连忙从桌子底下爬出来,找衣服穿了,磕头请罪:“微臣该死!”乾隆帝道:“别的尚可原谅,称我‘老头子’可原谅不得。这‘老头子’你言之有说即生,言之无说即死。”

旁人听了一个个都替纪昀捏了一把冷汗。纪昀站起来,略略思索,不慌不忙,微笑着答道:“有,有,有!且听我说,皇帝人称万岁,此谓之‘老’;皇帝乃兆民之首,此称为‘头’;皇帝即是天子,这就是‘子’,故皇帝被人称为‘老头子’。”乾隆听罢,笑道:“好!好!好!你真可谓淳于髡再生,曹子建转世,朕恕你无罪。”

还有一次,编书编到最后,纪昀给皇上写“书表”总结时,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总管事妒忌纪昀的才能,又另找了两个人编写“书表”,意图排挤纪昀。后来因为他们编写的实在不堪入目,只好把纪昀的拿来,署上他们的名字,呈给皇帝。乾隆还没看完,就问:“这是姓纪的写的吧?”原来乾隆早就了解纪昀的文风笔韵了。

纪昀喜欢抽旱烟,手里整天端一个大烟袋,文臣武将暗地里叫他“纪大烟袋”,有次,乾隆急诏,纪昀来不及将烟熄灭,只好把烟袋藏在靴子里去朝见圣上。烟在靴子里燃烧起来,纪昀忍着痛,希望皇上快点结束,只到裤脚冒出烟来,皇上问他怎么回事,纪昀答:“失火了!”皇上赶快让他出去救火,纪昀才颠着一只脚出去了。以后有好长时间,纪昀不得不拄着拐棍。

纪昀喜好幽默戏谑,大臣们经常被他耍弄。有一次,纪昀去见一个大官,这位官人的脑门上长了个大肿瘤,纪昀就对他说:“你身为大官,要注意形象啊,为什么不去看医生,把它取掉呢?”大臣告诉纪昀,看过很多了,都说没办法。纪昀一本正经地说:“某街有位郎中,深藏不露,不是俗人,你备些厚礼去求他,必定手到病除。”大臣第二天就去寻找那位郎中,可是一见郎中的脑袋上有颗瘤子比自己的还大,才知道被纪昀给耍弄了。

都善氏(从女真时代的徒单发展而来,后分为杜和沈两个姓氏),见《锦州满族姓氏》。

申佳氏(沈佳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里没有沈佳只有申佳氏,申佳氏世代居住乌喇地方)。这个姓氏为女真老姓,在金代的时候的女真姓氏为沈谷,就是女真语音“彻穆衮”的转写。

盛佳氏(世代居住色钦地方),其后人也有用沈和盛的姓氏。

颜济里氏(见《辛亥革命后的北京满族》---颜济里氏后改汉姓颜、沈)

正白旗姓沈的,老姓是“图单”,镶黄旗姓沈的,老姓是“爱新觉罗”,其他旗的话,因为原本就有八旗汉军,也就是还是姓沈, 沈姓满族还有一些是被俘虏的朝鲜族沈姓,后来加入满族但仍然为沈姓。

至于说属于哪个旗,这个看不出来,也不能帮你分析出来。

  来迟了!!!!!记得看我的答案!!你需要的在这里!!

  翻译——《Romantic of Three Kingdoms》—— 三个王国的罗曼史。

  下面找到一篇文章,好像很恶搞,你看看合适不?著名三国人物都各自点评果了。

  外国人眼中的三国人物(超搞笑)

  2006-07-06 10:55:48 21CN游戏频道

  注:三国无双是光荣公司的电脑游戏。

  西方人对于中国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唐朝、清朝以及共产主义中国三个时期,结果

  就忽略掉中国其它时期所隐藏的有趣历史。所以,当我们第一次见到《三国无双

  》里那些手持巨大武器的英雄们时,很难把他们跟龙与肯或者其他日本武士区别

  开来,也不能理解整个亚洲——也许在东亚这种兴趣更为明显—对三国时代的兴

  趣有多么狂热。这种狂热是如此的持久,以至于我的一位华裔朋友说:一个不知

  道三国的中国人就好像一个不知道曼尼•拉米雷斯与奥堤兹的波士顿红袜队球迷

  一样不可思议。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对三国的了解,却恰好和大部分中国人对拉米雷斯的熟悉程

  度相当。我的很多朋友喜欢打三国无双,当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只是回答:“

  这很酷”、“这很爽”或者更糟:“我喜欢胡乱砍人。”(后者实在不该玩游戏

  ,他应该去看德州电锯狂人)。这是一件让人感到尴尬的事情,我们很喜欢一个

  东西,却压根不知道那是什么。这总让人联想到现在坐在白宫里的那个共和党的

  傻瓜,他很喜欢伊拉克,但却压根不知道那里藏着些什么武器,结果他的理由只

  是“喜欢胡乱砍人”。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作一些研究来避免这种尴尬局面,并与你们分享。这样一来

  ,下一次当中国人问我们“你觉得吕布怎么样?”时,我们不至于只是回答“哦

  耶,他是个不赖的家伙”。为此,我搜集了一些相关的英文资料,并且很幸运地

  找到了Dr Moos Roberts翻译的《三国演义》。虽然我没时间读完它,但作为一

  本带有人名索引的工具书,它对于我的研究很有帮助。

  本文并非要象塔西陀或者吉本一样把三国写成一部规模宏大的通史,而是通过对

  其中一些英雄——他们绝大多数都出现在三国无双中——的介绍来对那一个伟大

  时代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一来,下次在朋友聚会时聊起三国无双,你就可以

  装做不经意地对他们说:“嘿,迈迪,你错了,要不要赌十块钱?”

  曹操

  毫无疑问,曹操并不好用,但这仅限于在游戏里。实际上曹操是一位毁誉参半的

  强大君主,他有着和拿破仑一样的个头,统治着将近二分之一的中国领土,并曾

  经有机会占领另外二分之一。人们往往折服于这位君王的个人魅力和野心,也对

  他喜怒无常的个性感到胆战心惊。他的敌人甚至称呼他为“东方的尼禄”(。。。。。。-_-b )

  做为最典型的一次事例,他曾经提醒他的侍卫们:“我在梦中喜欢杀人,请不要

  靠近我。”结果当一位侍卫想走近替他拉好被子时候,就被这位装睡的君主杀掉

  了。据说无论是曹操本人还是刺客们都天真地认为这种手段能够有效地遏制暗杀

  ,从此没有人敢冒生命危险靠近他。这种暴戾传统在曹操的军队里得到了继承,

  在魏国发生人质劫持事件是件高风险的事,因为军队们都得到了曹操的直接命令

  ,要求他们把劫持者与人质一同杀死。

  这种嗜杀偶尔也会波及到他的大臣们,比如一位叫荀彧的大臣就因为反对他谋

  杀汉朝最后一位皇帝而被迫自杀;另外一位大臣杨修仅仅因为使用“鸡腿”做为

  通用口令而被处死——大概曹操本人觉得受到了愚弄,或者他单纯不喜欢吃鸡腿

  。甚至连他的主治大夫——三国时代最有名的医生华陀——也难逃一死;因为他

  提出了过于大胆的开颅手术方案,以至于曹操认为这等同于谋杀。这一点倒可以

  理解,毕竟那是在公元三世纪,曹操有权说不。(Y。。。。。。。 )

  而这位暴君的另外一面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并称为“三

  位最伟大的曹姓诗人”。他的许多诗作流传到现在,人们在他的诗歌中看到的是

  一位充满人文精神的反战主义者——不过这位诗人偶尔也会对诗歌批评家痛下杀

  手,这一点在现代纽约已经变成了一项传统。

  尽管曹操的残暴为人所共知,但还是有许多英雄聚集在他的麾下,因为他毕竟是

  一位不可否认的领袖人物,而且在军事上很有天分。曹操的崛起是一个曲折而艰

  苦的过程,他最早是以讨伐董卓的十八位地方领主之一的身份出现,并趁机扩充

  自己的势力。他在经济领域的一项屯田政策最终帮助他解决了致命的后勤问题;

  而“挟天子以令诸侯“,让其他领主因顾忌皇帝的安危都不敢轻举妄动。经过漫

  长征战,他逐渐消灭了中国北部的绝大部分领主比如袁绍张秀和陶谦,并将军队

  布置在长江北岸,企图击败南方的吴国与蜀国。

  这一侵略行为被及时制止了,他的海军( )在赤壁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击

  败他的却是一位喜好鉴赏音乐的指挥官周瑜(。。。。。。)。以这一标志性事

  件为分界,扩张的魏帝国到达了极限。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曹操成功阻止了蜀国

  和吴国在南部边境的反击,在西北却丢失了一大片土地。历史书上将这种颓势解

  释为曹操本人的衰老。尽管如此,曹操还是在死后留下一个稳固的帝国,并由很

  多英雄守护。

  和扩张性的帝国发展一样,曹操的私生活也带有强烈的侵略风格。曹操家族一直

  都有抢夺别人妻子的传统,这也许来源于北方蛮族的某些特性( )。曹操本

  人曾经与一位投降领主张秀的妻子强行过夜,结果愤怒的张秀重新反叛并袭击了

  曹操的住所,导致曹操损失了一位忠诚的卫士长典韦和他的侄子;在讨伐吕布的

  战争中,曹操霸占了吕布手下一位将军秦宜禄的夫人,这一次激怒的是同样喜欢

  秦夫人的关羽,他最后选择离开曹操,并杀死了五名守将( );还有一则未经

  证实的谣言说他甚至对大乔和小乔抱有兴趣,并为此发动了侵略吴国的战争——

  就如同讨伐特洛伊的门内劳斯一样(&^&%%$%$%$#^&%)。大乔是吴国

  皇帝哥哥的妃子,而小乔则是周瑜的夫人,我们现在可以想象为何曹操遭遇到那

  么惨重的失败。

  而曹操的儿子曹丕完美地继承了他父亲的这一血统:他的夫人原本是袁绍第二

  个儿子的妻子甄妃,在决定性的官渡之战后曹丕将她作为战利品据为己有。然而

  这并不是终结,因为曹丕的弟弟曹植同样拥有曹操的基因,于是他对自己哥哥的

  妻子也产生了兴趣,并写了隐晦的情诗表达自己思念。曹丕因此囚禁了曹植,勒

  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就得死。中国的诗歌很短,一般只有四行,

  于是曹植凭借自己的才能逃过一死。感谢上帝,那时候中国人——尤其是曹丕—

  —还不了解十四行诗

  刘备

  刘备的人种一直是个广为人争议的话题,据史书描述他的耳垂很大,可以垂到肩

  膀,而手臂的长度甚至可以不弯腰就碰到膝盖。我想加内特或者海军上将罗宾逊

  应该可以勉强作到后一项,而长耳垂我只在一些作为艺术品的印度佛陀雕像上看

  到过类似的例子。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不是中国历史学家有意夸张的话,那么

  刘备也许是个有着印度血统并符合NBA选秀标准的大个子,并且有返祖现象,因为

  按照人类学的观点,现代人种不可能同时具备这两种特性。

  刘备的身世充满了矛盾与谜团,他自称是皇室成员,但出身却只是一名普通的手

  工业者,家谱只能证明他与汉王朝的皇室有着极为遥远的血缘关系。不过这并不

  妨碍刘备成为一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擅长沟通,精力旺盛,善于用狂热的演

  说来鼓舞群众;他的皇室身份则为汉朝残余的保皇党们提供了效忠的对象。所以

  很快就有一批英雄汇集到他的手下,其中包括了关羽,张飞和赵云。不幸的是,

  刘备拙劣的军事才能抵消了他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成就,他的前半生一直在各大领

  主之间到处漂泊——其中甚至包括曹操和孙权——彷佛是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

  :高贵,为人敬重,但一无所有

  这种窘迫持续到了赤壁之战前,刘备得到了三国时期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为睿智的

  黎塞硫式的宰相——诸葛孔明。刘备缺乏计划性的军事行动被及时纠正,诸葛孔

  明预测到了未来的战略均势,并据此制订了进攻四川的计划,这一次他们成功了

  。但很快这种胜利被吴国背叛,愤怒的刘备固执地决定给吴国一点教训,并拒绝

  听取任何人的意见。结果他被吴国的另外一名年轻将领陆逊击败,以战败者的身

  份死在了白帝城。

  中国人在评论曹操刘备以及另外一位君主孙权的时候,总喜欢使用天时地利人和

  (Right Timing, Right Place, Right people)来形容各自的风格。曹操得其天

  时,孙权得其地利,刘备则被公认是笼络人心的高手。他的团队几乎荟萃了同时

  代的精英人物,除去诸葛孔明,刘备还拥有号称“五虎上将”(Five Tiger-like

  Generals)的五名优秀将领,其中有三个人在一开始就加入了刘备的兄弟会。兄

  弟会是中国古老的一项传统,任意数量的人可以通过“结拜”的仪式加入,并宣

  誓对其他成员保持永恒的忠诚。尽管在法律上这种关系并不被承认,但却可以得

  到绝大多数民众的认同。“五虎上将”的前四名成员毫无争议,但我的朋友泰瑞

  却坚持认为第五名成员是魏延而非黄忠,他宣称黄忠的年纪太老了,也许能够胜

  任一位导师,但绝不适合成为五虎将的成员。我反复查考过资料,并分别咨询了

  几名互无关联的华裔人士,他们一致认为黄忠才是第五名成员,魏延不过是一名

  怀有野心的战争狂罢了。

  刘备并不象有些人说的那样是一个同性恋者,这是一个广泛的误解,但他对男性

  的关怀确实胜过对女性。刘备和曹操的表现完全不同:在曹操对女人——尤其是

  其他人的妻子——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时,刘备却极少去关心自己的妻子。他

  有三名妻子,其中一名还是吴国皇帝孙权的妹妹。但历史记录却显示,刘备的每

  一次战败溃逃,都将自己的妻子抛下自己先溜走了,直到富有骑士精神的敌人把

  她们交还给刘备。当他的第三名妻子——也就是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企图逃回

  吴国的时候,他只是简单地要求将自己的儿子留下,放任自己的妻子离去;甚至

  在有些时候,他的儿子也显得不那么重要。在长坂坡的大撤退(三国无双里完全

  没有表达出自这一战中刘备军队的悲惨状况)中,赵云将他的儿子刘禅救回到大

  本营,刘备却把无辜的婴儿摔在地上,说这不值得用我宝贵将领的性命去交换。

  与刘备对妻子儿子漠不关心的态度相对,他对兄弟却十分关心:当他的两名兄弟

  关羽和张飞被背叛联盟的吴国杀死后,他的反应是狂暴的,不惜动员新兴蜀国的

  全部兵力去惩罚吴国,这一灾难性的决策导致蜀国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顺带一

  提的是,五虎上将中有三个人死在了这场战争中。

  这位君主在临死前变成了一位哲学家,说了许多富有哲学性的话,却对自己的失

  败只字未提。诸葛亮担任摄政大臣,并把这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维持到了四十年

  后。

  孙权

  关于这名与曹操、刘备齐名的君主,值得一提的话题并不多。当曹操和刘备在为

  各自的目标而奋斗的时候,孙权却什么也没作——吴国实际上是他的父亲与哥哥

  的产业,他只是顺理成章地继承下来罢了。

  根据历史记录,孙权的相貌和他的家族完全不同,碧眼紫髯的生理特征很容易让

  人怀疑他血统的纯粹性。考虑到那时候中国与中亚地区已经有了广泛的接触,我

  们不能排除孙坚的一名宠妃来自波斯帝国的可能。在中国,异国血统并不是件不

  能被皇室接受的事,所以孙权的登基没有受到任何种族主义者的干扰。

  孙权是三国时期统治时间最长的君主,他除了在早期遭到过曹操和刘备的两次威

  胁意外,其他时间都一帆风顺。这位君主在晚年陷入了老年人通常的困境,变的

  十分暴戾;他喜欢躲在自己的农场接待客人,并经常无缘无故对外发动战争——

  这些战争通常都失败了。(恩。。。。。农场。。。。。克劳福德么。。。

  )

  吕布

  吕布是一个完美的人物,他是个拥有强烈“悍马”气质的硬汉;他的女朋友最漂

  亮;他的攻击范围最广,攻击力最高并且连续技最有威力;他总是能骑着豪华的

  赤兔马出场。一个标准的大学橄榄球队四分卫!

  这些都是游戏告诉我们的东西。但是,身为一名吕布的狂热支持者我悲伤地发现

  在历史上我的偶像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至少在道德上声名狼藉。中国一向有

  着强烈的父系社会特征,对长辈尤其是父亲的尊重至为重要,违背这一准则将会

  被视为大逆不道。可悲的是,吕布却违背了这一个准则,而且是两次。

  他最早的父亲叫丁原,是北方的一名小领主。当丁原与董卓发生军事冲突的时候

  ,董卓看中了吕布的才能,于是用赤兔马来诱惑吕布。结果正如所有十八九岁男

  生都抵挡不了哈雷摩托的魅力一样,吕布也深深被这匹纯种枣红色骏马迷住了;

  结果他将丁原杀死,转而认董卓为义父,并得到了那匹骏马作为奖赏。吕布与董

  卓和睦相处了很长时间,一直到貂禅的出现。

  貂禅这位中国的克里奥佩特拉引发了男人之间的争斗,争斗的结果是吕布杀死了

  董卓,并认貂禅的父亲王允为父。王允本人是一名保皇党,他巧妙地利用男人的

  嫉妒心理解除了董卓对东汉皇室的威胁。可惜这一状况并没持续很久,王允很快

  被董卓意欲复仇的部下杀死,吕布也被打败——是的,你没听错,吕布被打败了

  ——他带着貂禅开始了流浪生涯。

  吕布杀死两名父亲的恶名给他自己带来了许多麻烦,各地领主都认为他是不可信

  任的,甚至于张飞曾经骂他是一个被变卖过三次主人的低贱奴隶。吕布的背叛记

  录并没有因此而中止,他先后背叛了自己的好朋友张杨和刘备,并夺取了后者控

  制的地盘,一度还控制了曹操的一部分根据地。感觉到了威胁的领主们又一次联

  合起来,曹操和刘备一共进攻吕布盘踞的徐州,唯一能够施以援手的袁术却拒绝

  出兵。吕布又一次战败,连他本人也被擒获。他企图乞求免于死罪,几乎已经要

  被曹操接受;刘备这时候却援引丁原与董卓的先例,结果吕布终究被判处死刑。

  貂禅在王允死后就消声匿迹,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她在吕布死后究竟如何。考虑到

  曹操对别人妻子的嗜好,也许她也被曹操收入了后宫。另外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

  指出:貂禅在吕布死后去做了一名女修道士,但她又一次打算运用自己的美貌去

  诱惑关羽。可惜关羽和他的主君刘备一样对女性缺乏兴趣和关爱,很干脆地用著

  名的青龙偃月刀将她杀死。考虑到蜀国在两性方面的传统,这个传说即使不够真

  实,也一定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事实基础。

  最后我的结论是:吕布始终象是一名大学橄榄球队的四分卫——很强壮,没什么

  脑子,并且声名狼籍。

  诸葛孔明

  诸葛孔明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的人物,他是个足智多谋的天才,在很多方面都

  取得了令人咋舌得成就。他控制气候的能力有如梅林;精通陀勒密式的占星术;

  他军事方面的狡黠可以媲美长腿爱德华;他的政治手腕和黎塞硫一样厉害;最后

  一点,他还和达芬奇一样是位科技发明家。在中国,人们称赞别人聪明的方式都

  是“你和诸葛孔明一样睿智。”

  刘备雇佣诸葛孔明的过程颇有戏剧性。他们进行了一次面试,但主宾的位置颠倒

  了,这次面试由雇员诸葛孔明举办,刘备却坐到了被面试者的位置上去。诸葛孔

  明表现的极为傲慢,先后两次故意躲出去,刘备对男性表现出了惊人的耐心,终

  于在第三次成功见到了诸葛孔明。诸葛孔明给刘备出示了一份早已经设计好的战

  略计划,这份计划挽救了几乎要灭亡了的刘备集团。刘备很满意诸葛孔明的能力

  ,诸葛孔明也很满意刘备的耐心,于是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聪明也最傲慢的家伙终

  于成为了刘备的首席大臣,并将蜀国维持了许多年。

  诸葛孔明的傲慢还表现在他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蔑视态度上。我所能找到的每一本

  论及中国的书籍都指出:“中国在传统上重视道德建设,而轻视在科技上的进展

  。以孔子和老子这两位缔造了中国人精神基础的哲学家眼光来看,科技进步会让

  人变的狡猾,进而妨碍到他在道德方面的成就。”诸葛孔明显然对祖先的这些条

  框不屑一顾,他不仅在刘备面前表现的不可一世,完全不考虑孔夫子“对君王要

  恭敬”的训诫;而且还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科技发明上。

  他发明过一种连弩,这种弩箭一次可以 连续发射十枚弩箭,而西方在一百年后还

  在心怀恐惧地把弩称为被诅咒的武器;他还曾经发明过两种——也许是一种——

  自动机械,可以用来大幅度改善运输粮食的效率。诸葛孔明还发明过对付南方蛮

  族的地雷,这也许是世界上第一件热兵器。这其中一部分原因应该归功于他的妻

  子黄月英。

  蜀国成员对女性的态度都很奇怪:刘备对自己的三个老婆基本冷感,关羽毫不怜

  惜地杀掉了貂禅,张飞从未与女性有过任何接触,而赵云则很干脆地拒绝了一位

  贵族未亡人的爱情。诸葛孔明大概是这批英雄里唯一的特例,他娶了一个女人,

  而且很爱她。他的妻子黄月英在三国无双里是一位美丽的精灵族巫女,但实际上

  却是个丑陋不堪的贵族女子。诸葛孔明之所以爱上她,是因为两个人在工程学上

  有着共同兴趣,这种精神上的恋爱在三国时期是绝无仅有的一例。诸葛孔明的发

  明中有黄月英做出的贡献。

  诸葛亮的死亡极富戏剧性。在刘备死后他一直致力于击败北方的魏帝国,为此发

  动了六次战争,每一次都因为不同的原因而失败。最后一次战争发生在五丈原,

  诸葛孔明的健康极度恶化,为此他使用了一种神秘的占星术,向上天乞求延长寿

  命。这时候一位急忙汇报军情的蜀国将领不小心踏坏了祈祷仪式的结构,诸葛孔

  明认为这是神拒绝了他的请求,遂放弃了祈祷。几天以后,这位有着无数传说的

  名人病死。

陈留郡:秦代置郡,在今开封东南陈留城。历代均置。1957年并入开封县。又西汉陈留郡,治陈留县。北魏时治浚仪,隋唐为汴州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陈留镇)。陈郡:秦置陈郡,西汉淮阳国,东汉陈国,献帝时改陈郡,均治陈县(今河南省淮阳)。隋唐为陈州淮阳郡。下邳郡:①古县名。秦在今江苏省睢宁西北。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明废。②古郡名。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省睢宁西北)。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会稽郡:秦置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更包有浙、闽全部。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省绍兴),有浙闽之地(今杭嘉湖均属吴郡)。三国吴分设临海(台州)等郡后,辖境缩小。隋为越州。又隋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民国合二县为绍兴县。冯翊郡:汉时置左冯翊,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冯翊郡,治所在临晋,相当于现在陕西省大荔县一带地区。

「谢」源出

谢姓起源:一、是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申伯之后。据《姓谱》、《元和姓纂》等所载,相传上古部落首领炎帝,传至商未有后裔孤竹君,其长子伯夷与弟叔齐一齐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周武王进军讨伐商王朝,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但其后裔仍留在周朝,到成王继位后,便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为申氏之始祖。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氏,称谢氏,史称谢姓正宗。是为河南谢氏。二、是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据《左传》、《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相传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得十二姓,其中第七为任姓。黄帝赐子为姓,谢氏出于黄帝子族任姓。三、他姓。该姓两唐书《谢偃传》记载,隋末唐初有个人叫谢偃,卫州(治所在今河南淇县,唐贞观元年移治汲县,即今河南卫辉市)人,于唐太宗贞观初年应诏对策高第(即考试成绩优秀),被太宗李世民任为弘文馆直学士,又调任魏王府功曹,受诏献赋(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文体),以能得规讽之意,受到太宗的称赞。谢偃的祖辈本姓直勒,《旧唐书·文苑传》说,他的祖父叫孝政,在北齐任散骑常侍,改姓谢。

迁徙分布

中国的谢姓,发源于河南,申被楚灭后,楚把谢姓人一部迁到淮河上、中游一带,后又把其中部分再迁到今湖北武当山东南的荆山,楚国亡后,谢姓一部南迁潇水流域,一部入重庆涪陵。汉魏时期,原潇水谢姓的谢夷吾发迹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一带,后裔谢嫁女于孙权,使自己的家族变为皇亲国戚;而中原的谢缵与其子孙均显贵于曹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以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谢衡为代表的谢姓人(谢缵后裔)从北方渡江南下,东山会稽派始祖谢衡迁会稽始宁,其子谢鲲迁豫章(今江西省南昌),谢鲲弟谢褒,因担任会稽郯县令而迁居郯县(今浙江省嵊县),这支谢姓显贵于东晋南朝,侨居于江浙三吴,以谢安、谢石、谢玄、谢琰为代表,并且使得原分为南北的谢姓获得了新的交流,同时阳夏还有一支谢姓迁康乐(今江西省万载县东),又有谢姓北上西迁至陕西冯翊郡,南迁居四川成都、彭水、云南永昌一带。隋唐五代时期的谢姓在以前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发展,其中谢夷吾和谢缵的后代都在东南沿海地区或中原一带进一步繁衍播迁,唐僖宗时,谢衡后人中还有一支迁江西宁都。宋时,有会稽山阴谢夷吾之后迁居福建长乐,以及嵊县、上虞等地。至元明清时,南方各省的谢姓人,发展势头远远超过北方,并诞生了许多知名人物和著名家庭,江西宁都的谢新(谢衡后裔)随文天祥收复梅州后,任梅州令,谢新之子谢天佑,定居梅州福乡,成为谢姓在闽、粤之地的开基始祖。谢姓入台,始于明末,同时也有谢姓人迁吕宋(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地,清同治年间,有广东南海丹山的`谢姓迁美国旧金山,至此,谢姓人广布全国各地。如今,谢姓人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广东、江西、四川、湖南等省多此姓,四省谢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谢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五。谢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七二。

堂号

陈留堂:是谢姓最早发祥地,也就是现在河南省陈留县。会稽堂:是谢姓在东晋时期的根所地,也是秦朝的郡名,包括江苏省东部和浙江省西部。东山堂:东山位于浙江省上虞县之西南,在晋室谢安末出任征讨大都督前隐居所在地,山上尚有蔷薇洞、池屐池等遗迹。另在浙江临安之西,及江苏省江宁之北各有一座东山,当谢安征讨玁狁建功后,曾在江宁之东山修建别邸,迄今江宁东山山顶仍有一寺庙古迹,寺中祀奉为谢安遗像。宝树堂:相传晋朝孝武帝驾临谢安官邸,见其庭园中有一株雄传大树,长得青翠茂盛,当时孝武帝指着大树对谢安言道:“此乃谢家之宝树。”谢氏以“宝树”为堂号,由来在此。另有一说,出自《晋书·谢玄传》:“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玄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来唐代文人王勃撰《膝之阁序》,文中就有“非谢家之宝树”之句。此外,谢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哲经堂”、“哲经堂”、“存著堂”、“敬业堂”、“阁老堂”、“起风堂”、“乌衣堂”、“宣城堂”、“威怀堂”、“安晋堂”、“永思堂”、“承仁堂”、“葆光堂”、“世德堂”、“承德堂”、“聚德堂”、“同德堂”、“新燕堂”、“奕要堂”、“陈留堂”、“式南堂”等。

谢姓宗祠通用对联

〖谢姓宗祠门楣题辞〗

〖谢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系承申伯;源出洛邑。——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周宣王时,为申伯作邑于谢,后为氏。

庭生玉树;世济凤毛。——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晋名将谢玄,下联典指南朝齐阳夏人谢超宗,。

乌衣望族;凤羽名流。——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乌衣在江苏省江宁东南,南朝宋谢弦微等望族居乌衣巷。下联典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之孙谢超宗,陈郡夏阳人。好学有文辞,帝大嗟赏,曰“超宗殊有凤毛,灵运复出矣”。

程门道学;江左风流。——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宋谢良佐,为理学家程颐四大弟子之一。下联典指晋谢安,风流洒脱,人称风流宰相。

托佣复仇;蔽障解围。——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谢小娥,改男装托佣仇家,手刃仇人,报杀父杀夫之仇。下联典指东晋谢安侄女谢道韫聪慧有才名,曾以青绫步障自蔽,为小叔解围。

忠义两尽;节孝双全。——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宋谢枋得,拒仕元,绝食而死。下联典指清谢万程,家贫不能葬父,妻卖身葬翁,郡丞感其孝,县旌“节孝双全”。

南邦世泽;东晋家乡。——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广东省龙川县龙母镇洋田村谢氏祠堂联。

东山世第;西晋家风。——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谢氏宗祠东山堂通用堂联。

〖谢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淝水震北寇;宣城惊南文。——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河南省南阳市东谢营村谢氏宗祠联。

决心扶世运;翘首望神州。——谢觉哉撰谢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谢觉哉诗句联。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谢晋元撰谢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英雄谢晋元自题联。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谢琬莹撰谢姓宗祠通用联,当代女作家谢琬莹(冰心)自题厅堂联。

〖谢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治法轻能退谷;文章美若叠山。——佚名撰谢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清代教谕谢金銮。下联典指宋代进士谢枋得。

〖谢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西堂自夸夫奇梦;东山系望于苍生。——佚名撰谢

请问,谁知道“罗”家族的辈分,全部

传说中的罗家家谱(估计是满清时期作的,练虚构人物都有) 220173301楼学术讨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此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传 统 世 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