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杉谦信的人物生平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3收藏

上杉谦信的人物生平,第1张

享禄三年(1530年)一月二十一日,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的幼子诞生于春日山城。 因为当年是虎年,孩子被取名为虎千代。 这个孩子成年后称长尾景虎,也就是后来驰骋于战国乱世的上杉谦信。四岁丧母,六岁时改名叫喜平二景虎。

天文五年(1536年)八月,为景进攻越中之前,预计到进程可能不会很顺利,先将家督之位让给了长子长尾晴景。按照室町时代武家的传统习惯,没有继承权的幼子常常被送去出家。于是这一年虎千代受戒于春日山麓的林泉寺(长尾氏的菩提寺)名僧天室光育门下,学习禅与文武之道。十二月,长尾为景在越中旃檀野与一向一揆作战时中计败死(另有1536年病死说、1542年病死说)。

为景一死,本来就不太平的越后国更加动荡,各地豪强占据一方,各自为政,俨然是个“小战国”。敌对势力甚至迫近春日山城。当时虎千代年仅七岁(按为景1542年病故说则为13岁),穿着盔甲送为景下葬,国内的混乱可见一斑。 天文十二年(1543年)8月15日,虎千代元服,取名景虎。9月,景虎受晴景之命,以古志郡司身份从春日山城启行,先到三条城,再到栃尾城。(枥尾是中越后的名城,也是守备春日山城的重要门户),其目的是讨平中郡(なかごおり)的反守护代势力,确保长尾家在越后中部的领地;并压制下越(しもごおり)的扬北众。

越后守护上杉定实没有子嗣,于是决定从陆奥国迎接外曾孙时宗丸到越后,作为养子和继承人。时宗丸乃是陆奥守护伊达稙宗的儿子,伊达稙宗子嗣众多,惯于通过送子出继来控制别国,不过越后乃是大国,时宗丸即便当上越后守护,也终究难以使伊达家的势力深入北陆地区,说不定反而会成为争夺稙宗继承人伊达晴宗一门总领权的强大对手——晴宗本人正是这样想的,他不但坚决反对父亲的决定,还在劝说无效后掀起反旗,这就是席卷整个陆奥地区的大动乱——“天文之乱”。

而就越后国来说,在是否迎立伊达时宗丸为守护继承人的问题上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因为时宗丸的母亲乃是扬北众中条藤资的妹妹,中条藤资大力怂恿,扬北众其余势力怕中条家因此会逐步坐大,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所以一致表示反对。长尾晴景站在反对一方,越后国内战乱又起。

继承越后守护代的长尾晴景,比景虎年长十八岁,从小调皮捣蛋,甚至行为有时比织田信长更过,众人都为之头疼,但为景生前最疼爱。然而,晴景体质虚弱,没有作为武将的统领之才,被国内的其它势力所轻视。以上就是谦信到了栃尾城所处的背景。

一开始,附近的豪族们根本没把这个小毛孩子放在眼里。但景虎到城后,得到母亲家的古志长尾氏和栃尾城代本庄实乃等人的援助,多次击退敌对势力的来犯,并很快将安田长秀、北条高广、小河长资等豪族收伏于帐下。在栃尾城的一系列作战是谦信最初的战争经历。天文十四、十五年(1545~1546年),守护上杉家的老臣黑田秀忠两度占据黑泷城谋反,谦信代兄长晴景率兵平叛,表现神勇,最后依守护上杉定实之命消灭了黑田一族。

景虎的声望日隆,国中渐渐有了改立景虎为守护代的苗头,这是晴景始料未及的。心生不安的长尾晴景着力压制兄弟的功勋。就这样,守护代长尾家一分为二,越后也随之一分为二,正因守护继嗣问题和晴景严重对立的中条藤资趁机拥立长尾景虎为新的守护代,本庄实乃、大熊朝秀、直江实纲、山吉行盛、古志长尾家的长尾景信等也都群起响应。

终于,难以容忍的晴景联合长尾政景(上田长尾氏)、黑川清实等人,打出了讨伐自己弟弟的旗号。内战中,景虎虽然兵少,却以攻其不备之法大败晴景军。为了避免再起战祸,守护上杉定实出面调停,达成和议:晴景引退,景虎作为晴景的养子继承家督和守护代职。天文十七年(1548年)十二月让长尾景虎进驻春日山城,长尾晴景则体面地退往府内,和守护大人一起隐居去了。当时景虎十九岁。

天文十九年(1550)二月二十六日,越后守护上杉定实病死。定实没有儿子,守护家绝了后,越后守护一职也就此空缺。两天后,将军足利义辉承认景虎有白伞袋和毛毡鞍覆的使用权。这样,景虎实质的国主地位得到了认证。 然而,同年12月,一族的坂户城主长尾政景(上田长尾家)不满景虎继承家督,发动叛乱。不满的原因是因景虎变成了越后实际上的国主,推荐了晴景的政景的立场变得痛苦。然后长年与上田长尾家对立的古志长尾家却因一直支持景虎,增加了发言力。

次年天文20年(1551年)1月,景虎攻打政景方的发智长芳(ほっちながよし)的居城板木城,获得胜利。同年8月,包围坂户城,以此镇压了政景方(坂户城之战)。投降的政景因是景虎的姐姐仙桃院的丈夫等被免死,反而成为景虎的重臣。镇压了政景的叛乱后,越后国的内乱暂时平息,年轻的景虎(22岁)统一了越后,越后长尾一族也实现了统一。另一方面,上田长尾家古志长尾家的敌对关系更加深重,后来的御馆之乱中,上田长尾家支持政景的亲生子上杉景胜,古志长尾家袒护了上杉景虎。结果,失败的古志长尾家灭亡。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谦信被授予从五位下弹正少弼的官位。 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武田晴信进攻北信浓,一直杀至川中岛地区,村上、高梨等北信浓七家豪族派使者向越后求救,提出以北信浓高井、水内等四郡,以及村上义清所保有的小块越后领地作为酬谢。长尾景虎遂派猛将柿崎和泉守景家统率本部进入信浓,与武田军对战——是为第一次川中岛合战。

柿崎景家初战取胜,但很快就中了武田军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与村上义清等豪族一起凄凄惶惶逃回越后。长尾景虎并未惩罚柿崎景家,而是抓紧时间对武田氏兵法谋略展开广泛、深刻的研究。两年后,即弘治元年(1555年),景虎亲自统领大军,发动了对川中岛地区的攻略。

武田晴信调兵来迎,接受部将春日虎纲“避战”建议,坚守不动。两军对峙竟长达二百余日,最终由于骏河守护今川义元的从中调解,各自罢兵而去——这是第二次川中岛合战。

弘治三年(1557年),爆发了第三次川中岛合战,又是稍一接触、长期对峙、各自撤兵,已经成为模式,乏善可陈。

翻过头来说说川中岛初次合战的前一年,也即天文二十一年(1551年),关东管领上杉宪政被后北条氏所迫,离开居城平井逃往越后。因为山内上杉家本是长尾氏世代主家,因此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和款待。上杉宪政提出,希望长尾景虎出兵关东,攻灭后北条氏,恢复关东的秩序,并且承诺事成以后即以上杉家名、关东管领之职,以及世传的御旗、文书相赠。

上杉宪政一直在春日山城吃了九年的客饭,直到永禄三年(1560年),长尾景虎才终于得到机会,开始关东攻略。他联络关东各地豪族,围攻后北条氏的主城小田原,但迟迟不能攻克。次年(1561年)闰三月,长尾景虎在镰仓鹤冈八幡宫正式继承关东管领之位,改苗字为上杉,并且拜领上杉宪政的“政”字,更名上杉政虎。当年夏末,上杉政虎回归春日山,随即修书请庄内的大宝寺义增和会津的芦名盛氏协助出兵,秋八月十九日又来到了川中岛。

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上野平井城的关东管领山内上杉宪政抵挡不住北条氏康的攻势,逃到越后求助于谦信。这成为谦信后来十四次进军关东的起因。次年(1553年),信浓国守护小笠原长时、村上义清、高梨政赖等来越后泣诉,请谦信帮助回复被武田信玄占领的信浓领地。以谦信的性格,自无不允,当年八月就爆发了对武田氏的第一次川中岛合战。是役虽然只是小规模的接触(双方大名均未出战),却介绍了谦信和信玄这对宿敌的相识,对其后整个战国形势的发展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当年九月,谦信进京,为此前接受弹正少弼,从五位下的官位向皇室献礼。后奈良天皇授予谦信天杯、御剑和“讨伐对邻国怀有野心之徒”的敕命。无疑,这等于给了谦信攻击武田、北条的名分。

然而,与进京的成功同时而至的是巨大的花销,围绕着这些费用的征收问题在家臣中出现了争执。敏锐的武田信玄立即抓住了这一机会。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十二月,越后刈羽郡北条城主北条高广在信玄的煽动下自立,但三个月后就失败投降了。北条高广是镰仓幕府的名臣大江广元的后人,越后国人中的实力人物,平日自负武略不逊于谦信,常怀异志。谦信待高广却显得极为宽大,后来还让他去上野厩桥城经略关东。十三年后的永禄十年(1567年),高广受北条氏康支持再度谋反。然而越后和相模同盟(越相同盟)时,谦信又一次饶恕了高广,依旧像从前那样重用他。谦信执政松散的主从关系由此亦可见一斑。

武田信玄几乎没有给谦信喘息的机会。紧接着在弘治元年(1555年)七月,因为缔结了三国同盟而无后顾之忧的信玄大举进兵川中岛,谦信亦驻军于善光寺与之对抗。两雄对峙了一百五十多天,各自滴水不漏,互无建树。最后由今川义元出面调停,议和罢兵。第二次川中岛会战结束了。

收兵回国后谦信面临的是一场内乱,有力家臣间的领土纷争不绝。谦信被各种诉讼纠缠得心灰意冷,于弘治二年(1556)三月在给自己的老师天室光育的信中留下了“功成名就,急流勇退”的话,宣告隐退,欲独自一人前往高野山(或说比睿山)出家。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晴天霹雳般地令家臣们大吃一惊,宇佐美定满和长尾政景二人慌忙召集重臣商议,以“景虎乃越后统合之中心,舍此无人可内服众将,外御强敌”故,说服了中条藤资,驱逐了欲乘乱谋反的大熊长秀(朝秀),极力恳请谦信复出。谦信趁机要求诸将提交联合署名的起誓文书,并向春日山城送出人质。对此当然无人再敢表示异议。这一年谦信二十七岁。

从越后逃亡的大熊长秀到甲斐国投靠了武田信玄,上杉、武田间的和约至此破裂。弘治三年(1557),武田军进逼栃尾城,谦信亲率大军迎战。素来以战法稳健著称的信玄极力避免打硬仗,只是以先锋部队作了试探性的攻击。信玄曾趁夜埋伏下骑兵五十和步兵三百,次日清晨故意放出三匹惊马,意在诱使上杉军夺马而骚乱。谦信任由三马在阵前狂奔了许久,视若无睹。关于第三次川中岛会战的记载很不明确,大体上是没有决战就不了了之了。

同年,关东管领上杉宪政再度逃到越后,将关东管领职、系图、重宝等一起转让给了谦信。为此谦信在永禄二年(1559年)第二次进京,由朝廷和将军正式认许了这一继承。时值正亲町天皇新立,同样赐予谦信天杯和御剑。 永禄四年(1561年)3月,谦信以关东管领的名义,集合了关东诸侯共计十一万五千兵马,讨伐“逆臣”北条。北条氏康的居城小田原城被大军围困了逾一个半月,但丝毫没有要陷落的迹象。同时,谦信在阵中收到了北条的盟友武田趁虚进兵信浓的探报,无奈之下只得放弃攻取小田原的打算,据说在撤军前谦信一人独自走到两军阵前坐在地上视若无人的自斟自饮的喝起酒来,北条军铁炮、弓箭竟射他不中,北条氏康为之震惊不敢出兵追赶。谦信先顺路去了镰仓,在鹤冈八幡宫举行了关东管领的正式就职仪式,接受上杉宪政的“上杉”姓和“政”字改名为上杉政虎(同年十二月又受将军足利义辉赐予一字而称“辉虎”)。从镰仓往越后的归途中还攻取了北条方的武藏国的松山城。

永禄七年(1564),谦信率领八千大军攻向下总臼井城,以支援自第二次国府台之战后败北的房总里见氏。臼井城守将原胤贞、白井胤治坚守不屈,因而谦信不能将臼井城攻克,北条氏政又派遣大和田砦的地方土豪松田康乡前来支援,最终在两股势力的合力抵挡下,谦信战败,返回越后。永禄九年(1566),不甘心失败的谦信再度率领大军攻打臼井城,臼井城守将原胤贞知会主家千叶胤富,千叶胤富亲自率军前来救援,最终令谦信再度败北而去。根据《战国遗文》、《小田原市史》等书的记载,上杉军在这次臼井城之战中战死和受伤人数加起来在千人以上。永禄七年和永禄九年的两次臼井城之战,谦信都惨败而还,输的非常惨烈。

因为臼井城的战败,常陆小田氏、下总结城氏、下野宇都宫氏和小山氏、武藏忍成田氏、上野新田由良氏、下野皆川氏、上野小泉富冈氏、上野馆林长尾氏、下总关宿梁田氏、森屋相马氏、上总土气酒井氏等之前依附于谦信的关东豪族,见风使舵,全部投靠到了北条麾下。不仅如此,上杉家重臣、上野厩桥城主北条高广也倒向了北条。随着永禄九年武田信玄攻落了上野箕轮城,永禄十年(1567)白井长尾、总社长尾的没落,上杉家在关东的势力圈急剧缩水,只剩下了武藏羽生城、桐生佐野氏、下野佐野氏等有限几家,与当初上杉军刚杀入关东的威势是不可同日而语。

在关东反反复复的争纷又持续了好几年,各方都没有什么大进展。永禄十年(1567年),武田信玄开始把矛头转向昔日的盟友今川氏,而三国同盟的另一端北条则站到了今川一边。为了一起对付武田氏,北条氏康甚至与长年敌对的谦信和好并结成短暂的越相同盟。 谦信和武田信玄的决定性大会战,是在永禄四年(1561年)夏的第四次川中岛会战。

谦信驻军妻女山,与海津城的信玄对峙了十日,双方都有些一反常态:谦信虽然兵力只有信玄的三分之二,且已近缺粮,却还是打打小鼓,哼着谣曲《八岛》,悠闲地过着每一天;信玄在优势兵力下采用了军师山本勘助的建议,由高坂昌信、马场信房、真田幸隆等率一万两千人的奇袭队夜袭妻女山,信玄本阵八千人则守候于山前的八幡原(“啄木鸟战法”)。然而,谦信可不是树中的虫。九月九日傍晚,在庆祝了重阳佳节后,谦信照例在山头遥望海津城,发现武田军的炊烟比平时浓密,从而预感到了武田的行动。九月十日天明,决战的时刻到来,原来意图守候伏击的武田本阵遭受了几乎上杉全军的突击。造成武田信繁(信玄之弟)在内的武田家多名重要将领战死。据史书《甲阳军鉴》记载,当时有一位头缠白绢、只露出双眼的越后武士,骑马突入武田中军,挥刀直砍坐在折凳上的指挥者。近侍二十余人前来救主,原虎胤挺枪刺伤越后武士的马屁股,马伤而载着武士逃去。据史书《上杉年谱》中讲述,这位武士是谦信的“影武士”(为迷惑敌人而使用的主将替身)荒川伊豆守,史书《北越军记》中记载遭突袭的也是信玄的影武士,但民间传说依然将其描绘成这是谦信与信玄的单挑。陷于苦战的武田本阵因武田奇袭大军的及时来援而形势急转,上杉军陷入劣势,伤亡惨重,最後往善光寺撤退。 后来丰臣秀吉评说道:“卯时至辰时上杉胜势,辰时至巳时武田胜势”。是役乃少见的恶战,双方均死伤无数,战后双方均一直回避与彼此的正面对决。

三年后的第五次川中岛会战其实并未交锋,双方相持六十余日,武田与上杉在信浓的拉锯就这样结束了。信浓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又没有统一的势力,自然成为武田扩张领地的突破口;而对于上杉来说,撇开道义上的原因,信浓也是越后联络关东的通道之一,更是保护越后安全的屏障。两雄的争夺在所难免。但是,正因为谦信与信玄棋逢对手,难解难分,二人把一生的过多时间耗费在信浓,错过了进取天下的大好时机,从而使织田信长的成功省了不少力。

最后一次的川中岛会战,是在武田信玄进行西上作战前夕的元龟三年(1572)四月。谦信率领八千大军出兵信浓,在长沼城进行纵火后,布阵在川中岛。驻守信浓的武田胜赖部仅有八百余人,闻讯前来迎战。谦信被晚生后辈胜赖的胆识所慑服,心生畏惧,竟不敢与其交战,于是引兵退去。因为匆忙撤退,其殿后部队遭到胜赖部队的追击,死了不少人。元龟三月四月的川中岛之战,是为谦信生平最后一次出阵信浓,以其撤军而宣告终结。 信玄死后,谦信与信长虽然还保持着表面上的友好,但决裂已只是时间问题。信长消灭室町幕府之举使谦信认定信长是天下动乱的祸首,而被驱逐的将军足利义昭也请求谦信进京再兴足利家。从越后进京的道路是顺着北陆道,经越中、能登、加贺、越前至近畿。为此,谦信的军锋首先指向了越中和能登。越中、能登原本都是守护畠山氏的领国,但能登(畠山氏所在)的实权早已旁落入重臣游佐氏、温井氏、长氏、三宅氏等手中,形成所谓重臣合议体制。重臣之间明争暗斗,可是把畠山氏傀儡化却是一致的。永禄九年(1566年),欲夺回权力的畠山义续、畠山义纲父子被群臣逐出了能登;继承守护职的畠山义庆(义纲长子)还只是个娃娃,天正二年(1574年)也不明不白地死于变乱;其弟义隆上台后两年就病死(多半是被谋害);群臣中势力最大的长纲连索性扶立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幼儿为主。能登实际上处于极度混乱的无主状态。至于越中,更早已是豪族与一向宗势力林立,其中不少以武田信玄为后盾。信玄进京的同时,谦信也曾出兵夺取了越中的大部分地区。

天正四年(1576年),谦信平定了越中最后的几个据点,在要求让畠山家送入上杉家的人质畠山义春回国继位失败后,谦信发兵两万人攻打能登。但是谦信在进兵途中,在加贺河北郡中条村·太田村遭到洲崎兵库、龟田隼人、铃木右京、铃木出羽、林新六郎等土寇袭击,不敌而败北,战死一千余人,是为谦信一生当中最惨烈之败战。谦信休养整顿后,重新集结兵力,再度攻向能登,接连攻下熊木城、穴水城、甲山城和正院川尻城、富来城,进而包围七尾城,但因为北条氏政出兵上野而被迫撤军,直到来年才再度出兵包围。七尾城中群臣之首的长纲连与织田素有亲交,一面闭城坚守,一面遣其弟长连龙向信长求援。九月,正在围攻七尾城的谦信接到了探报,以柴田胜家为主帅的四万织田大军正计划从加贺出阵前来支援能登畠山家。而当时七尾城内已发生了传染病,许多士兵因而病死。十五日,倒向上杉方的游佐续光、温井景隆等发动叛乱,诛杀了长续连、长纲连父子及其一族,七尾城在困守四十余日后陷落。根据第一手史料《长家家谱》等书的记载,织田军在布阵加贺水岛时得知七尾城陷落,且长续连父子兵败身亡后,认为继续救援七尾城已经毫无意义,于是撤军而还,没有和上杉军发生交战。而得知织田军撤退的上杉军则嘲笑织田军的懦弱,在斩杀了织田军留守的数十名闲杂人员后,进军到越前丸冈,到民家放火后撤退回越后(江户时代的野史中记载该战为手取川之战,称谦信在加贺手取川大败织田信长本人,斩首一千余级。但其实这是江户时代中晚期以后才出现的稗官野史,并非是正史。存在于事实上的是这场小规模的水岛之战)。 由于卓越的军事才能而被后世称为“军神”或“越后之龙”。主要体现在出兵迅速及退兵的时机把握恰当使得生涯大多数战争多以胜利告终。而在天正4年甲斐的僧侣教贺给长福寺的空陀的信中提到,就算是宿敌的武田信玄也常常评价谦信为“日本无双的名将”。其天才的统率能力可见一斑。

另一宿敌北条 氏康死前对其子氏政言:“晴信、信长之辈,都是说一套,做一套,不足以托赖。然而辉虎殿下不同,受人之请,必忠人之事。我死后,诸国中你可以依靠的,舍此无人。”

同时代的关东武将太田资正也对上杉谦信有如下评语:“谦信公之人品,八分乃贤者,二分为恶人。恣肆怒气,行事怪异,是其'恶';除此而外,勇猛而无欲,清静而无邪,廉直而无私,明敏好察,慈惠待下,喜闻人谏等,是为其善。虽有微瑕,不足掩其辉,实乃绝世罕有之良将。”后世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是江户时期越后军学者创造出来的虚构溢美之辞,不过没有什么依据。 在几十年前过时的说法中,上杉谦信一般被视为日本战国时代「大义」的化身,一生只为义理而战,绝不为私欲。然参以事实,其一生中对无怨无仇的越中、关东地区多加以侵略,兴无名之师;且多所杀戮,行军所至之处,往往杀掠一空。 有人说了,上杉谦信的「大义」,是指「义气」、「侠义」,不是「仁义」。例如最著名的例子,是赠盐给武田的传说,然事实是否确实如此呢?根据小林计一郎在《武田·上杉军记》一书中的考证,上杉谦信送盐这事有确实史料出处的只有《北越军谈》这本书,即所谓的孤证。而且奇怪的是,按照上杉谦信留存下来的祈请文内容来看,他的心愿是烧掠甲斐、信浓一空,让上杉家的旗帜尽屹立于甲府,根本一点都不怜悯敌国的百姓,而是想让他们统统死光才最好;突然大发慈悲,送盐给武田,这就显得非常的奇怪,有悖初衷。而且上杉谦信对自己家的领民,也不怎么样的好,突然对敌国的领民大发慈悲,又显得有点奇怪。而且话又说回来,在物资流通的当时,就算北条、今川真想禁武田的盐,也禁不了,上杉谦信根本不必多此一举,赠盐给武田。另外《北越军谈》里还有一件轶事,说是在听闻武田信玄死后,当时正在吃饭的上杉谦信伤心得扔掉手中的筷子,哀恸大哭,叹息说我失去了一个好对手。非常感到惋惜。不过这事也被《大日本编年史》的编修者星野恒指摘为是军学者的捏造:「《北越军记》云:北条氏政遣使越后告信玄死,谦信方食,投著而叹曰:失吾好敌手矣。世复有此英雄男子乎?因潸然泪下。辉虎为晴信所困,屡祈于神,冀其死亡。今闻其死,当喜为神助,岂容有此等叹息之言?其出於越人之捏造审矣。今不取」。《北越军谈》两则上杉谦信对武田信玄惺惺相惜的逸话,即送盐和痛哭信玄之死,都被认为是不实的。小林计一郎和星野恒质疑的切入点,都是从上杉谦信的祈请文入手。因为在其祈请文内,都是充满了对武田信玄的诅咒,希望他尽快早死,早死早超生,根本就不希望他好。故而,也根本不可能发生所谓的送盐和痛哭信玄之死。

也有人说了,上杉谦信的「大义」,是指「维持幕府统治秩序」,不是字面意思上的「义」。然事实确实如此吗?永禄八年(1565),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辉为三好三人众所弑杀,三实院义尧随即将这一消息报告给了谦信,希望他能尽快发兵入洛讨贼,为死去的将军报仇。朝仓义景的家臣朝仓景连,以及避难在甲贺的足利义昭,还有大觉寺义俊,纷纷与谦信通书信,嘱托他尽快兴兵入洛,诛戮三好三人众,复兴室町幕府。对于这些要求,上杉谦信在口头上都做了承诺(《上杉古文书》)。但最终的结果是,他没有出兵,口头承诺全部没有兑现。而在《北越军记》、《谦信公御年谱》二书中,则推诿说,上杉谦信在该年七月正出阵加贺,攻打一向宗所属的金泽御坊、松任、小松诸城,忙的很,根本没空。对此,星野恒在《大日本编年史》中带有嘲讽得评论道:「二书病辉虎得义昭书而不出兵,遂以他年之事附会之,皆非事实」。编写上杉谦信传记的作者,都为谦信收到信后不出兵感到心虚,所以作了隐晦。类似的事件到天正二年(1574),又发生过一次。这次足利义昭想要寄托谦信解决的对象是织田信长,因此寄信给谦信,好言相劝,希望他与武田、北条能讲和,立点兵马西上,解决信长:「苟与甲相和,提兵西上,诸国皆归公掌中,芳名又流于无穷」(《松平义行所藏文书》),然而,上杉谦信收到信后,依然无动于衷,再次放了足利义昭一回鸽子。永禄八年(1565)和天正二年(1564)的两个例子,上杉谦信受到足利义昭的求援信后,皆无动于衷,不肯为其出兵。两对将军家的死对头,三好三人众和织田信长,祸害室町幕府甚深,全然将其架空,但上杉谦信对此完全没有一点感觉。由此也可证明,上杉谦信心底深处根本不存在什么「维持幕府统治秩序」的理念,更多时候,他只可能会借点「大义」名分办自己的事情。这样才是务实的战国大名。

又有人说了,谦信的「大义」不是「维持幕府统治秩序」,而是他「尊皇」。然事实又真的如此吗?在岩垣松苗著作的《国史略》一书中,就对谦信的仁义多有指摘,甚至尖锐批评他「未尝有勤王济世之志矣」,其原文如下:「然观其(上杉谦信)平生所为,则祝发披缁,不畜妻妾,不茹荤腥,俨然持律僧也。而至行军略地,则杀人盈野,血流为河。未尝有勤王济世之志矣。加之弃祖先之胤,养螟蛉之子,其尸未寒,生祸阋墙,与国破嗣绝者,仅一间也已。智计虽多乎,胆勇虽壮乎,徒足以行强暴于一世已」。则谦信的所谓「尊皇」说,又不攻自破。而且所谓的尊皇说,又是往日本近代的军国主义方向引导。反而让上杉谦信原来的「大义」方向迷失得越来越远。

加藤氏为藤原姓。藤原氏利仁流。据说为藤原加贺介景道的子孙,镰仓幕府初期著名武士加藤次景廉的后裔。自加藤景恒始出仕武田家,其子景俊又移居三河国。

《宽政重修诸家谱》称:“加藤左马丞朝明。出仕(松平)清康君,领有三河国加气乡,以加藤氏称。长子加藤孙次郎教明,历仕(松平)广忠卿、东照宫(德川家康),永禄六年与一向门徒结连,出奔。”

教明离开三河国后,出仕丰臣秀吉。

朝明―教明―+―女子

+―女子

+―嘉明―+―女子

| +―女子

| +―明成―+―明友―明英=明治―嘉矩―明经=明熙=明尧=明陈―明允―明邦―明轨=明实―克明=久干=敏之―纪明

| | +―女子

| | +―女子

| +―明信

| +―明利―+―明胜| +―女子 +―明正

| +―女子

| +―女子

| +―嘉遐=嘉隆=明教=明义―明张―明盈…

| +―明重―明往=明雅―明邦=明武―明能…

|

+―忠明―+―女子

+―嘉政

+―女子 ■明成(1592-1661121)

小名孙次郎。历官式部少辅、侍从。号休意。娶保科正直之女。

嘉明的长子。大坂之阵参阵,表现活跃。宽永八年继承父亲遗领。

宽永十八年,重臣堀主水被罢免家老职,主水擅自离开会津藩,将妻子托付给镰仓东庆寺,与弟多贺井又八郎、真锅小兵卫逃入高野山。愤怒的明成向幕府控诉,幕府命主水下山让明成处置。明成将主水处斩(甚至不许他切腹自杀),命他的两个弟弟切腹,寄居东庆寺的主水兄弟妻子全部被杀。明成的残忍使幕府十分不快。

宽永二十年,明成以得病为理由向幕府申请交还全部领地,隐栖于其子明友的封地石见国吉永。实际上,这是幕府追究堀主水事件责任,强令他交还领地;但因为不想旧守提,没有直接作出改易处分。

明成死于宽文元年,享年七十岁,法名圆通院休意。

其子加藤内藏助明友(1621-83127)于父亲交还封地时得到石见国吉永一万石领地,天和二年转封近江国水口城一万石,天和三年死去,享年六十三岁,法名皆足院了智。子孙作为近江国水口藩主存续到明治维新后,为子爵。

■明信

官监物。主家的家臣,知行三万石。主家除封后成为浪人,住于京都。

■明利(1599-1641325)

历官民部少辅、民部大辅。娶朝仓宣正之女。

出仕德川秀忠,廪米千表。

宽永四年受封陆奥国三春城三万石,宽永五年转封陆奥国二本松,宽永十八年死去,享年四十三岁。法名宝树院云心梦月。

宽永二十年,幕府以加藤明利死因未经审查为由没收其领地,另外给了其长子弥三郎明胜(1632-4524)三千石恩赐。或称此事是受明成领地返还事件牵连的结果,不过江户幕府对待外藩的严酷本是有目共睹的。正保二年加藤弥三郎明胜以二十三岁死去,无嗣,家系断绝。明利第三子三左卫门嘉遐(1631-97822)、四子源左卫门明重(-16841225)子孙成为旗本。 ●忠明

官内记。

加藤右马允教明的次子,川村某之女所生。随从兄长嘉明出仕秀吉,因多病求得兄长许可隐居。庆长五年关原之战时是伊予国真崎城的守将,在西军毛利方的攻击下死守该城。

●嘉政

小名左卫门。

加藤右马允教明的第三子,川村某之女所生。 佃十成

足立重信

塙直之

《海贼王》817话中出现了一个标记:

虽然度娘上面一大堆相关资料,但是都不全,要么就说得不对。虽然我也知之甚少,不过因为我恰好之前买过一本相关的书,貌似内容还挺多的,顺便看的时候归纳整理一下好了~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很久以前,人类还么有发明文字的时候,大家记录信息靠的是图画。图画作为一种直观明了的视觉传达媒介一直以来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日本的家纹也属于这个范畴。家纹,说的简单点儿就是用表达的家族姓氏。当然这并不是说有家纹的家族都不识字,而是因为这样的图案简洁明了,这样,哪怕是不识字的人,不会说话的人,只要看到这样的图案也会明白这是属于哪一个家族的标志。

家纹作为一种用图形表达的姓氏,在最初的时候却只有贵族和武士可以使用,一般平民使用家纹是近代的事情了。它作为一个家族地位、血统的象征,是不能随意更改和创造的。

而家纹在日本使用广泛程度我想一定是平常人想象不到的。据说,在日本,不仅家族的餐盘器具上面会有家纹,服装车马上面也会有,甚至是邻居家的毛头小子写出来的一份情书,或者是他们家所使用的手纸上都会有家纹的影子。因此,可以这么说,在绵长的家纹使用的历史里面,其实它也传承了相当一部分的日本文化,而不同的家纹图案也会有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它的存在丝毫不逊色于日本的浮世绘或者是茶道。

这十大家纹指以下十种:藤纹,片喰纹,木瓜纹,茑纹,鹰羽纹,柏纹,桐纹,茗荷纹,泽泻纹,橘纹。

藤纹在很早以前就代表着藤原氏一族。而“藤原”则是在日本大化改新时期的天皇为了表彰功臣中臣镰足所赐的姓氏。藤原氏显赫不仅仅是因为祖先是个功臣,他们家还不断地将自家的女儿送进天皇后宫,就这样子又生子,一代代送入皇宫的女人不断地巩固了藤原氏显赫的地位。

藤原氏后代繁荣景象延续三百余年,自然儿孙满堂。后来其后代分成了南家、北家、式家、京家四个分支。其中北家是这个家族的主流分支,其旁系家族近卫、鹰司、九条、二条和一条这五个家族则一直在朝廷担任要职,被称为“五摄家”。

在这“五摄家”里面,近卫和鹰司两家却采用了牡丹图案作为家纹,剩下的三家则使用藤纹,这并不是因为近卫和鹰司两家比较任性的原因,这样做是为了明示出身。

同样使用藤纹的还有从公卿家族藤原氏分出的武家藤原氏中也有使用藤纹的。藤原氏家族后人中以藤纹为家纹的家族有个共同点就是姓氏中均有“藤”这个字。江户时代编撰的《宽政重修诸家谱》一书中记载了各大名、旗本的家谱。其中使用藤纹的大名有九家,旗本则有一百六十二家。

但是,并非所有使用藤纹的家族都和藤原氏有关,因为在以前将自己的家纹作为赏赐这种事情是很常见的,而一般的百姓如果觉得某个纹样比较好看也可以拿来做家纹。

藤纹是由藤的花和枝两部分缠绕构成的,图案多为圆形,故又称“藤丸”。当然也有少部分藤纹采取了写实风格,而形状也有菱形,桐形和杏叶形,花萼的个数也稍有差异,少则一个多则八个。另外,花萼如向下垂就是“下行藤”,向上翘起的则是“上行藤”或“藤丸”。基本上所有的藤纹都是“下行藤”或“藤丸”,毕竟天然的藤就是一种倒垂生长的植物,而“上行藤”则体现了人们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

片喰实际上就是酢酱草,这货在中国经常冒充三叶草出现在各个角落,根茎是酸的,故名“酢”酱草。然而正统的三叶草实际上是白车轴草,和酢酱草完全不是同一类生物。不过日本叫它的名字的时候显然是直白多了,直接就叫“片叶三”,就是三片叶子的意思。这么说来中国人果然各个都是吃货,命名的时候连人家和醋一样酸都已经知道了。因为片叶三这个名字叫起来和片喰差不多,所以日本很早以前就把酢酱草称为片喰。

这种草在中国常用来做绿化用草,因为生命力比较旺盛,就如诗中所说“野火烧不尽”一样。因此日本有一种说法是把酢酱草的叶子放在钱包里面的话,那么钱包里面的钱也会怎么花都花不完,因而在日本它还被称为“黄金草”。

江户时代用片喰纹作为家纹的大名有森川、松平、酒井诸家,旗本中使用片喰纹的就更多了。其中酒井氏比较繁盛。

片喰纹基本都是三片叶子,很少会带有果实或者花朵的。不过片喰纹的变形比较多,甚至有被变形成蝴蝶这种昆虫的,称为“片喰蝶”,而写实的片喰纹则被叫做“枝片喰”。

“木瓜”可不是指我们今天所说的木瓜哦~这个木瓜之名究竟从何而来似乎是个无头悬案,有人说是带着枝的黄瓜,也有人说它本来指的是鸟类在地上的巢。比较起来后面这种说法似乎更加靠谱一些,证据之一是德大寺家使用的古木瓜纹在内侧有小点,据说象征着鸟类的卵。

战国中最早使用此纹的是越前朝仓氏,据说那是朝仓太郎击退白色野猪时由源赖朝赏赐的。后来被织田信长沿用,又称“织田瓜”。不过有所不同的是一般的木瓜纹是四片结构,但是织田瓜却是五片。

木瓜纹的图形很普通,由外框内框和中心部分组成。环状的外围结构就像花瓣一样厚重,一般被称作叶。较普遍的形态是四叶,但实际上从三叶到八叶都有。内框比较细,中间还有一部分图案,一般是各种蔓草,但有时也有桐,四目,茑,蝶的变化形态。图案比较横平的被称作“横木瓜”,纵向的称为“纵木瓜”。木瓜纹的称呼多种多样,在屋檐下面的叫做庵木瓜,三个叠在一起的被称为三盛木瓜。

“茑”的日语发音与“爬行”相似,因此“茑”就是一种藤本植物。由于这种植物在秋天的时候叶子会变红,因此又被称为“茑枫”。

在《枕草子》或者《荣华物语》中不乏平安时代贵族们将茑纹绣在衣物上面的描写,可见人们对其的欣赏。可是即使如此喜爱到将它们描绘在衣服上,却没有一个公家朝臣将它拿来做家纹的。

茑纹最早被用作家纹是室町时代的事情。而江户时期用茑纹的就多了起来,最有名的要数藤堂、松平和六乡三家。而其中松平诸家原本使用的是葵纹,但是为了与将军家避嫌因此后来改作茑纹。

茑因为拥有卓越的生命力而在日本被看作是非常吉祥的植物,又因为它缠绕其它植物生长的特性,又被予以“永不分离”的寓意。因此日本有很多屋子直接被命名为“茑屋”,外面挂的垂帘也是茑纹图案。

茑纹的变种有上百种,基本是以叶子为基础演化变形产生其他的图案,叶片少则一片,多则五片,而叶片边缘有锯齿的则被称为“鬼茑”。

日本古时候在重要节日和仪式上,左右近卫两阵之中都会竖立着老鹰的旗帜以彰显权力。而当时的武士对于鹰的力量也非常向往,以至于鹰羽制成的箭矢也被奉为上品。所以鹰羽被用作家纹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事情。可是当时使用整只鹰做家纹的却很少,大多数都是使用鹰的羽毛来做家纹。在《见闻诸家纹》中也只记载了长谷川氏的“鹰架”是使用鹰本身的姿态做家纹的。除此之外在《韦张武鉴》中还有一个原氏的“槲鹰”也采用了鹰原本的姿态来做家纹。

但即使是有记载的历史来看使用鹰本身的姿态作为家纹的还是很少,大多数情况下鹰的羽毛就代表了鹰,就像看见卍就想到寺庙,看见鸟居就会想到神社一样,鹰羽已经是鹰这种动物的象征。

鹰羽纹变化也很多,从数量的变化到形态的变化,以及排列方式的变化等等不一而足。

柏的本义是坚硬树木的叶片的总称。日本古代比较流行使用巨大的叶片来盛放东西,但是最常用的还是柏叶,因为这种叶片巨大而厚实。而当时在朝廷之中侍奉膳食的人员被称为“膳夫”(音同“柏”)便是从这时候开始的。现在的日本宫中举办大尝祭的时候奉给天神的食物依然使用柏叶盛装。因此柏也被誉为神木,作为一种神器受人敬仰。

平安时代的《伴大纳言绘卷》、《北野天神缘起》等绘本中会经常出现人们的衣服上绘制着柏木的形象。可见柏在日本群众中受欢迎的程度。

柏纹基本都是采用柏树叶片的花形,中间画有果实或者树枝,叶片的数量少则一片,多则九片,形态有“对柏”“抱柏”“错柏”等,最常见的是“三片柏”和“错柏”,其上有藤蔓状植物生长的则称为“蔓柏”。

桐,在中国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植物。传统中就有“凤凰非梧桐不栖”的说法,所以凤栖梧,凤鸣于桐树之上被看作是吉祥的征兆。而制作琴也是桐木尤佳,制作出来的琴声宛转悠扬,饱满而动听,因此深受民众喜爱。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桐树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中国。直到镰仓末期,桐都被正式应用为天皇家的御用纹路。而元弘之乱时,足利高氏因打倒镰仓幕府,战功卓著,因此受后醍醐天皇赐御名“尊”字,就是大名鼎鼎的足利尊氏,而尊氏就是那个时候被允许使用桐纹的。

此后,修建了金阁寺的足利幕府第三任将军足利义满将桐纹赐予了重臣细川赖之;修建了银阁寺的八任将军足利义政又将其赐予了半井等人,十二任将军足利义辉赐予了武田、上衫;最后,十五任将军足利义昭将桐纹赐予了织田信长。

而织田信长又将得来的桐纹赐予了下臣稻叶、松平等人,其中最拉风的无疑是丰臣秀吉。因为成为“天下人”的丰臣秀吉的“丰臣”一姓就是朝廷赐予的,因此他可以同时拥有菊纹和桐纹两种家纹。

不过虽然桐纹之前比较尊贵,但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将家纹赐予下属是一种荣耀,而下属再将家纹赐予自己的下属这种例子也是屡见不鲜,因此桐纹变得非常常见,而原本里面所含的权威之意也日趋淡薄,有些人就开始随意使用桐纹。对这种情况朝廷当然不会视而不见,所以在天正十九年六月,朝廷颁发禁令,严禁随意使用桐纹和菊纹。

丰臣秀吉使桃山文化发扬光大。为了向人们展示他拥有的无上权力,无论是建筑,工艺还是美术领域,都可以看到“太阁纹”这种桐纹。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他主管修建的姬路城、伏见城、大阪城等地的瓦片上看到桐纹。

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掌握了天下政权,可是他的作风和丰臣秀吉截然不同——当朝廷意欲赏赐他菊纹桐纹时,他却说:“我只要有葵纹就够了。”

桐纹的区别主要在花朵数目上面,有“五三桐”、“五七桐”、“九七桐”等,除了这个上面的区别以外,桐纹也拥有其他多种多样的变化。

茗荷又被称作蘘荷,是一种草本植物,部分部位还可以食用,因为它可食用的部分长得像竹笋,因此也被称为茗荷竹。

在日本民间传说中,茗荷是一种可以令人忘记世事烦恼的灵丹妙药。有一个有意思的传说是说江户时代有一个贪婪的旅店老板为了让客人们忘记带走自己的财物而故意在饭菜中加入茗荷,结果客人们反而忘记了付账直接都走掉了。好像中国也有这样的故事,只是原本是从哪里流传出来的已经无据可考了。

而在古印度,也有其相关的传说,因此茗荷在印度是顿悟之神的象征。

中国曾经也有一位神漂洋过海到了日本——摩陀罗神,而日本比叡山延历寺以及其分院中供奉着的摩陀罗神两边的侍从手中拿着的就是茗荷和竹。

为什么茗荷会有这么多的故事和传说呢,因为茗荷本身在日本就具有“冥冥之中有神佛护佑”之意,也因此而被视为一种非常吉利的花纹,在民间广为流传。

和其他家纹的图案构成和命名方式相似,茗荷纹也因为形状数目形态排列规则的不同而构成不同的图案。茗荷纹使用者比较多的最初是侍奉神灵出身的家族,后来就成了藤原氏系统内部家族了。

泽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为它的生长地多半位于沼泽边,所以名为“泽泻”。不过现在几乎已经看不到这种植物了。

这种草在日本是吉利的象征,甚至有人将其称为“胜利草”,因为它的形态很像箭矢而深受武家喜爱,甚至有人将其印在铠甲之上,以取个胜利的好彩头。

所以泽泻可以被当作家纹,无疑是源于武士们对泽泻的喜爱。当然因为人们总是喜欢编造出一些故事来赋予一些平常的物事以不寻常的意义,所以关于泽泻可以带来胜利的传说在日本也是非常多的。

泽泻有纯叶子组合,也有花叶组合。只有叶子的叫做泽泻纹,有花和叶子的则被称为花泽泻。同样的,根据叶片数量以及组合形式的不同,泽泻纹也可以变换出很多不同的花纹样式来。

橘是蜜柑的原始形态,古代日本非常崇尚橘的香味,而且因为橘树枝上面有刺,所以它还被称为“太刀花”。

有一个传说是说在很久以前,日本的第十一位天皇垂仁天皇派遣田道间守去寻找非时香果。田道间守历尽艰辛到了蓬莱岛,找到了传说中的非时香果。然而当他回到祖国的时候却发现天皇已然去世。田道间守专门出门去寻找的“非时香果”就是橘子。因而田道间守被后人称为水果之祖。

同样的派遣,秦始皇却派出大量的人马帮他寻找不老仙丹,并在中国传说中地王寻找仙丹或者痴迷于炼丹术的故事也是屡见不鲜。从这两个传说中大概也可以看到日本物资匮乏这件事了。

奈良时期有一个叫做县犬养三千代的女子深得元明女帝欢心,因此被赐姓“橘”。后来三千代的儿子被起名“橘诸兄”,就是日本四大姓氏“源、平、藤、橘”中橘姓祖先。但是橘被用作家纹,其花纹并不是来源自橘氏。

橘纹最常见的形态是一株五叶立木,中央有果实,但是也有三橘五橘的纹路。

需要补充的是,在《源氏物语》中,紫式部共描绘了近百种植物,其中演变成家纹的就有近半数之多,而在整个家纹系统中植物纹也是占领了数量中的近半数江山。根据前文所见,基本上可以演变为家纹的植物均被赋予了一些非常吉祥的寓意,可见在古时候的日本人们对于这些植物的喜爱程度(也可以说是物资匮乏程度吧)。

家谱大全

取名查询

姓氏故事

名字取名

诗文欣赏

古典典籍

成语大全

诗词知识

首页 > 姓氏故事 > 野这个姓氏(上野 姓氏)

野这个姓氏(上野 姓氏)

信息来源:姓氏故事 发布时间:2022-10-30 10:30:33

1 野这个姓氏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说法:1《百家姓》里面有姓野的,只是很少被别人熟知,譬如说甘肃以及陕西就有这个姓氏,只是住在偏僻的地方很少引起别人的注意。这仅仅是少数人看法还需要证实。2《百家姓》中没有野姓。它是东野氏的后裔,祖籍在山东曲阜。和孔以及孟和颜氏都是最早的家族。《左传》中有记载鲁国野泄的事迹,后又到江苏扬州,向海外扩散。现处于河北省武安市。姓氏分布:“东野”姓自得姓后,一直在山东一带……对于这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观点所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上野 姓氏

日本的姓氏有佐藤、铃木、山下、松田、杉山等。下面我就给大家说一说关于日本姓氏的相关内容。

1、日本姓氏数目约十四万,一般由一至三个汉字所组成,少数也有四至五个汉字的。古代日本人没有姓,只有名。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统治阶级中间首先出现了氏和姓。氏是日本古代国家中的一种政治组织。

2、氏名是根据该氏族在朝廷中担任的职务或该氏族居住、管辖的地方命名的。日本古代的"姓"是赐予氏的称号,以表示该氏的社会政治地位。姓有几十种,它类似爵位,是世袭的。各姓之间等级分明。

3、日本人的姓均有一定的含义。以地名为姓是一大特征。还有许多姓是表示大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百相、思想意识的。日本人的名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含义。人名中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表示伦理道德;良、吉、喜、嘉等表示吉庆;龟、鹤、松、千代等表示长寿;君代等表示远久,广、博、浩、洋等表示智慧。

3 小野 姓氏

安达(あだち) 相川(あいかわ) 河村(かわむら)

桑田(くわた) 冬月(ふゆつき) 伊藤(いとう)

安井(やすい) 佐々木(ささき) 西园寺(さいおんじ)

藤堂/东堂(とうどう) 井伊(いい) 板部(いたべ)

朝仓(あさくら) 武田(たけた) 大畑(おおはた)

永安(ながやす) 羽柴(はしば) 铃木(すずき)

宫崎(みやざき) 神崎(かんざき) 新岛(にいじま)

平冢(ひらつか) 远山(とおやま) 上杉(うえすぎ)

上泉(かみいずみ) 小泉(こいずみ) 大塩(おおしお)

松(まつ) 远藤(えんどう) 林原(はやしばら)

后藤(ごとう) 赤井(あかい) 高野(たかの)

福沢(ふくざわ) 冈田(おかだ) 渡辺(わたなべ)

北原(きたはら) 星野(ほしの) 安在(あんざい)

胜村(かつむら) 华原(かはら) 広末(ひろすえ)

豊川(とよかわ) 本多/本田(ほんだ) 瀬戸(せと)

鹤田(つるた) 镰田(かまだ) 吉野(よしの)

橘(たちばな) 山部(やまべ) 大伴(おおとも)

堀河(ほりかわ) 吉备(きび) 山上(やまかみ)

房野(ふさの) 石井(いしい) 镰仓(かまくら)

野间(のま) 久保田(くぼた) 宇徳(うとく)

持田(もちだ) 坂井(さかい) 小室(こむろ)

松岛(まつしま) 宫下(みやした) 仙道(せんどう)

国府(こくふ) 佐久间(さくま) 三浦(さんぽ)

三菱(みつびし) 宫沢(みやざわ) 野原(のはら)

米田(こめだ) 大石(おおいし) 斎藤(さいとう)

佐藤(さとう) 京野(きょうの) 江角(えすみ)

桥本(はしもと) 右京(うきょう) 杉田(すぎた)

日向(ひなた) 工藤(くどう) 反町(そりまち)

石田(いしだ) 友阪(ともさか) 佐伯(さえき)

松村(まつむら) 広瀬(ひろせ) 东(あずま)

小林(こばやし) 志贺(しが) 冈村(おかむら)

田沼(たぬま) 正冈(まさおか) 江口(えぐち)

中山(なかやま) 木村(きむら) 竹野(たけの)

成瀬(なるせ) 砂川(すながわ) 黒川(くろかわ)

三好(みよし) 木下(きのした) 山崎(やまざき)

近卫(このえ) 戸上(とがみ) 今川(いまがわ)

芳贺(はが) 内藤(ないとう) 益田(ますだ)

奥岛(おくしま) 山代(やましろ) 佐藤(さとう)

铃原(すずはら) 藤崎(ふじさき) 松本(まつもと)

永野(ながの) 三上(みかみ) 山崎(やまさき)

永井(ながい) 永山(ながやま) 奥沢(おくさわ)

有森(ありもり) 永尾(ながお) 室町(むろまち)

赤松(あかまつ) 南(みなみ) 安藤(あんどう)

黒田(くろだ) 鹤见(つるみ) 酒井(さけい)

常盘(ときわ) 堂本(どうもと) 浅野(あさの)

莲沼(はすぬま) 驹田(こまだ) 秋元(あきもと)

浅田(あさだ) 江森(えもり) 绪方(おがた)

稲村(いなむら) 伊能(いのう) 升味(ますみ)

辻(つじ) 中川(なかがわ) 饭岛(いいじま)

田村(たむら) 矢口(やくち) 小沢(おざわ)

大路(おおじ) 内田(うちだ) 菅野(かんの)

水梨(みずなし) 福山(ふくやま) 小野(おの)

栗原(くりばら) 石谷(いしたに) 藤野(ふじの)

原(はら) 望月(もちづき) 深田(ふかだ)

中居(なかい) 西岛(にしじま) 北川(きたがわ)

松冈(まつおか) 石坂(いしさか) 菅原(すがはら)

黒田(くろだ) 大友(おおとも) 吉田(よしだ)

冈仓(おかくら) 犬养(いぬかい) 清水(しみず)

森川(もりかわ) 园田(そのだ) 菊池(きくち)

川胜(かわかつ) 市川(いちかわ) 前田(まえだ)

畑山(はたけやま) 冈部(おかべ) 筒井(つつ

战国无双是有关于日本的战国时代的历史

从主角家谱开始

就象一般的勇者都或多或少会继承点什么上古血统一样,我们照例也要去翻翻真田幸村老兄的家谱。然后我们就会发现幸村祖上三代都是很牛的人物,比如祖父真田幸隆便是武田信玄的得力军师,父亲真田昌幸也是人称“正后双能之士”的绝代智将,可以说真田家的名声便是由这二位筑立起来的。

由于游戏中真田幸隆并没有出场,所以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真田家除幸村之外的另两名人才--还有一个,是真田幸村的老哥真田信之,相信大家在上田城之战里都该见过昌幸和信之两父子了,虽然都是大众脸。

真田昌幸,是幸隆的三子,因兄长都前后战死而最后成为家主。7岁便被送到武田信玄身边担任近侍(信长与森兰丸?没错那也是差不多,但这个话题我们容后再说),显然这段经历对他日后的谋略战术大有影响。

而他的初阵,便是著名的第四次川中岛合战,当时昌幸参加了坚苦卓绝的武田本阵防卫战,抵抗上杉军的精锐部队直到援军从妻女山背后赶回。在游戏里也有这段情节,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尤其是笔者操作着真田幸村在八幡原大雾中左冲右突,而屏幕下方一直显示着“至急本阵归还”的任务时,心情怎一个郁闷了得(众编辑:“你个路痴……”)……

不过历史上真田幸村是没有参加这次战斗的--他老爹此时才15岁呢!倒是在此战中武田信玄之弟信繁的英勇给昌幸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后来他给自己儿子就取名“信繁”--真田信繁,也就是后来的真田幸村。

此后真田昌幸还参加了打得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尿裤子的三方原之战(德川家康那场战斗里真的被武田家骑兵吓得尿裤子……),但他真正为人所知,则是在信玄死亡,武田家衰落之后的事情,失去了主家的真田家在昌幸的带领下先后投靠织田、北条、上杉、德川、丰臣等各大势力,而居然凭借自己超人的政治手腕能在这诸家大名周旋之中成功保全真田家,其实力由此可见。

后来丰臣秀吉称昌幸为“表里如一之人”,这怎么看都不象是在夸他啊(也有人理解为“这家伙从里到外都靠不住”……),但昌幸对秀吉倒是出奇的死心塌地,不然也不会有之后的举动。

他效忠秀吉的表现,就是在关之原。此时秀吉已死,拥护秀吉之子秀赖的石田三成和企图夺取天下的德川家康数十万军队对峙关原,而昌幸则毫不犹豫的加入了石田的西军,并和儿子幸村一起用几千兵马将德川的三万五千精锐大军拖住整整半个月……名堂是闯出来了,可最后在关原获胜的却是德川家康……

作为败军之将本该被斩首的昌幸,最后是在大儿子真田信之的求情下捡了条命,和真田幸村被流放到九度山,并在那里死去,终年64岁,据说其在山中每天朝秀吉画像上香祷告,可谓虔诚之至。

接下来就该说到真田信之了,他原名真田信幸,是昌幸的大儿子(昌幸、信幸,看上去更象兄弟的名字而不是父子,日本人的名字到底怎么取的?)。估计有人在奇怪,这人既然是幸村的哥哥为什么却每每作为真田幸村的敌人出现?而事实上在关原作战前夕,真田父子三人就曾为投靠哪边进行过辩论,最后大儿子信幸加入了东军,而昌幸与幸村则投入西军阵营,兄弟父子之间从此对阵两端,而真田信幸还为此舍弃了名字中的“幸”字,改名真田信之。

但后来正是靠着信之在家康面前的大力求情(甚至是以自己切腹来威胁),才保住父亲和弟弟的性命--当然真田信之还有个身份是家康爱将本多忠胜的女婿,这次是拉了岳父一起求情的,不然恐怕不管切腹还是上吊,家康都不会理……

虽然没有父亲和弟弟那么辉煌的事迹,但正是一直默默无闻的信之保全了真田家的家脉,并一直作为德川家重臣直到以93岁高龄辞世。

终于说回真田幸村了,而事实上他的本名是真田信繁,小名弁丸,“幸村”这个名字按照日本教科书上的解释是来自于姐姐村松,而且是后来才叫开的,一直没有被正式史料收入,在官方历史上他一直是叫“信繁”(再次抱怨一下日本人的取名方式……例如上杉谦信,小名虎千代,先后改名叫喜平二景虎、长尾景虎、上杉政虎、上杉辉虎,而“谦信”只是他的法号……)。就象上面所说,“信繁”这个名字是父亲昌幸为纪念武田信繁而取,估计KOEI就是用这个名字偷梁换柱让幸村跳到了出生前的川中岛--第四次川中岛合战,正是武田信繁战死的地方。

2

不止是川中岛,三方原、长筱、安土城等等游戏里出现的关卡,历史上的真田幸村同志是一@概@没@有@参@加@过!事实上在大坂之战前,他参加的战斗次数并不多,更多的作战知识是来自于书本和祖传的教育(但他家的祖传教育真的很恐怖),尤其是来自九度山流放期间的学习--反正那时也没别的事情可做,但这一学就是整整十四年。

顺便打破一下同人女的幻想,当接到秀赖邀请,偷偷离开九度山前往大坂,开始他“日本第一兵”的传奇时,真田幸村已经是49岁的人了……据当时记录,此时的幸村“头发花白,牙齿松动,象六十岁的老人”,总之是不可能把他和帅哥联系起来的。也许正是意识到时日无多,而真田家的血脉反正也有大哥继承,“作为一名武士战死在沙场,这大坂或许就是最后的机会了吧”,真田幸村一定这么想。

然而这个半老之人在最后迸发出的光芒,恐怕也超越了他自己的想象。

接下来就是人所皆知的大坂之战。当德川家康看到全部穿着火红盔甲的真田骑兵时,我打赌他肯定会想起三方原之战,那场战斗中同样是遍体通红的武田家赤备骑兵让家康尝到了一生中最惨痛的失败--而事实上在大坂夏之阵,家康也确实是自三方原来第一次吓得丢掉代表大将的金扇马印(马印:战场上大将位置所在的标识,通常以大将的家纹、图腾等特殊图案为主)。

让我们回到1615年5月7日大坂夏之阵,在前一天战斗中已经损失了名将后藤基次、木村重成、长宗我部盛亲等部队的五万大坂守军,没有等来丰臣秀赖承诺的亲自出阵--据说是被其母淀君阻止,理由是“秀赖万金之体不能冒险”……这个鸟女人,你以为那么多人是为谁而战啊!冬之阵也是因为这个女人的胆小而使得大坂的防御设施被全部拆除,导致夏之阵中大坂军不得不以野战决胜(游戏里收入了幸村请求秀赖出阵但被拒绝的情节,当时真田幸村的绝望心情大家可以稍有体会到吧)--惟有以必死之心面对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德川军。

夏之阵中真田军最后的决死冲锋一直被视为一个传说:正午时分,战斗一开始四千真田骑兵就对德川军发动疯狂突击,一万多人的松平忠直部队作为德川军前阵瞬间就崩溃了。孤军深入的真田军马上受到敌军的包围,令德川家康没有想到的是对方根本无视夹击,一口气突破了十万大军的合围!

此时真田幸村单枪匹马直逼本阵而来,被手忙脚乱的德川军铁炮队乱枪击倒,但马上另一个同样打扮的真田幸村又单骑冲来--这就是幸村著名的影武者战术,几个真田幸村全是由著名的真田十勇士假扮,真正的幸村趁德川军惊慌时率一千骑兵从侧翼直扑德川本阵,素以战斗力精良闻名的德川三河军团顿时阵脚大乱(三河军团一向以对德川“狗一般的忠诚”著称,都是可以为主君豁出命去的家伙……什么,你说你家邻居的京巴被一块骨头就收买了?靠,不要拿哈巴狗和警犬比……)。

眼看幸村杀来,德川家康差点就要剖腹,幸得左右拉住,但德川军本阵一下被真田军冲得后退了12公里,中途把代表大将所在的什么军团旗马印全都丢弃,狼狈之极--不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幸村在乱军之中无法找到家康,最后力竭战死。随后大坂城被攻陷,幸村的儿子大助也在城内战中阵亡。

传闻中大坂夏之阵中伴随幸村到最后的真田十勇士,分别是猿飞佐助、雾隐才藏、三好清海入道、三好为三入道、由利镰之助、穴山小助、根津甚八、海野六郎、望月六郎、笕十藏--即是战国无双中那队忍者护卫兵,不知道为什么游戏里只收录了4个,莫非是为续集做准备?

“十勇士”之名是后人加的,就象三国的所谓五虎将一样,换言之,这是幻觉……(笑),当然这些人的事迹倒不是空穴来风(猿飞佐助除外,这个人从头到尾……哦不,是从头到脚……都是虚构的),其中根津、望月便是作为影武者壮烈牺牲,其他人也先后战死,个人觉得最牛的当数三好兄弟,91岁的清海入道和84岁的为三入道在大坂失陷后试图用火攻伏击德川军,失败后冲入敌阵战死……想想两个加起来要两百岁的老爷爷在阵前冲杀是什么情景?反正我是想象不出来了。

3

游戏里一直和幸村并肩作战的神秘女忍者くのいち,官方介绍说这个是虚构的原创角色,但德川幕府中期的小说“真田三代记”中曾经描述过一个名叫阿江的女忍者,其形象和くのいち倒颇有几分相似,例如阿江的父亲原是武田家的忍者,后来阿江则成为了幸村的手下,而且两人是在上田城的温泉见面的(くのいち似乎也很喜欢洗澡),但最后还是没在一起(幸村ENDING之一,くのいち看着幸村的尸体转身离去……),由此看来“阿江”这个人物是くのいち原型的推测极有可能成立(KOEI:“靠,我说是原创就是原创,‘真田三代记’是什么东东?我从没看过!”……算我没说……)。

总算看完了真田一家子,接下来的时间让我们看点更有意思的东西。纯粹凑数的几个人我想不用多讨论,例如可以和每个男性角色都有ENDING的阿国,从大美女变成小loli的阿市(据说日本BBS上不少人大叫“打倒浅井长政”,充分体现了loli控是多么不

上杉谦信的人物生平

享禄三年(1530年)一月二十一日,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的幼子诞生于春日山城。 因为当年是虎年,孩子被取名为虎千代。 这个孩子成年后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