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姓莫氏家族族谱字辈
1、万受仲必,永唯宗祖,朝元仁贤,明亮高世,昌隆景运,崇尚端芳,绍予前烈,自是允臧,蔚起人才,秀发书香,南国荣耀,令德显扬。
2、应万有志,维庆宗孔,世大可玉,汝文光重,一家景运,崇尚端方,绍予前烈,自是允臧,蔚起人才,秀发书香,南国荣耀,令德显扬。
3、石齐希应礼世贵诚续志友忠时子如可文若荫。续派:荫祚之长,允惟德芳,汝其自立,声振衡湘,人才蔚起,绍美书香,建功树业,际会明良,繁祉景福,备至嘉祥。
扩展资料:
迁徙
先期的莫姓主要分布于河北和长江流域。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中原汉族开始向周边地带迁移。莫姓和其他姓氏一样,也开始自莫州向中原以外地域少量迁移。
公元前214年(秦33年)以谪徙民50万戌五岭、与越杂处: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派兵南驻,同时派了15万名无夫女子随军南移留驻、藉地定居繁衍。这就是莫姓最早到南方定居的人。
到南北朝时河南、湖北地区的莫姓繁衍较快,但是中国北方战乱频繁,北方地区的莫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部分人向西北迁移,一部分人与中原其他姓氏一样,为避战乱,纷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最终成为南方的著名姓族,清初莫姓进入了台湾。
家谱是以字辈来进行排列的。
随着中国独生子女的出现与增多,男女比例失调,在不远的将来,许多姓氏不但要成为历史,很多字辈也将消亡。自五、六十年代以后,世人对字辈谱变得陌生,这种现象在年轻一代更是明显。
但其实字辈对一个人来说如同姓名一样重要,按字辈可以追根溯源,找到自己的族人。这在古时候各个名门望族都是有着无数个字辈,每个字都有特殊的含义。
字辈都是祖辈定下来,一代代传承的,每个姓氏可能都点不一样。以前起名字字辈一般就是名字中间的那个字,可是后来人们不愿意把字辈放名字里了。久而久之,字辈就被人们淡忘了。
家谱有利于人们寻根溯源。家谱的核心部分是世系,记载了家族始祖至今的血缘发展过程,因此家谱的世系内容也成为人们寻根的主要依据。记下了每个族人的生平,分清了每个支派的世系,使木得其本,水知其源了。
字辈,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蕴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
关于字辈的起源,现已难以考证,不过一般认为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唐朝。比如韩氏字辈是唐朝韩愈谱写的。
字辈的形式很丰富,其中以类诗体和对联最为常见。
用对联作字辈也很多,最早的就是赵匡胤为其后代拟定的字辈加上自己的匡字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山东蓬莱井湾周家周氏辈分,自十六世开始由前清秀才瀛泉拟定“敬绍成勋,林田自云可乐;广启善道,本宗永得其昌”。
下面以孔氏字辈为例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明代以前,孔氏后裔没有固定的行辈。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五十六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明崇祯年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报请皇帝,又立十字十辈。
清同治年间,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经皇帝核准,又立十字十辈。1919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由中华民国内务部备案续立二十字二十辈。以上几次订定的行辈字计五十字五十辈,这算得上是最奢华、最高贵的字辈来历了,代代都是由皇帝和政府亲自拟定。
举几个孔家名人的字辈吧。比如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孔令辉就是令字辈。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四大家族的孔祥熙是祥字辈。著名援藏干部孔繁森是繁字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是庆字辈。
再说一个明朝皇室的字辈。明太祖给每个儿子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还有一个规定,从子辈起,每五个字辈的命名,以五行顺序,在同辈之内依次以偏旁部首命名。
顺序是:木——火——土——金——水,轮回旋转。
如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其名讳偏旁部首分别为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金、水、木。
扩展资料:
历史渊源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家谱是影响人数最多、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书籍之一。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唐朝是官修家谱最发达的王朝之一,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先后组织编修了数部大型谱牒著作。
唐朝灭亡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致宋代时就已很少能见到旧谱,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正因为古代谱牒不复存在,加上迁徙的频繁,各姓氏修谱也都有了合理的“想象空间”。
魏晋时期,编撰谱牒的主要目的是维护门第,由于门第与选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政府也参与其事,官府组织编修谱牒。宋代修家谱关注的重点在于“尊祖敬宗收族”,以保持家族内部的团结互助。
由于与选官没有关系,官府自然不再过问,因此宋代以后都是私人自行修家谱。随着家谱政治功能的消退,家谱逐渐从官府、从世家大族走向了普通百姓。
-宗姓
❈❈
一、孟氏简介
孟姓同出一源,但发祥地有两个,即今河南北部和山东东南部。孟姓首先在中原北部兴起,并且两地孟姓很快融合,在今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境繁衍极昌。汉代,孟姓已成为河南、河北及山东等省境一带望族,并向西播迁于陕西咸阳,向南入迁浙江上虞、湖北鄂城、云南曲靖。魏晋南北朝时,孟姓族人因避纷乱,大举南迁,其中河南一带的孟姓大多入迁今湖北、江西北部一带,山东一带的孟姓多迁至今江苏、浙江一带。孟姓广泛分布于我国今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浙江、江苏等地,明、清之际遍布全国各地。
二、孟字来源
孟字是象形字,据《说文解字》:孟者,长也。从子皿声。
三、孟氏来源
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卫国第二十八代君王之子絷,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周朝分封的同姓诸侯国卫国,其开国之君为周武王弟卫康叔,都城在今河南境内。卫国传至第二十八代君王之子絷,字公孟。其子孙以其字为氏,称公孟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孟氏者。
2、出自姬姓。鲁桓公的庶子庆父。庆父弑君篡位失败逃到莒国。后于抓回途中自杀。时任鲁相的季友让庆父的儿子公孙敖继承庆父的禄位。因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为避讳弑君之罪,所以,庆父的子孙改称孟孙氏。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庆父共仲虽为孟氏之始祖,但因其三年连弑二君,罪使国内大乱,人不敢敬,而孟子系庆父后裔,且才高德重,故孟氏族人尊奉孟轲为得姓始祖。
3、少数民族本有之姓。
细说百家姓之孟姓
四、孟氏郡望
郡望:孟姓郡望主要有江夏郡、洛阳郡、东海郡、巨鹿郡等。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
洛阳郡:以今河南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历史上被称为“河南”,与“河东”、“河内”相对应,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动中心。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洛阳城一直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②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③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巨鹿郡:汉朝至北魏因袭沿用。汉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平乡县以北及晋县一带。
武康县:治所在今浙江省北部。
武康县:治所在今浙江省北部。
平陆县:治所在今山西省西南端、黄河北岸一带地区。
安平县:汉朝时期置县(今山东益都),属于涿郡。唐武德初年置深州,为该州治所。唐武德十七年废深州,安平县归属于定州。
五、孟氏图腾
孟是玄鸟族一支子姓的族称。上部分是玄鸟殒卵生子,下部分代表接纳的意思。传祖为鲁庄公庶兄庆父共仲,以孟为氏,转为姓。
六、孟氏宗祠楹联
四言通用宗祠楹联
亚圣之裔
采卿之宗
上联典指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亚圣”。下联典指汉朝时期学者孟卿,兰陵人。善为礼春秋,时人以卿呼之。
采卿之绪
亚圣之宗
同上(上下联联意、联释互易)。
昌平世泽
亚圣家声
全联典指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元至顺间加封邹国亚圣公。
龙山逸兴
鹿门隐居
上联典指东晋时期江夏人孟嘉,后为荆州刺史桓温的参军,深受桓温器重。桓温让参军孙盛作文章嘲讽他,他当即作文回答,文章极美。后历官从事中郎、长史。下联典指唐朝时期诗人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早年在鹿门山隐居。
孝诚生笋
廉德还珠
上联典指三国时期吴人孟宗。母亲喜欢吃笋,冬时笋尚未生,他进入竹林哀叹悲泣,笋忽然迸出。下联典指东汉时期合浦太守孟尝。
孝著恭武
道传孟轲
上联典指东汉时期的孟尝。下联典指战国时期孟子。
仉氏教子
孟光敬夫
上联典指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之母仉氏,“孟母三迁”历来为教子的佳话。下联典指东汉时期的梁鸿妻孟光,与鸿遁逃霸陵山中,夫妇相敬如宾。
珠还合浦
节镇荆襄
上联典指后汉时期的孟尝。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孟珙。
五言通用宗祠楹联
五友家声远
七篇世泽长
上联典指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孟献子(仲孙蔑),人称贤大夫,有五友相助。下联典指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孟子。他的理论对后世儒家影响很大,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世称“亚圣”。
苦吟东野集
亲撰长春符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诗人孟郊。下联典指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据宋人张唐英《蜀檮杌》记载:“蜀末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世一般认为孟昶所题上述联语,是迄今史书中所见最早的春联。
笃生周世季
私淑圣人门
此联为孟子庙联。
微云淡河汉
疏雨滴梧桐
此联为孟浩然撰孟姓宗祠通用联。
六言通用宗祠楹联
教子无如仉氏
敬夫共仰孟光
上联典指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仉氏。孟子幼年时贪玩,爱嬉戏,学人挖墓、学商人叫卖,孟母三次迁居,直至住到学宫帝。孟子曾经废学回家,孟母用剪刀剪断正在织着的布来教训他,孟子从此朝夕苦学,终成大儒。下联典指东汉时期扶风平陵人孟光,字德曜,梁鸿的妻子。夫妻隐居在灞陵山中,以耕织为生。后来到吴,梁鸿为佣工,每天回家吃饭时,孟光都举案齐眉,以示对梁鸿的敬爱,为世人所仰慕。
七言通用宗祠楹联
雄辨七扁尼父志
清诗五字杜陵心
上联典指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下联典指唐朝时期诗人孟浩然(公元689~740年),襄阳人。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所作诗多写山水景物及隐居或羁旅生活,为李白、杜甫等人所称赞。有《孟浩然集》。
孟嘉曾向风前落
郭泰还从雨里过
上联典出《晋书·孟嘉传》。说的是登高览胜,以至于乐而忘形的故事。下联典出《后汉书·郭泰传》
七言以上通用宗祠楹联
风落孟嘉不妨舍旧;雨逢郭泰大好更新
邹峄雄风,塞两间正气;兄弟美质,获双珠令名
七、孟氏始祖
1、源自子姓
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卫国第二十八代君王之子絷,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鲁国公族庆父的儿子公孙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八、孟氏祖训
培植心田,品行端正
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和睦相邻,教训子孙
矜怜孤寡,婚姻随宜
奋志读书,勤劳本业
广东蔡氏族谱字辈
1 广东罗定
世伯日克 七念万丈
昌能亮性 彦诚国于 卿士善奕
2 广东揭西
始基贵鸟山 朝天守蔡联
正宗彝纪定 振兴家美传
高明常眷佑 博厚永生全
燕翼诒谋远 缵成奕世贤
3 广东潮安
侯都建豫上 郡望开济阳
抵德昭眷佑 博厚繁生绵
宗支源流远 衍派世泽长
北基桂馥茂 南国兰腾芳
燕羽贻谋裕 诗书启秀贤
历朝文武盛 致仕赞忠良
科学光华夏 政绩显万安
敦睦循祖训 孝廉相继传
立志创伟业 奋发竞自强
承先应溯本 奕代兆征祥
4 广东饶平
逢元吉起 万世垂芳
瑶林叶茂 玉树森香
教家礼仪 华国文章
体全用佝 实大声扬
惟邦之庆 于祖有光
衍传至是 继序为良
5 广东梅州
军世勤明昌 仁天大红中
文光齐明兴 万年永兴隆
6 广东廉江
金木水火土
7 广东湛江
世毓其开汝如
8 广东鹤山
尚正郁文良作兆, 维时立业振家声
9 惠东县多祝镇
福粤公第十八世馥友公多祝镇内东片开基:
馥、辉、发、裕、锡、
济、植、炳、尧、铨、
洵、果、照、培、钢、
泽、树、炫、坚。
10 河源埔前镇陂角村洞鸿宝岭
福粤公第十九世守为公开基:
守道文仕康,瑞廷怀干家,
国春德茂,奕世向荣华,
文武登豪杰,朝楚史卿纲。
11 东莞市樟木头官仓村
福粤公第十五世绵基公脉系辈序续编:
系统肇姬周,先芬孰比牟,
西山崇理学,东士庆封侯,
蕃衍逾千派,云仍遍五洲,
人文长蔚起,万冀介洪麻。
12 梅县南口镇车陂村
福粤公第十世伯礼公字派:
十世伯礼宝纯居、刚轩应促及台居,
复润联文奕仕派、各支各取便攸分。
13 揭西县河婆镇
福粤公第十五世绵基公派下字辈:
始基贵鸟山,朝天守蔡联,
正宗彝纪定,振兴家美传,
高明常眷佑,博厚永生全,
燕翼诒谋远,缵成奕世贤。
14 大埔县洲瑞镇赤水村
福粤公第十五世质静公派辈序:
从第三世昭穆
攀永奇昭,允宜超先,
望于斯时,俊秀书开,
赞囊熙朝,章业鸿勋,
芳微济美,显扬宗亲。
15 丰顺县汤坑田心
念大伯千从玉良日元国立沐君恩诗书传家礼义贤朝迁备用在皇都安定世近帝王。
16 广东清远
志成立安邦,永锡祖汝常,
昌大启文明,长发裕其祥。
17 潮安县凤塘镇湖美村
外世诗:状元名声,扬于中国,当年秉政,宣昭异域, 旌别得宜,朝野咸服,惟格君心,润授天禄, 积善余庆,敦厚载福,教诲尔详,似此色谷。
内世诗:学仕政绩,广大端方,维香钦宗,泽远世昌, 仁存利志,义迪吉康,勋犹着美,和顺致祥, 财增贤哲,秀旭骏良,述事继志,更耀前光。
新 诗:侯都建豫上,郡望开济阳。袛德昭眷佑,博厚繁生绵。宗支源流远,衍派世泽长。北基桂馥茂,南国兰腾芳。燕羽贻谋裕,诗书启秀贤。历朝文武盛,致仕赞忠良。科学光华夏,政绩显万安。敦睦循祖训,孝廉相继传。立志创伟业,奋发竞自强。承先应溯本,奕代兆征祥。
18 广东汕头
广士群振详,裕镇安贤,仁义忠信,厚德绵长
19 广东蔡氏一支
天开景光。
20 广东蔡氏一支
诗书传家礼仪贤。
河南蔡氏族谱字辈
1 河南新洪路
真首以元单仲大仁一伯廷应明世维刚常邦家自吉祥诗书开后序礼乐迪前光式谷端蒙养传箴守义方俭勤垂令范忠孝袭余芳嘉植培兰桂成才作栋梁德言功并立才学识兼长建树宏经济贻谋重显扬象贤朝克肖嗣服卜浸昌
2 河南郑州
天地义春长,文言武贵昌,
金玉云风虎,家国殿庭堂。
3 河南罗山县子路
长春福为广,国家兴乃昌。
江苏蔡氏族谱字辈
1 江苏旸坞
世伯日克七念万丈昌能亮性彦诚国于卿士至维明汝一元复始振其家声聿为邦瑞宽厚贤良保宗贵长
2 江苏无锡信派
世伯日克七念万丈昌能亮性彦诚国于卿士善奕光
3 江苏宿迁
“庚楼蔡”,“若丕家声崇效敦同以广宗统德化培中光昭世守佑启有功永绍懿训宪章修明尊承先业勤达昌宏利国安邦”。
“兵马蔡”,“鼎献曰良以兹聿长克绍祖则之子惟将作善集庆家乃其昌勖尔敬承事业用光泽衍恒康声德震广佑峰祥瑞相国裕强”。
“牌坊蔡”,“云国绍士毓珽永景孝思才兆宏万志欲光大修先培德承绪延泰敬伦恒长”。
“小河蔡”,“修佩才运士维守先培囗心田锡福万年雨泉汇河承尚英贤文武兴盛书香馀传”。
4 江苏盱眙
连汉立传中厚
5 江苏南京
蔡氏一支:
庆廷广远德登高望崇明
蔡氏一支:
昌志德
6 江苏盐城
九步文昌永
山东蔡氏族谱字辈
1 山东枣庄
“以邦赓法宪敦敬可承先世增祥继延政清国永灿忠厚传家远林秀蔚华天”。
2 山东临沂
荣长恒德明,永纪振家兴,
翔文存田广,玉是秀春成。
3 山东菏泽曹县桃源镇
蔡氏始祖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河南祥府县,又移仪封县。(从十七世起)
常之希化普,尚成广治勤,
本自昭金锡,乃尔庆锦鸿,
安修同延世,钦宪建家祥。
浙江蔡氏族谱字辈
1 浙江温州平阳县
文国世邦,君如汉昌,万年修业,卓致丹青,
诗书化雨,规章箴训,尧禹哲理,晋楚桓中,
孟儒津智,鹏程远展,飞奂至举,俊侠式弘,
星范亚祯,仕胥品重,任民咨仪,少巨向前,
恒奉汝伦,泽俞勉俭,滋润实甫,沛聿充满,
泰岳崇伟,先玄佑基,彦然煌亮,连涵普造,
欣观商格,适怡欢乐,居安旭宇,浩序济阳。
2 浙江黄岩锦川洛阳堂
子朝秉维崇明良,承平交泰启永昌,
康保咸熙恒大有,诗书理达可安邦。
后续辈:
钦学时夫若曰贤,必振家声士培宣,
显国文章宜法祖,道隆孔孟绍开天。
3 浙江黄岩
祖傅讳行:
“均定宝国建翘 勉允圣止志原
全功孙如光嗣 智庆守宗世子”。
字行:
“郎孝凤海克敬 从公景仲季淑
叔伯安世君彦 元庭贵德舜钦”。
续衍讳行:
“子朝秉维崇明良 承平交泰启永昌
康保咸熙恒大有 诗书礼达可安邦”。
字行:
“钦学时夫若曰贤 必振家声士陪宣
显国文章宣法祖 道隆孔孟绍开天”。
4 浙江龙泉
“良廷圣志士,盛世起文人,
道学承先德,功纯(勋)建大(业)勋”。
安徽蔡氏族谱字辈
1 安徽宣城
百世其昌文章道德
2 安徽合肥
邦家有庆 继善传心
学遵经训 立观其成
崇仁尚义 锐志富强
群安华泰 英杰荣光
3 安徽无为
洪武多孝顺加德必昌盛
4 安徽蚌埠
文长仕为德
5 安徽五河蔡家湖
洪金道之汉兴
6 安徽淮南
秉初传瑞兆 福继西宏昌
7安徽巢湖居巢槐林(青墩嘴)
秉忠为国立(义)孝传家硕德渊远百世荣华
8 安徽巢湖
克昌其业永振佳邦
辽宁蔡氏族谱字辈
1 辽宁昌图
宝万国继春柯成百世昌
福建蔡氏族谱字辈
1 福建长乐龙角
名派:“惟学大道亦代子元士尚志由义行仁(记)想分支自济阳披来谱系重馨香燕翼贻谋争共仰子(后)孙(昆)瓜瓞喜绵长”;
字派:“弘于善可传后世□修祖武(德)忠孝居心宜勉继代有贤能知本斯敦道敬宗在裕昌万枝皆茂盛天与庆同春”。
以襄公为始祖:
甸、揆、甫、大、时、惕、鸣、光、文、伯、仲、叔、孟、季(1至15世未有统一学名、冠字)。16-27世学名,惟、学、大、道、亦、代、子、元、士、尚、志、 由 。 16-27世冠字,弘 于、善、可、传、厚、世、聿、修、祖、武或德、忠 。28-37世学名,义、行、记或仁、想、分、支、自、济、阳、披、来、谱、系、重、馨 。 28-37世冠字,孝、居、心、宜、勉、继、代、有、贤、能、知、本、斯、敦、道 。 43-52世学名,香、燕、翼、贻、谋、争、共、仰、子或后、孙或昆 。43-52世冠字,敬、宗、在、裕、昌、万、枝、皆、茂、盛 。53-57世学名,瓜、瓞、喜、绵、长 。 53-57世冠字,天、与、庆、同、春。
2 福建尤溪桂峰
名派:“肇宜行序念笃同宗清正自持温和可珍宣华恒衍祚”;
字派:“尧仁舜哲禹鼎商铭秀习大书健兼尚策敦敬则延熙”。
3 福建石狮
“洪德奕世种孝友敦宗本修业绵祖泽公候伯卿仕”。
4 福建大宇
“一用士玉君国成家宗祖传守子孙式光伯仲昭烈孝友忠贞创垂功伟大启迪知深长云眜承远泽奕世庆其昌”。
5 福建美林
“仰思乔日迪 仁义礼智信 纲常皆克己 奕世少通卿”。
6 福建漳州漳浦蔡府
六宗一而祚衍长,本行修则英华发,有确真实敦孝敬 ,幸人讲让达家邦。
7 福建漳州漳浦霞昙
因国乔松居撇日,明月绿行笋参天。
8 福建漳州漳浦六鳌
慈孟华则汉世立君统,孝恩达而清代发家声。
9 福建漳州漳浦车田
始祖蔡元泰(十八--三十五世):
元成仲继君德明奇保,长永士志勤修振家声。
10 福建石狮市宝盖镇塘边村
洪德奕世种,孝友敦宗本,
修业绵祖泽,公候伯卿仕。
11 福建三明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
北宋名臣蔡襄(始祖):
襄旬傅枢顒諲农煌长。
肇基桂峰的是襄公的九世孙—长公。
清康熙壬子取-第19--26世名派:肇、宜、行、序、念、笃、同、宗。第19--26世字派:尧、仁、舜、哲、禹、鼎、商、铭。嘉庆间续取-第25--32世名派:清、正、自、持、温、和、可、珍。第25--32世字派:秀、习、大、书、健、兼、尚、策。光绪甲申续取-第31--35世名派:宣、华、恒、衍、祚。第31--35世字派:敦、敬、则、延、熙。
12 福建省大宇
(自三世起)
一用士玉,君国成家,宗祖传守,子孙式光。
伯仲昭烈,孝友忠贞, 敦仁为美, 明德推馨 。
民国乙亥年新编昭穆如下:
创垂功伟大,启迪知深长,
云眜承远泽,奕世庆其昌,
骏业鸿基建,诗书礼义兴,
贤才膺盛选,龙凤绍英声。
四川蔡氏族谱字辈
1 四川内江
俸承维应甲金廷子万文济阳肇先声汝安尔修其
2 四川广安
任天大洪中文广齐民心万年永兴隆
3 四川广元
万春然自远培德恩光载
4 四川乐山
贵洪文培德孝
5 四川巴中
世光明远大 能以永兴长 君正登隆泽 昌中应汝扬
6 四川平昌浪楼
中、文、学、唯、思、贵、万、载、如、意、兴、轩、庭
湖北蔡氏族谱字辈
1 湖北钟祥郢中
国家祥瑞,崇安传世远,
天开文运长,正大方为本, 积德定永康。
2 湖北钟祥双桥
国家祥瑞,崇安传世远,
天开文运长,正大方为本,积德定永康。
3 湖北钟祥胡集
成宣志高崇,传家利世秀。
4 湖北钟祥石牌
月国正天兴,祖子传家宝。
5 湖北钟祥罗集
永世清吉庭,文化大振新,
国泰民安顺,忠直保函坤。
6 湖北钟祥长寿
政德文安永,国家万代兴,
大花开红振,祖传自克明。
7 湖北钟祥旧口
文绪传宗远,述诗绍祖昌,
梁世开国献,兆其左同祥。
8 湖北钟祥冷水
日国正天兴,祖德传家远,
文明世泽长,首道应开选。
9 湖北钟祥客店
官文蔡悦资,丕承亭财万,
月尉崇彩本,宏顿正学智,
清秀谊山川,兆明呈先祖,
道德存兴志,忠宇保朝庭,
纯修中立绾,世裔良大开。
10 湖北蔡氏钟祥一支
启自学文达,承先志高崇 。
11 湖北枝江
元俊裕厚昌
12 湖北宜昌
国正天心顺,光明永远大,
官清民自安,父孝子运宽。
13 湖北黄梅
惟有贤德,仁寿永昌,
文章名著,祖宗流芳,
承先启后,政彩春光,
忠纯应世,鸿猷其良。
14 湖北蔡官田
济阳堂”分支--“清廉堂”:
善士应隆之,成世裕宏功,
光明崇正大,礼义启文章,
祖德培家运,嗣贤保国昌,
谟猷召伟唤,福泽庆祯祥,
道学传宗永,勋华继续长,
纪元晋干禧,乾坤开泰康,
修齐兴邦业,清廉立栋梁。
15 湖北枣阳
中邦家道章
16 湖北麻城
道秉怀学,延忠邦思应,
之正永兴隆,科第绵世泽,
文章绍前红,洛阳经济美,
西山振家风,令德厯轫献,
虏功亿代丰,博善昭团结,先绪庆辉宏。
17 湖北宜昌
国正天心顺,光明永远大,
官清民自安,父孝子运宽。
18 湖北黄梅
乃西山一脉,九峰后裔,杭(抗)公之子相公为来鄂始祖。
惟有贤德,仁寿永昌,
文章名着,祖宗流芳,
承先启后,政彩春光,
忠纯应世,鸿猷其良。
19 湖北蕲春
乃西山一脉,九峰后裔,杭(抗)公之子相公为来蕲始祖。
相彦朝以,春星仲大,
子一正良,明其理道,
世际兴期,忠义传新,
法则因时,上承先训,
远荫宗支,根源广厚,
佑启宏基 ,统庆贤升。
20 湖北蔡氏一支
孙(音)明(音)达(音)丑帮忠厚传家远
21 湖北蔡氏一支
忠义传新发
22 湖北蔡氏一支
光明崇正大 礼义能问周
湖南蔡氏族谱字辈
1 湖南麻阳
元福文仲仕政廷荣朝学尚国永世安邦俊德泽明左治贤良
2 湖南株洲
朝元常琮蔡,国才思承恩,
祖来上蔡,诗书世泽,
贻谋允臧,礼义家常,
言本道德,子孙益振,
行由典章 ,源远流长。
3 宜章县黄沙镇堡城村
开基祖大成公(是浙江迁入)
文忠上光,贻谋允臧,
言本道德,行由典章,
诗书世泽,孝信流芳,
科甲蝉冠,礼仪家常,
子嗣益振,源远流长,
鸿基昌大,联合显扬。
4 麻阳惹都四甲兴隆田
元福文仲仕政,廷荣朝学尚国,
永世安邦俊德,泽明左治贤良。
5 怀化晃县方家屯乡枫树屯村
思、宋、体、宏、运、日、开、时、正、寅、昌、宇、临、世、泽、克、裕、泳、希、巡、沅、远、照、祖、德、茂、盛、维、松、柏、诗、书、贵、有、余、才、携、帮、国。
江西蔡氏族谱字辈
1 江西省湖口县
西元前1046年河南上蔡度公—西元后714年(唐明皇开元)福建蒲田宣公—914年江西都昌澄浦公—1214年江西湖口县福六公至今。
安春仁宽赞,元常思以兴,
文献宗孔训,志在绍先贤,
理学家声永,名臣世泽延,
诗书同宝贵,忠孝乃珍传,
祖德长为法,光辉及第全。
2 江西兴国宝石
(枚吉公派)
福杏寿若定,吉喜益诗全,
六智周干丰,大二枚崇仁,
子成祥朝登,贤俊秀选拔。
(续辈从三十一世后)
志士怀德义,显奕建名彰,
自有英才起,裕后桂腾芳。
3 永丰县沙溪镇坪上村
居政公第六子兴德居江西抚州,昭穆:
忠为宗元,承居兴宪,
伯光荣明,可泫定智,
居安必盛,世怀名爵,
绍接孔周,道德文章,
俊有财能,治民经邦,
诗书衍绪,科甲传芳,
中和仁义,正文纯良,
思源立本,长发其祥。
4 九江市浔阳
元小万士友宗德,志铣文弼养曰可,
学问思辨行光增,金泽茂灿报锦源,
根动著钧鸿业烈,垂铨派荣忻培锋,
激本炳堂钟浩森。
云南蔡氏族谱字辈
1 云南昭通
仪益国朝邦,福禄保安康,
永利家升远,发达胜辉煌。
陕西蔡氏族谱字辈
1 陕西白河
铭其理道世际兴期,忠孝传家法则因时,
诗书可业坊表攸宜,承先比慎培植根基。
2 陕西商州
世自周邦显,传家本善良,
贤才开景运,功列耀朝堂,
积德培根远,行仁润泽长,
书田勤布种,万代以流芳。
贵州蔡氏族谱字辈
1 贵州息烽县养龙司乡
入黔始祖蔡崇隆---养龙司始祖蔡普化公:
庆承升白紞,銮永仪应国,
启春瑛宗臣,荣世德朝汝,
绍显文明运,洪勋正贵恒,
元程光模业,贤仕遇忠真,
神寿昭天赐,伦常本性成。
2 贵州兴仁县
江苏经商迁居:
园明万定,本国家成,
吉庆康泰,永久乾坤,
后世昌隆,锦绣廷辉。
3 蔡氏一支
明林昌敬先尔方厚见(建)力其可祥
4 蔡氏一支
兴顺启明金知银安谱梦圆国正文
5 蔡氏一支
承其祖武克绍箕裘
6 蔡氏一支
光明崇正大理育启文章
7 蔡氏一支
官文蔡悦资丕承亭财万月尉崇彩本宏敦正学智清秀谊山川兆明呈先祖道德存兴志忠宇保朝廷纯修中立绾世裔良大开
8 蔡氏一支
学以成之德其恒
扩展资料:
蔡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姞姓及少数民族改姓。西周时期的蔡仲为蔡姓始祖。
蔡姓在宋版《百家 姓》中位列第155位。截至2013年,当代蔡姓总人口达到552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6%,人口总数在中国姓氏中位列第44位。蔡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全国形成了东南沿海地区高比率的蔡姓区域。
主要源流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的后裔,以国为氏。 武王灭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称蔡叔度。 周成王时,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楚灭蔡后,国人以国为姓,散居各地。
2、源自姞姓。出自黄帝支裔姞姓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姞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姞姓所属的燕、阚、尹、蔡、鲁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黄河向西到豫东和豫西一带。 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担任祭祀的职责,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
3、源自少数民族。蔡姓中流入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发生于宋朝以后,金国的女真人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朝满洲八旗姓蔡佳氏、乌灵阿氏、萨玛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为汉姓蔡。这些外族在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蔡姓,兴盛于东北地区。
贵州和广西的少数民族中的蔡姓有很大一部分被同化为南方汉族,主要发生于明清之际。
参考资料: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堂兄弟?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所有成员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关系记录下来。这就是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祖谱、宗谱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和宗谱或族谱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以姓氏为“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来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供奉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纯洁朴素的祖先信仰。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家谱是家族史,是家族的史料汇编,是史的一种,属于历史学范围,这已成定论。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祖先,维系亲情,表示追思,祈求保佑。
家谱能以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现如今,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仆。大多采用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几十代为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在表格的最上面有两个人画像,一男一女,象征着家族中最早的长辈,被称作老祖宗,也称始祖公,始祖母。在人头像下面的左右表格中填写着密密麻麻的人名,都是按照辈分排列的,左右相互对,男的写全名,女的则填些某某氏之位,(旧社会家庭妇女大都没有名字的原故)填写的时候,有的时候需要跳格,一个是已逝世男人没有娶妻,相对的地方就要空格,再一个就是按哥们排行,给活着的老人留下的位置。家谱的“行辈字派”是家谱所包含的主要规矩。行辈字派又叫祧字,是以之入名并区分辈份、排行的一些字。行辈字派是对各辈人名中的用字的限定。比如某一辈人的名中都用“福”字,另一辈都用“禄”字等等。行辈字派一般都是由家族中的某一位有文化修养的长者制订的,很多都编成几句吉祥话,有的文人甚至可以写成诗。比如“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行辈字派有的用在名字的头一个字,有的用在后一个字,以前一种居多。考虑行辈字派,既要考虑其意义,又要照顾读音,字形适宜人名,而且还可以与大量的字组合成名,不致于因人多而重名。行辈字派快要用完的时候,就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旅长再次将其延长。所以说家谱在现代人们意识中,既有纪念祖先的作用,又有为下代人起名字作为依据。
一个家族的家谱,必须定期续修。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家族中总要新生孩子,娶进媳妇,增加人口,还会逝去老人,新增坟墓。定期续修,把上述种种新的变化反映到家谱上来,这样才能确保家族血缘关系上的清楚准确。续修的间隔时间,绝大多数家族规定为三十年或三世。“谱必三代一修,恐世远年久,无不散失,乖离之弊,其所失为不小。”一个家族三十年不修谱,即被认为不孝,“修谱不宜历年久远。古人云:谱宜三十年一修,若不遵此,即属不孝”家谱三十年一修,大体上可以把家族中的两代人衔接起来。三十年是一代人的成长时间。每隔三十年续修一次家谱,就能趁老一辈还健在,新一代又已成长的时候,将三十年里家族中的亲缘关系的变化准确记录下来。如果间隔时间过长,老人陆续死去,族中人丁变化就会记不准确,势必引起血缘关系的混乱。在修家谱的时候,要将过去的老家谱升了。家谱升了,其实就是烧掉了,说升是表示恭敬。一般是拿到坟地烧掉。新修的家谱或新请的家谱按规矩是要开光的,一般是用朱砂和公鸡血,用针尖蘸着点在家谱上所有的人名上。这样家谱就可以正式供奉了。
供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准备供品和祭器,主要有供桌,蜡台,蜡烛,香炉,烧纸等供品包括水果,点心,馒头,米饭,饺子等。一般在腊月二十八就蒸供馒头,蒸的时候还要在馒头上加上五个大枣,在供桌两边分别叠放起来,一堆五个下面三个上面对叠两个。供米饭要将煮好的大米饭,装到玻璃杯子里压实,倒在碗里,形成一个规规矩矩的圆柱状也是五碗。再摆上五双筷子,五个倒满酒的小酒杯,五大碗菜(有鱼有肉,荤素搭配,色彩艳丽;摆鱼,寓意年年有余,配有生菜,年年生财),依次摆放。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
一般都是在年三十早上太阳还没出来,就挂上家谱,摆上祭品。在天黑的时候提着灯笼去十字路口接年,请祖先回家过年。在路口烧纸、念叨祖先回家过年,磕头礼毕。提灯回家,路上不许回头,如果回头,就说明祖先还都没有回来,你在张望。回到家门里,要用个棍子横住门口,这个棍子是给祖先拴马的用的马桩。将房门打开,烧几张纸请到屋里,来到家谱前,要点起蜡烛,点起香火,拜上三拜。从这时开始你就要早晚给祖先磕头,定时上香,每顿吃饺子,都要给供桌上先放上两个,以表示尊敬。到初三晚上就要送年了,要把所有供品撤掉,卷起家谱,放好备用。在撤掉挂家谱的位置中间贴上大福字,两边贴上对联。一般对联都是这样写的:"俎豆千秋永,本支百世长",“敬祖先长命富贵,孝父母金玉满堂”。横批:“俎豆千秋、本支百世、永言孝思”。一直到正月十四,再把家谱供上,再去请,到十六再去送。在煮元宵的时候,也一定要给祖先敬上。祭祖形式或有不同,但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就是按照这样的规矩在春节和元宵节的两个节日里来供奉家谱。结束这一祭祀过程后,把家谱卷起来,等明年再供
一个家族,往往在家法族规中对家谱的收藏、保管提出严格的要求。如必须将家谱装进特制版木匣,供于祖龛之上,或藏于书室之中,不得随意乱放,以致亵渎家谱。木匣不准移作他用,家谱不准鼠蚀虫蛀、污损油浸、腐败霉烂、遗失散落、私自誊录或借给外姓人观看,违者依家法处罚。如果领谱人敢于瞒众觅利、鬻谱卖宗、出卖家谱者,则视为不孝,从重惩治。
供奉家谱既是中华民族的民俗传统,更是一种道德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必要将这种纪念祖先的方式,代代相传!
冯氏家谱 这个比较准 相信我
冯氏三修族谱十卷,末一卷,(民国)冯德錡主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湖南省湘潭市图书馆。
冯氏四修族谱六卷,(民国)冯新交主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宁乡。
冯氏支谱三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不详吴氏冯墅分宗听十卷,末一卷,(民国)吴越材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西洪洞晋洪洞冯张村段氏家谱一卷,(清)段成鸾纂,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段殿甲手抄本。现收藏在山西省洪洞县档案馆。
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冯爱恒主修,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宝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根奎等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冯汉南主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惠芳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冯锦标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伦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锡山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冯向荣主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江阴澄江冯氏宗谱八卷,(清)冯伯奇等修,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阴澄江冯氏宗谱十卷,(清)冯汝冀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慈溪冯氏支谱不分卷,(清)冯祖恩辑,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浙江奉化吉奇冯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胡次乾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海宁大易冯氏谱不分卷,(清)冯秉良等编,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浙江海宁赫山冯氏家谱十八卷,(清)冯锦堂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海宁赫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清)冯奕瑞主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桐乡冯氏重修支谱六卷,(清)冯浩等纂,清朝时期手写本四册。现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浙江绍兴冯氏家谱不分卷,(清)冯锡曾修辑,清乾隆年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柯桥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冯文金等纂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继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冯氏宗谱四卷,(清)冯焕等重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会稽王显冯氏宗谱六卷,(清)冯宾皱、冯尧铨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兰溪冯氏宗谱一卷,(民国)冯金昌重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义乌赤岸孝冯氏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民国)冯一枝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铅印本二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安徽绩溪冯川冯氏宗谱十二卷,(清)冯景铭纂,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手抄本六册。现收藏在安徽省绩溪县冯村。
安徽绩溪冯川冯氏宗谱八卷,(民国)冯百川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手抄本。现收藏在安徽省绩溪县冯村。
安徽绩溪绩邑冯氏族谱十卷,(民国)冯景坡续修,清光绪至民国时期钞写本一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山东栖霞冯氏本分世谱一卷,(清)冯惠堂、冯绍周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铅印本。现收藏在山东省栖霞县大柳家乡杆林村。
山东栖霞冯氏西族谱书一卷,(民国)冯义民纂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手抄本。现收藏在山东省栖霞县大柳家乡杆林村。
湖南湘潭中湘石潭冯氏五修族谱三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活字本一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石潭冯氏六修族谱三十七卷,首两卷、末一卷,(民国)冯秩词、冯敦澍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湖南湘乡山田冯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清)冯运开修,冯家典纂,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广州冯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冯氏宗谱十卷,(明)冯楷纂修,明朝嘉靖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冯氏宗谱,(清)冯嗣英纂修,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封鄂冯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
后昌冯氏宗谱十四卷,(清)冯仁均、冯义址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冯氏宗谱,(民国)冯焕文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族谱,(民国)冯曦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铅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代州冯氏族谱四卷,(民国)冯羲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石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如皋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冯震纂修,清同治二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澄江冯氏宗谱十卷,(清)冯汝翼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毗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根奎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家谱,(清)冯国鑫纂修,清朝末期抄本一册。记事至宣统止。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重修支谱六卷,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手抄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六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冯功名等纂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天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民国)冯振邦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三元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缺第五卷、第十卷、第十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冯氏三修族谱二十二卷,(清)冯清峻等修,清光绪八年继立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长沙冯氏四山家谱二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冯作安等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四山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族谱五卷,著者待考,民国甲子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有虫蛀。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长沙冯氏家谱三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四山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有虫蛀。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虞永丰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四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山田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百永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丹徒冯氏宗谱,(清)冯士煜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年著存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武进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冯锦标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伦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岳阳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公元1936年)年始平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九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祝堂冯氏家乘八卷,(民国)冯舜耕纂修,民国三十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六~七卷、第十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南通冯氏族谱续编十卷,首一卷,(清)冯尚志等纂修,清咸丰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冯汉南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传法等纂修,清光绪二年四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今仅存第一~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赭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清)高其锦,俞谦法纂修,清宣统元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赭山冯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重修花溪上熏冯氏近谱十一卷,首一卷,冯翼云纂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铅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武进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冯锦标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伦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岳阳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始平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九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祝堂冯氏家乘八卷,(民国)冯舜耕纂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六~七卷、第十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南通冯氏族谱续编十卷,首一卷,(清)冯尚志等纂修,清咸丰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冯汉南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传法等纂修,清光绪二年四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今仅存第一~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赭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清)高其锦、俞谦法纂修,清宣统元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阴县冯氏支谱三卷,首一卷,(清)冯西人纂修,清咸丰九年文炳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阴县冯氏支谱三卷,首一卷,(清)冯朝雨等纂修,清咸丰十年文炳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中湘油麻岭冯氏三修支谱十八卷,(清)冯绍霖等纂修,清道光十六年凌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油麻岭冯氏四修族谱,(清)冯芳绥等修,清同治六年凌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五卷、第八卷、第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中湘油麻岭冯氏六修族谱二十七卷,(民国)冯镇嵩等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凌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今仅存第一~五卷、第七~十卷、第十二~二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湖南中湘石潭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四卷、第七卷、第十三卷、第十八卷、第三十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中湘裕家湾冯氏六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瑞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富川荆源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八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五~六卷、第十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富川荆源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富川荆源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三元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鄞县后仓浣锦冯氏宗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冯义圭等纂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鄞县后仓冯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清)冯圣任纂修,清光绪元年孔安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义乌赤岸孝冯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嘉庆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义乌赤岸孝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二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义乌孝冯氏宗谱,(民国)冯谦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慈溪冯氏家谱一卷,冯瑚编,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字辈排行
山西大同冯氏字辈:“盛时天恕仕绪云恩毕振”。
河北定州冯氏字辈:“百千万亿云仍盛富贵荣福禄增知仁圣义和德中”。
荆楚冯氏字辈:潜江龙湾清公支系字辈:润字截止,以润字改用圣字。沔阳胜公支系:天字截止,以天字改用圣字。汉川史公支系:先字截止,以先字改用圣字。汉川高庙支系:训字截止,以训字改用圣字。监利冯家门支系:泽字截止,泽字改用圣字。湖南华容支系:百字截止,以百字改用圣字。岳阳、监利朱河支系:希字截止,以希字改用圣字。石首支系:昌字延伸四代后启用录新派圣字,如石首辛酉年续谱派已用,即诒字改用圣字。潜江总口支系:已用派不明,与潜江龙湾锦字派品列延伸五代后启用圣字。孝感支派福字截止,以福改用圣字,该支系贤良二字已用,因大局已定,只限该支系:成字截止,以福改用圣字,其他支系按原字派不变。钟祥冯家岭卓公支系:成字截止,以成字改用圣字。各支原字辈:
潜江龙湾冯氏清公派字辈:“锡泽相光培铭源本辉增锦清桂耀先鉴润极烂垣钧滋权烈型铁治枢焕玉铤洁茂炳坦世藻束渭田”。
沔阳冯氏胜公派字辈:“泽树学士大启振立纲常幼则知从友必先信伦纪长敦家声大振前烈克彰后福定永祥钟瑞锦名显精华文章耀国道德传家”。
汉川冯氏史公派字辈:“臣宜作纯子尚致顺幼则知从友必先信伦纪长敦家声大振前烈克彰后福定永祥钟瑞锦名显精华文章耀国道德传家。”
汉川冯氏高庙派字辈:“智伯水秀初天希以盛也万家十年远金佑爵德实仰承先训敦品贤良大体从正家道克昌”。
监利冯门派字辈:“文彰新图选诗礼振家声世业隆长泽维遵忠孝名”。
湖南冯氏华容派字辈:“本裔荣耀支孙辉煌百年传芳”。
冯氏钟祥派字辈:“士光本毓明道正德成家开国大启景运昌昭世泽”。
冯氏一支字辈:“孝友家昌达文章业显荣贤人常继起本立树芳名”。
四川南充冯氏字辈:“文高师书昌仪维树德用国正天心顺大清明治安”。
资料有待补充。
那什么是家谱,族谱?怎么制作?
谱,又称家乘、宗谱、公谱、祖谱、谱书、家牒、族牒。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福建的族谱兴于宋代,盛于明清之后。修谱的动机是“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安溪《谢氏总谱》卷首《联谱序》)族谱的形式有装订成册的(古为线装,今与一般印刷物相同),也有图表式的。许多家族把编纂族谱作为后代子孙的一项义务写进族规,重修族谱年限不等。闽北浦城的季氏和李氏家族,均规定族谱30年一修。房氏则规定“宗谱有贤子孙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则存没葬地,时日不爽。先儒云,一世不修谱为不孝,宜知之。”(清·光绪《闽浦房氏族谱》)类似的族规,使修谱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了。
族谱所载内容详略不一,通常除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外,还有全族的坟墓、族田族产、祠庙等的方位、数量及管理使用办法、家族的规约训诫、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一些较详的族谱,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奖的人物传记、科举出仕、名人传记以及义行节烈等。 族谱的核心内容是记载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缘系统。以防血缘关系紊乱而导致家族瓦解。连城《新泉张氏族谱》卷首说得明白:“亲疏派别得谱则溯其源,上下分支得谱则穷其本,即荡析代变,而皆有所考焉。”为达到显示血统的目的,各地族谱均有认中国先朝名人为远祖的习俗,这种附会的谱风,虽能使其家系倍增光彩,但往往导致家史失真和对后代误导。安溪湖头的李氏宗谱,认先祖为道教创始人李耳,直系则“出陇西,为唐高祖李渊公之苗裔。”南靖庙兜郭姓,认始祖为周文王之弟“虢叔”(“虢”与“郭”音近),并由虢叔是黄帝的二十七世裔孙,郭子仪是虢叔的第六十世孙、黄帝的八十七世裔孙,而推论自己的宗族嫡出于中唐名将郭子仪。(《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9页《庙兜郭姓的历史渊源》何柳枝)这些记载,易使族人深信不疑。其他的如刘姓必溯祖为刘邦,肖姓多探源为萧何,都是这种攀强名流、附会望族的修谱心态之反映。 族谱中,家族迁居(开基)始祖之下的代系排列严格分明,不容混淆。这往往是族谱中最具史实价值的部分。福建的许多家族,都实行名莫姓莫氏家族族谱字辈
本文2023-10-04 18:50:1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75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