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网红李白究竟得罪了多少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4收藏

唐朝网红李白究竟得罪了多少人,第1张

01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长安郊外。

贺知章撇了书童家人,独上西山紫极宫。

此处乃是玄宗御妹玉真公主清修之所,云蒸雾绕、风景独好。

贺知章观此仙境美景,顿时诗兴大发,正欲赋诗一首,忽见前方回廊处站着一人,身姿颀长,丰神俊朗,站在云雾腾腾的山腰,恍惚不像世间人。

贺知章虽然是个钢铁般的直男,看见这个身影也忍不住吞了口唾沫。

他悄咪咪走近了,听见那人在吟诗。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贺知章好歹也是大唐有名的诗人,人称“诗狂”,可比起此人之狂来,不禁要汗颜三分!

等那人吟完全诗,贺知章不由得啧啧称赞:“不得了不得了,天上掉下个太白星精了!”

《唐摭言》载: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幸亏贺知章那个时候不认识林黛玉,所以才说李白像太白金星。他要是晚生一千年,读了曹雪芹的《红楼梦》,一定会像宝哥哥一样惊呼: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来了!

这是一次命运般的邂逅,就像宝哥哥注定会爱上林妹妹,盛唐两大诗人,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别问我官配为啥不是杜甫)

李白是很像林黛玉的。

可能有人不服气,说林妹妹那弱柳扶风的病西施模样,岂能跟李太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豪情壮志相比?

可是啊,李白跟林黛玉还是很像的,一个前世是绛珠仙草,一个是太白金星下凡;一个是大观园里诗魁,一个是大唐盛世诗仙;关键是,两个人都有点儿···情商低。

高智商的天才一般情商都低,这话说好听了是天真烂漫,出尘不染,说难听了,就是蠢。

李白怎么会蠢呢?

他可是二十岁就写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著名网红李太白啊!

他可是让杜甫心心念念了一辈子,“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完美偶像啊!

他可是进到皇宫内院,敢让高力士脱靴子、杨贵妃捧砚台,完事后揣上唐玄宗的大把银子拍屁股走人的诗仙李白啊!

但很可惜的是,李白的确是个蠢材。

02

胸小无脑的网红

李白这辈子干过最蠢的也最出名的事情,就是“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他不知道高力士不是普通的太监,而是大唐王朝最有权势的太监吗?他知道。

他不知道杨贵妃不是普通的女人,而是大唐王朝最能掌握皇帝喜乐的女人吗?他知道。

他全都知道,可是他依然要让他们俩来伺候他写诗,这就很蠢了。

得罪了这两尊大神,就等于得罪了皇帝,李白做官发财光宗耀祖的人生梦想就破灭了。

李白情商很低,低到他不晓得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是对的,他也不晓得进了皇宫要摆低姿态,要低三下四做奴才。

他就像一个胸小无脑的网红(毕竟男性,胸小)参加了个高级酒会,虽然啥也不懂,也要拗出名媛姿态来。

他觉得皇宫和外面是一样的,高力士不过是酒楼里倒茶的小二,杨玉环只是弹琵琶的歌女。

于是一脑抽,翘个二郎腿:“来呀,上酒,老子要写诗了!”

唐玄宗脸上笑嘻嘻,心里买马匹,行,你是大名士大网红,你名满天下粉丝千千万,朕不跟你计较,等你写完这首诗,就给朕滚蛋!

李白看大家都这么迁就他,心里很高兴,酒足饭饱,大笔一挥,就是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开篇第一句,就流芳千古。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末尾一句,顺便把君王的马屁也拍了进去。

小时候课本里都读过一个“铁杵磨成针”的寓言故事,李白果然功夫深。

可惜李白是个蠢材。

他在这组词的第二首里,写“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把杨玉环比作赵飞燕。

赵飞燕何人?大名鼎鼎的一代妖后,和妹妹赵合德两人秽乱宫闱,不仅害得皇嗣死绝,还害得汉成帝精尽人亡死在了赵合德床上。

李白将杨贵妃比作赵飞燕,那李隆基是谁?汉成帝吗?

这一句诗同时骂了贵妃与皇帝,李隆基没把他当场拉出午门斩首已经很仁慈了。

好在李白粉丝多,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了京城,所以李隆基不好治他的罪,只能“赐金放还”。

李太白,这钱您拿着,赶紧走吧,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别来祸害我皇城!

李白脾气上来,扭头就走,还大歌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玄宗望着李白的背影,跟高力士说:“此人固穷相,别看他长的像神仙,其实登不得大雅之堂,这个人就是一个得意会忘形的小人。”

《酉阳杂俎》载:“(李)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及出,(皇上)上指白谓力士曰:此人固穷相。”

其实,李白才不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般洒脱清高,他和天下所有的读书人一样,都汲汲于功名。

可惜他并非出身士族,压根儿没有参加科举的机会。

而得罪了唐玄宗,也就意味着,他彻底地跟官场拜拜了。

03

天下无人不识君

李白是谁?

他是诗仙、酒仙、剑仙 ···

我们总以为对李白的了解很多,上至鹤发垂髫老人,下至三岁黄口小儿,都能说上两句李白的诗,知道几个他“斗酒诗百篇”的典故。

小时候背唐诗,最先背的一首就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再长大一些,课文里见到的李白就更多了,什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些句子更是信手拈来。

但李白是谁?

我们可以从史书上知道白居易的生平、拿到杜甫的简历,却没法探究出李白的人生轨迹。

我们不知道他准确的生卒年份,不晓得他在哪里出生,也不知道他的婚姻家庭,甚至不知道他究竟是不是中国人。

事实上,我们可能一点也不了解李白。

在唐朝,男子成人是比较早的,一般十四五岁就可以独立离开家去历练了,譬如杜甫,就是14岁离家,贺知章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可是李白竟然一直到24、25岁左右才离开家乡,至少比别人多窝了10年。

这10年里他干了什么?没人知道。

我们只知道,李白不但是个满腹经纶的书生,还是个古惑仔。

几乎所有怀念李白的文章诗词里,都提到了他是一个“侠客”,其实也就是个打架斗殴的小混混。

我们找不到证据说他在家乡干嘛——毕竟,我们连他的家乡在哪儿都没法确定。

有人说他是四川人,有人说他是甘肃人,有人说他是西域人,还有人说他是外星人···

从各种文章诗词零星的资料里,我们大致地拼凑出了李白的生平:

他出生于大约长安元年,家乡在西部,家中可能崇尚道教,也可能世代经商。他从小脑袋灵光,IQ直逼爱因斯坦,读书过目不忘,对各种古籍十分感兴趣。

二十几岁的时候,李白踏上远游的征途,先后去过江油、成都,然后出蜀,去了烟花三月的江南,结识了很多很多朋友,包括杜甫、孟浩然、贺知章等人。

开元十五年,李白跟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

开元三十二年,唐玄宗西行狩猎,他趁机献《大猎赋》,但未受赏识。

这期间他也向许多名士高官献过文章,却依旧不得起用。

天宝元年,唐玄宗终于听说了李白的才名,召其入宫,供职翰林。但由于各种原因,未得重用。

再然后,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南逃避难,投于永王幕府,成了乱臣贼子。

叛乱平定后,李白被流放夜郎···

04

说谎成性的吹牛精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是李白的头号粉丝杜甫为他写的《饮中八仙歌》。

喝完酒爱说大话的人,通常都没什么真本事。

李白明明有真本事,却依然爱说大话。

一般的读书人,理想顶了天也就是做大官光宗耀祖,可他的理想,却是要做国师,所谓“谋事一国”。

这个理想职业很像春秋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挂六国相印,张仪复散解诸侯,这些人都是李白的偶像。

可惜李白是商人的儿子,没法靠科举做官,所以他就想了个“天才”的主意——认亲戚。

别忘了,李白姓李,和唐朝皇帝一个姓。

凭借这个姓,他到处攀亲戚,这个王公是他堂兄,那个贵人是他表姑···攀来攀去,他自己也搅混了,辈分乱了,据后人考证,如果按照李白说的家谱,那唐玄宗应该是他的曾孙子。

但是他的胡话也有人信,靠着这个姓氏,李白愉快地娶了个老婆,攀上了高枝儿。

他这个老婆,是前任宰相的孙女。

为了实现他喝大酒做大官的理想,在婚姻大事上,李白毫无心理障碍地做了倒插门女婿,在老婆娘家安陆住了下来。

可惜,他打错主意了。

许圉师死后,许家早已败落,根本没法在仕途上帮助什么。

李白很失落,生了两个孩子后,就离开安陆,出门游历了。

他称婚后的那几年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写完这句诗后,李白就得罪了妻子娘家人。

他到了长安,继续喝大酒吹大牛。

但是长安皇帝的亲戚比牛多,宗室不值钱了,于是他换了个牛吹。

这一次,他竟然吹自己杀过人。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李白不但是个诗人,还是个侠客,他提着把剑满世界乱跑,看谁不爽就捅一刀,然后还要把“光辉事迹”写进诗里。

读他诗的都是些没闯过江湖的读书人,或者是从来没出过远门的温室花朵,当然觉得李白好帅哦,武功高强文采风流,活脱脱的香帅楚留香啊,我要认他当偶像!

李白对这种追捧很是受用,于是更加夸夸其谈,放出“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这样的狂言。

我们说,李白杀人这件事,他肯定是在吹牛。因为他说自己杀人以后,“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他当然没怎么当过英雄,倒是晚年做了回人人喊打的狗熊。

按照作家张大春的观点,所谓的李白杀人,可能只是一次打架斗殴事件,他随身带着匕首,藏在袖子里,气势汹汹地去跟人干架,结果只把人胖揍一顿,也有可能是他被胖揍了一顿。

吹出去的牛就像放出去的水,大唐有名的诗仙居然是个杀人犯这事儿,被他自己宣传得沸沸扬扬,当然惊动了官府。

正好这时候李白被皇帝赶出了皇宫,事业颇不得意,官兵一来,他就怂了,立刻跑路,去了齐州(今山东济南)的紫极宫,受了符箓当道士,表示自己从此就是十丈红尘以外的人了,你们抓杀人犯别抓我,我叫青莲居士。

05

人人都想杀李白

李白之蠢,不仅蠢在瞎得罪人、乱吹牛,还蠢在政治觉悟低下。

杜甫一生给他写了很多很多首诗,其中一首说: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这首诗是说,人人都想杀李白,只有杜甫爱其才。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他犯了“政治不正确”的毛病,活生生成了反贼。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跑到了永王李璘的阵营中,尽心尽力地为反贼摇旗呐喊,写下了长长的组诗《永王东巡歌》。

长安沦陷,唐玄宗仓皇往四川跑,太子李亨在大后方组织抵抗,后来即位于灵武。

而永王李璘坐镇南京,抵抗叛军,力量迅速壮大。

当时长江以北正打得不可开交,长江以南仍然太平富庶,所以永王就想趁此机会割据江南,南北分治,就像当年的东晋一样。

其实只要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看得出来永王这种不想着驱除反贼,先往东占据地盘的做法愚不可及,所以天下名士应者寥寥。

只有李白举双手赞成。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他自比谢安,要在谈笑间消灭安史之乱,今天看这组诗,顶多觉得李白又说大话了,可在当时,这些诗就显得非常大逆不道了。

谢安在打赢淝水之战后,收复中原故土了吗?并没有,他只是保全了东晋王朝。

李白引用这种典故,不摆明了为国家分裂、政权割据摇旗呐喊吗?

他那个时候已经年过花甲,住在永王李璘的幕府,以为自己是即将出山的诸葛亮,要出门去一统天下。

一想到这里他的心潮就很澎湃,于是写诗“龌龊东篱下,泉明不足群”,说明自己跟隐居的陶渊明不一样,陶渊明是个龌龊的,而他心系天下。

李白的另一项政治不正确,是在入永王幕府前,他在溧阳和张旭一起喝大酒吹牛,写了一首《猛虎行》。

诗里写安史之乱爆发,北方打仗打得很凶,“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还把自己比作韩信张良,说国家的存亡以后就靠自己了。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这属于酒后吹牛,却触了唐室逆鳞!

典故引用得很押韵,可是把这场战争比作楚汉之争?官军和叛军打仗,怎么能比作楚汉之争呢?

谁是楚、谁是汉?谁做了流氓刘邦,谁成了悲催项羽?大逆不道!

所以后来叛乱平定,永王被KO以后,李白当之无愧地成了“乱臣贼子”,被流放夜郎。

流放的路上,李白还不忘写诗,给王昌龄写了首“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一写可不得了,吓得王昌龄差点尿裤子:李太白啊李太白,我跟你关系没那么好吧?你个乱臣贼子没事给我写啥诗!大家伙都想杀了你,你别跟我攀关系!

李白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楚狂人这个典故,出自《论语》中的楚狂接舆,那个楚国的疯子高唱着“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可是一转头,他又说: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书杯赠南陡常赞府》)

你看我的才华,是不是很像孔子呢?

他虽然自称狂人,但心里却想做圣人。

但他的确又没本事做圣人,所以只好假装嘲笑一下孔子。

杜甫写那首“人人都想杀李白”的诗时,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他很久没有见过李白了(因为被流放了),他觉得那位老兄每天装疯卖傻的真可怜。

杜甫是把李白这个人看得比自己还透彻的,所以他知道,李白的“狂”,是“佯狂”,是假的、装的,为何要装?

因为他太清醒了,又太天真了,他虽清醒着,却看不清现实,他对这个无能的自己感到绝望,于是假装疯狂。

安史之乱后,天下皆衰,狂性不改的李白就算不追随永王,也没法再继续潇洒下去了。

或许,在他看来,支持永王并没有错,写反诗也没有错,有错的是这个乱七八糟的社会。

06

前文我们说,李白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他就是一个天上的人,所以永远弄不清楚人世间的规则。

他一边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一边又写很多很多的诗到处送人,既送玉真公主这样的宗室贵胄,也送贺知章这样的中层官僚,更送汪伦这样的平民地主,希望能碰到伯乐带他走上仕途。

他一生留下1100首诗,有700多首是写来送人的。

现存李白的诗很多,他的确留下了无数惊艳的好诗,但也不乏一些很糟糕的烂诗,也有很多肉麻的、吹牛拍马屁的诗。

比如用“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来拍荆州刺史韩朝宗的马屁,以求找个工作。

再比如,写“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得问牵牛。”拍一位县令夫人的马屁,将她称为天仙织女。

他和林妹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林妹妹的诗的确不是她自己写的(曹雪芹写的嘛),而李白的诗的确全是他自己写的。

一个会拍马屁的人,从十几岁到六十岁都在为了进入仕途而努力,晚年还为了入仕跑去反贼幕府。

可惜李白并不懂得官场那些弯弯绕,常常马屁拍到马腿上,马尥蹶子了。

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天真,一直到死都没明白这个社会,到处说错话,做错事,惹人讨厌,导致人人都想杀了他,这和林黛玉是一模一样的。

林妹妹的情商很低,得罪了大观园里几乎所有的人,谁也不想跟她做姐妹,只有宝哥哥爱着她;

李白的情商也很低,得罪了天下人,人人都想杀了他,只有杜甫爱惜他的才华。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为了你,我愿意背叛全世界。

诗场基友情,令人感动。

但杜甫的鼓励并没什么用,李白的晚年依然过得相当悲惨,不得不去投奔远方表叔李阳冰,最后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写《大唐李白》的张大春这样概括李白:

“一个街头艺人,一个酒馆狂生,一个以他那样的阶级不该拥有的写作能力而名闻遐迩的道者,一个曾经那样接近过权力核心而仍只被以‘倡优之徒’对待的浪子,以及——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一个国人皆曰可杀的叛国者。”

从始至终,他就不是那个出尘绝逸的道者,只是一个大言不惭的失败者。

综上,要是能重来,我才不要做李白。

汉字谐音歇后语:

妈妈的众姐姐—多疑(姨)

公鸡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鸡脑袋上磕烟灰 -- 几(鸡)头受气

鸡啄蚂蚁 -- 正合适(食)

纳鞋底不用锥子 -- 真(针)好

纸做的栏杆 -- 不能依(倚)靠

纸糊的凳子 -- 不能做(坐)

纸糊的炉子 -- 过(锅)来就不行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驴皮贴墙上 -- 不象话(画)

拐子进医院 -- 自觉(治脚)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拄拐杖下煤窑 -- 步步倒霉(煤)

拉胡子过大街 -- 谦虚(牵须)

画上的马 -- 不奇(骑)

枣核截板 -- 没几句(锯)

卖布不带尺 -- 存心不良(量)

卖虾米不拿秤 -- 抓瞎(虾)

营火虫的屁股 -- 没大量(亮)

和尚打伞 -- 无法(发)无天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和尚坐岩洞 -- 没事(寺)

和尚拖木头 -- 出了事(寺)

和尚的房子 -- 妙(庙)

和尚的脑壳 -- 没法(发)

斧子破毛竹 -- 着急(斫节)

鱼池里下网 -- 多余(鱼)

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狐狸骑老虎 -- 狐假(驾)虎威

狗长犄角 -- 洋(羊)气

狗吃豆腐脑 -- 闲(衔)不着

狗吃青草 -- 装样(羊)

狗吃黄瓜 -- 错了时(食)

盲人做油条 -- 瞎咋乎(炸糊)

盲人戴眼镜 -- 聪(充)明

放牛的吃螃蟹 -- 不待言(带盐)

炒咸菜放盐 -- 太闲(咸)了

炕上安锅 -- 改造(灶)

河边洗黄莲 -- 何(河)苦

河里长菜 -- 不焦(浇)

油浇蜡烛 -- 一条心(芯)

泥水匠整耗子 -- 敷衍(眼)了事

泥水匠无灰 -- 专(砖)等着

泥水匠招手 -- 要你(泥)

泥水匠的瓦刀 -- 光图(涂)表面

泥菩萨身上长草 -- 慌(荒)了神

泥鳅打鼓 -- 乱谈(弹)

怯木匠 -- 就是一句(锯)

空中挂灯笼 -- 玄(悬)了

空梭子补网 -- 没法治(织)

空棺材出丧 -- 目(木)中无人

空蒸笼上锅台 -- 争(蒸)气

肩膀上放烘笼 -- 恼(脑)火

线板上的针 -- 憋(别)着

春天的果园 -- 有道理(桃李)

春秋望田头 -- 专门找差(岔)儿

玻璃菩萨 -- 明白人(神)

赵匡胤卖包子 -- 御驾亲征(蒸)

赵匡胤流鼻血 -- 正(朕)在红

挖了眼的判官 -- 瞎管(鬼)

城隍庙的鼓 -- 鬼瞧(敲)

城隍老爷的马 -- 不见奇(骑)

城隍老爷的胡豆 -- 鬼吵(炒)

城隍老爷戴孝 -- 白跑(袍)

药店里的甘草 -- 少不了的一位(味)

药铺里开抽屉 -- 找玩(丸)

茶食店里失火 -- 果然(燃)

茶馆里招手 -- 胡(壶)来

草把作灯 -- 粗心(芯)

草泥塘里翻泡 -- 发笑(酵)

草帽子当锣 -- 想(响)不起来

草滩失火 -- 留情(青)

荞麦皮打浆糊 -- 两不沾(粘)

荆条棵上挂鞋底 -- 扯(刺)皮

带马桶坐大堂 -- 赃(脏)官

树小荫凉少 -- 照应(罩影)不到

树倒了 -- 没影(荫)

咸肉汤下面 -- 不用言(盐)

咸盐吃多了 -- 尽管闲(咸)事

咸菜烧豆腐 -- 有言(盐)在先

咸菜煮豆腐 -- 不必多言(盐)

咸菜蘸大酱 -- 太严(盐)重了

歪头和尚拜忏 -- 不对劲(颈)

面条点灯 -- 犯(饭)不着

汉字谐音对联:

一担重泥拦子路;两行夫子笑颜回。(一旦,仲尼)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怜子,离儿)

二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萧和。(鲁肃,樊哙,狄青,萧何)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

船尾拔钉,孔子生之舟未;云间闪电,光舞起于汉中。(周末,光武帝刘秀)

宝塔七八层,中容大鹤;通书十二页,里记春秋。(中庸,大学,礼记)

月朗星稀,今夜断然不雨;天寒地冻,明朝必定成霜。(传为秦观、苏小妹洞房对句。“不语”“成双”)

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 。

无山得似巫山好;何叶能如荷叶圆。

移椅倚桐同玩月;点灯凳阁各攻书。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和尚游河上,河上幽,和尚悠。

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修撰进馐馔,馐馔饱充修撰腹;指挥绕纸灰,纸灰飞上指挥头。

密云无雨,通州水不通舟;巨野有秋,即墨田多积麦。

屋北鹿独宿;溪西鸡齐啼。

汉字谐音古诗:

离情别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别情。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二、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 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带鸟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3、 绘虫的诗句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4、 绘鱼的诗句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三、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

1、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2、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

4、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闭。---------范仲淹《渔家敖》四、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见心。--------杜甫《春望》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五、古诗词中的离情别绪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谐 音 诗: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谐 音 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 --解 缙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狗啃河上(和尚)骨 --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 --佛 印

向阳门第春常在 --苏 轼

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 --佛 印

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光舞:闪电;汉中:天空)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江围-姜维,旅步-吕布,槽巢-曹操)

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二猿落入深山中,小猴子怎敢对锯(对句)

一马陷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出蹄)

两舟并济,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荻青)怎比萧和(萧何)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姜唯)实难旅步(吕布)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恨关羽不得张飞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无情)却有晴(有情)。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光舞:闪电;汉中:天空)

狗啃河上(和尚)骨 --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 --佛 印

向阳门第春常在 --苏 轼

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 --佛 印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拐子进医院 -- 自觉(治脚)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拄拐杖下煤窑 -- 步步倒霉(煤)

拉胡子过大街 -- 谦虚(牵须)

画上的马 -- 不奇(骑)

枣核截板 -- 没几句(锯)

卖布不带尺 -- 存心不良(量)

卖虾米不拿秤 -- 抓瞎(虾)

营火虫的屁股 -- 没大量(亮)

和尚打伞 -- 无法(发)无天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和尚坐岩洞 -- 没事(寺)

和尚拖木头 -- 出了事(寺)

和尚的房子 -- 妙(庙)

和尚的脑壳 -- 没法(发)

斧子破毛竹 -- 着急(斫节)

鱼池里下网 -- 多余(鱼)

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狐狸骑老虎 -- 狐假(驾)虎威

狗长犄角 -- 洋(羊)气

狗吃豆腐脑 -- 闲(衔)不着

狗吃青草 -- 装样(羊)

狗吃黄瓜 -- 错了时(食)

盲人做油条 -- 瞎咋乎(炸糊)

盲人戴眼镜 -- 聪(充)明

放牛的吃螃蟹 -- 不待言(带盐)

炒咸菜放盐 -- 太闲(咸)了

炕上安锅 -- 改造(灶)

驴皮贴墙上 -- 不象话(画)

拐子进医院 -- 自觉(治脚)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拄拐杖下煤窑 -- 步步倒霉(煤)

拉胡子过大街 -- 谦虚(牵须)

画上的马 -- 不奇(骑)

船尾拔钉,孔子生之舟未;云间闪电,光舞起于汉中。(周末,光武帝刘秀)

宝塔七八层,中容大鹤;通书十二页,里记春秋。(中庸,大学,礼记)

月朗星稀,今夜断然不雨;天寒地冻,明朝必定成霜。(传为秦观、苏小妹洞房对句。“不语”“成双”)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谐 音 诗: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驴皮贴墙上 -- 不象话(画)

拐子进医院 -- 自觉(治脚)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拄拐杖下煤窑 -- 步步倒霉(煤)

拉胡子过大街 -- 谦虚(牵须)

画上的马 -- 不奇(骑 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2、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3娃挖蛙出瓦;

妈骂马吃麻。

4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叶能如荷叶圆。

5移椅倚桐同玩月;

点灯凳阁各攻书。

6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古诗:1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3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思)

4《汉乐府·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谐恋子)

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老爷下轿——不(步)行 

老公拍扇——凄凉。(妻 )

四月冰河————开动(冻)了

雨打黄梅头--------倒霉(梅 )

[编辑本段]朱熹故里-福建尤溪朱熹简介 朱熹出生在尤溪城南毓秀峰下的别墅(郑安道(义斋)馆舍)西厢房,使这里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朱熹诞生地。他在这里度过了美丽的童年,并留下了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七岁以后,跟随父亲朱松迁居建州(建瓯)。 朱熹与故里的感情 朱熹生平对生养他的尤溪,怀有深厚的赤子之情。据记载,他曾多次回到这里寻亲访友、讲学授徒,并留下了大量的墨宝铭文、手迹板联和诗词歌赋。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尤溪人民,培育出一个个莘莘学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骚客到这里寻根溯源、亲近朱熹。正如刘海粟先生所颂扬的“尤溪风月无今古,学海扬帆有后人”。 [编辑本段]故里简介钟灵毓秀 在“南溪书院”北向远处有一座山峰,那是尤溪的太祖山—叫“文山”(亦称笔架山),南向背后的这座山叫公山。据史料记载,就在朱熹出生的头一天傍晚,对面文山和背后公山同时起火,火势成“文公”二字。大火与晚霞,交相辉映,情景煞是好看。朱熹父亲朱松看到这场奇火说:“天降祥瑞,必有所印,此喜火祥兆也!”第二天中午,朱熹就在郑氏馆舍西厢房诞生了。朱松根据这场喜火,遂为孩子取名熹,亦即“喜火”二字的组合。尤溪人根据这个传说,便叫朱熹为“朱文公”。 沈郎樟别苑 沈郎樟别苑的巨幅画像(或雕刻或烫画),它告诉了我们“沈郎樟”的来历。为什么叫“沈郎樟” 沈郎樟呢?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说唐代之前,我们尤溪县叫“沈溪”,到五代时,因避闽王王审知讳,当地土著居民以尤姓为多,遂改名为尤溪。一说尤溪县的母亲河叫尤溪,故而命名尤溪,现城关还保留着别称“沈城”。因为朱熹出生于沈城,他的小名就叫“沈郎”,他亲手栽种的樟树,后人就叫它“沈郎樟”。前一棵树围16米,后一棵树围98米,高约30米。清代有一诗人写诗礼赞樟树说:“毓秀钟灵紫气来,香樟儒圣亲手载。身价能留千古树,底须可作栋梁材。”尤溪人尊重朱熹,同时也尊重与他有关的事和物,特别他栽种的樟树,更是爱护备至。据林业专家说,如此硕大的香樟,在全国并不多见。它目前正处于壮年时期,堪称“中国的樟树王”。 弘道门(即通往半亩方塘之门) “弘道门”,取《论语》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句,以此来赞颂朱熹阐发正统的孔孟之“道 弘道门”之意。“人能弘道”,说明了人在历史发展、历史创造中的主观能动性。原来,南宋时这里是一片桃林,还留下了一个反映朱熹小时候勤学苦练的《半亩方塘二度桃》的传奇故事呢!据说朱熹五岁时,就已通晓《孝经》大意,从小立志崇圣传道,在书上题曰“不如是,便不成人。”六岁仲春时节的一天清晨,朱松推开西厢的窗户,深深地被满园春色所吸引,便嘱朱熹抄写唐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由于朱熹无意间的粗 心,把桃花之“桃”字写成了“挑”字,写好之后拿给了父亲眉批,朱松很严肃地批评了他,并当场将诗词大意讲给朱熹听。朱熹很受感动,立即主动向父亲请求重写一千个“桃”字。这时窗外雷声大作,风雨交加,把满园的桃花都打落在地。而朱熹不为外界所干扰,仍专心致志地在抄写。朱熹的这种精神感动了上苍,当朱熹一千个桃字写好之后,满园的桃花又重新盛开了。这个故事世代相传、家喻户晓,对尤溪的莘莘学子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文公祠 “文公祠”,是后人祭祀朱熹朱文公的地方,也是钟灵毓秀,诞育一代大儒的地方。这里的前身是郑 文公祠安道的家,主体风格为二进制重檐歇山顶建筑,可惜毁于1958年的一场大火。现为新近复原的建筑,主体建筑风格与原来相似,面积略有扩大。占地388平方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高约13米。面阔七开间,进深五开间。明间原主祀朱熹及其弟子蔡元定、真德秀、黄干、郑绍先。明代弘治皇帝赐封每岁春秋仲月上戊日(即每季第二个月的第一个戊日)和九月十五诞辰日祭祀。清乾隆九年开始,皇帝钦颁祭文、祭品。 朱熹诞生处“毓贤寮” 朱熹诞生处“毓贤寮”。朱熹出生以前,朱松一家七口人就住在郑氏馆舍的左侧。因古代右侧为大,所以为郑安道自家居住。朱松曾官拜吏部员外郎(四品),因反对秦桧的投降卖国主张,被贬福建政和县尉,继而调任尤溪县尉。时逢金兵南侵,掳走徽、钦二帝,康王赵构仓皇南渡,偏安一隅。但还是不思进取,整日纵欲寡欢、醉生梦死。有一位诗人以悲愤而又无奈的笔调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朱松这个失职官员,面对内忧外患的环境,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郑安道之子郑德与和朱松一起在尤溪任县丞,并结成莫逆之交。郑安道虽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仕途并不得志,与朱松有惺惺相惜之感,对朱松的境遇十分同情,便将自己的西厢,出让给朱松一家七口人居住(朱熹的爷爷、父母亲、两个叔叔、两个哥哥),朱松在此靠给一些豪门子弟教私塾为生。可是,好景不长,朱熹的爷爷、两个叔叔先后去世,两个哥哥又先后夭折。朱熹的出生,为迟暮的朱家带来一些欢乐。在朱熹出生的第三日,按尤溪习惯有为孩儿洗澡的风俗,叫“洗三旦”。朱松做了《南溪洗儿》二首:“行年已合识头颅,旧学屠龙意转疏。有子添丁助征戌,肯令辛苦更冠儒。举子三朝寿一壶,百年歌好笑拈须。厌兵已识天公意,不甚回首更指渠。” 笃信地理术数的朱松,当时请人算了一命,山人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朱松做梦也想不到,与孔夫子一样显赫的圣人前程,竟落到这个忧患余生中出生的第三子头上。据《朱熹家谱》记载,他一出生时,右脸侧就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诚如孔子身上长满异点,近看似昴星,远看象北斗一样,仿佛预示着这个孩子将来要成为理学泰斗。 毓秀亭 “毓秀亭”(瘗衣处),位于文公祠的右侧,是朱熹出生时胞衣(胎盘)埋藏的地点。据勘舆师(地理先生)说,这可是绝妙的风水宝地。朱熹能够现世发达,终成帝王师,跟这里的风水大有关系。传说自朱熹的胞衣埋入后,后来其他人也想将子女的胞衣埋在这里,但这个小孩不是养不活,也是多灾多病。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这个脑筋了。 观书第 “观书第”,是朱熹小时候经常在此看书学习的地方,后人为了鞭策子弟向朱熹那样勤奋读书,在此建亭以示纪念。 半亩方塘 “半亩方塘”闻名海内外。中间的这座桥,叫“濂洛桥”,取“文公之学,实渊源于濂洛(河南濂溪程颢、程颐的洛学),而上溯于洙泗(山东曲阜的孔子)”之意。“半亩方塘”其水引自“源头活水”,右侧边上设有“七步石”,传说神灵只能帮助人们完成七个心愿,剩下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要靠自己去完成。分别隐寓“水到渠成”、“四平八稳”之意。 半亩方塘 朱熹《观书有感》(之一)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首《观书有感》诗,饱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被称为不朽之作,千百年来到处被传诵,被列为《千家诗》的第二首。表面上看,整个方塘的形状象一本书,赞颂的是南溪书院美景,句中的半亩方塘、源头活水、天光云影均在这里。然而,它的高明之处倒不在写景,他是借景抒怀、借物言志,将深奥的人生哲理用这七绝浓缩而成。据考证,这首诗当为朱熹中晚年时所作。我们通过题目《观书有感》还可以发现,说明朱熹当时是在看书,他想起了自己一生的坎坷境遇,每一个脚印每一次的进步,都离不开生养他的尤溪故里,离不开恩师的谆谆教导,也离不开自己的勤奋努力。首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反映他在看书时,脑海中淡幻出南溪故里门口的一口池塘,使他陷入沉思。实际上他采用比拟的手法,将书本比喻着池塘。二句“天光云影共徘徊”,隐喻书中的知识象云海那么渊博浩瀚,映照着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各种不同学问观点的互相激荡。三句“问渠那得清如许?”(渠:第三人称,他)他设问:古人为什么有那么高深的学问?或者他自问自己的思路为什么那么清晰?四句“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有恩师的指点,才使自己从迷茫困惑中“逃禅崇儒”,这就是本诗的意境所在。这首诗到底是朱熹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所写的,史书上确实没有记载,但据考证,这首诗确实是以南溪书院环境为背景,以景托情借物言志的。其理由:1、“半亩方塘”与“源头活水”的名称,在朱熹出生之前就有的。2、朱松当时住在这里,曾写下了一阕《蝶恋花·夜宿郑氏阁》词:“清晓方塘开一镜,落花飞絮,肯向春风定。点破翠奁人未醒,余寒犹倚芭蕉劲。……”。镜即鉴,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有明显的借鉴痕迹。3、据我国研究朱熹的专家束景南教授考证,半亩方塘应在尤溪,其它均为后人按朱熹诗中意境杜撰的。 华表山门 南溪书院华表山门,斗拱飞檐,雕龙翘角,镂花绘凤,高大宏伟,全部为石构而成。中间镌刻着“南溪书院”四个大字,原系南宋理宗皇帝所御题。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理宗皇帝赵昀(yun)在朱熹去世53年后,为了褒彰朱熹继承孔孟之道,宏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又因书院位于青印溪的南岸,又是朱熹的出生地和生平的讲学之所,故特赐一匾而得名。中间的一副对联是康熙皇帝题赞朱熹的,他给予了朱熹以至高无上的评价:“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他把朱熹奉为无以复加的地步。两旁的一幅对联,是当今国内艺术大师陈大羽教授,总结朱熹一生的主要成就:“格物致知集大成于理学,反躬践实扬教化于儒家。”

《李白诗词》

朝代:唐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路纬秋啼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云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宣城风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风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春夜洛城闻笛

认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裂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宣州谢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亻宁]立,宿鸟归飞隐。

何处是回程,长亭更短亭。

清平调词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词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登宣城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镱,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独坐敬亭止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李白,字太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O1年)出生在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15岁时,学习剑术。20岁前后,在家乡的匡山读书,从友人学习纵横术。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在 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由干受纵横家和儒家思想影响,李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又热切地向往着求仙学道的隐逸生活。这种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顾的愿望,即“功成,名遂,身退”。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三峡后,李白首先漫游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正是开元盛世,国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了信心。那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科举考试的道路。此外,还有一条“终南捷径”,即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响,引起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白豪放不羁,又抱负很大,自视甚高,不愿走科举道路,所以选择了一终南捷径。 为此,李白在江陵拜访了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并写了一篇《大鹏赋》,用寓言形式记叙这次会晤。此赋通过“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抒写了他远大的抱负。

李白在求仙访道的同时,很注意结交“豪雄”,即那些能够抗暴扶弱、仗义舍身的游侠人物。李白自己就“少任侠”,“轻财好施”。他在东游吴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散金三十万,周济生活困难的人。李白一生写了许多歌颂侠士的诗,赞美那些在国家危急关头,勇于舍身赴难而不居功、不贪恋爵禄的豪侠。如《侠客行》赞美侯赢、朱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古风》第十首赞美鲁仲连“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并说“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他景慕这些历史人物,反映了他的性格、抱负和理想。 ”李白在游历中,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加上阅历的增长,使他的诗歌创作日益提高,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天开,碧水东流直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再如《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景色,经过诗人别出心裁一番吟咏,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李白在学习乐府民歌时,创作了不少乐府诗。《长干行》第一首开头六句是:“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游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便成了比喻小儿女相亲相爱的著名成语。

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在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围师的孙女结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后又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

开元二十四年,他去山东,又和孔巢父、韩准等人隐居祖徐山的竹溪,时人号为“竹溪六逸”。他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表白自己此时的隐居是“养贤”而非遁世,是在等待时机。文章说,“奋其智能,愿为辅粥,使衰区大定,海县清一。”可见隐而不忘政事。 开元二十二年,李白在襄阳,“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韩荆州即韩朝宗,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李白《与韩荆州书》是他初见韩时的一封自荐书。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广为传诵。 在此期间,李白结识了比他大12岁的孟浩然。孟浩然以善写山水田园诗著名,二人一见如故。当他们分手时,李白写了著名的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开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东鲁任城(今山东济宁),自己则继续往来各地,寻找政治出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他又举家南下,住到安徽南陵去了。不久,李白被朝廷征召去长安,临行时写的《南陵别儿童人京》一诗,表达了他踌躇满志和狂喜的心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在长安,李白结识了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对李白的《蜀道难》十分赞赏,“读未竟,称叹者数四”,认为此诗只有神仙才写得出来,因而称李白为“滴仙人”。《蜀道难》描绘了由秦人蜀途中的山川,一开头就以“噫呈,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充满磋叹的情调很快抓住了读者,中间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度愁攀援”等,竭力形容人蜀途中山川的高危险峻,再衬以“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的凄厉气氛,以及诗人的反复嗟叹,把蜀道的高危艰险渲染得十分突出而激荡人心。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进一步推荐,李白终于受到玄宗皇帝的亲自接见,并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翰林供奉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草拟文浩诏令之类文件。同时也迎合皇帝的兴趣,随时写些应景诗文。李白曾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向玄宗申述过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遗憾的是,这时的玄宗,已不是早年那个励精图治,能够任用贤才的开明君主,而是已经变成贪图享乐,不问政事的人了。他把“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请将”.深居官中,沉溺声色。玄宗曾一度受重李白,目的是要他写诗作词,供自己享乐。当玄宗觉得李白好言政事,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远了他。 从李白方面来说,玄宗之所以疏远他,与他那傲岸性格有关。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这种无视封建秩序的叛逆精神,显然是统治者所不喜欢的。相传,玄宗在便殿召见李自时,李白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是最有权势的一个大宦官,为解“脱靴”之恨,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清平调》词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二句,“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使杨贵妃由此深恨李自。他们都是玄宗最宠的人,在玄宗面前进谗言,自然会影响玄宗对李白的看法,何况对他进行中伤的,还有驸马张等人。 权臣贵成的谗毁,玄宗的疏远,使李白很苦闷,发出“行路难”的感叹。

唐朝网红李白究竟得罪了多少人

01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长安郊外。贺知章撇了书童家人,独上西山紫极宫。此处乃是玄宗御妹玉真公主清修之所,云蒸雾绕、风...
点击下载
上一篇:河北刘氏家谱下一篇:皇太极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