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四川的,想晓的自己字辈,我姓岑,我父亲是纪字辈,爷爷是正字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4浏览:5收藏

我是四川的,想晓的自己字辈,我姓岑,我父亲是纪字辈,爷爷是正字辈,第1张

家谱一般都在自家族手中

网上基本上没有什么流传出来的

「岑」源出 ;

一 ;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引用《吕氏春秋》云 ; 周武王封周文王异母弟耀子渠为岑子,其地处梁国岑亭 ( 陜西韩城县 )。子孙以国为氏。

思州田氏,是贵州历史上四大土司之一,而且是四大土司中势力范围最广的土司。在元朝和明朝初期,思州田氏占据了今天的铜仁、黔东南大部分地区,其面积大约是现在贵州省的三分之一。史学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的说法,足见当时思州田氏的地位重要。而在贵州历史上,有“先有思州,再有贵州”的说法,1413年,思州土司被废除,成为了贵州建省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思州田氏的来源

关于思州田氏的来源,历史上有不同的记载。嘉靖《贵州通志》记载思州田氏的始祖是从田克昌,在唐朝进入了思州,“唐有天下,田氏始祖克昌陟巴峡,绝志宦游,从事商贾,遂卜筑思州”。而《思南府志》则记载为隋朝开皇二年(582),“田宗显为黔中太守,后陟居巴峡,唐高宗时,其四世孙田克昌卜筑思州。”这又将思州田氏入黔的时间推移到了隋朝。不仅如此,田氏的家谱还将思州田氏和齐国田氏相联系。

在史料选择上,个人觉得地方方志只能作为官方史书的补充史料,其可信度是比不上官修史料的。《贵州通志》和《思州府志》认为田氏来源于中原,这是受到田氏攀附中原大姓的影响。同样的,播州杨氏和水东宋氏都会将自己的族谱和中原的豪门大姓联系,实际上,这些土司基本都是地方的传统势力。

通过官方史料可以得出,思州田氏来源并非汉族,而是少数民族。从宋代诸籍的有关记载看,田祐恭应非汉人。《舆地纪胜思州》云:“徽宗即位八年,西南夷蕃部长田祐恭愿为王民,始建思州。”成书于南宋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载:“思、黔州巡检田祐恭,本思黔夷,所部土丁药箭手,悉其种族,轻捷习山险,知夷中事”。由此可见,思州田氏始祖就是当地的少数民族。

通过官修史书也可以证明,田氏的祖先很早就活动在乌江下游和武陵山一带。《南齐书蛮传》云:“永明初,向宗头与黔阳蛮田豆渠等五千人为寇”;《周书李迁哲传》又云:“黔阳蛮田乌度、田都唐等每抄掠江中,为百姓患”。

可见早在南北朝时期,田氏就在此活动,被成为黔阳蛮,并且常常入寇周边地区。《周书蛮传》、《北史蛮传》记载田氏是当地最大的势力之一,云“有冉氏、向氏、田氏陬落尤盛”,他们常常称王称侯,占据三峡地区,阻断水路交通,进行抢劫活动。

隋朝建立后,田氏首次归顺于朝廷,隋朝在此设置了奉州,后来改为黔州、黔安郡。《元和郡县志》载:“黔州……本汉涪陵蛮田思鹤以地内附,因置奉州,建德三年,改为黔州,隋大业三年,又改为黔安郡。”《思州府志》记载,田宗显在隋朝开皇二年(482)被派遣来征讨黔州的蛮夷,接着被封为“黔州刺史”,这实际上就给了田氏抹去了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并且和中原田氏攀附上了关系。

唐朝建立后,田氏首领田惟康归顺,被册封为了黔潭二州节度使,到田阳明时,被册封为了黔州都督府大总管。可见田氏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不过终唐朝一带,田氏的势力始终局限在乌江下游一带,该时期不能叫做思州田氏,只能叫做“黔州田氏”。

二,宋元时代的思州田氏:走向鼎盛

思州之名,最早出现在唐朝。唐贞观四年(630年),设置思州,治所在务川县(今沿河),其管辖范围主要在渝东南和黔东北一角。宋朝时期,田氏势力开始强盛起来,控制范围从扩展到了今天的整个铜仁地区,而原本的思州也从务川(沿河)迁徙到了乌江中游的新务川(今务川县)。

《方舆胜览》记载:“大观元年(1107),蕃部长田祐恭愿为王民,始置思州。”南宋之交,田氏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其首领田祐恭不断向黔南一带发展,“诸夷落皆降,拓土环二千里”,当时的贵州城(贵阳)也一度被其占据。1119年,田佑恭被册封为了贵州防御史。

元朝建立后,贵州土司纷纷归属于元朝。1275年,思州土酋田景贤归附,元朝在此置思州安抚司,开始设治于水德江(今德江),后来又迁徙到了龙泉坪(今凤冈县),在元朝后期迁徙到清江(今岑巩县)。

于是,将新治清江称为“思州”,而旧思州称为“思南”。1284年,思州安抚司降为思州军民安抚司,受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节制。当时,思州地区已经划分为了一府、十四州县、五十二长官司。一府就是镇远府,而镇远府的知府也是思州田氏的人担任,是土知府。

宋元时代是思州田氏是其发展的顶峰。在势力范围上,思州的版图扩展到了最大,不仅占据了整个黔东北,还将黔东南和渝东南和湖南部分地区纳入了势力范围之内。而在经济和文化上,思州在宋元时代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思州靠近巴蜀和湖南,在战争期间,会有大量的流民进入思州,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播种工具以及劳动力,推动了思州地区的农业发展。

元朝建立后,命令思州等地劝课农桑,如至元十六年(1279年),诏喻四川行省“抚治播州、务川西南诸蛮夷,官吏军民各从其俗,无失常业”,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诏渝思州宣抚司“因阅户惊逃者,使各安业”。在明朝之前,贵州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就是播州和思州两地。

思州古镇

思州地区物产十分丰富,这给工商业发展提供了交通。据《太平寰宇记》所记载,思州地区产朱砂、腊等,其中朱砂被定为“元贡”。在今天铜仁万山有汞矿遗址,这里的汞矿储量和产量在古代曾经一度位居中国第一。另外,思州出产的茶叶也十分有名,《茶经》记载“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另外思州还出产石砚,是中国较早的八大石砚之一,苏东坡誉之为“珙璧”。由于乌江贯穿思州之地,因而思州地区成为了贵州水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乌江沿岸的思南成为当时贵州的航运中心。除了乌江之外,思州境内还有清水江、都柳江、舞阳河、锦江等,都可以通航,因此思州也是贵州商业最为大大的地区之一。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文化的发展。思州地区靠近四川,在文化上也受到四川的影响。《思南府志》记载北宋时期田祐恭被召入觐,其行为举止不像蛮夷之人,宋徽宗十分好奇。田祐恭回答有门客夏大均教授。可见在宋朝时期思州就已经引进了中原文化。贵州省最早的书院,就是出现于宋朝时期沿河的鸾塘书院。宋代思州已经出现地方志书,如《思州图经》,《黔州图经》等。另外,中原文化传入思州的同时,佛教和道教文化也开始进入了此地。

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宋代:“黔州佛教已盛”,田祐恭大境内建造了许多佛寺,思南地区出现唐宋古寺有白柱神庙、集福院、福常寺等寺庙、整山寺、常乐寺、昉龙寺。北宋乾德年间,在印江一带出现了贵州最早的道观,是道教传入贵州之始。

二,思州田氏分裂和灭亡

1368年,明朝建立,到1381年朱元璋派遣大军远征云南,从此云贵高原已经被明朝控制。此后明朝在贵州大量驻扎军队,推行屯田,设立贵州都司等军事机构。为了加速贵州的发展,朱元璋还实行了“调北填南”,使得几十万移民涌入了贵州。此时,贵州的改土归流已经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而土司制度必然会走向衰亡。

1362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镇远知州田茂安于是将北思州和镇远献明玉珍,被明玉珍在此设立思南都元帅府、思南宣慰司,从此思南田氏分裂为了思南和思州两部分。1365年,朱元璋的军队已经进入了湖南西部,通往贵州的大门已经敞开。在这种情况下,思南和思州均投降于朱元璋,朱元璋于是分别设立思南宣慰司和思州宣慰司。

思州之地,是湖南通往云南的咽喉之地,如镇远一州,史称“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田氏归附后,明朝就在其交通要道驻扎军队,设立卫所,包括包括镇远、偏桥、清桥、清浪、平溪、五开、铜鼓等卫,黎平、新化、新化亮寨、平茶屯等所。这些卫所的设立,使得田氏两大土司已经被明朝的军事实力牢牢的控制,一旦有机会,明朝必然会推行了“改土归流”。

在岑巩县注溪镇的龙江河畔,有一个古老的寨子,它叫衙院,这里居住着80余户土家族的田姓人家。

洪武末期到永乐初期,思南、思州二宣慰司又因为争夺土地而结怨,相互仇杀。1410年,思州宣慰使田琛联结原为思南司宣慰副使、后改辰州知府的黄禧进攻思南,杀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之弟,并发其祖宗坟基,并戮其母尸。田宗鼎于是到明朝上诉,于是明成祖朱棣派率兵5万剿灭思南土司。之后,朱棣又以田宗鼎缢杀亲母为借口,废除了思州宣慰司。

至此,田氏的思南、思州两大宣慰司均宣告灭亡。明朝在思州之地设置了思州、石阡、黎平、新化四府,在思南之地设置思南、镇远、铜仁、乌罗四府。两大宣慰司的废除大大推动了黔东地区的改土归流进程,此后虽然还有几十个长官司,但是已经不成气候。

永乐十一年(1413),朱棣正式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司。第二年,就将思州府、黎平府、新化府、石阡府,思南府、镇远府、铜仁府、乌罗府纳入到了贵州省的范围。可见,思州土司的灭亡直接推动了贵州改土归流和建省,因此贵州民间有“先有思州,再有贵州”的说法。

贵州省建立后,铜仁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得到空前迅速的发展。思州土司曾经在宋元时代推动了铜仁地区的开发,但是在明朝却成为了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岑毓英“起底”始迁祖真实身份

2011年一部校点本《田州岑氏土司族谱》面世。据称该谱与《田州岑氏源流谱叙》为目前存世两部岑氏官族谱之一,完稿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读后始知主要增加了从岑毓英《西林岑氏族谱》辑录增入了各种“世表”等等。校点者以谱载元末明初田州土官岑伯颜与母周氏“落难”为例,认为在“清谱”之前“田州岑氏官族应该还有更早的‘明谱’、甚至是‘元谱’、‘宋谱’”,否则“就不可能收录到如此详细的历史资料”,“否则后面的这两部‘源流’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无法追根溯源写下去”。(注1)

逻辑上当然没错。问题是宋代初期编纂“家谱基本上处于一片荒芜”,宋代中期“统治者为了维持政权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加强宗族凝聚力,提高尊宗、敬祖的思想”而“大力倡导民间各家族自行编纂家谱”之际(注2),当时在广西刚露面不久的岑氏一家四兄弟轮戎各州之间,居无定所、尚未形成“宗族”。编纂家谱之风吹到广西时,早已融入桂西北土著的岑氏作为“别种”忙于邕州横山寨市马无暇跟风篡谱。

入元之后岑氏为扩大地盘南征北讨并引发家族 ,没功夫顾及编纂族谱。

就目前所能见的广西岑谱,大都属于“族衰修谱”的急就章,最早的或可追溯到嘉靖七年泗城岑氏提供给王阳明“考世次”的谱本。泗城岑氏的这个谱本有可能是弘治十八年岑九仙受辱之后发愤而撰,约成于正德末至嘉靖初之间,当时岑氏三土府之一的思恩府已被改流,岑氏衰败之征兆初见。

入清后康熙二年(1663)镇安土府改设流官通判管事,康熙三十年(1691)岑统藩见复职无望,于家族日趋衰落之际篡修《岑氏宗记》;雍正五年泗城土州因罪改流,“岑映宸妻子家口一并解至浙江原籍安插”(注3),乾隆六年(1741)岑映翰撰《泗城岑氏家谱》。雍正十年“归顺土知州岑佐祚缘事革职”(注4)之后是否曾撰族谱不详。考田州岑氏谱《田州岑氏源流谱叙》“粤田岑氏官职”止于“二十三世祖岑煜”,“余姚岑氏粤田源流世谱”叙先人行状止于“道光十八年六月”岑煜之孙岑戍“视事”,似可定修于清道光或同治年间;但“源流谱叙”文中有“居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上林乡石人里岑王村”语,可知在光绪初田州岑氏因罪土田州、阳万土州相继改流、光绪十四年(1888)《西林岑氏族谱》后曾经续修其谱,有所增删——除《西林岑氏族谱》之外,上述诸谱可谓“族衰修谱”,旧挡不存,祖墓早毁,记忆中远祖世次、名讳、生卒等更趋模糊,舛误不可避免。

如果真如校点者所说岑氏或曾编篡过“元谱”、“宋谱”,则篡成之后除各支宗亲至少一套之外,一般还会缮写若干副本分送宗亲或呈送上官衙门篡修通志借用;此后或完本不存当会有残本传世,现存的岑氏诸谱何至有诸多舛误乃至有涉 “赝”之疑?

检阅宋史、宋人文献、碑刻中的广西岑氏人物,笔者发现他们与广西岑氏土官族谱的宋代人物基本各有其人,但又偶有疑似相同人物。

一、史载文献人物:

1、岑宗闵:内殿承制。皇祐四年(1052),广州。失踪。(宋史)

2、岑庆宾:内殿崇班。熙宁九年(1076)从交趾门州归宋。(宋史)

3、岑利疆:右武大夫知宜州。大观至政和年间。(宋史)、(程节墓志)

岑利张:内殿崇班。大观三年(1109)摩崖碑《平南丹寇记》

岑利纲:殿侍。大观三年(1109)。(同上)

岑利纪:军将。大观三年(1109)。(同上)

4、岑 瑾:武经郎。绍兴三十一年(1161)。雷州、化州。(宋人《文忠集》)

5、岑汝弼:嘉定(1208—1224)中。桂西北。(宋人《漫塘集·墓志》)

6、岑 邈:宝祐五年(1257)。桂西北。(宋人《可斋杂稿》)

7、岑从凤:宝祐五年(1257)。桂西北。(同上)

岑从进,宝祐五年(1257)。桂西北。(同上)

岑从毅,景定三年(1262)。桂西北。(宋史)

从见岑宗闵到见岑从毅间隔210年见7代人,平均30年见一代人,失载无考者或约3代人。

二、岑氏谱载人物:

1、岑仲淑:皇祐四年(1052)麒麟武卫怀远将军,征侬智高。家于邕管。

2、岑自亭:熙宁十年(1075),袭父职。流言诬陷。遂入桥利。

3、岑国瑛。“旋里(返原籍)”,生卒年不详。

岑国玙。“旋里(返原籍)”,生卒年不详。

岑国珍。授武功将军。生卒年不详。

4、岑 翱:少年夭亡。

岑 翔:字利疆。崇宁年间(1102—1106)平归化州乱授知州。绍定三年(1230)“移治田州”。田州一世祖

5、岑 英:田州二世祖。

6、岑 毅:宋末,入元。

《田州岑氏源流谱叙》从岑宗闵到见岑毅间隔210年见6代人,平均30年见一代人,失载无考者或约4代人。

从总体上看,广西岑氏族谱舛误较多主要集中在宋代远祖这一部分。

田州岑氏由宋入元者岑翔是谁?其实答案并不复杂,他应当是见于《可斋杂稿》的岑从凤;父、祖希望他凌空而翔成为鸟中之王,也只有他有可能于景定三年(1262)而不是绍定三年(1230)“移治田州”——在贵州地方史里“岑从凤”被以谐音译写为“岑翠峰”,并有“元初授岑翠峰为田州总管”的记载(注5),应当是黔西南布依族地方的历史记忆。

但岑氏族谱里存的一个“重要疑问”却不容易理解。

广西岑氏各宗支多次撰修、重修族谱,对于始迁祖岑仲淑的阶官、职官等虽各有说法,对岑仲淑的“擅长”则是高度一致:田州岑谱说他“智勇绝伦,兼善岐轩术”、镇安宗纪谱说他“善歧轩之术,素得民心”、泗城岑谱说他“派自余姚,善于医道”——这一“擅长”对于的岑仲淑裔孙们为何如此重要?联想族谱里岑仲淑的阶官、职官与宋代史志没有一个对得上号,不能不让人对其身份的真实性产生质疑,这就是疑问的严重性。

笔者于1995年10月曾致函广西岑氏后裔,求其家族中关于历代先祖的故事、传说、遗闻。承蒙赐复,获悉在其家族中口口相传的“岑仲淑之死”故事:

“广西岑姓始祖岑仲淑字尧政,在宋朝跟狄青出征南蛮,来到广西宾阳境内交战时,遇着倾盆大雨,岑仲淑公被逼得带两个卫兵就地躲进石山洞避雨。突然又刮起飞沙走石,竟把这两个卫兵吹出洞外,唯独岑仲淑公一人留在洞内。忽然间石洞口竟被两扇石门板合起来,传说是生葬,故曰‘石合坟’。”(注6)

故事的场景是不可能发生的,大可不必深究。故事后面藏着的真实一是岑仲淑的身份并不如族谱里那样显要,二是石合岭岑仲淑墓只能是一座衣冠冢。

岑氏诸旧谱里非同寻常的“统一”保留始迁祖的“擅长”,曾让岑毓英深感困惑,正是家族中世代相传的这个“生葬”故事使他豁然开朗;在为始迁祖墓撰写碑铭时毅然写下岑仲淑:

“皇祐四年以善医从狄武襄平广源州蛮侬智高。”(注7)

至此,广西岑氏土官始迁祖南征时的真实身份终于还原。

广西岑氏族谱载宋、元、明、清四朝家族史,宋代远祖部分的舛误无论严重到何种程也仅是四分之一,以此斥其谱为 “赝谱”未免失之偏颇。

―――――――――――――――――――――――――――――――――――――――――――――

(注1)《田州岑氏土司族谱》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

(注2)韩冬冬《中国家谱起源、发展及意义研究》《商业文化》2008年1月

(注3)、(注4)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60、80 中华书局,1985

(注5)《贵州通史·贵州社会经济制度的民族特点》29页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版

(注6)1995年11月5日岑世杰先生复函(2)“关于历代先祖的一些故事、传说、遗闻”

(注7)《岑氏族谱》卷五 广西岑氏族谱编篡理事会1997年8月南宁华侨印刷厂

―――――――――――――――――――――――――――――――――――――――――――――

三都张氏发展脉络及大河社会演变

时间:2015525

地点:大河镇

采访人:潘兴文(三都水族自治县民宗局水族研究所)

受访人:岑本国

受访人简介:岑本国,男,布依族,71岁,农民,年轻时在家门口经商及务农,现为岑氏寨老。家住三都大河镇街上。

潘兴文:公,您叫什么名字,什么民族,哪年生的,家住哪里?

岑本国:我叫岑本国,布依族,今年71岁了,我的生肖属鸡,家住在三都县大河街上。

潘兴文:您家在大河街上有多少代人了?

岑本国:我家是来大河街上定居的第一家。

潘兴文:来这里有多少代人了呀?

岑本国:起码有10多代人以上了。我家是明朝年间就来大河街这里定居的。我祖上带很多人来平复贵州,平复不了。张均公那时候已经犯了错误,被定了死罪,被打入天牢,我祖上就去天牢里救他。别人问,为什么救他,我祖上说,我要带他一起去平复贵州。贵州当时是蛮荒之地,如果平复得了他就得救,平复不了张均公也就死于贵州这蛮荒之地了。我家祖上救他,所以张均公把我祖上当作大哥。和张均公一起来平复贵州时,张均公是元帅,我家祖上是将军。传说我们岑家的祖籍是江西省诸事巷白米街。

潘兴文:当时是明朝皇帝安排来平复贵州吗?

岑本国:明朝皇帝是安排其他人来平复贵州的,被贵州的人杀死了之后,同时,张均公是在其他地方犯了死罪。我家祖上来平复贵州没有统领了,因看中了张均公是个能人,才去天牢里救他,让他来当统领元帅,我家祖上当将军,就这样一起来贵州的。结果,这一次来就平复了贵州,张均公家也落户贵州,我家祖上也落户贵州,我家由此搬来大河街这里定居的。

潘兴文:公,您家来贵州之前就是布依族吗?还是来到大河这里之后才变成布依族呢?

岑本国:我也不知道这件事,大家都说是布依族,就是布依族了。那个时候来贵州,有些姓氏的人是被捆绑来贵州的。

潘兴文:到底是哪些姓氏被捆绑来的贵州的呀?您能记得多少讲来听听。

岑本国:这个东西真不好讲的,不好讲……万一讲出来,别人传出去就不好啦。我心里是知道有哪些姓氏的人当时是被捆绑来的。我给您讲一个当年被捆绑来贵州的明显标志,让你去辨别。被捆绑来贵州的那些姓氏的后代,现在他们手臂的上臂都还遗传有明显的被绳子捆绑的痕迹。只要你到河边看看那些洗澡的人,比较比较他们的手臂就会看得清清楚楚的,你自然就知道哪些姓氏的人是被捆绑来的了。有好多人自己也说,当年他们祖上是被绳子捆绑来贵州的,现在都还遗传有绳子捆绑的印印。我家祖祖辈辈都没有印印的。我对他们说,我家祖上是保张均公来平复贵州的;张均公当年来平复贵州时,是捆绑一批来的,我家祖上不但没有被捆绑,而且还当将军为他带军队。有一次,我们在修大河水电站上面的大坝,张均公的后代有一个人叫张加应,以为我不懂那些历史,我跟他理论一番之后,他明白那段历史,从此以后,张加应才信服。张加应当时就说,我们张均公有文化,你们祖上没有文化、只会打仗。我们祖上确实没有文化,在战场非常勇猛,英勇善战。所以,我们这里岑姓的祖上与张均公是八辈之交。

潘兴文:你们岑家来大河街这里定居之后,在这里有哪些业绩呢?

岑本国:大河街周边的山坡,在过去全部是我们岑家的。

潘兴文:你们岑家在大河街上,现在有多少人口呀?

岑本国:可能有几十口人了,大河街所有岑姓都是一家人。

潘兴文:在过去,大河街是否赶场,居住在这里的人多不多呢?

岑本国:听老人们说,早时候,就有人在这里居住了。过去有四个王来大河这里定居,他们居住的地方叫营盘。那时候大河这里就有4个营盘,我们大河营上坡就是其中一个营盘,这个营盘是最大的,全部用大的鹅卵石去砌城墙,后来在大坝里挖都看到很多痕迹。现在到大河营上坡上去看,都还看到当年用的鹅卵石砌成的壕沟,我们这个王是最大的,4个王分别叫唐、王、魏、余这四个姓。拉街有一个营盘,大河对门坡有一个营盘,麻六有一个营盘,这三个营盘都是小营盘。只有我们大河营上坡是最大的营盘,起码有100多户人家在那里居住。

潘兴文:您说的大河营上坡的营盘有100多户人家,那些人家有哪几个姓氏呢?

岑本国:这个我不知道。那里有一口大大的水井,他们搬走时,带不走的金银财宝,有的埋藏在水井里,有的埋藏在山洞里,用12口大锅盖那口水井,那口水井就不冒水上来了,后来那口水井的水浸到河床来了,只有在春天下大雨过后,在那口水井的四周才冒出少量的泉水,那口水井具体在哪个位置没有几个人知道的。在我们这一代人,有人遇到有凯里的人,拿图纸来找过那口水井,想从水井里挖出他们祖先的金银财宝,可惜,那些人没遇到我,我还知道那口水井的大概范围,在那口水井附近栽有芭蕉、枣子、花红、空桐树,可惜那些人当时没有找到我。我为什么知道这些呢?我们家过去在这里也是老落户之一,我们老人家们晓得这些,都是一代代言传下来,我才知道的。

潘兴文:凯里的人,拿图纸来找金银财宝,是在什么时候的事呢?

岑本国:是在分田到户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就有凯里的人,拿图纸来找金银财宝的。

潘兴文:既然是凯里人的祖先埋藏的金银财宝,他们祖先又画有图纸,为什么又找不到那口水井的位置在哪里了呢?

岑本国:因为,当时埋藏金银财宝的人只有几个人,埋藏完金银财宝后还要吃夜饭,其中有一个人没吃夜饭就悄悄逃跑了。他们中都怕有人回来挖掘私吞,在去凯里的路上相互残杀,而当时逃跑的那个人,当年也不敢回来,怕别人认为他杀埋藏金银财宝的人,怕给他带来灭顶之灾,到后来他的后代才来找,哪里能找得到嘛。

潘兴文:岑公,您说您家是大河街定居的第一家,到底有多少代人了呢?

岑本国:我岑家居住大河街10多代人以上了,我们家人寿命相当长,每一代都有八九十岁。

潘兴文:那您算的是每一代人都八九十年吗?

岑本国:是啊。到现在已有八九百多年了,从明朝末年到现在也应该是八九百多年了吧。也就是明朝末年,才派人来平复贵州。(讲述者有误——编者)

潘兴文:你们岑家有没有家谱,家谱上有没有记载这些历史呀?

岑本国:我家搬到独山县基场地坝住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搬回来,这一去一回,我家的家谱都全部丢失了。家谱,在普安镇的交帮寨子的张家还有家谱,张家那里有两本记载关于家谱历史的书,一本叫《平南传》,一本叫《平黔传》。现在政府只翻印过《平南传》。

潘兴文:《平黔传》在哪里呢?

岑本国:《平黔传》在普安镇的交帮寨子的张绍余(善余)家里。他曾经对我说,《平黔传》里记载有你岑家的历史。过去有好多人都到他家去看看《平南传》和《平黔传》,他家不但给别人看书,而且还做饭给别人吃。可是,只能在他家里看看书,不能带书本出去。张绍余(善余)已经死去了,也不知道他的孩子让不让看那些书了。

潘兴文:张绍余(善余)的孩子叫什么呀?

岑本国:张绍余(善余)的孩子叫张加勇,也不知道你们是否能在张加勇那里看到《平黔传》那本书。我们三都县,我只晓得张绍余(善余)家里有那本书,听说,凯里也可能还有《平黔传》那本书,其他地方我就不知道了。在我们大河里,除了我知道张绍余(善余)家里有《平黔传》,任何人都不知道有这本书。张绍余(善余)家是大河张家冲的人,搬到普安交帮那居住的。

潘兴文:张绍余(善余)家有的《平黔传》及家谱,其中记载有哪几个姓氏的家谱历史呀?

岑本国:那里头记有多种姓氏的历史哩。

潘兴文:大河街,目前有多少个姓氏?

岑本国:大河街全部杂姓,现在的姓氏有:岑、张、洪、朱、刘、莫、韦、陈、王等,很多是后来才搬来的姓氏,我也不清楚。

潘兴文:您岑家是第一家来大河,您家过去有田地多吧?

岑本国:在古时候,(大河街)对门那坝子的田全部是我岑家的,到后来,一代一代人都卖些田地,再说“跑苗”时丢失了“纸契约”,渐渐地那坝农田都没有了。我只是听以前这么说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事了。在民国时期,我家也没有农地了的。

潘兴文:在过去,大河这坝子主要是种植什么作物呢?

岑本国:过去,这坝子主要是种大米,也种有棉花、苞谷、黄豆,种植这些都非常出产。我懂事以来,记得只有一年种过大烟(鸦片),大约有20亩,我刚刚懂事,每个大烟壳上都划有条条,我们还悄悄去刮条条上结的东西去换糍粑糖吃过。过去,我们这条河出产很多鱼。

潘兴文:我们这条河出产哪些鱼呢?

岑本国:鲤鱼、青鱼、红鱼、钩鱼、脚鱼(甲鱼)、鲶鱼、鲑鱼、蛇鱼等等,样样鱼都有。我们到码头去挑水,水桶打水的时候都能打得鱼,老奶们去河边洗菜,拿菜篮子往河舀都能够打得鱼来。在我十来岁的时候,这条河鱼多得不得了。

潘兴文:这条河,过去和现在,哪时候多宽一些?

岑本国:这条河现在宽得多。过去这条河窄一些,可是一年四季,河水清幽幽的。因此,自古以来,都说我们大河是鱼米之乡,现在也一样称呼。

潘兴文:我们大河这个坝子生产出来的粮食,销售到哪些地方去呢?

岑本国:就在当地销售。在过去,国家还没有收粮食的时候,家家户户自己种粮食来解决吃饭问题,没有田地的家庭,就去地主家租田来耕种,向地主家交租。

潘兴文:过去,我们这个坝子的地主有多少家呀?

岑本国:是外面的地主来这个坝子买去很多的田地,就有烂土的王宗朝家,他家在大河街这里也有房子,解放的时候,他家的房子都还在,就在现在供销社这个位置。还有一家地主,是李加昌;还有艾家也成了地主。解放的时候,这里很多家都被划为地主,他们的田地有的也不是很多,但是比我们家这一类才有十来挑田的就多了好多,他们当个地主有点没值。我家上几辈把田卖了,新中国成立之前,只有一架碾米房来维持生活,我是贫农成分。

潘兴文:过去,大河场坝上有哪些东西进行买卖呢?在场坝上卖东西的商家是从哪里来的呀?

岑本国:我们大河没有商家来卖东西。那些布料、油盐都是国家供销社卖的。

潘兴文:在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大河街赶场的时候,没有人摆摊子卖东西吗?

岑本国:有的,那些人都是“佬广”,那些都是广西“佬广”,他们来搞摊子下米粉卖;还有湖南佬那些人来摆摊子卖百货。

潘兴文:新中国成立前,又没有通公路,那些“佬广”是怎么来到大河做买卖呀?

岑本国:我也不清楚那些“佬广”是怎么来的。

潘兴文:新中国成立前,那些“佬广”有没有人定居在我们大河这里呀?

岑本国:只有烂土街上有两家“佬广”在那里落户,后来也没有后代了,就没有延续香火了。韦荣久是“佬广”家的女婿,你可以去问问,韦荣久是湖南佬张太绍的女婿。我们大河街这里也有“佬广”居住过,新中国成立后不知道他们搬到哪里去了。

潘兴文:岑公,您能不能介绍一下烂土的故事呢?

岑本国:烂土,就有张土司在那里啦,你想了解张土司,你到烂土的磨涛寨、磨翁寨或者拉奇寨找七十岁以上的人,他们可能比较清楚一些。我只晓得,张土司家与莫家曾经打官司。张土司家跟莫家原是朋友,都是有钱有势力的家庭,有一次两家相邀到巴佑亲戚家去吃酒(送礼),两个都骑马前去,过了河沙坝,开始是说路上吟诗消遣,你一首我一首,我一句你一句,后来对对联。张土司家出了上联:“三马过三州,三头三尾三屁股。”莫家那个人在家里排行是老三,听了这个上联,认为张土司家出这个上联是在挖苦或戏弄他,于是就应对了下联:“土司养土崽,土头土脑土鸡巴。”从那时候起,双方心里都在记恨对方,从河沙坝到巴佑两个也不再说话了。回来后,更加记仇恨,再到后来发展到你想杀我,我想杀你的地步,最后,有一家真的把对方家的一个人就杀死了,被杀死的那家人忍气吞声,到了孙辈才去报仇把对方家的人也杀死了。因此,就引起了张土司家与莫家打官司的故事,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在过去,不管是过磨涛寨、磨翁寨或者拉奇寨,只要你骑马到那里,就必须下马,否则就当场被马鞭子抽打,张家和莫家在那里名望很高。

请参考一以下资料,不是是否有帮助:

岑氏要闻

编修岑氏岩贵房族谱倡议

信息来源:岑氏宗亲网

编修岑氏岩贵房族谱倡议

各地宗亲:

人非草木,必有祖宗源流。岑姓出自周朝帝皇本家,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广东始祖正叔公入粤,子孙繁衍已三十多代。编修族谱、拜祭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在政府支持下,2006年以来,每年世界岑姓代表都聚集在河南新野召开研讨会,并着手修建岑氏纪念堂。目前全国各地岑姓分支已纷纷重修族谱。广东岑氏二世(二世祖是:岩永、岩远、岩富、岩贵)四房中,其他三房现已修有较完整的族谱。由于各种原因,我岩贵房的后代至今未修成一本统一的族谱。为统一认识,现作如下家族渊源说明,并发出修谱倡议。

一、岑姓的由来及祖宗光荣历史源流

(1)岑姓的由来。岑姓出自周朝天子本家。周朝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王朝,周朝天子(皇帝)姓姬。最古的《百家姓考略》一书中注明岑姓:“系出姬姓”。周朝开国天子周文王(姬昌)及其子周武王(姬发)都曾封兄弟子侄为诸侯。最权威史书记载:“周文王封其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其地也,今梁国岑亭是也”。所以岑姓的最始之祖就是周武王的兄弟,名叫姬渠。岑是封国名,姬渠的子孙以国为姓,这就是岑姓的由来。古岑国在今陕西韩城县境内,是岑姓族人最初的发源地。

(2)岑姓的光荣历史。岑姓在历史上是一个光彩而神气的姓氏,说光彩是出自帝王本家,说神气是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名人事迹。尤其是汉、唐两代,岑氏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备受朝廷重视,显赫万分,岑氏俨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在著名列祖中,首先建立丰功伟业,将岑氏家族引领上辉煌之路的,就是岑氏南阳始祖岑彭。岑彭是东汉威名远播的开国功臣、征南大将军、封舞阳候、谥号壮候,是东汉光武皇帝最倚重的重臣。自岑彭之后,岑氏青云直上,历经南北朝至唐朝,前后一千多年所享声誉不衰。南阳五世祖岑熙是驸马、虎贲中朗将、魏郡太守,是万民敬仰歌颂的父母官;南北朝的岑之敬、岑德润父子是著名文学家;唐朝一门三宰相:岑文本、岑长倩、岑义;著名诗人、嘉州刺史岑参;广东始祖岑正叔是宋朝进士,任外典枢密内参政事至上柱国卿(副宰相);又如清朝官至太子太傅、显赫非凡的岑毓英,是大败法国侵略军的抗法爱国名将。岑氏历史上大批文武贤才,安国济民,享有历史盛誉,为岑姓添光增彩。

(3)岑姓在广东的源流。岑姓南宋进入广东。始祖正叔公字嘉献,号尧俊,世居河南南阳,岑彭二十八世孙,宋朝进士,任外典枢密内参政事至上柱国卿(副宰相)。入粤定居新宁(台山),妣尹氏,续妣洪氏,副妣崔氏、林氏,生四子:即二世祖岩永、岩远、岩富、岩贵,称广东二世四房。正叔公子孙的分布概况,按族谱资料摘要如下:

岩永公任西平县知县,定居阳江合山,子孙传芳台山、阳江、阳春、恩平等地;岩远公任江西十道判,子孙传芳顺德桂州、南海儒林深村、黄埔庙头、波罗、文岗、佛山等地;岩富公任尧州府通判,子孙传芳,南海九江、长岸、葛岸、三水、花都等地;岩贵公号古野,授经儒士,富有百万、账济乡邻,赐四府镇抚(军区司令),迁居顺德沙窖,子孙传芳高、雷、廉、琼四府,岑境、大朗、西宁(郁南)、罗定、信宜、马岗、新会、肇庆端州、德庆、封川、怀集大岗、清远、河源、桂东、阳春、南海、北流、博白、福建等地。

二、岩贵房子孙世系及分布简况

根据267年前(清朝雍正九年,即公元1731年),时任高州府文林朗(文化局长)的二十一世祖作贵公手所写的族谱和广东古谱及沙窖、岑境、电白、化州、高州、广西等地保存的族谱记载,加上近年调查取证,岩贵公的子孙世系及分布简况如下:

二世祖岩贵公,妣林氏、梁氏。林氏生二仔:长子旨安字仲仁,任高、雷、廉、琼四府镇抚(军区司令),落业茂名潭窝村,葬高州翻鬼局,凤凰献宝形;次子旨乐字仲毅别奉安,任广西训导,落业桂东;梁氏生三子:长子继远、次子继绍、三子继统,子孙传芳顺德、岑境、大朗等地。

三世祖旨安公,妣陈氏生四子:长子甚高,任茂名镇抚,迁居菉村;次子甚明迁居雷州(即遂溪仙来);三子甚兴迁肇庆;四子甚旺迁西宁(即郁南)。

四世祖甚高公,妣蔡氏生四子:长子永昌,任高、雷、廉、琼四府镇抚,退居化州龙首地;次子言昌任神电(即电白)镇抚,迁居田头立石,三子孝昌迁居海南;四子思昌迁居河源。

五世祖永昌公,妣朱氏,生一子振孙,任高、雷、廉、琼四府同知。

六世祖振孙公,妣李氏,续妣朱氏,生二子:长子行居,次子行荣。

七世祖行居字文毅,子孙传芳:十二世祖进辽迁江口(后人居廉江良垌龙肚窝村)。十四世祖献珍迁雷州。十六世祖隐怀迁廉州,为兴迁铁鸡塘。十七世祖乐平迁洛涌。二十世祖昆彩迁石鼓。二十一世祖作圣迁海南。二十二世祖胜杰迁浅水(后人居吴川怀栏勇);胜秀迁居荔木村(茂南区公馆镇)。

七世祖行荣字福荣,妣林氏生三子:长子八世祖永熙,字元熙,迁阳春、新会;次子永隆,字元隆,迁广州南海;三子永泰,字元泰,生二子:九世祖位昌、位祥迁化州榕根梅。十三世祖梧山公由榕根梅迁合江白花;松生公迁电白水东。

十三世祖梧山公,妣赵氏生五子:长子木柔公迁高州荷花镇平棉等地;次子木概公定居化州南子地;三子木梨公迁博白、清湖(情况不明);四子木琴公迁雷州大丰村(情况不明);五子木棠公迁洪湾、中冈、西水等地(情况不明)。

十四世祖木概公,生一子法聪,子孙传芳化州那务镇、播扬镇、平定镇、信宜镇隆镇、广西北流隆盛镇、大坡外镇和沙坡镇等地。

五世祖言昌公,妣车氏,生四子:长子荣华接系;次子膺华迁恩平;三子紫华迁南海;四子诰华迁大岗。

六世祖荣华公,妣何氏,生六子:长子德成、四子德扬,子孙传芳茂港区坡心镇、七迳镇、茂南区袂花镇、电白县陈村镇、林头镇等地;次子德盛,妣余氏,生一子,后人情况不明;三子德纯、五子德院,迁居六牙(情况不明);六子德锈无后。

三、修谱倡议

由于岩贵房子孙居住分散,历史上交通、通信不便,大部分分支原有族谱散失,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过统一的族谱,有的村庄后人已不知自己祖宗来历。如果再不修谱,我们的宗亲将变成无根之花,忘源之水,我们有愧于先祖和后人。从1980年起,我族中热心人士已开始联络发动,做了大量工作,时间过去了近30年,一些热心的宗亲老人已相继去世,修谱工作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事至今天,我们必须下大决心尽快做好这项工作。

要修好谱,首先要有一批热心的、无私的、有才能的、有威望的宗亲,主动加强联络,组织实施;其次要有一批精英人才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收集、整理、校对和编写印刷;再次要保证修谱工作所需经费。

为有利于传宗续代,以祖为荣,以祖为鉴,尊祖为宗,激励后人继祖承德而开创未来,振兴中华,子孙后代兴旺发达。我们倡议:凡岩贵公的后代子孙,都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无力也要讲好话,同心合力,各地的热心人士要主动联系和沟通,加强探讨和商议,迅速开展工作,尽快把岩贵房族谱修成,以慰祖先在天之灵,鼓励后人不断进步。

为纪念修谱盛事,我们倡议:修谱同时编印修谱功德册,详细记载修谱工作历程,记载出钱出力作出贡献的宗亲功德,分送各地宗亲和祠堂,与族谱一同保存,传示子孙万代。

我是四川的,想晓的自己字辈,我姓岑,我父亲是纪字辈,爷爷是正字辈

家谱一般都在自家族手中网上基本上没有什么流传出来的「岑」源出 ;一 ;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引用《吕氏春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