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继尧的后人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4收藏

唐继尧的后人有哪些,第1张

唐继尧唐继尧墓位于昆明圆通公园西后门的上方。修建于1932年,墓为石砌圆丘形,高6米,直径为16米,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在国内为较大的陵墓。唐继尧,公元1883年~1927年,云南会泽人。唐继尧在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中都建树奇功,然而其后期卷入了军阀混战,后人为其题写的挽联是:“治滇无善政,护国有奇功”。

唐继尧故居在现在的会泽县城北钟屏镇,在二道巷转往三道巷的中段处14号。

唐继尧故居,是一座小型的封闭式的四合院建筑群落。它有典型的清代中晚期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系硬山顶穿斗式结构)。里面置有正堂,书房、对厅、耳房、粮仓、养马房和前后院等14间建筑。故居占地约八百平方,其中建筑面积约四百平方。它有东西两个书房,呈对称状,又与对厅平行。原来两院相通,被后来的居民隔成两个院落。

故居的正堂里有付对联,上写“护国讨袁南天一柱,治滇兴教东陆独尊”。这是后人对唐继尧一生全面的评价。

一个硕大的汤碗盛着乳白色稠糊,青绿菜叶丝暗伏其中,貌不惊人却最终以口味打动了食客。这道亦汤亦菜是将土豆泥搅入米汤之中,适当加点青菜和油盐而成的。已经化解到米汤中的土豆泥成了主角,微微带点咸味,夹杂着青菜的新鲜味道,彻底中和了刚刚吃下的十数道菜中各色调料的冲击。一打听,这汤有个显赫的名字——“都督汤”。在会泽,“都督”是无需说明,绝无疑义的,指的就是民初时期的云南都督唐继尧。唐继尧出生于会泽县,二十岁之前也主要生活在这座小县城里,迄今县城内三条巷还复建了一处规模并不大的唐继尧故居。尽管在风雨变幻的民初政坛上,唐继尧留下了种种值得称道或者诟病的口实,是褒是贬也无法一时定论,但是,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人士,唐继尧自然是会泽人津津乐道的骄傲。“这可是个人物!”我见到的每个会泽人都忍不住拍案高声。土豆汤和唐都督是什么关系呢?土豆既是本地特色,会泽老少都应该喜爱,都督也不例外,这就是都督从小就爱吃的东西!食以人名,人传食名。

唐继尧墓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唐继尧墓位于昆明圆通公园西后门的上方。唐继尧,公元1883年~1927年,云南会泽人。唐继尧在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中都建树奇功,然而其后期卷入了军阀混战,后人为其题写的挽联是:“治滇无善政,护国有奇功”。

唐继尧墓位于圆通山昆明动物园内,俗称唐坟。1930年破土动工,1932年竣工,墓高约6米,封土堆直径约22米,墓前有石质厦式阁,碑阁宽176米,镶嵌着8个大碑。阁厦由14根石柱支撑。

整座墓战地面积1500平方米,为国内较大的陵墓。墓的豪华气派,在昆明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显示了墓主生前的威赫和权力。唐继尧(1883—1927年),字_庚,云南会泽人。1904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6期,回国后任云南督练公所参谋处提调,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监督,新军第十九镇参谋官、管带等。参与昆明辛亥起义。辛亥云南军都督府成立后任军政、参谋两部次长,1912年任贵州都督,1913年—1927年间任云南都督、督军。1915—1916年曾参与领导反袁护国战争,1927年为革命浪潮所推翻,随即去世,唐继尧统治云南达14年之久。唐继尧在辛亥、护国中有重要功绩,创办东陆大学亦功不可没。

唐继尧墓是1932年修建,墓为石砌圆丘形,高6米,直径为16米,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在国内为较大的陵墓。墓前建有廊柱式石牌坊,面阔1670米,镶嵌着8个石碑,这8个石碑,刻着1916年护国战争期间被推举为护国军务院抚军长,大总统黎元洪的授勋令;孙中山大元帅1924年关于推举唐继尧为广州军政府副元帅的文件,以及周忠岳为唐继尧写下的长篇墓表。把这些内容合起来,就是唐继尧一生中最精彩、最辉煌的人生岁月。

唐坟正中刻写着“会泽唐公冥墓”,两边对联是:“功业须当垂永久,风云常为护储胥。”唐坟前神道两旁立有石狮、华表,唐坟之上还有许多石雕,气势壮观!这个墓把建筑上的希腊式、威尼斯式、哥德式与中国传统融为一体。此外,还采用了拉丁式的铭刻,墓顶树木葱郁,形成了一个绿色墓冠。

198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字_赓,汉族,云南会泽人,1883年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1904年赴日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第六期。1905年秋加入同盟会。1908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次年回国。1909年返云南,在讲武堂担任教官及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蔡锷指挥的昆明重九起义。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发起推翻袁世凯的“护国起义”掀起“护国运唐继尧详细信息++

唐继尧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出生于会泽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根据当地人反映,在民国初年的时候,唐家在当地就是名门望族,成年之后,唐继尧被送到日本军事学校学习,专业的军事训练,为他后来的军旅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当地人解释,唐继尧绝非凡人,算命的讲,唐继尧的面相奇特,天庭饱满,嘴唇内收,用云南的方言讲,这叫饭包嘴,嘴里能装东西,寓意非富即贵,实际上唐继尧的前半生确实混得风生水起,早年在日本参加创立滇军,后来跟随蔡锷一起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去世之后,他成了云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一号人物。

唐继尧性格坚毅刚强,这一点属于典型的云南人性格特征,典盛时期势力遍布云贵川的大部分区域和毗邻的缅甸部分地区,后来被川军击败退回云南,在唐继尧节制的15年里面,云南的工业和农业,还有教育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不过对云南的独裁统治,也遭到了 社会 各界的病垢。对于他的功过是非, 历史 上的评说也是分歧很大,

32岁那年,唐继尧出任八省联军总司令,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刻,但是唐继尧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好色成性,这也成为他走向衰落的导火索,他出任八省联军总司令之后,手底下的人知道他好色,为了讨好他谋求政治资本,都纷纷给他送美女,手底下有一个名叫庾恩旸的军官,他有一个国色天香的老婆,唐继尧自从见了一面之后就念念不忘。

人的地位到了一定的高度,个人的喜好自然有很多人关心,唐继尧喜欢庾恩旸的老婆却求而不得,这给了那些想要巴结他的人机会,直到有一天庾恩旸就不明不白地死在了贵州节毕,年仅34岁。庾恩旸死后,唐继尧为了安抚庾家,安排庾恩旸的弟弟庾恩锡当了水利局长,并给了一笔不菲的安葬费。

唐继尧对庾家的特殊照顾,引起了下面一些人的注意,很多人借题发挥,认为庾恩旸可能是唐继尧害死的,这样残害自己的手足兄弟,最终会冷了手底下兄弟们的心,1921年的春天,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通电讨唐,突然率兵进攻兵力空虚的云南昆明,唐继尧被迫下野,携带家眷财物逃到越南,然后转到香港。

一年之后,唐继尧在当地土匪武装的帮助之下卷土重来,在昆明杀死顾品珍等手底下20多位将领,再一次控制了云南。民国十六年(1927年)2月6日,手底下的四大金刚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四镇守使联合起来,对唐继尧实行兵谏,威逼去职,同年5月23日,唐继尧病逝,享年44岁,从此第二代云南王唐继尧走完了他高开低走的一生。

实际上1922年唐继尧回滇述职的时候,孙中山曾经劝说其归隐,放弃对权利欲望的贪恋,但是唐继尧却始终念念不忘自己是云南王,其实镜花水月般的权利,自古以来又有谁真正永远拥有过它呢?

1919年,云南省议员大会审议通过龚自知等人提出“本省筹办大学请愿书”。时任云南督军兼省长的唐继尧审时度势,于当年9月以云南督军公署、省长公署之名告知省议会,表示“大学之设,必期于成。”

1921年2月,唐继尧的部下顾品珍倒戈起兵反唐。唐被迫辞职出走香港,董泽等也随之同往,办学筹备工作因之搁浅。

1922年3月,唐继尧回滇重新执政。再令王九龄、董泽继续筹建大学,并任命董泽为筹备处长。8月,他批准学校组织大纲,令省府根据筹备处建议拨具有历史意义的贡院旧址为大学校舍,将圆通山划为东陆大学校园。率先捐款1万元(旧滇币)作筹备费,后又捐50万元

1922年11月,筹备处投票决定校***员,唐继尧和王九龄当选名誉校长,董泽为校长。学校为纪念唐继尧倡导教育、创办东陆大学的功绩,决定以他的名字命名新建的主楼。主楼故以唐继尧别号“会泽”命名。筹备人员在唐继尧别号后用“楼”或“堂”或“院”也煞费苦心。考虑到主楼建在明远楼旧址,为区别新楼与旧建筑,不用“楼”;主楼紧挨贡院的衡鉴堂、至公堂,也不再用“堂”。最后用泛指一般屋宇建筑的“院”字,并将“会泽院”三个字镌刻在主楼前后门的门楣之上。会泽院因此得名。

1923年4月20日,会泽院奠基。

1924年,会泽院落成,设计考究,做工精良,系典型的法式建筑,为云南至今所少有之建筑。设计人张邦翰是中国早期留法学人。

1925年上海的“五卅”运动和1926年北京的“三· 一八”惨案,云大学生就由此出发,上街声援上海工人和北京市民的斗争。抗日战争中,会泽院成为国内宣传抗日的重要阵地。

1948年7月15日,会泽院爆发“七·一五”爱国学生运动。会泽院是名人汇粹的地方,如董泽、熊庆来、李广田等长期在此办公,冯友兰、顾颉刚、姜亮夫、刘文典、费孝通、严济慈等在此执教。解放后,党和国家***彭德怀、陈毅、贺龙等来校视察,均曾在会泽院召开座谈会、听汇报、作指示。

1987年,会泽院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

蔡锷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军事家,中华民国陆军上将。曾在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与蒋百里、张孝准并称为“中国士官三杰” 。当时,他虽然热切地希望变中国为世界第一等强国,但是还没有确立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仍然抱着从改革军事入手,帮助清廷革除弊政,借以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

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蔡锷在一生中,注意辨别政治风云,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唐继尧

唐继尧(1883年-1927年5月23日),字蓂赓,中国云南会泽人,滇军创始人与领导者,云南滇系军阀的主要领导者。1883年8月14日出生。就读东京振武学校,然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深造。参加过重九起义,昆明起义。在镇压二次革命时,攻打四川熊克武率领军队。在护国战争中,与蔡锷联合宣布云南独立,自任中华民国护国军总司令,护国战争结束后,任云南督军兼省长。护法运动中被推为护法军总裁之一,并任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

1913年开始在云南执政,唐继尧在近14年的执政期中,兴办教育、筹办市政、发展实业做了若干件利民兴滇的大事,为云南的近代化事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执政后期从下属到民间怨气甚大。1927年失去云南政权,同年5月23日病死于昆明,终年四十四岁。1935年,国民政府感念唐护国之功,明令褒扬,于1936年改公葬为国葬,补行国葬仪式。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

李根源

李根源(1879(己卯年)-1965),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号曲石,别署高黎贡山人,祖籍山东益都(今山东青州),生于云南德宏州梁河县九保。近代名士、国民党元老、全国政协委员。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秀才,二十九年(1903年)入昆明高等学堂。次年留学日本,学习陆军军事,先后毕业于振武学堂与士官学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加入同盟会,次年春任云南留日学生同乡会会长,《云南杂志》社经理。宣统元年(1909年)回国,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旋升总办。武昌起义后,与蔡锷等发动新军响应,成立大汉军政府,任军政总长兼参议院院长,继任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兼国民军总统。后参加“二次革命”,反袁世凯称帝活动和“护法”斗争等革命运动。

从1932年到1945年,李根源曾先后4次为英勇牺牲的抗日将士建造英雄冢,披麻送国殇。“霜冷灵岩路,披麻送国殇。万人争负土,烈骨满山香。”1942年夏,李根源将英勇牺牲在缅甸抗日前线的二OO师师长戴安澜之灵柩运送回国,抵腾冲,绕道怒江上游,然后交八十八师接运过江,到漕涧,举办隆重的公祭仪式。时为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亲自主持了迎接戴师长灵枢的公祭仪式,并同时向云南保山至安宁各县发出通电,令各县长率民众“敬谨郊迎,公祭忠烈”的电文。

1945年初,抗战胜利,李根源辞去了云贵监察使之职,回到家乡云南腾冲,即积极倡导修建腾冲国殇墓园。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国殇墓园完工了。园中建了忠烈祠、纪念塔、纪念碑。国民党要人蒋介石、于右任、何应钦、卫立煌及二十集团军将领都题了词。腾冲抗战中牺牲的军队官兵和民工的名字,都刻在了碑上。

顾品珍

顾品珍(1883~1922) ,字筱斋,昆明人,出生医生世家。清末附生。1909年从日本回云南,任云南陆军讲武堂军事教官兼骑兵科长。

1911年顾品珍先后任骑兵团长、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原讲武堂)生徒队队长、校长、兵工厂厂长、陆军第二旅旅长、第二师中将师长、第六师中将师长、云南讲武堂监督等职。1922年在和唐继尧争夺云南的战争时战败被杀。

谢汝翼

谢汝翼(1879—1914):字幼臣,玉溪市北城镇谢井村人,辛亥云南“重九起义”的主要***之一。曾担任过护理云南都督,后聘任为迤西镇守使。1914年3月,奉调入京。在乘滇越铁路火车途中,被奸人何荣昌暗杀,死后授上将军衔。

彝王龙云

龙云(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谱名登云,字志舟。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彝族,族名纳吉鸟梯。是中华民国初期滇军将领,亦是割据西南的军阀,号称云南王,曾任云南省主席、军事参议院院长、战略顾问会副主任。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

1948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常委。龙云先后主政云南17年。期间,他努力革新,支持民主运动,坚持抗日,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被誉为“民主堡垒”。在新中国期间,龙云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等。1957年,龙云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62年6月27日,龙云在北京病逝。1980年7月,中共中央给予他彻底平反。

卢汉

卢汉(1895(乙未年)—1974(甲寅年)0513),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二、三届常委、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常委。

1974年5月13日因患肺癌,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唐继尧的后人有哪些

唐继尧唐继尧墓位于昆明圆通公园西后门的上方。修建于1932年,墓为石砌圆丘形,高6米,直径为16米,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在国内为较大的陵...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