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qcdc
书名:曾国藩家书
作者:曾国藩
豆瓣评分:94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16-4-23
页数:354
内容简介:
《曾国藩家书》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作者简介:
檀作文,男,安徽东至人,1973年3月生。1994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4年9月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孙静教授,研读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1997年7月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任副教授。
曾国藩的后人
曾国藩的后人基本继承了曾国藩的一些优良品格,他们都在事业上遵守规矩,在为人处事上老实诚信,在决断事务时谨慎,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工作上勤奋刻苦。
曾国藩后人民国时期,曾家的后代便很少从事政治生活,当官的更是少之又少,也许是受了曾国藩的启示,也许是洋务运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又或是辛亥革命对传统文化不一样的见解,曾的后代,大多选择从商办厂,着实有资本家救国的远大抱负。
还有部分有条件的选择出国留学。目前国内能找到的曾的后代,大约有几十位,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不乏成就显著的人,原中国艺术学院副院长的母亲就是曾国藩的曾孙女。北京双榆树小学的校长,是一位非常有思想,有主见的成功人士,他也是曾国藩的后代。
在长沙,曾宪华、曾宪琪,曾国藩的曾孙,曾孙女一生都没有摆脱“曾”字,两人坎坷的命运也凸显出曾国藩这位人物的争议性。而两人的后代则是将曾姓当作荣耀,受曾国藩影响,曾家人对权和钱的追求并没有特别强烈,他们固守着自己的乐土,享受着生活,丝毫不被影响。
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非常严格,在家书中也提到,应该多做学问,后人更是将这一点发扬广发,这使得曾国藩后代中的女性也不乏拥有杰出才华的,她们素质很高,在国外发展的机会也很多,思想观念的改变,加之人生追求开始发生变化后,也就导致了她们与婚姻的无缘。
在这一百多年里,对曾国藩的评价褒贬不一,现在能做到接近历史,应该是对曾家子孙最好的回馈。
曾国藩儿子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曾纪泽是曾国藩的次子,他曾经担任过清朝驻英国法国大使,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小时候的曾国藩受的教育就同龄人更为严苛,当时洋务运动兴盛,全国上下兴起了一股留洋学习的浪潮,曾纪泽背负起事业救国的抱负,毅然决然踏上了前往西方的道路。光绪五年,巴西想要和中国建交,曾纪泽建议朝廷同意,得到广泛认可,次年因为崇厚与俄国签订卖国条约,割让了中国北方,中俄边境的部分土地,曾纪泽被派到俄国,并与俄商议领土归属问题。
在历时2年五十多次的会面后,收回了部分领土。中法战争期间,曾纪泽第一个站出来抗议,与法国人争辩毫不示弱,为中国人树立了榜样,就算身患重病,曾纪泽依旧坚守岗位,与法国人斗争到底。光绪十二年,曾纪泽回到祖国的怀抱,北洋水师的创立也有曾纪泽的一份功劳,加强了我回国的海军实力,在应对外国侵略者我们能有自己的军队保卫祖国和河山。
曾纪泽留洋学习的日子一点都不敢松懈,他研究了英国的海军实力为什么如何强大,他深入学习近代的海军史,为中国海军力量注入新生力量。作为中国最早一批走出国门,向外国学习的知识分子,曾纪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维护我国领土完整,在增强我国军事储备实力等诸多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方方面面,给我国清末时期的动荡不稳定吃了一颗定心丸。为我国洋务运动以及思想改造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曾国藩女儿曾纪芬是曾国藩的么女,曾国藩虽然是礼部尚书,但是曾家人生活依旧十分清苦。所以,对于自己的女儿,曾国藩从来不会特别偏爱,不过也是着实没有经济实力培养,所以从小曾纪芬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如此艰苦的条件却也造就了日后曾纪芬的高尚品德,曾纪芬在出嫁的时候,凭借从小养成的勤俭持家的美德,毫无大**娇生惯养的坏习惯,她将丈夫侍奉得好好的,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自己的有效的家规,和邻居间的关系也处理的十分得当。
曾纪芬一直都记得父亲交给自己的东西,勤俭二字更是视作箴言。曾纪芬的确将这一点好好的传承下来了,每届大寿的时候,她都让子女不要送贵重的礼物。曾纪芬对子女的教育也是异常严格,相信这和父亲所要表达的是一样的想法。为了让孩子们长大了在社会上能有所作为,她教育子女凡事都要往大处想,这样才能做大事,把目光放长远些才能有所斩获,才有取得成功的机会。
他的儿子,聂云台长大后,就在经营商业上取得大成功,不仅开办了银行,还开发矿产,成为上海当时的大财团。
晚年的曾纪芬更是将父亲的修生养性的方法利用到极致,每天吃素,饭后散步,睡前的热水泡脚,不让情绪决定自己的行为,一直到九十一岁的高龄,还保持着神志清醒的状态,完全没有一般老年人表现出的诸多症状。
曾纪芬一生敬仰他的父亲,高超的书法水品也是得到父亲的真传,据说当时的上海,人们都以能得到她的书法作品而荣。
《持家教子之术》、《冰鉴》、《曾文正公全集》、《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1、《持家教子之术》
主要讲的是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八本三致祥教育,曾家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好儿女,尽管是侯门大族,100多年来未见有纨绔子弟,这不能不说是曾国藩教育思想的成功。
曾国藩家教理论体系为: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以四字要诀、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形成的一套治家的完整可师的理论体系。
这套理论不同中国传统的关于教育后代的核心理念,反对孔孟朱子颜氏等著名家训所一贯坚持的学而优则仕的学说,并付诸实施。它对当今社会几乎每个家庭所面对的教育困惑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冰鉴》
《冰鉴》是2009年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曾国藩。是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
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冰鉴》与《挺经》皆是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的“压案之作”。
3、《曾文正公全集》
本书为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文集,采用最早的、也是目前被认为最为经典的版本,即传忠书局刻本。
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体现就是这套《曾文正公全集》。全书收录了曾国藩一生主要的学问精华,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位“千古第一完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
语言平实易懂,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心得。全集由当时数十位学者、名流、官绅编辑而成,在原文的基础之上,也进行的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图将对后人最有价值的内容较好地呈现出来,将曾国藩的学问传之后世。
全书包含首卷一卷,奏稿三十卷,书札三十三卷,十八家诗抄二十八卷,经史百家杂抄二十六卷,批牍六卷,文集四卷,诗集四卷,鸣原堂论文两卷,经史百家简编两卷,求阙斋读书录十卷,求阙斋日记类钞两卷,年谱十卷等。
4、《十八家诗钞》
古代诗歌选集。清代曾国藩编选。共28卷。十八家为魏晋南北朝的曹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朓六家、唐代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八家。
宋代的苏轼、黄庭坚、陆游三家、金代元好问一家、共选古近体诗6599首,有少量评点和校注。
此书分诗体,各体中按入选诗人时代先後编次。书前无序例﹐但选录标准以及选者旨趣﹐书中体现得很明显。
第一,它不同於一般选本之广泛采录优秀诗篇﹐而是在每一时期内选取一些大家,以代表这个时代诗歌的主要风貌。
第二,在十八家中,除杜甫外,入选的诗篇均选取其一种或数种诗体,不求众体兼备,以突出重点,标志其主要成就。
5、《经史百家杂钞》
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
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曾国藩
曾国藩家族传承至今已经有190多年,共有6代人~
“曾门,没有逆子。”在湖南寻访曾氏后人的一路上,这句话,记者反复听到,先是疑惑,而后觉得确为必然。
当你走进位于湖南双峰荷叶镇的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走进曾氏后人的家门,你会发现家训不在所谓的“语言”里。跟他们打交道,会发现家风散见在细节之中,比方说无法言状的个人气质,哪怕小小的事情也认真细谨,虽不轻诺却样样为你做到。真诚而宁静的人格,大概就是如此。
曾国藩的家训很多,散见在家书里,一两句话而已,很亲近,都能“做得下去”。核心是:不求官高钱多,守本分,慎独。这些家风不仅泽被了自家的后人,在这个小镇上你也能察觉到曾国藩在他们的生活和价值观中的位置。
曾宪枢:大堑面前,不“纵身而下”
一个老中医曾对少年曾宪枢说,你的阳寿有限,最多也就活得到40来年。然而,这并没有成为这个重症哮喘少年的谶语。他以83岁高龄去世。
曾宪枢是曾国荃的第五代,尽管去世已久,但是对于曾宪枢的三个儿女而言,要勾勒出一个父亲的形象也并不算难。在种种的勾勒之中,心肺衰竭,一直是一个关键字。这种折磨伴随曾宪枢一生,也是如影随形的“老朋友”。
事实上,“隐忍自强”,是曾家门风留给儿女最大的礼物。
当年,太平军挥师北上,曾国藩到长沙治理清军,正直、雷厉风行的作风得罪了当地的官僚。
绿营军看着曾国藩招来的这些湘勇土包子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经常借故械斗。一次绿营兵竟破门而入,连伤曾的几个随从,连曾国藩自己都差点挨刀。曾夺门而逃,几步窜到隔壁巡抚骆秉章办公室门前求救。 骆秉章并不惩处绿营军人,不亲自上前解围,“将来打仗,还要靠他们啊!”曾国藩气得哑口无言。
然而这事让曾国藩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不再与长沙官场纠缠争辩,而是卷起铺盖,回家招募湘军。曾国藩开始和这个旧体制进行抗争。
同样,这个曾家第四代,也曾走到人生的险境。1958年4月,如火燎原的整风运动正转变风向,烧向所谓的“右派”分子,湖南省财政厅预算处的曾宪枢被划为了“右派”,被开除公职,还要受到严厉处分,到大通湖农场参加劳动教养。
当时47岁的曾宪枢的哮喘病又发作,身体极度虚弱,旁人都劝他以身体原因申请暂缓或另改去处。然而,曾宪枢由妻子搀扶,背着行李到了劳教点报到,接收站的工作人员一见,大惊失色拒绝接纳他,曾宪枢捡回一条命。
回到街道,街道办事处正在办公共食堂,需要会计管账,有人自然想到了湖南大学商学系出身的曾宪枢。很快,公共食堂的账目因为曾宪枢而井井有条地运行起来。公私分明——是单位给他的最大评价。
然而,“上面”来通知说,“右派分子不能在公共食堂当会计”。街道办事处又安排了曾宪枢另一个去处:土方队。在那里,和成分复杂的人员一起挑土,这个备受欺负的文弱“大学生”,哮喘病又犯了。
曾宪枢后来在教育儿女的时候,常常说起那段人生的幽暗,“我好几次站在天心阁的城墙边,想纵身而下,一了百了。”然而,他又说道,“灵魂容易解脱,骨肉呢?”
1961年,土方队解散,曾宪枢终于回到家里。当家人把他送进医院的时候,医生告诉他的妻子以及3个儿女,“繁重的体力劳动,反而锻炼了他原本十分衰弱的心肺功能”。
“天下惟吃亏二字,受用不尽,人但有恒,事无不成”,这是多次“吃大堑”的曾国藩留下的金玉良言,很显然,这也是留给后人的“成功之言”。
曾宪华一家:曾门里,别样80后
像家族中同辈人一样,曾国藩的次子曾纪鸿的曾孙曾宪华的命运,一度被笼罩在那个一度沉重的“曾”字底下。
曾宪华报考武汉音乐学院,到最后一关被告知“水平不够”,19岁下农场,一待就是14年。曾宪华回城后在长沙园林局工作,1987年被动员入党。
他回忆道:“那个评议会很有意思,有个老工人站出来说,‘小曾平时表现还可以,但他家成分蛮高’。”领导发话:“现在还说这些干吗?都什么时代了!”
曾国藩的直系后裔少有做官的,用曾宪华的话说,他们大多正直、老实、谨慎、勤奋。“我不会应酬,也做不到说假话。”
每当有人对曾国藩的第五代、第六代未能出一个显达人物表示惋惜时,曾宪华会略低了头缓缓地说:“可是,曾家那么多后代,你找不出一个坏人。”
曾宪华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曾梦佳,目前是长沙市某区法院的副院长。对于不乏杰出女性的曾家,曾梦佳是曾国藩第6代后人里少有的公务员。
“曾家人的性格和素养,让他们对权力和财富的欲望没有那么强烈”。对于身处官场,曾梦佳觉得曾家人或许有更多的“书卷气”——优雅、大方、讲理、重德行。然而,“书卷气”也并不意味着某种“书生气”。在她看来,这是两回事。
对于曾国藩本人的家训原典,曾梦佳记得,小时候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接触,父母也少用长篇大论的“家训”教育。教育的进行,都在父母的示范上——如何与人交往、为人,对待钱财、权力的态度。
曾宪华对两个女儿的学习要求甚为严厉,在作为80后的二女儿曾倩宇看来,印象尤为深刻,也许曾宪华那一代,学习实在是一种“奢求”。曾倩宇从法律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律师事务所工作,后来却爱上了跳舞,并梦想成为一个舞蹈老师。对于这样的决定,曾宪华不认为明智和正确,却任由女儿自己选择。
曾倩宇觉得,父母从来不打骂小孩,从不说粗话,任何时候,都是“讲道理”。这一点对两姐妹的后天性格的形成很重要。这个曾家的80后,穿着朴素、性格沉静。
“曾国藩”这位老祖宗,是什么时候进入了自己的生活?曾倩宇回忆了许久。因为历史的原因,小时候父母几乎没有提及,等到初中的时候,许多历史的因素渐渐消退,曾倩宇才被告知自己的“成分”,就是历史教科书里,她已经了解到的镇压农民运动的“曾剃头”吗?跟父母的叙述里,做人、做官、文武全才的一代名臣曾国藩相比,相差太远了。
曾樾:“谁又来为我扫墓?”
从人大穿过万泉河路,不久就到了曾樾位于北京的家。他的家很小,50多平米空间的居室,15年的校长在此“蜗居”。
作为北京原双榆树小学校长、曾国藩第六代嫡孙的曾樾,卧室的书架上摆满了《曾文正公手书日记》、《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全书》等和曾国藩研究有关的书籍,洋溢着世代相传的书香气息。
曾樾1990年才搬到这栋房子居住,之前一直住在学校教学楼的一间房子里。他参加工作后前20年的积蓄,全部给了姑姑曾宪源,资助老人买了房子。
曾樾的父亲曾宪森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给他留下两份遗产,一是一套小三居的房子,他让给了当时没有房子的妹妹,自己却住在学校的那一间房里。二是一套《曾国藩全集》。
曾樾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话少得不能再少”的人,然而对儿女却“严得不能再严”的人。为教育儿女吃苦,曾樾9岁时被送到长沙读书。而大学毕业后,曾樾本可通过父亲的关照在城里得到一份安逸的工作,然而曾宪森竟让他远离家人去了新疆工作,开始了长达11年的“意志与品德的改造”。
曾樾小时候被过继给姑姑曾宪源,这个曾先后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和数学力学系录取的才女给了他极其传统的文化教育。另外,德行上的苦口婆心到了“公家信笺为什么不能个人私用”的地步。而晚年曾宪源身边没有其他亲人,曾樾一直在她身边像儿子一样照顾她,端茶送水,无微不至,直至去年去世。而“事亲以得欢心为本”,正是曾国藩的“八本”家风之一。
曾樾本人对于“低调”的阐释,可谓淋漓尽致。
2009年,曾樾入选第五届全国百名优秀校长。2010年,退休前,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内有“清代名臣曾国藩的第六代孙曾樾校长,以湖南人的血性精神,自强不息,力争上游,占领教育高地”的赞语。
曾生活中仍然很沉默,上辈不刻意强调他是曾国藩的子孙,他也无意识去告诉他的孩子这种特殊的身份。
作为曾氏嫡系子孙,2006年荷叶举办“第二次曾国藩国际学术研讨会”,对去还是不去,曾樾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
史学界对曾国藩还有争议,自己去了会不会太高调?学校领导劝他说:社会各界都在研究曾国藩,研究曾氏家族,研究曾氏家教,你应该回去了解自己的老祖宗。这才让他下定决心回家。
2009年曾国藩故居白玉堂开馆仪式举行,他带着儿子——曾国藩的第七代嫡孙曾沐又回了一次家,他对儿子说,“记住,你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曾国藩。”为先人扫墓时,曾樾想得最多的问题是,自己能不能对得起先祖们,历史不断翻页,“谁又来为我扫墓”?
胡卫平:醉心研究曾国藩
《曾国藩研究》已经出版了37期了。这本杂志,是一本内部刊物,免费提供给特定的人群。按照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杂志主编胡卫平的看法,这本杂志默默记叙着故居这座老宅正发生着什么。
杂志被送到各个地方,香港、美国等。这里既有专门针对曾国藩家族的学术研究,又是家族后人守望祖训的精神脐带。
今年,胡卫平61岁了。在曾国藩故居,大家都叫他“胡老爷”。而对于遍布海外的曾家后人而言,他是一位“守护者”,曾国藩家族的“大管家”。
“胡老爷”的编辑部在曾国藩故居的研究会办公室里。尽管有些杂乱,但整个房间的东西:曾公的书、研究资料、墨宝,环绕着胡卫平的办公桌。胡没有计算机,写稿、阅稿、校对,全靠手写。
他的执着,在曾国藩故居很有名,除了曾国藩研究,他几乎没有其他爱好,不喝酒,更不陪酒,不跳舞、不洗脚。他并不喜欢交际逢迎的场合,秉承着曾公严谨低调的教训。
为了寻访曾家后人,胡卫平跑遍大半个中国,无论多远,他都登门访一遍。几乎所有人都乐于和他来往,显然,真诚、低调、严谨——性格的一致性,使得大家彼此信任。胡卫平在故居的不少活动,也让曾国藩这个有着5支后代的家族能频繁来往,共同凭吊先人。
对于80后、90后出生的“曾家年轻人”,胡卫平还承担着让他们慢慢了解曾国藩这位祖先的重任。
曾国藩的精神遗产对胡卫平的“俘获”,源于1982年的一次偶然。那时,他在双峰县图书馆工作,轻松而悠闲。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出差来到在富厚堂办公的攸永乡政府,被里面雕梁画栋、精美实用的藏书楼所吸引。回去后他就开始搜寻资料,对富厚堂及其主人曾国藩进行研究。
4年后,他在《双峰文史》发表了《富厚堂藏书楼》一文,这是全国第一篇专门研究曾国藩藏书楼的文章。从此,他主动“下放”到离县城四十余公里的偏僻山乡荷叶镇,开始了30多年的曾国藩研究。从一间一间破旧不堪的老房子开始打造,直到中国曾国藩文化旅游节在这个小镇成功举办。
胡卫平及其同事们的研究风格是,严谨扎实、不尚空谈,重证据、重历史条件、重辨章学术。他的研究也得到“比教授还教授,比学者还学者”的评价。
这是一种“回归”,按照胡卫平自己的说法,30多年后的今天,都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曾国藩曾有个同窗好友叫做朱尧阶,而胡的母亲,正是朱尧阶的曾孙女辈。而胡的祖父,曾给曾国荃的后人做过长工,后来成为曾家的管家。
“管家之后”的胡卫平又一次成为曾家“大管家”。他在送给记者的一本书的扉页上写下了“缘分”二字。
胡卫平的梦想,是守住曾家这个宅院,把博物馆、藏书楼慢慢完善起来,把《曾国藩研究》杂志办下去。
《曾国藩家书》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qxdt
作品简介:《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政治家。一方面,他为清朝的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他率领湘军时的南京大屠杀并不被人们所认可。
曾国藩的家庭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受曾国藩优秀思想的影响,其家族成员大多在各行各业中担任关键角色。像这样可用的人才如此之多,家庭范围如此之广,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
首先,曾国藩的直系后代中,从政的官员很少。也许是因为老祖宗的政治生涯是成功的,但是因为决策失误,越是厉害的人,缺点越会被放大。也许是因为他同情祖父的遭遇,为清朝做出了贡献,但直到现在仍被保守质疑。曾的后人除了用自己的政治思想影响后代,留下自己的足迹外,大多选择下海经商或从事学术研究。曾的后人用经济为民、文化为民的作品来指导后人。在曾的后代中,出国留学的并不少见。可见当时的西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人们观念的改变。无论西行之路多么艰难坎坷,在当时,都不得不承认有优秀的东西吸引着每一个爱国者去一探究竟。
在曾的家书中,寄托了他对后代的深切关怀和爱护。他教导他的孩子和后代许多做人的原则。这许多优良的品质,曾的后人大多都继承了,也算是对曾国藩最好的回报。他们以德服人的方式诠释了曾氏子孙的骄傲,维护了曾国藩的荣誉,对一切质疑进行了沉重的反击。
曾国藩的介绍
曾国藩的后人基本上继承了曾国藩的一些优良品格。他们在事业上都恪守规矩,为人正直诚实,决策谨慎,生活勤俭节约,努力工作。
民国时期,曾家后代很少从事政治生活,做官的更少。或许是受曾国藩的启发,或许是受洋务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又或许是辛亥革命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不同。曾的后人大多选择经商设厂,确实有资本家救国的大志向。
也有一些有条件的选择出国留学。目前在中国能找到的曾的后人有几十个。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有很多优秀的人。中国艺术院原副院长的母亲是曾国藩的曾孙女。北京双榆树小学的校长是一个很有思想,很独立的成功人士,也是曾国藩的后代。在长沙,曾、曾、曾国藩的曾孙、曾孙女一生都没有摆脱“曾”字,他们坎坷的命运也凸显了曾国藩的争议。两人后代以曾氏为荣。受曾国藩的影响,曾家对权力和金钱的追求并不是特别强烈。他们执着于自己的天堂,享受生活,丝毫不受影响。
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是很严格的,家书里也提到要多学习,后人会把这个广为传播。这使得很多曾国藩后代的女性都有着出众的才能,而且素质很高,在国外发展的机会也很多。思想观念的改变,再加上生活追求的改变,也导致他们没能结婚。百年来对曾国藩的评价褒贬不一,如今贴近历史,应该是对曾氏后人最好的回馈。
曾国藩名言引论
曾国藩作为清朝的名臣,除了功绩卓著之外,他的一些名言也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其中的内容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并对人们的道德修养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我们将解释其中的一些。
为什么各方面都不如你的人比你成功?曾国藩的解释是:古代伟大的战争,伟大的事业,只有十分之三是人为的,十分之七是天意决定的。也就是说,人的自然资质其实是差不多的,因为我们的大脑几乎是在同一水平上发育的,虽然排除了少数。但是为什么成绩差别这么大呢?这里曾国藩用天意来解释这种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运气。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应该嫉妒别人的运气,而应该靠自己不断努力,因为现在判断一个人的失败或成功还为时过早。
韬光养晦,时刻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曾国藩教导我们,不能独享所有的福报,但也不能独揽所有的权力。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要低调,因为历代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民的主体总是相对弱势的,这种现象可以用贫富来解释。穷人对富人有些仇恨。这时候富家子弟的小错误就会被放大无数倍,导致是非混淆,黑白颠倒。
所以,低调不仅是自我保护,也是维护社会安宁。什么是世故:不急不躁,先求稳,后求变;做事不动声色,精确简洁。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要想做到世故老练,面对突发情况要沉着冷静,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也要保留一些保留,随时保持神秘感和新鲜感,用知识和见识包装自己。
如何评价曾国藩的功过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他经历了清朝由盛到衰的过程,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曾国藩等人的救亡图存之心,清朝才能生存下来,不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
曾国藩虽然为清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备受争议。当然,作为历史人物,我们拒绝完全理解他们。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决定它们是好是坏。在此,我们只从他的功绩和成就来客观公正地解读曾国藩的一生。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所创立的湘军纪律严明,军队素质极高,以至于打仗时势如破竹,前线也捷报频传,这与他出色的用兵方法密切相关。士兵大多受曾国藩影响。在建立自信、增强军队实力、战术和战略上都有了质的提高,这与曾国藩卓越的带兵能力有关。
打败了太平天国,阻止了中国历史倒退到神权政治的黑暗时代。他和湘军保证了中国的统一和生产力的恢复。
但也有人认为湘军对太平天国士兵的残暴杀戮,对南京城的惨无人道的屠杀,都是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试想,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鬼,怎么有资格领导政治,掌握权力。
曾国藩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和李鸿章率先提出洋务运动的主张,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军工厂,成为我国自强不息的开端,也为日后抗击外国侵略者提供了装备保障。
但在处理天津教会事件时,曾国藩明显偏袒英法列强的行为,被很多人视为汉奸。这一事件的结束也暗示了曾国藩的政治生涯。
曾国藩虽然有一些过错,但他的历史地位在近代中国是无与伦比的,他对清朝的贡献也是空前的。
曾国藩的孙女叫什么名字?
曾国藩的孙女聂旗碧,是她一生中的传奇女子。不管她童年的个性是否丰满,她对爱情的追求始终不渝,她对梦想的追求执着,她有在她有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帮助她的好朋友。无论如何,聂旗碧的传奇人生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
聂启璧的母亲曾,是曾国藩的女儿。她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即使他们的孩子是成年人,他们也应该尊重他们的长辈。可以说,聂琪碧小时候家教很严,但当她是女生的时候,她就“大胆”了,甚至敢**去看一场戏,约会。母亲无奈地说,这个她控制不了。聂琪碧在自己的爱情里也是特立独行的。在她第一次看上上海交通大学的周仁教授后,她不得不履行了这个不太合适的婚约。周仁在当时并没有突出的学术成就,只是一个穷书生。值得一提的是,宋美龄作为伴郎出席了聂旗碧的婚礼。
只要是她喜欢的东西,聂七碧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得到。最夸张的是在大洋彼岸遇到好莱坞明星。1939年,她做了母亲,决定去美国见她的**偶像。当时看起来不太合理,但聂其璧做到了。从大洋彼岸听说这个小粉丝后,明星们纷纷拿出签名。不过,家里的聂旗碧真的是淑女。她家的一些行为当然是有规定的,连老公的饮食都要一一安排。所以饭桌上的一些小误会和争吵在所难免。但是,聂琪碧真的把老公照顾的很好。文革期间,她丈夫病重。除了照顾丈夫,聂琪碧还要应付叛军的胁迫。虽然最后丈夫没能挺过这段艰难时期,但他们的爱情坚如磐石,感动了世界。
聂绀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度过了他的一生。造反派自古以来繁琐无聊的家规,是与人性荒凉的时代相违背的。
曾国藩的座右铭简介
曾国藩的格言数不胜数,其中有几条流传最广,对每个人待人接物、修身养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待人接物上,曾国藩年轻时就一直牢记这一点。曾国藩初入官场,难免浮躁,于是向著名哲学家唐鉴求教。“静”这个词用的很形象。从此,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沉思。这些想法的时间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很多平时无法关注的细节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当处理过程中的问题时,这种方式的优势更加明显。曾国藩不急着做决定,而是静下心来反复思考,最后的结论往往令人信服。
在用兵治国上,轻用其芒是兵器,即动则伤;笨手笨脚的是藏起来的利器。曾国藩一生也受益匪浅,说不管是交朋友还是打仗,都要果断,不能有半点含糊,这样到最后才会一事无成。只有采取行动,他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曾国藩在抵抗太平天国时,果断建立湘军,并逐步扩大,使他后来的政治生涯一帆风顺。
治国平天下,要善公堂,治私室。曾国藩的湘军取得巨大成功后,开始注重对亲信的培养。他的几个弟弟都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其中骆六哥最受曾国藩的青睐,所以想把自己带兵的经验传授给六哥。知道其他几个弟弟的脾气,只要受到奖励,曾国藩都会得到发自内心的奖励,但是过多的奖励会导致怠慢,所以有缺点的时候,曾国藩选择私下交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曾国藩看中的人大多在中心,他站在最后。
第六篇 乐趣哲学
第五集我们讲了曾国藩教育子女的智慧,本集我们为大家讲述曾国藩的乐趣哲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生活压力巨大,各种家庭事务头绪纷乱,工作中有干不完的活,每天辛苦不说,犯一点小错误就被领导批评,还是总是得不到同事的支持。有木有感觉自己很苦逼?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遇到这些不如意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看看曾国藩的乐趣哲学,学习他是如何机智地和同事沟通,又是如何面对生活的逆境。
什么是乐趣?一般意义上我们会认为乐趣就是幽默,但是这里讲的乐趣哲学是从广义范围上讲的,不仅仅是包括幽默。我们总结曾国藩的乐趣哲学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幽默,二是智趣(这里的智是智慧的“智”),三是志趣(这里的志是志向的“志”)。
首先,我们讲曾国藩的幽默。
听过前面几集的讲述,大家对曾国藩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感觉他要求对自己各种高要求,平时肯定是一个不苟言笑、很严肃的人,然而,曾大帅其实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平时没事还喜欢讲讲段子呢。
你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啊?请听这个故事。
在第四集中我们讲到这样一个场景,在军营曾国藩早上要和大家一起到餐厅用餐,在饭桌上曾大帅谈笑风生,十分和气。
有一次,曾大帅在饭桌上和大家聊天,谈到自己家里的一则小趣儿事:那时候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刚刚结婚,可是新媳妇晚上不早睡觉,要在织布机前面叮叮咣咣地织布,这使得曾纪泽很受不了。为啥新媳妇不早睡觉?她不敢早睡啊,因为曾国藩律己律人,要求家中的女眷(包括夫人欧阳氏、四个女儿和新来的媳妇)也要有严格的作息,白天参加劳动,晚上纺织或者缝衣,所有女眷每人一辆纺车,而且要求每天每人要至少纺出四两线。
曾国藩的夫人欧阳氏每天织布到半夜,婆婆不睡媳妇哪敢睡觉,可这新媳妇天天晚上不早睡觉,愁坏了新郎曾纪泽,有天晚上他实在受不了,就大声喊道:“妈,求求你明天把你大儿媳的纺车砸掉吧,她天天晚上织布,吵死我了。”
寂静的深夜这个喊声显的尤其大,整个总督府院子里的人都听到了,曾国藩也没睡着呢,他于是也大喊:“老婆,要砸就先砸你那台纺车吧,我也吵着睡不着啊!”
曾国藩向来家教严格,更别提是对儿子了,所以曾国藩完全有可能起来训斥纪泽一顿,太不像话了,深更半夜这样喊,下人们都能听见,丢不丢人啊。可事实证明,这只是我们印象中的曾国藩,并不是那个鲜活的曾国藩,他没有训斥儿子,而是逗家人一乐。
更有意思的是,他还把家里发生的糗事编成段子,在单位食堂公开讲出来,让幕僚们笑到喷饭,给艰苦的军营的生活添加一点色彩。
幽默是一种生活重压下的润滑剂,不时地给自己、家人和同事带来一点欢乐,能让家庭气氛更加和谐,也拉近了自己与同事的距离,给一层不变的生活涂一些润滑剂,我们会有更多前进的动力!
接下来,我们讲曾国藩的智趣(智慧的智)。
曾国藩做两江总督的时候,有一个县里面的团练把总叫李元,给他写公文用了“移”这样一种文体。
我们知道公文文体主要分为三种: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上行文就是下级单位对上级单位的行文,例如请示、报告;下行文是上级单位对其所属的下级单位的行文,比如批复、通知等;平行文是同一级别单位之间的行文,例如“函”这种文体。
我们现代已经不使用“移”这种文体,但是在当时这算是一种平行文。一个县里的团练把总官阶也就是七品,曾国藩是两江总督官阶一品,按说这个公文肯定该用上行文的文体来写,但是李元却用了“移”这样一种平行文的文体。
曾国藩的办公室主任收到这个公文,吓坏了,李元这个同志太不懂事,怎么这样不尊敬领导。其实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李元肯定是没有系统学过公文,所以才会犯这样的错误,应该不是故意的,但是在当时,这样藐视领导是犯了“僭越”的大罪。
但不巧的是,曾国藩正好进来已经看到这个公文,大家都在担心,心想李元这下玩完了。
但是曾国藩并没有发作,他默默地批示完公文,把文件还装回信封,在封皮上批了一首小令:“团练李把总,行个平等礼,云何用移封敌体。”意思就是说,你这个李把总有意思啊,是想和我平起平坐吗,怎能用“移”这公文体呢,你是真不懂还是故意的?
你看,曾国藩并没有责罚李元,只是调侃了他一下。等这批示出来,办公文的同事们感觉这位曾领导真是太有意思了,大家都在传阅这首小令,整个办公室一团笑声,曾国藩自己假装听不见,心理却也在偷偷乐。
这是就是智趣,曾国藩用和谐包容的态度原谅了李元,机智地用一首小令挽回了尴尬的局面。李元一定会明白领导的用意,会感激曾大帅能够原谅他犯的错误,日后对曾大帅也会更加敬重;而办公室的同事们会看到曾领导的才能,更会佩服领导的胸怀。
记得有一次自己给领导做PPT,不小心把最后一页”谢谢大家”提到了前面,领导在会上打开PPT首先看到最后一页,他机智地说,我们的PPT用了倒金字塔的结构,想先感谢大家,然后开讲,同事们一笑而过。
虽然领导没有批评我,但是我知道这是领导给足了我面子,也是一种间接的提醒,自己暗暗提醒自己下次一定认真做好。自己犯的小错误导致的尴尬场面,领导适时开了个机智的玩笑缓和了一下气氛,对我来说却比哪些大而空的说教更加有效。
智趣也是团队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应该学习曾国藩的这种智慧和胸怀。如果自己犯了错误要努力学习相关技能,弥补不足;如果队友犯了错误可以机智而不失尴尬地提醒他,这样我们的团队才能越来越优秀。曾国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幕僚们的建议才能制定合理的作战方案,最后打败太平军。
最后,我们讲曾国藩的志趣(志向的志)。
曾国藩在家训中讲一个人要“终身有忧处,终身有乐处。” 忧就是忧患意识,一个人有了忧患意识才会有志向;乐就是志趣,是指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志趣就是要求我们不管面对顺境还是逆境,总应该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其实就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在第一集中我们就讲过,曾国藩在他人生的第三阶段建湘军、平战乱,忍受着种种苦难。
在江西,湘军三次败给太平军将领石达开的部队,曾国藩的水军基本全军覆灭,当时的江西总共十三府就有九府被太平军占领,曾国藩所在的南昌三面被围,加之他身边的两大将领塔齐布去世、罗泽南被调走,他当时的处境如同一个江中心的孤岛,稍微有点风浪,他便有被拍下水的危险。
我们讲过,湘军不是朝廷的正规军,朝廷不派拨粮饷,可那时候江西官场的同僚们也不支持曾国藩,他自己筹措粮饷又四处求告无门,湘军几乎到了末路。
加上曾国藩本人有牛皮癣的老毛病,心情不好的时候病情会更加严重,残酷的现实加上身体的疾病,我们可以想象曾国藩当时有多惨。
可是他自己并没有觉得很苦,在给弟弟的信中竟然调侃自己的病情,他说自己最近全身是疮,奇痒难耐,公事很多,事情多了病情就愈发厉害,有一次下棋,边挠边下,等下完棋以后,棋盘上画的格子都被皮屑覆盖了,问弟弟自己厉害不?!
听起来有点瘆人哈,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他的病情是有多严重,因为曾国藩这个病和心情有很大关系,心情好就好病情就好点,心情差病就更加严重,他自己都惨到这个程度了,还不忘记调侃病情,也是没谁了!
这其实就是身处逆境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虽然内心很苦闷,但是日子总要一天天过,高兴也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何不为自己找点乐子?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大概也不会有曾国藩这样惨了,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充满生机的阳光心态。
毛主席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也始终保持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鼓舞了士兵,他最终带来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这种乐观精神不是让我们盲目快乐,而是在忧患中寻找一种宣泄口,在困难面前给自己鼓励、给队友打气,没有这种精神,或许我们国家不会取得这样大的成就。
正如苏东坡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在世如同一场旅行,难免回碰到各种问题,我们都是匆匆过客,应该有志向,也应该有趣味。
生活实苦,愿你在重压之下仍能够学会寻找乐趣,学会享受生活!
自此,六集曾国藩的故事就为大家讲完了,我们最后借用曾国藩弟子为他写的挽联来概括他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大家是不是意犹未尽啊,甚至反问难道曾国藩就没有缺点全是优点吗?欢迎各位听众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根据您的留言抛出论点,在第七集让大家热烈讨论。
关闭
书籍简介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目录
全部课程 >
同学们还在听这些课:
换一换
精选学习笔记 / 52
发表学习笔记
蓝色的记忆
04-27 23:58
乐趣的哲学是自信的浪漫主义精神,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能看得透看得开。这就要求多读书,多修德,能自律。人生是一场旅行,有苦有累有磨难,困境中要学会寻找乐趣,才能放松心情,调整好心态,继续前进。快乐开心是一天,郁闷伤心也是一天,何不选择前者。
118
分享
青紫
04-27 10:52
生活中遇到问题不可避免,但用机智豁达的心态巧妙处置,就可以像圣贤一样不被问题所扰,生活会有滋有味,工作效益会非常可观哦!
38
分享
深圳木林森幼教曾楚秦
04-21 00:13
人从一出生,就知道了最终的相同结果,无论贫富异或强弱。因此常有人问:人为什么而活?我这大半年里也因为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今天的课文里,我了解到伟人曾国藩如何在逆境中面用幽默乐观地面对生活的故事,很受启发。乐观之人无敌!
35
分享
开心果
04-13 23:46
我们应该学习曾国藩身处逆境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拥有充满生机的阳光心态。虽然内心很苦闷,但是日子总要一天天过,高兴也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何不为自己找下乐子
51
分享
渔翁
03-24 00:21
乐观是一种心态,幽默是一种智慧。你能看透、看开就会乐观,你想幽默就得多读书,多留意生活,做一个有智趣的人。
60
分享
虹(La vonne)
03-23 23:48
曾公的乐趣哲学:幽默 智趣 志趣1)幽默是生活的润滑剂 有了它才会有更多前进的动力2)智趣是团队建设中必不可少的3)志趣是不管面对顺境还是逆境 都应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 这样才能永立不败之地 人生如同一场旅行 我们都是匆匆过客 应有志向和趣味
54
分享
随缘
03-23 23:17
生活确实很苦,我们一定要在重压之下像曾国藩那样寻找乐趣,学会享受生活。要幽默,有智趣和志趣,这样才不会被困难所束缚。
37
分享
查理:B190胡13762110884
03-23 22:50
人生在逆境中更应该充满乐趣与幽默,更要鼓励同志们坚信必胜的正能量,最终会战胜困难取的成功!
32
分享
start all over again
03-23 22:02
曾国藩在家训中讲一个人要“终身有忧处,终身有乐处。” 忧就是忧患意识,一个人有了忧患意识才会有志向;乐就是志趣,是指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9
分享
start all over again
03-23 22:01
如果自己犯了错误要努力学习相关技能,弥补不足;如果队友犯了错误可以机智而不失尴尬地提醒他,这样我们的团队才能越来越优秀。
23
分享
球大哥15717510920
03-23 20:50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每人都需逆流而上。
为人处世,当内正外圆;内正很多人都能做到,而外圆则更显示做人处事的技巧与智慧。
生活有苦有甜,乐观每一天,更能体会生活的甜美,也能促进更好的生活!
25
分享
start all over again
03-23 20:18
幽默是一种生活重压下的润滑剂,不时地给自己、家人和同事带来一点欢乐,能让家庭气氛更加和谐,也拉近了自己与同事的距离,给一层不变的生活涂一些润滑剂,我们会有更多前进的动力!
《曾国藩家书》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本文2023-10-04 22:40:5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76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