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的儿子做到什么官?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纪晓岚的儿子做到什么官?,第1张

纪晓岚共有四子:大儿子夭折,二儿子纪汝传,三儿子纪汝似,四儿子纪汝亿。

纪汝传:纪汝传(1747—1777),字绪承,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纪晓岚次子。 

监生,由《四库全书》馆议叙,历任湖北布政司经历,江西南昌、九江等府通判。

纪汝似:纪汝似(1766—?),字象庭,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纪晓岚第三子。 

附学生,由鸿胪寺序班加捐广东候补东莞县丞。《家谱》只载其为广东县丞,未记何县,民间传说其为东莞县丞。

纪汝亿:纪汝亿(1784—?),字万斯,纪晓岚第四子。事迹无考。

纪晓岚的名字,很多人都对纪晓岚这个人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历史学家们一直都在研究纪晓岚这个人,所以在这里我就来和大家说说纪晓岚的名字,看看纪晓岚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否当时给他起这个名字有着什么含义或者渊源呢这里我具体分析分析。

纪姓之来源:

中国人的姓氏是很有讲究的。姓和氏最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汇。那时候,姓是女人的专利;男人没有姓,只称氏。

网络配图

早在母系社会人们就有了姓。古人造字,“姓”这个字就是由“女”、“生”两个字组成的,也就是女子所生为姓。“氏”比“姓”的出现要晚一些,到父系社会才出现的。

姓氏的区别在于:氏是用来表明身份的高低贵贱,姓是用来区分婚姻,判可否嫁娶的。

由于此前没有专门的家谱,秦朝之后,经过几次大的社会动乱后,姓氏就全乱套了。最根本的一个变动就是男子开始以氏为姓。姓氏系统的乱套直接导致宗族的混乱。

汉族人姓氏的起源主要有这几种方式:

第一种:以祖先不同氏族或部落图腾崇拜的自然物为姓氏。如熊、牛、云、池、柳等最早就是以不同氏族或部落图腾崇拜的自然物为姓氏。

第二种:以地名或者方位为姓氏。如鲁、韩、宋等就是以地名为姓氏;东门、西门、东郭、南郭、西郭就是以住地的方位为姓氏。以地名或者方位为姓氏有二百多个,大部分都是中国古代的小国。纪晓岚的“纪”就是以地名为姓氏的。

第三种:以先人的职业、地位、谥号或者名号为姓氏。这又包含以下四类——

1以先人的职业为姓氏:如姓巫的是从事占卜的人,“巫”姓就是先人的职业为姓氏,上官、司马、司徒、司空等是以官职为姓氏的。西方最常见的姓中,“史密斯”是工匠,“乔治”是农夫,“亨利”是统治者。日本有一个姓叫“犬养”,就是养狗的。

2 以先人的地位为姓氏:如公孙、王孙等,他们的先人应该是公或王。

3 以先人的谥号为姓氏:如穆、庄、武等。

4以先人的名号为姓氏:这种现象在现在的汉族人中已经不多见,但古代尤其是先秦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是很常见的。后来,汉族周边的少数民族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典型的如唐时南诏国国王的姓氏。南诏国的第一个国王叫盛罗皮、盛罗皮的儿子叫皮罗阁,皮罗阁的儿子叫阁罗风,阁罗风的儿子叫风加异,风加异的儿子叫异牟寻,异牟寻的儿子叫寻阁劝,寻阁劝的儿子叫劝成龙、劝丰等等。这种姓氏实际上是人们在没有文字状态下记住祖先的一个办法。

网络配图

第四种:借用少数民族的姓氏,如宇文、呼延、慕容、尉迟等。康、安、石、何、史等等这几个姓也都是唐朝时从西域(今天的新疆)过来的。

第五种:改姓。改姓的情况比较复杂,这又包含以下三类——

1 因居住地迁移改姓:最为典型的如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田”姓外迁,以外迁的次第改姓“第一”、“第二”……现在汉族人中还有姓“第五”的。

2避仇或者避讳改姓:如韩信被杀之后,其后代就把韩字劈开,分别姓“韦”和“卓”;司马迁出事后,其后代把司马分开,姓“同”和“冯”;姓查的出事后,其后代改成姓香。此外还有因为避当朝皇帝的姓名改姓的叫“避讳改姓”。

3皇帝给改的姓,也就是赐姓: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丽的时候有个姓杨的人趁机祸乱,隋炀帝说,你不能姓杨了,把脑袋给砍了,你们家姓“肖”。这个肖字的原意是什么呢说猫头鹰不讲孝道,猫头鹰老了之后,小猫头鹰就啄老猫头鹰。最后啄得老猫头鹰眼瞎了,没有办法跑,最后被吃得就剩下脑袋了。所以把人杀了,把脑袋挂上去,就叫“肖”。

纪晓岚的“纪”属于以地名为姓氏,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呢

根据史书记载,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封炎帝神农氏的一个后代于纪(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南),建立了纪国。春秋时,纪国被齐国所灭,纪国王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纪。与“纪”同为神农氏后裔的还有“齐”、“甫”、“申”、“吕”、“姜”、“许”、“向”等,也都是以地名为姓氏的。

这里我们得说说,纪晓岚的后人为什么对《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歌颂纪晓岚的电视剧有意见和不满呢

因为呀,《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作品最大的一个差错,就是给人家的姓改了音调!换句话说,就是给人家纪晓岚改了姓!

网络配图

有人说了,难道纪晓岚不姓“纪”(j)吗说对了,纪晓岚还真不姓“纪”(j),不但纪晓岚不姓“纪”(j),我也不姓“纪”(j),我们都姓“纪”(Jǐ)!不信,您可以去查阅任何一本汉语字典或者词典。我们知道,“纪”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上声和去声。其中,这个上声“纪(Jǐ)”只有一个意思:姓。

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中国汉字的音调。中国古代,汉字有四个音调:平、上、去、入。随着时代的发展,平声因分化为阴平和阳平。阴平就是一声,阳平就是二声,上声就是三声——这里的“上”读三声,去声就是四声。入声则没有了。我们这个姓氏“纪”的正确读音应该是“Jǐ”。

刘墉和纪晓岚是同朝为官。刘墉1784年进入内阁,成为宰相级人物,当时纪晓岚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1、清朝时候,没有对宰相职务的正式设置,但是清朝沿袭了内阁和大学士的制度,而且大学士的职数是固定的:四端两协,即编制为四位大学士,两位协办大学士。清代将授予大学士作为拜宰相的标志。

2、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六月授予刘墉协办大学士,正式入阁成为副宰相级人物。嘉庆二年四月(1797年)授予体仁殿大学士。他一直在内阁工作,直到去世。

3、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三月,纪昀被提升为太子詹事。四月,提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清嘉庆元年(1796年),任兵部尚书,移任左都御史。次年,又迁任吏部尚书。任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

扩展资料:

纪昀出自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下,两人有师兄、师弟之谊。大学士英和在其《恩福堂笔记》中记载,纪昀与刘墉关系极好,纪昀才思敏捷,刘墉字写得很好,故纪昀常请刘墉为自己写对联。

刘墉与纪昀都好收藏砚台,两人也时相赠送唱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刘墉赠给正任都御史的纪昀一方砚台,还特意在上面题识:纪昀喜欢我的黻(fú)文砚,因而我把它送给他,而书之以铭文,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

除了写诗赠砚,两人还经常在一起畅谈佛法。可见两人感情之深,私交之好。

纪晓岚的“铁齿铜牙”有两个意思。

一、是口齿伶俐、学识渊博,辩才一流。

二、是指意志层面的,这种人认准了一件事,就得办成。

显然,纪晓岚的“铁齿铜牙”属于前者,他没有咬人,一辈子尽咬书本了;而刘墉则属于后者,尽管他的标签是“罗锅”。

纪晓岚晚年曾自作挽联云:“浮沉宦海同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释义:在官场中起落浮沉,就好比鸥鸟一样。埋头于图书之中,好比在书中生死的蠹鱼一样)”。

——纪昀

——刘墉 (清乾隆年间官员)

人民网——文史>>揭秘:历史上刘墉和乾隆、和珅、纪晓岚的真实关系

人民网——山东频道>>文化>>文史>>和珅到底死于谁手?刘墉、纪晓岚还是嘉庆

在手抄报内容中放入诗句,彰显手抄报的独特和个性。以下是我整理的兴家风手抄报,欢迎阅读参考!

兴家风手抄报: 兴家风手抄报资料

纪晓岚"四戒四宜"家训

在清朝名臣纪晓岚在家教上很有见识,因此他在家书中对于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

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

家规:

其中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

家训:

关于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家国同构,一个家庭的家训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如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等。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违背家训,就会遭受道德的谴责。

家风:

其实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家谱即是承载家文化的工具,家谱是新一代承载家文化的工具。

家风作文

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百善孝为先”,我家亦如此。“孝”字,即为我家的家风,而我家最孝顺的,非我的母亲莫属了。

我的母亲是位勤劳善良的女人,更是一位既是发自肺腑又能付诸行动来孝顺父母与公婆的女儿与儿媳。她自小受家庭熏陶,练就了一身做家务的本领。母亲做的饭菜经常会盘碗见底,母亲打扫的房间一定是一尘不染,我与父亲每天都能穿着散发着阳光味道的衣服出门,总之,提到家务事,母亲无所不能,而且样样精通。更为可贵的是,在孝顺长辈上面,她一直是“身先士卒”,“率领”我们全家做“孝子”,将我家的家风——“孝”,展现得淋漓尽致。

记得那日在奶奶家,午饭后,我以最舒服的姿势倚在沙发上看了好一会儿的电视,起身去餐厅开冰箱拿雪糕吃,眸子却无意间瞥见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是母亲!

在此时,她正哈腰站在水池旁刷着碗,白色的泡沫飞溅,裹住了她白皙修长的双手,沾满油渍的白瓷碗盘一经她握在手中洗碗布的“洗礼”,瞬时间恢复了莹白的面容。真是好功夫啊!

耀眼的午后阳光照在母亲身上,将她那随着年龄的增长显得愈发臃肿的身躯映射出修长的似少女般的剪影,乌发间垂下的几缕银丝遮挡住了眉梢,我第一次意识到,母亲已经不再年轻……

“红啊,别刷了,歇歇吧!你都忙了一头午了,等会儿你们走了,我来收拾。”奶奶心疼地在一旁不停地念叨着。“不用,妈,马上就好了,您进屋吧!”我恍然,母亲这是为了不让奶奶累着啊!

“妈妈,你与奶奶都去休息吧!我来干!”说着,我把雪糕放回冰箱,换鞋进了厨房,挽起袖子,夺下母亲手里的碗,开始认真地刷起来。见母亲诧异的瞧着我,就笑着说:“‘百善孝为先’不是我们家的家风嘛!”母亲也笑了,她满意地看着我,好像在说:“嗯,我的女儿长大了!”随后就拉着奶奶进了客厅。我知道这“离开”就是对我的信任。

家风,并不是一种摆设,而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为人处世的准则,百善孝为先,家与万事兴,家家与睦,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繁荣昌盛。

纪晓岚活了多少岁?

纪晓岚活了82岁;1724出生 ,这样的话,算下来应该属龙 纪晓岚作为清朝中叶执学术牛耳的一代文宗,不仅以学识渊博、才思敏捷而备受文坛仰慕,而且也以健康长寿令世人称奇。连嘉庆皇帝亲自给他撰写的《御赐碑文》中也称他是“体崇雅正,耄及而眼无花”。 纪晓岚逝于嘉庆十年,即公元1805年。

纪晓岚是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啊?

纪晓岚(1724-1805) 纪晓岚1768年从新疆回到北京,刚好归属和珅管辖。和和纪晓岚基本没有同朝为官,因为此时纪晓岚就是负责四库全书。

纪晓岚活到多少岁?他是怎么去世的?去世的时候是哪个皇帝当朝?

纪昀(jǐ yún),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

和坤和记晓岚哪个岁数大,哪个出生的早,哪个出生晚,哪个死的早,哪个死的晚,和坤和纪晓岚都活了多少岁

姓名:钮祜禄·和珅

生卒:1750年-1799年

49岁

更多(7张)

纪昀(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嘉庆十年二月十四日,即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日)

81岁

和珅活了多少岁

和珅(音:hé shēn)(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五年——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

活了49岁!

历史上活的最长时间的人活了多少岁?

我国古代的寿星中,享年逾百岁,甚至几百岁的老老寿星不少: 黄帝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现在地球上的中国人,无论生活在什么国度,都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子孙、龙的传人。 相传,黄帝是一位百岁寿星。他之所以能年逾百岁,是因为有一套长寿秘诀。 彭祖 彭祖是中国传说中寿命最长的老寿星,相传他活了800多岁后,仙化而去。彭祖名筏铿,历尧、舜、禹、夏、商、周多代,以讲究营养、善于烹调著称于世。他做的饭菜,色香味形俱佳,强身健体延年,不但世人喜欢,连上帝都喜欢得不得了。 吴普 汉朝吴普(三国时医家),广陵(今江苏江都县)人。为名医华佗之弟子。精于医术,且专长于本草学及养生。吴普向华佗学练“五禽之戏”,坚持锻炼,年九十余而尚牙齿完坚、耳目聪明,活了200多岁。吴普且辑有本草书《吴普本草》,原书早佚,为后代某些本草及其他著作引用。近现代尚有人辑出铅印本。另又编集《华佗方》,一作《华佗药方》,已佚。 慧昭 我国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刘慧昭,著名高僧,公元526年生,816年卒,是我国最长寿的人,活了290岁。 陈俊 世界历史纪录最长寿者,唐朝陈俊,享年444岁。翻阅福建省永泰县志,有一个惊人发现,世界历史上最长寿者,居然是在福建省永泰县汤泉村(今永泰县梧桐镇汤埕村)。翻开民国版县志杂录,栏下赫然写着:陈俊,生于唐僖宗中和辛丑年间,卒于元泰定甲子。这是有历史纪录在案可查的,至今发现的,最长寿的老寿星。 孙思邈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兼营养学家,享年101岁,百岁时还精力充沛,著书立说,写成了不朽经典《千金翼方》。 孙思邈之所以能享如此高龄,除了他本人知医识药外,讲究饮食科学是主要原因。他尤其注重饮食的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作用,并在其钜著《千金要方》中写有“食治”专篇,强调在一般情况下,应把食物的治疗保健作用放在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首位。用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这便是孙思邈的长寿秘方。由此可见,要想长寿,绝不是吃饱喝足即能达到目的。什么样的身体应吃什么样的饮食,哪些食物可防治哪些疾病,这是有讲究的。当你把这些讲究都烂熟于心并用它指导你的饮食生活时,长寿也就在向你招手了。 贾铬 元朝时一代名医,享年106岁,明朝初年还健在。他的长寿秘诀,是十分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和饮食的保健作用。 朱元璋得到贾铭真传后,十分注意饮食保健,活到古稀之年,成为历代皇帝中比较长寿的帝王之一。 冷谦 明朝养生学家冷谦,享年150岁。一生注重养生,所著《修龄要旨》一类书,提出“十六宜”,第一就是“发宜常梳”。明代学者焦竑“焦氏类林”写道:冬至子夜时,梳头千二百次,以赞阳气,经岁五脏流通,为“神仙梳头法”。清朝慈禧太后。每日叫太监梳头,年过七旬,仍青丝满头。 李清云 世界最长寿的人——李清云!活了256岁 我国的一位老中医,李清云先生,就活了256岁,而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 李清云出生于1677年,死于1933年,在世256年岁,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 的特别奖励。在他200岁的时候,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李清云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 煮水当茶饮。 汤云山 汤云山,我国清代乾隆50年,湖南江夏汤云山寿星活了141岁。乾隆御赐“再阅古稀”匾额,同时在“乾清官”行“千叟宴”,

刘庸 纪晓岚 和珅谁的年纪最大

刘墉最大。

和珅(1750~1799),钮祜禄氏,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人,由护卫擢部侍郎兼军机大臣,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公。乾隆四十一年后,和珅的官运达到了顶峰,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国史馆总裁、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等一连串令人眼花目眩的头衔,接二连三地往他身上挂。以乾隆死去的那年为断,和珅专横跋扈的日子,长达二十多年。其间虽然不无短暂失意之时,但总的说来,是左右逢源,步步高升,成为乾隆宠臣。后终因大肆贪没,于嘉庆四年(1799)乾隆帝“驾崩”后,被抄家籍产,赐令自尽。

刘墉,1719年生,1804年逝世,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字崇如,号石庵、青原、香巖、日观峰道人。统勋子。乾隆进士、官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諡文清。书法浑厚雄劲,得钟太傅、颜鲁公神髓,一时名满天下。在乾隆之际,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刘墉并享书法声誉。当时人们称翁、梁、王、刘“四大家”。其书法

艺术

成就,当推刘墉最高。亦有以来其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翁刘成铁”。包世臣《艺舟双楫》称:“文清少习香光,壮迁坡志,七十以后潜心北朝碑版,虽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兴学识,超然尘外。”近人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石庵亦出董(其昌),然大厚思沉,筋摇脉聚,近世行草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围者,吾故谓石庵集帖学之成也。流传书迹较多。著有《石庵诗集》,刻有《清爱堂帖》。《小楷册》,书于嘉庆元年(1796)。纸本墨迹。凡24行,共360字。各页均纵118厘米,横6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刘墉的书法,初看圆润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络分明,内含刚劲。刘墉精于小楷,其特色由此件作品可窥一斑。他书的蝇头小楷具有擘窠大字的恢宏气象,结体丝毫不令人觉得拘紧,点画洁净讲究。尤其粗重与纤细交织在一起,加之偶尔揉入行草笔意,使得整个作品在规模的大效果中不乏生动活泼的情趣,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后世人们称许他的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实不为过。

纪晓岚生平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十五日,纪晓岚出生于河间府献县崔尔庄。关于他的出生,长久以来就流传着种种神奇的传说。据朱为之写的墓志铭说,在他出生的前夕,“水中夜夜有光怪”,并有一道火光闪入其出生地对云楼,后遂被人们认为他是“灵物化身”。于是“昀”就被作为了他的名字。“昀”即日光的意思,晓岚是他的字。

他本人69岁时在《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中自述:“余四五岁时,夜中能见物,与昼无异。七八岁后渐昏阍,十岁后遂全无睹。或半夜睡醒,偶然能见,片刻则如故。十六七岁以至今,则一两年或一见,如电光石火,弹指即过。盖嗜欲日增,则神明日减耳”。垂老之言,大概不会虚妄吧。

纪晓岚有几个孩子

他一共有4子3女。

大儿子是纪汝佶生于乾隆甲子年,从公安、竟陵两派入,幼年时他极为聪颖,20岁中举人,可谓前途无量之人。但其后来随泰安知府朱子颖学习之时,迷恋上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而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纪晓岚流放新疆时,纪汝佶终因沉迷而不悟疯癫而死,年仅二十几岁。

纪汝佶(1743—1786),字御调,又字侠如,纪晓岚长子。乾隆乙酉举人,候选知县。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记汝佶事:“亡儿汝佶,以乾隆甲子生。幼颇聪慧,读书未多,即能作八比。乙酉举于乡,始稍稍治诗,古文尚未识门径也。会余从军西域,乃自从诗社才士游,遂误从公安、竟陵两派入。后依朱子颖于泰安,见《聊斋志异》抄本,(时是书尚未刻)又误堕其窠臼,竟沈沈不返,以迄于亡。”

查《景城纪氏家谱·生卒谱》,纪汝佶生于乾隆癸亥(八年),上文纪晓岚写成甲子(九年),或为误记。

纪汝传(1747—1777),字绪承,纪晓岚次子。

监生,由《四库全书》馆议叙,历任湖北布政司经历,江西南昌、九江等府通判。

纪汝似(1766—?),字象庭,纪晓岚第三子。

附学生,由鸿胪寺序班加捐广东候补东莞县丞。《家谱》只载其为广东县丞,未记何县,民间传说其为东莞县丞。

纪汝亿(1784—?),字万斯,纪晓岚第四子。事迹无考。

卢见曾(1690—1768),字澹园,又字抱孙,号雅雨,又号道悦子,德州人。康熙六十年进士。历官洪雅知县、滦州知州、永平知府、长芦、两淮盐运使。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形貌矮瘦,人称“矮卢”。学诗于王渔洋,有诗名,爱才好客,四方名士咸集,流连唱和,一时称为海内宗匠。乾隆三十三年,两淮盐引案发,因收受盐商价值万余之古玩,被拘系,病死扬州狱中。著有《雅雨堂诗文集》等,刻有《雅雨堂丛书》。纪晓岚长女嫁卢见曾之孙卢荫文。盐引案发,纪昀因漏言获谴,戍乌鲁木齐。

大女嫁给卢见曾的大孙子卢荫文;二女嫁给袁照;三女夭折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百态,帝王将相的生活百态,都知道和珅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但是他却非常的怕金大烟袋,那么“金大烟袋”到底象征着什么居然让和珅这么害怕呢?

其实金大烟袋祖上是正红旗旗主,他属于世袭罔替的旗主爵位,但正红旗等八旗爵位,在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已不如大清初期的地位,尤其是到清朝后期,从上到下都已经没有实权,所以才出现了这一幕:和珅刚见着金大烟袋的时候,他并没有直接下跪。因为和珅的品级已经属于顶天高的大臣,就算见着王爷他如果只打招呼,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和珅见着金大烟袋,并没有当场行礼,因为他觉得对方顶多只是个旗人,而且还不是亲王这类皇亲国戚,而金大烟袋也是因为这一点很生气,才说:“老人没有给你说过旗里的事?见到老主子该怎么着,都忘了?”金大烟袋口中的“旗里的事儿”,说的其实就是正红旗的规矩,见着旗主,即使你是顶天大的官儿,但只要你是旗人,就必须下跪请安。

果然,听了这句话,聪明如和珅,立马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赶紧请安磕头,金大烟袋接着又说,自己是“八旗之后”,论辈分比乾隆皇帝还要高两辈,如果这话是真的,那他的身份更值得琢磨了。

八旗旗主的权利虽被不断压缩,但是到乾隆时期,旗主依然在一旗之内拥有名誉上的至高无上地位,旗主所属的旗人,都要尊敬旗主,虽然有的旗人发展的很好,像和珅这样的,但是见到老旗主,依然要恭恭敬敬。

“纪大人,不好了!咱们这里出人命官司了!”

乾隆五十年的夏天,名臣纪晓岚正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审批新编出来的 《四库全书》

突然,门外的一阵躁动,打破了屋内的宁静。

纪晓岚微微抬头观察,原来前来报信的是他编修队伍里的一个同事。

但纪晓岚并没有被他的话吓到,而是不紧不慢地问道: “是谁杀了人啊?”

“是海升大人!他的夫人死了,现在朝野上下都传说是他自己杀妻。您快去看看吧。”

这个下级官员上气不接下气地向纪晓岚报告死者的嫌疑人的身份,浑身都已经被汗水浸湿了。

纪晓岚猛地一惊,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随即换好衣服,戴好官帽,迈着急匆匆的脚步就朝着军机处的方向走了过去。

那么,这个海升到底是什么人呢?纪晓岚又为何会对他的案子这么关心,难道大名鼎鼎的纪晓岚还会断案吗?

要想搞清楚海升与纪晓岚在朝廷里的地位。我们得先从纪晓岚的出身开始讲起。

清朝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的农历六月,纪晓岚出生在直隶地区的献县。这个地方今天是沧州市的管辖范围。

纪晓岚的世家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 “书香门第” 。他的爷爷是一个监生,这辈子最高的成就是做了一个 “县丞” 的职位。

到了纪晓岚的爸爸这一代,他们家总算出了一个举人,正式步入了“封建统治集团”的行列。

到了乾隆十二年(1748年),纪晓岚终于和他爸爸一样考中了举人。

只不过,相较于自己的父亲,这时候的纪晓岚明显就要得意很多。他考中举人的这一年才刚刚只有二十四岁。比起考到“头发花白”才中举人的 范进 来说,纪晓岚简直是这个世界的“主角”。

因此,这也养成了纪晓岚喜欢舞文弄墨的习惯。古人常说要“潜龙勿用”,意思是,事情的开始阶段要谨慎小心。可是纪晓岚偏不这么想。

毕竟,他中了一个举人就已经比当时那个 社会 上90%的人都要强了。

所以,年轻时代纪晓岚对自己的才华丝毫不加掩饰。碰到有些文人墨客还会主动上前跟别人 “斗诗” “对对子”

一时间,整个北京和直隶地区的文人都知道纪晓岚的“盛名”。渐渐地,这个名声也传到了朝廷大臣与乾隆皇帝本人的耳朵里。

于是,乾隆二十二年(1758年)纪晓岚被正式授予编修的职务。

这个位置看上去是一个官位,但是却没有十足的权力。对于封建时代那些想要沽名钓誉又不愿意用实际行动为国效力的腐儒来说,纪晓岚的这个位置真是太好了。

可是,纪晓岚偏偏不愿意安分。他不仅觉得边修的职位太低,还时常在翰林院里跟同事们切磋文采。

时间一久了,所有人都明白过来了: 这个年少成名的纪晓岚根本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但这时候乾隆皇帝向他抛来了信任的“橄榄枝”。

在进入翰林院五年之后,纪晓岚不光升官了,而且一下子就由一个小小的翰林院编修变成了掌控整个编纂工作的朝廷要员。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皇帝对纪晓岚格外欣赏吗?

其实,乾隆皇帝本人对于纪晓岚谈不上有多喜欢。当时皇帝之所以让他升官升得这么快完全是看他文采不错,而且又有过翰林院编修的经历。

当时乾隆皇帝正好想要效仿明朝的 《永乐大典》, 编纂一部《四库全书》。那么,究竟谁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讨得皇帝的欢心呢?

乾隆皇帝听说纪晓岚在业界口碑很不错,于是就把他调了过来。

在纪晓岚担任《四库全书》总编纂之前,乾隆皇帝甚至连他本人的面都没有见过几回。所以,那时候的纪晓岚根本不是什么皇帝的 “心腹宠臣”

那么乾隆皇帝对于纪晓岚的评价到底怎么样呢?

根据 《清代外史》 一书当中的记载,有一次乾隆皇帝想要去江南巡游。结果纪晓岚知道了这个情况立马就给皇帝上了一本奏折。

在这本折子里,纪晓岚痛心疾首地对皇帝说道: “皇上,现在东南各省的财政状况都不好。国家的税收也连年出现亏空。请皇上暂时不要前往江南,以免造成国家的财政负担啊!”

结果,乾隆皇帝看了纪晓岚的奏折非常不高兴地回复道: “我把你提拔上来,不过就是想让你编一编书,把你当一个倡优戏子一样养着。像你这样的人,怎么敢开口谈论国家大事呢?”

看得出来,乾隆皇帝对于纪晓岚的直言劝谏十分不屑,甚至还把他比作是封建 社会 里下九流的优人和戏子。

这两个词放在那时候是极具人格侮辱性的。

但凡乾隆皇帝有一点看重纪晓岚的意思,也不会这么对他说话。

在经历过这件事情以后,纪晓岚在朝廷里 又多了一个“倡优学士”的外号

这让年少成名的纪晓岚备受打击:

自己好不容易跟皇帝提一次意见居然就落得了这样的“评价”。

到头来,他不过只是一个乾隆皇帝的 “小书童” 罢了。

但是,在电视剧 《铁齿铜牙纪晓岚》 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纪晓岚智斗和珅的场景。

那么,在真实的 历史 中纪晓岚真的有 “智斗” 和珅的地位和实力吗?

其实,在真正的 历史 中,别说是与和珅斗智斗勇,纪晓岚跟和珅几乎都很少有见面的可能。纪晓岚出 生于 雍正二年(1724年) ,而和珅则出生于 乾隆十五年(1750年) 。 也就是说纪晓岚中举的那一年,和珅都还在娘胎里,两个人之间差着辈分呢。

而且,纪晓岚和珅走得也不是一套职务体系。

纪晓岚是正儿八经走科举正途,依靠背书做题考上来的;

而比纪晓岚小了26岁的和大人起初也想考科举。但是奈何考不过人家, 只能靠着祖上的“功劳”,入朝当了一个小官。

但也许有人会很疑惑:和珅既然才学一般,连科举考试都没有通过,那他是怎么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 成为 “最大贪官” 的呢?

真实的原因一点都不复杂。 因为和珅长得帅、说话做事情商高。

相比之下纪晓岚就没有和珅这么好的运气了。在史料记载当中,人们时常会用 “貌寝短视” 来形容纪晓岚。这句话的意思是,他长得丑而且还有近视眼。

根据著名的清史学家 邓之诚 考证,乾隆皇帝每次开科取士都非常随意。

他每次选拔人才都喜欢看一个人的长得怎么样,然后再询问他的才学和文章内容。在 “以貌取人” 这一点上,乾隆皇帝与现代的人们相差无几。

后来有人翻出了乾隆朝几位得宠大臣的画像。他们发现这些人都长得相貌英俊 如 和珅、福康安、王杰 这些大臣。

皇帝不但喜欢跟他们待在一起,还经常将一些非常私密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办。至于,相貌丑陋的纪晓岚,他就只有编书的份了。

不过,虽然纪晓岚与和珅没什么交集。但是他本人也确实做过一件遍布书之外的“大事”。这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那 一起 “海升之妻被杀案”

海升虽然在纪晓岚手下当差,但是他的背景可不一般。

他和乾隆皇帝颇为器重的名将 阿桂 联系紧密。所以,如果是别人家出了事,纪晓岚完全可以不在乎。

但是,这次出事的人是海升,纪晓岚就算再傻也能知道这里面的事情不简单。

只见,纪晓岚急匆匆地跑到军机处见到了乾隆皇帝。

乾隆这回也不跟他绕弯子了,开门见山地说道:“既然是你的手下家里出了事情,那就由你这个上司去彻查清楚吧!”

还没有等纪晓岚缓过神来,他就被乾隆皇帝授予了一个 “都察院左都御史” 的职位,专门负责审理此案。

可是,海升是阿桂的人,阿桂又与和珅关系不好。如果真的查出了什么事情,纪晓岚可是谁都得罪不起啊。

思来想去,纪晓岚只好选择 “装糊涂” 。他把案子交给其他几个同行的官员去查,自己一溜烟地跑回家,钻进书房读书去了。

最后,那帮官员们果然得出了结论说海升的妻子是“自杀”的。

纪晓岚这回也懒得细查了,直接跟着他们一起把汇报情况的奏折递了上去。结果,一段时间过后,所有的人都傻眼了!

原来,在得知了海升是阿桂的人之后,阿桂的政敌们就开始在朝堂上疯狂指责阿桂包庇自己的亲信。

这些大臣的话,弄得乾隆皇帝本人也非常难堪。

无奈之下,皇帝只好下令重新审理“海升妻子死亡案”。

这一次,负责调查的就是那些攻击阿桂的大臣们。最后,他们找到了充足的证据,证明这起案件完全就是海升在 “贼喊捉贼”

明明是他自己打死了妻子,最后居然还说妻子是自杀的。

这个结果与纪晓岚他们第一次调查的结论大相径庭。

乾隆皇帝勃然大怒,认为自己受到了官员们的联合欺骗,一道圣旨把那些参与了调查的官员全部发配充军了。

但是,在最后处理纪晓岚的时候,乾隆皇帝却罕见地发了善心。

他下令免去纪晓岚在这次案件调查当中的全部责任,让他继续回去当他的“编修学士”就行了。

面对这样一个轻得不可思议的处罚,纪晓岚和其他大臣们都感到十分错愕。

只有乾隆皇帝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道:“纪晓岚本来就是一个只会写文章、编书的腐儒而已。如果我一定要让他查出真相,那这岂不是太过为难他了吗?”

其实,论才华纪晓岚并不比任何一个朝廷大员差。

不过,他因为自己做皇帝心目中的形象意外地保住了自己的差事。 不得不说,这也确实可以算是因祸得福了。

虽然乾隆皇帝非常看不起自己,但是出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自尊心,同时也是因为纪晓岚本人怀着一颗朴素的经世救民之心,他还是缕缕给乾隆皇帝上奏折发表自己对于政治的看法。

比如,在乾隆五十六年(1792年)纪晓岚就给皇帝上过一道奏折大概的内容就是告诉皇帝:

现在,在京城里住着很多生活失去保障的残疾人士。

他们每天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如果遇到下雨天他们不得不躲到别的地方去。因为他们所居住的房子根本不能够为他们遮风挡雨。希望皇上能够体谅这些残疾人的不易,给他们提供生活保障。

而且,与之前判案时表现出的那股 “糊涂劲儿” 不同,纪晓岚这次把修建房屋和救济灾民的成本都写在了奏折里。

这些数据当中,甚至还有购买基础建筑材料的费用。这个意思很明显:臣已经帮皇上您算好了,您只要点头签字就好了。

面对数据如此详细都奏折,乾隆皇帝也不能够装作完全没看见。

因为满清在建国时,清朝的皇帝就定下了规矩: 不管奏折的内容怎么样,皇帝不能不回复大臣的意见,更不能撕奏折!

最后,乾隆借着纪晓岚的这本奏折派人去民间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纪晓岚并没有说瞎话。

于是,他亲自批示从每个月的都城建设费用中拿出一部分分给了“灾民房屋修缮工程”。

可以说,乾隆皇帝有时候虽然昏庸,但是也不会完全因人废言。

再比如乾隆五十年(1786年),纪晓岚在给皇帝上的一道奏折里就坦言说:

“现在的御史任免制度有问题啊!我在台湾省调查了这么久,发现这里离京城很远。如果按照规定官员每三年一更换,那有些官员刚一到任,没干多久又要走了。这实在是不合理啊!”

结果,乾隆皇帝还真的在朝内组织大臣们讨论了这件事情。

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将偏远地区官员的任职年份期限适当地放宽松一些。

这样也就避免了某些官员还没来得及熟悉业务,就要调走的尴尬局面。

除了给乾隆皇帝上奏书之外,等到新皇帝嘉庆登基坐殿,他也一直坚持着给皇帝写奏书的习惯。与很多只会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官员不同,纪晓岚的每一份奏折几乎都是在谈论具体的事情。很多时候,他都是在为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发声说话。

作为一名担任过御史职务的官员,纪晓岚真是把自己的职责做到了极致。

就算是那些曾经与他势同水火的官员们,也不得不对纪晓岚表示佩服之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纪晓岚这样孜孜不倦上奏折的精神很像一只朝堂上的“政治小强”。

我们在评价一个 历史 人物的贡献时常常会说要看他 “立德,立言、立功” 。 那么,我们不妨也用这个标准来评一评纪晓岚。

立德,指的是要在后世有一个好的道德榜样。

在这一点上,纪晓岚为底层百姓奔波,面对两朝皇帝都直言敢谏。这个“道德榜样”算是立住了。

立功,纪晓岚一生几乎都是游走于各派政治势力斗争的边缘。

虽然偶尔也会有春风得意的时候,但是总体而言,纪晓岚一直都没有什么可以立大功的机会。所以,从立功方面来看,他是没有立住的。

而在立言方面,纪晓岚除了为乾隆皇帝编纂了一部厚厚的《四库全书》之外,还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一本“奇书”,这本书的名字就叫作 《阅微草堂笔记》。

那么,纪晓岚的这本《阅微草堂笔记》到底写了啥呢?

《阅微草堂笔记》的成书时间大概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到嘉庆三年(1798年)之间。

整本书采用笔记小说的形式写成。它的内容看上去怪诞不经,但是每一个笔记小故事里都充满了哲理和奥秘。

根据后世请史学家和文学家的推断,纪晓岚利用自己的晚年写下了这本 “奇书”

他的 本意应该是想利用这样风趣随意的方法教育人们向善弃恶。

纪晓岚仿佛把自己一生的追求和抱负,都浓缩进了这部书里。

这也算是纪晓岚这位跟书籍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翰林编修”留给后人的一点精神遗产吧。

因为《阅微草堂笔记》里的很多内容极具教育性和故事性, 我们现在使用的中小学生语文课本与语文考卷里都有不少出自这部书籍的文言文作品。

所以,从文学与教育学的角度上来说。纪晓岚的一生也算是达到了为后世人们“立言”的标准。

嘉庆二年(1796年),纪晓岚第二次被任命为礼部尚书。

从一个编书的 “翰林学士” ,到礼部尚书,纪晓岚经过了四十年的摸爬滚打终于成为了主管朝廷礼乐、祭祀与书籍编纂的的“一把手”。

只不过,此时的纪晓岚依旧不改当初的那种“小强精神”,经常主动上书,谈论一些职权之外的事情。

还好,这个时候乾隆皇帝名义上已经不是清朝的最高统治者了。

新皇帝嘉靖对纪晓岚这种读书人礼敬有加,于是,纪晓岚的政治地位在晚年还来了一次小小的跃升。

嘉庆八年(1803年),纪晓岚在自己的家里迎来了他的八十大寿。

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嘉庆皇帝特意派大臣转达了自己的祝福,并且向纪晓岚赏赐了很多古玩珍宝。

此时的纪晓岚感慨良多,当年他在朝堂上怎么也得罪不起的阿桂与和珅如今已经全部追随先帝乾隆而去了。

只有他这个被满朝文武讥讽的“腐儒”笑到了最后。

不得不说,老天是公平的。纪晓岚虽然失去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却得以远离政治斗争的漩涡,安度晚年。

同一年,纪晓岚给嘉庆皇帝递上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道奏折。

在这份奏折里,纪晓岚谈到了 “妇女 社会 地位的问题”

纪晓岚坚决认为,如果一个妇女不慎遭遇他人侵害。朝廷应该对她的名誉予以保全,更不能够让人将之当成“荡妇”来对待。

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刚刚在家度过农历新年的纪晓岚溘然长逝,享年八十二岁。

嘉庆皇帝听闻了纪晓岚的死讯万分震惊,特意下旨赐给纪晓岚一些钱帛用于办理丧事。随后,嘉庆皇帝还亲自为纪晓岚撰写了祭文和碑文。

纪晓岚死后,按照当时朝廷的惯例,他被封为太子少保加协办学士,谥号为 “文达”。

传说,在纪晓岚临终之前,他还不忘将家人们叫到床榻前念出了一副对子:

上联为:莲子心中苦,下联为:梨儿腹内酸。

这十个字恰恰道尽了纪晓岚一生“盛名”背后最为真实的心境。

作为一个读书人,纪晓岚也渴望像很多其他的大臣们一样指点江山,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们建言献策。但是,上天却只给了他一个“编书”的机会。

不过,好在 《四库全书》 的流传让后世的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位一生都不得志,却又在苦中作乐,为民请命的“鸿儒大家”。

在纪晓岚的身上我们同时可以窥见一个内心矛盾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和一个活泼跳脱的少年形象。

这两个形象,到底哪一个才能代表最为真实的纪晓岚呢?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孰是孰非,熟功熟过,这些都是能够交给飞速流逝的岁月和翻开史记的后人们去评判了。

因为,在这个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世界上,只有时间才是一切最为忠实的“记录者”。

《纪晓岚一生未得重用 因乾隆帝嫌他“貌丑”》王伟

《纪晓岚:官场上的“不倒翁”》杨子彦

《纪晓岚:并非“腐儒”的才子》郭琪

《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之谜》纪连海

《 历史 上真实的纪晓岚》马涛

《说一说真实的纪晓岚》冀川

纪晓岚的儿子做到什么官?

纪晓岚共有四子:大儿子夭折,二儿子纪汝传,三儿子纪汝似,四儿子纪汝亿。 纪汝传:纪汝传(1747—1777),字绪承,直隶献县(今河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