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今川家的家谱以及完整~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1收藏

我需要今川家的家谱以及完整~,第1张

今川义元(1519-1560)

  日语原文 今川义元

  假名 いまがわよしもと

  罗马字 imagawa yoshimoto

  今川义元,骏河国守护大名今川氏亲三男,永正十六年(1519)生,幼名芳菊丸,自幼入骏府郊外善得寺修行,法号梅岳承芳。天文五年(1536),今川家家督氏辉暴毙,义元还俗继位,其后分别与武田、北条同盟,并迅速统一了骏河、远江、三河。永禄三年(1560)上洛途中,于桶狭间遇袭而亡。桶狭间大意遇袭几乎抹杀了义元前半生的功业,以至后人一提到义元,就想到是信长手下败将。一些初涉战国的朋友甚至认为他是愚蠢无能的大名之一。而实际历史上的义元,在武勇、文化、内政、外交上均有突出的表现,桶狭间之战亦有其偶然和巧合之处。

  武勇——(花仓之乱、小豆坂之战) 天文五年(1536)第八代家督氏辉离奇死亡,两位继承人三男义元和庶出的二男惠探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激烈冲突。年仅十七岁的义元在这场争斗中显示出了超人的判断力与决断力。他于六月十日包围了惠探所在的花仓城,数日破城,惠探自刃。天文十五年(1546),尾张的织田信秀与三河的松平广忠发生冲突,松平广忠向义元求助,义元欣然出兵。天文十七年(1548)织田、今川两军主力对峙于小豆坂。义元亲率大军,大败织田,并生捕信秀之子信广。此战快速激烈,是正攻法的典型,被收录于《日本的合战》一书中。

  文艺——义元不仅武勇卓越,且能歌善赋,可称得上是一位儒将。他自幼入善得寺拜护国院常庵龙崇长老(太原雪斋)为师,精修佛法。同时喜好汉诗、和歌。据《续丛书类丛》载其“爱读宋景濂之富士诗”,留下诗歌众多。如天文二年为迎仁和寺尊海而与雪斋三人的连句诗:花待春宿梅——喜卜(尊海);友三话岁寒——九英(雪斋);扣水茶煎月——承芳(义元)。

  内政——义元在对外扩张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内政的重要性。继位之后,他即向各地派遣检地奉行,开展了艰苦的检地工作,使领土基盘得到了强化。天文二十一年(1552)义元在父亲氏亲制定的基础上推出了在今后整个封建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今川假名目录及追加》,其中详细制定了家臣统制、家臣

  关系等一系列封建制度。据考其后德川幕府遵循百年的《家康百训》在制定中亦有部分是参照了此《今川假名目录》。义元的贡献可谓巨大。

  外交——义元在其四十年生涯中表现出了高超的外交手腕。在继位前,今川家正与甲斐武田激烈交战,北条氏亦在旁虎视眈眈。义元继位后,于天文六年(1537)迎娶武田信虎之女,并与关东统领山内上杉宪政结盟,使北条在伊豆的国境后退,义元成功地支配了骏东、富士二郡。天文十八年(1549)冈崎城松平广忠死,义元以竹千代(德川家康)为质又吞并了三河。

  最后,再来谈谈桶狭间之战。

  永禄三年(1560)五月,义元出兵向京都进发,希望代替没落的足利家行使将军一职。他当时已是骏、远、三河三国百万石的国主,后方的武田、北条已同盟;中西部几个有实力的大名,毛利远在中国,长宗我部在四国岛,岛津家更在遥不可及的九州;今川家又是镰仓新罗八郎源义家一系的名门望族,拥护者众多。如无信长的出现,义元成为征夷大将军确是指日可待之事。真可谓既生义元,何生信长!

  桶狭间之战是战国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因而大部分史书所记均把织田军数量记录极少,而今川军数量极多,以示其“以少胜多”。太田牛一的《信长公记》记为今川军四万五千,织田军二千。《北条五代记》记为今川军二万五千,织田军六、七百。似以日本参谋本部编的《日本战史》中今川“兵员总计二万五千,号称四万”,最为接近事实。以当时寄亲寄兵制,一个支城聚集四百到五百人,今川家全盛时期约三十个支城,加上直系军队和临时招募,二万五千人确实差不多。且实际上这二

  万五千人中只有两千到三千是领禄米的武士,其余二万三千多人都是刚刚放下锄头拿起扎枪的农民。

  五月十日先阵井伊直盛出发,义元的本队十二日从骏府出发,十三日到挂川,十四日到引马,十五日到吉田,十六日到冈崎,十七日到知应,十八日到踏挂,十九日先阵已攻下丸根、鹫津。义元本队向大高进军,中午在桶狭间田乐小憩。就是这短短几个时辰的休息断送了义元的性命。

  据《松平记》中描写“……午后二时,信长二千精锐自小径而来……直袭本阵铁炮打挂,百余人冲突而下……服部小平太云者,长枪突中义元,义元以刀断枪,伤小平太之膝……信长近臣毛利新助,突袭义元,倒,口噬其指,新助第二太刀斩下义元首级,左指犹在义元口中……”。当时大雨倾盆,掩盖了喊杀声,且当时义元真正本阵的亲兵只有一千余人,因此实际上成了今川义元以少抗多,不敌而亡。

  其实虽然措不及防,但以今川的能力,要突围应该不难,只要缓过一口气,其主力部队即可赶到。据江户著作《集览桶延间记》载义元“……出阵,踏挂具足……马乘,落马”;肥前平户城主松浦正 信著《武功杂记》:“今川义元,足短而胴长,临济寺喝食致置”。可见义元八成在突围中由于足短身长,战马受惊因而摔下马来,致服部、毛利有机可乘。饶是如此,在义元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仍重创数人,口咬敌指,含恨而亡,其武勇不应遭到怀疑。

  桶狭间战役胜利的原因一般归纳有三点:一、情报准确。信长军在百里之外赶来,于连绵数里的军

  营中准确地袭击了义元的本队,在那个没有任何通讯工具,仅靠几个忍者来回报告的年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合理的截释是,今川军中有内奸!《松平记》中记载,除义元近习数人讨死外,另有佐佐枭人正、一宫左卫门等人失踪。也许就是这几个人,是归降了信长的内奸,通过某种方式准确地提供了今川军的动向。其次是那场及时的大雨。大雨不仅掩盖了马蹄声和喊杀声,使救援部队不能及时赶到,还使守军不能发射火枪,无法进行有效的还击。

  第三就是颇有争议的织田信长的野武士战法。当时日本的战争以正攻法为主,即两军在约定地点集结,然后根据兵种、阵形,你攻我守,极有章法,要求将领有极高的统率能力。如十二世纪名将楠木正成以居高临下的“楠战法”享誉日本;甲斐名将武田信玄则以“风林火山”的机动战术著名。在战斗中,双方士卒都光明正大,背插绘有家徽的战旗,大喊主君口号,奋勇当先。那时的战争是一种极为神圣的事。今川义元即是在这样一种传统战术策略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大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完全是按照当时战争的惯例进行的。如果把这场战役比作一盘围棋,那义元完全是按着定式在下,一板一眼,挑不出一点毛病。而织田信长,众所周知,自小就放纵不羁,被人称作“白痴、疯子”。作为大名的长子,这些传统的战术理论估计他是学过的,但根据他的性格,他是绝对不会放在心上的。这可能与织田家崛起短暂的历史也有关系。他不象今川义元,循规蹈矩,行事稳重,以维护今川家古老的荣誉为己任,而只是以与生俱来的直觉寻找战机。因此,在今川军到来之际,他尽率精锐,卸下战旗等累赘,以布包住马蹄,翻山越岭抄小路偷袭。虽艰苦而狼狈,但最终成功击毙今川义元。这样的行动,在以前的战争中绝无仅有。这样的偷袭,如果人数再少一点,简直就是暗杀。而使用忍者暗杀是当时日本极为人所不齿的一种卑鄙行为,与宣扬英勇无畏的武士道完全背道而驰。由此织田信长开创了后来被称为“野武士”的战法,即不具一格、不择手段赢得胜利。今川义元亦不幸成为信长不择手段统一天下的踏脚石。不过以义元的为人,与信长易地而处,有一个偷袭的良机,要他拔下家徽、布包马蹄去偷袭,就好像要他以布蒙面去人家家里偷东西一样,他是宁死也不会干的!

  呜呼!最后以义元和歌一首纪念这位没有得到历史公正评价的战国名将:

  心似红叶染神榭 常磐秋色契君心——《今川氏与观泉寺》

据日本相关史料记载。西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汉献帝玄孙刘阿知见当时天下混乱之像已生,遂于289年率子刘都贺等男女共两千余人东渡。时值日本应神天皇在位,任命他担任朝臣,赐号为“东汉使主”,又称阿知王、阿知使主。定居于大和国桧前村,即今日奈良县桧前村。现今奈良县与冈山县仓敷市都建有 “阿知宫 ”,以纪念刘阿知。

刘阿知与刘都贺曾代表日本至江东找寻擅长养蚕、织布、裁缝的工匠,雄略天皇赐刘都贺姓“直”,子孙遂以直为姓。刘都贺生山木直、志努直、尔波伎直三子,分别衍生出数十个日本姓氏,其中大藏氏与坂上氏最为著名。大藏氏始祖大藏广隅的八世孙大藏春实,于天庆之乱讨伐藤原纯友而闻名,被任为太宰大监,其后世子孙便世袭长门守、太宰大监等职,而成为九州豪族。

大藏氏又分衍出原田氏等数个日本姓氏,当今居住于九州的原田氏至今保存着代代相传的族谱,而且在九州福冈市立有“汉太公庙”,以表明自己为汉高祖刘邦后裔。 刘阿知,流亡,为日本原田氏之始祖。 刘阿知历史上最有名的刘氏开拓倭奴国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桥、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

阿知(也写作阿智)王,又称阿知使主倭奴国太康十年(公元 289年),刘阿知见当时天下混乱之像已生,便于农历5月1日召集旧臣商议对策。刘阿知说:我久在此地,恐有覆灭之祸,闻东国于日本,有圣天子,遂决定率其家族东渡,前往日本避难。

刘阿知便率领他的儿子刘都贺、舅舅赵舆德和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两千零四十人,离开中国本土,飘洋过海,几经艰难,于日本应神天皇二十九年九月五日来到日本。

阿知王到达倭奴国后,被倭奴国国王赐号东汉使主,奉命定居于大和国高市郡桧前村。在今天日本的奈良县桧前村和冈山县仓敷市妙见山顶都有“阿知宫”,是后人祭祀阿知王的场所。 任日本海外炭开发供给株式会社社长。

高桥通泰65岁时,因病疗养,突然怀念起自己的祖先,于是利用疗养时间研究家谱。他在日本最大的一家图书馆查找到一本最古老、权威,记载有各族家谱的《日本书纪》。因高桥家族与原田家族同宗,而原田家族的家谱记录完整,他认真查看并翻阅了大量相关书籍后,发现自己竟然是中国汉高祖刘邦的第71代孙。这令他大吃一惊,不敢相信。

高桥通泰分析认为,在日本的德川幕府时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允许国人和外国人来往,人们不敢承认和外国的关系。后来明治维新,日本政府发动了入侵中国的甲午战争,更不允许公民承认是中国的后裔,而对公民宣称日本是神国,比中国的历史还要长。高桥家族担心受到伤害,隐没了涉及日本之前的家谱。而原田家族很早就被剥夺了城主的地位,相对自由一些,所以保留了完整的家谱。

高桥通泰认为,他的祖父清楚自己是刘家后裔,因高桥通泰从祖父写的曾祖父戒名上发现了“心光院释刘岳周常居士”字样,其中的“刘”字在日本极少用。高桥通泰推测,由于日本政府先是发动了甲午战争,后又开始了入侵中国全土及整个亚洲的战争,祖父没有敢告诉子女家族的完整历史。为了揭示家族史,他发起成立了“高桥元种公后裔联谊会”,相当日本刘氏宗亲联谊会,并亲自组稿、编辑、排版、印刷、发行该联谊会会刊《智伯阳来》,联系了日本刘氏后裔90多个家族,经常举行祭祀祖先、宗亲联谊等活动。

高桥通泰还有一段有趣的经历:他于1948年加入日本***,历任日本***东京都地方委员会书记、北海道地方委员会书记。他反对日本政府曾对中国及亚洲的侵略行径,对于近几年日本“过去的战争不是侵略战争,是为了解放亚洲”论调的抬头,他公开表示:“派军队到别国领土去的行为,本身就是侵略。无论以何种说法去解释,都不能掩盖其侵略的实质。”

1997年,高桥通泰在徐州一个汉文化会议上与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取得联系,参加了第三届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被任命为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和中华刘氏宗亲联谊会永远名誉会长。高桥通泰曾说过,自己是不是刘邦后裔无关紧要,别人可以不信,他只是想通过自己寻根问祖的行为,让人们知道:日本和中国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过去曾经友好,后代也应该友好,要和平相处,避免战争。 任日本大通株式会社社长,中国电装部品协同组合会长,河南省对外友好协会顾问、河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顾问以及河南省对外劳务合作厅业务顾问等职。

小冢齐德高望重,在日本经济届颇有影响,多年来一直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忙碌着。2006年,小冢齐继在河南省社旗县唐庄乡“海珍月季种植基地”投资3000万元之后,又拟在新县建设汽车配件厂。2000年,日本的小冢齐先生曾游览河南省焦作市。据小冢齐先生当时介绍,刘阿知、刘都贺的后裔人口数量庞大,所衍生出的姓氏数不胜数(据笔者查阅有关资料统计:日本外来姓氏中,源自中国的有137个之多,其中源自汉帝后裔的达47个,竟然超过了1/3),其中不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界名流。

日本部分文化遗存与焦作源流的对应点非常明显,如日本的河内郡、都贺郡、山阳道等。日本河内地区前方后园形的合葬墓,比朝鲜半岛金海地区出现的前方后圆坟早二三十年,源流对应不上。但到焦作汉献帝陵一看,疑问就解决了。小冢齐先生第二次莅焦时,特意带来了赴日相关手续,同时他还建议焦作市有关机构在日本媒体上开辟宣传专栏,并表示了投资意向。小冢齐先生说,如果条件具备,他将组织曾在道清铁路工作过的同事来焦作探访旅游。

郎姓,中国姓氏之一。来源有三:出自姬姓,出自南匈奴,出自钮祜禄氏,出自满族。

全国郎氏图谱不分卷,(清)图尔泰创修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清)郎大全、衣隆阿制,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注:封面作《钮古鲁长白山始祖所生谱传》。

郎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壬寅年(公元1902年)手写本一册。注:封面提署《牛胡鲁哈拉家谱》两册,实际上全都是汉军旗的汉族人,此非满族人家谱!

河北郎氏世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浙江萧山郎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清)郎师夔纂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29年)诒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郎氏宗谱八卷,(清)郎兆森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诒谷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象山汤岙郎氏宗谱一卷,(民国)郎经邦重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兰溪中山郎氏宗谱,著者待考,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兰溪中山郎氏宗谱两卷,(民国)郎寿祥纂,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水亭乡午塘边村。

浙江兰溪中山郎氏宗谱九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兰溪竹塘郎氏宗谱六卷,(民国)叶晋桐重纂,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水亭乡塘上村。

浙江临海桃渚郎氏宗谱三卷,(清)郎大奎、王吉人纂,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桃渚乡城里村。

浙江临海桃渚郎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桃渚乡城里村。

浙江临海桃渚郎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近仅存两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桃渚乡城里村。

郎氏宗谱五卷,(清)郎锦骐重修,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世善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黎城郎氏族谱,(现代)黎城郎氏合修,1992年油印本。现被收藏在山西省长治市太山小马书屋。

关于中国家谱的起源问题,历来就有几种说法:一说起源于周代,一说起源于战国秦汉时期,一说起源于宋代,更有一说起源于周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家谱甚至更以前的口头家谱和结绳家谱。我们认为,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比较可信。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不仅中国,而且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韩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都曾经到中国山东来认祖寻根。

《海贼王》817话中出现了一个标记:

虽然度娘上面一大堆相关资料,但是都不全,要么就说得不对。虽然我也知之甚少,不过因为我恰好之前买过一本相关的书,貌似内容还挺多的,顺便看的时候归纳整理一下好了~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很久以前,人类还么有发明文字的时候,大家记录信息靠的是图画。图画作为一种直观明了的视觉传达媒介一直以来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日本的家纹也属于这个范畴。家纹,说的简单点儿就是用表达的家族姓氏。当然这并不是说有家纹的家族都不识字,而是因为这样的图案简洁明了,这样,哪怕是不识字的人,不会说话的人,只要看到这样的图案也会明白这是属于哪一个家族的标志。

家纹作为一种用图形表达的姓氏,在最初的时候却只有贵族和武士可以使用,一般平民使用家纹是近代的事情了。它作为一个家族地位、血统的象征,是不能随意更改和创造的。

而家纹在日本使用广泛程度我想一定是平常人想象不到的。据说,在日本,不仅家族的餐盘器具上面会有家纹,服装车马上面也会有,甚至是邻居家的毛头小子写出来的一份情书,或者是他们家所使用的手纸上都会有家纹的影子。因此,可以这么说,在绵长的家纹使用的历史里面,其实它也传承了相当一部分的日本文化,而不同的家纹图案也会有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它的存在丝毫不逊色于日本的浮世绘或者是茶道。

这十大家纹指以下十种:藤纹,片喰纹,木瓜纹,茑纹,鹰羽纹,柏纹,桐纹,茗荷纹,泽泻纹,橘纹。

藤纹在很早以前就代表着藤原氏一族。而“藤原”则是在日本大化改新时期的天皇为了表彰功臣中臣镰足所赐的姓氏。藤原氏显赫不仅仅是因为祖先是个功臣,他们家还不断地将自家的女儿送进天皇后宫,就这样子又生子,一代代送入皇宫的女人不断地巩固了藤原氏显赫的地位。

藤原氏后代繁荣景象延续三百余年,自然儿孙满堂。后来其后代分成了南家、北家、式家、京家四个分支。其中北家是这个家族的主流分支,其旁系家族近卫、鹰司、九条、二条和一条这五个家族则一直在朝廷担任要职,被称为“五摄家”。

在这“五摄家”里面,近卫和鹰司两家却采用了牡丹图案作为家纹,剩下的三家则使用藤纹,这并不是因为近卫和鹰司两家比较任性的原因,这样做是为了明示出身。

同样使用藤纹的还有从公卿家族藤原氏分出的武家藤原氏中也有使用藤纹的。藤原氏家族后人中以藤纹为家纹的家族有个共同点就是姓氏中均有“藤”这个字。江户时代编撰的《宽政重修诸家谱》一书中记载了各大名、旗本的家谱。其中使用藤纹的大名有九家,旗本则有一百六十二家。

但是,并非所有使用藤纹的家族都和藤原氏有关,因为在以前将自己的家纹作为赏赐这种事情是很常见的,而一般的百姓如果觉得某个纹样比较好看也可以拿来做家纹。

藤纹是由藤的花和枝两部分缠绕构成的,图案多为圆形,故又称“藤丸”。当然也有少部分藤纹采取了写实风格,而形状也有菱形,桐形和杏叶形,花萼的个数也稍有差异,少则一个多则八个。另外,花萼如向下垂就是“下行藤”,向上翘起的则是“上行藤”或“藤丸”。基本上所有的藤纹都是“下行藤”或“藤丸”,毕竟天然的藤就是一种倒垂生长的植物,而“上行藤”则体现了人们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

片喰实际上就是酢酱草,这货在中国经常冒充三叶草出现在各个角落,根茎是酸的,故名“酢”酱草。然而正统的三叶草实际上是白车轴草,和酢酱草完全不是同一类生物。不过日本叫它的名字的时候显然是直白多了,直接就叫“片叶三”,就是三片叶子的意思。这么说来中国人果然各个都是吃货,命名的时候连人家和醋一样酸都已经知道了。因为片叶三这个名字叫起来和片喰差不多,所以日本很早以前就把酢酱草称为片喰。

这种草在中国常用来做绿化用草,因为生命力比较旺盛,就如诗中所说“野火烧不尽”一样。因此日本有一种说法是把酢酱草的叶子放在钱包里面的话,那么钱包里面的钱也会怎么花都花不完,因而在日本它还被称为“黄金草”。

江户时代用片喰纹作为家纹的大名有森川、松平、酒井诸家,旗本中使用片喰纹的就更多了。其中酒井氏比较繁盛。

片喰纹基本都是三片叶子,很少会带有果实或者花朵的。不过片喰纹的变形比较多,甚至有被变形成蝴蝶这种昆虫的,称为“片喰蝶”,而写实的片喰纹则被叫做“枝片喰”。

“木瓜”可不是指我们今天所说的木瓜哦~这个木瓜之名究竟从何而来似乎是个无头悬案,有人说是带着枝的黄瓜,也有人说它本来指的是鸟类在地上的巢。比较起来后面这种说法似乎更加靠谱一些,证据之一是德大寺家使用的古木瓜纹在内侧有小点,据说象征着鸟类的卵。

战国中最早使用此纹的是越前朝仓氏,据说那是朝仓太郎击退白色野猪时由源赖朝赏赐的。后来被织田信长沿用,又称“织田瓜”。不过有所不同的是一般的木瓜纹是四片结构,但是织田瓜却是五片。

木瓜纹的图形很普通,由外框内框和中心部分组成。环状的外围结构就像花瓣一样厚重,一般被称作叶。较普遍的形态是四叶,但实际上从三叶到八叶都有。内框比较细,中间还有一部分图案,一般是各种蔓草,但有时也有桐,四目,茑,蝶的变化形态。图案比较横平的被称作“横木瓜”,纵向的称为“纵木瓜”。木瓜纹的称呼多种多样,在屋檐下面的叫做庵木瓜,三个叠在一起的被称为三盛木瓜。

“茑”的日语发音与“爬行”相似,因此“茑”就是一种藤本植物。由于这种植物在秋天的时候叶子会变红,因此又被称为“茑枫”。

在《枕草子》或者《荣华物语》中不乏平安时代贵族们将茑纹绣在衣物上面的描写,可见人们对其的欣赏。可是即使如此喜爱到将它们描绘在衣服上,却没有一个公家朝臣将它拿来做家纹的。

茑纹最早被用作家纹是室町时代的事情。而江户时期用茑纹的就多了起来,最有名的要数藤堂、松平和六乡三家。而其中松平诸家原本使用的是葵纹,但是为了与将军家避嫌因此后来改作茑纹。

茑因为拥有卓越的生命力而在日本被看作是非常吉祥的植物,又因为它缠绕其它植物生长的特性,又被予以“永不分离”的寓意。因此日本有很多屋子直接被命名为“茑屋”,外面挂的垂帘也是茑纹图案。

茑纹的变种有上百种,基本是以叶子为基础演化变形产生其他的图案,叶片少则一片,多则五片,而叶片边缘有锯齿的则被称为“鬼茑”。

日本古时候在重要节日和仪式上,左右近卫两阵之中都会竖立着老鹰的旗帜以彰显权力。而当时的武士对于鹰的力量也非常向往,以至于鹰羽制成的箭矢也被奉为上品。所以鹰羽被用作家纹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事情。可是当时使用整只鹰做家纹的却很少,大多数都是使用鹰的羽毛来做家纹。在《见闻诸家纹》中也只记载了长谷川氏的“鹰架”是使用鹰本身的姿态做家纹的。除此之外在《韦张武鉴》中还有一个原氏的“槲鹰”也采用了鹰原本的姿态来做家纹。

但即使是有记载的历史来看使用鹰本身的姿态作为家纹的还是很少,大多数情况下鹰的羽毛就代表了鹰,就像看见卍就想到寺庙,看见鸟居就会想到神社一样,鹰羽已经是鹰这种动物的象征。

鹰羽纹变化也很多,从数量的变化到形态的变化,以及排列方式的变化等等不一而足。

柏的本义是坚硬树木的叶片的总称。日本古代比较流行使用巨大的叶片来盛放东西,但是最常用的还是柏叶,因为这种叶片巨大而厚实。而当时在朝廷之中侍奉膳食的人员被称为“膳夫”(音同“柏”)便是从这时候开始的。现在的日本宫中举办大尝祭的时候奉给天神的食物依然使用柏叶盛装。因此柏也被誉为神木,作为一种神器受人敬仰。

平安时代的《伴大纳言绘卷》、《北野天神缘起》等绘本中会经常出现人们的衣服上绘制着柏木的形象。可见柏在日本群众中受欢迎的程度。

柏纹基本都是采用柏树叶片的花形,中间画有果实或者树枝,叶片的数量少则一片,多则九片,形态有“对柏”“抱柏”“错柏”等,最常见的是“三片柏”和“错柏”,其上有藤蔓状植物生长的则称为“蔓柏”。

桐,在中国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植物。传统中就有“凤凰非梧桐不栖”的说法,所以凤栖梧,凤鸣于桐树之上被看作是吉祥的征兆。而制作琴也是桐木尤佳,制作出来的琴声宛转悠扬,饱满而动听,因此深受民众喜爱。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桐树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中国。直到镰仓末期,桐都被正式应用为天皇家的御用纹路。而元弘之乱时,足利高氏因打倒镰仓幕府,战功卓著,因此受后醍醐天皇赐御名“尊”字,就是大名鼎鼎的足利尊氏,而尊氏就是那个时候被允许使用桐纹的。

此后,修建了金阁寺的足利幕府第三任将军足利义满将桐纹赐予了重臣细川赖之;修建了银阁寺的八任将军足利义政又将其赐予了半井等人,十二任将军足利义辉赐予了武田、上衫;最后,十五任将军足利义昭将桐纹赐予了织田信长。

而织田信长又将得来的桐纹赐予了下臣稻叶、松平等人,其中最拉风的无疑是丰臣秀吉。因为成为“天下人”的丰臣秀吉的“丰臣”一姓就是朝廷赐予的,因此他可以同时拥有菊纹和桐纹两种家纹。

不过虽然桐纹之前比较尊贵,但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将家纹赐予下属是一种荣耀,而下属再将家纹赐予自己的下属这种例子也是屡见不鲜,因此桐纹变得非常常见,而原本里面所含的权威之意也日趋淡薄,有些人就开始随意使用桐纹。对这种情况朝廷当然不会视而不见,所以在天正十九年六月,朝廷颁发禁令,严禁随意使用桐纹和菊纹。

丰臣秀吉使桃山文化发扬光大。为了向人们展示他拥有的无上权力,无论是建筑,工艺还是美术领域,都可以看到“太阁纹”这种桐纹。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他主管修建的姬路城、伏见城、大阪城等地的瓦片上看到桐纹。

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掌握了天下政权,可是他的作风和丰臣秀吉截然不同——当朝廷意欲赏赐他菊纹桐纹时,他却说:“我只要有葵纹就够了。”

桐纹的区别主要在花朵数目上面,有“五三桐”、“五七桐”、“九七桐”等,除了这个上面的区别以外,桐纹也拥有其他多种多样的变化。

茗荷又被称作蘘荷,是一种草本植物,部分部位还可以食用,因为它可食用的部分长得像竹笋,因此也被称为茗荷竹。

在日本民间传说中,茗荷是一种可以令人忘记世事烦恼的灵丹妙药。有一个有意思的传说是说江户时代有一个贪婪的旅店老板为了让客人们忘记带走自己的财物而故意在饭菜中加入茗荷,结果客人们反而忘记了付账直接都走掉了。好像中国也有这样的故事,只是原本是从哪里流传出来的已经无据可考了。

而在古印度,也有其相关的传说,因此茗荷在印度是顿悟之神的象征。

中国曾经也有一位神漂洋过海到了日本——摩陀罗神,而日本比叡山延历寺以及其分院中供奉着的摩陀罗神两边的侍从手中拿着的就是茗荷和竹。

为什么茗荷会有这么多的故事和传说呢,因为茗荷本身在日本就具有“冥冥之中有神佛护佑”之意,也因此而被视为一种非常吉利的花纹,在民间广为流传。

和其他家纹的图案构成和命名方式相似,茗荷纹也因为形状数目形态排列规则的不同而构成不同的图案。茗荷纹使用者比较多的最初是侍奉神灵出身的家族,后来就成了藤原氏系统内部家族了。

泽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为它的生长地多半位于沼泽边,所以名为“泽泻”。不过现在几乎已经看不到这种植物了。

这种草在日本是吉利的象征,甚至有人将其称为“胜利草”,因为它的形态很像箭矢而深受武家喜爱,甚至有人将其印在铠甲之上,以取个胜利的好彩头。

所以泽泻可以被当作家纹,无疑是源于武士们对泽泻的喜爱。当然因为人们总是喜欢编造出一些故事来赋予一些平常的物事以不寻常的意义,所以关于泽泻可以带来胜利的传说在日本也是非常多的。

泽泻有纯叶子组合,也有花叶组合。只有叶子的叫做泽泻纹,有花和叶子的则被称为花泽泻。同样的,根据叶片数量以及组合形式的不同,泽泻纹也可以变换出很多不同的花纹样式来。

橘是蜜柑的原始形态,古代日本非常崇尚橘的香味,而且因为橘树枝上面有刺,所以它还被称为“太刀花”。

有一个传说是说在很久以前,日本的第十一位天皇垂仁天皇派遣田道间守去寻找非时香果。田道间守历尽艰辛到了蓬莱岛,找到了传说中的非时香果。然而当他回到祖国的时候却发现天皇已然去世。田道间守专门出门去寻找的“非时香果”就是橘子。因而田道间守被后人称为水果之祖。

同样的派遣,秦始皇却派出大量的人马帮他寻找不老仙丹,并在中国传说中地王寻找仙丹或者痴迷于炼丹术的故事也是屡见不鲜。从这两个传说中大概也可以看到日本物资匮乏这件事了。

奈良时期有一个叫做县犬养三千代的女子深得元明女帝欢心,因此被赐姓“橘”。后来三千代的儿子被起名“橘诸兄”,就是日本四大姓氏“源、平、藤、橘”中橘姓祖先。但是橘被用作家纹,其花纹并不是来源自橘氏。

橘纹最常见的形态是一株五叶立木,中央有果实,但是也有三橘五橘的纹路。

需要补充的是,在《源氏物语》中,紫式部共描绘了近百种植物,其中演变成家纹的就有近半数之多,而在整个家纹系统中植物纹也是占领了数量中的近半数江山。根据前文所见,基本上可以演变为家纹的植物均被赋予了一些非常吉祥的寓意,可见在古时候的日本人们对于这些植物的喜爱程度(也可以说是物资匮乏程度吧)。

我需要今川家的家谱以及完整~

今川义元(1519-1560)   日语原文 今川义元   假名 いまがわよしもと  罗马字 imagawa yoshimoto  今川义元,骏河国守护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