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史姓辈份?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2收藏

求史姓辈份?,第1张

  史姓

  来源有五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2、出自周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4、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突厥种。

  史姓分布

  史氏以官为姓,先秦列国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史氏就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西汉时有鲁国人史恭,其孙史丹自鲁(今山东曲阜)徙居杜陵(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史丹曾孙史崇,东汉初举家迁至溧阳(今江苏高淳县固城镇)。史丹裔孙东汉史苞的后代,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时迁至河西健康(今甘肃高台县)。史丹后代又有一支迁至高密(今属山东),还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此外,西汉末有沛国人(今江苏沛县)史岑,又有史立因罪迁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东汉时,史通平迁居青神县(今属四川)。

  今河南开封、洛阳、民权皆有史氏;唐五代时,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氏还分布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清代以后,史氏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郡望堂号

  堂号: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并且交待说:"我死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郡望:

  健康郡:十六国前凉置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西南。北朝魏废。

  宣城郡: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高密郡: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胶西郡置国,治所在高密。西晋复置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桑犊城(今山东潍坊市东)。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内右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

  史姓家谱

  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吴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迁淮史宗谱不分卷、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常州史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余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澄江史氏支谱十卷、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

  山东:史氏家谱不分卷、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

  湖北:史氏宗谱六卷、史黄氏宗谱十卷

  湖南:史氏宗谱九卷、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四川:里碑溪史氏族谱十卷

  历史名人

  史可法:抗清名将。在兵困扬州时,他拒降固守,奋战到底,不幸英勇就义。

  史孟麟:明朝理学家。他主张以理学为"国本",以名节相砥砺,同时参与东林书院讲学。

  史 鱼:春秋时卫国史官,以正直著称。临死时,还劝卫灵公进贤(蘧伯玉),去佞(弥子瑕)。后人称为"尸谏"。他秉笔直书,堪称史家楷模。

  史 籀:周宣王时书法家,相传他造有籀文(即大篆)。他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唯物主义命题。

  史道硕:西晋画家,他有四个弟子,皆以善画得名。

  史务滋:唐代溧阳人,在武则天时任宰相。

  史震林:清代文学家。

对不起,我无法确定李姓家谱中是否存在“占金皆辈”这一辈分。

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籍,不同家族的家谱可能存在不同的辈分和字辈。因此,如果您想确定某个李姓家谱中是否存在特定的辈分,您可以尝试向该家族的长辈或家谱研究人员咨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分支的李姓家族可能存在不同的家谱和辈分。因此,即使是同一个姓氏的家族,其家谱和辈分也可能存在差异。

陈毅(1901-1972)四川省乐至县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7年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转为中国***党员。1927年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做政治工作。参加了南昌起义,任起义部队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指导员。1928年后,参与领导湘南起义,曾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兼郴州县委书记,红西军十二师师长兼党代表,红四军军委书记、前委委员、政治部主任,红六军(后改为红三军)政委,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西方军总指挥。中央红军长征后,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苏区中央分局委员,领导和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新四军军分会副书记,第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后改称苏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理军长,华中军分会代理书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任上海市市长,华东军区司令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他中国***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陈毅,1901年8月26日出生于四川乐至县,在家兄弟中排行老二,名世俊,字仲宏。可陈毅的祖籍却是湖南省新宁县扶夷江岸的峰佳山。陈毅,八世祖陈尧镜居住峰佳山茂庐大院。

据扶陈氏族谱(湖南新宁,民国22年创修)记载,尧镜,壮年从川。

据四川乐至县陈氏族谱记载:“陈尧镜,陈氏109代,陈和位于15世。陈上经次子,生于1674年6月26日,上川时24岁。”明末清初,四川历年混战,土地荒芜,川人百存一二,康熙发诏“湖广填川”。1696年,尧镜与一族叔上川看业,决计移蜀发展。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伙集陈国球(12代)、国珠、良高(13代),良秦、良朗与尧钦、尧镜、尧铭等40余户一齐离祖峰佳山上川。自选落户之地,陈尧镜选定中江县云台山堰田沟和乐至县张淹井两处落业。卒于1754年6月23日,高寿81岁。生子:舜洁、舜海、舜洪、舜滔。

110代(16世)陈舜滔:尧镜之子,继承父业,务耕织,创家业,生子四:禹桂、禹祯、禹标、禹枢。

111代(17世)陈禹桂:舜滔之子,务耕织,创家业,生子汤佶。

112代(18世)陈汤佶,禹桂之子,汤佶从小读书,经县试、乡试、举拔贡,人称陈贡爷。汤佶生子二:文峰、文扬。

113代(19代)陈文峰,汤佶长子。生子四:武铭、武鉴、武钊、武倩。

114代(20代)陈武铭,文峰长子。武铭生子二:长荣盛,次荣斌。

115代(21代)陈荣盛,武铭长子。生子五:昌仁、昌义、昌礼、昌信、昌智。

116代(22代)陈昌礼,荣盛之子。生子生:世禄、世俊、世勋。

117代(23代)陈世俊(1901-1972),昌礼次子,字仲弘,号毅。1919年,在成都与兄以优异的成绩双双考中赴法公费留学。1923年加入中国***。1972年1月6日病逝于北京,寿72岁。陈毅元帅娶战友张茜,育子生:长子陈昊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氏宗亲总会名誉会长。次子陈丹淮,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三子陈小鲁,国务院政策改革局局长。

近几年,陈毅族人陈世博、陈世林等,多次从四川来湖南新宁峰佳山祭祀,联络族谊,密切了湖南、四川陈氏家族的关系。

很高兴能够帮助您寻找家族谱系。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记录的限制,我无法直接提供您完整的家族信息。但是,我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资源,帮助您进一步探索您的家族谱系。

1 寻找族谱和史料:首先,您可以尝试寻找家族的族谱或相关史料。这些史料可能由家族中的长者或历史学家保存,或者可能存在于图书馆、博物馆或在线数据库中。您可以联系家族成员或通过互联网搜索来找到这些资源。

2 参考历史文献:另外,您可以查阅历史文献,以了解您的家族在过去的背景和地位。这些文献可能包括地方史志、历史档案、报纸和其他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可能会提供有关家族成员的职业、社会地位和生活情况的信息。

3 寻找墓碑和纪念碑:在一些情况下,家族成员的墓碑或纪念碑可能会包含有关家族的信息。这些墓碑或纪念碑可能位于家族墓地或当地的公共墓地。您可以尝试在这些场所进行调查,以找到有关您的家族成员的信息。

4 在线数据库:最后,您可以尝试使用在线数据库来搜索您的家族谱系。这些数据库由历史学会、基因谱系组织和志愿者维护,其中包括许多家族的历史和族谱信息。您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特定的家族历史网站来访问这些数据库。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您找到有关您的家族谱系的信息。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帮助或建议,请随时与我联系。

湖北红安晏氏字辈:“兴政首维高有志光钱席”。

湖北应城晏氏字辈:“启和崇哲……”

湖北麻城、重庆垫江晏氏字辈:“开学大有道中孝正乾坤”。

湖北黄冈晏氏字辈:“忠予日振兴克山传久远绍庆家升茂”。

湖北孝感晏氏字辈:“良修名(明)茂实”。

湖北襄樊晏氏字辈:“学开兆红兴”。

湖北咸宁桂花镇、花纹乡、古田乡(汀泗桥镇)晏氏字辈:“胜景长明启文开焕(汉)国光”。

湖南沅江晏氏字辈:“定其世序光於家邦人才续起大焕文章”。

湖南隆回晏氏字辈:“东经仁朝国世永昌崇锡大启贻忠孝才华毓彦良”。

湖南益阳晏氏字辈:“祖修洪德泽源远正家传”。

四川成都晏氏字辈:“名正言顺事成礼乐兴声鸿实大世代文章盛”。

四川泸州晏氏字辈:“福六云昌……”

四川仪陇晏氏字辈:“赵前天正大光明玉见勋任朝多吉庆永乐万年新”。

安徽灵璧晏氏字辈:“学朝东金荣桂怀忠”。

安徽广德晏氏字辈:“大庆玉永芳长”。

贵州盘县晏氏字辈:“正大光明……”

广东韶关晏氏字辈:“永模绍许福”。

陕西镇安晏氏字辈:“文玉明时启应(大)士(佑)廷居昌继祖承敬友儒学延积芳品自崇正道训宜遵典章名誉传昭代功烈纪太常忠直立心法作述定远长德泽大佑启万年绍书香”。

江苏阜宁晏氏字辈:“维步爱云程达”。

天津晏氏一支字辈:“春长玉金志”。

晏氏一支字辈:“仁义礼信智德文明家和地利国泰时顺祖积昌隆永世光荣”。不知道对你有用吗?

吴氏宗谱

我家藏有民国元年修订的陆家堰吴氏(敦本堂)红面缎宗谱一本,长43公分,宽30公分,记录吴氏始祖一世待问公居福建省建宁府浦城县,到三世由安时公赘居姑苏,到五世由柏公居鄞之丽山孟公桥之东墙里宅的宅前,到十世由显公桂公迁陆家堰十三世由净观公分支陆家堰,由宅前起<陆家堰在内>民国六年止吴氏共有二十一个分支<内有分支地名附件一份>都有共同建立的二十个一统的(二十个)排行(辈分)是:德、泽、承、先、世;诗、书、启、嗣、昆;永、祈、常、庆、泰;忠、孝、立、乾、坤;

陆家堰吴氏由净观公德字辈现临孝字辈了。

陆家堰吴氏<敦本堂>宗谱中有数幅对联,其中一幅对联是(共五十个字)。

三让流风不替,发祥于闽历仕于宋待郎正肃事业功名昭古史。

延陵旧俗维新,一迁于苏再徒于鄞宣使义郎文章书画傲南宫。

吴氏始祖待问公居福建省建宁府浦城县东五里的吴山。宋乾德四年授光禄卿官至礼部待郎。三世时期由安时公赘居姑苏,任平江府提刑决狱,五世时期由柏公,因宋高宗南渡居鄞之丽山丰乐乡宅前,仕至宣义郎,十三世净观公避金兀术之乱居陆家堰。

丽江宅前吴氏分支

民国元年时期止

共二十一个分支

1丽山宅前 2西宅金家堰 3后宅

4姜山菱池漕 5陆家堰 6墙里宅

7泥桥巷 8宁海 9山西宅

10奉化汘路下霍 11唐家桥 12松树坟头

13东河际 14杭州 15江东后街

16杨家岸 17河泊所 1廨院桥

19吴家山 20茅山斗门桥 21定海

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陆家堰

吴祈康

1、天津武清杜氏家谱不分卷-(民国)杜涵修,1943年铅印本一册-河北大学

2、浙江嵊县剡北杜氏宗谱十卷-(清)杜汝蓝杜世思等重修,清宣统二年(1901)清介堂木活字本-日本、美国

3、浙江东阳岘西杜氏宗谱口口卷-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木活字本-浙江东阳县红旗乡白坭堪力(存卷1、2、17、18)

4、浙江衢县铜峰杜氏家乘不分卷-(民国)杜氏四房董事重修,1946年木活字本二十三册-浙江衢州市文化管理委员会

5、浙江青田晋昌郡杜氏宗谱六卷-(民国)杜持主修,1919年铅印本五册-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6、福建福清晋安杜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杜逢时辑,1932年福清杜氏铅印本-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

7、江西南昌金堂杜氏宗谱囗囗卷-民国间活字本-江西档案馆(存一卷)

8、山东渎县渎州杜氏家乘-(清)杜银汉等六修,清道光七年(1827)泽裕堂刻本册-国家图书馆

9、湖北杜氏宗谱十八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宝田堂刻本八册-湖北图书馆(又一部)

10、湖北江夏杜氏宗谱十八卷首卷-(清)杜利川等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宝田堂活字本八册-人民大学

扩展资料:

杜氏姓氏部分源流:

一、以国名为姓起源。杜本是一种树木的名,是神农氏中一支氏族的神树。这支氏族崇拜杜梨树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建立国家后称杜城,最终形成国和姓这是杜姓最早的起源。

二、以先祖名为姓起源。春秋时期,楚国有君主名叫熊艰,号称杜敖。其后人以“杜”为姓。

三、以官职为姓起源。杜蒯是春秋时期晋、秦、卫诸国掌管膳食和祭祀牺牲的官吏,是官职称谓,在杜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杜”氏。

1关于家谱的诗句

============

找你家谱(FindU)

============

1、《水调歌头·家谱几时有》

家谱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找你”家谱,何时伴我还?

我欲修谱立传,又恐繁琐复杂,学问不精专。

低头录亲友,往事浮眼前?

寻祖宗,聚亲友,思无限。

不应遗忘,一亲二表三代乱!

人有亲疏远近,谱有新旧毁损,此事古难全。

但愿有“找你”,代代永相传!

——找你家谱

2、《修谱赋》

修古续今寻旧缘,

找你家谱志方贤;

同根同族一脉牵,

同宗同姓字相连!

——找你家谱

3、《修谱行》

行修谱之道

怀有谱之人

寻认谱之亲

做靠谱之事

——找你家谱

2关于家谱的诗句有哪些

一、由朱永璋先生主修的《朱氏东大门宗谱》辑录了明朝诗人黄琼歌咏董潭的一首诗《采莲歌》: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一个秋天的下午,诗人随着一艘采莲船到荷花荡游玩。

荡阔天高,一望无际。远处,绿树阴阴,阵阵西风送来荷叶清香。

东方月亮渐渐升高,一艘艘船满载着荷莲回庄。采莲的男男女女,一边撑船一边哼着小调,有声有色,好一幅董家潭的美景。

二、湖西赵氏家谱是钱白平老先生帮助修的,钱白平先生写了一首诗载入谱中,《济元元》:百家姓内赵居前,天水源流万古漩。论语半部治天下,平原一信解邯悬。

读书敬业家国美,积德存仁子女贤。赵氏儿孙争上进,宏图大展济元元。

“元元”,即平民,老百姓。天水,今甘肃天水市、泰安县、甘谷县一带,是赵氏的郡望。

“平原”,是战国时期赵国之相赵胜,秦军围赵都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胜写信给他夫人的弟弟、魏国的信陵君求助,信陵君偷出魏王的兵符,调动兵马,打败秦军,解邯郸之围。该诗不但歌颂赵氏先祖,而且激励赵氏后人读书敬业、积德存仁、力求上进、造福百姓。

对一个家族来说,修建家谱是一件大事,一件盛事。修谱要寻找、研读老的家谱;要收集、汇总同族已故和现有人员名单;要提炼、书写本族精英的事迹传记;要合议、订立新的字辈排行和族规家训。

所有这些工作离不开一个“情”字!这里面有修谱者的热情、同姓宗族的亲情、对祖辈的尊敬之情等等。而情到深处便成诗,因此我们高邮的姓氏家谱中存有大量的诗词。

诗词便于抒发人们的情感,家谱又因诗词增加了它的文化分量。分析这些家谱中的诗词,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一、赞美家乡家谱既是一个姓氏家族的史册,也是一部爱家爱乡的教材。

不少家谱都有专门篇章介绍本姓氏所居之处的自然风貌,以及家乡的历史变迁。有的以文、有的以诗来描述。

比如,董家潭简称董潭(今临泽镇董潭村),在历史上是一个很大的村庄,该地自然环境优美,集市繁华。传说有八景,有普善禅院、奉真坛、文昌宫等宗教建筑,每年都有“字纸会”“三官会”“观音会”等。

该村主要集中居住两大姓氏,即朱姓和史姓。朱姓为紫阳堂一支,据朱氏家谱考证,他们祖上约在明朝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迁至董潭,距今有500多年,在董潭已繁衍17代了。

董家潭还有一个大姓——秉直堂史氏。据《史氏家谱》(1947年修)记载,明万历四年(1575年)高家堰(洪泽湖大堤)溃崩,里下河汪洋一片,后又倒五坝(高邮运河堤上五个坝口),里下河遂成泽国。

但董家潭“风景正自不少”,据史氏十八世孙记述,有八景:扣马神桩、辞金芳躅(足迹)、凤凰名沟、溪潭映月、普善钟声、奉真乩笔、芦州晴雪、渔艇斜阳。每一景都用诗来描绘,如《溪潭映月》:秦邮东北董家潭,清水长流几曲湾。

难比沧浪沂水处,载明州志古今谈。徘徊散步至溪潭,潭水清兮月正圆。

皎洁月光浮水面,扶摇溪影在人前。董家潭有一个溪潭,潭水清澈,虽然比不上沧浪(汉水)和沂水那么有名,但在州志上也有记载。

诗人在该诗后面小注:“晚上散步在溪潭,见潭水碧清,月出于东土之上,月光如水,而水如天,映于溪潭之内,又是一种风景,实是令人雅观,流连忘返也。”二、歌颂先祖歌颂先祖是家谱中诗词最多的一类,几乎每部家谱都有这类诗词。

湖西赵氏为半部堂,始祖为宋代宰相赵普。赵普在做宰相期间,削减地方武装,巩固中央集权,帮助赵匡胤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宋太祖问他靠什么来治理天下?赵普回答:“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籍,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其后人就以“半部堂”为堂号。

3关于家谱的古代文人的诗词歌赋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从军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现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对现实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及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质朴自然,多用白描手法和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送别诗 古诗中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学过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雨霖铃》(柳永)等。

送别诗的常见意象如长亭、南浦、杨柳、美酒,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兰舟等。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咏物诗 咏物诗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

常用手法:象征,比拟等。代表作品有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咏物诗有两大特点: ①是借物寄托、借物抒怀。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受。

②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正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代表作品有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其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此诗的典范。 咏史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借古伤今、借古讽今; ⑵、诗歌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⑶、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传媒”和宣泄物而已。

所以,咏史诗里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和事和现实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距离,都是“有我之景”,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 咏史八首(其六) (晋)左思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赤 壁 杜庠 水军。

4让后人好好的珍惜家谱的诗句应该怎么写

很高兴回答楼主的提问,我们并不清楚楼主需要在什么具体的情况下让人仔细。所以只能给你找一下资料,请参考以下诗句:

……………………………………………………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辛弃疾

赖有君谟,为传家谱,不弃青黄绿。——郑域

此真是,交梨火枣传家谱。——许有壬

不须握手论家谱。——陈造

位崇家谱。——释正觉

国香不欲论家谱。——郑清之

………………………………………………

《虚构的家谱》

作者:西川

以梦的形式,以朝代的形式

时间穿过我的躯体。时间像一盒火柴

有时会突然全部燃烧

我分明看到一条大河无始无终

一盏盏灯,照亮那些幽影幢幢的河畔城

我来到世间定有些缘由

我的手脚是以谁的手脚为原型?

一只鸟落在我的头顶,以为我是岩石

如果我将它挥去,它又会落向

谁的头顶,并回头张望我的行踪

一盏盏灯,照亮那些幽影幢幢的河畔城

一些闲话被埋葬于夜晚的萧声

繁衍。繁衍。家谱被续写

生命的铁链哗哗作响

谁将最终沉默,作为它的结束

我看到我皱纹满脸的老父亲

渐渐和这个国家融为一体

很难说我不是他:谨慎的性格

使他一生平安他:很难说

他不是代替我忙于生计,委曲逢迎

他很少谈及我的祖父。我只约略记得

一个老人在烟草中和进昂贵的香油

遥远的夏季,一个老人被往事纠缠

上溯300年是几个男人在豪饮

上溯3000年是一家数口在耕种

从大海的一滴水到山东一个小小的村落

从江苏一份薄产到今夜我的台灯

那么多人活着:文盲、秀才

土匪、小业主……什么样的婚姻

传下了我,我是否游荡过汉代的皇宫?

一个个刀剑之夜。贩运之夜

死亡也未能阻止喘息的黎明

我虚构出众多祖先的名字,逐一呼喊

总能听到一些声音在应答;但我

看不见他们,就像我看不见自己的面孔

5说明家族重要的诗句

1晚霁中园喜赦作(唐代:储光羲)曭朗天宇开,家族跃以喜。

译文:朦胧的天空微微亮光,家族奔跃着表达欣喜。 2哭胡十八遇(唐代:张籍)文场继续成三代, 家族辉华在一身。

译文:文坛三代人成功续连,家族的光辉荣华集于一身。 3送沈居士还太原(唐代:皎然)辞官因世难,家族盛南朝。

译文:因为世事艰难而辞去官职,家族在南朝兴盛。 4授马氏女诗(唐代:黄冠野夫)若遇寇相凌,稳便抛家族。

译文:如果遇见强盗欺凌,只能抛弃家族。 5把酒(唐代:白居易)借问宗族间,几人拖金紫。

译文:这宗族里的人啊,有几个人能拖着紫金长袍。 6宿荥阳(唐代:白居易)旧居失处所,故里无宗族。

译文:旧时居住的房屋没有了,家乡故里也没有亲戚。 7奉使崔都水翁下峡(唐代:杜甫)别离终不久,宗族忍相遗。

译文:离别的日子不会很长,亲戚宗亲们要忍耐相互告慰。 8玩郡斋海榴(唐代:宋之问)未若宗族地,更逢荣耀全。

译文:不若宗族的故地,更盼望荣耀。 9上阳白发人(唐代:白居易)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译文:想当初,吞声忍泪,痛别亲人,被扶进车子里不准哭泣。 10宋中送族侄式颜(唐代:高适)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译文:弟兄之间没办法见面,亲戚族人也远在家乡。

求史姓辈份?

  史姓  来源有五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