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记载两湖两广填四川吗
很小的时候就曾听老人们说过关于近代两湖两广填四川之说,但都是道听途说,无真正考证。大学时代曾看过基本专门介绍四川历史的书籍,从上面得到了较为详细的答案。 明末清初四川的战乱有:张献忠起义军曾三次入川,明,清军队反复追杀围剿;南明抗清武装在西南一带活动,招来清军围剿;吴三桂叛乱,清军平定“三藩之乱”,四川又成了拉锯战的战场。由于四川处于中国腹地,又是物产丰富的粮仓,因此清初的四位皇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非常重视四川的恢复。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大规模的移民,移民享受特区政策,垦荒三五年内免交赋税。据记载,最初的移民活动是官府强制性的。后来,移民们发现四川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出产丰富,便动员亲属邻里举家迁入。这次移民前后持续一百余年,入川人口约一百多万。 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四川人口锐减,耕地大量荒芜。为解决四川劳动力和粮食生产问题,刚刚建立起来的清王朝采取了移民垦荒的措施。主要从两湖,两广,江西,福建,陕西,云南,贵州等十余个省移民到四川定居垦荒。其中由于距离近,移民最多的是湖北人和湖南人。当时两湖是一个省,谓之“湖广省”,因此民间把这次大移民称之为“湖广填四川”。清光绪年间大邑县志记载:“全资两湖,江西,两广,山陕之人来邑垦荒生聚,麻城人较多,江西山陕次之,两广又次之。俗传‘湖广填四川’,其明证也。” 李自成在九华山败北以后,张献忠由福建起兵,沿途经过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从重庆(当时不叫重庆,叫重庆府,实际上是相当于现在一个镇,地属于四川)进入成都。张献忠治军不严,加之本人嗜好杀戮,遂沿途大肆屠城,令晚明民众民不聊生、雪上加霜。正是这样一个将帅,何故又有那么多的人民愿意跟随其从福建、江西、湖南等地一路奔波,背井离乡去巴蜀之地? 这与当时时势不无关系。自清军入关以来,对汉人的歧视,加上本身湖广之地年年天灾,百姓民不聊生,这点上直接促使湖广地区大范围举家背井离乡;其次,张献忠大肆屠城,引发瘟疫(重启郡时,几乎全城被杀),这就造成了巴蜀之地富沃土地无人耕种、四川人口大减,百废待兴。 后话,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张献忠在攻陷成都之后,曾在街上微服私访,路上遇见一妇人带着全家举家奔走,张献忠问其妇曰:你何故如此惶急离开故土,背井离乡,举家迁走?妇人答道:兄弟,难道你未曾听说,张献忠马上已经打进城来,听说他所到之处,无大肆屠城?张献忠闻此妇人之言,转身就走。就因此事,成都才未遭屠城之灾。 所以从两湖两广等省来到巴蜀之地的民众,经过迁徙,在四川西南大部安家立业。张献忠失败之后,清朝政府怕四川因地势偏远,又易守难攻,土地肥沃,当年刘邦之举事再次发生,清朝政府决定把清军数十万满族士官等人驻扎在四川成都以北等地(现在的汶川、阿坝甘孜州等地区),采取军民结合的方式驻扎下来。数十万军队守住了四川与中原地区联络的重要军事要塞,防止战乱发生。随着时间的迁移,四川本身由于年年灾害,加之瘟疫的发生,人口大减,百废待兴,在后来的长达300多年的时间内再无大的战乱。而留于此地的数十万军队士兵等与当地人结亲,成家立业,组成了现在的成都以北的满汉混血人。 后记:我曾听家人提过我故乡(宜宾高场,一个偏远的乡村,山上)在当时祖辈来到那里的时候到处都是很茂盛的杂草等,同时我家以前住的房子(传统四合院,坐南朝北,有主厅、两间,高达6米左右;卧室数间,传统全木质框架,其柱子直径达80cm)是当时从草丛中发现的。历经数代人居住,发现之时,厢房中有数个已经死亡而衣服都已经沙化了的死人。 本家家谱我未曾见过,但听爷爷讲过我是进川第16代。有人曾戏说,川人左手手腕之处有两圈很深的印记,此为当时举家迁入时,手背勒住后留下来的见证。 很多东西由于是看过很久以后回忆而得,细节方面有待考证,仅供参考。
历史有记载两湖两广填四川吗
本文2023-10-04 20:52:3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7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