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咏怀古迹其三为内容写一篇鉴赏短文800字
《咏怀古迹》五首,是诗人于大历三年( 768)从夔州到达江陵所作每首多以一位历史人物为吟咏对象,其一是咏怀庾信,叹其“萧瑟”,寄托自己的乡关之思;其二是追怀宋玉,伤其“空文藻”,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其三是叹惋昭君,悲其“怨恨”,以谴责君王的美恶不分;其四是咏唱刘备,感其身后“虚无”,以寄君臣相契之怀;其五是缅怀武侯,惜其大功不成,寄寓自己的无限哀思组诗感情深厚,转折跌宕,峥嵘多姿,或显或隐地表现了诗人生活漂泊、政治失意的身世之感,是杜诗七律中优秀诗作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组诗的第三首,因昭君村的古迹而怀昭君,寄托着诗人身世之感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首联以雄浑的笔势,着重描绘昭君故乡的自然环境,诗句发端不凡群山万壑, 写出山势像波涛起伏“赴”字画龙点睛,将长江三峡山山相连、蜿蜒流走,有如万马奔腾、直趋荆门的形势描绘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使千山万壑都有了动感,也使荆门成了视野中的焦点“群”字,很有音乐之美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中说:“音节一道,难以言传,有略可浅为指示者,亦得因类悟入如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使用‘千山万壑’便不入调,此轻重清浊法也”“千山”二字都属于清音,读起来声音单调,不如“群山”二字浊清兼有,更能表现出诗歌语言清浊相间富于变化的音乐之美,读起来风韵摇曳,富有韵致下句落到昭君村上,感叹昭君人逝村存,点出题意唐代还有昭君故居遗址,所以说“尚有村”“尚”字,流露出沉郁的伤悼之情,人已逝,遗迹犹在,人事沧桑令人感叹欷歔联系组诗来看,一个“尚”字,与第二首联系了起来“最是楚宫俱泯灭”,楚宫“泯灭”了,而昭君村尚存,存废对比中突出了人们对昭君的同情和爱戴山川灵秀之所聚,才孕育出绝代佳人诗人把昭君村放在群山赴会、万壑争流的大背景来写,实际上是寓赞美其人之意于其中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指出:“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杨伦《杜诗镜诠》也说:“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这种烘托渲染的手法,不乏先例,如《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之后的元稹《寄赠薛涛》诗:“锦江滑腻峨眉秀,生出文君与薛涛”手法也如出一辙对于这种写法,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但是,联系下文,联系昭君的遭遇,能做出出塞决定的王昭君,决不仅仅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不向恶势力低头,能承受巨大痛苦的女丈夫,这一点是杜甫最钦佩的,所以诗的背景伟岸阳刚这两句诗,大小映衬,动静相间,不仅使画面显得生动,同时使诗的意境更深一层自然界无穷的生命力,加重了“物在人亡”的惆怅情绪,巧妙地为全诗确定了悲壮的基调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紧接人逝村存之意,概括了王昭君一生的悲剧,渲染昭君生前死后的凄凉上句从空间落笔,写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紫台”,即紫宫,汉代宫名,此指汉宫“朔漠”,指北方沙漠之地此指匈奴“连”字把汉宫与匈奴相连,暗含昭君虽远嫁朔漠,但心念汉宫下句从时间着墨,写昭君葬身异域,犹眷恋祖国“青冢”,即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太平寰宇记》:“其上草色常青,故曰青冢”据传塞外草白,唯昭君墓上草色常青“向”字写出了昭君死后思汉的幽怨“紫台”、“朔漠”,写自汉宫直到匈奴的空间距离,而前者雍容华贵,后者地远荒凉,彼此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有力地烘托了昭君生前远嫁异国的悲哀“一去”、“独留”,写自古及今的时间间隔在如此漫长而寥廓的时空中,却以“青冢”这个特殊形象,集中地表现昭君悲剧的全部过程“紫台”与“青冢”的色彩对照,“朔漠”与“黄昏”的意境渲染,又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透出了强烈的悲剧色彩“朔漠”、“黄昏”用的是叠韵、双声,更使诗思摇漾,增强了感人的力量上联写的是生地,此联写的却是死地,生死两极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展示了昭君一生的起点与终点诗句意境辽阔,叙事含情,引人愁思江淹《恨赋》:“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可以作为这两句诗内容的补充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此联可谓字字有神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此联虽然紧承上联之意说出,但却由咏古迹转向了咏怀与议论,揭示了造成昭君悲剧的原因“画图省识”句,本于《西京杂记》的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宫人皆贿画工,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而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对这一句的解释,历来有分歧,或曰:假使汉元帝能从画图察识昭君的美貌,就不会有魂魄空归的遗恨了;或曰:昭君已一去不返,我们今天只能从画图上去辨识她的丰姿了这都不符合杜甫的本意根据律诗对仗法则,“省识”对“空归”,“空归”既为偏正词组,“省”字就该修饰“识”字朱鹤龄认为:“画图之面,本非真容,不曰不识,而曰省识,盖婉词”(《杜诗详注》引语);浦起龙也说:“‘省识’只在画图,正谓不‘省’也”(《读杜心解》)这才是准确的理解,才符合杜甫咏昭君的根本动机实际上这两句诗具有内在的因果关系:正因为汉元帝昏庸,“按图召幸”,使小人有机可乘,故而辨识不出美恶真相,才害得昭君遗恨终身这就把帐算在了昏君、佞臣的头上,含意深广汉元帝只凭图召幸,未识绝色,结果造成昭君抱恨天涯,葬身异域昭君生前未能返回故国,能够回来的只是她死后的魂魄,故曰“空归”“空”字,突出昭君遗恨之深,并深寓诗人的同情“月夜”二字则传神地渲染出魂归时凄凉清冷的环境气氛“春风面”、“月夜魂”,一状姿容秀美,一写冷月孤魂,对得惊警同一个昭君,昔如彼,今如此,讽意与同情隐于色彩不同的六字之中两句因果相生,明暗相伴,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宋人姜夔在《疏影》词中,直接翻用杜诗:“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可谓深得杜诗韵致,同样风流摇曳萧涤非在《杜甫诗选注》中说:“二句刺元帝之昏庸上句承第三句,追述所以远嫁异国之故下句承第四句,言昭君死犹不忘故国”昭君怀念故国之心至死不变,虽然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思乡之切,怨恨之浓,千古之下仍缠绵悱恻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末联以琵琶写怨,千载传恨,极写昭君的绵绵怨恨,从而归结全诗主旨“琵琶”,本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后传入中原“胡语”,胡音,指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曲据《琴操》:昭君在匈奴,恨帝始不见遇,心思不乐,乃作怨思之歌“怨恨曲中论”,即怨思之情从弹奏琵琶的乐曲中诉说出来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卷五九“琴曲歌辞”有《昭君怨》一首,卷二九“相和歌辞”有《明君词》、《昭君叹》等吟叹曲所谓“怨恨曲中论”就是指这类咏昭君的曲子“怨恨”,就是怨自己远嫁,恨汉朝无恩“千载”,则点出乐曲流传时间之长,以见昭君怨恨之深,且与首联“尚”字遥相响应“分明”则说明乐曲主题鲜明,怨恨之情,溢于言表宋人欧阳修《明妃曲》:“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汉家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不啻是这两句诗的最好注释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是主上的过失昭君是因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域,最后客死他乡诗人却因疏救房琯 ,直言进谏,遭到贬斥,以致终老江湖二人遭遇有某些相似之处,因而借题发挥,咏以寄慨明人王嗣奭《杜臆》说:“昭君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悲昭君以自悲也”正确地道出了诗人的旨意全诗始终从形象落笔,未及议论,然却写得情真意切,身世之感,家国之思,尽在诗中 “借怀古以咏己怀”是组诗的共同主题,但是从杜甫本人来看,诗人的主旨应不仅仅限于抒发一己之怀他将所关注的对象赋予了历史的延续性,挖掘出古往今来历史人事的共同现象,所以说“千载琵琶”无论是抒发对怀才不遇的同情还是对能够识才、用才的赞美向往,都表明了诗人对人才问题的关心参看诗人同期所作的《诸将五首》、《八哀诗》等或写理想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或写有才而难进其用的悲哀,也同样表现了对导致治乱兴衰的人才问题的关注,体现了杜甫深刻的反省精神《杜诗胥钞》里说:“子美既竭心思,以一身之全力,为庙算运筹,为古人写照,一腔血烟,万遍水磨”才真正是读懂了杜甫
西施
西施出生在“春秋无义战”的如磐年代,一位16岁少女,锐身赴难,在吴越两国宫廷内之外,一场绵延十年的腥风血雨之中,上演了一个扭转乾坤、使一代霸主终成剑下魂的泣天恸地的故事。
西施的形象以及她在吴越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被稗官野史、民间故事和近代文艺塑造得除了极度神话的“美”之外,其中有些描写显得十分的浮躁,有些描写甚至是乱七八糟,根本没有揭示西施内心世界的真谛。有人把她描绘成用作“美人计”的香饵,有人把她说成是打进吴国的“高级色情间谍”、春秋时代的“克格勃”,甚至有人把她说成是“女色亡国”的祸水。我却认为西施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巾帼,具有高超智慧和纯朴的绝色女子,美得真,美得善,美在内,美在精、气、神。应当从更深的层次上揭示西施委曲求全、十分痛苦的悲剧命运,引发人们对历史教训的思考。
史料记载:西施之父,业采薪,其母纺绩以佐之。终日辛劳,仅供三餐粥饭。西施不肯坐食,父母为其选择了浣纱的轻活。一家人虽不十分富足,倒也过得安逸温馨。
西施入越宫以后,“与家人永别,回肠百折,情怀忧郁,万种伤心。清晨对镜,恒顾影而徘徊;日夕凭阑,时临风而雪涕。”西施在越王宫中被授以机宜,教授宫廷礼仪,熟悉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锦衣美饰后,被送到了吴王宫中。她入吴十载,夕无虚度,含辛茹苦,曲意逢迎,在吴国上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吴国朝廷大乱。西施在越国做准备工作的半年中和范蠡产生了恋情,但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而要去陪伴异国君主,身病、心病,身累、心更累。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越王交给她的“复国”使命。西施对于自己的祖国确是忠心耿耿的。为了祖国,西施割舍了双亲和个人情爱。从个性的角度来看,西施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吴王夫差对其十分宠爱,真情无假,恩爱备至。直到勾践打到吴国,逼得吴王夫差引剑自刎时,还在为西施的安危呼叫哀伤,使西施大为动情,一阵恸哭,然而西施最终没有和吴王夫差同归于尽,而是回到了越国。本来,西施是应该作为越国最大功臣受到隆重礼遇的,而后让其和亲人团聚,同她的情人重叙旧情。像梁辰鱼的《浣纱记》和黑龙江朝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施全传》中描写的随范蠡泛舟五湖,同恋人出走他乡异水,来自民间回归于自然,倒是很有人情味也不失为圆满的归宿和结局。然而史实结果,正如杨佩在《浣纱王后》和张铮在《东岳论丛》中所述的那样,越王勾践丧尽天良,竟在西施归国当晚,就要她“伴寝”,把西施作为自己的“玩物”,对她进行蹂躏和摧残。这时的西施不是比沦落在吴王夫差手中更为痛苦万分吗?赴汤蹈火地为越王勾践的政权赴难,完成任务回国后却受到得恩自己的越王勾践的侮辱,最后以“不能伴寝”的“抗君之罪”判处死刑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不正是西施的悲哀之处吗?这一违背人们心愿的史实,人们往往不甘于接受,宁信其无,不信其有。越王勾践,你为什么要去践踏和杀害为你立了大功的一个小女子呢?
王昭君的故事,代代相传,妇孺皆知。《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载:“昭君字婧,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为掖庭。”作为四大美女的王昭君,我从小喜爱听她的故事,但对她的爱情了解不多。一个女人的爱情往往会令人着迷,一个公认美人的爱情更会让人心动。在历史书籍,古典著作中描述王昭君爱情不多。我看了部份资料,认为她的爱情是凄美的,与她漂亮美丽的美貌是不相匹配,她没有那种只教人生死相许的壮举,只有一个女人不安份的心,将爱情演绎的淋漓尽致。
历史上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比较有名气的是文成公主,最被人传诵的是美丽的王昭君。文成公主的赞誉多是传播民主文化,而王昭君却多是为她的美丽而凄凉的故事倾倒天下男人。其实不然,王昭君是一位在封建社会争取爱情的化身,人们在赞美她的美丽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同时,还写了她主动嫁单于,并后来嫁给单于的儿子。
一个貌美天仙的女人,老单于和他儿子复株累怎会对她如此情有独衷。主要还是她的美征服了人们。总体是:一个风华绝代的美女,云鬟雾鬓,光彩照人,两道黛眉轻颦微蹙,微露一丝幽怨。她的美是鬼斧神工,天地之灵秀结晶。更难能可贵的是昭君出塞和亲是出于自愿。自愿是自己对和亲心甘情愿,可反过来想一想,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边塞哪?还有什么比爱情更会让一个女孩心动,然而,封建社会的好丈夫,树立的是夫贵妻荣爱情观,最好的丈夫也就是皇帝。王昭君的理想的丈夫是什么样的呢?从她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是嫁皇帝。
残酷的现实却不能让她如愿以偿,毛延寿的索贿不成,故意将王昭君的花容月貌,绘成泥塑木雕的平庸女人。在王昭君出塞时,有人评说:曾闻汉主斩画师,何由画师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王昭君以一个少女怀春的心,默默地想:我在这里只是等死,如何才见君王面,直教红颜伴枯灯。王昭君住在汉宫里的时候,每天都这样告诉自己。可是王昭君无计可施,直到听见皇帝要选宫女嫁给呼韩邪单于的消息。她那棵向往和追逐爱情的心被重新点燃,不嫁王候嫁君王,汉元帝你不是不选我吗?我要走出这片郁闷的天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王昭君凝视着铜镜里自己的面容,专心地抹上鲜艳的胭脂,灿烂如同汉宫中缤纷绽放的桃花,美若出水芙蓉。出塞前,精心打扮后的王昭君被带去见曾经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的最有权势的两个男人,怀着一丝期望和祈祷。直到后来,当王昭君听到汉元帝驾崩的消息时,虽然很久以后才传到的,但王昭君的心情很奇特。她想那曾经是自己日思夜盼的男人啊,于是感到一点点感伤。面对汉使:“满面胡沙满鬃风,眉销殊熏脸销红。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这也许是王昭君当时心情的表白。
“昭君拂玉鞭,上马啼多颊。近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这是真实的写照。既然王昭君出塞既是自愿,那就说明对出塞和亲有一定的认识,既然有认识,那就不会以远嫁为悲了。我认为她是诗人们“伶其远嫁”的思想,可能来源于安土重迁和对“红颜薄命”的同情。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古代封建社会里,这种思想是可以理解的,故不应对它有过多的指责,但它究竟和历史上的王昭君的精神相去甚远,没有如实地反映了昭君的内在心情。我想王昭君只所以被人传颂,这与她追逐爱情和向往自由是分不开的,也与生活在贫困交加的封建社会里的人的思想是分不开的。那时,人们生活“君为臣纲、夫为妇纲”的年代,爱情是由别人主栽的,自己渴望的爱情,大多是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的。当王昭君挣脱绳索,过上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先嫁老单于,后嫁老单于儿子,这在华夏闻所未闻,罕见。人们把自己的幻想与王昭君真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成为精神寄托。
书写王昭君的故事言语过多,我不想重叙,我只是想到那个年代的女子,压迫的爱情,甚至是扭曲的爱情,如何不动容。我非凭空捏造,据葛亮在2004年第5期《河北学刊》上说,在汉代,所谓的民族“和亲”,是指有仇怨、相互战争的民族,彼此商定,捐弃仇怨,消弭战争,进而缔结和平亲近的民族关系。因此,在和平时期的西汉竟宁元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本是巩固、强化汉与匈奴的政治整合,而非什么民族“和亲”,汉代史籍中也从未出现过“昭君和亲说”。“昭君和亲说”既无助于阐明王昭君嫁呼韩邪单于的真正历史意义,又会导致人们在释读汉代史料时思维混乱。
历史的长河洗刷掉多少悲喜,但我是不会否认昭君出塞所作出的贡献,因为她为当时的人们创造了和平,王昭君将名垂青史!
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婵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据学者孟繁仁先生考证:貂蝉,任姓,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15岁被选人宫中,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貂蝉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和描写,后经民间互相传诵,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美人。她先戏吕布,引吕杀董卓,成为美谈。更令人折服的是当曹操将她送与关羽时,貂蝉为不祸及桃园兄弟,“引颈祈斩”将人性发挥到极点。后有人传说貂蝉没死当了尼姑。
“美人计”中貂蝉成为传世佳话,貂蝉素有“闭月”之称,容俊貌美绝非一般人可比。三国演义有词赞曰: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还有: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丁香舌衠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
美女沦为政治的工具在历史上绝不貂蝉一个,四大美女都与政治有关。我感觉貂蝉在四大美女中,被世人赞叹,与她传奇故事相辅相成。她自幼被选入宫中,后在王允家做歌妓,身份地位低下,如无与吕布、董卓纠葛,且美人计一举成名,笼罩在她身上的光环和美丽的躯壳,将沦落尘埃之中,埋于世俗之间,更无人知晓,即便是国色天香,倾城倾国,美貌无比,妖艳照人,也不过是男人的玩物而已,历史上名妓比比皆是,可挤身四大美女的,仅此一女。
在民间貂蝉的故事流传也是比较早的。如:《锦云堂暗定连环记》、《夺戟》、《关公月下斩貂蝉》等,使美丽的貂蝉栩栩如生,。《关公月下斩貂蝉》的故事,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曹操阴险狡诈地将貂蝉送给了刘备,关羽为了不重蹈董草、吕布的覆辙,闭目竟将她斩于月下。关公月下斩貂蝉——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对于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如果真有关公斩貂蝉,我是相信是貂蝉扑向刀,是扑剑自戕的。
你想貂蝉为国家而嫁董卓,引吕布杀之,后从吕布多年。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为国为民的女子,为不让曹操阴谋得逞,挺身赴难,顺应人物的发展。
由此,貂蝉是刚烈的,她人如花美貌,但内心燃烧着刚阳之火,怎不令人赞叹至今。
杨玉环的红颜
启封历史厚重的卷宗,四大美人的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把四大美女形容的美仑美奂。同时历史的正史野传在述说着她们的酸甜苦辣,在众说纷纭中,她们如一个个耀眼的明珠,璀璨闪烁。杨玉环在四大美女中独树一旗,前人们形容她美艳无比,风情万种,而且能歌善舞,智慧过人,聪颖异常。
杨玉环是薄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她是隋梁郡汪氏的四世孙,父亲杨玄琰。16岁时,她被聘为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后被玄宗不贪色忘礼,横刀夺爱,成为自己的贵妃。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杨玉环专宠后宫,玄宗在宫中称她为娘子,仪体规制等同皇后。天宝初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杨玉环何以如此迷人,令玄宗神魂颠倒,这当然有原因。杨玉环不仅姿容出众,体态丰腴,肌肤细腻,且面似桃花,是个令人谗涎欲滴的美女。杨玉环还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善解人意。玄宗极为喜欢,渐渐迷恋,不能自拔。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杨玉环如何使玄宗如此迷恋于她呢?一种是她的天生丽质,肌肤白皙如“凝脂”;还有是她的“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迷人媚态;再有就是她的羽服霓裳,能歌善舞。玄宗熟悉音律,会作曲,能舞蹈,杨玉环身美体丰,娇艳若花,又擅长旋律快速的西域舞蹈,有记载说杨玉环是个琵琶名手,古书记载:有一次,玄宗倡议用内地的乐器配合西域传来的5种乐器齐奏,当时玄宗兴致勃勃,手持羯鼓,杨玉环弹奏琵琶,轻歌曼舞,昼夜不息。对于玄宗而言,当然精于音律的杨玉环就显得格外有魅力。
另一种意见认为玄宗会迷恋上杨玉环,固然有杨玉环的一些魅力在起作用,而更主要的应是当时社会环境与皇家小家庭的变化在起决定作用。值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当朝皇帝骄纵奢侈,温饱思*欲,难免以声色代替求治世之心。玄宗当上皇帝大权在握,对政治逐渐失去兴趣,对政事也产生厌倦怠慢,在宰相与宦官的迎合和奉承下,很快就“高忱无忧”倦怠政事,后来玄宗就任由李林甫等专权擅政,自己落得清闲。同时他这样就有了时间纵欲享乐声色犬马了。
我认为,最能使玄宗如痴如狂地迷恋杨玉环的,应是她有过人的聪颖,善于掌握男人的心理,又善解人意,更是貌比天仙。例如在她被赐死时也毫无怨言,这又怎能不使玄宗皇帝日后此恨绵绵无绝期,直至抑郁而死呢!杨玉环每每执板吟咏轻歌曼舞的时候,总要眼送秋波,向玄宗传达万种风情,直引得这个声色皇帝爱欲不尽,情不绝。如果玄宗和杨玉环是爱神情圣,我看不尽然。杨玉环先嫁寿王李瑁,可谓青梅竹马,郎才女貌,天设地配一双。后嫁玄宗之时,却极尽奢侈,贵妃池里展丰姿。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有证: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面对这样的现实。以至人们盼望多生女儿,而不想生男儿。玄宗即位前,任潞州驿驾,喜欢赵丽妃。随后,又移爱于钱妃、皇甫德仪、刘才人,直至武惠妃等等,可谓对爱情不专。后能宠杨玉环,这与杨氏美貌不无关系。还有就是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天香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可以说玄宗爱的是色,而不是情。这也更说明杨玉环美貌绝非一般。
对于杨玉环的美,由李白写成清平调三阕为证: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向汉家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美女,从文献最少的夏代起计,每一个朝代,大抵都有些美貌的女人。她们以本身的姿色美丽再加上和政治的关连,成为人们饭前茶后的闲言碎语,广为流传。四大美女无不与政治有关。还有就是任何一个朝代的美丽女人,倘若没有强烈的政治陪衬,便不会享大名,流传后世。如夏代末代帝王桀的妻子妹喜,商殷的纣王妻子妲己,周幽王之妻褒姒,被列为亡国祸水,可谓红颜薄命。
红颜薄命正是杨玉环的写照。她美若羞花,却其兄祸国殃民。她虽不参与政治,却被白绫吊死,怨谁?谁能说得清楚。
西施,丈夫:吴王夫差、越国大夫范蠡
西施,名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山村。同范蠡同卒于陶(定陶)。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
吴灭后西施就失去了音信,关于她的结局有很多种,最有可能的是被越王装进袋子里抛入水中溺死。又据说范蠡一是喜欢西施的美貌,二是怕勾践像夫差除掉伍子胥一样杀掉自己,就在吴国灭亡后挂印而去,带着西施泛舟五湖,做生意去了。
貂蝉,丈夫:董卓、吕布
貂蝉,是我国民间传说中人物,为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家的义女,为拯救汉朝,由王允授意施行连环计,使董卓、吕布两人反目成仇,最终借吕布之手除掉了恶贼董卓。之后貂蝉成为吕布的妾,董卓部将李傕击败吕布后,她随吕布来到徐州。下邳一役后,吕布被曹操所杀,貂蝉跟随吕布家眷前往许昌,从此不知所踪。其死因至今没有定论,版本众多,说法不一。
杨玉环,丈夫:唐寿王李瑁、唐玄宗李隆基
杨玉环本来是寿王李瑁的王妃,但是后来被李瑁的父亲唐明皇李隆基看中。天宝4年(745),27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册为贵妃。天宝15年(756)6月14日,由于安史之乱,杨贵妃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38岁的杨贵妃被缢死,香消玉散。(另有死于佛堂和死于乱军中的说法)
王昭君,丈夫:呼韩邪单于,复株累若鞮单于
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汉和亲,王昭君并被封为“宁胡阏氏”,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王昭君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问题一:剑网三天青石在哪出的多,剑网3怎么快速采集天青石 您好。天青矿石和烟雨矿石都是95级采集物品,分布在95地图:黑戈壁、千岛湖、阴山大草原和五台山。
黑戈壁:地图右上角,黑沙哨岗――黑沙堡 一线;两界山和黑石滩有少量分布
千岛湖:逍遥岛――隐贤局沿湖一线;湖中心三岛有少量分布
阴山大草原:十二连环坞马贼营地――战士青冢沿河一线;沼泽石林部落
五台山:明月池与狼牙营地之间有少量分布
####建议:千岛湖和阴山矿石较多
问题二:剑网3天青石在哪儿出的多 在千岛湖,阴山大草原、黑戈壁、五台山这几个地方都有。千岛湖石头的比较分散,在黑戈壁天青石和烟雨石稍多点。
问题三:剑三天青石矿烟雨石矿分布在哪 大草原右上角烟雨石,天青石在黑戈壁右下角。
问题四:剑网3天青石怎么采集 您好。天青矿石和烟雨矿石都是95级采集物品,分布在95地图:黑戈壁、千岛湖、阴山大草原和五台山。
黑戈壁:地图右上角,黑沙哨岗――黑沙堡 一线;两界山和黑石滩有少量分布
千岛湖:逍遥岛――隐贤局沿湖一线;湖中心三岛有少量分布
阴山大草原:十二连环坞马贼营地――战士青冢沿河一线;沼泽石林部落
五台山:明月池与狼牙营地之间有少量分布
####建议:千岛湖和阴山矿石较多
问题五:剑网3天青石怎么快速采集 总的来说千岛湖还有五台山是比较合适的,小伙伴们可以去那里哟。
问题六:剑网三烟雨石分布 烟雨石哪里最多 在千岛湖,阴山大草原、黑戈壁、五台山这几个地方都有。千岛湖石头的比较分散,在黑戈壁天青石和烟雨石稍多点。
问题七:剑网3 天青石矿有什么用 应该都是95级新生活技能的原料。可以的,新版本生活技能不分等级都可以采集,但是获得数量会减少。
问题八:剑网3茶馆任务天青石紫苏白术在哪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交易行买 也不是很耗金 要是自己采集的话又耗时又费力
问题九:剑网3两界山的苍删两界山位置在哪 在千岛湖,阴山大草原、黑戈壁、五台山这几个地方都有。千岛湖石头的比较分散,在黑戈壁天青石和烟雨石稍多点。
问题十:剑三太原茶馆 红尘饮茶天青石怎么做 去茶馆老板娘赵云睿对话接任务。有些任务需要用物品来换。安史之乱的茶馆任务(在乱世长安、乱世洛阳接)。需要彼岸花。圳铁矿。梨花绒(杀80-90J人形怪)。上等排骨、上等软骨(庖丁80J以上怪)。旧长安、扬州、成都的茶馆任务需要物品: 甘草。大黄。红铜。粗布(20J以下人形怪)。碎肉(庖丁20J以下怪) 这些物品也可以在交易商那里买到。但是价钱比较贵。
卷一 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长河
“大雁又飞回北方去了,
我的家还是那么远……”
用蒙古话唱出来的歌谣,
声音分外温柔。
而只要想到那一条河,
还在那块土地上流着,
就这一个念头,
就够碎人的心了。
湖泊
他们告诉我,在我故乡的天空上,
总有盘旋飞翔的大鹰和雕,
树丛中有鸣声宛转的画眉鸟。
溪间边有羽毛灿亮的野鸭和鸳鸯,
细草间有成双的灰鹤。
林野间有熊、狼、狐、鹿、貂、雪豹和银鼠,
在大平原上有成群奔跑的羚羊,还有野马和野骆驼,
在河流与湖泊里有鲤鱼、鲫鱼和白鲶。
当然,还有美丽的大雁,总随着
那熟悉的歌声,出现在远远的天边。
草原
在蒙古高原上,冬季长而春季短暂,
春季多风而冬日苦寒。
到了夏季才是黄金季节,
从五月到九月初,森林中
瀑布奔腾,草原上会开满了花朵。
无边无际的茂草丛中野花盛放。
有猩红的小百合,浅蓝的野风信子,
金黄的毛莨和紫色的喇叭花,
还有樱草、飞燕草及细高的萝菲草,
整块草原象一片织锦的花毯,
带着清香无限,一直一直铺向天边。
牧马
蒙古马是适合高原环境的良驹,
体能耐劳,远非其他马种可比。
马不能放在居家的近旁,
永远是放牧在空旷的草原上。
牧马是壮年男子的职守,
不仅时时要与它们一同奔驰,
尤其是在暴风雪或暴风雨的黑夜,
马群容易惊慌奔失,同时也是
野狼袭击幼畜的时候,最需要牧人保护。
这种与大自然的搏斗,养成了蒙古人勇敢无畏的精神。
命运
察哈尔盟明安旗,一个多遥远的地方!
父亲说:明安在蒙文里的意思是指一千只羊,
就是说那是一个很富裕的地方,那里羊多,草又肥美。
而今夜,在灯下,我实在忍不住要揣想,
如果我能在一块广阔而肥美的草原上出生长大,
今天的我,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命运了呢?
无悔
蒙古谚语说:
“既然说了好,就不再说疼。”
那意思就是说,我如果答应了你,
任凭怎样艰难困苦,也绝不会反悔。
是怎样光明灿亮热血胸膛啊!
爱马
蒙古的家畜,分为
马、牛、骆驼、羊、山羊
五种,排列的次序,
永远不变,
好象在他们中间,也划有阶级一样。
马是蒙古人最喜爱的家畜,
所以把它放在首位。
人在空旷的草原上,离了马,
什么活动都不能,
无论是旅行、游牧、打猎、作战、逃生、都不可无马。
蒙古谚语中,常说人生的最大不幸是:
“少年的时候,离开了父亲;
在中途的时候,离开了马。”
羊群
蒙古人常说草原上的羊群
是洒在绿绒上的珍珠。
羊毛虽然粗厚,
颜色却极为纯白。
每年四五月间剪毛,
一头羊可以剪下
一斤以上的羊毛,羊毛织成的毡子,
是穹帐的外围,
和内部的铺垫,羊毛毛皮,
是卸寒的衣物最常用的质料。
在绵羊群中总会夹着几头山羊来放牧,
父亲说因为山羊会认路,
只要有山羊在前头带领,
整个羊群就会乖乖地跟着它走下去。
神祗
蒙古人原始的信仰是
崇敬天神“腾格里”,
他们呼为“永生的苍天”。
然后还崇拜大地,
还有山川,还有
日月星辰,水与火
还有祖先与灵魂。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神祗,
每一个氏族或部族都有他们自己的守护神。
后来虽然佛教传入,甚至成为蒙古的国教,
但是草原上对于岁末辞岁的跪拜大礼时,
外婆和父母都会对我说同样的一句话:
“祖先会保佑你的。”
而我从来都深信不疑。
沃野
许多人总以为塞外就是一片荒寒,
不是戈壁沙漠,就是
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其实戈壁虽大,绝对比不上那绿玉般的
草原占地辽阔。而整个蒙古高原
从东往西也有许多不同的地形差异。
从密布着参天森林,蒙古人自古称它为
“黄金的兴安岭”往西走来,
一路上有多少高山峻岭,
有多少美丽的湖泊,
有多少丘陵起伏,
有多少大河巨川缓缓流过。
风景
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盟的父老传了这样一句话,
他们说成吉思可汗曾经说过:
“有一天我的子嗣们
放弃了自在的游牧生活,
而住进用污泥造成的房屋时,
那就是蒙古人的末日了!”
父亲告诉我,对他来说“风景”就应该是望出去
不会有丝毫阻拦的辽阔视野。
离开家乡之后,即使是欧洲的山川,
对他仍旧是窘迫狭窄一如困居斗室。
信仰
位在包头附近五当沟内的五当召,
汉名称为广觉寺,是由第一世活佛
罗布桑加拉错亲自监督兴建的。
蒙古人与西藏人信奉佛教,
从不知有“喇嘛教”
这样一个名词,
喇嘛是藏语对于僧人的
尊称而已,并不是
教派的正式名字。
现在大家都这样用了。
也无法再改正,
只能说蒙古与西藏人
所信仰的佛教,是佛教中色彩浓重,
重密宗法仪的一个支派。
陵寝
伊金霍洛旗
是成吉思可汗陵寝所在地,
伊金在蒙文里是“主上”的意思,
霍洛是“陵园”。成吉思可汗的陵寝
原来是一个巨大的蒙古包,
可以容纳一百多人,包上装铜钉,
包外在毛毡之外再披上黄缎,
门上悬有玛瑞和珊瑚珠串缀起的帘子,
包内悬满黄绸,庄严华美。
象现在这样的建筑,就是后人添建的,
失去了原来的特色了。
旧事
在每一个蒙古人
横越、听见、或者想起
腾格里沙漠的时候,
他们都会记起
德王当年的故事;
在每一处闪着金光的
沙丘上,在每一阵风沙的
呼啸声中,在那浩瀚如天的大漠里,
到处依旧还在传呼着德王他的名字。
青冢
昭君墓在呼和浩特南方三十公里黑河之滨,
土阜隆起,烟霭蒙笼,远望数十里外,又称青冢。
小时候听老师说是因为塞外枯寒,
只有昭君冢草色独青,
所以叫做青冢,也就信以为真。
其实整个大黑河流域.都是碧绿的山脉与田野,
所以山叫大青山,河名大黑河,无限肥美。
不知道老师是听谁说的?
老师的老师又是听谁说的?
追寻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
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
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
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
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支撑着自己的,
也许就是游牧民族与生
俱来的那一份渴望了吧。
渴望能找到一个世界,
不管是在画里、书里,
还是在世人的心里,
渴望能找到一块
水草丰美的地方,
一个原来应该还存在着
的幽深华茂的世界。
苍茫
如果草原上失去了马群
如果日出之时再不见飞鸟
如果一切都已太迟
如果一切都终于成为
苍茫旧事?
敖包
蒙古人相信
大自然中处处有神灵,
常有敖包堆在山巅
或者路边。
可以用石堆成,
也有用砖瓦及柳木的。
它的大小、形状和数目
都不一定。敖包
在蒙文里就有“堆”的意思,
在边境上的时候
是为了标明边界,
但通常都是崇拜用的,
是山川神祗
地方神灵居所的象征。
在旅途上遇见了敖包,
蒙古人都会下马膜拜之后
才再继续前行
风沙
春夏之交.
气压急剧变化之时,
整个蒙古高原就吹起
那人人闻之色变的
“蒙古风”来。
风沙起时真是遮天蔽日。
排山倒海,风力绝猛,
狂沙扑面,沙漠中
巨大的沙丘也常会在
旦夕之间变易了位置,
我问父亲,那些沙漠中的
旅人遇见风沙时要怎么办?
父亲说:“有骆驼啊!
还怕什么?”
翰海
比起戈壁来,
腾格里只能算是一个
中型沙漠而已。
但是整个面积也有
四万两千七百平方公里了,
置身其中.你只见
平沙莽莽,四望无垠,
再往北行则有沙丘
如波浪层叠起伏,
真的只有用浩瀚如海才能形容了。
所以自古汉人皆称戈壁为瀚海。
变易
我们要怎样看待这个世界
没有任何一样事物是静止不动的
我们要怎样容忍
那一天又一天蓄意不同的变化?
1、察罕苏力德草原国家AAAA区
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平均气温22℃察罕苏力德草原位于鄂尔多斯乌审旗,因是成吉思汗放马的草原,中国4A级景区,一片有湖、有河、有信仰的草原,能够走进心灵的草原。以古老的察罕苏力德祭祀文化,保佑百姓幸福安康。
2、额济纳胡杨林国家
额济纳胡杨林,是国内五大胡杨林观赏地中最灿烂最浩大的!怪树林,其实是荒漠中一大片死去的胡杨林的残骸,历经数百年而不腐烂,仿佛还在延续着顽强的“生命”。
3、康巴什国家AAAA区
康巴什这座草原明珠新城,文化源远流长,街道上几乎看不到垃圾、车辆礼让行人、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等文明举动已融入市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4、哈素海旅游区国家AAAA景区
如果要面对大海,就象面对久违了的知己,可以诉说所有的一切,抛却所有的烦恼,洗净所有的风尘。面对大海,可以发现内心真正的自我,哈素海,也许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的地方。
5、康镇
康镇规划以集草原丝路沿线不同民族的民俗、美食、娱乐等体验为一体,打造蒙族风情园、互市贸易街、鄂尔多斯民俗文化区、陕西民俗文化区、山西民俗文化区、北京民俗文化区、茶马民俗文化区、关中民俗街、休闲娱乐区等板块。目前部分已经建好,还没全部建好哈。
1 有关王昭君的诗句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两人都对昭君出塞,墙予无限的怜惜与感叹。另外还有: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家使人嗟。
王安石也有吟咏王昭君的诗,他另创新意,不落俗套,认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如: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此外欧阳修的“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也与王安石的意思相同,前后辉映,以理度情,从人性角度着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尝没有另一种迷离心情,也未尝不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青家”墓碑上也刻有: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这首诗,包括“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总算对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了公允的论断。
2 求有关王昭君的诗词和文章自古至今,有关王昭君的诗词近千首,最早当属北朝诗人庾信的《昭君辞应诏》:“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
众多诗篇中以杜甫和李商隐的诗句最为著名:“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别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杜甫)“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王昭君》李商隐)。而支持汉朝和亲,认为王昭君幸福生活的最早当属唐朝张仲素:“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还有北宋王安石:“汉恩自浅胡思深,人生乐在相知心。”此外,今人翦伯赞也有诗:“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3 有关王昭君的诗句有关王昭君的诗句 作者: 可以跳舞的鱼 发表日期: 2007-06-03 22:36 点击数: 285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翦伯赞(一) 旗亭〔旗亭〕本指古代的市楼或酒楼。
这里指古代边境用来侦察、望敌情的“亭候”(岗亭)遗迹。历历路茫茫,风雪关山道路长。
莫道娥眉无志气,不将颜色媚君王。 (二)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通烽烟①〔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
古时边境有敌情,就在烽火台举火放烟,节节报警。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鸣镝(dí)无声五十年〕意思是说,汉朝与匈奴之间五十年没有发生战争。鸣镝,响箭。
今天看到较早的以王昭君为题材的诗歌,是西晋石崇的《王明君辞》。
《辞》前有《序》,序云: “王明君者,本是王昭君,以触文帝(司马昭)讳,改焉。匈奴盛,请婚于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昭君配焉。
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
其造新曲,多哀怨之声,故叙之于纸云尔!”其辞曰: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诀木及终, 前驱己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湿朱缨。
行行日已远, 遂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累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 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 乘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朝华不足欢, 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从石崇这首《辞·序》中,固然可以看出它和汉乐曲的渊源关系——怜其远嫁、多哀怨之声,但是他把和亲说成是民族屈辱,把再嫁说成是人身羞耻,则大大地宣扬了大民族主义和封建道德观念。
石崇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好的。继石崇之后,隋代有薛道衡的《昭君辞》,唐代有东方虬的《昭君怨》、李中的《王昭君》等,都宣扬了类似的思想。
宋、元、明、清各代,更是不乏其人,不乏其诗。特别是明清两代,把王命、君恩、女子节操等,都附会上了,内容更为反动。
这里不再一一枚举。
4 有关昭君的诗鲍照的《王昭君》: 既事转蓬远,心随雁路绝。
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北周庚信的《明君词》: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
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
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李白的二首《王昭君》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元代诗人虞集 天下为家百不忧,玉颜锦帐度春秋。 如何一段琶琵曲,青草离离永未休。
白居易的《王昭君》满面胡沙满鬃风,眉销殊熏脸销红。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
5 王昭君写的诗句。
她不会写诗。只有关于她的诗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两人都对昭君出塞,墙予无限的怜惜与感叹。另外还有: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家使人嗟。
王安石也有吟咏王昭君的诗,他另创新意,不落俗套,认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如: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此外欧阳修的“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也与王安石的意思相同,前后辉映,以理度情,从人性角度着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尝没有另一种迷离心情,也未尝不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青家”墓碑上也刻有: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这首诗,包括“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总算对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了公允的论断。
6 有关王昭君的诗句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两人都对昭君出塞,墙予无限的怜惜与感叹。另外还有: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家使人嗟。
王安石也有吟咏王昭君的诗,他另创新意,不落俗套,认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如: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此外欧阳修的“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也与王安石的意思相同,前后辉映,以理度情,从人性角度着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尝没有另一种迷离心情,也未尝不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青家”墓碑上也刻有: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这首诗,包括“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总算对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了公允的论断。
7 与王昭君有关的诗词有哪些与王昭君有关的诗词有: 1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西晋·石崇《王明君辞》 意思是:我本是汉人,却要去匈奴单于的漠北之地。 2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唐代·李白《王昭君》 意思是:汉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飘光流影照耀着明妃王昭君。 3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唐代·李白《王昭君》 意思是:今日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 4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意思是:穿过千山万壑一直奔向荆门,这是美丽的昭君生长的村庄。 5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
——唐代·李商隐《蝶》 意思是:看到翩翩蝴蝶飞舞,有如美人芳魂,寻寻觅觅,就像王昭君在寻找着故乡。 扩展资料 王昭君(约前52-前19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又称为“明妃”,王明君。
王昭君维护汉匈关系稳定半个世纪,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千古。 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因此西汉末年的和亲是成功的。
西汉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此外,通过和亲加强了和亲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参考资料:
咏王昭君的诗词 [日期:2005-9-15] 来源:私家侦探 作者:梁羽生 [字体:大 中 小] 咏王昭君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当推杜甫写的那首七言律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即王昭君。
“青冢”是王昭君的墓。据说每到秋天,四野枯黄,唯独昭君墓上之草独青,故名“青冢”。
此诗重点在写一个“怨”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根据诗人的看法,昭君出塞,当然是“悲剧”了。
后世的元人杂剧;也都是因袭杜诗的观点,把王昭君写成哭哭啼啼出塞,甚或把她的结局写成投崖自尽。这当然是违反历史事实的。
事实是她嫁给匈奴王呼韩邪单于,号宁胡阏氏。呼韩邪死,她又嫁给呼韩邪前妻之子复株累若鞮单于。
她是寿终正寝,丧在匈奴的领土的。但也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王安石那两首《明妃曲》为代表。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是历史上有名的“拗相公”,这两首诗大做翻案文章,也充分表现了他“拗”的性格。一则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替毛延寿开脱。再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和认为昭君出塞是悲剧的唱反调。三则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着重“相知”二字,这就更进一步了。既然失意无分南北,与其留在汉宫做被困长门的“阿娇”(其实对王昭君而言,假如她不是自请遣嫁匈奴,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汉元帝,连阿娇都做不成的),倒不如远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了。
翻案文章,做到这个地步,那已不是“昭君怨”而是“昭君乐”了。 说来有趣,昭君出塞,是喜剧还是悲剧,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唱对台戏的不仅杜甫和王安石而已。
昭君墓周围有很多诗碣,其中一首诗碣刻的诗是: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归朔汉,万里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
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终。至今青冢在,绝城赋秋风。
“卫霍”即汉朝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诗人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对她可说是高度赞扬了。不过诗中虽没明言,但显而易见,诗人笔下的王昭君是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和番的。
是则在昭君的“得意”(诗人“我独羡遭逢”的“得意”)中也还有怨在。 近人郁达夫也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命意和此诗相类。
郁诗道: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当年若贿毛延寿,哪得诗人说到今。
写王昭君是抱着“爱君”(汉元帝)之心,为保主上江山而去“和戎”。就命意和技巧来说,这首诗都不能算是佳作。
不过这是郁达夫的“少作”,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8岁。 前面所引的这几首诗,不管是说昭君怨还是昭君乐,基本上都是同情王昭君的,但也有一首诗,非但不同情王昭君,而且是大骂她。
此词见于《疆村丛书》,词牌名《烛影摇红》,词的前面有序文。 烛影摇红(后汉匈奴传,言呼韩邪单于来朝,愿为汉婿,后宫王嫱以积怨自请行,此事之实也。
《西京杂记》乃云,元帝使画工毛延寿图宫人形貌,按图召幸。王嫱以贿金少,画不及貌,宫人王嫱当行,帝见之悔,乃杀延寿。
夫元帝柔仁之主也,而谓其因女色杀画工,余固不信。而王嫱以无宠自请行,诚一污贱女子耳,后之为昭君曲者多归咎元帝,殊不当也。
因此赋。) 深锁宫花,绣生鱼钥重门闭。
美人何事怨东风,独赋伤春意。月照黄沙万里,到毡城,芳心自喜。
尊前歌舞,马上琵琶,宠深谁比。 毳服胡妆,哪思旧日骄罗绮。
年年秋雁向南飞 肯寄相思字。岁久玉颜憔悴。
似花落、悔随流水。草青坟上,应是香魂,尚含愁思。
骂王昭君为“污贱女子”,和那首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的诗对照来看,恰成极端的对比。不过“到毡城,芳心自喜”,倒也说明了王昭君是出于自愿的事实。
她并没有抱怨。 董必武游览昭君墓时,也曾留诗一首,诗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231386631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对王昭君作出正确评价,是“和亲”,而不是“和番”或“和戎”。
曹禺的剧作《王昭君》,是遵周总理之意而写的。剧作的主题也就是表达“胡汉和亲识见高”这七个字。
------------- 私家侦探 扫描, 秋湖夏草 OCR。
以咏怀古迹其三为内容写一篇鉴赏短文800字
本文2023-10-05 00:23: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76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