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叶氏南阳堂的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4收藏

谁有叶氏南阳堂的家谱,第1张

叶姓起源

一、为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裔。

传说,帝颛顼的后裔陆终娶方氏女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

季连的后裔鬻能做过周文王的老师。

后来周成王封鬻熊的曾孙熊绎在荆州山(今湖北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定都丹阳(今湖北秭归),后迁都子郢(今湖北江陵),改国号为楚。

春秋时,楚庄王的曾孙戌,在楚平王时任沈县(今安徽临泉县)尹,又称沈尹戌。

他的后代中有人以沈为姓。

楚昭王封沈尹戌的儿子沈诸梁(字子高)于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称为叶公。

叶公曾平定白云胜的叛乱以复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南阳,获赐爵为公,后退休于叶。

其后人便以邑为姓,称叶氏。

其得姓始祖为叶公叶诸梁。

二、据《姓氏考略》记载,我国古代的所谓南蛮(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

春秋时吴国的叶雄就是南蛮叶姓的后代。

三、少数民族叶姓

清满洲叶姓 《清朝通志·氏族略》说满族有叶氏,世居沈阳。

又,清满洲八旗姓纳喇氏、叶赫氏、叶赫勒氏中均有改姓叶氏者。

清初将领叶臣、叶克书均为满族。

彝族叶姓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聂苏”等。

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

彝族有自己的姓氏,《巍山彝族姓氏分布调查》中显示,所查云南巍山彝族83771人中,共有149个姓氏,其中有叶姓,但人数不是很多。

德昂族叶姓 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濮人”。

史书中记载的“茫蛮部落”即为德昂族的先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崩龙族。

1985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改名为德昂族。

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的镇康县,与傣、景颇、僳僳、佤、汉等民族交错而居。

崩龙族原有自己的姓氏,但进入20世纪以后,即采用汉姓,据《德昂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书称,云南潞西县三台山德昂族民族乡邦外村有“海”氏改称叶姓者。

另外,蒙古、土家族、锡伯族、保安、回、苗等民族均有叶姓。

介绍文件叶姓迁徒史 叶姓迁徙史

元代以前

得姓之后的叶姓人,最初发展很缓慢,见于史籍的叶姓名人也不是很多,臧励禾《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叶姓名人仅有叶子韶一人;《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收录的唐代以前名人也只有叶万椿、三国吴人叶雄、晋人叶谭、叶子韶4人,而叶万椿还是为淮南王刘安所遇群仙“八公”之一的“自号”,并非一定姓叶;叶雄是叶调国叶氏后裔。

因此,关于叶氏的迁徙情况只能从现存的一些谱牒资料中窥知端倪。

据清光绪六年(1880年)南阳堂《叶氏族谱》记载,自叶公起,叶姓族人多代出河南。

叶姓始祖沈诸梁,居于春秋时楚国叶地《今河南叶县南),直至终老。

叶公生有二子:长子名重,为周楚邑令,配樊氏,生凝,为楚大夫;次子名才,袭父爵,字芈骝 (一凸),号璧英,一子名盼,后为司马。

其十一世叶淑和为秦代长沙(今属湖南)太守;二十世叶崇,为西汉颍川(今河南禹州市)太守;二十五世叶颁,为长沙(今属湖南)太守;四十七世叶尤,字茂永,东汉时为太尉,居南阳(今属河南),分为六族。

叶姓族人的南迁始自东汉末年,始迁祖叶望。

清光绪六年(1880年)的南阳堂《叶氏族谱》、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浙江松阳《卯峰广远叶氏宗谱》均视叶望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叶望 字世贤,雁门太守,汉末时为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归隐,人称“楼舟先生”。

建安二年(197年)由青州渡江而南下,侨居丹阳之句容(今江苏句容),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叶望之后裔不断向外发展,分别迁到了浙江、安徽等地。

浙江松阳《卯峰广远叶氏宗谱》及《玉岩叶氏宗谱》都说叶望四世传至琚(ju),仕钱塘(今浙江杭州)令,爱民如子,号之曰“叶父”,在当地百姓的一再挽留下,安家钱塘,并成为当地望族。

琚次子俭,字亚父,晋太康二年(281年)为括苍太守,授折冲将军,宦居括苍(今浙江丽水)。

俭之后世居松阳卯山之右。

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说:叶望五世孙硕,迁新安歙县。

另据晋永嘉之乱带来的大批移民潮推测,期间叶氏族人南迁的当不在少数。

晋永嘉年间,皇室内讧,由争权演变为八王之乱,战火遍及中原。

永嘉五年(311年),匈奴刘渊乘机起兵反晋,其族弟刘曜(yao)攻入洛阳,西晋灭亡。

晋室遗族仓皇南逃,最后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

在永嘉之乱中,中原士族纷纷南奔,并有大量百姓逃难过江,先后有近百万人之多,在这次南迁浪潮中,中原叶姓族人当有不少移居到了福建、江西等地。

唐宋时期

叶姓族人的大举南迁在唐代有两次,第一次在唐初。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福建泉漳之间,蛮獠(liao)啸乱,朝廷派以陈政为朝议大夫、岭南行军总参,率府兵 3600名,战将123名入闽征讨(史称58姓入闽)。

其中众多叶姓士卒,战后在福建各地定居繁衍。

第二次在唐末。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光州固始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众起义,举兵南下,中州地区的叶姓兵众跟随二王南下,在福建转战8年,王氏兄弟在福建建立“八闽王国”,叶氏将士也在福建各地定居开族。

当时以北方为主要聚居地的叶姓当不在少数,由于资料匮乏,其具体迁徙情况已无法得知。

宋末是中原叶姓南迁的又一 。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战祸遍及几乎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惨重破坏:“几千里无复鸡犬,井皆积尸,莫可饮”,“菽粟梨枣,亦无人采刈(yi,割)”;

“民多流亡,土多旷闲,遗黎惴惴,何求不获”。

靖康二年春,北宋灭亡。

五月,康王赵构建立南宋政权,后定都临安。

靖康之难后,直至南宋灭亡,宋金对峙,战乱不断,大批北方人民为避战乱,被迫不断向南迁徙,持续近一个半世纪,其中不乏中原叶姓族人。

由于年代久远,记载叶姓族人在上述几次大的移民过程中的迁徙情况并不是很多,一些叶姓族谱的记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叶姓迁徙到了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如安徽《休宁陪郭叶氏世谱》称其始迁祖叶尚或,南唐时自湖州苕溪迁休宁陪郭。

《叶氏族谱》记载,后唐清泰年间 (934—936)叶一琅任朝奉大夫,随官迁至江西赣州府信奉县。

叶一琅之孙延庆再迁至福建兴化府仙游县。

根据族谱记载,唐宋南迁的叶姓族人中,主要来自河南,来自河南的叶氏分别迁居到了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地。

福建仙游《古濑叶氏族谱》说:“始祖叶湛,世居雍州,五季之乱,举族流徙莫定;至宋,卜居光州固始,若祖有叶炎会者,随宋南渡,卜家仙游之古濑。”《佛岭叶氏谱序》称:“吾稽叶氏,居雍州,徙居光州囱始县。”《思实公重修族谱序》也说:“吾祖河南固始人也。”《明元公谱序》谓:“吾宗自光州入闽。”

江苏吴县《纪革叶氏支谱》称:始迁祖叶寿三,宋室建炎南渡,自汴迁东洞庭纪革。

浙江淳安、遂安、开化《叶氏宗谱》记载:一世祖为叶翥(2hu),先世为河南人,因官迁居歙之黄墩。

历五世曰豪,不满王安石新法,避地遂安承凤,后名叶村。

四川成都《蓉城叶氏宗族全谱》记载:是族先世汴梁人,有大经者,南宋末官闽,时兵戈四起,南北道梗,遂流寓梅州程乡县。

所有这些都说明,叶姓祖根在河南。

因此,直到今天,福建省叶氏各宗各系,追述其宗,十有八九称其祖上原籍为河南光州、中州。

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繁衍,到宋朝叶姓已成为大姓望族。

《通志·氏族略》说“叶氏,宋朝为著姓”,《宋史》中立传的叶姓人物有12人,而《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的:宋代叶姓人物有47人。

从这些名人的籍贯:看,《宋史》中立传的名人全部为江南人,其中浙江籍8人,福建籍3人,江苏籍1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的47宋代叶姓人物中,除两名籍贯不详,1名为河南人外,其余44人全是江南人,其中浙江籍20人,福建籍19人,仅两省就占八成以上,其余为安徽、江苏、江西等省人,由此可见此时的叶姓已鼎盛于江南了。

明清以来

明清时期叶姓已遍布全国各地,成为我国的大姓之一。

见于史载的各类叶姓名人较以往大大增加。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有明清叶姓人物117人,从这些名人的居住区域分布来看,明清时期叶姓族人已经繁衍到了大江南北,但仍以浙江、江苏、广东等地为多。

《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明清叶姓117位名人中,在有明确籍贯的100人中,浙江45人、江苏19人、上海 16人、安徽7人、广东6人、福建6人、湖北6人、江西3人、河南、山东各1人,这说明此时叶姓发展的中心仍然在今浙江、广东、福建、江苏、上海、安徽等东部沿海一带。

浙江叶氏 明清时期浙江叶姓的迁徙大都是在本省境内进行。

如:余姚的叶姓就是南宋大臣叶梦得的后裔由湖州迁入的。

《余姚梅川叶氏宗谱》说:叶梦得孙叶篑 (ku),理宗端平间(1234—1236)自湖州迁余姚熨斗山。

《叶氏再续谱》称:叶篑孙叶

文达,元代又从熨斗山迁邑之梅川三山,为海川始迁祖。

叶(竹贵)孙叶文远,迁邑之东门,步得十五世孙叶伯兴又迁邑之通德乡西旺隶,是为迁西旺始祖。

《叶氏续修宗谱》梦得十六世孙叶永初,由余姚叶家埭迁邑之奉山,永初孙叶渊铠,由叶家埭再迁邵家渡。

松江叶氏是在元朝由杭州迁入的,松工《叶氏家谱》称:始迁祖叶廷玉,元自杭州丰乐桥迁松江,先筑室钟贾山阳,后又迁居籽城西门内丰乐桥。

淳安叶姓为南宋大臣叶义问的后裔,由寿昌迁入。

《南阳叶氏宗谱》称:南宋大臣叶义问玄孙叶椿,始自寿昌迁淳安梓桐;十三世传至叶继善,元明之际因商自梓桐崇疚再迁遂邑七侏溪西桃源,为迁遂一世祖。

金华叶姓是在明初由松阳迁入的。

《双溪叶氏宗谱》称:始迁祖叶显,明初携子叶彦由松阳迁婺州金华县西之菱塘。

以业鹾(cuo,盐的别名)为生,家益饶裕,至曾孙叶仕瑛,复由菱塘徙附廓双溪。

东阳象山叶氏是从松阳迁入的。

《象山叶氏重修宗谱》称:始祖叶质,先世括苍松阳人,南宋时自松阳芝田都铺迁来东阳茜畴里。

传九世至叶雅,元末再迁本邑象山大坞,是为始迁祖。

东阳龙溪叶姓是淳安县迁入的。

《龙溪叶氏重修宗谱》记载:始祖叶恩,北宋初自睦州清溪迁义乌永宁乡。

五世孙叶桐,再迁广口叶堂。

十一世叶由幸,南宋后期复迁十三都演溪。

十九世叶良玉,明中叶又自演溪迁东阳斯孝乡鹤岩龙溪玉印塘,是为本始迁之祖。

浦江叶氏是在明朝从金华迁入的。

《浦阳叶氏宗谱》称:先祖叶辞,由临海迁金华永康柳山;越五世有叶必秀、叶必香、叶必和三兄弟,于明万历间(1573—1619)自永康再迁浦阳人峰山下,是为始迁祖。

镇海叶氏是在明朝由慈溪迁入的。

《镇海东管乡沈郎桥叶氏宗谱》称:始迁祖叶茂春、叶茂二,约于明季由慈溪石步迁来镇海东管乡沈郎桥。

龙游叶姓《西山叶氏宗谱》:始祖叶玖,南宋时自新安迁龙游八石,清顺治间 (1644—1661)始迁祖善贵再迁邑之(钅惠)北湖都山里。

但也有少数叶姓是从外省迁来的,如余姚叶姓就有一支是北宋大臣叶祖洽的后裔,是由福建迁入浙江奉化,再入余姚的。

叶祖洽,字敦礼,邵武(今属福建)人。

熙宁进士。

历任职方、兵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左司郎中、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等职。

《余姚孝义虹桥叶氏宗谱》称:叶祖洽之子叶广,因官迁浙江明州奉化县剡源乡。

叶广曾孙叶爽之,入赘余姚孝义乡虹桥周氏,遂家虹桥。

爽之玄孙叶纯,元末明初人,生四子,长幼无考,次子守义支分西宅。

三子守礼亦生四子,长子曰礼一,其后居邑之东门;次子祥一,居田屋;三子齐山,居西虹桥;四子曰亨四,居东虹桥。

浙江的叶姓也有向省外发展的,如乌裎的叶姓就迁徙到了无锡、安徽、江苏等地,《圻里叶氏宗谱》说,叶清臣,生二子,长子叶均徙苏州,次子叶坦迁常州广化门下塘。

镇江《润东严庄叶氏重修族谱》称梦得十数传至叶子良,明季由徽州迁扬州。

子良子槟,复由扬州、1再迁润州城东之西严庄。

福建叶氏 唐宋时期迁徙到福建的叶姓族人,不断向周围迁徙繁衍,仙游古濑叶姓徙居南安、德化境内,《社坛叶氏族谱》称: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即南唐中兴元年自仙游古濑徙居南安高田,传至叶碧崖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定居南安诗山社坛。

《国宝叶氏族谱》记载:宋末景炎二年(1277年),仙游叶氏誓不降元,挈眷遁迹德邑,结庐国宝,迨明朝建立,叶氏子孙始设籍德化。

同安叶姓继续向外迁徙,元末迁到了晋江。

《东石世美叶氏家谱》说:开基始祖叶以寅于元至顺元年(1330年)从同安县分居东石西尾。

广东叶氏 广东叶氏遵叶大经为始祖。

《梅州叶氏源流世系说》记载,叶大经为叶诸梁八十五世孙,字伯常,号封川,汴梁 (今河南开封)人,宋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历官20余载,咸淳间升闽制置使。

德佑二年(1276年),元兵大举南下,战乱不已,辞去了官职,在梅州曾井(今梅城西区)住了下来,遂为梅州叶氏一世祖。

自从叶大经定居梅州之后,梅州叶氏便迅速地发展开来,成为当地大族,子孙繁盛,不断地向本省境内的其他地区以及周围的江西、福建等省,乃至四川迁徙。

《梅州叶氏源流世系说》称闽粤交界的清流、龙川、博罗、河源、长乐、归善,兴宁、龙川、平海、平远、镇平、永安等地,以及江西的瑞金、雩都、会昌、兴国,湖北、四川、浙江、湖广等处的叶氏子孙,皆“其一脉贯通之所发也”。

广东叶氏另外一支来自福建,为宋朝宰相叶颐(yong)后裔。

台山叶氏称叶颐居南海大圃而不归闽,遂为广东叶姓之始祖。

广州市永汉北路(即今之北京北路)曾有“清介书院”,就是叶颐后人为纪念叶颐而修建的。

其后裔主要分布在南海、新会、 花县、鹤山、番禺、惠阳、东莞、龙岗等地。

江苏叶氏 江苏无锡叶氏为叶清臣后裔,自浙江迁入。

无锡《圻里叶氏宗谱》称:始祖叶参,世居乌程,仕宋为兵部郎中。

子叶清臣,生二子,长子叶均徙苏州,次子叶坦迁常州广化门下塘。

叶坦越五传而至叶盛,叶盛长子叶朝极居云泽之滨,次子叶朝楹之子叶旭彩退隐阳湖虞桥。

叶旭彩子叶志仁号春山,由虞桥再徙邑之新塘乡庄巷里。

叶志仁三子:长子叶道,徙宜兴;仲子叶通,仍居新塘;季子叶达,徙无锡梁溪。

叶通亦三子:长子叶德成,号谦山,其子叶芬徙黄公山;次子叶德英,号仁山,其子叶蓁迁丁堰镇;三子叶德华,号学山,孙叶云。

七世孙叶敷春,明代由新塘先后迁无锡青城乡圻里。

扬州、镇江叶氏为叶梦得后裔,是由安徽徽州迁扬州,再迁镇江的。

镇江《润东严庄叶氏重修族谱》称其始祖为叶梦得。

十数传至叶子良,明季由徽州迁扬州。

叶子良子叶槟,又由扬州迁至润州城东之西严庄。

武进、江阴叶氏为叶颐后裔,自福建迁入。

《江阴东叶家桥叶氏宗谱》说,明初,有名叶礼者,宋高宗相颐9世孙,先居武进北孝西乡夏墅,旋又迁安东乡辉龙地村。

其五世叶祥,自辉龙村再迁江阴东叶家桥。

宜春叶氏是从江西萍乡迁入的。

萍乡《叶氏族谱》说,一世祖叶辉儒,明末避乱挈眷来萍乡。

生三子,……季子叶纲芳,雍正间 (1723—1735)迁宜春县北冷水江婆塘。

上海叶氏 青浦叶氏是由江苏吴江迁来的。

《(青浦)叶氏家谱》说,始迁祖佚名,字华南,或云为宋石林先生叶梦得二十二世孙,明崇祯时(1628—1644)自吴江县迁至青浦县蒸里芟稼村。

湖南叶氏 叶大经之后,有迁至湖南的长沙、宁化、善化、益阳等地的。

有一支湖南叶氏,据《叶氏四修族谱》是南宋人大经开派,大经晚年居广东梅州程乡县,八传到叶德茂、叶德成、叶文保、叶德真,分别为四大派。

叶德茂子叶仲华、叶仲彰,叶德成子叶仲显、叶仲盛,叶文保子叶仲仁、叶仲义、叶仲礼,叶德真子叶仲胜、叶仲腾、叶仲明,共成10大房。

10房后裔或居长沙、或居宁乡、或居善化、或居益阳。

浏阳叶氏有的是从江西迁入的。

萍乡《叶氏族谱》说,其一世祖叶辉儒,明末避乱挈眷来萍乡。

生三子,长子叶继芳于清康熙间 (1662—1722)徙浏阳东乡君家湾……

平江叶氏是自蒲圻(今湖北嘉鱼)迁入的。

《平江玉山族谱》说:始迁祖叶永寿,明洪武二十五年由蒲圻迁平江燕额岭下。

宁乡、湘潭、浏阳叶氏多是由长沙迁入的。

《楚南叶氏族谱》称其一世祖叶淋泗,宋元之际人,世居长沙,传至七世,有孙四人:叶斌、叶赋、叶缃、叶(纟圭)(gua)。

叶斌后无考,余三人分别开派宁乡、湘潭和浏阳。

安徽叶氏 太平(治所在今当涂县)、歙县叶氏为叶梦得后裔。

太平《叶氏宗谱》说,始迁祖行名叶俭十,叶梦得五世孙,元末避兵乱自歙县蓝田迁太邑麻溪,后代转徙中潭、湘津。

桐城叶氏是自婺源(今属江西)辗转迁入的,《南阳叶氏宗谱》称其始祖叶林秀,唐末五代人,世居婺源,传至二十一世叶贵,经商于金陵,明初移居桐城西山余家冲。

黟县叶氏迁自祁门(今属安徽),《黟县南屏叶氏族谱》称其始迁祖为叶伯禧,元末自祁门县石马山迁黟县南屏山五都村。

江西叶氏 据《玉山叶氏合修房谱》说:始祖叶乾源,宋代人,世居江西南丰县花心巷。

15世孙叶文海始由花心巷迁本邑八都下源里,25世孙叶正未,清初由下源再迁玉山县徐村;稍后,乾源后裔嘉禾支 26世孙叶毓标,亦移家玉山,世居东源。

萍乡叶氏是从湖南醴陵迁入的,《萍乡南门叶氏族谱》说,始迁祖叶萱义,南宋时自醴陵仙石上库迁萍乡南门。

另有一支萍乡叶氏是明末从外地避乱迁入的。

萍乡《叶氏族谱》说,一世祖叶辉儒,明末避乱挈眷来萍乡。

四川叶氏 清初四川人烟稀少,为此康雍时期特别颁布招垦条例,实行种种优惠政策,从而吸引了两湖及闽粤等大批农民入川开垦。

“迁居者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往往都是整个家庭,或者与至亲密戚结伴而行。

叶姓族人在此时也有迁居四川的,民国《叶氏宗谱全谱》说,广东叶荣山携妻并7子2媳1女共12人于康熙六十年 (1721年)年迁居四川。

民国《叶氏族谱一梅州宗谱》载龙川县叶氏25世至29世有 29个分支叶氏入川。

广东迁居四川的叶氏中还有叶大经后裔,迁到了成都。

《蓉城叶氏宗族全谱》说,是族先世汴梁人,有叶大经者,南宋末官闽,时兵戈四起,南北道梗,遂流寓梅州程乡县。

自叶大经后又传27世叫叶必琅的,清康熙间由粤入蜀,落业成都仁里乡。

湖北蒲圻叶氏迁到了蓬溪县,《蓬溪西乡叶氏续修宗谱》载:始迁祖叶增璧,先世湖北蒲圻县人,清乾隆间,由蒲圻入蜀,卜居蓬溪县河西李家沟。

海南叶氏 叶姓入琼始祖叶懋,原籍广东南海,明嘉靖间任文昌训导,后落籍文昌。

台湾叶姓

叶姓族人最早何时移居台湾,已无从确知,据现有资料显示,台湾见于史载的叶姓是在清康熙年间(1622—1722)。

《台湾通志稿·人物篇》记载,康熙三十五年 (1692年),台湾黄教作乱,福建海澄人叶恒章被害,其子子文来台护柩归葬,旋即入台居郡(今台南市)。

自此以后不断有叶姓族人来台定居。

《台湾府志》、《凤山县志》记载,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广东人叶运城平定朱乱有功,居下淡水。

《大日本地名辞典台湾篇》载,康熙六十一年,叶某打猫东堡叶仔内庄;乾隆初年(1736年),叶五常,入垦嘉义西堡永虞厝、过沟庄;乾隆初年,广东人叶古入垦港东中里涵仔口庄、南埔一带;道光元年(1821年),叶某与邱姓人一道入垦沙连堡内茅埔庄;道光八年,广东人叶云,入垦东势角中科庄(今台中县东势镇)。

《台北县志稿开辟志》载,乾隆末年,叶坤入垦今台北县汐止镇东山里作坡内;嘉庆五年(土800年)福建同安人叶天佑入垦台北县八里乡古庄村山猪窟,同年叶聘入垦台北县三峡镇硕石里鱼寮子;嘉庆末年叶薯(1臼o)、叶委与张体合垦今台北县石碇乡格头村。

《屏东县古碑文集》载,嘉庆八年,叶玉生、叶孟荣与屏东县内埔村人同建天后宫。

《台湾中部古碑文集成》载,嘉庆九年,广东人叶振旺居今东势镇,与庄民同立东势角圳谕示碑。

《嘉义县古碑文集》载,道光十六年,叶队与邑人捐修嘉义城。

移居台湾的叶姓大多来自福建和广东两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福建同安县。

清康熙末年,叶仲勤入垦今彰化市,叶雄入垦今台北市;雍正年间(1723一1735),叶猛入垦今苗栗竹南;乾隆末年,叶再入今台北市土林区,叶天祈、叶志入垦今台北市;嘉庆年间,叶继茂入垦今台北市,叶通殿入垦今台北,叶乌治入垦今台北板桥,叶英入垦今彰化和美;道光年间,叶士拱、叶松麟入垦今台北市中山区,叶邦入垦今高雄阿莲。

晋江县人叶求,乾隆末年,入垦今高雄楠梓。

安溪县人叶砂,道光年间,入垦今台北市。

平和县叶田人乾隆末年,入垦今桃园市,叶海入垦今南投竹山,后裔移垦鱼池。

海澄县人叶思,道光年间,入垦今竹南。

广东陆丰县 清康熙末年,叶奕明先迁澎湖,后移垦桃园平镇;雍正年间,叶天意入垦今云林斗六;乾隆末年,叶必达入垦今新竹竹东,叶仁吉入垦今苗栗南势,叶笃秀入垦今屏东内埔;嘉庆年间,叶仁奏、叶仁卿入垦今桃园平镇,叶宏波入垦今苗栗;道光年间,叶壬风入垦今新竹芎林,叶兆庆先迁新竹北埔,后裔移垦今苗栗南庄。

梅县人叶文兴清乾隆初年入垦台中丰原;叶天开嘉庆年间入垦今苗栗镇。

长乐县人叶日寿、叶发寿兄弟,嘉庆年间入垦今台中大甲。

明末清初之际渡海入台的叶姓族人,经过二三百年的繁衍,已在台湾发展成为庞大的家族。

据台湾文献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叶姓为台湾的20大姓之一,约有30余万人,子孙遍及海岛。

1953—1954年间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对台北、基隆、台中、台南、高雄5市,阳明山一特别区,及台北、宜兰、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彰化、台南、屏东、花莲、澎湖11县所作的调查表明,除桃园、云林、 台东、高雄4县外,全省 828804户居民中,有叶姓10913户,占全部户数的1.32%,居全省737姓的第20位。

海外叶姓

叶姓族人在宋代便有到海外谋生,据《高丽史》、《高丽史节要》等书记载,宋至和二年(1055年)有叶德宠等人前往高丽从事贸易活动,并有叶氏族人在高丽定居下来,如叶盛,生卒年不详,通晓音律,后定居高丽,将宋音乐传至高丽。

叶姓族人大批移居海外是在明清之际。

如福建南安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社坛叶氏族谱》就载有族人138名前往东南亚的吉隆坡、槟榔屿、吕宋等地谋生;福建德化县清宣统三年 (1911年)《国宝叶氏族谱》记载有46人移居东南亚;福建晋江民国年间《东石世美叶氏家谱》记有16人前往东南亚。

叶氏移居东南亚的时间,《社坛叶氏族谱》记载:叶买,“号保全,天助公次子,生嘉庆六年(1801年)八月初一日,卒道光七年 (1827年)闰五月十五日,外出番邦吧城无归”。

由此推测,叶氏移居东南亚当最迟在清道光年间。

叶氏族人侨居海外的地点大部在南洋,新加坡、菲律宾、马来亚、印尼、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等地都有叶姓族人定居。

到目前为止,除大陆、台湾以外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叶姓族人的足迹,比较著名的叶姓人物在马来西亚有吉隆坡的奠基者叶亚莱、华人甲必丹叶观盛、华文教育工作者叶鸿恩、华人作家叶观仕,国会议员叶炳汉;印度尼西亚有华人政治活动家叶全明、华人律师叶添兴;新加坡有华侨报人叶季允;菲律宾有众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叶何塞;泰国有华人著名摄影艺术家、文艺作家叶树勋;越南有华侨商会领袖、银行家叶伯行;巴基斯坦有华人针灸医生叶彬举;加拿大有华人学者叶嘉莹;澳大利亚有华人领袖叶炳南。

家谱叶姓家谱介绍

家乘即家谱,又称家传、氏谱、宗谱、族谱等,是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

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

1班牙牧师何塞马利亚·埃斯克里瓦创立了天主事工会

2西丕平三世 Pippin Ⅲ(714—768年),加洛林王朝第一任国王(751—768),绰号”矮子”丕平

丕平三世,绰号“矮子”丕平。741—751年任宫相,751—768年为国王。作为法国加洛林王朝的开国者,他留下的历史遗产不仅仅是为儿子查理曼打下了称霸西欧的基础,而且还有一个延续了1100多年的教皇国。

丕平三世的成功,与他有能干的爷爷和伟大的父亲是分不开的。他的祖父赫斯塔尔·丕平,排挤了众多凶狠狡诈的敌手,成为墨洛温王朝宫廷唯一的宫相。他的父亲“铁锤”查理,进一步将墨洛温王朝的“懒王”玩弄于鼓掌之上,并慑服了法国各大诸侯,他在732年率领最早的十字军,击败了企图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欧洲腹地的阿拉伯军队,更使他名声大噪,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英雄。“铁锤”查理登上国王大位的条件已经成熟,但他像中国的曹操一样,将这个任务留给了儿子。

但矮子丕平与曹丕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还有一个有实力的哥哥—卡洛曼。兄弟俩瓜分了父亲的领地之后,曾一度亲密合作,拥立了墨洛温家族后裔一个隐士为王,成为末代“懒王”,并一同清除了忠于墨洛温王朝的大贵族。但他们的合作并非出于手足情深,而是因为利益交关。最后,兄弟两人都不愿同对方分享整个国家,在746年的决斗中,弟弟大获全胜,卡洛曼被迫循入修道院。

至此,独揽大权的宫相矮子丕平下一步想作什么已经是“丕平之心,路人皆知”了。但欧洲的篡位比较麻烦,并非原国王的一纸禅让书就可以搞掂,还必须经过罗马教皇这一关。幸运的是,他碰上的是不断被北方的蛮族伦巴第人(日耳曼人的一支,来自斯堪的诺维亚半岛)侵扰,本身几如风中之烛的罗马教皇。教皇需要一位强有力的世俗统治者的支持,而矮子丕平需要的则是只有教皇才能给予的名份。双方一拍即合,也成为意料中事。

751年,矮子丕平遣使晋见教皇札哈里亚斯,说:“法兰克国王虽属王族和称王,可除在公文上签名外实际没有任何权力。换言之,他们无权,只会照宫相的吩咐办事。”教皇心领神会,为换取法兰克的支持以反对伦巴第人的威胁,便回答道:“有实权的人应当称王,比徒有国王虚名的人称王更好。”于是,丕平在苏瓦松召开大会,隆重宣布教皇的“决定”,正式篡位称王,开创了加洛林王朝(751—987年)。丕平被贵族们高举在盾上,以示他们的拥护,红衣大主教卜尼法斯为丕平涂膏油、戴王冠,将墨洛温王朝末代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囚禁在修道院。按传统,国王只需要由红衣大主教加冕就可以了,但作为篡夺者和开国者,若由教皇亲自加冕更能服众,这一美事很快就自动送上门来了。

753年,伦巴第人再次威胁罗马,新教皇斯蒂芬二世冒着风雪,翻过阿尔卑斯山脉前往法国,亲往基尔西向丕平救援,亲自为丕平涂圣油、加冕,并宣布禁止任何人从别的家族中选立教皇,违者将受到剥夺神职、逐出教门的处罚。作为回报,在754和756年,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打败伦巴第人,将夺得的拉文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此事件就是被基督教世界称颂了千余年的“丕平献土”,从此在意大利的中部,一个政教合一的教皇国存在了1100多年。

丕平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战士和征服者,他的军事行动达到今日的法、意、德、西等国。在748、753年两度平定萨克森叛乱,为其子查理曼最后征服这个地区打下了基础。749年镇压巴伐利亚人的起义。他还占领了比利牛斯山以南的塞普提曼尼亚,和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纳尔榜,768年在征服阿基坦人后回国途中,因水肿病去世。

按照法兰克人的传统,丕平将打下的江山平分给两个儿子查理和卡洛曼。卡洛曼早逝之后,查理继承了全部领土,即为一代雄主查理曼。

矮子丕平对历史的影响,首先在于创造了教皇国。中世纪罗马教皇风头很旺,为影响欧洲政治力量平衡的重要一极,甚至还出现了“卡诺莎雪地求饶”这样的事件,除了教皇身上的一层神光之外,“教皇国”这个物质基础更为重要。而且,由于丕平献土缔造了教皇国,此后历代法国君主都以教皇的世俗庇护人自居(当然,这也有丕平的儿子查理曼的一部分功劳),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阿维尼翁之囚,也有了后来教皇国以法国为后台,阻挡了意大利统一的步伐

3郇山隐修会的根源

据说是公元46年左右由一位埃及圣贤奥尔姆斯领导的炼丹修法会,也叫诺斯替会。1188年,郇山隐修会改换“圣山教团”名称时,曾将“奥尔姆斯”作为副名。同一时期,他们还把自己叫做“真宗玫瑰教团十字”,表明郇山隐修会可能就是最早的玫瑰十字教派。

直到中世纪,才出现了史学家们所知与圣山有关的一个组织。位于法国北部阿登地区斯特内城的金谷〔1〕据传说,寡妇玛蒂尔达的婚戒掉进谷中的山泉。她刚做祈祷,泉内有条鳟鱼衔着戒指跃入她的手中。她失声惊叫:真是一处金谷!尔后,人们在此建立修道院。〔1〕修道院(曾被叫做“撒旦魔教”),由来自意大利卡拉布里亚的一群僧侣在1070年修造,他们的首领是墨洛温家族的“乌尔苏斯王子”〔1〕Ursus,拉丁语义“熊”。〔1〕(蜚传为达戈贝特二世的曾孙斯希思贝尔)。这些僧侣奠立了圣山教团的基础,与他们一起投身创建的有1099年占领耶路撒冷的布雍的戈弗雷和他的圣殿骑士。布雍的戈弗雷不仅是洛兰〔2〕Lorraine为11-18世纪雄霸法兰西王国东北的公爵家族头衔,该家族于1740年与日耳曼哈布斯堡家族合而为一。〔2〕的公爵,作为达戈贝特二世的子孙,他又是墨洛温家族的血脉——当之无愧的王者(详见第三章)。斯特内城是墨洛温王朝的两座都城之一。679年12月23日,就在这城郊的乌弗利圣林中,达戈贝特二世遭到了暗杀,恰像丹·布朗所说的那样“在树下沉睡时被刀刺入眼窝”。据说,是他的教子奉“胖子”丕平——身为达戈贝特宫廷宰相的叛逆——之命刺杀了他。

显而易见的是,郇山隐修会要恢复的是达戈贝特二世被暗杀后,墨洛温家族的血脉所失去的占居欧洲王位的天赋特权。通过政治契约与婚姻联盟,这一家族最终与许多贵族王室血脉相融,诸如布朗舍弗尔、吉索尔斯、圣卡莱尔、孟德斯鸠、孟贝萨特、玻埃尔、路易西昂、普兰塔得和哈布斯堡—洛兰家族等。根据当时的史料确证,教团大本营建立在耶路撒冷城南锡安圣殿山上的圣母修道院内。那是一座在拜占庭古堡废墟上重建的金汤要塞。据1990年的《圣经考古》杂志,圣殿山似乎曾是耶路撒冷“基督教贫修会”的总部。这些耶稣的追随者们认定,基督教的合法首领应该是耶稣的兄弟雅各,而不是他的使徒保罗。

不能充分肯定的宣称是,兰登所说的郇山隐修会“尊崇女圣,具有完好的历史记载”,而尊崇他们敬为耶稣之妻的抹大拉的玛利亚,就是女性原则的体现。

郇山隐修会存在的实体“证据”,大都收藏在巴黎的国家图书馆。如此一来,许多研究者抱怨索取有关材料相当困难。这些指责是说,至少某些法国国家图书馆的管理人与郇山隐修会互有瓜葛,因而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这些人乐于留下诱人的蛛丝马迹,让研究者们偶然拾获而空喜一场。

白金特、雷伊和林肯1982年写作《圣血和圣杯》一书时,需要有关墨洛温王朝血统的材

料,对两份文卷尤感兴趣。首先是深奥难解的“秘密档案”——一套相互似无关联的文件,时常被人神秘地添加或减取。另外是一本名为《赤蛇》的书,作者大概是让·科克托,因为文体如出一辙。书中载有墨洛温王朝的家谱,圣叙尔皮斯教堂的平面图和13首与黄道十二宫图有关的诗(包括添加在天蝎座与猎户座之间的“持蛇人”座)。两份文卷的公认作者(总计四人)均死于不明原因。

郇山隐修会的根源,据说是公元46年左右由一位埃及圣贤奥尔姆斯领导的炼丹修法会,也叫诺斯替会。1188年,郇山隐修会改换“圣山教团”名称时,曾将“奥尔姆斯”作为副名。同一时期,他们还把自己叫做“真宗玫瑰教团十字”,表明郇山隐修会可能就是最早的玫瑰十字教派。

直到中世纪,才出现了史学家们所知与圣山有关的一个组织。位于法国北部阿登地区斯特内城的金谷据传说,寡妇玛蒂尔达的婚戒掉进谷中的山泉。她刚做祈祷,泉内有条鳟鱼衔着戒指跃入她的手中。她失声惊叫:真是一处金谷!尔后,人们在此建立修道院。修道院(曾被叫做“撒旦魔教”),由来自意大利卡拉布里亚的一群僧侣在1070年修造,他们的首领是墨洛温家族的“乌尔苏斯王子”Ursus,拉丁语义“熊”。(蜚传为达戈贝特二世的曾孙斯希思贝尔)。这些僧侣奠立了圣山教团的基础,与他们一起投身创建的有1099年占领耶路撒冷的布雍的戈弗雷和他的圣殿骑士。布雍的戈弗雷不仅是洛兰Lorraine为11-18世纪雄霸法兰西王国东北的公爵家族头衔,该家族于1740年与日耳曼哈布斯堡家族合而为一。的公爵,作为达戈贝特二世的子孙,他又是墨洛温家族的血脉——当之无愧的王者(详见第三章)。斯特内城是墨洛温王朝的两座都城之一。679年12月23日,就在这城郊的乌弗利圣林中,达戈贝特二世遭到了暗杀,恰像丹·布朗所说的那样“在树下沉睡时被刀刺入眼窝”。据说,是他的教子奉“胖子”丕平——身为达戈贝特宫廷宰相的叛逆——之命刺杀了他。

显而易见的是,郇山隐修会要恢复的是达戈贝特二世被暗杀后,墨洛温家族的血脉所失去的占居欧洲王位的天赋特权。通过政治契约与婚姻联盟,这一家族最终与许多贵族王室血脉相融,诸如布朗舍弗尔、吉索尔斯、圣卡莱尔、孟德斯鸠、孟贝萨特、玻埃尔、路易西昂、普兰塔得和哈布斯堡—洛兰家族等。根据当时的史料确证,教团大本营建立在耶路撒冷城南锡安圣殿山上的圣母修道院内。那是一座在拜占庭古堡废墟上重建的金汤要塞。据1990年的《圣经考古》杂志,圣殿山似乎曾是耶路撒冷“基督教贫修会”的总部。这些耶稣的追随者们认定,基督教的合法首领应该是耶稣的兄弟雅各,而不是他的使徒保罗。

不能充分肯定的宣称是,兰登所说的郇山隐修会“尊崇女圣,具有完好的历史记载”,而尊崇他们敬为耶稣之妻的抹大拉的玛利亚,就是女性原则的体现。正如翠茜·特威曼在她的《达戈贝特复仇记》中所述:

许多圣杯的研究者们将抹大拉的玛利亚崇奉为女性英雄,声称她被“删出圣经”是由于教会受到她女性的威胁。然而,无论抹大拉还是教会尊长,都没有吐露过这样的言词,也不可能形成过这样的想法。抹大拉对教会的威胁,并非因为她是女性,而是出于她身为耶稣子女的母亲——这些子女是传承王族和宗教两系的后嗣。无论从何而言,他们本该有权并合理接领的不仅是基督的教会,还有耶路撒冷的王位(在某些人看来,这一王权本来也该雄霸环宇)。这两项权益才是对教会的威胁,因为它们非但要在精神上、也要在俗世中统治世界,恰如教会宣称它们可以不论出身来扶立国王。布雍的戈弗雷非常清楚他身为圣杯家族的成员,继而又是墨洛温的后裔和事实上的耶路撒冷之王,因为他的远祖可回溯至大卫一脉。占领耶路撒冷之后,他组建了圣殿骑士。尽管另有三支基督教军队趋向耶路撒冷,戈弗雷似乎知道他将被选做耶路撒冷的国王。至少他在从征前卖掉全部财产,清楚地表明了他将要永留耶路撒冷的意愿。尽管如此,他拒绝“国王”的头衔,而接受了“圣陵保护者”的称号。白金特、雷伊和林肯提出的论点是,前文所说的卡拉布里亚建院僧侣,后来无缘无故便从金谷修道院消失,与陪同戈弗雷进入耶路撒冷的非军事顾问团体,其实就是同一组人。他们还认为,就是这组人后来选立了耶路撒冷的国王。戈弗雷1100年逝世,他的弟弟随即被拥立为耶路撒冷及巴勒斯坦拉丁国王。

圣山教团看来是在1118年至1152年间以锡安山的圣母修道院为中心,从圣殿骑士的公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127年,圣殿骑士们在特鲁瓦由香槟伯爵法国东北部的封建贵族,特鲁瓦是伯爵领地的首府。1314年的香槟伯爵成为法王路易十世,而他的父亲就是镇压圣殿骑士的腓力四世。的宫廷授权成为军事教团,雨戈·帕扬当选大师。

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1137-1180年在位,靠两年战争于1144年兼并香槟地区,即17世纪气泡香槟酒的源产地。第二次十字军远征归来时,带回了圣山教团的95位成员。其中七人加入了圣殿骑士的军旅,其他的回到奥尔良重新建立法兰西的分支联盟。路易七世在法兰西建立教团的文件,仍旧保存在档。

斯特内的金谷修道院在1131年变成了西多即“西斯特”教派,1098年在法兰西的西多

成立的教团。首领为莫莱斯姆的圣徒罗伯特,该派立志遵从公元6世纪圣徒班尼迪克创立的修行戒律。教团的圣居。这派人以往的生活贫苦不堪,迁居后状况却随骑士团一道改善。双方都获取了巨额财富和大片土地。

圣山教团的名字,最迟出现在署期1116年7月19日的文件中。继而找到的还有署期1178年的教令,上面带有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玺,并确认教团所属的土地不仅在圣城,也遍及欧洲大陆。

1956年,来自库姆兰的《铜卷书》(Copper Scroll)即1947年发现的《死海古卷》。在曼彻斯特大学得到破译。书中揭示,“约柜”和一笔数目巨大的金砖宝藏,掩埋在所罗门圣殿下。1979年,圣卡莱尔的皮埃尔·普兰塔得——最后一位知名的郇山隐修会大师,对白金特、雷伊和林肯承认,郇山隐修会手中掌握着来自耶路撒冷古神殿的宝藏。这份宝藏于公元66年曾遭到罗马人的抢夺——那段历史场面记录在罗马的提图斯凯旋门上。西哥特人劫掠罗马时,这份宝藏又被他们抢走,可能是运到了法国南部临近莱纳堡教堂的某个地方。普兰塔得先生接着说,这份宝藏“时机一到”就会归还以色列。他没有明言那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宝,还是一套文卷,或者像丹·布朗所言是一张指示圣杯藏匿处的地图。

另有一段传奇,说是卡塔尔“异教徒”占有了这份宝藏。卡塔尔派(或称“阿尔比派”Albi,法国城市,该教派发源地。拉丁语为Albiga。)的总部位于现今法国的朗格多克,即莱纳堡所在的地区。1209年,该教派遭到血腥屠杀,这是一场由3万名士兵执行的种族清洗。朗格多克是当时重要的学术中心——这威胁着罗马天主教。卡塔尔派总体上对宗教的轻率不拘,尤其对罗马天主教缺乏礼敬,是引发教会当权者心中仇恨的最大原因。诸多“逾律罪行”中,包括对他们曾经施行生育控制和人工流产的指控。有些人认为,传言中他们把持的宝藏已不再是黄金,而可能指的就是圣杯或知识学问——它们能够带来无法想像的财富。

4德古拉伯爵为了教会免受外族的侵略,向上帝发誓保卫教会!他在新婚之夜出城与敌人撕杀!用长长的矛把敌人贯胸穿透,树立在战场之上,向那些狼狈逃跑的敌人示威!他的爱人在城堡里兴奋雀跃!拂晓时分。敌人派出奸细,向城堡散布谣言,说德古拉伯爵在追击残余敌人的时候,不幸中了埋伏,战死在沙场了!!他的爱人听到后,悲恸欲绝!!纵身跳下城堡的护城河内!!德古拉凯旋而归的时候!惊闻噩耗!呆立当场!清醒以后,他没有流泪,眼神里透出无边的憎恨!因为基督教有规定,自杀而死的教徒,是不可以上天堂的!!他质问教会人员,为何他这么效忠教会,为教会舍命相拼,爱人死后却上不了天堂!!教会的人说这是上帝的旨意!德古拉拔出长剑对天悔誓:决不再保卫教会!也不再相信上帝!他把长剑穿在教会大殿的石像上面!石像留出了殷红的眼泪!德古拉伯爵端起石碗,接下银红的血水一饮而尽!仰天痛哭!!他面对上帝的石像发出重誓:“我死后可以重生!要以血为食!用尽邪恶的力量来与你抗争!哪怕永不超生!!”上帝的石像也流下了殷红的眼泪!!上帝接受他的誓言,把他变成了吸血鬼!变成了一个从阴森墓穴返回阳间吸食活人鲜血的死神!堕入地狱却逃避末日审判的附身怪物。窃取无辜男女生命泉源的无情猎人。高贵优美苍白孤独的暗夜诗人。满腔愤懑不愿安息的复仇怨灵。

400年后,德古拉复活!并且开始他邪恶伟大的计划!他买卖房地产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法律顾问!他年轻英俊,有个漂亮的未婚妻。为了德古拉的房子而把婚期延后,美丽的姑娘在等待爱人的归来!德古拉在盛宴款待顾问的时候,他发现他那幸福甜蜜的笑容!伯爵用他的法力,看见了美丽的姑娘!德古拉伯爵在400年后又一次哭了!他看到的姑娘竟然和他死去的爱人,是那么地相似!那么地漂亮!----这也是他将来毁灭的开始!

德古拉用他的法力把年轻的顾问软禁在城堡内!自己开始运送泥土去遥远的英国伦敦----因为伯爵要在家乡的泥土里获取力量,每晚都要睡在泥土里面来保持法力!

他来到英国伦敦了!!

并且和美丽的姑娘见面!姑娘不认识他,竭力远离他,但又迷惘在他那忧郁的悲伤的眼神里!她无法抗拒他的迷人气质,她暂时忘记了未婚夫,忘记了天地间的一切!伯爵和她快乐地每分没秒!伯爵给她看的画像,里面的人和她自己竟然如此相似!而她却也可以说出那条护城河!说出那纵身一跳的瞬间!她回到家里后,开始清醒!她开始严厉质问自己!这究竟是在作什么?难道自己就那么不守妇道?就是那样的坏女人吗?德古拉伯爵在门的外面得意地笑了!他知道她心里现在的任何想法!----他成功地把这个小女人的心俘虏了!!!

而此时那年轻的顾问,冒着生命危险从城堡的峭壁上,偷偷地成功逃生!他回到本国,找到他心爱的未婚妻!但他看到了一个人!一个比他还英俊潇洒,比他还有气度的男人----德古拉伯爵!!他认识伯爵!无论他变成什么他都认得!因为他实在是恨透了他!他回去后把事情告诉了姑娘!姑娘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流泪!在晚上,德古拉伯爵化成雾气进入她的房间!而就在此时,年轻的顾问也已经带着吸血鬼猎人凡赫辛,来到了伯爵的暂住地!伯爵和姑娘坦诚地说出了一切!姑娘气急败坏地撒打他!怒骂他!最后扑倒在伯爵的怀里,语气坚定到说:“亲爱的!给我初拥,把我变成和你一样的,我也要永生,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不要和你再分开!”而现在的伯爵也知道有人在破坏他赖以生存的泥土!但他没有任何地害怕!他拥抱着她,温柔地说:“亲爱的!我不能那样做,那样会害了你,你会和我一样见不得光,被世人唾骂,被世人追杀,被上帝诅咒!”大她却更加坚定地抬起头来!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她那坚定的目光看着他!伯爵被征服了!他扭过她雪白的脖子,陶醉地吻了一下!然后张开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咬了下去!姑娘一阵痛苦地呻吟,寒冷似的蜷缩了一阵!伯爵起身来要走,却被猎人和年轻的顾问堵在屋子里!伯爵知道凡赫辛是上帝的左手!他只好变成大片的老鼠借以逃生!!年轻的顾问发现未婚妻昏迷;但猎人却看到了她脖子上的牙齿痕迹!大家决定用姑娘来找寻德古拉伯爵的踪迹!此时的伯爵正日以继夜地坐着轮船回国!他掀起巨浪阻止猎人的追击!但也是小风浪而已----他的力量源泉,家乡的泥土已经不多了!!而姑娘在昏迷中也感觉到伯爵的无助!她惊醒!她颤抖!她愤怒!她的眼睛已经有兰色变成了血红色!伯爵回到陆地,由仆人赶着马车回城堡!但猎人和年轻顾问也在后面紧追不舍!两帮人马几乎同时到达城堡!她跳下马车,来到箱子跟前!展开双臂施展伯爵赐予地力量,为伯爵疗伤!!猎人挥舞银子做的利剑,瞬间割断了伯爵的喉咙!她痛苦地嚎叫,挥手打开猎人,站在伯爵的身前!顾问拿着枪,对着自己曾经深爱现在却是这样的女人!他犹豫了!她抱起伯爵的身体,飞快地跑进城堡里面!又来到当年伯爵发誓的大殿!伯爵现在还有救----但他却对她说:“让我安息吧!我很累了!厌倦了世人对我的厌恶!厌倦了一切!”她流泪用剑刺穿伯爵的胸膛,又麻利迅速地割下了伯爵的头颅!她知道不这么做,他还会重生!!

现在就剩下她一个了!要孤独地面对以后的日子!百年!千年!还是更久远吧!

失去阳光的永生!没有脉搏!没有呼吸!没有心跳!没有体温!

却为了心爱的人,可以付出自己永生不死的躯体!!

5五芒星(Pentacle)在古埃及被作为冥界子宫的符号,而在古代巴比伦则被作为女神伊修塔尔的孪生姐姐尼斐提斯(冥界女神)的符号。在希腊神话中,五芒星是大地女神Kore的象征;凯尔特人将五芒星作为冥界女神摩根的象征,在凯尔特传说中,太阳英雄加温为了向女神表达敬意而在自己血红的盾牌上画了五芒星。毕达格拉斯学派的神秘主义者也崇拜这个符号,将它称为“五回交错的诞生(文字)”。因此,在神秘学中,尖角向上的五芒星代表者“生命”和“健康”,被用作祈求幸福的魔法符号,也被作为守护符和治疗伤病的符号。古代巴比伦人甚至将五芒星绘制在食物的容器上,认为这样就可以保鲜;而巴比伦的七个印章中,第一个神圣的纹章就是五芒星。犹太教的经典中认为,这些印章代表了神的秘密的名字,五芒星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所以中世纪术士杜撰的“所罗门王的魔法戒指”上也刻有五芒星,也因为如此,五芒星也被误传为“所罗门的印章”。而五芒星也出现在天使米达伦(Metatron)的封印上,这个符号包括圆形魔法阵、五芒星和咒语。

大天使米达伦(Metatron)的封印上绘制的五芒星。

中世纪炼金术士绘制的所谓小宇宙模型(人体模型)中,外部的圆圈代表宇宙,内部绘有一名男性像,头部、双手和双足各对应五芒星的五个角,生殖器位于圆心。因此,术士们认为人的“小宇宙”(可参考“生命之树”项)由五星支配。

由于五芒星可以一笔画出,因此古人也迷信它可以防止恶魔和恶灵的侵犯。在神秘学的魔法阵中,圆形魔法阵用于保护魔法师本人,而五芒星则被用于封印恶魔、其线条的五个交汇点被认为是可以封闭恶魔的“门”,可以将恶魔封在五芒星中间的五边形中。因此,教会将五芒星称为“恶魔的纹章”、“女巫的十字”、“魔法师之星”和“女巫之足”,甚至宣称人狼的脚后跟就有五芒星。

东欧的斯拉夫女巫利用这种迷信,进行称为“测五星”的医疗巫术,这种巫术要求患者按“小宇宙”的姿势站立(站成“大”字形),然后拿一根麻绳拴在脚踝连接到脖子然后再到另一只脚,再系到双手的中指,最后形成一个五芒星形。女巫装模作样“测算”一番之后,对患者胡扯一通病情,然后用匕首将麻绳割断,取出一截用火点燃并让患者吸入燃烧散发出的烟。最后女巫将灰撒在水里,让患者把这水当作药来服用。这和现在一些神汉巫婆骗人的招术基本差不多。

而倒挂(尖角向下)的五芒星则被新柏拉图主义者作为“五角之神”的象征,代表着四种有角的生物(雄山羊、雄绵羊、雄牛、雄鹿)与人类,源自印度Tantrism教派认为角代表男性“能力”的学说、是“知惠之花”的具体显现(参考“六芒星”项)。这个五角之神的偶像被教会称为恶魔Baphomet,一般以长有雄山羊头的人类外形出现、并且具有两性特征(详见后述“角”项),它的头部挂有五芒星(正挂),是现代术士团体“东方圣殿骑士团”的崇拜对象

叶姓起源

一、为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裔。传说,帝颛顼的后裔陆终娶方氏女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鬻能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后来周成王封鬻熊的曾孙熊绎在荆州山(今湖北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定都丹阳(今湖北秭归),后迁都子郢(今湖北江陵),改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的曾孙戌,在楚平王时任沈县(今安徽临泉县)尹,又称沈尹戌。他的后代中有人以沈为姓。楚昭王封沈尹戌的儿子沈诸梁(字子高)于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称为叶公。叶公曾平定白云胜的叛乱以复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南阳,获赐爵为公,后退休于叶。其后人便以邑为姓,称叶氏。其得姓始祖为叶公叶诸梁。

二、据《姓氏考略》记载,我国古代的所谓南蛮(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春秋时吴国的叶雄就是南蛮叶姓的后代。

三、少数民族叶姓

清满洲叶姓 《清朝通志·氏族略》说满族有叶氏,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纳喇氏、叶赫氏、叶赫勒氏中均有改姓叶氏者。清初将领叶臣、叶克书均为满族。

彝族叶姓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聂苏”等。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彝族有自己的姓氏,《巍山彝族姓氏分布调查》中显示,所查云南巍山彝族83771人中,共有149个姓氏,其中有叶姓,但人数不是很多。

德昂族叶姓 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濮人”。史书中记载的“茫蛮部落”即为德昂族的先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崩龙族。1985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改名为德昂族。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的镇康县,与傣、景颇、僳僳、佤、汉等民族交错而居。崩龙族原有自己的姓氏,但进入20世纪以后,即采用汉姓,据《德昂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书称,云南潞西县三台山德昂族民族乡邦外村有“海”氏改称叶姓者。

另外,蒙古、土家族、锡伯族、保安、回、苗等民族均有叶姓。

介绍文件叶姓迁徒史 叶姓迁徙史

元代以前

得姓之后的叶姓人,最初发展很缓慢,见于史籍的叶姓名人也不是很多,臧励禾《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叶姓名人仅有叶子韶一人;《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收录的唐代以前名人也只有叶万椿、三国吴人叶雄、晋人叶谭、叶子韶4人,而叶万椿还是为淮南王刘安所遇群仙“八公”之一的“自号”,并非一定姓叶;叶雄是叶调国叶氏后裔。因此,关于叶氏的迁徙情况只能从现存的一些谱牒资料中窥知端倪。 据清光绪六年(1880年)南阳堂《叶氏族谱》记载,自叶公起,叶姓族人多代出河南。叶姓始祖沈诸梁,居于春秋时楚国叶地《今河南叶县南),直至终老。叶公生有二子:长子名重,为周楚邑令,配樊氏,生凝,为楚大夫;次子名才,袭父爵,字芈骝 (一凸),号璧英,一子名盼,后为司马。其十一世叶淑和为秦代长沙(今属湖南)太守;二十世叶崇,为西汉颍川(今河南禹州市)太守;二十五世叶颁,为长沙(今属湖南)太守;四十七世叶尤,字茂永,东汉时为太尉,居南阳(今属河南),分为六族。

叶姓族人的南迁始自东汉末年,始迁祖叶望。清光绪六年(1880年)的南阳堂《叶氏族谱》、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浙江松阳《卯峰广远叶氏宗谱》均视叶望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叶望 字世贤,雁门太守,汉末时为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归隐,人称“楼舟先生”。建安二年(197年)由青州渡江而南下,侨居丹阳之句容(今江苏句容),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叶望之后裔不断向外发展,分别迁到了浙江、安徽等地。浙江松阳《卯峰广远叶氏宗谱》及《玉岩叶氏宗谱》都说叶望四世传至琚(ju),仕钱塘(今浙江杭州)令,爱民如子,号之曰“叶父”,在当地百姓的一再挽留下,安家钱塘,并成为当地望族。琚次子俭,字亚父,晋太康二年(281年)为括苍太守,授折冲将军,宦居括苍(今浙江丽水)。俭之后世居松阳卯山之右。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说:叶望五世孙硕,迁新安歙县。

另据晋永嘉之乱带来的大批移民潮推测,期间叶氏族人南迁的当不在少数。晋永嘉年间,皇室内讧,由争权演变为八王之乱,战火遍及中原。永嘉五年(311年),匈奴刘渊乘机起兵反晋,其族弟刘曜(yao)攻入洛阳,西晋灭亡。晋室遗族仓皇南逃,最后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在永嘉之乱中,中原士族纷纷南奔,并有大量百姓逃难过江,先后有近百万人之多,在这次南迁浪潮中,中原叶姓族人当有不少移居到了福建、江西等地。

唐宋时期

叶姓族人的大举南迁在唐代有两次,第一次在唐初。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福建泉漳之间,蛮獠(liao)啸乱,朝廷派以陈政为朝议大夫、岭南行军总参,率府兵 3600名,战将123名入闽征讨(史称58姓入闽)。其中众多叶姓士卒,战后在福建各地定居繁衍。

第二次在唐末。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光州固始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众起义,举兵南下,中州地区的叶姓兵众跟随二王南下,在福建转战8年,王氏兄弟在福建建立“八闽王国”,叶氏将士也在福建各地定居开族。当时以北方为主要聚居地的叶姓当不在少数,由于资料匮乏,其具体迁徙情况已无法得知。

宋末是中原叶姓南迁的又一高潮。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战祸遍及几乎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惨重破坏:“几千里无复鸡犬,井皆积尸,莫可饮”,“菽粟梨枣,亦无人采刈(yi,割)”;

“民多流亡,土多旷闲,遗黎惴惴,何求不获”。靖康二年春,北宋灭亡。五月,康王赵构建立南宋政权,后定都临安。靖康之难后,直至南宋灭亡,宋金对峙,战乱不断,大批北方人民为避战乱,被迫不断向南迁徙,持续近一个半世纪,其中不乏中原叶姓族人。

由于年代久远,记载叶姓族人在上述几次大的移民过程中的迁徙情况并不是很多,一些叶姓族谱的记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叶姓迁徙到了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如安徽《休宁陪郭叶氏世谱》称其始迁祖叶尚或,南唐时自湖州苕溪迁休宁陪郭。《叶氏族谱》记载,后唐清泰年间 (934—936)叶一琅任朝奉大夫,随官迁至江西赣州府信奉县。叶一琅之孙延庆再迁至福建兴化府仙游县。根据族谱记载,唐宋南迁的叶姓族人中,主要来自河南,来自河南的叶氏分别迁居到了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地。

福建仙游《古濑叶氏族谱》说:“始祖叶湛,世居雍州,五季之乱,举族流徙莫定;至宋,卜居光州固始,若祖有叶炎会者,随宋南渡,卜家仙游之古濑。”《佛岭叶氏谱序》称:“吾稽叶氏,居雍州,徙居光州囱始县。”《思实公重修族谱序》也说:“吾祖河南固始人也。”《明元公谱序》谓:“吾宗自光州入闽。”

江苏吴县《纪革叶氏支谱》称:始迁祖叶寿三,宋室建炎南渡,自汴迁东洞庭纪革。

浙江淳安、遂安、开化《叶氏宗谱》记载:一世祖为叶翥(2hu),先世为河南人,因官迁居歙之黄墩。历五世曰豪,不满王安石新法,避地遂安承凤,后名叶村。

四川成都《蓉城叶氏宗族全谱》记载:是族先世汴梁人,有大经者,南宋末官闽,时兵戈四起,南北道梗,遂流寓梅州程乡县。

所有这些都说明,叶姓祖根在河南。因此,直到今天,福建省叶氏各宗各系,追述其宗,十有八九称其祖上原籍为河南光州、中州。

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繁衍,到宋朝叶姓已成为大姓望族。《通志·氏族略》说“叶氏,宋朝为著姓”,《宋史》中立传的叶姓人物有12人,而《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的:宋代叶姓人物有47人。从这些名人的籍贯:看,《宋史》中立传的名人全部为江南人,其中浙江籍8人,福建籍3人,江苏籍1人。《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的47宋代叶姓人物中,除两名籍贯不详,1名为河南人外,其余44人全是江南人,其中浙江籍20人,福建籍19人,仅两省就占八成以上,其余为安徽、江苏、江西等省人,由此可见此时的叶姓已鼎盛于江南了。

明清以来

明清时期叶姓已遍布全国各地,成为我国的大姓之一。见于史载的各类叶姓名人较以往大大增加。《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有明清叶姓人物117人,从这些名人的居住区域分布来看,明清时期叶姓族人已经繁衍到了大江南北,但仍以浙江、江苏、广东等地为多。《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明清叶姓117位名人中,在有明确籍贯的100人中,浙江45人、江苏19人、上海 16人、安徽7人、广东6人、福建6人、湖北6人、江西3人、河南、山东各1人,这说明此时叶姓发展的中心仍然在今浙江、广东、福建、江苏、上海、安徽等东部沿海一带。

浙江叶氏 明清时期浙江叶姓的迁徙大都是在本省境内进行。如:余姚的叶姓就是

谁有叶氏南阳堂的家谱

叶姓起源 一、为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裔。 传说,帝颛顼的后裔陆终娶方氏女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